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枫 于 首
1、补充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2)(
2、组词。 于( ) )花 )诗 首( 一( 一(
),
) )歌 )枪
正是橙黄橘绿时。
枝( 一( 一( ) )枫叶 )白云
3、写上合适的词。
一( 一(
金秋时节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苏轼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liú
赠刘景文 苏轼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fēng wăn shuāng yú
hán
jìng
xié
tīng
枫 晚 霜 于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石径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qí ng
擎 菊 残 犹 君 须 橙 橘
ào shuāng zhī jì gài

cán
yóu
jūn

chéng jú
傲 霜 枝 记 盖
我会读
橙色 橙子 橘子 必须 忘记 姓刘 菊花 赠送 风景 荷花 残枝 君子 秋霜 记住 尽情Fra bibliotek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山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山行)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ché nɡ jú
正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zè ng liú 赠 cán 残 刘 yó u 犹
qí ng 擎 jūn 君 jú 橘
jú 菊 xū 须
ché ng 橙

刘 残
君 橙 橘
赠刘景文
苏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正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首 记 于 枫 径 斜 橘 橙 君 残


摘苹果
必须
菊花
枫树
树枝
于是
姓刘 橙子
记得
1.“刘”,音节是( liú
),共(6
)画,第二笔是( ━
)。
fēng ),共( 2.“枫”,音节是(
8 ⒊“首”,音节是( 9 shǒu ),共(
ノ )笔,第五笔是( ︱
)笔,第七笔是(
)。
)。
《赠刘景文》和《山行》都是描写 秋天 (季节)的景 色,作者分别是 宋 朝诗人 苏轼 和 唐 朝诗人 杜牧 。 橘子 前一首诗是抓住 菊花 、荷叶 、 橙子 、______ 枫叶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后一句是抓住 寒山 和______ 枫两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都抒发了作者 热爱大自然,喜欢田园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赞美枫叶不畏严寒,傲 然独立的高洁品质。
•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 。诗中写 了 诗 人 登 山 时 看 到 的 深秋季节的枫 林 晚 景 。诗 人 笔 下 的 秋 景 充 满 了 生 机 ,真 可 谓 是 秋 天 里 的 春 天。 •本诗写 人 、 写 景 、 写 情 , 三 者 紧 密 结 合 , 又 以 写 景 为 主 ,这 就是 本 诗 的 独 到 之 处

《赠刘景文》和《山行》

《赠刘景文》和《山行》

教案一【教材分析】《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描写的均是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色。

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描绘的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表现出了秋末的特征,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继而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本应衰败枯黄的深秋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学习时应注意对难词的理解,如“擎雨盖”指荷叶。

还应注重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山行》勾勒出的深秋景色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语言简洁直白,色彩明丽,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一诗一画”的特点。

“一画”,就是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

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有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歌的意境,诱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本课设计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走入诗境,做到眼中有画,心中有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扩张思维、深化认知,,使其情感得到积淀和升华,对秋天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情感。

学习古诗,也重在朗读与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与意境之美。

【教学目标】1.认识10 个生字。

会写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建议2-3 课时完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爽”,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又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呢?2. 今天我们要学习,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1. 学生借助拼音诵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和《山行》赏析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和《山行》赏析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和《山行》赏析这个题目虽然和关系不大,但是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我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一写也是对自己教材分析的反思,更能引起同行的争鸣。

《赠刘景文》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苏轼。

这首诗是明显的“借景抒情”诗,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抒发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最后一句“正是橙黄橘绿时”很能让人联想到是在祝愿朋友能够事业有成,硕果累累。

情景结合的巧妙,正是体现了苏轼的功底,而这种比喻的手法也是他常用的。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苏轼好用比喻手法也有专门的评述。

但是,从现在人们用诗句相互赠言的习惯上来看,这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并没有流传开来,人们到是喜欢用“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句子(这句诗当初并不是当作赠言的)。

