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致人当场死亡与经抢救一段时间死亡在刑事责任认定上的差别

合集下载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
摘要:
一、前言
二、交通事故概述
三、责任认定书的法律依据
四、责任认定书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五、结论
正文:
【前言】
交通事故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我国,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的重要法律文件。

本文将对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进行简要介绍。

【交通事故概述】
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由于过错行为或者意外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污染的事件。

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交通事故可以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责任认定书的法律依据】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认定。

责任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制作的,对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

【责任认定书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1.责任认定书应当包括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当事人基本情况、现场勘查情况、调查取证情况、责任分析和认定等内容。

2.责任认定书应当明确事故责任划分,包括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等。

3.当事人对责任认定书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作出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

【结论】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法律文件,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意外致人身亡赔偿标准

交通意外致人身亡赔偿标准

交通意外致人身亡赔偿标准交通意外致人身亡赔偿是指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他人死亡的情况下,责任方需要向受害人的家属支付一定的赔偿金。

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交通意外致人身亡赔偿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如果因交通肇事者的过错导致他人死亡,那么该交通肇事者将承担刑事责任。

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时,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如果驾驶人逃逸,将面临更加严厉的刑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中造成他人死亡的,责任方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民事赔偿主要包括赔偿金和侵权赔偿。

根据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过失程度等因素,赔偿金的数额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赔偿金包括经济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经济赔偿主要包括丧葬费、丧失赡养费、被扶养人生活必需费等。

精神损害赔偿则是对被害人家属心理上的慰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交通事故中酒后驾车、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责任方需承担全额赔偿责任。

而对于其他情况下的责任方,根据过错程度不同,可能需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

具体金额的确定可以根据双方协商,或者由法院依法判决。

在中国,根据法律的规定,交通意外致人身亡赔偿的标准是相对明确的。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违法行为仍然普遍存在,如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导致交通事故中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上,往往存在一定的争议,尤其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及处罚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及处罚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及处罚交通肇事罪是指在道路上行驶时,因交通违法行为或者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二是因失明、晕厥、疾病等原因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

下面将分别从这两种情况进行介绍。

一、因交通违法行为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犯罪人必须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故意。

故意是指犯罪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或者预期后果,并有明确的行为来实现这一目的或达到这一预期后果的行为。

过失是指犯罪人没有达到应有的法律标准,对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必要的预见和注意,因此导致后果发生的行为。

客观方面:犯罪人必须具有明确的行为表现。

交通肇事罪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

交通违法行为包括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闯红灯等行为。

交通事故指在道路上行驶时,由于驾驶者的操作不当,车辆与其他车辆、行人或者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或绝地事件。

在交通事故中,由于犯罪人的行为,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就构成了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标准与情节的轻重有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如果造成人员死亡,犯罪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规定,故意杀人罪最高可判处死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二、因失明、晕厥、疾病等原因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这种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是犯罪人必须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患有疾病,但仍然驾驶机动车上路,并因此导致人员死亡、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如果犯罪人在患病时没有注意自己不能驾驶机动车,不属于犯罪范畴。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标准比较严格。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应该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应该如何处理

交通事故造成⼈员死亡应该如何处理交通事故发⽣之后极容易造成⼈员受伤,甚⾄有可能会导致⼈员死亡的情况,每年因交通意外⽽失去性命的⼈也有很多,⾯对⼀条鲜活的性命⽽死亡了,那么,交通事故造成⼈员死亡应该如何处理?店铺⼩编为你仔细讲解。

交通事故造成⼈员死亡应该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致⼀⼈死亡负主要责任以上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负同等责任以下的负民事赔偿责任。

⾸先,及时通知交通管理部门。

除了⼀些很轻微的擦碰等交通事故外,⼀般发⽣了交通事故,都需要⽴即通知事故发⽣地县级交通管理部门。

交通管理部门在接到通知后,会到事故现场进⾏处理。

交通管理部门会对交通事故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该责任认定是认定交通事故发⽣及各⽅责任的重要依据。

因此,及时通知交通管理部门,分清各⽅责任,是以后双⽅维护⾃⾝权益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涉及到死亡案件,肇事⽅在事故中承担的责任⽐⼀般事故更为复杂,很可能涉及到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

其次,及时向交通管理部门了解交通事故认定书。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应当⾃现场调查之⽇起10⽇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如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当事⼈可以在⾃收到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之⽇起3⽇内提出。

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确定各⽅当事⼈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因此及时了解认定书的作出,有助于了解⾃⾝责任的承担。

