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_朱晓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稿·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
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晓烽
(清华大学外文系/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市100084)
2012年9月21日至24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协办。来自国内外百余所高校近300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刘军平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冯友梅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潘文国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教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杜青钢教授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代表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研讨会以“全球化与语言文化自觉”为主题,旨在探讨在全球化的新语境下,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经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审稿组遴选,研讨会共接受论文270余篇,涵盖了英汉比较研究、翻译理论研究、文化对比与典籍翻译研究等多个领域。
在大会主旨发言阶段,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福义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Douglas Robinson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文系Galal Walker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语言研究能否放宽到人类之外”、“文化自觉与文明对话”、“On Mencius,the Four Shoots and the Ecologies of Translation”、“Story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 Study”的精彩演讲。邢福义教授基于国外对于海豚、黑猩猩的研究以及自己多年来对斑鸠、狗等动物的观察研究,对“动物没有语言能力”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有思维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即是一种语言,因为它负载信息、传达思想,因此,语言研究者可以将对于人类语言的研究扩展至人类以外,即动物语言的研究;郭齐勇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核心价值观的探解,批评了当前中国社会文化自觉缺失现象,并指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优良传统是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思想动力。他还比较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并以两者间的共性论证了文明对话的可能性,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谐世界建构所起到的积极意义;Robinson教授则在发言中对生态翻译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提出质疑,他认为生态翻译学对于达尔文理论的运用限于文本,而非生态层面。另外,生态翻译学在借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存在互为矛盾之处,并未实现有机的融合。同时,Robinson教授也肯定了从中国哲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并以孟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对此加以详尽说明;Walker 教授认为,外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编辑外语与文化记忆,文化故事是知识的基本单位,因此,学生对外语文化故事了解得越多,在外语母语者看来他们的外语文化程度也就越高。外语文化能力表现基于具体情景的知识掌握,如时间、地点、会话双方角色等等。他以具体的中英文对话为例,分析了日常普通对话里包含的文化信息,或称背后的故事。该教学法综合了听说法和交际功能法的长处,兼顾了语言结构使用的正确性和交际功能的实现。
第26卷1期2013年2月
中国科技翻译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
Vol.26.No.1
Feb.2013
*作者电邮:xiaofengzhu9@收稿日期:2012-10-30/62
在接下来的大会发言阶段,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朱纯深教授和慕媛媛博士、南开大学的王宏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许余龙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邓联健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穆雷教授和王祥兵博士、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罗澄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英汉语比较与机助在线翻译教学”、“典籍翻译,任重道远———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问题与思考”、“名词短语可及性与关系化:一项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对比研究”、“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汉英翻译活动:动机与文本选择”、“中国近代军事翻译史(1840-1950)研究构想”、“Crosslinguistic Polysemy of Demonstrative,Cop-ula and Contrastive Focus Marker”等报告。其中,朱纯深教授和慕媛媛博士通过实例向与会者介绍了由香港城市大学研发的从双语语言文本现象和翻译方法中提取建立的一套标注词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在线翻译与双语写作教学/自学平台,并阐释了这一体系化的语料库建设和精标注方法在翻译教学/自学中的应用;王宏印教授就目前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事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典籍翻译涉及的任务,学科性质,典籍翻译与非典籍翻译的区分与对策以及从事民族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重要意义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许余龙教授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检验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关系化是否遵循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理论假设以及相关语言共性规律,提出了GENSUJ和GENOBJ之分,并修正了汉语关系化中的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排序;邓联健教授叙述分析了1807-1850年间在中国及“南洋”华人地区的新教传教士从事汉英翻译活动的情况,他认为传教士翻译中国文献的目的在于: 1.介绍儒家学说以让西方了解中国的文化根基,诋毁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以期摧毁中国文化根基。2.译介中国当下阴暗落后面,以获取母国对在华传教事业的支持。同时,传教士翻译具有语言通俗、内容浅近、倾向于翻译反映中国落后阴暗面的时事报道等特征。其他发言者的报告同样精彩纷呈,为与会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充分体现了本次会议跨学科的学术特征。
此次研讨会接受的论文主要涉及英汉对比研究、翻译理论研究、文化对比与典籍翻译研究三大领域。其中英汉对比研究方面的论文68篇,包括湖北师范学院丰国欣、上海外事大学王菊泉、厦门理工大学魏志成、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卫平等学者提交的题为“论汉语复合词的位、序关系”、“沈家煊先生在汉语词类问题新观点述评”、“比较法与L2教学”、“英汉负极词any与‘任何’的允准”等论文;翻译理论研究123篇,其中有黑龙江大学翻译科学研究院黄忠廉、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军平、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司显柱、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旭等学者提交的“严复变译文化战略考量”、“中国古典哲学寓言及其翻译学意义诠释”、“论应用体裁语篇译文质量评估———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体裁分析视角”、“异样的视角:细读黎译《禅宗语录一百则》”等文章;文化对比与典籍翻译研究80篇,其中包括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宏、俄亥俄州立大学柴东临的“中国典籍英译:成绩、问题与对策”、“‘Culture’与‘文化’之对比”等文章。与会学者在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探讨当下领域兴革的同时,又积极展望了学科发展的前景,深刻反省了相关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会议闭幕式特设了“专家答疑”环节,由《外语研究》主编杨晓荣教授主持,潘文国、罗选民、李亚舒、许余龙、王宏印、穆雷、严辰松等资深学者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如何在下一届研讨会上加强对口译研究的重视”、“《中国科技翻译》对于来稿有何具体要求”、“论文投稿应注意事项”、“如何结合中西理论进行翻译研究”等问题,潘文国教授、李亚舒教授、严辰松主编、刘军平教授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最后,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罗选民教授做了大会总结发言,并由潘文国会长致闭幕词并宣布下届会议承办单位和常务理事会审稿单位。至此,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会后,与会学者就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和讨论成果达成广泛共识,并一致认为,此次学术研讨会对于推动新时期的翻译学、对比语言学的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6
1期朱晓烽: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