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的实质在于自我控制——Barkley的ADHD理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
j.。ji&ren酬脚of%咖. 止,托莫西汀对儿童,。DHD行功能影响的研究甚少。目前冀::兰::嚣:篁芝:≯‘宝苫等篙鼍署●“甜讪帅“
HougIl咖s,Doui 的文献只有Barton等Ⅲ。利用CANTAB对9名ADHD)Lit 9
G,west J’,et
使用托莫西汀前后的执行功能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在运动筛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tcit hyperactiyitv disorder
ADHD。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是指:对某一问题的 持续有效解决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神经认知过程…。所谓 “执行功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就是常说的“自我控制能 力”。它包括比较高级的认知过程,例如制定计划、给出判 断、做出决定、预料或推理、注意的控制和任务完成等旺J。执 行功能的范畴包括许多方面,主要包括:反应及行为的控制, 工作记忆,计划/组织能力,状态调整,设置转换等内容。 ADHD儿童中常可发现不同程度的执行功能的缺损,而这种 执行功能的缺损表现将对儿童的整体功能造成明显不利的 影响。
关于延迟满足对ADHD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研究。 Campbell等¨副对1000余名儿童进行1项纵向研究,对这些 儿童在36个月、54个月及一年级时各进行1次执行功能的 检测,而在3年级时对这些儿童进行ADHD症状的评估。结 果发现在早期出现的抑制与延迟障碍可以用于预测在儿童3 年级时出现的ADHD症状。这个结果显示了延迟与抑制症 状在ADHD执行功能障碍中的同等重要性。
回顾之前提及的Langleben的研究,该检测是在患儿平 均使用哌甲酯12周后进行的。而cogllill等Ⅲ1对ADHD的 男童进行了一项为期12周的哌甲酯疗效研究,同样使用 CANTAB神经心理测试软件及Go/NoGo测试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哌甲酯可以改善GO/NoGO任务的精确度及完成速度, 并改善了再识记忆有关的测试项目表现,但在其他测项目中 (包括剑桥袜、空间工作记忆、注意转换任务等)未发现明显 的改善作用。因此认为使用哌甲酯可以改善执行功能,但该 药物对执行功能的改善依然是有限的。 3.2托莫西汀
精神病学: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DHD特徵 (Barkley, 1990)
不專注 衝動 過動
不專注
選擇性注意力 持續性注意力 注意力廣度 警覺性
分心
二、衝動(行為抑制 困難)
快速對情境作不正確的反應 無法延宕對需求的滿足 無法遵守規範或指示或是無 法對社會要求之情境控制自 己的行為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Text Revision)
診斷標準〈 DSM-IV 〉
主要症狀為不專注、過動、 衝動 症狀持續六個月以上 症狀出現在七歲之前 廣泛發生於兩種或兩種以上 場所 明顯造成社會、學業、或職 業功能受挫或障礙 這些症狀非源自於廣泛性發 展障礙或其他精神性疾患
行為介入的原則
提供規則或指導時需明確、清
楚及簡短,並輔以視覺線索 行為介入要迅速及經常性
適當及多樣化的誘因以增強適
當的行為 增強物需經常變換 事先的計劃及提醒
高結構性、經常性及直接的正
向回饋、一致性的負向回饋。 對ADHD學生行為,給予立即 與前後一致性的介入。
普通班老師如何幫助 ADHD學生
情,需要老師一再督促,才能做 完一件事 不能等待或輪流 不聽指示就開始動作 不遵守規定
沒有條理、組織力 找不到書本、紙或筆、作業弄丟 話很多、常打斷別人 挫折忍受度低 和同學互動差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与巴克利的行为反应抑制模型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与巴克利的行为反应抑制模型刘翔平丁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875)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ADHD(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主要表现在于注意力过程的缺损,将焦点放在多动和注意过程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此症有了新发现。
巴克利等人认为注意力后面的自控能力的低下和自我管理的缺陷才是本症的实质所在。
该文从这一新的视角分析并阐明了该障碍的实质:行为执行机制的缺陷,并据此对该障碍的矫正提出了新看法。
⋅关键词自我控制,反应抑制,行为执行机制,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分类号 R3951 ADHD的定义及其与自控的关系注意缺损多动障碍是一组以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行为——情绪的综合症候群,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1]。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异常活跃,做事冲动,行为不可抑制[2]。
过去,研究的焦点一直在注意力过程的缺陷上,但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总是表现在枯燥事情上,如学习活动,如果是让他们从事一个具有直接强化的活动如玩游戏,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差。
所以从逻辑上说,注意力障碍是不可能的,当谈到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只是说他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到你所要求的活动上,而并不是指对他而言的有趣活动上。
由此可见,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通常只是在目标明确、而且枯燥乏味的任务上会出现精力不佳的情况,这些活动通常是需要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
正如Barkley所说,ADHD中最核心的损伤是自我控制和反应抑制的不足,并且这一点已经被事实所证明[3]。
那么,什么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呢?它对于注意力的保持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人类有许多行为,大部分行为总是指向环境的,与自我控制无关,比如我们每天的吃饭、娱乐等。
人类还有另一类行为,即指向或为改变自我以后的行为反应的可能性而产生的行为,这类行为就是自我控制的行为。
自控行为改变了原有的行为后果,是一种有意识的意志行为。
ADHD
尽管 当前对 ADHD缺损本 质的解 释 尚不 完 善 ,但 也 形 成 了 一 些 小 型 的 理 论 。归 纳 起 来 可 分 为两 个 层 次 。
1 神经 心理 学基础 的理 论 从 神经心理学 基础上提 出 了两 个理 论模 型:一个 是中枢神经 系统低唤 醒模 型 ,另 一 个 是 成 熟 滞 后 模 型 。 这 两 个 理 论虽属 于早期 的理 论 ,但现 在仍得 到了 不 同研 究的 支 持 。 Satterf ield等 人 于 1974年提 出 的 中 枢 神经 系统低 唤醒模 型主要 是从生理 唤醒 的 水 平 探 讨 了 ADHD缺 损 的实 质 。 唤 酲 可 被 看成 是 一 个 对 神 经 系统 背 后 活 动 的 测 量 指 标 唤 醒 理 论 认 为 ,大 多数 任 务的完成需要 中等水平 的唤醒 ,过 高的 唤 醒 水 平 会 导 致 行 为 紊 乱 :过 低 的 唤 醒 水平会使人 昏昏欲睡 有关 的研究都 指 出 ,ADHD儿 童 比功 能 正 常 的 儿 童 具 有 较 低的唤醒水 平 近年来对 儿茶酚 胺类 化 学 递 质 与 ADHD 关 系 的 fl益 确 定 在 一 定 程度 上 又 支持 r ADHD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注 意 缺 损 多 动 障 碍 (atte J_tian def tcit peractivity di ̄,rder,ADHD)是 种 早 年 发生 的 、具有遗传特性 的发展性精 神 障 碍 ,表 现 为 注 意 力 分 散 或 不 能 维 持 注 意 ,冲 动 性 和 多 动 性 ‘。 在 临 床 上 将 ADHD分 为三 种 主 要 类 型 :害 动 一冲 动 型 、注 意缺 陷 型 、 和 混 台 型 国 内 外 的 研 究 资 科 表 明 . 在 儿 童 中 大 约 有 1— 10% 的人 具 有 这 种 障 碍 由 于障 碍 常 常 会 绐 正 常 的工 作 ,学 习 和 生 活带 来 一定 的 困 难 ,而 且研 究 证 据 显 示 有 些 ADH1) 症 状 可 持 续 到 成 年 ,所 注 意 力 缺 损 多 动障 碍 受 到 不 耐 领 域 研 究 者 的 r 泛 蒉 注 ,井 臼茄 成 为 个 报 活 跃 的 研 究 {卿 域 。 本 文拟 从 当前 解 释 ADHD实 质 的 主 导 理 论 以及 相 关 研 究 问 题 上 综 述 ADHD 认知神经缺损研 究的主要进展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de)规范叫法为多动性障碍,在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de)国际分类标准)中,将其归于“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de)行为与情绪障碍”.临床上将这种障碍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在临床上有两种分类: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主动注意不足,被动注意亢奋,但不伴有多动症状.(主动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自觉地、有目(de)地使注意指向一定(de)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de),在必要时还需要做出一定(de)意志努力.被动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自觉目(de)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de)、自然(de)注意.它是个体对外界刺激(de)简单(de)、原始(de)反应.被动注意(de)产生决定于外界刺激(de)强度,强度越大,越容易引起被动注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但有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困难,还伴有多动症状.ICD-10认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一诊断术语,只是认为它(de)囊括性不够,未能在ICD中采用这个术语.