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史·名词解释[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中建史

专著

《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

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

左东右西。)

《营造法式》:李诫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刊印的古典建筑法规性专著,作为宫室、坛庙、官署、府第工程的预算、计工料之用。

《园冶》:中国古代的造园学。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本书出版于1634年。全书共分三卷。一卷: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屋宇⑥装折。二卷:栏杆(图示多)。三卷: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其造园目标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造园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其造园构思,一般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

第园筑之主,犹需什九,而用匠什一"。

《鲁班经》:原名《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成书于明代,是一本民间匠师的业务用书。全书有图一卷,文三卷。介绍行帮的规矩、制度以至仪式,建造房屋的工

序。选择吉日的方法;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用;记录了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记录了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一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形式和名称等。

《清式营造则例》:是梁思成研究中国清代建筑的专著。书中详述了清代宫式建筑的平面布局、斗栱形制、大木构架、台基墙壁、屋顶、装修、彩画等的做法及其构件名称、权衡和功用,并附《清式营造辞解》、《各件权衡尺寸表》和《清式营造则例图版》。

工官

宇文恺:中国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官至工部尚书。主持兴建了隋东西两大都,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设计了“观风行殿”。

李诫: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家。自元七年(1092年)起从事宫廷营造工作,历任将作监主簿、丞、少监等,官至将作监。监掌宫室、城郭、桥梁、舟车营缮事宜。在任期间曾先后主持五王邸、辟雍、尚书省、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城殿、开封府廨、太庙、钦慈太后佛寺等十余项重大工程。突出的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官式建筑做法共3272条,有助于后人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

蒯祥、徐杲:明代建筑匠师。蒯祥随其父为木匠,永乐时参与宫殿、长陵的兴建,后又负责宫中的前三殿、献陵、裕陵、隆福寺等。徐杲嘉靖年间,参加北京前三殿和西苑永寿宫的重建,得到赏识被提升为工部尚书,是明代匠人中提升官位最高的一员。

古代木构建筑(第8章)

台基:位于建筑下部,一般房屋用单层,隆重的殿堂用2层或3层。分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种。

台明:台基的高度。

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在高级建筑(如宫

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后来出现了莲瓣、卷草纹饰以及力神、角柱、间柱、壶门等。最早实例见于北朝石窟。

踏道:为用以解决具有高度差的交通设施。形式可分为阶梯型与斜坡式,使用

材料有土,土坯、石、砖、空心砖等。

坡道:分礓礤(慢道)和辇道(御路)两种。礓礤是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

防滑,一般用于室外;辇道则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十分隆重的用龙凤石,起装饰作用。(“左土戚右平”:戚指阶级形踏道;平指斜平坡道)

栏杆(勾阑):即木制、石质的栏杆,宋称勾阑。一般由地栿、望柱、寻杖、阑

版等构成,用一层阑版称“单勾阑”,用二层阑版的称“重台勾阑”。

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寻杖合角造:木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者。

望柱:也称栏杆柱,是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望柱有木造和为石造。望柱分

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柱身的截面,在宋代多为八角形,清代望柱的柱身,截面多为四方形。柱身和柱头都常有装饰。

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形似圆鼓的石制构建。

铺地:对地面的铺妆处理,分室内铺地(多用方砖或条砖平铺,)与室外铺地(为

防滑,保护路面、装饰美观,表面多作各种花纹,如回纹、四神纹等)。

大木作

开间:木建筑正面相邻的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又叫“面阔”。

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

间: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家的空间称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者椽数来表述。

明间:木建筑正面正中一间,宋称当心间。次间:明间左右侧的称次间。稍间:

再外的。尽间:最外的。

步:屋架上的檩(宋称槫)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步。清代各步距离

相等,宋代有相等的、递增或递减以及不规则排列的。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前后挑檩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亦即前后檐柱间之水平距离)

进深:有时用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这时常简称“进深”。(宋代人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计算的,若进深有四椽,则称四架椽屋。)

柱:总的可分外柱和内柱两大类。按结构所处部位可分,檐柱、金柱、中柱、

山柱、角柱、童柱等。

梭柱:《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或上下两段收小,如梭形)。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卷”,圆弧也;“杀”,砍削也。

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