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岩骨前部切除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岩骨前部切除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黄广龙;张喜安;漆松涛【摘要】目的探讨岩骨前部切除入路在岩斜坡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收治的46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采用联合岩骨前部切除入路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手术方案及手术疗效.结果该组患者肿瘤全切33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原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7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0例,脑神经损害症状同术前6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21例.结论岩骨前部切除可以获得对岩斜区良好的暴露,根据肿瘤累及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21)002【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岩骨前部;颞下入路【作者】黄广龙;张喜安;漆松涛【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5岩斜区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5% ~8%,好发于岩骨斜坡交界处靠静脉窦处,位于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内侧。
由于此区脑膜瘤几乎均为良性、生长缓慢,又因脑池的存在使脑移位代偿能力较强,当患者出现明确症状时肿瘤常常扩展至邻近的解剖区域,包括中颅窝、海绵窦、鞍区、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枕骨大孔区等。
岩斜坡区脑膜瘤可压迫脑干、小脑,部分可与脑干软膜粘连,可推挤甚至包裹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及脑神经。
并且,岩斜区脑膜瘤一般血供丰富、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困难、常常累及静脉窦,使得手术难度非常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2]。
在尽可能安全的前提下,手术全切除目前仍是治疗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首选,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
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9 年6 月~2013 年12 月未用联合岩骨前部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6 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资料,以探讨岩骨前部切除在该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68J Clin Neuosura,Febtarf2021‘Vol.18,No.1 DOI:10.3969/j.Rsn.1672-770.2021.01.014-论著-神经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张绍林,顾晔,谢涛,李宸,刘腾飞,张晓彪!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式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内镜经颖下锁孔Kawasc入路切除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4例患者的全,1例患者次全(无例。
术后复查CT示手术区域和手术路丨径均无脑组织挫伤$1例复发脑膜瘤患者术后出现嗜睡、肢体偏瘫,经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右侧肢体肌|力;3例患者术后出现颅神经损害表现,经疗后2例好转、1例无明显(1例患者术后无任|并,且术术后明显$术后随访13~20个,患者活,复$丨结论内镜颖下锁孔Kawasc入路手术具有微创、暴露范围广、视野清晰等优点,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效果良|楙孵《OS!D)好、安全性高$!关键词】神经内镜;颖下入路;Kawasc入路;锁孔;岩斜区脑膜瘤!中图分类号】R739.41;R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70(2021)01-068-5 Neero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 Kawass approact for petroclival meeingioma resection ZHANGShao-Co,GU Ye,XIE Tao,eh al Degartmeoi af Neurosurgfg,40—^NanpOg FOstHospital O Fujian Medical UnOeTsPy,Naopiog353000,ChinaCorrespoodiog author:ZHANG Xiao-Ciao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and efect of 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Kawase approach fgr petroclival meningioma resect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postoperativeeesu tsand comp ocatoonsot5patoentswoth peteocoeaDmenongoomaseesected bytheendoscopockeyhole Kawase approach wee a ni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otal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4cases,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1-There was no death.Brain tissue contusion was no-obseoedamong these patienW-1patient with recurrent meningioma who suffered from postoperative letharayand Oght hemipmgia,and consciousnes returned to normal and muscle strength of Oght fibiipoved gter treatwent.3patients presented the mild dysfunction of cranial neoes,which2iipoved and1showed no siynificant improvement after treatwent.1patient had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the preoperative symptoms wee siy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Thefollow-up from13to20months showed it patients had a noonat life without tumor recurrence orrapCd growth.Conclusions Endoscopic subtemporal keyhole Kawase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sof minirna invasion,wide exposure and clear vision.It is eCective and high safety in petroclivalmeningioma tsection.Key wo+s:neuroendoscopy;subtemporal approach;Kawase approach;keyhole;petroclival meningioma岩尖斜坡区脑膜瘤因位置深在、毗邻很多神经基金项目:2016年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项目(2016QH093)者单位:353000南平,福建学平第一神经%);复旦大学中山神经(,谢涛,,,)通信作者:张晓彪,E-mail:zhany.xiaobiao@ 和血管等结构、术中暴露的空间有限,如牵过大容易损伤神经、血和脑组织,手术难度,全,术后并;长期以被.为是神经的高难度手术之一。
岩斜区肿瘤常见的8种类型、10种手术入路,手术难度何在?