而将此症包含在以下四种类型中:活动与注意失调多动性品行障碍其它多动性障碍多动性障碍,未特定结合ICD-10与临床通用叫法,现对多动综合征(de)专业称谓多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综合征)(de)研究史根据文献记载,对多动症(de)研究最早可追述到十九世纪中叶.下面是多动症(de)研究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de)重要认识与发现.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霍夫曼)首先观察到很多得过脑炎(de)儿童会有躁动不安行为和不安静(de)表现,并将这类症状描述为“多动”,最先把儿童(de)活动过度作为病态描述并命名为“多动症”.1902年,医生Still正式发表了儿童异常心理状态(de)文章,首先对儿童活动过度作了更为充分(de)描述,认为多动症与智力迟缓或脑损伤不同,是独立存在(de)疾病.这些儿童(de)智力是正常(de),他们所表现(de)多动不安、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和攻击破坏等异常行为,不能完全以父母对儿童缺乏教养来解释,主要是由于在行为控制意志方面存在缺陷,即使有脑损伤存在,那也是极其轻微(de).1922年,霍曼等学者发现儿童患了脑炎以后可出现多动等行为障碍,故认为多动症状是由于脑炎后遗症所致.霍曼等(de)发现呼应了1845年霍夫曼(de)发现,此阶段(de)学者们大都把注意焦点集中在多动症(de)脑损伤上.1931年,Winncoff对该症作了详尽(de)描述,并指出该症不是儿童期活动旺盛所致,也不是舞蹈病样异常活动,他首次提出“儿童多动症”或“活动过度综合症”(de)病名,在医学上被接纳为诊断名称.1937年,Bradley指出这种活动过度是儿童期行为异常(de)一种特殊形式,他曾用口服苯丙胺取得治疗良效.(苯丙胺即安非他明、安非他尼:促进突触前NE和DA释放,阻断再摄取.增加神经键中NE、DA(de)浓度.)1942年,Lindsley发现服用苯巴比妥类安眠镇静剂治疗可以使多动儿童症状加重.但这些在当时都没有受到应有重视.(苯比巴妥又称苯巴比妥:为治疗睡眠紊乱(de)药,可减轻突触后神经递质反应,增加GABA(de)抑制作用,减低谷氨酸能及胆碱能兴奋性.为治疗全面强直痉挛发作首选药.)1947年,Strauss与Lehtinen认为此症与脑损伤有关,将其命名为“脑损伤综合症”.1949年, Gesell 和Amatruda(Amatrucha)明确提出“轻微脑损伤”这一诊断名称, Clemewts又改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简称MBD.1959年,Pasamanick等把行为和学习问题与脑功能损害联系起来考虑,并首次提出此症与患儿出生时(de)脑损伤有关.轻微脑损伤(de)概念由此引起广泛(de)兴趣和探索,但后来发现许多脑损伤患儿并不一定都有多动行为,而许多多动患儿又无脑损伤病史.对轻微脑损伤诊断命名一直存在争议.直到 1962年,国际小儿神经病学专家在英国牛津开会讨论,提出在本症病因尚未确定之前,暂定名为“轻微脑功能失调”(称MBD)并从多方面进行研究.然而,不少医生为了通俗易懂,为了避免给人们一个“疾病”(de)印象,往往就笼统地将患有此症(de)儿童称为“多动儿童”.此后学龄儿童中服药者越来越多,随之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和看法.1977年举行(de)第29届世界卫生组织(WHO)大会所采用(de)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9次修订版(ICD-9),将本病定名为“童年期多动综合症”(Hyper-Kinetic Syndrome in Childhood,简写为HSC).1980年,美国精神病协会出版(de)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DSM-Ⅲ)首次采用了“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简称ADD)(de)名称,正式作为一个独立(de)诊断名称.并订出了诊断(de)主要依据,各国儿科学也相继将ADD列为疾病内容.1987年修订(de)DSM-Ⅲ版更进一步把本病分为注意缺陷障碍(ADD)-1型、“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简称ADHD)-2型.直到现在为止,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MBD,HSC,ADD/ADHD是目前有关儿童保健学,神经精神学,心理学和教育学(de)一项综合性重大研究课题.我国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此症.一般概念、命名和诊断原则基本上参照ICD系统,在2001年颁布(de)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方案(第三版)(CCMD-3)中称此症为“儿童多动症”.国内关于此症(de)研究领域也使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e)术语.目前在我国被广泛接受(de)名称为“多动症”.近年来,美国(de)大脑行为学专家丹尼尔·阿蒙借助先进(de)SPECT显影技术对儿童多动症患者(de)大脑生理机能(de)活动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现几乎所有(de)多动症儿童都存在着大脑皮质前额叶部分生理机能活动异常问题.也就是说,多动症儿童在需要专注(de)情况下大脑前额叶皮质就停止工作了,或活动水平下降了,多动症儿童越是想集中精神,反而越是无法集中,这就是他们注意力缺陷和多动(de)真正原因.目前在国际上尽管对多动症(de)成因还在争论当中,它(de)发病机制也还处于探索之中,但阿蒙(de)这一研究成果无疑找到了儿童多动症发病(de)可视性证据.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诊断标准:ICD-10认为注意力缺陷(de)主要特征是注意力损害(障碍)和多动,这两种表现对于诊断都属必需,而且必须在一个以上场合(诸如居家、教室、诊所)中表现突出.即多动症儿童在很多场合和环境下都体现了注意力损害和多动(de)临床特征.注意力损害(障碍)表现为一件事没有做完注意力就提前离开.但有两个诊断前提必须注意:一是注意保持(de)缺陷超出了患儿(de)年龄;二是注意保持(de)缺陷超出了患儿智商(de)应有水平.多动意味着过度(de)不稳(不安稳),尤其是在需要相对安静(de)环境中.但必须排除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弥漫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引发(de)多动症状.注意力缺陷(伴有多动或不伴多动)(de)核心症状是注意力缺陷,同时和多动障碍、未社会化(de)品行障碍、社交紊乱、冲动控制失调障碍、动机缺陷障碍具有交叉混合(叠加)症状.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de)国际分类标准)对多动症(de)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1、注意力在学习状态或其他有一定压力或要求(de)情况下不能有效集中.2、注意力极易受无意义刺激(de)影响而发生转移.3、在需要安静(de)活动中难以安静下来,总是动来动去.4、学习或做事主动性较差.5、学习或做事易拖拉.6、做事不易考虑后果,行为冲动,常有破坏行为.7、有不良行为或习惯.8、情绪不稳定.只要具备上述症状(de)任何三个以上症状即可诊断为此障碍类型.但第一条是必具(de)诊断要求.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对注意缺陷障碍(ADD)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要点:ADHD是以过度(de)注意力缺陷(注意缺陷)、冲动和多动为特征(de)神经发育和行为障碍.ADD诊断标准:1、忽略细节: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对事物(de)感知往往停留在极为表面(de)程度,很难全面仔细地深入其中.2、粗心犯错: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所以学习或做其它事时总是粗心大意,差错百出.考试时不检查核对、把本来正确(de)结果抄错等重复发生.3、持续做事(学习)困难:一件事没做完注意力就提前转移,好像是被另一件事所吸引而对正做(de)事失去了兴趣,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结果任何一项活动都不能进行到底.4、似乎充耳不闻:对别人说(de)话似听非听,对父母和老师(de)批评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难以服从指令完成任务,甚至给人耳朵有问题(de)感觉.5、不能有始有终和不能完成工作:患注意力缺陷障碍(de)儿童很难较长时间维持注意去从事某项活动,做事往往有始无终,不能完成老师和父母分配(de)任务.这些孩子可能会参加许多活动,但是最终完成(de)却很少或几乎没有.他们可能充满热情地开始某些计划,然而却无法坚持完成.6、识别任务和游戏困难:不知道完成任务和做游戏时那些不成文(de)规定,例如要相互配合或在游戏中要与他人分享游戏器材、轮流进行等,喜欢随心所欲、大声喊叫,不与他人合作等.7、避免或非常不喜欢需持续注意(de)任务:这些孩子对学习和其它有一定压力或要求(需要持续注意)(de)任务难以长时保持注意,常表现出厌恶和逃避(de)情绪与行为,但他们对兴趣很高或刺激非常强烈(de)活动(比如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等)也能集中精神,甚至沉醉于其中.8、丢失任务或游戏必需(de)物品:丢三落四,经常把学习和游戏所需(de)物品弄丢或遗忘在别处.9、容易注意力涣散和易忘事:大多数孩子在特定情况下都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很正常(de)现象.然而,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却会经常走神.他们很难做到专心做作业、听从教导、服从指挥、专心听讲和记住家长(de)建议等,而经常处于空想状态.健忘是这类孩子(de)另一个特征.他们经常把东西放错地方,或把完成了(de)作业忘在家里.他们不会记得父母和老师对他们说(de)话,即使被大声斥责以后.ADHD诊断标准1、问题问完之前答案即脱口而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常常抢先回答别人尚未说完(de)问题.比如老师说“3+2…”还没说完,他马上抢答“等于5”,实际上老师(de)问题是“3+2-5等于几”对父母和老师(de)要求一般不经过大脑思考就急于表态或承诺,但却从不兑现.2、按顺序等候或排队困难:此类孩子耐心差,当他们有要求是,必须立即得到满足,不能等待,不愿参加需要按照顺序轮流进行(de)活动.3、打断或干扰别人:在与人交往(de)过程中,不了解社交活动(de)基本规则,缺乏正常(de)谨慎和克制,常常打断别人说话或干扰别人活动.4、坐立不安,不能静坐:烦躁不安,动来动去.