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共11张)
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改进(用)
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改进(用)山东省诸城市箭口中学学生窦衍旭指导教师李来光教材中实验方案:实验1:往烧杯中注入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薄铜片一端放少量红磷,另一端放少量白磷,观察现象。
实验2:用导管对准水下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教材中实验不足之处:1、在这寒冷的冬天,农村学校,室内温度较低,按实验1的做法,实验很难成功2、如果创到条件使实验1成功,在通风厨内进行实验,学生不易观察,而且有害物质依然存在,同时安全性差3、完成实验所用时间较长实验改进一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操作:1、取二片相同的薄铝片,分别放上少量白磷和红磷。
2、向烧杯中倒入半杯热水,把铝片小心地放在烧杯中的水面上3、当白磷燃烧时,在盛热水的烧杯口迅速倒扣一个同样大小的烧杯。
现象:铝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其着火点实验改进二操作:1、在一支试管中装入少量白磷,再装入半管热水。
(白磷达到着火点,但在水中因缺氧而不燃烧)2、将试管中的热水倒出,使白磷露出水面,(白磷会燃烧)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其着火点,同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另:实验改进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操作:1、取一块干燥的砖,将光滑的一面放在火炉上烘烤一下,将少量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砖上。
2、用木块同时摩擦白磷和红磷,白磷燃烧时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烧杯现象:摩擦时白磷不燃烧(缺氧),拿起木块时白磷燃烧(白磷与空气充分接触);红磷一直不燃烧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其着火点,同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再:实验改进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操作:1、取二支试管,分别装入少量白磷和红磷,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一起放入烧杯。
2、向烧杯中倒入热水。
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结论:可燃物燃烧要达到其着火点,同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实验改进的优点:1、将白磷暴露在空气中燃烧,改为在较密闭的环境中很快燃烧,节约时间,利于环保2、实验效果好,安全性好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燃烧与灭火的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的探究”改进实验作者:李秋波一、实验名称:燃烧条件的探究的改进实验二、实验目的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的改进,减少因为红磷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2.通过实验改进,三、实验原理磷在空气中燃烧:;四、实验用品实验仪器:200ml烧杯、大试管、橡皮塞、固定白磷的铁圈、气球实验药品:白磷、红磷、约80℃热水五、改进实验图示六、实验过程与操作1、常规探究方案:在250 mL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注入200 mL的热水。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
如图19-1。
过一会,铜片上的白磷因满足燃烧的条件而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因没有跟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因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能燃烧(白磷的着火点约40℃,红磷的着火点约240℃)。
说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
缺点:在没有通风橱的条件下,白磷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会释放到空气中。
2、改进方案:第一步:取两个个200毫升烧杯,分别装入100毫升热水,取两个大试管,其中一个装一块用吸水纸吸干的白磷,另一个装少量红磷,两个试管用橡皮塞塞紧,放入烧杯中,观察。
探究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第二步:取一只200毫升烧杯,装入约100毫升热水,将一只大试管罩住热水中铁圈罩住的一块白磷,用试管中的空气排开白磷周围的水,使热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
探究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要与空气接触七、优缺点1、优点:可以有效的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空气中。
2、缺点: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使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可能会使橡皮塞冲出,是有毒物质外泄。
3、如果有条件,可以不用橡皮塞,换上一个气球,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出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共11张PPT)
跟踪训练
1.用火柴可点燃酒精灯,但不能引燃煤块,原因是( )
A.煤的着火点高
B.煤是固体
C.煤和空气接触面小
D.酒精易燃,煤不易燃
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了摩擦力而做功。
正确解释钻木取火原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 (填序号)。
【学习指导二】学生实验
自主预习 1 教师点拨 2 跟踪训练 4
自主预习
阅读实验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用棉花分别蘸有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2.把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放在铜片两端进行加热,现象:乒乓球 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_______。 3.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____________,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器 材,学生自主设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师点拨 :
实验一中要注意加热时间不能过长,实验二中乒 乓球碎片和滤纸片不能过大。
跟踪练习
• 1.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2.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B )
小组讨论
1.在对比实验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时间较 长,会出现什么现象? 2.在对比实验三中,把木条和煤块换成乒乓球碎片 和滤纸片进行实验,还会出现以上现象吗?