岩斜区肿瘤常见的8种类型、10种手术入路,手术难度何在?岩斜区位于颞骨岩部背面与枕骨斜坡部的岩斜裂汇合处,从岩骨尖至颈静脉孔。
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第Ⅴ、Ⅶ 和Ⅷ脑神经,上缘为鞍背,下缘为颈静脉孔水平;下方为枕骨大孔区。
岩斜区肿瘤位置深,毗邻重要解剖结构,肿瘤全切除难度巨大,且有较高的术后致残率,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难点。
近年,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各种颅底入路的尝试和改进,显著改善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岩斜区肿瘤的常见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及手术入路等的选择手术难度,并附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岩斜区脑膜瘤手术病例一例。
岩斜区复杂的骨质、神经、血管解剖关系,图来自D. Fisher一、常见病理类型1. 脑膜瘤:约1%颅内脑膜瘤起源于岩斜区,是岩斜区常见病变。
它向上可侵犯岩骨尖、小脑幕、Meckel腔、鞍旁和海绵窦;向下侵犯内听道和颈静脉孔;向内侧达脑干和椎基底动脉。
当肿瘤很大时,可包绕同侧Ⅲ~Ⅺ 脑神经。
患者临床可表现头痛、复杂的脑神经麻痹、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偏瘫、认知功能障碍。
岩斜区脑膜瘤多数表现良性过程,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2. 脊索瘤:岩斜区是脊索瘤的第二好发部位,约占35%。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从rathkes憩室扩展至斜坡,继续向下累及尾部的椎体。
典型的斜坡脊索瘤的特点为居中线区的肿块,内见部分钙化,破坏斜坡骨质,并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入蝶窦或鼻咽。
3. 软骨肉瘤:软骨肉瘤发生部位不一,常与颅缝相关。
在岩斜区,其通常发生于岩枕缝。
大部分颅面部的软骨肉瘤是低级别的,其罕见、生长缓慢、局部侵犯。
4. 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生长迅速可侵袭和破坏骨质。
5. 转移瘤:斜坡转移瘤少见,骨质破坏通常与转移瘤组织代替正常脂肪信号骨髓组织所致。
6. 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占涎腺肿瘤总数不到10%,但占恶性大小涎腺肿瘤的40%左右。
该肿瘤的特点有生长缓慢、容易复发、较长的临床病程、晚期转移。
手术讲解模板: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3)肿瘤显露和切除:岩尖切除后,沿 岩上窦切开颅中窝硬脑膜。夹闭或缝扎岩 上窦两端后切断之(注意后端夹闭或缝扎 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岩静脉汇入岩上窦之 前)。沿肿瘤后界切开小脑幕直至游离缘, 将小脑幕两叶用缝线牵开,显露颅后窝的 肿瘤。
手术资料: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流量变化。若肿瘤供血丰富,宜做术前栓 塞。准备切断横窦或乙状窦者,需了解对 侧横窦、乙状窦的通畅情况。
手术资料: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3.需在其他部位切取组织用以重建颅底者, 要做好相应部位的皮肤准备工作。
手术资料: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4.做好术中监护(如脑干诱发电位监护等) 的准备工作。
手术资料: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质用咬骨钳咬开,形成一完整游离骨瓣取 下。横窦-乙状窦移行处的硬脑膜与颅骨 间常有明显粘连,在形成掀起骨瓣时应注 意。
手术资料: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2)乳突和岩骨切除:磨除乳突,显露 乙状窦直至颈静脉球及Citelli静脉窦-硬 脑膜角,根据该角可确定岩上窦的位置。 将外耳道后方的乳突浅组气房和面神经管 后方的深组气房磨除,显露面神经管和外、 后半规管(图4.3.3.9-13)。沿岩锥向岩 尖方向继续磨除岩骨,注意保留面神经管、 中耳和
手术资料:岩骨斜坡区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硬脑膜外和岩尖的肿瘤。如果肿瘤不是很 大,采用Hakuba等人的岩骨-小脑幕入路 又无必要,而Kawase提出的岩尖-小脑幕 入路比较合适。该入路的主要优点是:中 斜坡区显露较好,可切除同时累及鞍旁 (海绵窦)、岩尖和颅后窝的斜坡肿瘤, 不影响听功能,不引起面瘫和后组颅神经 麻痹,不会导致脑脊液漏。具体步骤如下:
Kawase's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研究
Kawase's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研究宋国智;李书瑞;王霞;常成;陈建军;晁艳艳;李海红;张钧【摘要】目的探究颞下经岩骨前入路(Kawase's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Kawase's入路组,27例)、对照组(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组,29例).观察两组肿瘤切除情况、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生活质量评分(KP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62.96%)高于对照组(58.62%),次全切除率(33.33%)、部分切除率(3.70%)低于对照组(34.48%、6.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1、0.008、0.281,P>0.05).术前两组NIHSS、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9、0.470,P>0.05);术后6个月两组NIHSS、KPS评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8.694,P<0.05),而KP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6,P>0.05).研究组皮下积液发生率(0)、并发症总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13.79%、34.48%)(x2=4.011、4.285,P均<0.05).结论Kawase's入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8(047)010【总页数】4页(P84-86,91)【关键词】Kawase's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岩斜区脑膜瘤;临床效果【作者】宋国智;李书瑞;王霞;常成;陈建军;晁艳艳;李海红;张钧【作者单位】056000 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056000 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056002 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056000 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056000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056000 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056000 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056000 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岩斜区脑膜瘤是指生长于颅底岩骨与斜坡区的脑膜瘤,肿瘤位置较深,与周围脑干、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复杂,增加了手术切除难度,且易导致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增多[1,2]。
Kawase入路上斜坡区基底动脉瘤的一种手术入路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8 Pile Spellman J , Young WL , Joshi S , et al . Adenosine2induced cardiac pause for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2 tions : technical case report . Neurosurgery , 1999 , 44 (4) : 8812887.