在我看来,苏轼的这句诗的情感太过直白,缺少诗的玩味。

另外,有比较多的限制:必须和时间(深秋)场景(果实丰收)联系起来,因此日常使用的频率并不高,限制了它的流传。

所以这首诗,虽称佳作,却成不了苏轼诗中的顶峰。

这首诗能成佳作,和第一联的出色有很大关系。

这一句描写深秋残景的句子,却是抑扬交融,情理兼备。

虽是败荷残菊,但是依然透露着来年再现盛景的生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一联的意思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理解。

对待败荷残菊苏轼是既有可惜又有对来年的向往。

这种情感的处理相当理智,不失含蓄,让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

从整首诗来看,在情感的处理上就略显虎头蛇尾,后一句破坏了前一句所营造的氛围,前句的抑到后句的扬让人感到突兀。

晚人杜牧的《山行》,从字面上看,用字简单,并不生僻,但是蕴情深刻,是杜牧诗中的较为独特的一首。

杜牧主要活动的时间在晚唐,少年的报国之志却被现实无情地打压。

因此,杜牧诗风成熟之作多有时代的“忧伤”,譬如“欲断魂”的失落、“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叹。

然而这首《山行》却是跳出了其自身的限制,自然脱俗。

诗人看到那一林的枫叶虽经冰霜却依旧红于二月花,似乎又激起他少年的壮志。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目的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媒体资源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

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荷尽菊残霜枝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

(学生书写)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好景橙黄橘绿傲霜枝3、内容分析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荷、菊、橙、橘师: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秋天的哪几种颜色?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橙黄橘绿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致丰富多彩,在凋敝中又富有生机。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优选4篇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优选4篇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优选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优选4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护眼版】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护眼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万物 零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不 懈努力。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 霜凌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珍惜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不懈努力,切不要意志消沉,看 轻自己。
反衬出秋 夜的寂静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进一步 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 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 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 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人 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 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 又会想到什么呢?
蟋蟀,也叫 料想,猜想。 蛐蛐。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 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 我们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 么感受?
悲凄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怎样被勾起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课文标题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教学用具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

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荷尽、菊残霜枝——荷叶一般是夏天开放,秋天花都谢了。

菊花一般是秋天开放,所以,有“秋菊”的说法。

菊花都凋谢了,说明已是深秋。

文中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注意,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天气很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才有,霜一般是深秋时节才有,所以有“秋霜”的说法。

“霜降”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它表示天气更冷了,就要进入冬天了。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
山行
——杜牧
唐代诗人,后人称杜甫为 “老杜”,称杜牧为“小 杜”。
jìng
xié
fēng

径 斜枫于
山行 杜牧
jìnɡ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fēnɡ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 记刘
于 枝枫
菊: 菊花 秋菊 赏菊 墨菊 残:残兵败将 风卷残云 枫 :枫林 枫叶 枫树 橙:橙子 橙汁 橙黄 鲜橙 香橙 橘:橘子 橘红 柑橘 橘皮
刘:姓刘 径:曲径通幽 途径 捷径 斜:斜风细雨 目不斜视 倾斜 君:请君入瓮 君子 于:言归于好 于事无补 严于律己
赠刘)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 子瞻,和仲,号“东坡居 士”,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zèng liú qíng gài jú cán
赠刘 擎 盖菊残
yóu jūn xū chéng jú
犹君须 橙 橘
刘 擎橘 须 残赠 菊犹君橙
zèng
liú qíng gài
赠予 姓刘 擎 雨 盖

cán
yóu
菊花 残枝 犹有
jūn bì xū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zèmɡliú
赠刘景文 苏轼
qínɡ
荷尽已无擎雨盖,
jú cán
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xū
一年好景君须记,
chénɡ jú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山行》

