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_王尔德与宗教审美化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卡#王尔德与宗教审美化问题*

陈瑞红

内容提要王尔德出身于新教家庭,却对天主教充满向往;他羡慕基督教关于神圣救恩的许诺,却无意以整个生存为代价去寻求它;他以

植根于希腊文化精神的审美享乐主义对抗基督教文化的清规戒律,却又

始终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罪感意识。狱中的王尔德曾试图重新转向耶稣

基督寻求救赎,但他心目中的基督形象与其说是传递上帝救赎力量的中

介,不如说是传递审美救赎力量的中介。王尔德在宗教问题上所表现出

来的种种矛盾与困惑,乃是其宗教审美化诉求的必然结果。这种宗教审

美化诉求根本上已经从信仰走向审美,所以它往往因缺乏恒定的价值支

撑而步入困境。

关键词宗教审美化救赎

宗教审美化,乃是西方文化与神学对现代性的危机与困境所做出的一种回应。关于宗教审美化问题,至少可做两个层次的区分。第一个层次是指在基督教及其神学语境中弘扬经验、感受、情感、想像、审美等对于现代信仰生活的重要意义,试图通过恢复感性与神性间的亲密关系而重回神的怀抱。这种审美化思路在德国神学家哈曼、施莱尔马赫那里即已开启,后世发展为各种影响广泛的基督教审美主义。º第二个层次则是指从审美的立场观照、体验宗教生活,把寻求救赎的过程转化成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化,仅仅保留了神学的概念和形式,在根本上已经脱离宗教而走向审美。这种审美化倾向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即已

*º本文为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701050C)、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WWD008)、南京师范大学高

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奥斯卡#王尔德:现代性的审美追求0的阶段性成果。

这里遵照当前学界惯例沿用了/基督教审美主义0的说法,其英文对应词即/Chri sti an A est hetici sm0。

凸现,在唯美主义那里被推向一个极端。在19世纪的英国,牛津运动¹的领袖人物约翰#克布尔和约翰#纽曼大致可以归入宗教审美化的第一个层次,而唯美主义者沃尔特#佩特和奥斯卡#王尔德则是第二个层次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这两个层次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但本文对王尔德宗教审美化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在第二层意义上展开。

一、天主教的魅力

就出身而言,王尔德是一个爱尔兰新教徒;º就他在弥留之际皈依天主教而言,他又是一个天主教徒。然而,王尔德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看来那样明晰,而是复杂含混得多。严苛的新教教义及其伦理规条固然不能激起他的内在认同感;然而,即便是其心向往之并最后皈依的天主教,也未能真正羁绊住他那颗放浪不羁的艺术家灵魂。他真正的立场是瞬时的、变化的、流动的审美立场,他一生的宗教思想与实践都受这种审美立场的主导。宗教的审美化,在他这里首先表现为对清教主义的排斥和对天主教的向往。

王尔德认为,英国传统的清教主义是/苛刻的、不合时宜的0,他不仅不屑于走清教徒式的救赎之路,即通过勤谨努力的工作和朴实节俭的生活来赢得上帝选民的资格,而且还挑衅性地宣称:/上帝的选民活着就是要什么都不做。行动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而安逸地闲坐和观察的人们的想像和在孤独与梦境中行走的人们的想像才是无限的和绝对的。0»受母亲的影响,王尔德早年起即表现出对天主教的兴趣,¼还在三一学院读书的时候,他就产生了改宗天主教的念头。½外国文学评论No.4,2009

¹º»¼½牛津运动(Oxf ordMove ment)是1833年由牛津大学的一些英国国教高派教会的教士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目

的是通过复兴天主教的某些教义和仪式来重振英国国教。作为其领袖人物,克布尔与纽曼都有十分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而且都十分注重弘扬诗与美在信仰生活中的作用。纽曼于1845年10月改宗天主教。

王尔德父母祖上均为宗教改革以后迁移到爱尔兰的英国安利甘宗新教徒,这个阶层与爱尔兰天主教徒相比虽然仅占少数,却由于在宗教和政治上忠于英国殖民势力,而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势。

