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可持续发展学案讲解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南水北调为例含解析鲁教版
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基础练(2020·广东广州一模)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
如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A.2002~2005年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解析:第1题,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说明西北地区增长快,故D正确.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使东南部天然气消费增加,受其影响,天然气消费重心应向东南移动;图示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南移动幅度最大,故B正确。
其他时段重心移动距离小,或移动方向与西气东输方向不一致.答案:1。
D 2.B(2020·贵州黔东南一模)陕甘宁盐(盐池县)环(环县)定(定边县)扬黄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
该工程源自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多数设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边缘。
读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5题。
3.建设盐环定扬黄工程主要是为了()A.解决人畜饮水问题B.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缓解电力紧张趋势D.修复当地生态环境4.影响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总干渠抽水泵站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输水量B.人口密度C.线路长度D.地形起伏5.盐环定扬黄工程维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A.资金不足B.技术难度大C.风沙灾害严重D.泥沙淤积严重解析:第3题,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是从青铜峡水利枢纽附近调水到毛乌素沙漠边缘,沿线地区都有县市、乡镇分布,因此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A对。
该地区不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错。
扬黄工程并不能缓解电力紧张的趋势,C 错.仅靠调水无法修复当地生态环境,D错.第4题,抽水泵站在总干渠的分布密度主要受地形起伏影响,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这样有利于水的输送,D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2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3
第 2讲
第 2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区位优势
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_________ 水陆交通便利:_____ 莱茵 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 公路密布 铁矿 区近 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离__工业生产的共同运输方式是 )
(3)图示两工业区均有河流流经,但乙区的内河航运发达,其 )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 2讲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的共同区位因素 有:煤炭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鲁尔区地处平原,地形 平坦,河流水流平缓,而攀枝花地区地处山区,河流落差 大,不利于通航。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 2讲
(1)这里的“乌金”是指________。“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 成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生产基地。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环境自东向西,处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渡地带,地表形态遭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 区位条件。 (4)简述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 2讲
【误区警示】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是所 有城市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是要 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册 第四单元 第1讲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课件 鲁教版
2.城市化水平高: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 以下河流 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 区。
第三页,共38页。
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 深化探究 1.流域综合开发条件评价 流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条件决定了流域的开发方 向。流域的综合开发要因地制宜,结合流域的地理条件 确定开发重点与开发方向。地理条件的评价分析如下:
壤层变薄,植被根系减少,降水下渗量及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
径流增加,C 项正确。 第 2 题,在流域开发过程中,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植被枝叶
和凋落物对降水的截留、阻滞作用逐渐减弱,流域内汇水速度逐
渐加快,相同一次暴雨过程,洪峰出现的时间会逐步提前,地表
径流量逐渐增加,C 项正确。
答案(dá àn)
1.C 2.C
(2)(2010·江苏地理)青藏高原东南部太阳能丰富,西北部
水能资源丰富。
(× )
解析(jiě xī)
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东南部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势陡、落差大,水能
资源丰富。
第七页,共38页。
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 试题调研 (2012·大纲全国文综)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
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第十三页,共38页。
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 试题调研
(2)说出 B、C 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解析(jiě xī)
B 支流落差大,可开发水能,峡谷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C 支流流经平原地区,水量多且平稳,发展航运条件优越。
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下游:泥沙淤积,形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
材料二 下表示意图示地区土地结构及农业生产的变化。
年份/ 年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 积/km2
年降水 量/mm
气温年 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平 均亩产 量/kg
粮食总 产量/ 亿 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9
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解析:1.B 2.A 第 1 题,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明显。图示护 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较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而新桥为不透风 护栏,沙粒容易在桥面堆积;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加剧了沙粒堆积。第 2 题,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的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 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的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 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Word 版含答案
卷别
考点
频次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如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互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阶段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什么?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口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资源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资源问题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章 课时55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明确 命题方向
读图可知,小潮时闽江口海域水体污染 严重,尤其是长门水道水体,圆圈大而 多,污染严重,而梅花水道水体污染相 对较轻,圆圈较小而少,污染轻;而大 潮时整体污染都较小潮时轻,故选D。
明确 命题方向
(2023·黑龙江大庆质检)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福建省重要的饮用 水源和生产使用水源。近年来,闽江口海域出现一系列诸如毒赤潮暴发、富营养化 和缺氧等环境问题。下图示意闽江口海域秋季小潮和大潮期间污染主成分综合指数 (圆圈越大,代表污染越严重)。据此完成1~3题。 2.闽江口海域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为 A.春季
的出入,没有水稻和田螺;螺沟区只有田螺、环境和微生物,没有水稻,生态循 环过程较 简单 。
答案 1.___D___ 2.__C____
明确 命题方向
真题研析
地理原理再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说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答案 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
明确 命题方向
√A.贝壳类生物数量减少
B.近岸的海洋污染减轻 C.海水的腐蚀性会减弱 D.沿海的陆地酸雨加重
明确 命题方向
海域海洋酸化会使海水腐蚀性加强,贝 壳类生物的甲壳更容易受到腐蚀,使得 数量减少,A正确、C错误; 近岸的海洋污染会加剧,B错误; 沿海的陆地酸雨与海洋酸化关系不大, 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有关,D错误。
√B.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
C.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D.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生物沉积
明确 命题方向
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 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溶 于水导致海洋水体酸化,B正确;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对海洋酸化的影响不 大,A、C错误; 生物沉积会导致海底有机质含量增加,但不 会导致海水酸化,D错误。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第62课时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湘教版
3.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
宜采用的方法是(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 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
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 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第3题,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寒季漫长存储牧草可能无法 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如果解决了热量问题,则牧草可 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③适宜;而临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可 以购入饲料用于过冬,④适宜。故选C。