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创新.ppt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 ①将铜片改为具支试管放入热水中,传热 快,节省时间。
• ②通过鼓入空气,可控制试管内白磷的燃 烧,视觉效果好,学生记忆深刻。
• ③白磷和红磷通过具支试管分开,避免了 白磷燃烧飞溅引燃红磷的现象。
• ④水中的白磷放在金属圆柱体上,并套上 玻璃管避免了吹氧气时,白磷的四处游动 。
2020/9/28
时灭
• (3)实验⑥白磷剧烈燃烧, •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 (4)方案二:
1、可直接验证燃烧的三个 • 条件的关系 :需同时具备 • 2、也可取代教材中的实验 • ——[实验7-1](教师只需 • 设计相关的讨论题即可)
2020/9/28
7、自我评价
• 该设计科学性强、安全可靠; • 操作简单、花时短; • 解决了白磷燃烧的污染问题,可很好地
宜章县麻田镇学校初中部 黄四军
2020/9/28
2020/9/28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2020/9/28
实验的不足之处:
• ①铜片上的白磷要燃烧,所需时间较长。
• ②金属片上即使放少量的白磷,燃烧产生 的白烟也会造成污染。
• ③白磷燃烧飞溅时易引燃金属片上的红磷 ,损害师生的身体健康。
• ④水中的白磷吹氧气时,会四处游动,操 作起来很不方便。花的时间长,却很难看 到明显现象。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设计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设计王晓彤 (指导教师:张云)沾化县富国第二实验学校 滨州市 256800创新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目的: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达到着火点。
原理: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若同时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磷就会燃烧起来。
实验仪器及用品:大烧杯、硬质试管(两支)、普通试管、镊子、刀子、药匙、气球、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原始实验装置(有一定的污染)改进实验装置(有效减少污染)实验操作:[操作]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约400 mL热水。
2.在两支硬质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并在试管上绑上一气球,置于热水中。
3.在水中另放一小块白磷。
4.在另一块白磷上罩一支空试管,观察现象。
[现象]1、硬质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气球胀大。
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
2、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结论]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达到着火点。
实验效果: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试管上面用气球绑住,可有效防止白烟向外逸散,减少了空气污染,并对装置起到了缓冲作用。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以往的实验,也能通过分析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但是,实验中往往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很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我对该实验进行了以上改进,第一,实验有效运用了密闭装置,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第二,为了让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采取用试管倒扣的方式进行,不需要制备氧气,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这样,既达到了实验目的,又克服了以往实验的不足。
课题1《燃烧和灭火》实验改进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设计实验目的: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用热水给红磷和白磷加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用品: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装置图:实验设计:[操作]1.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4.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
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效果: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用内壁沾有水的烧杯罩上后,白烟不再向外逸散。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解说: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通过分析能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探究实验。
但是,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教材要求实验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一,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将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第二,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
九年级化学燃烧实验------改进探究燃烧条件的创新设计
探究燃烧条件的创新设计临澧县新安中学江姿一、实验或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
一个设计合理的演示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燃烧条件的探究是初中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教材的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不安全,且污染环境,不利于教学,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创新。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图一图二实验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气传热,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