以往对斜坡的上 、中 、下分区较含混 ,甚至一些 人将鞍后区混淆为上斜坡区 。Aziz 等[1] 建议按如下 标准划分 : (1) 鞍后区 :位于鞍背上缘至蝶鞍底水平 ; (2) 上斜坡区 :位于蝶鞍底水平至两侧内耳孔下壁连 线 ; (3) 中斜坡 :位于两侧内耳孔下壁连线至两侧颈 静脉结节上缘连线 ; (4) 下斜坡 :位于两侧颈静脉结 节上缘连线至枕大孔边缘 。
动脉瘤夹闭术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能做到临时 控制 。对上斜坡区基底动脉瘤 ,要求骨窗足够低 ,以 充分显露近端载瘤血管 ,看清并保护两侧穿动脉 。 上斜坡区动脉瘤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供选择 。然而 , 即便辅以后床突磨除 ,惯常使用的经外侧裂或经颞 下 - 小脑幕入路也难以显露上斜坡区的下界 。其他 入路包括眶颧 - 颞极入路 、额颞 - 经海绵窦入路 ;经 蝶窦入路 、经口 - 中面部入路 、经迷路入路 、经颞下 - 乙状窦前入路 、枕下入路 。这些入路或因显露不 足或因并发症多而各有缺点[1 ,3 ,4] 。
岩斜区肿瘤的解剖和手术
岩斜区肿瘤的解剖和手术岩斜区是颅底解剖结构最复杂的区域之一,由颞骨岩骨尖端、蝶骨表面的后下部以及枕骨的斜坡部分共同构成。
该区域的肿瘤往往涉及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压迫颅神经、后循环重要血管和推挤脑干和小脑等,这些因素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岩斜区脑膜瘤较为少见,在脑膜瘤所占比例不到2%。
大部分沿着上2/3斜坡生长,位于颈静脉孔上方,岩斜区颅神经孔内侧,该部位深在、难以接近,手术入路选择多样同时又都具有局限性,不同病变的形态、生长特点不同,手术入路设计对于肿瘤的切除程度及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图:颅骨内面观,岩斜区处在颅中窝和颅后窝交界区域。
图:颅骨底面观岩斜区手术入路很多,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与斜坡和硬膜的解剖关系,选用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保护好周围重要组织和最小副损伤的手术入路。
目前,岩斜区手术入路主要有前方入路和侧方入路。
根据肿瘤部位、中心的定位、扩展方向、大小、患者年龄、临床生理状态和术前计划切除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图:手术入路,①颞下窝入路Type A、B、C;②以翼点入路为代表的前外侧入路;③以乙状窦后入路为代表的后外侧入路;④ 以岩前入路、岩后入路、岩前后联合入路等为代表的侧方入路;⑤ 前方入路。
1.侧方入路 1.1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斜坡区肿瘤的方法与切除听神经瘤相仿。
德国Samii教授介绍了一种改良的乙状窦后岩骨入路,即乙状窦后硬膜内内听道上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开颅,磨除内听道上方岩骨,抵达颅中窝。
1.2 枕下远外侧、极外侧入路:以德国Bertalanffy及Seeger 教首创及倡导的远外侧入路,及 Spetzler倡导采用极外侧入路,处理下斜坡、枕骨大孔和上颈段腹侧病变,要求术者具有娴熟精湛的颅底外科技术。
1.3 经岩骨—小脑幕入路:Hakuba在经迷路—小脑幕入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岩骨—小脑幕入路来切除斜坡—岩尖肿瘤,即在经幕上、幕下显露切除肿瘤前,先作颞骨部分切除。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介绍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介绍1953年,Castellano和Ruggiero使用Olivecrona’s系列对后颅窝脑膜瘤进行了经典的分类:小脑凸、幕、岩骨后表面、斜坡和大孔。
在电脑断层摄影技术发展之后,这种分类被修正了。
Yasargil等人在1980年提出这些肿瘤沿岩斜坡线发生,并将其分为岩斜坡、岩斜坡、蝶骨斜坡、大孔、桥小脑角脑膜瘤。
Mayberg和Symon在1986年发表了一系列使用斜坡和岩顶脑膜瘤术语的文章。
从那时起,许多出版物使用岩斜区脑膜瘤这个术语来描述这些肿瘤。
脑桥小脑角(CPA)脑膜瘤必须排除在这些系列之外,因为它们代表了一个具有不同外科意义的独立组。
它们在乙状窦后方出现,取代前面的颅神经VII、VIII、IX、X和XI。
手术切除这些病变通常比岩斜区脑膜瘤更容易。
岩斜区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通常在体积增大后出现临床症状。
Bricolo等人认为,从症状开始到确诊需要2.5到4.5年的时间。
这一事实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手术切除小肿瘤的适应证是有争议的,因为即使是小的岩斜区脑膜瘤也需要大的外科手术,这可能会增加发病率,使患者术后情况更糟。
临床症状与颅神经受累、脑干和小脑受压、颅内压增高有关。
头痛、步态障碍、听力丧失和面部感觉异常是这些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症状的进展是无情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可能会延误诊断。
三叉神经较常受累,其次是IX和X颅神经。
30%的患者会出现面神经障碍。
视觉障碍、小脑体征和躯体运动障碍通常是由于疾病的进展而出现较晚。
需要治疗的脑积水患者很少见,因为这些生长缓慢的病变在肿瘤达到大尺寸时会产生晚期的脑脊液通路阻塞。
岩斜区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是相对于严重累及三叉神经和尾侧脑神经的听力较好。
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给神经外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手术死亡率很高,但随着新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方法的发展可以降低。
尽管最近在神经外科、神经放射学和放射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手术治疗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发病率仍然很高。
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
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岩斜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紧邻脑干、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系统,常常侵犯桥小脑角区、海绵窦及脑干腹侧,手术完全切除十分困难。
岩斜区脑膜瘤生长缓慢,且常与血管、神经形成紧密粘连或包裹,剥离肿瘤时往往容易损伤毗邻组织,手术常常带来较为严重的损伤。
近几十年来,手术入路不断改进,显微手术技术逐渐发展普及大大提高了岩斜区脑膜瘤的切除率。
而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渐改变,不再一味的强调肿瘤的完全切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治疗已成为包括岩斜区脑膜瘤在内的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岩斜区脑膜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
1概述岩斜区在解剖学上是指由蝶骨、颞骨和枕骨共同围成的区域。
1980年Yasargil[1]最先提出了岩斜区脑膜瘤的概念。
现在临床上通常将岩上窦和岩下窦之间的岩斜裂区称之为岩斜区,将位于该部位的肿瘤称之为岩斜区脑膜瘤。
