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相关信息,提高其对此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分析10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相关的护理问题,.制定出护理计划,并让患者参与,按个体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其中产后只有1例新生儿死亡,20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其余83例情况良好。结论:通过细致的护理和正确使用药物,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护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孕中晚期皮肤瘙痒或瘙痒与黄疸并存伴有或不伴有消化道症状,无肝脾肿大或其他肝病症状。血生化分析血清胆汁酸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轻中度升高。ICP发病率为0.8%-12%[1],且呈上升趋势。ICP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死亡及产后出血等,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积极主动的监护、护理下,加上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围生儿的影响。本文现将我科自2003年元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ICP患者102例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ICP患者102例,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7岁,孕周28~38周,平均34+4周,分娩孕周平均36+3周。主诉孕期出现皮肤瘙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标准:①两对半均阴性;②血清ALT、AST99例增高,平均在150U/L左右(正常值180次/分或<120次/分持续10分钟以上均提示胎儿缺氧[3]。
2.2.3检查及治疗的配合
遵医嘱间歇吸氧,30分钟/次,Tid或Bid。遵医嘱用药:①ICP孕妇血糖值正常,给予10%葡萄糖液500ml加肌苷0.5、维生素5.0、维生素K130mg慢滴;10%葡萄糖液250ml加香丹30ml慢滴。均为5~7天一疗程,休息3~7天后可重复。这些药物既可保肝又可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1]。②地塞米松静推、静滴或口
服均可。静脉用药10mg/日,连续或隔日用3天,以后可每周重复。此药既能减轻胆汁淤积,使瘙痒症状缓解甚至消失,又能促进胎肺成熟,避免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1]。③苯巴比妥口服0.03g/次,Tid,连用2-3周。此药物可诱导酶活性和产生细胞素P450,从而增加胆汁流量,改善瘙痒症状[1]。④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可静滴氨基酸注射液,隔日一次,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⑤对有宫缩的患者,可用硫酸镁抑制宫缩预防早产。正确留取尿标本,了解雌三醇浓度,掌握胎盘变化情况,并及时协助孕妇完成胎儿监护、B超等检查,及时了解胎儿、胎盘情况,同时特别注意孕妇肝功能及胆酸浓度变化。一旦胆酸异常升高,及时迅速配合医生终止妊娠,防止胎死宫内。
2.3分娩期的护理
应做好用物准备、输血准备及新生儿的抢救准备,如婴儿吸痰管、气管插管、氧气等。剖宫产孕妇做好术前护理工作,如禁食、备皮、置尿管等。对于阴道分娩的ICP孕妇应加强动态观察和持续的母儿监测,一则观察产程进展、破膜情况和羊水颜色变化;二则加强胎心变化监测,防止发生胎儿窘迫,以便及时处理。本文102例ICP孕妇由于治疗护理得当,抢救及时,故围产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2.5产褥期的护理
2.5.1防止产后出血
术前预防性的应用维生素K1,产后及时有效地使用缩宫素,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并防止产后出血。产后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如子宫底位置、质地和阴道流血情况,并及时按摩子宫,有助于子宫的收缩,防止产后出血。由于我科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故产后无一例出血患者。
2.5.2退乳的护理
对于产后需退乳者,应用大量维生素B6口服或生麦芽煎水饮,配合皮硝外敷乳房,1次/日,但禁用苯甲酸雌二醇等雌激素类药物回乳。因大剂量的雌激素可造成并加重可逆性胆汁淤积。
2.5.3新生儿的护理
因ICP孕妇出生的新生儿早产率、窒息率和宫内窘迫率高,故应持续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反射、肌张力、肤色、大小便、哭声等并注意保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复苏等处理。
3小结
通过护理人员对ICP孕妇有效的临床护理、医护间的积极配合,使ICP孕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得到了明显降低,同时应用整体的、动态的、个体化的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务,保证了母婴安康。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08.
[2] 徐翠霞.实用整体护理.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74-177.
[3]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