答案:(1)生态效益:变废为宝,物质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经 济效益:多种经营,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 社会效益:增加大量就业机会;为市场提供丰富多样、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 环境整洁美观。
(2)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展农家乐等多种生 态旅游;树立品牌意识,扩大市场。
A.大力开发森林,重点发展林业 B.利用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C.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D.吸引人才落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C
解析: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安吉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培 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促 进乡村经济发展。
原则
含义
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之间、____代_际___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 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 __资__源__环_境__的__承__载_力____
_共__同__性_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的总目标,需要 各国 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串点成面 知识集成板块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 新人教
(3)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重点是以某地的资源问题为背景,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综合分析资源(特别是水资源、能 源资源)短缺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工业化、城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业化是经 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4)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产业转移, 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5)资源问题、能源问题是保证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
在高考中解决本板块的考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3S技术问题方面,要重点结合各类技术的特点及其在
(4)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城市化 的发展。在复习时,要从区域图中提取出有关农业生产 和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相关知识对今后的发展 提出合理的建议。
(5)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从输入地和输出地两 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入手进行分析。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第38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含答案
第38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②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③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美国农业带的划分(5)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美国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1)背景: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
(2)目的: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政策残留超标土壤肥力下降休耕与轮作土壤侵蚀免耕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微点1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微点2图示法理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微点3市场条件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重要,它决定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最终影响了美国农业带的类型与生产规模。
微点4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比较(1)相同点①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②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宜玉米生长。
③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比例在50%以上。
④玉米单产都较高。
(2)不同点①经济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有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
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门化和经济专门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
③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课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5课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 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考点 鲁尔区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因素 位置 交通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 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 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
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 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思维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工业区的兴起条件、衰落原因 和治理措施。
第(1)题,根据图示:图例中有煤炭和铁矿资源, 有交通线路等,所以五大湖区工业城市发展的主 要条件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 量大。
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 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 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 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 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下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 布图,下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第5题,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十字路口, 水陆交通便利,煤炭资源极为丰富,这一切都为鲁 尔工业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鲁尔区不临海, 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是英国。
第6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批新兴工业不愿到 该工业区落户的主要原因是①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 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③ 鲁尔区用地紧张、④鲁尔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 要条件有哪些?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2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 鲁教版
)
第32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1)从图中可知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是 制糖厂,影响制糖厂的主导因素是制糖的原料甘蔗,即 选C。(2)根据示意图可知,该生态产业园区中企业的集 聚是为了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是为了避免市场的竞 争,该生态产业园区中企业的集聚主要是由于企业之间 存在原材料供应联系,而不是技术协作的因素,企业彼 此间没有形成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 了蔗田、养鱼场(第一产业)和其他工厂(第二产业)的联 系,即选D。 [答案] (1)C (2)D
第32讲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32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众多
较低 不合理 少 数量 自然资源 素质
第32讲 │ 考点整合
多 少 保护 科技 资源节约型 经济建设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生态建设 环境污染 发展阶段 环境保护体制 合理利用 潜力
第32讲 │ 考点整合
核心 立足点 发展经济 长期 稳定 切入点 归宿点
第32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组以时事热点地区作为例子,考查了我 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区域的开发本着因地制宜的原 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并注重人地关系的协调,西南 地区地表崎岖,但是我国各种资源丰富的地区尤以热带 植物为最。对农耕区本着适度开发的原则,而对于人口 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区可作为重点开发区。西双版纳虽 与东南亚地区相近,但语言不通,风俗相异,且昆河铁 路不通过此处。 [答案] (1)B (2)A (3)D
第32讲 │ 要点探究
[点评] 本题通过地理关联图,考查学生阐释地理基 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明确几个概念:生 产工序联系、企业集聚的作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包 括的部门。因此,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促使理解力 的提高。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42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 湘教版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概念: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 .概念: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____________。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 专业生产区 2.目的: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 合理布局 ,以 .目的: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_________, 取得最大的_______效益 效益。 取得最大的 经济 效益。 3.意义:充分发挥农业 自然资源 优势,更好地 优势, .意义:充分发挥农业_________优势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和农业装备 和农业装备, 应用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和农业装备,提高劳动 生产率。 生产率。 4.主要的专门化农业生产带:_______、玉米带、 .主要的专门化农业生产带: 乳畜带 、玉米带、 小麦带 棉花带、混合农业带等。 _______、棉花带、混合农业带等。 、
(4)可借鉴之处 可借鉴之处 ①大规模的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区位优势;② 大规模的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区位优势; 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 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 大农业区借鉴; 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 大农业区借鉴;③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 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 经济基础好, 经济基础好,利于农业 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 发展 农业区域专业化起决定作用