岩斜区的脑膜瘤占了颅内脑膜瘤的3~10%[2],是岩斜区最常见的肿瘤,总体发病率比较低,男:女为1:1.6~1:2[3]。
2临床表现岩斜区脑膜瘤生长缓慢,患者大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颅神经症状出现较晚。
头昏、头痛、复视、视野缺损、眼球运动障碍、面部感觉异常、面瘫、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眼球震颤、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共济失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中,头痛、面部感觉异常、听力减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影像学检查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作为岩斜区脑膜瘤最重要的检查方式,在平扫CT上,肿瘤呈现以圆形或类圆形、均匀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影,以广基底与颅底骨质紧密相连,边界清楚,增强CT上可见肿瘤均匀强化,部分肿瘤可见典型的”鼠尾征”。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也是岩斜区脑膜瘤治疗之前重要的检查,可清晰的显示肿瘤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治疗手术切除是岩斜区脑膜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切除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缓解、肿瘤的复发、并发症的出现、术后生存质量、患者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
岩尖部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岩尖部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摘要】本文报告岩尖部脑膜瘤8例的手术结果。
这类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为Ⅲ、Ⅳ、Ⅴ、Ⅵ颅神经受累的症状和体征,以三叉神经痛和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者较为多见,随着肿瘤的生长方向不同和体积的增大,其受累部位和结构亦有所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此类肿瘤常因累计鞍旁、海绵窦、上斜坡、桥小脑角以及所在这些部位的重要结构,给手术造成很大困难。
本组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各1例,无手术死亡。
7例随访2-3.5年,效果满意,文中对手术途径和手术操作技术进行了讨论和介绍。
【关键词】岩骨尖脑膜瘤神经外科手术岩尖部脑膜瘤是脑膜瘤中少见的一种类型。
由于这一区域的解剖关系特殊,行全切除手术较为困难。
自2003年3月以来,我们为8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3例,女5例。
年龄27-69岁,平均41岁。
(二)术前症状和体征:全组均为缓慢起病,病程3-10年,平均4.7年。
其表现分别为:(1)颅神经麻痹:分别见Ⅲ:4例,Ⅳ:3例,Ⅴ:6例,Ⅵ:7例,Ⅶ、Ⅷ各2例,Ⅸ、Ⅹ各3例,Ⅻ:2例;(2)三叉神经痛4例;(3)单眼(患侧)突出2例,伴结膜水中1例;(4)小脑共济失调4例;(5)脑干症状、包括对侧不全瘫痪或病理反射3例;(6)颅内压增高4例;(7)卧床不起1例。
(三)手术与结果:8例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
采用颞下、枕下开颅各1例;颞枕-枕下开颅,横窦不予切断,由上下两个视野切除肿瘤6例。
手术中均需切开小脑幕。
肿瘤的切除程度分为三种:(1)全切除:瘤体连同粘着的硬脑膜及小脑幕一并切除,共6例;(2)次全切除:肿瘤及受侵小脑幕全切除,与之粘着的硬脑膜部分切除1例;(3)大部分切除:瘤体及受累的硬脑膜、小脑幕全切除,遗留粘着于颈内动脉(海绵窦内)上一片瘤组织1例。
治疗结果:痊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4例,好转(遗留部分症状和体征)3例,症状缓解、仍然卧床1例。
岩斜区肿瘤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岩斜区肿瘤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赵子进;袁贤瑞;刘庆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6(21)1
【摘要】岩斜区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手术全切肿瘤可治愈;但岩斜区位置深在、解剖的复杂性及肿瘤占位的隐蔽性使其手术风险高、肿瘤全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预后欠佳。
目前,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很多,不同的入路各有其优缺点,但没有一种入路可以完美解决所有岩斜区肿瘤的切除问题。
本文就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现状和进展以及如何结合肿瘤的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等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60-62)
【关键词】颅内肿瘤;岩斜区;分型;手术入路
【作者】赵子进;袁贤瑞;刘庆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
【相关文献】
1.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J], 陈立华;陈凌;张秋航;李明初;魏宇魁
2.岩斜区脑膜瘤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研究 [J], 吴震;张俊廷;李达;郝淑煜;王亮;林久銮;汤劼;肖新如;贾桂军;张力伟
3.岩斜区肿瘤的风险评估、临床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 [J], 幸标;顾培元;魏栋;陈
功;张寒;李猛;胡卫星
4.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评价 [J], 林良山;林东麒;周捷思
5.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J], 赵永轩;苏贺先;马骏;李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MRI复查
(出院时)
MRI复查
(三月后)
Case 3
姓名:杨某 性别:女 年龄:58岁 职业:退休 地址:连云港灌南 病案号:810487
主诉:左侧颜面部发作性疼痛7年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查体:双眼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 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翼旁扳机点触痛(+), 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无亢进,双侧巴氏征 (-)。
Case 2:left
改良Kawase入路的优点
➢ 适合IAC内上方岩斜区肿瘤 ➢ 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切除岩尖骨质 ➢ 降低术后CSF漏及颞肌萎缩的风险 ➢ 无需再次手术取脂肪
术中需注意
➢ 1.过早的硬膜下操作易造成颞叶挫伤
➢ 2.操作增加了损伤颞叶引流静脉的风险,术 前需释放脑脊液(或予甘露醇、气道压控制) 以获得更好的术野暴露
谢谢!