2.白磷燃烧后,因为铜片传热快,加上白磷燃烧的火心溅落,会引起另一边的红磷也燃烧。
3.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在水里到处“乱跑”并易形成碎末,实验时需要不断追寻,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实验现象也不太明显,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白磷易燃且有剧毒,存在安全隐患。
4.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环境。
总之该实验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我对实验进行如下改进:图三图四1.我将图一中的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塞上单孔塞,玻璃导管上各系一只气球,然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如图三)。
2.我将图二中的氧气收集在大试管中,然后将大试管直接罩在水中的白磷上,观察现象(如图四)。
四、实验器材烧杯(2个)试管(3个)单孔塞(2个)塞子(1个)气球(2个)玻璃导管(2个)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图三:在相同的温度下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此温度也就是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
图四:水中的白磷开始不燃烧但是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六、实验过程1. 将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两支试管中,塞上单孔塞,玻璃导管上各系一只气球,然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2. 将氧气收集在大试管中,然后将大试管直接罩在水中的白磷上,观察现象。
燃烧的条件实验改进与创新精品PPT课件
0 2
实验用品
二、实验用品
锥形瓶、烧杯 双孔橡胶塞
01
镊子、导管 带孔吸管、细线
仪器及
药品
02
03
气球、白磷、热水 氧气
0 3
实验装置及说明
三、实验装置及说明
热水:使温度达到白 磷的着火点
带孔吸管:固定白磷, 防止漂浮
W OT
锥形瓶:提供密闭环 境,防止空气污染
气球:收集未来得及反 应的白烟
0 4
实验操作
四、实验操作
4、持续缓慢鼓入氧气
1、右端导管连接好气球;
2、带孔吸管一端用细线密封,取绿豆大 小白磷放入带孔吸管中,连接胶皮管;
3、在锥形瓶中加入半瓶热水,并将吸管 浸入热水中,旋紧橡胶塞。
实验效果:
1、安全无污染。
3、过程生动活泼有趣
2、“水火相容”现象十分 明显
4、真正“绿色化学”
”燃烧的条件” 实验改进与创新
0 1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28页的演示实验。在 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中,热水中白磷易熔成小 球,故通入氧气时易漂浮,难以捕捉,偶尔会 有短暂火花,水火相容现象不够明显,难以颠 覆水火不容的思维旧式。甚至有少量白磷浮出 水面,火星四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产生大 量白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针对以上问题, 我反复试验,对实验Ⅱ作出系列改进,达到操 作简单、安全环保、现象明显的目的。
燃烧条件:
①可燃物。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 氧气(空气)
05
03
04
实验操作简单
“水火相容” 现象 十分明显,新知旧识
碰撞,颠覆常规 思维
变废为宝,实验过 程生动活泼有趣,提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实验改进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江苏省宜兴市行知实验学校(214262)薛昊1教材中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是:“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取表面上水的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见图1)。
热水白磷图1教材中的实验装置2教材中实验的不足2.1不适于在教室中进行由于白磷、红磷的燃烧产物对人的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此实验应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而教室中并没有此类设施,所以在教学中此实验往往由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口头描述O2.2操作不便且现象不明显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时,白磷易被氧气流吹得到处乱跑,不仅给操作带来不便,而且由于不便对准白磷,使得白磷的燃烧现象不明显。
2.3不便于处理实验用具和实验残余物,存在安全隐患白磷具有毒性,且极易燃烧,为安全起见,取用白磷的镀子要在通风厨中用酒精灯灼烧;吸干白磷表面的水的滤纸也要在通风厨中烧掉;实验中用过的水槽要冲洗数遍。
按教材上实验的做法,白磷必须在教室中从试剂瓶中取出,则使用的银子、滤纸和实验后铜片上的残余物不便于处理,从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3实验改进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图见图2。
3教学反思由于该节内容是安排在欧姆定律内容的前面,无法直接用伏安法测出导体的电阻,只能通过同一电路(导体两端电压不变)的电流值大小间接地比较电路中的电阻值变化规律,所以是本节课无法绕开的难点。
如果只是通过铅笔组合创新实验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感觉实验说服力有些不够,再用数字化传感器与改装后的鎳锯合金丝进行串、并联导体的电阻规律之量化实验探究,强化了导体串、并联电阻改变的本质就是改变了导体的长度或横截面积的道理,为下一步欧姆定律的教学扫除了科学思维的障碍,为后面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规律的理论推导卿了铺垫。
关于“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的几点改进
