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1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杀
古建筑名词
卷杀,即将柱、梁、杨、斗拱、椽子等构件的端部砍削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使构件外形显得丰满柔和。

每种构件的卷杀有一定规矩,元明以前使用得较为普遍。

清代官式建筑重视总体艺术效果,只有斗拱的拱端保留卷杀做法,其他一概去掉。

.偷心造
跳头上不置横棋的
斗拱构造形式之一,横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踩,如斗拱各向内外两侧挑出三拽架称为七踩,应列有七列横拱,但在制作时却省去一列或数列横拱,这种做法称为偷心造。

定义:指一朵斗拱中只有出跳的拱、昂,跳头上不安横拱的作法。

——《古典建筑语言》
计心造
跳头上置横棋的
补充性解释:
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

草楸:在平暗,平蒸(音其qi)上看不见的楸,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楸.
明楸:与草楸相对而言,指的是在平暗,平茶(即天花板)以下的梁,由于
明楸
在室内能看得见,所以制造精致。

宋代常将明楸做成形如弯月的月梁式,
以增加美感。

彻上露明造
常见于古建介绍中
无平^(吊顶)的做法,叫“彻上露明造”。

有无平^(吊顶),也是殿阁与厅堂差别之所在。

设平^的即殿阁型殿堂,以平^为界,在结构上明确地上下分开。

无平^的,为厅堂式建筑。

说白了就是不做吊顶
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规制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

北海公园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

一池指太液。

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

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
种模式。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建章宫。

黄肠题凑
“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

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
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抱厦
宋代管这样的建造形式的殿阁叫“龟头屋”,清代的叫法就是“抱厦”。

原来在隋唐时期,建筑组合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主建筑的四面都可接建,在左右侧的称“挟屋”,在前后的称“对垒”,局部向前后突出的称“龟头屋”。

据说龟头屋在两宋曾经风行一时,宋人游
记中常有“龟首四出”的描述,特别是应用于黄鹤楼、滕王阁等大型风景建筑。

日本古建筑中也有类似的龟头屋,或者采用简化版本,将正檐向上撩起一块三角形,比如徐福神社和著名的大阪古堡。

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抱厦〃是建筑术语,是指在原建筑之前或之后接建出来的小房子,去北京的大观园的怡红院一看就知道了,怡红院中宝玉住的房子是五间的上房,在其前檐接建出三间的小卷棚,这就是〃抱厦〃的一种,如果〃抱厦〃建在
正房的北侧,就是〃倒座抱厦〃.如果在正房或厢房的两侧接建出小房子,这就叫〃耳房〃,象正房长出两个小耳朵.
叉柱造
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

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

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宋式叉柱造图示
叉柱造: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

此为中国有记载最早的桁架结构。

天津蓟县独乐寺内,现存的辽代建筑观音阁,其上、下柱的交接就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

缠柱造
缠柱造图释
据《营造法式》
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

结构外观稳妥,角部两面的普柏榜上各加一个大斗和一组斗拱。

在大同华严寺以及善化寺内的辽金遗构中,转角铺作处共用三斗的现象很普遍,梁思成先生也称其为“缠柱造”,但由于遗构都属单层建筑并非楼阁,所谓“缠柱造”也名不副实,推测是为了增加檐角的出檐而使得转角铺作的荷重增加,于是较为灵活地增加了铺作数和大斗。

在山西应县城内有一座国内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一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9层(外观5层,暗层4层),67.13米。

释迦塔各层檐柱与其下之暗层檐柱结合使用柱造。

但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收半柱径,其交接
方式为缠柱造。

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

永定柱:
大木作构件名称,其名源于它的做法和效果.
永定柱造是上下通柱,叉柱造是宋辽金最具代表,上层柱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

永定柱”(竖柱)和“^柱”(横木)。

檐柱采用永定柱造法,即:底层半拱和平座半拱分别於地平立柱承托,平座柱和底柱相依并列,上层柱仍然插於平座斗拱上。

含元殿殿阶局部就用了用永定柱平坐.但这种较古的方法在唐以后就逐渐被淘汰了。

副阶周匝
古建名词.
概念解释:
副阶:宋代殿阁等级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

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之外围加一圈外廊,在
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例: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的内、外二圈柱都包砌在厚达1 米的土坯墙内,檐柱外设回廊,即《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周匝”。

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
具体做法:山面向内收进一檩径定作山花板的外皮。

结构
用增加扒梁和采步金梁来解决,乘踩步金的短梁,若后端插在金柱上,就叫顺梁,后端架在五架梁或七架梁上的称扒梁。

推山
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
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四阿
si a
四阿
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溜可使水从四面流下
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雷,可使水从四面流下。