特别在需要自我约束和秩序井然(de)场合总有许多小动作,难以静坐.5、不适时(de)奔跑和攀爬:总是处在运动中,不分场合地点,没有目(de)地奔跑与攀爬.6、不能安静地专注于娱乐活动:喜怒无常和暴躁易怒(de)特点会妨碍这类孩子投入正常(de)娱乐活动7、一意孤行:行为鲁莽,不顾及后果,容易闯祸.8、说话过多:喜欢不停地说话.我国临床医生对注意力缺陷(de)诊断总结为以下五大要点:1、注意力障碍---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或不能持久;由意志控制(de)主动注意力削弱,听课不专心,作业难完成,而被动注意却亢奋(被无意义事吸引).2、活动过度---多属无意义(de)活动.3、冲动任性---急躁、易激动、好发火、任性、冲动,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事缺乏思考,不顾后果,甚至产生犯法行为.4、心理改变---阳性:情绪不稳定,兴奋不安、话多、爱管闲事、做事粗糙、入睡不安;阴性:反应迟钝、动作懒散、作业拖拉、情感被动脆弱、不合群、孤僻、逆反对立、不耐受挫折.5、学习困难---智商不低,学习不好;主动性差,坚持精神不够,刻苦不够,动机差;上课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据统计有92%(de)患者伴有明显(de)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典型表现:多动症是一种脑部发育障碍,有以下五种类型:多动—-冲动型、无法集中注意力型、混合/综合类型、减轻类型、无法明确类型.在日常中其典型表现是:1、越是想把事情做好,事情反而变得越糟研究表明,多动症患者越是想集中精神,精神反而无法集中.他们前额叶皮质(de)活动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如果这时父母或老师对他们(de)情况视而不见.对他们一味怪罪,那么他们(de)心理压力会更大,行为会更加不可思议,往往会令人以为他们是做出来(de).任何人在受到赞美时,往往都会有比较出色(de)表现,所以赞赏和鼓励对多动症患者非常重要.在养育、教导或监督这类患者时,常对他们加以赞美和鼓励,远比给他们施加压力更能收到良好(de)效果.在有趣、激励以及相对轻松(de)环境中,多动症患者往往会有最佳(de)表现.2、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是这种病症最明显(de)一个特点.多动症患者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或很难长时间专心工作.他们(de)注意力往往四处游荡,注意力往往离开手边(de)工作,心里想(de)或手头做(de)却是其他(de)事情.但是,普通(de)医生往往不能对多动症作出准确诊断,因为患者并不是在每件事情上(de)注意力集中时间都是短暂(de).在遇到新奇、刺激、有趣或可怕(de)事物时,他们(de)注意力一样能持续集中很长时间.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刺激前额叶皮质,使其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使患者(de)注意力能够集中.患有多动症(de)儿童,在人数极少(de)情况下表现得还不错,然而,到了有30多个同学(de)教室里,他们(de)活动就会毫无头绪.某患儿,做作业时常常走神,半个小时就能完成(de)作业,他通常要花四个小时才能做完;可是,如果你给他一本汽车杂志,他可以很快从头读到尾,并且能倒背如流.多动症患者比较反感规律性、例行性(de)日常事务,家庭作业、学校课程、家庭杂务、文书工作等.平凡(de)事情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他们需要刺激性和趣味性(de)东西来激发前额叶皮质(de)功能.3、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前额叶皮质活动缺乏,就无法适当阻抑大脑(de)感官部分,因而大脑会受到过多(de)刺激.在许多场合,多动症患者都会出现思想不集中(de)情况.在上课、开会或听别人讲话时,他们往往会因为心中想着其他事情而走神,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de)事情上.他们常常会目光游离,表现出不耐烦(de)神情,忘记了谈话(de)主题,而且时常插进一些毫不相干(de)话.由于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他们往往需要花比别人更多(de)时间才能完成自己(de)工作.4、冲动无法控制冲动常会使多动症患者陷入困境,他们可能会对朋友、老师或客人说出一些不太中听(de)话来,冲动往往会导致一些不明智(de)决定.许多多动症患者急于马上找出问题(de)答案,所以他们并不对问题进行缜密(de)思考.同样,在工作上他们也往往不遵守规定(de)程序.遇到问题时,他们并不是通过逐级反应(de)机制来解决,而是直接诉诸于最高管理层,所以很容易招来同事和直接主管(de)怨恨.此外,冲动还能导致撒谎、偷窃、婚外恋和过度消费等.5、无事生非多数多动症患者,通常会无意识(de)挑起冲突,借此来刺激它们(de)前额叶皮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de)这种行为,其实他们并不想那样做,因此他们对自己(de)行为矢口否认.然而过后,他们照样还会挑起冲突.因为他们(de)前额叶皮质缺乏活动,所以他们渴望更多(de)活动来刺激前额叶皮质.常见(de)自我刺激方式包括好动、无法安静、自言自语等.如果能将父母或配偶逗(de)气急败坏,神经质(de)朝他们大吼大叫,他们就会有种满足感,而且经过这样(de)刺激,或许能够使他们前额叶皮质(de)活动增加这并非一种有意识(de)现象,然而许多多动症患者却对这种刺激方式情有独钟.多动症患者所表现(de)另一种常见(de)自我刺激行为是担忧或者对问题过于关心.担忧或心烦意乱引起(de)情绪波动,能产生令大脑活跃(de)化学物质.利用愤怒、情绪波动或消极情绪来寻求自我刺激会破坏免疫系统.冲突中表现出来(de)异常行为会使肾上腺素(de)标准升高,因而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疾病(de)危险.许多多动症患者经常在家里、办公室或学校不停地骚扰其他人.他们似乎是无意识地寻找那些容易攻击(de)对象,并以言语进行挑衅.许多多动症患者常会为了一些小事就莫名其妙与别人争吵,让别人难堪,使自己与别人之间(de)关系疏远,最后使自己完全陷于孤立.在学校.他们可能是班上众人嘲笑(de)小丑,在办公室,他们可能是俏皮大王.德语中有一个神经医学(de)名词:Witzelsucht,意思就是“以恶作剧为乐(de)人,最初就是用来形容前额叶有问题(de)人.6、组织能力差多动症(de)另一个典型症状是组织能力差,表现在生活(de)各个方面,如房间、书桌、书包、档案柜或衣橱杂乱无章,同意他们不懂(de)如合理安排时间.如果你看到他们(de)办公环境,你就会直摇头,感叹他们竟然会在那种地方工作.他们(de)办公桌上小山似(de)堆着好多东西.各种文件堆得乱七八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整理出来.许多多动症患者上班经常性迟到,总是将事情一拖再拖.7、计划多实现少多动症患者经常会投入大量(de)精力和热情制订许多计划,然而遗憾(de)是,由于他们(de)兴趣经常转移,注意力又无法长时间集中,以致其中(de)许多计划泡汤.8、喜怒无常和消极思想许多多动症患者会表现得喜怒无常、烦躁不安、意志消沉.由于他们(de)前额叶皮质活动缺乏,所以边缘系统因得不到充分(de)调节而变得过分活跃,导致他们无法控制自己(de)情绪.另一方面,多动症患者可能会将忧虑或过分专注消极思想作为自我刺激(de)一种方式.如果在周围(de)人身体找不到这种刺激,他们就会在自己身上寻找.他们经常抱着“杞人忧天”(de)态度,使自己和别人(de)关系逐渐疏远.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de)病因学研究一、遗传因素:1、家系研究:对家庭系统研究明确显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先证者(de)一级亲属(三代直系亲属)患本病(de)风险高于对照组(de)亲属.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遗传可能性在60%-90%之间.2、基因研究:在已发现(de)不同(de)与该病有关(de)基因中,与甲状腺β受体基因、5号染色体上(de)多巴胺递质基因(DAT1;SLC6A3位点)、谷氨酸盐受体异常有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本质是行为抑制机能损害(集中注意力需要抑制与注意力无关(de)其他行为)二、环境因素(重点研究家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确存在家庭因素.美国专家研究发现,68%(de)患者父母当中一个存在人格缺陷;77%(de)患者父母中有人曾存在注意力缺陷与冲动控制失调症状;52%(de)患者父母婚姻关系存在较严重问题或业已离婚.三、神经病学因素:近年来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研究集中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发病与神经递质(de)关系上,通过对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de)受体显像显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大脑中(de)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乙酰胆碱能、5-羟色胺能出现异常(这些神经递质与高级认识机能有关).现在运用脑电超漫涨落分析技术(ET)对此研究有辅助作用.美国着名精神病学家Maurizio Fava & Lawrence A . Labbate最新研究发现:出生时大脑缺血可能是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危险因素.(这里所指(de)大脑缺血,属核医学术语,即缺血性改变,是评定大脑皮质受损后特定区域脑功能异常(de)指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是精神病理学(de)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考察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某种疾病人群(de)发病率(de)一种调查、分析型研究,此项调查与分析对深入研究该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美国最有影响(de)三位精神医学专家Jerrold F.Rosenbaum George W.Arand & Steven E.Hyman最新评估统计发现:从发病数量来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接近5%~6%,其中18~20岁以上(de)患病率约为4%.从性别比例来看:青少年(以儿童为主)不同性别发病率男女比例为6:1.女性儿童发病率大致占整个女性儿童(de)1%~3%;成人发病率男女比例为1:1.从患病类型来看:患注意力缺陷障碍(ADD)(de)女性儿童比男性儿童高,大致为 1.5:1(此类女性儿童不易被发现,一般她们坐在那里显得很乖,看上去很安静),而兼有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儿童(de)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值得注意(de)是,患病率差异可能受以下因素(de)影响:1、父母、老师描述中(de)主观性.2、年龄、家庭、社会文化、经济水平等影响.