关于“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的几点改进作者:熊杰来源:《湖南教育·下》2011年第05期1.本实验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其作用是为后面教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打下重要基础。
2.实验原型存在两个不足之处,第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对师生的身体有较大危害,对空气环境也造成污染;第二: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中,受热融化在烧杯底部不断游动,教师在演示时不得不费力捕捉白磷,影响教学效果。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将白磷改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防止了危害师生健康和空气污染;采用热水而不用冷水吸收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避免产生剧毒的偏磷酸;钟罩内涂抹氢氧化钠溶液,加快五氧化二磷的吸收,还可中和磷酸。
(2)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将烧杯改为试管,同时在导管口套一个单孔橡胶片(该橡胶片可从单孔橡皮塞上切一片厚度2—3毫米的薄片),避免了白磷在水中的游动,简化了操作,演示效果好。
4.实验器材与药品:水槽、钟罩、大烧杯、铜片、酒精灯、木块、单孔橡皮塞及导气管、大试管2只、铁架台2架、白磷、红磷、氢氧化钠溶液、开水一瓶。
5.实验原理及改进后装置平面图:6.实验过程:(1)钟罩内壁涂抹氢氧化钠溶液;(2)水槽与大烧杯中倒入开水;(3)将铜片置于大烧杯上,铜片一端放少量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烧杯中放一小块白磷;(4)罩上钟罩,约1min,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等待白烟被吸收的同时进行余下步骤实验;(5)大试管中加入约1/4试管的开水,加入一小块白磷;(6)加热KClO3与MnO2制取氧气,将氧气通向试管中的白磷,白磷在水中燃烧;(7)钟罩内白烟被吸收掉后,打开钟罩,观察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完,红磷没有变化,水中白磷也没有燃烧,实验完毕。
7.实验效果: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操作简便,环保无污染,完全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8.自我评价:通过对实验的改进,消除了五氧化二磷对人体、对环境的危害,符合环保理念,运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热水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了吸收,节约了时间,避免产生剧毒的偏磷酸;改用试管做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简化了操作,燃烧现象也更明显,改善了教学效果。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几点实验改进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几点实验改进木梓中学张志鹏实验原理:1.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结构,外焰温度最高。
实验用品:蜡烛、小烧杯2只、玻璃、滤纸、澄清石灰水、火柴、坩埚钳实验过程及分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第一个学生活动和探究实验,做好这一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为了确保学生活动和探究取得理想效果。
笔者作了如下三点改进。
一、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课本指导的方法是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壁上有水生成,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而在实验时,由于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升温发烫,水蒸气不能冷凝根本看不到有水珠生成。
我们改进的方法是用冷湿的毛巾包住干燥烧杯外壁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几秒钟后拿开毛巾,迅速观察能清楚看到干燥烧杯内壁有细小水珠生成。
二、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课本指导的方法是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在实验时,由于烧杯壁上附着的石灰水太少,现象并不明显。
我们改进的方法是:直接在火焰上罩一个洁净的小烧杯,几秒钟后,用玻璃片盖住小烧杯口,再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几下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极为明显,且还可以与原来澄清石灰水对照。
三、对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的探究课本指导的方法是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木柴梗在火焰外侧的部位被烧焦,证明火焰外焰温度最高,这一方法操作简单,但火柴梗太小,可视性较差。
我们还创新了一种方法,取一张滤纸或小纸板,迅速平放火焰中约1-2S后取出,能看到滤纸上烧出一个焦糊的圆圈,圆圈中间无变化,这种方法现象更为明显。
也能较好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上改进的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实验现象明显,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精神,这些改进还可适用对酒精燃烧的相关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课本上的有其不足之处:1、缺少对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探究。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教室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健康。
3、利用红磷做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总是不容易理解。
4、实验需使用铜片,铜片使用后表面被污染,很容易锈蚀,浪费金属资源。
