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二年级语文上《赠刘景文》板书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赠刘景文》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刘景文》。
3.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赠刘景文》,理解诗中的意象。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课件:苏轼生平简介、诗意图、板书设计。
2.教学材料:《赠刘景文》原文、注释、翻译。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苏轼: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他的诗词、文章、书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苏轼的七言绝句《赠刘景文》。
(2)板书:苏轼2.学习《赠刘景文》(1)朗读诗歌:同学们,请你们用普通话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诗意图:同学们,请你们结合诗意图,理解诗中的意象。
(4)背诵诗歌:同学们,请你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3.分析诗歌(1)诗的结构:同学们,请你们分析这首诗的结构,找出诗的韵脚。
(2)诗的情感:同学们,请你们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的哲理:同学们,请你们思考这首诗蕴含了哪些哲理?4.拓展延伸(1)积累诗词:同学们,请你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苏轼的其他诗词,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2)创作诗歌:同学们,请你们尝试创作一首赞美四季的诗歌。
(2)布置作业:背诵《赠刘景文》,积累苏轼的其他诗词。
五、板书设计1.《赠刘景文》2.作者:苏轼3.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诗的结构:aabb式5.诗的情感:赞美四季6.诗的哲理:人生哲理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习《赠刘景文》,让学生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赠刘景文一、导入1、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
(相机板书)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
(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1一、教材简说《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
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2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夸夸你所喜欢的秋天。
2、我们还学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3、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1)观景感受深秋气息荷花谢。
引导一个“尽”字。
(尽字表示没有了。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范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擎、残”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诗深刻的哲理。
三、谜语导入出示秋天美景图,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进而导入今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四、初读1.学生自由读古诗,明确自读要求。
2.检查生字词:①用“字词闯关”“开火车”等游戏来检查字词。
②指导易错字“残”的读音、识记方法和写法。
3.指导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古诗的停顿和重读,再来读好诗文。
五、析读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画面呢?同桌分享自己的感受。
内容一:“荷尽已无擎雨盖”1.画面:荷花池中的荷花已经开尽了,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
2.理解“擎”,用动作演一演“擎”。
(高高举起,向上托)3.高高举起的荷叶出现在什么时候?(夏日,荷花茂盛的时候)4.看到这样残败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低落、悲伤、伤感)5.边想画面边读诗句,读出情感。
内容二:“菊残犹有傲霜枝”1. 画面:菊花开败了,而花枝却还骄傲的挺立在寒风中,与冰霜斗争。
2. 你觉得菊花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骄傲,自信,勇敢,坚强、积极向上)3. 指导有感情读出菊花的自信、骄傲。
老师来当记者,采访苏大才子,他想送给朋友的话:内容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谁看懂了苏大才子的心思?(请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时节。
)2.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金黄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鸭梨、酸甜可口的山楂······)3. 教师总结:诗人一改悲凉的情绪,看到的确是秋天沉甸甸的收获,诗人对秋天真是偏爱有加。
二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内涵,感悟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以及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掌握生字词,如“刘”、“景”、“文”等,学会正确朗读和书写。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内涵的理解。
1.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把握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师挑选几个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诗句的理解程度。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或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赠刘景文》,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心态。
2.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与同学、朋友的相处时光。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理解诗词内涵的能力尚需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友谊、关爱等主题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厚友谊及人生哲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乐于参与,而部分学生则较为内向,羞于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谢,荷叶枯萎,菊花虽残,但枝茎仍傲霜斗寒。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告诉友人虽然青春已逝,但人到中年也是大有可为的。
这首诗通过对秋冬景色的描写,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画面想象等方法,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目标3.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能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 学会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古诗的方法。
3.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思想的启迪。
4. 教学重难点4.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背诵古诗。
-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2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
5. 教学方法5.1诵读法古诗教学离不开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例如,在教学本诗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如“擎(qíng)”“犹(yóu)”等。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023最新-《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优秀3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优秀3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能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一、预习提要1、结合课文插图,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2、借助拼音读古诗,看看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3、认读生字。
二、激趣导入,初读感知1、课件展示:秋末景象图。
2、仔细观察画面,指导看图: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4、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
5、指名读,正音。
6、要求人人都读正确,要求同桌互读。
三、学习生字1、互助合作:课件出示生字,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⑴人人会认。
⑴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识字情况。
3、课件出示要书写的生字:枝记刘四、重点讲解1、读文质疑:师: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知道吗?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谈自己的初步感知。
哪些词、句你读不懂,画出来打个问号。
2、请你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估计:擎雨盖傲霜枝残4、我们想办法一起来解决。
结合图片,引导理解。
5、讲诗意,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五、感受意境1、通过诗中哪些词句可知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体会秋天特点。
2、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交流感受:收获的季节,富有生机的季节。
3、师:谁能读出这种情感?自由练读,等会儿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a)背诵积累师:看谁能背诵这首诗。
六、课堂作业完成《书写本本》七布置作业1、背诵《赠刘景文》2、收集秋天的古诗。
《赠刘景文》 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2、教学难点(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深层含义。
(2)感受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
(2)提问学生:在秋天,大多数的花草树木会有怎样的变化?(3)引出课题《赠刘景文》,介绍诗人苏轼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图片,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最是橙黄橘绿时”: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赠给刘景文?(2)让学生讨论:从诗歌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3)教师讲解:苏轼写这首诗是为了勉励刘景文,虽然青春流逝,但人生成熟丰收的阶段也有别样的美,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5、诵读感悟(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的技巧,如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
(3)学生分组诵读,互相评价。
《赠刘景文》 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3、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体会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感受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讲解诗歌中的字词和诗意,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通过送礼物来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诗人送给朋友的一份礼物。