国际流行病学研究采用Corner量表对五个国家(de)注意力缺陷障碍儿童发病调查统计如下:五国儿童ADHD及ADD发病率调查结果(Corner评分指标)地区总例数 ADHD及ADD人数发病率美国 1908 220 11.5%加拿大 14083 2041 14.3%德国 5357 429 8%意大利 344 41 12%新西兰 415 62 15%我国(de)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1999年通过在中小学(初中及以下)(de)调查,认为合理(de)发病率应在7%左右,发病总人数应在500~550万人.下面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不同地区(de)发病率调查结果:共病共病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中普遍存在而不是例外,有近2/3(de)该病患者共患其他心理及精神问题.最常见(de)共患症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社会认同(de)主流(de)文化和道德标准相背离)、行为障碍(撒谎、盗窃、纵火等)、焦虑症、重度抑郁症、物质滥用(酒精成瘾、吸毒等).有相当比例(de)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发音、算数或阅读(20-30%)方面存在问题.Tourette症也较为常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非治疗发展研究由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涉及到脑功能(de)损害和脑生理机能活动模式(de)改变,尤其涉及到多种神经递质活动(de)异常,如不及时有效防治,症状会发生不利(de)变化.国外研究发现可能(de)变化包括:精神分裂症——7%精神分裂型人格——14%重度精神抑郁症——12%成瘾物质滥用——4%社会不良行为——39%刑事犯罪——6%计算机游戏成瘾——6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其他精神与行为障碍(de)极高发人群,也是社会不良行为和犯罪(de)高发人群.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de)治疗:。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宣导资料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DHD)宣導資料想像生活在一個快速變化的萬花筒中,哪裡的聲音、影像和思緒一直在變化。
很容易感到厭煩,而且無法專心在你需要完成的工作上,很容易被不重要的影像與聲音所分心,你的想法變化快速、思考跳躍。
或者你專心於一推想法和影像,而當有人在跟你說話時你並沒有注意到。
對很多人來說,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就像是這樣,他們可能沒有辦法靜靜坐著、事先做計劃、完成工作,或完全清楚發生什麼事。
對他們的家人、同學或同事來說,他們像是活在無組織或狂亂活動的旋風中。
沒有預期地-在一些日子或場合中-他們看起來很好,這通常讓人們認為ADHD的患者實際上可以控制這些行為。
因此,這個疾患除了干擾他們的日常生活、浪費精力和降低自尊心外,也常導致他們的人際關係不良。
ADHD,一度被稱為過動(hyperkinesis)或是輕微腦部失能(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是兒童最常見的心智疾病之一。
它影響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七的所有兒童,男性為女性的兩到三倍。
在美國,平均一個班級中至少有一個ADHD的孩子因這個疾病需要幫助。
ADHD通常會持續到青少年和成長期,而且可能造成夢想落空和情緒傷痛的一生。
但是有治療…和希望。
過去十年,科學家對這個疾病的過程知道了很多,而且現在可以鑑定和治療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
有多種藥物、行為改變治療和教育方式的選擇可以幫助患者集中注意力、建立自信,和用新的方法處理事務。
◎何謂注意力缺失與過動障礙(ADHD)?所謂的注意力缺失與過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在兒童期最常出現。
而以注意力無法持續的集中、過度的活動力、及衝動性為特徵。
ADHD又分為:◎複合型:同時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的症狀◎注意力缺失型(ADD):只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過動/衝動型:只有過動和衝動的症狀◎有多少兒童患有ADHD?依台灣地區的統計資料,約有5%-7%的學齡兒童患有ADHD。
ADHD课件
临床表现
❖ 学习困难:虽大多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良,易 波动,时好时坏,抓一抓、上一上,不抓就下降, 厌学,甚至留级
❖ 精细及协调动作困难:多动症儿童自幼动作笨拙, 如扣纽扣、系鞋带、用剪刀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 路不成直线,体操动作不协调
不同时期多动症的表现有何不同?
易兴奋、常出现惊跳 睡眠不深,易惊醒 生活规律性差
治疗
利他林 ❖ 10毫克/片,口服后20分钟内吸收,1.9小时内血
浓度达到高峰
❖ 从小剂量开始,5mg bid,7:00和中午服药, 如效果不佳,每周逐渐增加5-10毫克
❖ 通常剂量在0.3-0.7毫克/千克之间,一般最大剂 量不超过每日60毫克。最后一次给药不要晚于入 睡前4小时
治疗
专注达:18毫克、36毫克和54毫克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中国多动症治疗现状
中国学龄儿童ADHD患病率4.31%-5.83%,估计有1,500 万患儿!2010年接受药物治疗的患儿只有2万左右!
患者和家属不认为 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患者和家属也不太 愿意接受药物治疗
医生想帮助更多 的多动患者,但 他们并不来就诊
➢ 有利于临床客观描述疾病的复杂表现,尤其适用于共 存多种症候群,而相互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不明者
多动症有哪些常见的共病?
仅约1/3的多动症患儿是单纯性多动症 ❖ 对立违抗障碍35.2% ,男孩多
对抗、消极抵抗、易激惹以及敌对的行为 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尊心降低, 更多的情绪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
❖ 品行障碍25.7% ,男孩多 攻击性行为,打人 反社会行为,如说谎、逃学、偷窃、欺骗、吸毒等
① 手或足往往有很多小动作,或在座位上扭动 ② 往往在教室里,或在其它要求坐好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 ③ 往往在不合适场合过多地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青少年或
认识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
認識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一、定義:Barkley提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是一種發展性的異常,主要特徵是發展性的、不適當的不專注、過動和衝動之特徵。
這通常出現於童年早期階段,是慢性長期的,這問題並不是由於神經生理、感官、語言、動作障礙、智能障礙或是嚴重情緒困擾所直接造成,而這些症狀多會造成遵守規則行為或維持固定表現上的相關困難。
」二、ADHD主要特徵:1.不專注2.行為抑制困難(衝動)3.過動4.規範性行為習得的缺陷5.成就表現不穩定三、ADHD成因1.神經生理的原因:腦傷包括腦部外傷、感染、懷孕或生產過程所造成的傷害。
2.基因:ADHD應約有30﹪到50﹪是基因因素造成的。
3.環境的毒素:人工添加物(如柳酸、色素或防腐劑)、糖、鉛中毒、母親服用的菸酒。
4.藥物的副作用:如抗癲癇藥。
5.環境和社會心理因素:如文化的速度、父母管教方式。
四、ADHD的診斷DSM-IV的診斷標準1. 注意力渙散要在下列症狀中出現六種以上,而且這些症狀已有六個月以上的歷史。
這些症狀的出現與正常兒童的成長應有相當大的差別:(1)經常對事物的細微末節掉以輕心。
作功課時、遊戲時或其他活動時,經常出現無心的錯誤。
(2)經常對工作、功課或遊戲無法保持注意。
(3)當別人對他說話時,經常看似無法聽進去。
(4)經常無法完成指定的功課、遊戲或日常事務。
(5)經常無法把事務或活動連貫起來。
(6)經常避免或拖延一些需要費精神的活動,如學校功課或是需要動腦筋的遊戲。
(7)經常丟掉日常必須的東西如玩具、文具、書本簿子。
(8)外界稍有動靜就會轉移注意力。
(9)經常忘記日常的事務。
2. 過動在下列症狀中出現六種以上,而且這些症狀已有六個月以上的歷史。
這些症狀的出現與正常兒童的成長有相當大的差別:(1)經常坐立不安,手足無措;勉強坐在椅子上也是不斷扭動身體。
(2)在教室中或是其他需要靜坐的地方,會經常離開座位。
(3)經常跑來跑去,爬上爬下。
(4)無法安靜的遊戲或是從事休閒活動。
正确认识小儿多动症ADHD宣传
ADHD 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学业不良 就业率降低 家庭破裂 不良行为较多 死亡率较高
成年期共患精神障碍明显
75% 至少共患一种下列障碍 33% 有两种或以上共患病: 心境障碍 焦虑障碍 物质滥用 人格障碍
Biederman et al. Am J Psychiatry 1993;150:1792–1798 Kooij et al. Ned Tijdschr Geneeskd 2001;145:1498–1501
➢小动作多,或在座位上扭动,容易擅自 离开座位。 ➢在不合适场合过多地奔跑或爬上爬下。 ➢不能安静地参加游戏或课余活动。 ➢一刻不停地活动,难以停下来。 ➢抢答问题,插嘴或打断别人讲话。 ➢讲话过多。 ➢难以安静地等待排队/轮换。 ➢易发脾气,人际关系差。
ADHD的危害
行为紊乱
学习问题 社会交往困难 自尊问题 法律问题,吸烟和外伤
正确认识儿童多动症 (ADHD)
您的儿子也像小泽吗?
或者您的女儿有点像思思?
小泽和思思怎么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 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衬的注意 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 情绪冲动、任性等,常伴有不同 程度的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 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ADHD注意力不集中的 常见表现
及时反馈
*奖励(具体) “你帮妈妈扫地,真好!” “你真乖!” *取消承诺(对事不对人) “你刚才踢同学了,今天不能看电视!” “你真野蛮!”