《周礼•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

”郑玄注:“四阿,若今四注屋。

”贾公彦疏:“此四阿,四露者也。

”《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

”孔晁注:“宫庙四下曰阿。

"朱右曾校释:“四阿,四注屋,四面有露阿下也。

”《左传•成公二年》:“椁有四阿。

”杜预注:“四阿,四注椁也。

”孔颖达疏:“郑玄云:’阿,栋也。

'四角设栋也,是为四注椁也普拍防
宋代建筑阑额与柱顶上四周交圈的一种木构件,犹如一道腰箍梁介于柱子与斗拱之间,既起拉结木构架作用,又可与阑额共同承载补间铺作。

明清称
为平板防。

普拍彷(平板枋):位于阑额之上,用来承托斗拱的木结构。

始见于唐代,“玄奘塔下三层均以普拍杨承斗拱,……可知普拍榜之用,于唐初已极普遍,且其施用相当自由也。

”(梁思成,中国建筑
第7页
史,第86页)后世在阑额与普拍榜的尺寸上又不断的演变。

“普拍防虽已见于唐初,然至北宋末,尚有省而不用者,如初祖庵是也,其用普拍榜者,则早者扁而宽,如薄伽教藏,与阑额在断面上作‘丁字形,其后渐加厚,如大同善化寺三圣殿及山门,普拍防阑额所出无几。

至明清则普拍榜竟狭于阑额矣
双杪: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鸱吻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鸱:chi [a kind of ornament of roof ridge]
香港志莲净苑山门鸱尾
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

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

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

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
脊,因名鸱吻,又称“龙吻”。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

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据北
第 8页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

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

分心斗底槽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棋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

一般用作殿门。

金箱斗底槽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又一圈柱列与斗拱,讲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嫩戗发戗qidng
嫩戗发戗指子角梁将屋脚翘起,此做法可使屋角翘起的高,多用
于攒尖顶亭子等
水戗发戗,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如象鼻。

戗,就是指戗脊,我们知道的九脊殿,就是指一条主脊,四条垂
脊,四条戗脊。

嫩戗指角梁,发戗指起翘。

因此嫩戗发戗就是指屋檐的翼角的起翘十分明显的结构做法。

霸王拳
在古代建筑方面,是额防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样式。

清代老角梁头也做成霸王拳样式。

养性门霸王拳(清乾隆)
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皇帝办公的地方;而内廷包括: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之总称,是皇帝生活的地方。

后三宫指的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帝后居住的地方
我国现存最大的经幢
赵州开元寺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是目前国内现存规模最大、幢身最高的佛教经幢。

始建于北宋景五年(1038年),通高16.44米,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榭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

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

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

台榭的遗址颇多,著名
的有春秋晋都新田遗址、战国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国故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阶梯状夯土台。

榭还指四面敞开的较大的房
第10页屋。

唐以后又将临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建筑在台上的屋子。

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
须弥座
须弥座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

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式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
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等)----《中国建筑史》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
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单昂三踩斗拱
明清出踩斗拱中桃出最小的斗拱。

其进深方向构件,在大斗之上为昂(昂上为耍头),从正心向内外各出
五踩。

干阑式建筑
第11页
干阑式建筑是河姆渡文化早期的主要建筑形式。

现有材料表明河姆渡文化的干阑式建筑营建技术大致经历打桩式和挖坑埋柱式先后两个阶段。

燕尾榫
取板材一根在其两端加工成形似燕尾的榫头,相当今日之三角榫。

用以连接其它构件时起加固作用。

平身柱卯眼,卯眼用以同时插入横向构件,连系梁或承重的地板梁上的榫头,也有些用来加固地梁。

转角柱卯眼,卯眼用来插梁枋。

直棂阑干卯眼卯眼用来插入阑干直棂所用。

还有企口板及带凹槽构件。

企口内插入砍削成的梯形截面木块,即两头削薄的木板。

衔接不见通缝,是密接拼板的一种较高工艺。

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五门三朝制度
紫禁城的五门三朝,取自《周礼》、《礼记》所记五门三朝制度[图22]。

《周礼》、《礼记》说周代天子有三座大殿用于处理政务,称为三朝即燕朝、治朝和外朝。

燕朝,在处理政务的路寝之内即路门之内;治朝,位于处理政务的路门之外,应门之内;外朝,议国之大事,位于库门之外,皋门之内。

三朝是天子处理政务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

五门亦是皇权的象征,我们
可以从皋门和库门二门之古遗义中看出,这两座门原意是巫师白
第12页
天利用立杆测量太阳的影子,晚上通过圭窬之孔即利用小孔成像原理观测星辰的运行,以实现与上天的对话,后来测天由帝王取代了,即皇权代替了神权,明堂的建置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五门也是皇权的象征。

五门三朝本是周代的宫室制度,2000年后,明代紫禁城前
朝仍采用五门三朝之制,这实际上是与皇权有关系,表示我大明王朝是直接从周王朝那里承袭了下来。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 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第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