《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在本节课中,教材借助于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图及相关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5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小方块为素材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第二个层次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由此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接着进行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进一步明确数位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6在数数的过程教学100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例6编排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呈现了问题和彩星图,培养数感。第二个层次让学生经历用计数单位千、百、十、一数数的过程,合起来是二千四百五十八颗星星,从而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体会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来数并用加法相结合来表达。第三个层次是数结构化小方块,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数的组成并表达出来。第四个层次让学生在更为抽象的计数器上表示出数,使学生对照小方块图,直观地看到各数位上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感,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学生经历过百以内数、千以内数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认数的经验和数的知识。“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所以新课的导入首先复习了千以内数的知识,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在引入新课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

用,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我举出了类似的例子,武汉长江大桥的长度是1672米,这是学生身边的例子,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新知的教学中,例5分为三个步骤,认识计数单位“万”、整理数位顺序表、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第一步首先通过数方块,根据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学生很快的从一千数到九千,在九千到一万的过程里,我提出问题,九个一千是多少?再添上一千是多少?学生已经通过预习,初步认识了万,我只需要强化他们的认识,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建立“万”的直观模型。然后学生自主操作,在计数器上把刚刚数数的过程演示出来,在千位满了十,要向万位进一,体会“十进”思想,遇到拐弯数的时候,我反复向学生操作演示,并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突破教学难点。第二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独立制作,这个过程并不难,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格式规范。第三步是练习,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先让学生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拨珠一人数数,然后点学生示范,教师在旁加以引导纠正。例6教学数的组成,呈现彩星图,让学生感受数很大,需要用更大的计数单位“千”来数,在学生自主数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数数的方法,一千一千地数,一百一百地数,有两百两百地数,我在课上分别展示了这三种方法,学生在比较后,选出了最优方法。然后通过数小方块和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本次活动由彩星图到小方块再到计数器,,从直观到半直观到抽象,让学生的思维深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感。

在知识的应用这一板块,我选择了教材84页做一做的两道题,

第一题是数一数有多少张明信片,结合实际生活中直观结构化的素材,让学生用不同计数单位计数,课堂中,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圈出10个100就是1000,很快就数出明信片的张数是3254张,这里我对这一道题做了一些延伸,学生知道是由3个千,2个百,5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我反问学生这里一共有多少个100呢?由此引出10个100是1000,20个100是2000,30个100是3000,32个100就是3200,加深知识的理解。做一做第2题,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并说出数的组成,这里我的设想是让学生自主操作,在表达数的组成时,规范学生的语言,强化训练。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是二年级学生对于一万以内数(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是陌生的,所以在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借助计数器体验数的发展,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万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了一些教学情境,如:例5的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例6的彩星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同时也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让学生形成数的表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学习目标已基本达到,也突破了教学重难

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整节课教师引导性不强,在学生操作计数器过程中,没有适时强调,导致这一环节耗时太多,整节课的教学进度被延迟;其次,教师应该把更多的话语权以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我的预设也设计了活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是还是没有放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最后,本节课我已经提前让孩子预习,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我只需要强调就可以,不需要把简单的难的一起花时间来强化,比如计数器的操作,导致整节课主次不明确,最后一题已经没有时间来练习,小结这一环节本应该也是学生自由表达学习感受的过程,本节课也没有体现。在学生制作出数位顺序表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每一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吗?”由于这个问题是临时提出来的,我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特别强调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孩子们一时之间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在我的引导下,才勉强回答上来。通过这个问题我意识到孩子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有些模糊。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像这样低年级学生来说,一定要强化概念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