保持平静,避免冲突
家长 小儿
暂时隔离 离开现场 事后说教
分解任务
减少干扰
座位 桌面 声音
建立常规
固定 要求
明确 限制
提高社交技能
关注他人(情景、表情、肢体语言) 被他人吸引 语言沟通(提议、拒绝、赞同、表达情 感、保持对话) 身体距离 分享、轮流、等待 控制情绪 解决问题的技能
成人ADHD患者之治疗
屏师特殊教育民93年5月第8期P19 屏师特殊教育1 成人ADHD患者之治疗杨碧桃国立屏东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系副教授壹、前言过去认为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注意刂缺陷过动症又称为过动症是一种儿童期的疾病不会持续到青春期以后但经过长期研究结果证实有30-50 之儿童期患者其症状并不会随著年龄增加而消失而是一种持续终生的问题。
而且与未患有此症的同侪相比有ADHD之成人有较高比例的焦虑症、忧郁症、物质滥用情形、有较多人际问题、及婚姻冲突尽管有正常的智刂他们在事业上及学业上之成尌均较低Barkley 1998 Jackson Farrugia 1997 Wender 1995 Wilens Spencer Biederman 1998 因此成人ADHD患者的治疗益形重要。
笔者前曾介绍过成人ADHD患者的生活适应、成人症状之诊断、诊断时所需考量的要点、及成人之经验告白杨碧桃民91 民92a 92b 因此本文主要在介绍成人ADHD患者的治疗。
贰、成人ADHD之治疗对ADHD患者而言所谓的治疗并非指能根治基本的病因而是减轻症状尽量降低症状之负面影响并进而改善患者整体的生活品质。
成人ADHD患者通常需要好几种治疗。
药物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若要对成人患者做最有效之治疗其治疗内容需包括下面各部分1教育增加患者对ADHD之了解。
2对药物治疗之认识。
3心理治疗—主要为因ADHD 症状而产生之其他症状CHADD 2003 Linden Young Ryan Toone 2000 Murphy 1998 Wallis 1994 Wender 1995 Young 2000。
以下为对整个治疗之内容逐项加以说明一教育大部分成人患者对ADHD之认识并不够也不明白ADHD症状对其每日生活的影响因此教育的内容包括了解有关此症的特性及处理方式Murphy 1998 Wender 1995。
ADHD认知内表型的分类及识别
•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缺陷型的诊断标准: 根据 D S M- I V的诊断标准 , 有下列 6项以 上, 至少持续6个月为 A D H D, 属注意缺陷型。包括 : ①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 常不 能仔细地注意细节, 或常粗心而产生 错误; ②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 注意常难以持久 ; ③与之对话时, 常常心不在焉, 似听非听; ④常不能听从教导完成作业、日常家务( 并非因为对立行为或不理解 教导) ; ⑤ 常难以完成作业或活动; ⑥常逃学, 不喜欢或不愿意参加那些需要持久精力的作业, 如做功 课或家务; ⑦常遗漏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东西, 如玩具、 课本 、 家庭作业、 铅 笔或其他学习工具 ; ⑧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 ⑨常遗忘 日常活动。
工作记忆损伤 ( Working Memory Impairment )
工作记忆功能高度依赖于额叶 一基底神经节 及小脑等脑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调节 工作记忆过程 。Barkley认为行为抑制导致了工作 记忆功能 的继发损 伤 。 ADHD儿童在工作记忆的不同成分中存在中度 到高度损伤 。基因可显 著影响个体的工作记忆存 贮和执行控制,其 遗传度估计可达 0.43~0.49。
时间加工缺 陷 ( Temporal Processing Impairment )
与时间知觉有关的主要脑区包括前额叶皮 层 ( 含右背侧前额叶、扣带回、辅助运动区) 、 顶下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 ,每个脑区可 能调节时间加工的特定成分,ADHD儿童在这 些脑 区中都存 在一定程度 的损 伤。 研究发现右下前额叶皮层和扣带回在ADHD 青少年中明显激活不足。控制 I Q和工作记忆 等后 ,ADHD儿童在时间产生、时间再生和 时间判断任务中仍表现出明显的障碍。
ADHD的神经心理特征及治疗教育课件-文档资料
1985
A具有B想法 C认为A具有B这种想法
“对他人想法的推测或虚假信念” → Mind Blindness
可对PDD三联症作出较妥的解释
挫败感
自我意识不良
行为 问题
理解和表达困难 学习困难 注意力问题
情绪障碍
父母负 性介入
寻求关注(纠缠
母亲和骚扰他人)
负面评价
违拗、敌对
品行障碍和违法 ?
1
2
3
6
(13.8%)较规则的9Hz左
颞叶或顶叶部呈现皮质性棘波
右的类波形, 睁眼不受
抑制。
五、解释上的问题与局限
神经心理学目前关心的是两侧半球的非对称 性功能在现实完整的认知活动中究竟在如何起 作用?
大脑整体功能理论强调的是,机械界定或划 分半球功能区域,肯定存在局限甚至是缺陷。
原因是,神经细胞、回路乃至系统水平上发 生着大量并行的、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些 过程的总合才是行为的某些片段。而且NS还有 相当的代尝机制。因此,很难直观地从各种实 验观察推断出直截了当的结果,这正是对 ADHD儿童行为进行阐释的挑战。
忽略导致的分离焦虑等(McCracken,1998) • 早产低出生体重、铅摄入
• 中脑发出的双通道的拮抗物质:多巴胺、去甲肾 上腺素
• 多巴胺:皮层区(前带状回)多巴胺的低活性— —认知功能缺陷——皮层下中枢(尾状核)的高 活性——行动过剩
• 去甲肾上腺素:皮层区(额叶后外侧区域)活性 增加——短时记忆困难——皮层下区域(青斑核) 活性增加——过度觉醒
这种特性是进化过程中的淘汰压所致; 这种智力结构具有遗传特性; 这种智力结构有其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基础; 推测两者脑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差别;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相关说明书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KEY FACTS■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mental disordersin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ffecting up to 3 to 5 percent ofschool-age children (Cantwell,1996; Wolraich et al., 1996).■There is no single diagnostic tool forADHD. To diagnose the disorder, ahealth professional considers achild’s or adolescent’s history andsymptoms and rules out otherpotential causes of inattention,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The exact cause of ADHD is notknow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with ADHD may have low levels ofcertain neurotransmitters in brainregions controlling attention andimpulsivity.■Man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ADHD improve as they grow up.One-third have no symptoms bythe time they reach adulthood(Cantwell, 1996; Dulcan, 1997).■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ADHD are at risk for school under-performance, social isolation, andlow self-esteem.DESCRIPTION OF SYMPTOMSInattention, 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 problems fall along a continuum. For som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uch symptoms do not impair functioning enough to warrant a diagnosis of ADHD, but the symp-toms nevertheless cause frustration in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or those near her, or impede her learning to some degree. DSM-PC describes these inattention and hyperactivity/impulsivity problems as follows.When a child’s or adolescent’s inattention and/or hyperactivity and impulsivity occur in many different settings over a long period and impair his functioning, this indicates that he may have a disorder rather than a problem. In order to meet the criteria for ADHD, these symptoms need to have been present before age 7.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diagnosis of ADHD is available in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ild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00);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Hand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Barkley, 1998);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NIH Consensus Statement(1998); and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Dulcan, 1997).Description of Symptoms (continued)INTERVENTIONSThese general interventions may help primary care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identif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and related problems and to manage their symptoms. (See Bright Futures Case Studies for Primary Care Clinicians: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The Restless Pupil [Frazer and Knight, 2001] at http://www.pedicases. org.)Child or Adolescent1.If the school or family expresses concern about achild’s or adolescent’s disruptive behavior orinattention, or if screening questions reveal con-cerns in these areas, further information should be gathered. Scales for assessing ADHD includethe Vanderbilt ADHD Diagnostic Teacher Rating Scale (Wolraich, 1998), SNAP-IV (Swanson,1991), ADHD Rating Scale-IV (DuPaul, 1998), and Conners’ Rating Scales (Conners, 1997). For achild or adolescent to meet the criteria forADHD, his symptoms need to be present in sever-al different settings, including home and school.Therefore, obtaining information from theschool as well as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and fam-ily is critical. Rating scales, report cards, and writ-ten and/or verbal comments from schoolpersonnel about a child’s or adolescent’s pres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provide a fuller picture of his academic and behavioral functioning. Psy-choeducational testing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to identify any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at may be affe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btain a careful social history from the family to identify anyongoing or recent stressors that may also beaffecting the child’s or adolescent’s functioning(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00). (SeeTool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Vanderbilt ADHD Diagnostic Teacher Rating Scale, Mental HealthTook Kit, p. 54.)2.Assess for the following other possible underlyingor associated medical or psychosocial concerns:•Low birthweight•Mental retardation•Drug or alcohol exposure in utero•Neurotoxin exposure (e.g., lead poisoning)•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Head injury•Thyroid dysfunction•Child abuse and neglect•Foster home placements3.Assess for mood problems and disorders by ask-ing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about his mood, abili-ty to have fun, and sleep. Assess for anxietyproblems and disorders by asking about worries, separation problems, and somatic complaints.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ymptoms ofADHD and depression or anxiety present particu-lar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challenges. A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such as a child psychiatrist,child psychologist, or clinical social worker who engages with a child or adolescent in individual consultation and therapy may be able to helpclarify diagnoses, develop a treatment plan, and stabilize symptoms. Medication interventions fora child or adolescent with ADHD and anxiety ormood symptoms can be complicated. Referral to or consultation with a child psychiatrist or devel-opmental-behavioral pediatrician is recommend-ed. (See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p. 210.)ADHD4.