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崛起及悲剧——安娜形象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纯蒙昧

女性意识的崛起及悲剧——安娜形象论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卧轨自杀,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同时也带给了读者莫大的伤痛。安娜的形象是变化着的,从当年单纯蒙昧,遇到渥伦斯基后的幸福快乐,再到最后的孤独绝望,都是安娜在女性意识的崛起及男权社会威压下的直接表现。

一、单纯蒙昧

(一)生活单调,缺乏爱情

在遇到渥伦斯基之前,安娜一直和自己的丈夫卡列宁、儿子谢里沙生活在圣彼得堡,他们过了八年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安娜的婚姻是不自由的。安娜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由姑妈安排,嫁给了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的显赫官僚卡列宁。由于他们在年龄、性格、性情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他们之间毫无爱情可言,生活枯燥乏味,就像一潭死水。这时候的安娜是单纯蒙昧的,她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爱自己的丈夫。“可安娜是一位迷人的女性,脸上的表情温柔可爱,浓密睫毛下的眼睛熠熠发亮,舞会上的出现震惊四座,使很多妙龄少女也黯然失色。她又是一位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女性,善良诚恳,对横死铁路的陌生人表示出深切的同情;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她温柔体贴,善待下人,深得亲人的喜爱。”[1](p40)但是,事实上,她就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生气的“活死人”。

安娜第一次离开儿子,就是因为自己的哥哥奥伯朗斯基犯了错,她是去安慰嫂子多莉以缓和哥嫂的家庭矛盾的。安娜劝慰多莉,要多莉原谅出轨的奥伯朗斯基并与之重归于好。多莉反问安娜,要是这件事情发生在安娜身上,安娜是否同样会原谅自己出轨的丈夫。“‘我不知道,我无法判断……是的,我能。’安娜思忖片刻,说道。她在脑海里斟酌和权衡了一番形势,又说:‘是的,我能,我能。是的,我应该原谅。我不会再和原来一样,但我应该原谅,彻底原谅,就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2](p91)安娜这时候的内心是非常单纯的,在她心里,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恪守妇道,原谅丈夫的一切过错。

(二)男权中心影响

在这个时候,沙皇俄国男权中心对女性的威压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奥伯朗斯

女性意识的崛起及悲剧——安娜形象论

基家,丈夫感情出轨,与自己家的家庭女教师发生婚外情,妻子多莉手执自己丈夫写给别的女人的情书,泪流满面。她也只能泪流满面,不理丈夫几天。多莉也想过离开丈夫奥伯朗斯基,但是她不能。安娜与丈夫的婚姻没有爱情可言,但是安娜也与自己的丈夫生活了八年之久,并且在此期间,一直是风平浪静,没有任何不得体的地方。显然,这两个女人的生活都是不如意的,她们能坚持下来都是因为受她们所处环境的影响,男权社会的威压。“波伏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指出,在父系社会中,妇女‘这个和大家一样的既自由又自主的人,仍然发现自己生活在男人强迫她接受他者地位的世界当中’”[3](p66)波伏娃认为,在父权社会中,也就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地位和生存状态都取决于她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她们的经济地位。吉尔曼在他的作品《妇女与经济》中曾说道:“我们是唯一的雌性依赖于雄性获取食物的物种,唯一的性别关系等同于经济关系的物种。也就是说,全体人类中一个性别的经济生活完全依赖于另一个性别。”女性在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是男权社会威压的一种表现。在这种依赖下,女性不可能独立思考和工作,她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重复单调家务劳动。像多莉,只能是不停地围着五个孩子转,没有时间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安娜虽然不愁衣食,但是她也没有自己的事业,还是得依靠男性。女性“对她生存正当性的证实掌握在别人的手中……她等待给她的支持,这种支持来自男人;不论她掌管支票簿,还是每周或每月只从丈夫那里领取一次零用钱,只要她想有钱付给杂货商或买件新衣服,丈夫就必须去领取工薪或得到加薪……她在经济上的依附性使她任他处理;她在男性生活中只是一个因素,而男人却是她的整个生存”[4](p688)。安娜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只会单纯蒙昧。