最后,向⼈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肇事⽅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话,就涉及到选择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还是另⾏提起民事诉讼的问题。

⽬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院⼀般不⽀持当事⼈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为此,在交通肇事的刑事诉讼中,为维护受害⽅最⼤利益化的要求,⼀般不建议受害⽅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是应当选择另⾏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造成⼈员死亡⽽进⾏处理,请来店铺上找律师帮助你。

车祸一人死亡赔偿的标准

车祸一人死亡赔偿的标准

车祸一人死亡赔偿的标准当车祸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赔偿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

尤其是当车祸造成一人死亡时,赔偿标准更加复杂和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保险、道德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车祸一人死亡赔偿的标准。

一、法律角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因此,当车祸造成一人死亡时,肇事方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车祸造成一人死亡时,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赔偿:1.医疗费用、丧葬费用等实际支出费用;2.死亡赔偿金:根据被害人的年龄、职业、家庭情况、收入等因素,由人民法院根据民间司法实践和社会公认的标准确定。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在刑事赔偿程序中获得赔偿。

因此,当肇事方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时,被害人或其家属还可以通过刑事赔偿程序获得赔偿。

二、保险角度在车祸一人死亡的情况下,肇事方是否有相关的保险可以进行赔偿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应当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因此,当车祸造成一人死亡时,肇事方的责任强制保险可以进行赔偿。

具体来说,对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当车祸造成一人死亡时,赔偿标准为:1.医疗费用、丧葬费用等实际支出费用;2.死亡赔偿金:根据被害人的年龄、职业、家庭情况、收入等因素,由保险公司根据民间司法实践和社会公认的标准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只能赔偿一定的金额,赔偿标准往往无法满足被害人或其家属的实际需要。

因此,肇事方还应当购买商业车险,以便在车祸发生时能够得到更全面和充足的赔偿。

三、道德角度车祸造成一人死亡,赔偿标准虽然可以通过法律和保险来确定,但在道德层面上,肇事方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司法考试复习资料-浅谈交通肇事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司法考试复习资料-浅谈交通肇事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精品考试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浅谈交通肇事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摘要:尽管修订后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并且增加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刑法理论界多有微词,实务部门也多有歧义。

本文拟对交通肇事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交通肇事罪的主体问题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既可以是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人员,也可以是除航空工作人员和铁路工作人员以外的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其他人员。

实践中下列人员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值得探讨。

其一、非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对于非机动车辆的驾驶员能否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有不同看法。

有的认为,驾驶非机动车辆(如马车、人力三轮车等),违背交通管理法规,一般只能给特定的个别人造成伤亡或者数量有限的财产损失,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而交通肇事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只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才可能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操纵非机动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的,不应定交通肇事罪,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犯罪的性质,造成他人死亡的,定过失杀人罪;造成重伤的,定过失伤害罪。

有的认为,虽然非机动车辆肇事危害的程度、范围一般不如机动的大型交通运输工具那样大,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其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这一事实,操纵非机动车辆发生重大事故,同样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因而也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因此,对于行为人驾驶非机动车辆违章肇事,造成法定危害后果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我们认为,无论是机动交通工具运输人员还是非机动交通工具运输人员,只要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在认定此罪时,主要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行为人的行为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定交通肇事罪;行为人的行为只危害特定少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不危害公共安全,应定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不能定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分析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分析
故意的转化过程 ,从而导致定罪处罚的改变 。从上
后两个 阶段 。在肇事行 为已经独立构成犯罪 的情
况 下,犯罪后逃逸与否并不影响对前一个行为 的评 价,这有违刑法设置加重情节 的通常做法 。若按我 国现行刑法的理解, 也有“ 牵 强附会” 之嫌 , 有违法理 。
针对 上述情况 , 我 国可 以借鉴一些外 国的立法经验 。
面两种情形来 看,一般对犯罪进行加重处罚的情况
都是发生在 同一主观心态 的情况下 ,对超出一种主
观心态 之外 的一般都会给 以数罪并罚 。而在 “ 交通 肇事逃逸” , 肇事者在两个不 同行为 中存在两种 不同 的主观心态 , 且没有前一行 为, 也就无后一行为的存 在, 即肇事行为是逃逸行 为的基础 , 没有肇事即没有 逃逸 。故两者在主观状态上是不可能存在转化的情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的,处三 年 以上七年 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 人死亡 的处七 年 以上有期徒刑。 ” 对交通肇 事逃逸 , 尤其是产生致 人死亡严重后果的逃逸行 为有必要进行定性分析。