针对不足将实验改进如下:实验教学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酒精灯橡皮塞试管铁架台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白磷小石子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冷水热水实验过程:1.用镊子分别夹取小石子和小木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小石子不能燃烧,小木条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取两只试管编号为1、2,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向1号试管中加热水,放在试管架上。
2号试管塞上塞子放进装有热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1号试管中的白磷不能燃烧,2号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向一号试管中通氧气,观察,1号试管中的白磷也能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取小纸杯向其中加半杯冷水,点燃纸杯杯口,观察现象。
纸杯燃烧,到水面与杯子的交接处火焰熄灭。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说明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化繁为简,实验器材简单。
2、改进后的实验,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更不会影响师生健康,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3、改进后的实验,节约药品和金属资源4、加深学生们对燃烧条件之一温度需达到着火点的认识,同时也为下面对灭火原理的理解打下基础。
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重庆市綦江县古南中学李世权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全一册)18页用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通常燃烧的条件。
该装置存在以下缺点:①本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事实上很多教师通常都在普通教室里做实验,金属片上即使放很少量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也会迅速弥漫教室,造成严重污染。
②实验时间较长。
③实验完毕后,热水中没有燃烧的白磷呈液态,水里到处“乱跑”不便回收,处理它既浪费原料,又污染环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教版新课程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上册)124页在图1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图2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图2装置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氧气,实验不易控制,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白磷易燃且有剧毒,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如如图3。
(1)仪器:烧杯(500mL)1个、试管(底部有破洞)2支、带导管橡皮塞(单孔、双孔)各1个、三通管1支、打气球(气球玩具)1个、橡皮管4段、弹簧夹1个、自制燃烧平台2个。
燃烧平台的制作:取一块废弃的石棉网,在其没有损坏石棉的边角处画一个比试管内径略大的圆,用钳子沿弧线“剪”下,并用小针打穿很多针孔,保证水的自由通过。
(2)药品:白磷、红磷、热水(水温50℃,为吸收生成的P2O5,可在水中滴加几滴0.1%的NaOH溶液)(3)操作: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拔开2个橡皮塞,分别把少量白磷、红磷送到冷试管内的燃烧平台上,然后迅速塞紧橡皮塞,说明物质没有达到着火点就不能燃烧。
③夹紧弹簧夹,取下打气球,向烧杯中迅速倒入热水,使水面高于燃烧平台约2.5cm(便于观察⑤步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说明没有氧气就不能燃烧。
④接好打气球,慢慢向两支试管内打气,使试管内的液面低于燃烧平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也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待液面上升后,将打气球接到弹簧夹一端的橡皮管上,同时打开弹簧夹,慢慢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观察到水中的白磷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共11张PPT)
伸入液体中,便于对比;两端焊上垫片,可防止铁夹滚动。
实验操作: 第一组
在两根玻璃棒上缠上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点燃。
棉花 蘸
酒精 燃烧 水 不燃烧
可燃物
实验操作: 第二组
把两粒干燥白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一支盛空气, 一支 盛二氧化碳,密封,同时放入热水中。
白磷冷水燃烧不燃烧热水白磷红磷燃烧不燃烧第三组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代替水隔绝空气避免操作不便和安全隐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探究“燃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条件”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济源市济渎路学校 邓青松
教材实验
改进原因
1. “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重要条件没有探究。 2.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易吹散白磷,操作不便;
白磷 空气
co2
燃烧 不燃烧
向co2中通入空气 白磷燃烧
氧气(或空气)
实验操作: 第二组
注意事项
2-3cm
1. “二号塞”密封时:长导管下端紧贴试管壁 ,距试管底2-3cm 2. 通入空气:长导管下端最好垂直对着白磷
实验操作:第三组
1. 两粒白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2. 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入两支试 密封,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管中密封,同时放入热水中。
3.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比,得出燃烧与着火点的关系,加 深学生对这一关系的理解。
科学化 绿色化 实用化 趣味化
部分吹散的白磷浮在水面燃烧,存在安全隐患。 3. 白磷敞口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污染环境。