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may also benefit from individual or group therapy that focuses on •Learning impulse control •Building self-esteem •Acquiring coping skills •Building social skills5.Children with ADHD may feel that they are “bad”because of their social and academic difficulties.Adolescents may experience feelings of failure and low self-esteem. Talk with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in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language about ADHD and its treatment, explaining that you know he does not mean to cause problems but needs help to control his behavior and to focus.6.Encourage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to break diffi-cult tasks up into manageable parts, take short breaks, and write homework assignments in a special notebook.7.Encourage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to pursue his talents and interests (e.g., drawing, learning to play the drums, taking karate classes). Successeswill boost his self-esteem and promote positive interactions with adults and peers.Family1.Parents may feel they are to blame for theirchild’s or adolescent’s behavior problems. High-light the child’s strengths and specific needs, and point out the parents’ skills in supervising and caring for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even during challenging periods.2.Discuss with parents any concerns they have about ADHD and about handling their child’s or adolescent’s behavior. Help parents give their child or adolescent positive feedback, communi-cate realistic and clear expectations, and set con-sistent and appropriate limit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ignificant behavior problems,consider referring parents to a developmental-behavioral pediatrician or a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e.g., child psychiatrist, child psychologist,clinical social worker), who can assist the family in developing a behavior plan for their child or adolescent.3.Encourage parents to establish routines for their child or adolescent to help her learn organiza-tional skills. It may be useful for parents to draw or write the routine and display it at home (e.g.,for a younger child, create a chart that shows brushing teeth, washing face, getting pajamas;for an older child or adolescent, create a chart illustrating the child’s or adolescent’s and fami-ly’s daily and weekly schedule).4.Ask about a family history of ADHD, learning dis-order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Explain that the family needs to help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com-pensate for ADHD (e.g., by finding activities thatbuild on her interests and strengths) and thatADHD can improve over time.5.Talk with parents about the role of medication intreating ADHD. Explain that it is often helpfulbut is not a cur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benefit most from a combination ofefforts by their family, their school, and healthprofessionals.6.Help family members identify the child’s or ado-lescent’s talents,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building self-esteem. Physical activities (e.g.,organized sports, biking, dancing, in-line skating, jumping rope, bowling) can help channel highenergy level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hyperactivity or impulsivity, and structuredgroup activities can promote social skills. Remind families that safety gear is especially important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7.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each parent and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andencourage parents to spend regular time withtheir child or adolescent. For many mal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time spent playing or engaging in other activities with their father or another positive male role model is especiallyimportant.cate family members about ADHD, and con-nect them with supportive resources, such as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CHADD). Informationabout CHADD can be found on the organiza-tion’s Web site at .9.Refer parents or siblings experiencing high levelsof stress, difficulty coping, or psychiatric symp-toms to a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such as aclinical social worker, psychologist, or munity and School1.After obtaining appropriate permission, involveteachers, guidance counselors, and school-based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assess-ing the child’s or adolescent’s functioning and in implementing a treatment plan.2.Assess for any possible learning disabilities or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DuPaul and Stoner, 1994).Public schools are obligated to assess childrenwhose school performance may be impaired by ADHD or a learning disability. For example, achild or adolescent suspected of having ADHDshould receive a 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conducted by a qualified school profession-al (e.g., school psychologist) to help design abehavior modification program for the class-room. Be aware that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with ADHD may be eligible for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under the “other health impaired” dis-ability category. These services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EP). (See Tool for Families: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EP] Meeting Checklist, Mental Health Tool Kit, p. 120.) Some parents may appre-ciate assistance from the primary care health pro-fessional in contacting the school. Considerparticipating in school conferences or IEP plan-ning meetings for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Ensure that parents know that their child or adolescent may also qualify for services under Section 504 of the Rehabilitation Act. For further informationabout eligibility and services, families can consult the school’s special education coordinator, thelocal school district, the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 special education division, the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s Office of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s (/offices/OSERS/OSEP),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Education Act (IDEA) ’97 Web site (http://www./offices/OSERS/IDEA), or the U.S. JusticeDepartment’s Civil Rights Division (http://www./crt/edo).3.Work with the school to develop a plan to reducedistracting stimuli for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o ensure that expectations are reinforced clearly and consistently. Suggestthat classroom seating be arranged to address the child’s or adolescent’s needs. Talk with theschool about providing children or adolescents with ADHD with extra support at transitiontimes during the school day.4.Encourage teacher-parent communication, andsuggest that the child or adolescent work on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skills by keeping a“homework notebook” in which she recordsassignments and in which parents and teachers record ideas, observations, and praise pertaining to her successes. Suggest that homework time be broken up into 10- to 30-minute chunks withshort breaks in between for play or rest.5.For a child or adolescent who is taking medica-tion for ADHD symptoms, contact should bemaintained with teachers and/or other schoolpersonnel (e.g., the school nurse), to obtaininformation about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child’s or adolescent’s classroom behavior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Because the time course of somestimulant medications (e.g., methylphenidate) is relatively brief, teachers’ input about the medica-tion’s effectiveness is important. Behavior rating scales like the Conners’ Rating Scales (Conners, 1997) can assist teachers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behavior change. In addition,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child’s or adolesc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e.g., the amount of work complet-ed correctly) should be assessed, as academic per-formance could be improved or deleteriouslyaffected by stimulant medication.6.For children under age 5, intervention servicesmay be available through IDEA. The local school district or the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an provide specific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leresources. (See #2, above.)7.ADHD self-help groups such as CHADD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referrals, and support services.