逃逸行 为的含义
关于逃逸行为的含义 , 主要有两种观 点: ( 1 ) 行 为人在交通肇事的当场 以及与 当场紧密联系的时空 的逃逸, 从而延误 了被害人得到救助的宝贵时间; ( 2 ) 逃避法律 的制裁,即逃逸行为不限于交通肇事 的当
架空之势 , 这是违背立法者的本意的。 当前我国刑法把“ 逃逸” 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放
从保护被害人 的利益 出发 ,只要有利于促进行为人
肇事后积极 履行救助被害人的义务,就不应当再认 定其为逃逸 。 第二种观点有把逃逸 行为扩大化之嫌 。
立法者的原意是为了让更多的受害者 能够得到及时 的救助, 而不是去追究肇事逃逸 者的刑事责任 , 救人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摘要:1.交通事故概述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依据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责任认定4.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作用和意义5.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异议处理及法律救济途径正文: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认定书是在交通事故中,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的法律文书。

它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事故责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交通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善后。

1.交通事故概述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交通中,因过错行为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其中,重大事故是指因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重伤或者财产损失较大的事故。

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依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过程中,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查明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

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责任认定对于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责任认定,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过错原则。

即在交通事故中,有过错行为的一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来说,对于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责任认定,需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双方的行为是否有过错;(2) 过错的严重程度;(3) 过错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明确责任主体。

4.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作用和意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对于事故的处理和善后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责任认定书有助于明确事故责任,使受害方能得到相应的赔偿。

其次,责任认定书对于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责任认定书还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异议处理及法律救济途径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作出认定的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

车祸致死怎么判刑,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车祸致死怎么判刑,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车祸致死怎么判刑,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定罪车祸致死怎么判刑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怎么定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致人死亡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致人死亡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致人死亡作者:王喆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日益上升,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日益增长,交通事故后肇事司机的逃逸已经成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刑法第133条把“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一个量刑加重的情节,提高了其法定刑的幅度,为司法机关严惩这种犯罪做了保障,但立法忽视了逃逸行为的复杂性。

针对逃逸行为的主观罪过的复杂性,对逃逸致人死亡和不作为杀人的范围进行详细区分和比较之间的不同,可以避免外界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有不同的理解,对逃逸的行为是否构成不作为杀人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不作为犯罪;过失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116-031997年修订了我国刑法第133条,针对交通肇事罪的犯罪行为增加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的规定,提高了法定刑的幅度,为司法机关严惩这种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是立法忽视了逃逸行为的复杂性,特别是逃逸行为的主观罪过的复杂性,对逃逸致人死亡和不作为杀人的范围进行详细区分和比较之间的不同,可以避免外界对“因逃逸致人死亡”有不同的理解,对逃逸的行为是否构成不作为杀人提供理论支持,以此作为本文探讨的目的。

一、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的界定何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只能理解到,行为人撞人后逃跑又致人死亡的行为,是构成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前提条件,至于行为人主观上有什么样的罪过形式,没有详细说明。

现今我国刑法理论界对“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定罪的解释存在多种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其一认为,规定“只适用于由交通肇事罪转化成的故意犯罪。

”[1]例如,肇事者事后明知被害人身受重伤,生命垂危,因惧怕法律的制裁逃离现场,致使被害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或肇事者事后将被害人转移到隐蔽地方,致使他人难以发现伤者,最终导致被害人死亡。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0.11.15•【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近年来,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这部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于正确适用法律审理好此类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的。

司法实践中,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根据国务院于1988年3月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条有关“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条例”的规定,交通肇事行为的主体范围十分宽泛。

从实际发生的交通肇事案件看,使用各种机动、非机动交通工具肇事的情形较为普遍,因行人违章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形也时有发生,给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

鉴于修订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将交通肇事罪主体扩大为一般主体,因此,《解释》第一条规定:“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解释》第一条强调,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定罪处罚。

首先,分清事故责任是认定交通肇事罪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务院于1991年9月22日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从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看,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情形,由于其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较小,损失后果不大,一般作行政处罚,不需追究刑事责任。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有哪些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有哪些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有哪些《刑法》第233条中,就过失致人死亡罪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其中要求,犯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如果犯罪情节比较轻,那么可以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是情节并没有达到较轻程度,可以在3-7年有期徒刑之间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有哪些《刑法》第二百三十三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15法释[2000]33号)第八条第二款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等规定定罪处罚。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量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需具备三个要素: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