《赠刘景文、山行》

05
结论与评价
诗词的成就与不足
成就 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色,富有意境和美感。 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成就与不足
• 语言简练、含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的成就与不足
不足 有些描述过于笼统,不够细腻。
部分用词过于古雅,现代读者可能难以理解。
诗人地位与影响力的评价
地位 影响力
壮志凌云
诗人在描写自己的豪情壮志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憧 憬,这种情感在诗中表现为“望尽重峦万仞山,豪情唯有此 地看。”
04
诗词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文化传承
苏轼的《赠刘景文》和辛弃疾的《山行》都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对于当时社会来说,这 些诗词作品代表了宋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社会风气的反映
《赠刘景文、山行》
2023-11-09
目 录
• 背景介绍 • 诗词内容解析 • 诗人情感表达 • 诗词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 结论与评价
01
背景介绍
诗人简介
诗人:苏轼
01
02
朝代:宋代
字号:子瞻
03
04
别称:苏东坡
出生地:四川眉山
05
06
职业:官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创作背景
时间:1090年(元祐五年) 人物:苏轼、刘景文
地点:杭州
事件:刘景文在杭州拜会了苏轼,苏轼写下了这首诗, 以表达对刘景文的欣赏和劝勉。
02
诗词内容解析
诗词大意
诗词描写了深秋的景象,荷尽、菊残、橙黄、橘绿,色彩斑斓,烘托出深秋的氛 围。
诗人以景喻人,表达了对友人刘景文的赞美和勉励。
主题思想
• 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敬重和勉励,通过深秋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艰辛和困难,激励友人不要气 馁,要像菊花一样傲然挺立,迎接未来的挑战。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

2.分析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两首诗的修辞手法。

2.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两首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学习《赠刘景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赠刘景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5.学生背诵《赠刘景文》。

(三)学习《山行》1.让学生自由朗读《山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5.学生背诵《山行》。

1.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两首诗的主题分别是什么?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有何不同?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

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点评要及时、准确,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要点。

2.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3.在拓展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不断改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学习《赠刘景文》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成就的赞赏。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呢?”2.在学习《山行》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三年级上册》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聊聊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可有意思啦,就像是三个神秘的小盒子,里面藏着好多有趣的东西等着咱们去发现呢!比如说《山行》这首诗,诗人杜牧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着,看到了火红的枫叶,哇,那景色简直太美啦!就好像一幅绚丽的画。

还有《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在夜晚听到秋风吹动梧桐叶的声音,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二小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还是要说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

你们想想,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那是因为他们特别善于观察。

就像《山行》里,杜牧看到山上的石头小路、白云深处的人家,还有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

《赠刘景文》里,苏轼看到了荷花凋谢、菊花残败,但也看到了橙子金黄、橘子青绿。

所以呀,咱们平时也要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说不定也能写出很棒的诗呢!三小朋友们,咱们继续聊聊《古诗三首》。

这三首诗里,有好多美丽的景色。

比如《山行》里秋天的山,枫叶红得像火。

《赠刘景文》里的橙子和橘子,黄的绿的,多好看呀!咱们读诗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些画面,就像自己也在诗里一样。

四小朋友们,《古诗三首》是不是很有趣呀?你们知道吗?这三首诗虽然写的都是秋天,但感觉不太一样呢。

《山行》里的秋天充满了生机和美丽。

《夜书所见》里的秋天,让诗人想起了家乡,带着一点忧伤。

每首诗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咱们要好好体会哟!五小朋友们,《古诗三首》就像是三个宝藏,咱们要好好挖掘。

读《山行》,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

读《赠刘景文》,能明白要乐观面对生活。

读《夜书所见》,能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让我们多读几遍这些诗,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三年级上册》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三年级上册的《赠刘景文》这首诗。

苏轼爷爷写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叫刘景文的朋友哟。

诗里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就是荷花都凋谢啦,荷叶也没有啦,菊花也残败了,但是菊花的枝条还在傲霜挺立呢!就好像咱们遇到困难,也不能轻易放弃,要勇敢地坚持下去。