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usually require multiple interventions to address their diffi-cultie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can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Guidelines for considering a medication trial are offered below.•Given the prevalence of ADHD and its respon-siveness to stimulant medication, primary carehealth professionals may consider a medication trial.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use of med-ications and the treatment of ADHD, se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01), Dulcan (1997), Morgan (1999), Spencer et al. (2000), and Wilens (1999). Ongoing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hild’s or adolescent’s family and school (followingguidelines for confidentiality) via mechanismssuch as rating scales is essential in monitoring a child’s or adolescent’s response to medications.•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do not respond toa stimulant trial, who experience adverse effects,or who show evidence of mood or anxiety symp-toms, substance abuse, developmental delays, tic disorders, or significant family stress may becomplicated to treat. Some primary care health professionals feel comfortable treati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complicated byother associated problems. For those who do not, referral to a developmental-behavioral pediatri-cian, child neurologist, or child psychiatrist isrecommended.Resources for Families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HADD)8181 Professional Place, Suite 201Landover, MD 20785Phone: (800) 233-4050, (301) 306-7070Web site: LD OnLineWeb site: (LD OnLine is a service of the Learning Project at WETA, Washington, DC,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oordinated Campaign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National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ssociation (NADDA)1788 Second Street, Suite 200Highland Park, IL 60035Phone: (847) 432-ADDA (2332)Web site: Selected Bibliography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Subcommittee o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2000.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ild with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ediatrics105(5):1158–1170. Web site: http://www.aap.org/policy/ac0002.html.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Subcommittee o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200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reatment of the school-aged child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ediatrics108(4):1033-1044. Web site: /policy/s0120.html.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 (DSM-IV).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 textrevision) (DSM-IV-TR). Washington, DC: AmericanPsychiatric Association.Barkley RA. 1998.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Hand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2nd ed.). NewYork, NY: Guilford Press.Barkley RA. 2000. T aking Charge of ADHD: The Complete, Authoritative Guide for Parents(rev. ed.). New York,NY: Guilford Press.Biederman J. 1998.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life-span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59(7Suppl.):4S–16S.Biederman J, Faraone SV, Mick E, et al. 1999. Clinical cor-relates of ADHD in females: Findings from a largegroup of girls ascertained from pediatric and psychi-atric referral sour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38(8):966–975. Cantwell DP. 1996.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 review of the past 10 yea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35(8):978–987. Conners CK. 1997. Conners’ Rating Scales (revised CRS-R, long version). North Tonawanda, NY: Multi-HealthSystems. Phone: (800) 456-3003; Web site: http://www.mhs.co.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NIH consensus statement.1998.16(2):1–37. Web site: /consensus/cons/110/110_intro.htm.Dulcan M. 1997.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Journal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36(10Suppl.):85S–121S.DuPaul GJ. 1998. A DHD Rating Scale-IV: Checklists, Norms and Clinical Interpretation.New York, NY: GuilfordPress.DuPaul GJ, Stoner GD. 1994. ADHD in the School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Frazer C, Knight JR. 2001.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The restless pupil. In Knight JR, Frazer C,Emans SJ, eds., Bright Futures Case Studies for PrimaryCare Clinicians: Chil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Boston, MA: Bright Futures Center for Education inChil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ehavior, and Ado-lescent Health. Web site: .Jensen PS, Martin D, Cantwell DP. 1997. Comorbidity in ADH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practice, and DSM-V.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36(8):1065–1079.Kaplan HI, Sadock BJ. 1995.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6th ed.). Baltimore, MD: Williams &Wilkins.Morgan AM, ed. 1999.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46(5).Philadelphia, PA: W. B. Saunders.Spencer T, Biederman J, Wilens T. 2000. Pharmacothera-py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Child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9(1):77–97.Swanson JM. 1991. The SNAP-IV Teacher and Parent Rat-ing Scale. Irvine,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ebsite: .Wilens TE. 1999. Straight Talk About Psychiatric Medica-tions for Kids.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Wolraich ML. 1998. Vanderbilt Teacher Behavior Evalua-tion Scale (VTBES).Nashville, TN: Vanderbilt ChildDevelopment Center. Web site: http://peds.mc./VCHWEB_1/rating~1.html.Wolraich ML, Felice ME, Drotar D, eds. 1996.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Diagnoses in Pri-mary Car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for Primary Care (DSM-PC) Child and Adolescent Version.Elk Grove Village, IL: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DHD认知治疗
协商解决问题
注意事项:事先孩子和父母都要同意采用这种方法,在执行时, 要注意以下问题:
(1)作为家长,谈话过程中应一直保持冷静,以想解决问题的态 度进行讨论
(2)双方都要有想倾听对方想法的愿望,对对方的意见有兴趣 (3)讨论要从不引起双方强烈愤怒和大动感情的问题开始谈起 (4)双方都不是想制服对方,而是找到取得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
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一开始父母去强化孩子的时间要短些,逐渐延长
2.有意识地关注:如果看见孩子很安静,就不去关注,他会认为父母对此不在 意,会觉得很失望,起不到强化作用
第五步 建立家庭代币系统
目标:建立一个严密的强化系统促使ADHD儿童守规则和服从 指导,用奖赏手段增加孩子的良好行为,4-6岁儿童可以 用卡片系统 ;7岁以上儿童可以采用积分系统
孩子消极沟通模式和积极的建议
消极的沟通方式
积极的沟通方式
颐指气使,不会平等地与家人交往
商量的、平等的口吻
喜欢炫耀自己
看到父母的长处
嘲笑父母
承认自己过激或父母保守的方面
不会将自己的感觉讲出来而埋藏在内心 说出自己的感受
用行为表达不满
用语言表达意见
受到批评时进行辩解
仔细倾听,确定所听到的内容
平静地表示不同意
不承认自己的过错
承认是自己做的,但已经认识到错了
多动症儿童的自我认知训练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多动症儿童的自我认知训练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展障碍,主要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给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认知训练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多动症儿童的自我认知训练,以提高其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一、自我认知训练的概念与意义自我认知训练是一种针对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法,旨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自我认知训练能够促进他们对内在状况的觉察,并通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提高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认知,从而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我认知训练的意义不仅限于帮助多动症儿童改善行为问题,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促进了儿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探索,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认知上的特点和困难。
其次,自我认知训练提升了多动症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
此外,自我认知训练还能促进儿童的社交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因此,多动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自我认知训练的基本原则自我认知训练的实施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个体化是自我认知训练的重要原则之一。
因为每个多动症儿童的认知差异各异,训练方案应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其自身需求。
其次,积极参与是自我认知训练的重要要素,多动症儿童应当积极参与到训练活动中,与其他参与者互动,共同学习。
再次,反馈与奖励是自我认知训练的关键环节,鼓励和赞扬能够增强多动症儿童的积极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最后,自我认知训练需要长期的跟踪和支持,家庭、学校和专业团队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三、自我认知训练的具体方法自我认知训练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根据每个多动症儿童的需求进行选择。
ADHD的实质在于自我控制——Barkley的ADHD理论
Barkley博士在他的书“ADHD和自我控制的本质”中提出ADHD的基础缺陷在于自我控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注意方面的问题只是一种次级症状。
Barkley博士强调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主要为外源控制,而后逐渐转变为更多的依靠内在准则,一个人基于内在准则对自己行为进行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控制”。