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

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

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

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

1。

交通事故导致死亡或间接死亡怎么办

交通事故导致死亡或间接死亡怎么办

交通事故导致死亡或间接死亡怎么办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并不一定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需要看事故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具体需要看交警部门是任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

因此接下来将由我为您介绍关于交通事故导致死亡或间接死亡怎么办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交通事故导致死亡或间接死亡怎么办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要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进行责任认定,赔偿的标准需要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途中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下列要素:(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

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3)在运动中发生。

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4)有事态发生。

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5)造成事态的原因是人为的。

是指发生事态是由于事故当事者(肇事者)的过错或者意外行为所致。

如果是由于人无法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均不属于交通事故;(6)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

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一)主体要件方面: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均可构成该罪的主体。

(二)在主观要件上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罪名,在主观上只能是过失,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那么就不是该种犯罪,而是相应地构成其他故意犯罪了,在处罚方面也比该罪要严重得多。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后还需要坐牢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后还需要坐牢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后还需要坐牢吗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

需要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赔偿费用。

至于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需不需要坐牢,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接下来就跟随我一同来了解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后还需要坐牢吗。

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坐牢还要赔偿吗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除了服刑,还要赔偿死者家属经济损失,赔偿后取得谅解,可以判缓刑,不用服刑。

二、交通肇事死亡赔偿标准1、通常情况下死亡赔偿金需要分辨交通事故中的死者属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便依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总共计算二十年时间;农村居民便依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总共计算二十年时间。

被抚养人的抚养费:1、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员被扶养人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18-实际年龄)。

2、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18周岁—60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20年。

3、被扶养人为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60周岁—75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20-(实际年龄-60)]年。

4、被扶养人为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75周岁以上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5年。

精神抚慰金:精神抚慰金的计算方式需要根据各省高院具体规定形予以主张,但最终确定数额都不会特别高。

丧葬费:丧葬费的计算方式是依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然后总共计算六个月时间。

其他合理费用:当死者家属主张为办理相关丧葬事宜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时,应当相关费用的凭证,且应当限制在相关合理范围内。

开车撞人致死之后没有处理好需要进拘留所吗

开车撞人致死之后没有处理好需要进拘留所吗

开车撞人致死之后没有处理好需要进拘留所吗依据《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规定,开车撞死人是否需要移送看守所,要依据是否构成犯罪而定。

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公安机关会对嫌疑人进行拘留、逮捕的,就会移送到看守所羁押。

关于开车撞人致死之后没有处理好是否要进拘留所的问题,下面由我为你详细解答。

一、开车撞人致死之后没有处理好需要进拘留所吗1、开车撞死人后,如果肇事者承担主要以上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公安机关会对嫌疑人进行拘留、逮捕的,就会移送到看守所羁押。

2、开车撞死人后,如果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就不会对嫌疑人进行羁押,不会移送看守所羁押。

3、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二、交通事故撞死人交警怎么定责(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四)不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公安机关并不是对每—个在道路交通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事故都能够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

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经公安机关调查不能确定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时,则对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认定其负交通事故责任。

依据《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的规定,开车撞死人后,如果肇事者承担主要以上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公安机关会对嫌疑人进行拘留、逮捕的,就会移送到看守所羁押;如果不构成犯罪的,不会移送看守所羁押。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分析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分析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分析概况: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是指因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刑事犯罪行为。

本文将针对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展开分析,探讨该案件的相关法律责任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应对措施。

案情背景:报道称,2019年X月X日,某市某县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

事故发生时,被告人驾驶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致使行人当场死亡。

经鉴定确认,被告人在事故发生时驾驶机动车时饮酒后驾驶,且超过了法定饮酒后驾驶的血液酒精含量标准。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源于中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第1款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以致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2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即驾驶人员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规定标准,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案情,被告人在事故发生时驾驶机动车时饮酒后驾驶,并且血液酒精含量超过法定标准,与行人发生碰撞导致其死亡。

因此,被告人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司法实践:司法实践中对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的处理,侧重于保护人身权益,重视刑事责任的追究,并在判决中加重处罚力度以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尊严。

关于饮酒后驾驶的司法态度,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布相关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醉酒、饮醉、吸食毒品、精神药品,或者因服药、患病等缺乏安全驾驶能力的,既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又构成交通肇事犯罪的,从重处罚。

因此,在本案中,被告人由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导致交通事故,并且致人死亡,其罪行形成因果关系,应该从重处罚。