Case 1
姓名:夏某 性别:女 年龄:55岁 职业:农民 地址:绍兴嵊州 病案号:793882
主诉:左侧颜面部发作性疼痛8月
既往发现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155/95mmHg,未 采取药物治疗。
查体:双眼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 射灵敏,左耳听力下降,左侧鼻旁扳机点触痛(+),四 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无亢进,双侧巴氏征(-)。
2013.11.30 全麻下行左侧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中仔细分离后 行肿瘤全切; 术后左侧颜面部麻木、左耳听力下降较术前未见好转; 12.6 患者因反复“发热”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感 染,予多次鞘内注射庆大霉素等抗感染; 12.19 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病理提示“左岩斜区”脑膜上皮型脑 膜瘤,大小4.5*2.8*2cm,免疫组化支持诊断)。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生堡益经之E型苤查垫!!笙兰旦筮垫鲞筮!塑£堕!』盟!!塑业垡:垒四!垫!!:!!!:垫:盟!:兰
.综述.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唐勇 王汉东 马驰原
入路之一,通过外侧枕下开颅和经乳突沿岩骨嵴部分切除岩 骨,充分暴露乙状窦联合,适用于中、后颅窝,特别是中、上斜 坡以及岩骨区的肿瘤。该入路能够减少颞叶牵拉和Labb6 静脉的损伤,视野范围充分,多角度操作,使肿瘤基底部和供 血血管容易处理,手术距离较颞下人路缩短约3 cm。主要缺 点是开颅耗时,对颅底骨质破坏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等¨。。 根据岩骨切除程度,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分为扩大迷路后、 经迷路和经迷路耳蜗三种类型。后两种入路术中不保留听 力,并且增加了术后脑脊液耳漏发生几率,因此临床上仅适 用于听力丧失患者。有学者’8。。对乙状窦前入路进行改良, 通过先后取颞枕游离骨瓣和乳突表面骨瓣分别在乙状窦后 和乙状窦前形成双骨瓣开颅,可有效避免术中静脉窦的损 伤,尽可能保留骨性半规管和耳蜗的完整性,降低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此外,部分迷路切除经岩尖入路对于切除斜坡、 岩尖和海绵窦后侧肿瘤有良好效果,相比乙状窦后入路在脑 干显露方面提供了一个更宽的手术操作角度,在切除乳突、 前后半规管以及岩骨尖的同时保留膜迷路的完整性以达到 保留听力的目的--…。 3.扩大中颅窝人路:该人路主要适用于范围广泛的海绵 窦旁区肿瘤,能充分显露整个中颅窝底和海绵窦区。在处理 岩斜区肿瘤方面,适用于位于内耳道和岩下窦前上方的上岩 斜区病变,可以提供直接接近小脑脑桥角区前内侧、岩骨尖、 Meckel腔、三叉神经根和面神经之间的脑干腹外侧区的手术 通路。Danner和Cueva…o认为扩大中颅窝入路的关键在于 对岩骨尖进行充分磨除以显露岩下窦、Meckel腔和岩斜裂。
大范围的中颅窝开颅,可显著增加斜坡和脑干腹侧的术野显 露。Hsu等¨纠通过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对扩大中颅窝人路 进行定量的拓展分析,认为在磨除Kawase三角、Glasscock三 角、耳蜗和内耳道前方骨质、离断颧弓连续的四步操作中,磨 除耳蜗和内耳道前方骨质对增加岩斜区手术显露面积和操 作自由度方面意义最大,而离断颧弓的作用甚小。 三、经颅底岩斜区后方入路 该入路通过切除枕髁内侧部和颈静脉结节来接近下斜 坡区、小脑脑桥角区、岩尖后部等后颅窝结构,无需岩骨骨质 破坏,可显露V~Ⅻ对同侧脑神经和后循环主要分支血管。 主要缺点是对中、上斜坡和小脑幕切迹等显露欠佳,并且操 作需在多对脑神经间隙内完成,容易导致脑神经损伤。枕下 乙状窦后一内听道入路对标准的乙状窦后人路进行了改良, 通过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及周围骨质平均增加10.3 mm2显露 范围,适用于主体在后颅窝,并向中颅窝、Meckel腔扩展的岩
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并发症的防治
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并发症的防治
马庆海
【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
【年(卷),期】2011()3
【摘要】目的与方法通过对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的归纳,探索经颞下小脑幕入路等方式切除岩斜区肿瘤,依其临床表现、肿瘤暴露情况、切除程度及并发症的防治。
结果肿瘤全切8例(67.1%),次全切5例(35.7%),大部切除1例(0.7%),出现并发症(71.2%),无长期昏迷和死亡病例。
结论此入路简捷,术野开阔,全切除率高,但并发症亦相对较高。
【总页数】1页(P163-163)
【关键词】颞下;小脑幕;岩斜区;肿瘤;并发症;防治
【作者】马庆海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 [J], 陈步东;姚鑫;孙树鹏;王虎;杨玉山
2.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切除中上岩斜区肿瘤(附43例报告) [J], 邢学民;杨文涛;夏勋;马原;赵凯;张修忠;林龙;曾凡俊;顾建文;孔滨;匡永勤;贺伟旗;程敬民;杨涛;程林;黄海东
3.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J], 刘锐;田增民;于新;亓树彬;尹丰
4.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研究 [J], 刘仲涛;田继辉;王圆庆;何鹏;陈鹏飞;张福强
5.经颞下小脑幕切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体会 [J], 马庆海;武文元;白杰;吴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Kawase入路切除上斜坡区肿瘤
#脑肿瘤基础与临床# Kawase入路切除上斜坡区肿瘤修波黄红云刘宗惠李士月=摘要>目的评价经Kawase入路切除上斜坡区肿瘤的适用性。
方法应用Kawase入路对21例上斜坡区肿瘤患者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
结果21例中有6例脑膜瘤和8例三叉神经鞘瘤获得全切,4例脑膜瘤和3例三叉神经鞘瘤获得次全切。
术后2例患者出现永久性动眼神经瘫,12例出现暂时性颅神经损害。
结论Kawase入路适用于处理上斜坡区肿瘤。
该入路具有如下优点:(1)可直接进入桥前池及其上方,无需牵拉小脑;(2)可同时处理中、后颅凹的病变,路径较短;(3)在切除肿瘤之前即可分离出小脑幕动脉,阻断肿瘤部分血运;(4)保留听力;(5)Labb 静脉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Kawase入路前路岩骨切除术斜坡颅底脑肿瘤The Kawase approach to neoplasms in the upper clival region XI U Bo,H U ANG H ongyun,LI U Zonghu i,etal.N eurosurgical Center of PLA,N a vy General H osp ital,Bei j ing100037,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 ty of Kawase approach to the upper clival neoplasms.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with upper clival neoplasms were treated microsurgically via Kawase approach.Re-sults Total removal was achieved in6cases of meningiomas and in8cases of trigeminal neurinomas;subtotal re-moval was achieved in4cases of meni ng i omas and3cases of trigeminal neuri nomas.Two patients developed perma-nent oculomotor nerve palsy.Twelve patients developed temporary cranial nerve defici t.Conclusions The Kawase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neoplasms in the upper clival region,espescially for those extending into middle fassa.It hasthe following advantages:(1)direct access to the p repontine cistern and above without retraction of the cerebellum,(2)convenient access to the posterior fossa and middle fossa,(3)the tentorial artery is detachable before tumor re-section,(4)hearing preservation,and(5)less Labbe vein complications.=Key w ords>Kawase approach Anterior petrosectomy Clivus Skull base Brain neoplasms上斜坡区肿瘤因其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结构,手术致残、致死率较高。