实验器材的改进与创新
1. 气球、导管、橡胶塞、胶皮管、玩具气筒、弹簧夹组装
目的:方便密封大试管,在密封的大试管中进行探究,安全、
燃烧的条件改进实验课件
2.对高中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 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3.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 烧 的 条 件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教材中实验一
存在的不足: 1.污染较大 2.实验不易控制 3.存在安全隐患
改进方案一: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 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上方。
改进方案二:
在两支硬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 红磷、白磷,塞紧橡胶塞,利用水浴 将其加热,观察并对比实验现象。
教材中实验二
存在的不足:
1.实验时间较长
2.实验不易控制
3.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 中,操作繁琐。
改进方案:
取一个橡胶塞置于烧杯底部中央(烧杯 中装有热水),另取一点白磷放于橡胶塞上, 然后在白磷上方罩一支试管,观察现象。
改进后的优点
1.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好。 2.实验现象明显,充满趣味,可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安全性能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
案例采撷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措施———以“探究燃烧的条件”为例文|张雪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不仅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验教学,还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实验教学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操作、记录实验现象,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追求实验结果的完美,往往把实验过程简化甚至省略掉,这样的实验失去了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不敢实验”的现象,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敢做实验或者不敢做有风险的实验。
(二)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如一讲到实验,就先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还有些教师甚至让学生直接开始操作,只注重学生的操作步骤,忽视了化学实验的目的。
(三)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就是演示实验,没有真正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直接把化学教材内容通过直接讲解照搬到课堂上,忽视了实验教学,缺少对化学教材的深层次挖掘,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教学思路在讲解新知之前,教师可以播放微课短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红磷和白磷探索燃烧的三要素,并针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对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创新改进
对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创新改进------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江西省信丰县大塘中学刘小忠(341600)我的实验创新主题是:对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创新改进。
创新设计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为白磷燃烧提供氧气的创新装置,其优点有两个。
1、使用颗粒状二氧化锰催化剂在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的氧气气流量大,均匀平稳。
2、反应后二氧化锰催化剂可重复使用,解决了粉末状二氧化锰难以回收的问题,节约了药品。
第二部分创新设计是探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原教材中铜片上的白磷由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白磷燃烧生成大量有毒的白烟飘散在空气中,会危害师生身体健康。
我的创新之处就是把白磷燃烧放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进行,不会污染空气。
第三部分是白磷水下燃烧装置,探究燃烧要有氧气与可燃物接触。
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很难固定水中的白磷,由于白磷熔点低,热水中溶化的白磷会被氧气流冲散,四处游动,难以捕捉,实验容易失败。
我的创新之处就是把白磷控制在离心试管底部的狭小空间内,管壁上打有一小孔,可让外面的热水进来,反应后生成的白烟也控制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
接下来请观看我的实验演示:1、取两支20mm×200mm的干燥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红磷和一小粒白磷,用带气球的胶塞塞紧。
常温下,试管中的白磷和红磷都没有燃烧。
2、将这两支试管同时放入85℃左右的热水中,一会儿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剧烈燃烧,火光四射,并伴有浓厚白烟生成,而红磷不燃烧。
(由步骤1和步骤2可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
3、取一支管壁上钻有小孔的离心试管,放入一粒白磷。
常温下白磷不燃烧,放入热水中,也没有燃烧。
4、用细玻璃管插入水下熔化的白磷中并通入氧气,一会儿可以观察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发出火光。
停止通氧气,白磷不燃烧,再次通入氧气白磷又燃烧起来。
(由步骤3和步骤4可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之二:要有氧气与可燃物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