(板书课题:赠刘景文)(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有:仍然有。
傲霜枝:傲寒斗霜的花枝。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诗意。
(四)感悟诗情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送给刘景文?2、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用意。
3、组织学生讨论:从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鼓励:虽然已到深秋,万物凋零,但还有橙黄橘绿的美好。
劝勉:希望友人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五)诵读诗歌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全班齐诵。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
2、引导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七)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赠刘景文》这首诗,还感受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勉励。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课堂设计
赠刘景文课堂设计这是赠刘景文课堂设计,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赠刘景文课堂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题目)1、看图感悟: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深秋时节,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
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图入手,便于图文结合,感悟诗意,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帮助解决: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生读古诗)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如果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如果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7、过渡: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如果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8、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认读,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火车出现两次故障)师:哪列火车能开得又快又稳?(学生纷纷举手)9、再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读后响起掌声)师:你们读得不错,大家的掌声是最好的`评价。
10、抢读:师:逐张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抢读,气氛很热烈。
)11、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不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学生纷纷举手,说出各自的识字方法,比如:⑴小老师教认字:姓刘的同学就可以教大家认识“刘”。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内容
赠刘景文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
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赠刘景文》 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3、帮助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深秋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4、学习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体会诗歌中深秋景色的特点。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深秋的图片,如金黄的菊花、红彤彤的枫叶、枯萎的荷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景色。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季节里,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深秋有关的古诗——《赠刘景文》。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诗词风格豪放,题材广泛。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词。
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全班齐读。
4、理解诗意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如“荷尽”“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等。
结合注释和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每句诗的意思。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5、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赠给刘景文?分析诗歌中的景色描写,体会诗人是如何通过景色来表达情感的。
探讨“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白诗人是在勉励刘景文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6、朗读感悟让学生带着理解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的情感。
分小组朗读,互相评价。
指名朗读,进行表扬和鼓励。
7、背诵诗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背诵。
采用小组接龙、个人背诵等方式检查背诵情况。
8、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
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苏轼的其他诗词,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有了一定的提高。
《赠刘景文》 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3、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以景喻人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2、提问:在你们眼中,秋天是怎样的一个季节?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边听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诗歌。
(三)理解诗意1、讲解诗歌的题目:“赠刘景文”,意思是送给刘景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有:仍然有。
傲霜枝:傲寒斗霜的花枝。
3、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四)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送给刘景文?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
(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
友刘景文。
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
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第15页。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3~4遍)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
(生互读1~2遍)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三、识字
1、出示本课6个生字,带拼音。
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
(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
(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刘景文菊花残枝君子橙色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
(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
(鼓励好的识字方法)
6、齐读生字。
(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
(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
)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
(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
(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
①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
②生自由练背。
③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
(采用激励方式。
)
五、写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3个生字:首、刘、记。
生自由认读,抽读,小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
观察什么呢?(生: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最好。
(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
4、生练习,师作评价、展示。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乐于写字。
)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能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要
1、结合课文插图,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读古诗,看看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
3、认读生字。
二、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1、课件展示:秋末景象图。
2、仔细观察画面,指导看图:
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⑵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4、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
5、指名读,正音。
6、要求人人都读正确,要求同桌互读。
三、学习生字
1、互助合作:课件出示生字,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⑴人人会认。
⑵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识字情况。
3、课件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枝记刘
四、重点讲解
1、读文质疑:
师: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知道吗?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谈自己的初步感知。
哪些词、句你读不懂,画出来打个问号。
2、请你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估计:
擎雨盖傲霜枝残
4、我们想办法一起来解决。
结合图片,引导理解。
5、讲诗意,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五、感受意境
1、通过诗中哪些词句可知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体会秋天特点。
2、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交流感受:
收获的季节,富有生机的季节。
3、师:谁能读出这种情感?自由练读,等会儿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a)背诵积累
师:看谁能背诵这首诗。
六、课堂作业
完成《书写本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
2、收集秋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
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