岩斜脑膜瘤15例手术治疗分析
岩斜脑膜瘤15例手术治疗分析王子珍;吴然;杨堃;蔡雄;黄秋虎;马春阳;陈政刚;孙邦勇;郑传宜;周建【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23)15【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perative strategies and skills, and outcomes of meningioma in the petroclival reg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 case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Kawase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remove the tumors in all the patients. Then Gamma knife radiotherapy was used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most of these patients. Finally the functions of cranial nerve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were headache, dizziness, paralysis of ab-ducens nerve, and facial numbness. Gross total resections of the tumor were achieved in 13 cases, subtotal resections in 2 cases. Twelve patients with tumor residual after operation were treated by Gamma knife radiotherapy. None of these patients died. After operation, neurological intact were found in 6 cases, oculomotor palsy in 6 cases, facial numbness in 7 cases, paralysis of abducens nerve in 4 cases. During the follow-up of 6 to 59 months (38.6 months in average), 12 patients lived a normal life, two could take care of himself, and one should be taken care of by others. Thirteen cases showed no evidence of tumor recurrence. The tumor residual were enlarged in 2 cases, and the tumor volume of one of the two patientsbecame smaller again after Gamma knife radiotherapy. All the patients got complete recovery from paralysis of abducens nerve and facial nerve, 5 cases got partial recovery from facial numbness, minor improvement in abducens nerve deficits. Conclusion Adopting a suitable operative strategy and minimizing the neurological damage during operation can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etroclival meningioma.%目的探讨岩斜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岩斜脑膜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本组均采用经Kawase入路,手术策略为全切除岩斜区肿瘤,术后辅以γ刀治疗.分析手术后颅神经功能和患者生存状况.结果头痛头晕、外展麻痹和面部麻木是岩斜脑膜瘤的主要症状.手术近全切除肿瘤13例,次全切除2例.12例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6例,面部麻木7例,外展功能障碍4例,面瘫7例.随访6~59个月(平均38.6个月),12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他人照顾.13例无肿瘤复发,2例残余肿瘤增大者中1例经γ刀治疗肿瘤生长得到控制.动眼神经麻痹和面瘫均改善,面部麻木5例部分缓解,外展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结论对岩斜脑膜瘤应采用合理的手术策略,尽可能减少手术引起的神经损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总页数】3页(P67-69)【作者】王子珍;吴然;杨堃;蔡雄;黄秋虎;马春阳;陈政刚;孙邦勇;郑传宜;周建【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南海口57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5【相关文献】1.岩斜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8例分析) [J], 期俊辉;寸恩浩;戴成国2.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J], 江涛;于春江;王忠诚3.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J], 赵卫东;周良辅4.岩斜脑膜瘤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25例报道) [J], 段剑;周东伟;洪涛;邹安琪;李美华;况建国5.大型岩斜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J], 杨伯捷;赵大力;徐启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评价
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评价
林良山;林东麒;周捷思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4(006)003
【摘要】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及适用范围,并观察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20例患者中,全切除者77例,次全切除者31例,部分切除者12例;术后恢复情况(Mayberg评分):Ⅰ级82例,Ⅱ级27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及颞底经天幕入路均可在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下进行,两种入路的全切除率均超过70%;主体生长于硬膜外的岩斜肿瘤应采用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幕上下联合入路对巨大岩斜区肿瘤是适宜的手术入路.
