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最新进展_戴宏伟概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4110/-37-1059/d.2014.05.022

2014 年 5 月理论学刊May. 2014 第5期总第243期Theory Journal No. 5 Ser. No. 243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最新进展*

戴宏伟,随志宽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普惠金融体现一种公平观念,特别强调对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要求我国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但是依然

面临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的挑战: 宏观层面,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健全; 中观层面,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服

务不完善; 微观层面,供给主体有待多元化,公益性小额信贷被忽视。我国应直面挑战,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系统;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竞争; 拓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明确提出,普惠金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最新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村镇银行、互联

网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上。

〔关键词〕普惠金融; 小额信贷; 村镇银行; 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4)05-0048-06

农村金融不仅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中心。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资

金短缺、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扩大了收入差距,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出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2005年是“国际小额信贷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概念,即构建一个全方位、有效惠及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金融体系。传

统金融是“嫌贫爱富”的,而普惠金融则体现了一种公平观念,让每个人都拥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参与经济建设,并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祉。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使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城乡

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均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改变大规模弱势群体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的现状,使社会绝大多数人从金融发展中获益,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趋势。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覆盖面低,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获得所需金融服务,这部分人或组织通常只能以比较高昂的代价获得有限且不具有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并导致他们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当中。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迫切要求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把被边缘化的群体纳入金融服务范围,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小额信贷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中,改善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

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国内外述评

国外对于普惠金融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关于普惠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国内则是由焦瑾璞于2006年最早出的,相比国外,国内对普惠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普惠金融方面。普惠金融组织的经营有双重目标,即社会发展目标和财务可持续目标,与传统的仅强调社会目标的补贴贷款机构和仅强调财务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财政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项目编号:12YJA790008)、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课题“金融产业优化支持山东省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 2014007) 的阶段性成果。

48

目标的盈利机构有着本质区别,因此普惠金融组织对载体有一定的要求。

按照经营目标的差异,普惠金融组织可以分为

福利主义和制度主义,这种目标差异主要是程度上的,而不是本质上的。福利主义组织强调普惠金融组织类似于福利机构,制度主义组织则侧重于强调普惠金融组织经营追求可持续性。Marguerate S.

Robinson 认为普惠金融组织应为农民和中小企业设

[1]( P256)

计更多有针对性的产品。Asif Dowla和Dipal Barua 等分析了普惠金融组织应具有的社会作[2]( P36)

用。国外学者如Mark Schreiner等通过研究证明,普惠金融组织对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贫

[3]

困、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普惠金融组织载体,国外普惠金融组织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正规金融机构模式、非政府组织模式、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紧密联系模式、国家级小额信贷批发基金模式。国外普惠金融的发展逐渐呈现五大趋势: 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机构商业化,规模扩大化,服务对象多元化,信

[4]( P152)

贷管理方式多样化。

2.关于小额信贷方面。普惠金融的主要实践者是小额信贷,小额信贷以信贷服务帮助低收入者

摆脱贫困,这与普惠金融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

[4]( P17-19)

的。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学

术界关注的重点。Christen,Rhyne and Vogel认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判定标准是在没有国际机构、政府和慈善组织提供优惠和帮助的情况下,可以

[5]

独立存在并发展。这种判断标准主要是财务上

的可持续,然后再从收入和成本角度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但也有批评者指出,小额信贷的可持续经营与社会目标有内在矛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性小额信贷将导致对社会目标的偏离。

20 世纪 60 年代,尤纳斯在孟加拉首先开展了小额信贷,并最终发展成现在的格莱珉银行。随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开展小额信贷,并逐步实现了制度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不同的信贷模式。

Robert Peck Chisten 等充分肯定了小额信贷消除贫困

[5],

的作用。在实践中小额信贷模式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福利主义小额信贷的成功实践有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和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等。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成功实践有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

部、孟加拉社会进步协会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等。目前,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从小额信贷向微型金融转变,即从单一的信贷服务提供者向多元化金融服务者转变; 从福利主义向制度主义转变,即从扶贫性质向商业性质转变。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普惠金融方面。近年来,我国学者逐渐关注普惠金融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杜晓山指出,我国建立的普惠金融体系应该是产权明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竞争适度、监管

[6]

。张春清指出,我国的普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惠金融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法律、体制、政策、环境

[7]

上的问题和困难。国内很多学者通过普惠金融

组织的财务数据研究其经营上的可持续性,但发现其运营成本高,财务上很难支持[8]。姜风旭认为,

普惠金融组织的运行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注重公平,注重业务创新、机构创新、制度创新,

[9]

。孙少妍提出,普惠金融应走多元深化金融改革

化发展模式,而且组织机构形式的创新要配合产品、

[10]

。张海峰认为,商业银行在参业务和制度的创新

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上要选择合适路径,找准自身位

[11]

。杜晓山指出,构建普惠金融置,并注意控制风险

体系要求微观上降低金融服务者的交易成本,宏观上

[12];

建立适宜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政策性、商业性和合

作性金融应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功能互补、优势

[13]

。郭兴平通叠加,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理想状态

过专题调研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他认为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是建立普惠金融

[14]

体系的重要突破口。

2.关于小额信贷方面。20 世纪 90 年代,杜晓山将小额信贷引入我国,小额信贷经历了扶贫贴息贷款向商业化运作的转变。小额信贷是信贷活动与扶贫项目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扶贫活动,对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的小额贷款组织主要有政府和农行扶贫贴息投入资金的小额信贷公司、国际组织和国内公益组织援助的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

针对小额信贷对农村发展的作用,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何广文等通过实地调查得出小额信贷可以改善农民生产、收入和生活环境状况的结

[15]

。杜晓山、孙若梅认为,小额贷款应主要服务论

于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并实现自身可持续经

[16]

营。杜晓山、刘文璞将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服务和可持续经营界定为小额信贷规范化的基本标

[17]( P17)

。钱水土、乐韵等认为,要实现农村金融改志

革的目标,小额信贷组织必须走商业化路线,实现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