例如,小朋友们基本上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克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只有受到外力的阻挠时,他们才有可能抑制住冲动。
比如,乱砸东西的小孩只有在妈妈出现时才会停手,因为他知道再乱来就要挨揍了。
大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即使也有破坏玩具的冲动,但是却不会想破坏就去破坏了,因为他们会预想到下面这些不好的后果:1、弄坏了以后没有玩具玩了。
2、如果毁了这些玩具,爹妈会不好受的。
3、让爹妈不好受了,他日子也不好过了的。
4、他还会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郁闷,为什么没控制住自己呢。
在上面的例子里,大孩子“克制”并且调节自己的行为是根据内在的准则和控制力,而不是因为做了马上会遭到外部惩罚。
----------------------------------ADHD的核心缺损是自我控制Barkley博士认为ADHD的问题关键在于“自我控制”(也称为自我调节)能力没有相应的发展。
他猜测这种缺损主要是由于生物学原因造成而非后天的养育造成。
这种自我调节的核心缺损,让一些专门且重要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功能没有很好的发展。
包括:*工作记忆,指的是唤醒过去事件并且把它们在脑海中进行操作,以此来预计和规划未来事件。
这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效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认知功能。
Barkley 博士认为ADHD儿童很可能工作记忆存在不足。
近期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观点。
*内部语言,指的是人们利用内部语言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比如,在面对挑战时对自己说话来调节自己的状态和行为。
Barkley博士认为这种能力在ADHD个体上发展迟滞。
*时间感,指的是对时间的流逝保持觉知以及根据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认识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
• 有40%ADHD男性在16歲 以前被以重大罪行起訴5 • 52%有酒精或毒品濫用現象5 • 少年監獄中有70%是ADHD患者5 • 無法克制消費慾望
治療就能不一樣!
ADHD是治療效果最佳的兒童精神疾病 80%的患者能藉由藥物治療改善症狀 研究發現,正確的藥物治療能避免ADHD患者日後產生 藥物/毒物濫用的現象 根據美國大型的MTA Study,藥物為治療ADHD核心症狀的 基礎,輔以行為療法,是治療ADHD孩童最好的方法 掌握黃金治療期,基礎打穩,儘早讓孩子建立 正向的人生觀及良好的學習模式
不錯失黃金治療期 建議一到三年級開始治療 早期建立良好的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從小培養自信心及責任感
及時發現、早期治療 幫助孩子發揮應有的潛能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之治療
藥物治療? 行為治療 ?
多元化治療模式研究(MTA)
Multimodal Treatment Study of Children with ADHD
用藥能幫助孩子 控制核心症狀 改善在校行為、人際關係 改善親子關係 MTA Study 亦發現,用藥次數方面: 一天三次(12hrs)單用藥物治療組的效果最好, 且呈現良好的耐受性 不錯失黃金治療期 早期建立良好的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從小培養自信心及責任感
CONCERTA
註:MTA study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與教育部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支援下所進行的一項公正大型的權威性研究。
掌握黃金治療期 孩子的人生: 黑白
在接受治療後,我現在已經 交到了好多的朋友,而且在 上課時也比較靜的下來,同 學們現在也喜歡和我玩了
特殊行为孩子辅导
認識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ADHD)
ADHD 定義 特徵 成因
與其他疾病的關係
教育與治療
ADHD定義:
依台灣地區的統計資料,約有5%-7%的學齡兒童患有 ADHD。而患有ADHD的兒童依性別比例也有所不同:女 童的平均指數為2.9%,男童為9.2%,男童的比例比女童 足足多了三倍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兒童俗稱過動兒,主要的症狀是其 行為持續的表現在注意力不足或過動和衝動方面的障礙。 注意力力不足的症狀:常常分心、健忘、丟東西、無 法遵守規定、不能專心聽課或完成作業、不能專注於細節 的工作及活動。 過動行為的症狀:常常爬上爬下或跑來跑去、坐不住、 手腳不停扭動、多話、很難安靜玩耍、經常變換正在進行 的工作或活動。
ADHD診斷標準:
依美國心理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IV )的診斷標 準如下:
(一)出現1或2任何一項 1.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不專注型:出現不專注現象至少達六項, 且持續達六個月以上,其嚴重程度達到與個體心智發展不符且 導致適應不良。其不專注現象項目為: (1)很難注意細節,或在學校功課、活動上會因粗心而犯錯。 (2)無法在功課、遊戲或一件事上持續注意力太久。 (3)經常表現出好像不注意聽別人對對她說話的樣子。 (4)不能依循指令貫徹始終,而無法完成工作。 (5)很難把事情或活動處理的有條有理。 (6)對需要持續花心力的活動,會表現逃避或不喜歡。 (7)遺失或遺忘一些重要的東西如作業、鉛筆、書本或活動所需 要的東西。 (8)容易為外界的刺激所干擾而分心。 (9)忘記日常生活所需的事物。
三、善用增強原理 對於ADHD兒童的不當行為,例如在課堂上不停地玩弄鉛筆盒 或轉鉛筆,做一些小動作企圖吸引老師的注意,最好的處置方式 可能是採用削弱的原則,故意不予反應,以免造成負面的增強。 但對於其良好的行為表現,則應該把握機會給予鼓勵和適度的增 強,使其建立正常反應的模式,以改善不當的行為。一般而言, 可使用的增強物可分四類 (金樹人,民80) : (一)社會性增強物:包括口語式例如:「好孩子,你整節課沒有 都離開座位,真了不起!」非口語式的例如:點頭、微笑、豎起 大拇指稱讚、輕拍肩膀、握握手等……。 (二)符號性增強物: 包括數字、兌換、笑臉面具和特殊的符號, 例如獎勵卡、榮譽狀等。 (三)活動性增強物: 包括在學校中兒童所喜歡的活動,例如自由 閱讀、打球等。有時候給予ADHD兒童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是一 種蠻有效的活動性增強。 (四)實物性增強物: 以真正的物品當增強物,例如食物、爆米花、 記事簿、鉛筆、郵票、漫畫書、小玩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rkley博士在他的书“ADHD和自我控制的本质”中提出ADHD的基础缺陷在于自我控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注意方面的问题只是一种次级症状。
Barkley博士强调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主要为外源控制,而后逐渐转变为更多的依靠内在准则,一个人基于内在准则对自己行为进行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控制”。
例如,小朋友们基本上无法抑制自己的冲动,“克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只有受到外力的阻挠时,他们才有可能抑制住冲动。
比如,乱砸东西的小孩只有在妈妈出现时才会停手,因为他知道再乱来就要挨揍了。
大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即使也有破坏玩具的冲动,但是却不会想破坏就去破坏了,因为他们会预想到下面这些不好的后果:1、弄坏了以后没有玩具玩了。
2、如果毁了这些玩具,爹妈会不好受的。
3、让爹妈不好受了,他日子也不好过了的。
4、他还会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郁闷,为什么没控制住自己呢。
在上面的例子里,大孩子“克制”并且调节自己的行为是根据内在的准则和控制力,而不是因为做了马上会遭到外部惩罚。
----------------------------------ADHD的核心缺损是自我控制Barkley博士认为ADHD的问题关键在于“自我控制”(也称为自我调节)能力没有相应的发展。
他猜测这种缺损主要是由于生物学原因造成而非后天的养育造成。
这种自我调节的核心缺损,让一些专门且重要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功能没有很好的发展。
包括:*工作记忆,指的是唤醒过去事件并且把它们在脑海中进行操作,以此来预计和规划未来事件。
这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效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认知功能。
Barkley 博士认为ADHD儿童很可能工作记忆存在不足。
近期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观点。
*内部语言,指的是人们利用内部语言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比如,在面对挑战时对自己说话来调节自己的状态和行为。
Barkley博士认为这种能力在ADHD个体上发展迟滞。
*时间感,指的是对时间的流逝保持觉知以及根据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人们常常需要评估做完一件事情需要花多少时间,以及估计自己已经花费了多少时间还剩多少时间。
Barkley博士认为ADHD个体对时间的心理感知受损,他们无法按照现实的时间需求来调整行为。
例如,有些青少年会痴迷于某件不太重要的事,不遗余力的为其投入大把时间,而耽误其他必需要做的事。
*目标导向行为,指的是在心理树立目标,并且持续的用内在目标调节和引导自己的行为。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能力我们才能够坚持一件事并持续不断的为之付出努力。
想象一下,如果你无法在心里保持一个长期目标那么要想在艰难和挫折中坚持走下去会有多困难。
Barkley博士认为ADHD个体在这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他们来说为坚持不懈的为一个长期目标而努力很不容易。
---------------------------------------------认为ADHD是自我调节障碍有何意义把ADHD构念为自我调节障碍而不是注意力失调对理解ADHD个体所经历的困难以及如何帮助他们有效的应对这些困难有积极的意义。
Barkley博士认为:首先,ADHD个体并不缺少成功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阻碍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适时的发挥。
Barkley博士指出“ADHD的问题在于是知道但做不到,而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例如,虽然ADHD儿童“知道”分享和合作对交朋友和保持友谊很重要,但是在和同伴相处时总是做不到,因为为所欲为带来的即时回报完胜了保持友谊这个不那么明显的目标。
又比如,他们很清楚该怎么做才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因为时间管理出了问题或者无法用长期目标来指导行为他们只好明知故犯。
对ADHD的新定义也给干预带来了新的内容:干预的重点应该在于适时的帮助个体运用他们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而不是再去教他们特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高频率的给予外在线索和提示来提醒他们切实的应用这些知识,因为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内在引导机制不够完善。
例如,对于那些缺乏合作与分享的儿童而言,马上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的即时快感要比交朋友这个长远结果要明显得多。
Barkley博士认为这个孩子缺乏的不是特定的“社交技能”因为他完全知道怎么做更正确。
只是他容易“忘了”该怎么做,因此该给予他更频繁的提醒。
在和同伴互动之前,提前让他回顾下要注意哪些“社会规范”,在接下来他和同伴玩耍的这段时间里也要周期性的提醒他注意遵守这些规范。
谈到遵守班级规则和完成作业,Barkley博士强调给孩子提供外在的推动力。
比如,把规则写下来贴在教室内醒目的地方,或者把班规做成小书签贴在学生的桌上。
在作业时间,还可以考虑让孩子带上耳机,通过耳机重复给予提醒让他保持注意力,保持卷面整洁,同时检查自己的功课。
以上所有例子的共同原则就是尽可能的通过使用外部提醒或者督促来弥补孩子在行为控制上的不足。
---------------------------------外力的不足以及奖励的必要光给孩子提供了外在的督促还不够,要想这些方法有效还取决于孩子本身遵守规则的意愿。
因为ADHD个体不自觉的就会偏好于即时结果,所以更容易追求一些更有吸引力的短期目标。
为了增强学生按规则行事的动机,在他们达到期望时给予即时的奖励非常重要。
奖赏必须有时效性,举个例子,对于ADHD孩子而言“如果在学校一整周都好好表现,周末就会得到奖励”并不是好的奖励原则。
因为要让孩子在长长的一个星期里都保持对这个奖励的预期,以达到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显然不是容易的事。
Barkley 博士认为对于ADHD个体而言,这样的奖励原则效果不大好,因为它要求的对行为的内在监控恰恰是ADHD缺失的。
他建议长期的目标必须被分解到多个短期目标中,每一个短期目标都应该伴随相应的奖励。
比如,把每周奖励改为每天奖励更能帮助孩子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每天的预期目标可能还需要分解为更多更细小的目标。
除此之外,还要频繁的提醒他们记住需要做到哪些事,以及做到之后他们可以就能得到什么奖励。
当然,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要对ADHD儿童实施一个有效的行为干预计划充满挑战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要强调的是这种方法并不等同于因孩子做了份内的事而去奖励他。
Barkley 博士写道“对自控能力差的ADHD的这种做法,并非旨在忽略他们的行为效果或者给他们推脱责任的借口。
反而是严密的监控行为结果,并且更多的强调对他们而言责任应该更具即时性。
”换句话说,ADHD儿童没有因为他们的问题而得以“推卸责任”,相反的,对他们我们更应该强调责任而给予他们的行为更频繁的跟踪和反馈,当然,当他们达到了期望时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为什么需要长期和持续的治疗即使做到了以上所有的原则,但是鉴于ADHD是源于特异性的自我调节的缺陷,因此如果治疗停止则,这些进步仍旧难以保持。
因此,治疗意味着持续性的做出努力来管理孩子而不是根治顽疾。
当然这么说很让人气馁,但Barkley博士还提到ADHD个体长大后,他们自我调节能力也会相应成熟。
也就是说,即使无法做到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好,他们对于自己行为的内在调节能力无疑也会成长和增强。
这样,他们对于外在帮助的依赖会慢慢减少,外在督促的强度和频繁度也就可以相应减少。
这样的话,他相信成人或者青少年ADHD是能够学会自己为自己提供外在动力的,比如列清单或者利用其他形式的有效线索,也可能学会在做好某些事时给予自己奖励。
Barkley博士的理论带来的另一种治疗意义在于这种治疗被证实能够有效的让ADHD孩子行为抑制上的缺损得到有改进,甚至是回归常态。
Barkley博士在书中回顾了相关方面的证据,目前,相同的疗效只有药物可以达到。
因此,他相信这种治疗方法应该成为ADHD的主导治疗方法。
--------------------------------------总结人们普遍认为Barkley的理论可以很好的组织大量基于ADHD的文献和临床观察。
对于任何理论而言,其更大的价值取决于其带来的新研究的数量,以及这些新研究所带来的成果。
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同意Barkley的观点即关于ADHD的缺损在于自我调节的缺损,也并不意味着你们的干预方法也非一样不可(主要是行为和药物疗法)。
虽然这些干预手段得到了有力的实证支持但仍然存在局限,因为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让ADHD孩子得以有持久的改变。
外部动机和奖励可以补偿儿童的缺陷但却无法矫治这些缺陷,药物的疗效也仅仅是短期疗效。
是否可能存在某种干预方式可以带来持久的改变?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其他执行功能能力(比如工作记忆)最终取决于大脑的功能。
我们已经知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尤其是在年幼时期,那么对ADHD儿童施以特殊的认知训练是否有可能给他们的大脑功能带来更持久的变化?在ADHD领域,未知的问题还有很多。
事实上例如,近来的研究表明基于计算机的工作记忆训练可以让ADHD的症状减轻,并且这种改变带来的进步可以在训练结束之后得到某种程度的延续。
还有大量的研究来自神经反馈—一种教会个体控制和调节基本的大脑功能的治疗方法,据报告,这种方法也表现出更加持久的改变。
然而,也有很多的研究者对这些研究产生了质疑,他们指出这些研究还需要更加严密的控制。
总之,近年来,关于ADHD的干预方面的研究进展让人鼓舞,大量关于工作记忆训练以及神经反馈等其他注意力训练方法正在施行。
随着研究的进展,我很愿意为大家带来更多这方面的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