【总页数】2页(P189-190)
【作者】林良山;林东麒;周捷思
【作者单位】515041广东汕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515041广东汕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515041广东汕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岩斜区肿瘤改良手术入路的应用进展 [J], 赵子进;王祥宇
2.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J], 陈立华;陈凌;张秋航;李明初;魏宇魁
3.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入路选择 (附17例报告) [J], 孙涛;黄德俊;夏玉成;李宗正;田继辉;刘吉庆;李广兴
4.岩斜区肿瘤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J], 赵子进;袁贤瑞;刘庆
5.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J], 赵永轩;苏贺先;马骏;李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陈立华;陈凌;张秋航;李明初;魏宇魁【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1(10)4【摘要】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以提高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92例岩斜区肿瘤,比较手术入路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根据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将岩斜区肿瘤分为四型.Ⅰ型,采用颞下-经天幕入路;Ⅱ型,采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另有3例巨大型蝶岩斜坡型脑膜瘤采用经岩入路(幕上幕下联合或乙状窦前入路);Ⅲa,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Ⅲb,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Ⅳ型,经鼻-蝶入路切除.结果肿瘤Simpson Ⅰ~Ⅱ级全切除83例.次全切除9例,其中Ⅰ型1例,Ⅱ型5例,Ⅲb型1例,Ⅳ型2例.术后新增脑神经功能障碍16例(17.4%),肢体偏瘫2例;另有2例KPS评分为50分,这2例随访3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岩斜区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乙状窦后及其改良入路、颞下-经天幕及其改良入路是岩斜区重要的手术入路.而硬膜外岩斜区肿瘤适合于采用经蝶入路手术切除.%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troclvial tum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gical effec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2 patients with the petroclival tumors, treated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pertroclival tumor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92 cases with petroclival tumors were divided intofour groups; subtemporal transtentorial approach was suggested for type Ⅰ petroclival tumors; subtemporal transpetrosal ridge approach for type Ⅱ tumors, including transpetrosal approach (combine d supra- and infra-tentorial or presigmoid approach) for 3 cases with giant petroclival meningioma;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approach for type Ma tumors;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suprameatal approach for type Ⅲb tumors and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for ty pe Ⅳ tumors. Results Simpson Ⅰ or Ⅱ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83 cases. Simpson ID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9 cases, including 1 case of type Ⅰ, 5 cases of type Ⅱ, 1 case of type Mb and 2 cases of type Ⅳ. The new cranial nerve deficits occurred in 16 pati ents after the operation (17.4% ), and transient hemiplegia was observed in 2 patients. Post-operative KPS of 50 was observed in 2 cases and was improved gradually during the 3 months' follow-up. No dead case occurred. Conclusion Suitable surgical approaches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petroclival tumors, which is important to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decreas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suboccipital retrosigmoid suprameatal approach and the modified approaches are the crucial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petroclival tumors. For the extradural tumors, the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is recommended.【总页数】5页(P306-310)【作者】陈立华;陈凌;张秋航;李明初;魏宇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相关文献】1.岩斜区肿瘤改良手术入路的应用进展 [J], 赵子进;王祥宇2.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手术入路选择 (附17例报告) [J], 孙涛;黄德俊;夏玉成;李宗正;田继辉;刘吉庆;李广兴3.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评价 [J], 林良山;林东麒;周捷思4.岩斜区肿瘤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J], 赵子进;袁贤瑞;刘庆5.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 [J], 赵永轩;苏贺先;马骏;李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Kawase入路中岩斜区暴露范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Kawase入路中岩斜区暴露范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伍洪昊;李美华;罗穆云;万丽丹;鲁纯纠【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046)004【摘要】目的为改进Kawase入路中增加岩尖磨除范围及扩大岩斜区暴露程度的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6具(32侧),观察并测量岩尖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模拟Kawase入路操作,对手术全程及术野的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三叉神经孔至岩浅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的距离为(12.49±1.09)mm,三叉神经孔至弓状隆起与岩嵴交点距离为(29.45±3.81)mm, Kawase入路中岩斜区的暴露深度约为(14.43±1.05)mm.结论熟悉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及其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在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手术操作中充分暴露岩斜区,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页数】4页(P55-57,59)【作者】伍洪昊;李美华;罗穆云;万丽丹;鲁纯纠【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1【相关文献】1.Kawase's入路对岩斜区暴露范围的量化研究 [J], 李达;张俊廷;杨阳;肖新如;汤劼;郝淑煜;李储忠;刘庆良;张力伟;吴震2.不同类型乙状窦前经岩骨入路对岩斜区暴露范围的量化比较研究 [J], 冯东侠;高恒;周新民;徐卫东3.经岩骨前部入路中岩浅大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J], 伍洪昊;李美华;王惠萍;万丽丹;鲁纯纠4.神经导航在Kawase手术入路中的应用 [J], 邵君飞;张岩松;吴劲松;惠国桢;常义;王海秋;姚建社;孙骏5.颞骨岩部在岩斜区手术入路中的应用解剖 [J], 王玉海;卢亦成;王春莉;袁国樑;廖建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