《山行》《赠刘景文》作者简介和古诗翻译

《山行》《赠刘景文》作者简介和古诗翻译
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里走。
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3.径:小路。
4.坐:因为、由于。
5.于: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的意思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的意思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的意思: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一条蜿蜒的石头小路攀登深秋的山,远远地看见在白云缭绕处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欣赏,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树的叶子经霜之后变得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绿时的秋天。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出门在外的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小孩子在捉蟋蟀,夜深了,远处篱笆下却有一点灯火亮着。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山行

给句子排排队。 1,秋天 的 收获 季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橙子 金秋时节 枝头 金秋时节橙子挂满了枝头。 3枫叶 秋天 比 二月 的 花 还要 是
挂满

红 的
秋天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因为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于:比

(姓刘)



(树枝) (枝干) (日记) (记住)
(于是) (首都) (等于) (首先)
(枫林) (枫叶)


比一比,再组词。
干() 支() 生() 风() 于() 枝() 升() 枫()
填空。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季的景色。 2.枫的音节是(),它的部首是 (),它是()结构,组词()。
liú

cán
jūn
chéng
刘 菊 残 君 橙
jì ng xié
fēng
yúΒιβλιοθήκη zhījì径 斜 枫 于 枝 记
刘 菊 残 君 橙
径 斜 枫 于 枝 记
犹:还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目的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

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荷尽、菊残霜枝——荷叶一般是夏天开放,秋天花都谢了。

菊花一般是秋天开放,所以,有“秋菊”的说法。

菊花都凋谢了,说明已是深秋。

文中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注意,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天气很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才有,霜一般是深秋时节才有,所以有“秋霜”的说法。

“霜降”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它表示天气更冷了,就要进入冬天了。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荷尽菊残霜枝
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

(学生书写)
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橙黄橘绿——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此外,作者在第一诗里也作了说明:菊残犹有傲霜枝,大家注意这个“傲”字,“傲”是高傲,不屈服的意思。

“傲霜枝”说明菊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的枝干还在,天气很冷,但是它怎么样了?它不怕,毫不屈服。

说明它很坚强。

作者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好景橙黄橘绿傲霜枝
3、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荷、菊、橙、橘
师: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秋天的哪几种颜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橙黄橘绿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致丰富多彩,在凋敝中又富有生机。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荷花已谢,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凋谢了,还残留着花枝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4、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

这首诗描写了荷、菊、橙、橘的姿态与颜色,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

他写了很多诗。

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读。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牧的《山行》。

“山行”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这首诗和《赠刘景文》一样,也是写秋天的景致。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情况?
(提示: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字牧之,陕西西安人。

他是晚唐时的诗人。

也写了很多诗,大家课后找来读读。


二、学习《山行》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注意:课件中的第一句诗第四个字“上”字应为“山”字。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寒、径、斜、枫、于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深秋寒山霜叶红。

“寒山”说明天气很冷。

作者路过一片枫林,说它“红于二月花”,枫叶是什么时候变红?枫叶一般是十月底十一月初变红,是深秋时节变红。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寒山霜叶红
师:这首古诗也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通过描写寒山和红红的枫叶,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2、学生朗读全诗。

3、解释重要词语。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弯弯曲曲。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4、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枫叶在寒山与白云的衬托下,格外夺目。

这首诗以“霜叶红于二月花”而被广为传诵。

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枫叶会变红?
(提示:枫叶变红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大量花青素。

我们知道,叶子含有叶绿素,叶子还含有让叶片呈现黄色的叶黄素、类胡萝卜素,使叶子呈现红色的花青素。

春夏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所以呈现鲜亮的绿色。

叶黄素进行光合作用,随着气温的下降和白昼时间变短,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其他色素也就显现出来。

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子便呈现红色。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深秋时节,有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白云飘浮,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人家居住。

我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停下车子不走。

被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红艳。


师:学习这首诗,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先写远处的风景,再写近处的风景,由远而近地描写景物。

大家说说远景写了什么?近景又写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
5、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

这首诗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展现了秋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自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