近年来,中国司法机关加强对交通肇事案件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于饮酒后驾驶引发事故的处罚力度更大。

这体现了司法实践中对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的高度重视。

从维护公共安全和法律尊严的角度出发,司法机关加大了对交通肇事犯罪的打击力度,以达到法律的震慑效果。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标准表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标准表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标准表死亡赔偿标准是: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医疗费用,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关于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赔偿标准表的内容,以下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赔偿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虽然本案造成了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但由于双方负同等责任,因此张先生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需要向死者家属进行。

具体的赔偿项目有:(一)丧葬费:是指办理丧葬事宜的必需的费用。

标准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总额计算。

(二)死亡赔偿金:是指因交通事故死亡对死者家属的抚慰金及死者家庭遭受损失的补偿金。

以交通事故发生地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计算:60周岁以下的,补偿20年;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均补偿5年。

(三)被抚养人生活费:是指死者生前实际抚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的生活费用。

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额计算:不满18周岁的抚养到18周岁。

失去劳动能力的:60周岁以下的抚养20年;60周岁以上的增1岁减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四)精神抚慰金:(五)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二、死亡赔偿金与收入有什么关系死亡赔偿金的标准与死亡受害人户口和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密切相关。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

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三、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怎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1991.12.02•【文号】公通字[1991]113号•【施行日期】1991.12.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1991年12月2日公通字<1991>1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是事故处理和统计工作中都要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具体标准由公安部制定。

”为了适应事故处理中对交通事故责任者的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和收取事故处理费的需要,并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等有关标准尽量协调起来,经商得国家统计局同意,决定对现行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标准略作修改,从1992年1月1日起在事故统计和处理中使用。

现将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道路交通事故分为以下四类: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1984年11月10日交通部、公安部《关于填报交通事故报表的通知》和1987年11月23日公安部《关于做好交通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中有关事故统计分类的标准执行至1991年12月31日为止。

交通死亡赔偿标准2024

交通死亡赔偿标准2024

交通死亡赔偿标准2024一、交通事故致死亡怎么赔偿一、交通事故致死亡怎么赔偿1、交通事故致死亡要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2、法律依据为:《较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较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二、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归谁1、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由死者的近亲属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分配,先由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平均分配,没有一顺序继承人时才可以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分配。

死亡赔偿金是指受害人因各种非正常事故或死亡的,由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死者家属的一定数量的赔偿。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二、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要怎么赔偿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要怎么赔偿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肇事者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赔偿受害者家属以下项目:一、死亡赔偿金。

交通肇事致人当场死亡与经抢救一段时间死亡在刑事责任认定上的差别

交通肇事致人当场死亡与经抢救一段时间死亡在刑事责任认定上的差别

《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均提到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的责任承担问题,但对于当场死亡和事后经抢救一段时间后死亡在刑事责任上有何区别没有明确规定。

根据刑法理论,当场死亡与事后死亡,在认定发生交通事故与死亡结果之间的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时,会存在一定差别。

当场死亡的情形,可以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事后经抢救一段时间死亡的,在交通事故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着抢救行为这一介入因素。

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在因果关系发展进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自然事实等其他因素,则应通过考察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等情形,进而判断前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介入因素非异常,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力较小,行为人的行为本身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则应当肯定前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应当认为前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因果关系已经断绝。

经抢救后死亡的,应考虑抢救行为的对死亡结果作用力的大小。

如果交通事故只是致被害人轻伤,则应认定交通事故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

如果交通事故导致被害人濒临死亡的重伤,则宜认定为交通事故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与当场死亡的情形一样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均提到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的责任承担问题,但对于当场死亡和事后经抢救一段时间后死亡在刑事责任上有何区别没有明确规定。

根据刑法理论,当场死亡与事后死亡,在认定发生交通事故与死亡结果之间的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时,会存在一定差别。

当场死亡的情形,可以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事后经抢救一段时间死亡的,在交通事故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着抢救行为这一介入因素。

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在因果关系发展进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自然事实等其他因素,则应通过考察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等情形,进而判断前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介入因素非异常,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力较小,行为人的行为本身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则应当肯定前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应当认为前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因果关系已经断绝。

经抢救后死亡的,应考虑抢救行为的对死亡结果作用力的大小。

如果交通事故只是致被害人轻伤,则应认定交通事故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

如果交通事故导致被害人濒临死亡的重伤,则宜认定为交通事故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与当场死亡的情形一样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