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
张岩松;常义
【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3(008)003
【摘要】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数目众多,且变化极大.处理岩斜区硬脑膜下病变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枕下外侧入路、岩前入路、远外侧入路和联合岩骨入路,切除以硬脑膜外生长为主的肿瘤可以采用口咽入路或耳前-颞下入路.本文详细阐述了上述各种入路的应用指征、操作要点和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并对每个入路的优点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总页数】3页(P140-142)
【作者】张岩松;常义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1
【相关文献】
1.浅议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 [J], 徐浩_;熊丽娜;鄂彤光
2.处理岩斜区病变的常用手术入路 [J], 张岩松;常义
3.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 [J], 毕艳华;武江
4.岩斜区病变的手术入路 [J], 尤水平
5.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王紫兰;王中;陈周青;顾枫;杨兴宇;葛祎;马超;尤万春;蔡湛;朱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体:双眼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 射灵敏,左耳听力下降,左侧颜面部痛温觉减退,四肢 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无亢进,双侧巴氏征(-)。
MRI
(直接增强)
MRI:
入院诊断:1.左侧桥小脑角占位:脑膜瘤? 2.高血压病
查体:双眼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
对光反射灵敏,右侧口角扳机点触痛(+),四肢 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无亢进,双侧巴氏征(-)。
入院诊断:1.三叉神经痛 2.高血压病 3.2型糖尿病
MRI:
MRI:
修正诊断: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右侧岩斜区肿瘤 2.高血压病Ⅲ级(极高危) 3.2型糖尿病
2013.11.30 全麻下行左侧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中仔细分离后 行肿瘤全切; 术后左侧颜面部麻木、左耳听力下降较术前未见好转; 12.6 患者因反复“发热”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感 染,予多次鞘内注射庆大霉素等抗感染; 12.19 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病理提示“左岩斜区”脑膜上皮型脑 膜瘤,大小4.5*2.8*2cm,免疫组化支持诊断)。
12.22 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病理提示“左岩斜区”脑膜上皮型脑 膜瘤,大小2.3*1.5*1.1cm,免疫组化支持诊断)。
MRI复查 (出院时):
MRI复查 (7月后):
Case 2
姓名:虞某 性别:女 年龄:54岁 职业:农民 地址:湖州德清 病案号:791518
主诉:耳鸣5年余,左耳听力下降2年伴面部麻木半月
入院诊断:左侧三叉神经痛
MRI:
MRI:
MRI:
修正诊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左侧岩斜区肿瘤
2014.4.20 全麻下行左侧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中见肿瘤 与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均粘连紧密,部分肿瘤 位于动眼神经与颈内动脉之间,仔细分离后行肿瘤全切;
术后患者左侧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上凝视,瞳孔散大,对 光反射消失,右眼活动自如,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侧颜 面部麻木;
*1. Kawase T, Shiobara R, Toya S (1991) Anterior transpetrosaltranstentorial approach for sphenopetroclival meningiomas: surgical method and results in 10 patients. Neurosurgery 28:869–875
MRI:
MRI:
入院诊断:1.左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左侧岩尖部及桥小脑角脑膜瘤
2.高血压病
2013.12.6 全麻下行左侧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中发现天幕、滑 车神经有粘连,仔细分离后行肿瘤全切
术后患者出现左侧颜面部麻木、痛温觉减退
12.10 患者因反复“发热”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感 染,予多次鞘内注射庆大霉素等抗感染;
Case 1
姓名:夏某 性别:女 年龄:55岁 职业:农民 地址:绍兴嵊州 病案号:793882
主诉:左侧颜面部发作性疼痛8月
既往发现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155/95mmHg,未 采取药物治疗。
查体:双眼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 射灵敏,左耳听力下降,左侧鼻旁扳机点触痛(+),四 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无亢进,双侧巴氏征(-)。
主要临床表现:
I. 一侧颅神经功能障碍,累及第3-10颅 神经 II.同侧小脑体征 III.锥体束征 IV.颅高压症状
手术难点
A. 脑干面可能粘连紧密 B. 包裹多支颅神经 C. 包绕基底动脉及分支 D. 需要充分颅底部显露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颞下经岩骨前路入路-----Kawase入路(1)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联合入路
MRI复查
(出院时)
MRI复查
(三月后)
Case 3
姓名:杨某 性别:女 年龄:58岁 职业:退休 地址:连云港灌南 病案号:810487
主诉:左侧颜面部发作性疼痛7年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查体:双眼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 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翼旁扳机点触痛(+), 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无亢进,双侧巴氏征 (-)。
5.5 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病理提示“左岩斜区”脑膜内皮型 脑膜瘤,送检大小3*2*1cm,免疫组化支持诊断)。
复查
(出院时)
Case 4
姓名:胡某 性别:女 年龄:69岁 职业:退休 地址:宁波江北 病案号:825457
主诉:右侧颜面部发作性疼痛3年
既往发现高血压病史40余年,服用“复代文”1片每天,控 制一般;13年前在“宁波李惠利医院”行胆囊切除术;9年 前在“宁波妇保医院”行子宫全切术;糖尿病病史3年,服 用“达美康”1片每天,诉控制可;
改良Kawase入路切除 岩斜区脑膜瘤
岩斜区脑膜瘤
后颅窝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10%, 其中岩斜脑膜瘤约占11%。其中女 性多见,女:男约为2:1;发病年 龄多为中年。
分型(Natarajan)
Small Medium Large Giant
<1cm 1cm-2.4cm 2.5-4.4cm >4.5cm
经典Kawase入路的不足
需要长时间颅底实验室训练 脑膜与岩鳞缝粘连紧密,剥离损伤岩浅大神经致面 瘫 术后硬膜外渗血 术后脑脊液漏 术中需另行切口采取脂肪组织填塞岩骨缺损
改良Kawase入路
改良Kawase入路
改良Kawase入路
以三叉神经压迹(TI)、岩骨嵴(PEPR)为标记
三叉神经压迹向侧方(A)不超过1.5cm 向岩骨嵴方向(B)不超过6mm 岩骨表面向下深度不超过8mm
2014.7.31 全麻下行右侧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中仔细分离 后行肿瘤全切;
术后患者右侧颜面部疼痛消失,无颜面麻木
8.4 患者因“发热”行腰椎穿刺,提示颅内感染,予抗感染 治疗后现体温恢复正常。
头颅CT
(术后)
MRI复查
切口
自颧弓下0.5cm,沿耳屏前方2cm处弧形向后上方延伸10-11cm
分离、暴露
保 留颞浅筋膜,近颞下颌关节处切开,以保留面神经额颞支
T型切开颞浅筋膜,便于牵开以暴露术野
肌肉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