二、幸福快乐

(一)女性意识的萌芽

1、生命意识

渥伦斯基第一次在火车站见到安娜时,他就发现了安娜有种被压抑的生气。“就在她短短的一瞥中,渥伦斯基发觉似乎有种压抑着的生气在她明亮的双眸和略带笑意的红唇间跳跃着,使她的脸活泼起来。她全身的精力仿佛过剩,挡也挡不住地时而从她的微笑中,时而从她双眸的光彩里流泻出来。她有意熄灭她眼中的神采,但尽管她努力了,那神采还是在她淡淡的微笑中闪烁着……终于让她一直试图压抑的生气在笑容里流露出来”[2](p78-81)。从安娜那压抑着的生气中可以发现,安娜是一个生命意识饱满的人。安娜在火车站听说有一个不幸的人被火车轧

二、幸福快乐

死了,死时很惨,被轧成了两截,安娜的反映立马就很激烈了“卡列宁夫人上了哥哥的马车,奥伯朗斯基惊讶地发觉她颤抖着嘴唇,强忍着眼泪。”[2](p84)这说明安娜是一个把生命看得很重的人。

2、爱情心理

安娜在认识渥伦斯基知道他们一起到国外生活这一段时间,是安娜这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支撑她积极乐观地生活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渥伦斯基对她的爱。

有人说安娜与渥伦斯基之所以能在一起,是因为渥伦斯基对安娜穷追不舍的追求;也有人说,要不是当年安娜有意勾引了渥伦斯基,使渥伦斯基看到了希望,安娜和渥伦斯基也不会展开这一段悲情的爱。到现在,不管当初是谁主动,安娜在这一段爱情中是很享受的。要是没有这段爱,可能安娜一辈子都只能算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都说女人的第六感是最灵的,安娜当然也不例外。渥伦斯基在火车站第一次看到安娜时,他的那种如痴如醉的表情就给了安娜一个最直接的暗示,渥伦斯基爱上了安娜。渥伦斯基是什么人?奥伯朗斯基向列文提起渥伦斯基时,他是这么说的:“渥伦斯基时伊万诺维奇·渥伦斯基伯爵的儿子,是彼得堡公子哥儿们的典范。我在塔渥服役时认识他的,当时他去那儿征兵。他非常有钱,英俊,是皇上的副官,神通广大,性情温厚,是个极好的小伙子。他还不只是个好小伙子。以我现在对他的了解,他不但有教养,而且非常聪明,是个前途无量的人。”[2](p51)相比之下,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就逊色很多。卡列宁虽然是大省长,官职显赫,但是我们都知道,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而且,卡列宁就是一座官僚机器,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浪漫的爱情。所以,在强烈的反差,赤裸裸的爱慕之下,安娜爱上渥伦斯基也是理所当然的。尽管当时的俄国社会处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社会逐渐开放起来,但是,受过封建教育的安娜始终是保守传统的。所以,当安娜意识到自己是有夫之妇时,安娜不得不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她害怕自己越陷越深,所以想立马回圣彼得堡,结束这罪恶的念头。但渥伦斯基突然来拜访,“安娜从她所站的平台上往下看,立刻认出是渥伦斯基,她心里忽然涌起一阵欢乐和恐惧交织的奇怪感觉。”[2](p97)这种恐惧感是造成安娜最后悲剧的原因。

渥伦斯基能成功追到安娜,回圣彼得堡的那次火车之旅是功不可没的。在提前回彼得堡的火车上,安娜看着小说幻想着同英国小说的男主人公一起去享受的幸福生活。这说明安娜的女性意识已经开始萌发,她已经开始向往美好的爱情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