生产条件 地广 人稀 科技 交通 运输 国家政 策法规 土地租金低 水平高, 水平高,推广快 交通条件好, 交通条件好,利 于农业产业化发 展 对农业采取优惠 政策
(3)当A地区农作物收获前后 当 地区农作物收获前后 A.正是蒙古高压强盛时期 . B.正是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 .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D.开普敦正逢高温干燥期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流域综合开发重要性认识
0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流域综合开发可以协调上中下游 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
03
保障生态安全
流域综合开发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有利于保障流域的生态安全。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综合开发,可以更加合理地 利用流域内的各种资源,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04
推动可持续发展
流域综合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推动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舶港口污染防治工作。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 复工作,实施退耕还林、退 田还湖等生态工程;同时开 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
维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环境监测站网建设,提 高环境监管能力;同时建立 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 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管 理。
跨区域协调机制构建
流域管理机构建设
05
案例分析:长江流域典型区域治 理成效评估
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优先实践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有效恢复 和扩大了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提高了 水源涵养能力。
水土保持工程
实施坡改梯、小流域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了 水土流失,降低了河流泥沙含量。
生态移民工程
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 减轻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长江流域上游地区建设具有防洪功能的水库,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同时加强水库群 联合调度,实现错峰、削峰,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防汛预警与应急响应
建立完善的防汛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和工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制定 应急响应预案,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
201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2讲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⑤公众参与
知识梳理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根本措施: (1)含义: 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必要性: ①资源贫乏;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生态系统不稳定 (3)目的: 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 境与发展的关系 (4)地位:
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转变发展模式——重要途径: 案例2——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
1、影响酒精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原料 2、传统的酒精生产造成什么环境问题? 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 3、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有什么好处? 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 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得到永续利用。 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资源的排废降到 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梳理 的必然性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梳理 的必然性 2、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性的原因分析思路 (1)人口问题 (2)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 (4)经济发展问题 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转变消费模式 ③转变发展模式 ④国际合作 计划生育 适度消费 循环经济 《京都议定书》
第32讲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014-11-12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一、 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二、 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知识梳理 典例剖析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⑬ 生态环境 形势严峻 1.问题人地矛盾加剧 ⑭ 重复建设 突出
治理污染,保护⑮ 生态环境 优化产 加强⑯ 第一产业 2.对策 业结构调整⑰ 第二产业结构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区位 • 【典题导入】 •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 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 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 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及清远市的部分县、 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据此回答(1)~(2)题。
•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 • 答案 (1)A (2)C
• 考向一 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5年15考) • 1.(2012·广东文综)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 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 地日益紧张,滨海地带的开发成为热点。根 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第3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江苏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 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 策措施。 • 【考点要求】 理解区域在资源、交通、人才、 科技、市场、政策等方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影响,学会分析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 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对策。
• (1)苏南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 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小 •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 (2)江苏省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 的有利影响是 • ( )。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 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 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 化,耕地面积扩大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含答案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2(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①环境污染①城乡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②国家差异: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考法1 通过人地关系示意图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特点(2018·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 .1 300米以下地带 B .1 300~1 900米地带 C .2 500米以上地带D .1 900~2 500米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 .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 .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 .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 .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解题流程][尝试解答] 1.A 2.B考法2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3.(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从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 (2)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 展专业化生产 •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 一种竞争关系 •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 解析 (1)A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C项说法错误,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 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2)此耦合发展 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 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 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 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 答案 (1)B (2)A
条件 具体影响 典 例
工业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 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 机械化程度高 基础 生产效率的高低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 交通 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 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 商品农业的发展 上市及时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 耕地,影响商品率,除可采取对策治理存 在的问题外,还应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拓展用途,提高农产品 价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产值。