5王尔德全集6(第四卷),赵武平主编,杨东霞、杨烈等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431页。译文有改动。下文出自该全集的引文,仅在文中标明卷号与页码。另外,王尔德最为重要的两篇批评作品5谎言的衰朽6 (1889)与5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6(1890)都是以对话体写成的,本文依照研究界的惯例,将对话中的主要发言人视为王尔德的代言人。

王尔德的母亲、诗人简#弗朗西斯卡#埃尔基曾卷入19世纪前期的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且同情天主教。显然,母亲的天主教倾向对王尔德构成了最初的影响。参见Jarlat h K ill een,The F a it hs of O sc a r Wil de:Ca t hol icis m,F olklore a nd Irel and(N e w Yor k:Pa l grave Mac m i lla n,2005),I n t roduct i o n.

另外,根据艾尔曼等国外学者的说法,在王尔德四五岁的时候,母亲曾经秘密安排他与哥哥一起接受天主教的洗礼,但这次洗礼未曾注册,也未能对兄弟俩的实际生活发生重要影响。

奥斯卡#王尔德与宗教审美化问题

他与都柏林的一些神甫结交,红衣主教纽曼的宗教思想、改宗事迹及其散文风格之美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他(纽曼于1854年正式创立了都柏林天主教大学并曾出任校长)。后来他这样写到纽曼:/纽曼在一次伟大的时刻真诚地高声呼吁:形式是信仰的食粮,那一时刻使我们崇敬并了解了他。0(4-451)此时,王尔德对天主教的向往已显示出注重形式的审美化倾向。

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以后,王尔德接触到佩特的理论。佩特关注宗教的艺术审美价值,爱好天主教华美的仪式和装饰,这种爱好后来在其小说5享乐主义者马利尤斯6(1885)中得到充分的表达。佩特的影响使王尔德更加倾向于天主教,而好友亨特#布莱尔(Davi d H unter-Bla ir)也力劝他加入天主教。这时,王尔德以顾虑父亲的反对为由依然在犹豫,但或许是出于某种补偿心理,他于1876年11月加入了苏格兰共济会的牛津大学分会)))阿波罗玫瑰十字会,该会属于英国国教中强调天主教传统圣礼和教仪的高教会派。次年3月,在一封致威廉#沃德的信中,王尔德写道:/我近来对共济会很感兴趣,简直是十分信仰了)))事实是,如果我脱离新教异端因而只好放弃它的话,肯定将非常遗憾。0(5 -48)由此可见,即使在积极参与国教生活的时候,他仍然对天主教魂牵梦萦,还在幻想着有一天改宗天主教。不久,他于春假期间到罗马游历,并跟随布莱尔一起去拜见了教皇庇护9世(P i u s I X)。教皇以私人会见的形式接见了他们,并希望王尔德不久能够随其同窗一起进入上帝之城。

其时,在经受了现代理性主义/祛魅0之后,天主教关于天国幸福和神圣救恩的许诺已变得苍白无力,王尔德对此亦不无认识,但他为什么还要考虑改宗呢?原因在于,新教在寻求救赎的形式方面,与原来的天主教存在着根本不同。新教虽然有很多派别,但他们的教义却有以下三个共同原则: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5圣经6具有最高权威。也就是说,新教强调信仰的个体性和内在化,反对天主教的华美仪式与隆重庆典,把所有借行圣事的力量来追求拯救的做法都当作迷信加以摈弃。如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了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宗教改革带来了相互关联的两方面的后果:其一,新教救赎在摈弃天主教种种仪式的同时,也剥离了其中的审美因素;其二,新教伦理通过把禁欲主义渗透到日常行为之中,增强了与理性主义之间的亲和性。¹这两方面都是与审美精神相悖的。德国作家内贝尔(Gerhard Nebel)对新教改革

¹参见马克斯#韦伯在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6一著中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理性精神之间的关系所做的精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