•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 【典题导入】 • 1.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 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 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 情况,读表完成(1)~(3)题。 城乡 沼泽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工矿 地和 其他 用地 滩地 15.91 38.18 9.13 0.43 32.74 3.61 1954 % % % % % %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2讲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解析 本题考查鲁尔区及我国辽中南工业基 地振兴的相关内容。第(1)题,20世纪50年代 以后,鲁尔区的炼铁企业转移至甲港口附近, 主要是为了从全球进口铁矿石,减少运费, 降低生产成本。第(2)题,在治理环境污染过 程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植树造林、建立治 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等措施。第(3) 题,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改变单一的 重工业结构、发展科技、加强技术改造、治 理污染、保护环境、引进民间资本、政府给 予优惠政策等措施。
• (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 •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 ②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 ③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 ④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 A.①② B.③④ • C.②③ D.①④
• (2)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 )。 •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 ②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 •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 环境 • ④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 能源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 的主要原因。 •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 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 结构调整的方向。
莱茵河纵贯南
因素
煤 炭 丰 富 离 铁 矿 资 区 源 近 水
特 点
对工业发展的 影响
储量大,品种多,煤 质好,但埋藏较深 丰富的煤炭资 源是鲁尔区煤 炭工业、钢铁 本区铁矿贫乏,但离 工业和电力工 法国洛林铁矿较近, 业发展的基础 交通便利 充沛的水源与
• 【对点直测】 • 1.(2012·浙江文综)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 成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考纲要求]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大气环境问题2.其他环境问题1、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2、左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右图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___ ___、__ ___ ___和_____ __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 __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___。
(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
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题组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地区差异(2013·全国大纲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题组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据此回答第4题。
4.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完成5~6题。
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6.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
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分析北京空气质量日报表,回答1~3题。
观测日期北京市各项污染物污染指数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臭氧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2月16日 111 77 20 99 138 3月2日 61 32 19 39 105 3月16日 32 19 31 22 500 4月2日 56 32 49 79 260 4月15日 18 21 32 40 324 5月2日37255144761.A .臭氧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2.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①冬季燃煤取暖 ②汽车尾气排放 ③北京春季干旱 ④冷锋活动频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为降低以上首要污染物,北京市采取的措施有( )A .限制使用私人汽车B .控制城市发展速度C .减少城市人口数量D .大力开展绿化工程 读下图,回答4~6题。
4.就纬度而言,图中平均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 )A .赤道附近上空B .北半球中高纬度上空C .南极上空D .北冰洋上空 5.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均出现在( )A .夏季B .冬季C .春季D .秋季 6.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 )A .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B .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C .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D .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 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7~8题。
7.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A .中部地区B .南部沿海地区C .京津地区D .北部沿海地区 8.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A .经济发达B .工业结构轻型C .气候变化不明显D .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
读我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A.0.1 B.0.3 C.0.5 D.0.910.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分析两地AOD值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①A地地势高②B地植被覆盖率高③A地工农业活动多④B地人口密度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漫画“美好的回忆”,完成11~12题。
11.此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过度放牧D.过度开垦1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这种环境问题突出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美好的回忆二、综合题(共52分)13.下图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分)(1)在“森林破坏严重”“河流污染严重”“酸雨”“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五大环境问题中,图中A地区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
C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分)(2)简述图中A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2分)(3)图中B地区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6分)(4)试分析C地区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材料一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
然而近些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
中科院研究人员指出,三江源的生态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材料二2012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区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治理区草地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6分)(2)读图将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入空格内。
(8分)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A.草场退化B.过度放牧C.畜产品需求增加D.人口增加(3)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8分)第二讲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要求]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危及后代人发展即代际公平强调代内公平,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哪三个方面?提示: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原则“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
三、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转变观念包括转变传统的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
2.调整行为主要包括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
3.加强国际合作(1)目标: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换。
(2)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21世纪议程》中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温馨提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主要有节能节水、购买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垃圾分类、拒食野生动植物、参与环保宣传等。
1、《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回答(1)~(2)题。
(双选) (1)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A.大量消耗资源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D.人口增长缓慢(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A.社会保障建设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D.生态与环境建设2.循环经济 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贯彻加速科技进步教育方针,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⑥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2、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完成(1)~(3)题。
(1)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 .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 .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 .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 .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B .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C .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D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A .北方的退耕还草B .湖区的混合放养C .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D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图1 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示意图 图2 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3 秸杆利用方式示意图 图4 循环农业模式图3、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