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认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百数表,找出2和5的倍数,并发现它们的特征,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个概念。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让他们想一想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百数表,找出2和5的倍数,并标记出来。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在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举出三位数或四位数的例子,来验证这个特征是否正确。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理解,并掌握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
总的来说,通过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并能判断或写出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理由。
同时,我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感。
交流:你是怎么举例的?(学生回答举例)请你举一个个位不是2、4、6、8的数,看看它是否是2的倍数。
交流:你举的例子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学生举例说明)请你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
引导:观察表格中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看看它们的特征。
和你的同桌分享你的想法。
交流: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说明:个位上是0或5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我们已经研究了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称是2的倍数的数为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为奇数。
请你说出一些偶数和奇数。
追问:偶数和奇数就是我们以前说过的什么数?(指出:偶数就是双数,奇数就是单数。
)组织练:1.做“练一练”第1题。
(同桌互相讨论,指名学生回答和说明理由。
五下因数与倍数的认识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试一试
2旳倍数有 2,4,6,8,10 …… 5旳倍数有 5,10,15,20 ……
一种数最小旳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观旳察倍上数面旳;例一子种,数你倍有数什旳个
么发觉?
数是无限旳。
努力吧!
1,2,4,7,14,28
1
28
7,14,21,28,35,42……
7
下面哪些数是7旳倍数?
36旳因数
选一选
60旳因数
谢谢
11 × 4=44 1 × 15=15
9 × 8= 72 45 ÷ 3=15
为了以便,我们在研究 倍数和因数时,所说旳数 一般指不是0旳自然数。
例2 你能找出36旳全部因数吗?
( 12346) × ( )3119=668236
36旳因数有:,,,, , , , , 。
36 ÷ (1 ) = (36 ) 36 ÷ (2) = (18) 36 ÷ (3) = (12) 36 ÷ (4) = ( 9) 36 ÷ (6) = ( 6)
36旳因数有:,2,3,4,6,9,12,18, 。
试一试
15旳因数有 1, 3, 5,15。
16旳因数有 1, 2, 4,8,16。
一种数最小旳因数是1,最大 旳因数观是察它上本面身旳;例一子种,你数有因什数旳 个数是有限旳么。发觉?
例 3 小蜗牛找倍数(找出3旳倍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数与倍数旳认识
每行摆几种?摆了几行?用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情景导入
想:把12个一样大旳正方形拼成一种长方形, 有多少种摆法?
探索新知
例1
12是3旳倍数,12也是4旳 倍数,3和4都是12旳因数。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认识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能找出100以内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难点: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课前交流。
2、学生看大屏幕的数学问题。
师:谁能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吗?(学生答、师补充)3、揭示课题:二、数形结合,认识含义,探究规律。
活动:①、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
②、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
③、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
“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
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
师:(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
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3)乘法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4)试一试:3、20、6、5、36。
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追问:如果只说6是因数,或6是倍数,是否可以?为什么?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例2找出36的所有因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师:(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
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学生根据概念能够得到12是24的因数。
教师讲解:以上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并用“同学们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回了家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熊二,熊大就不能称为哥哥”两个例子解释相互依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里通过除法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除法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预设:0不能做除数。
教师明确: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准备:长18厘米、宽12厘米长方形纸片一张,边长6厘米、边长4厘米的小方块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我们的教室需要重新铺设地板,现在有两种规格的瓷砖,你们能设计出几种铺设方案呢?学生回答出示地面的长与宽以及铺设要求(不用锯分就能整齐地铺满地面)问:假如是你会选择哪种规格的地砖,怎样来铺呢?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活动探索、形成概念(1)在小组中试一试,拼一拼。
要求学生拿出方格纸(长18厘米,宽12厘米),用它来代替地面,选好一种砖,动手铺一铺。
小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展示。
问:为什么6分米的地面砖能正好铺满这个教室呢?而4分米的地砖却不能?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边长是1、2、3、6分米的方砖才符合铺设要求呢?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让学生说出:①1、2、3、6都是18的因数,又都是12的因数 ②1、2、3、6是18和12的公有的因数(4)揭示“公因数”“公因数”的概念师:像这样公有的因数,我们把它叫做公因数。
问:1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学生回答讨论:为什么2、3、6是12和18的公因数?4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教师指出: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和18的公因数,就能铺满这样的地面。
教师追问:18的因数和12的因数有几个?能举完吗?最大的一个是几?由此由此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30页例1、例2和第31页例3以及试一试,练五1—4.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
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在探索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之处,从而产生研究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因数与倍数的认识课件或情境图等。
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的认识15的因数有:16的因数有: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一、谈话导入:1.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数学知识。
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2.追问:刚才有人提到了自然数,你能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吗?3.揭示课题: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除之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板书部分课题)。
【设计意图:强调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又让学生确立合适的新知生长点。
】二、探究互助,研究新知。
一)、认识因数和倍数。
1.观察互助--看懂图意: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看懂图中的含义。
每行有几个数?摆了几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2.学生分组操作,小组内研讨。
3.学生分小组汇报,老师多媒体演示学生拼摆的过程。
1)3×4=12,4×3=122)2×6=12,6×2=123)1×12=12,12×1=12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因数和倍数的实际意义,学生更容易理解。
而且非常感兴趣】4.引导学生观察:3×4=12,4×3=12,告诉学生,因为4和3相乘等于12,12是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5.让学生根据2×6=12,6×2=12,说一下谁是谁的因数和倍数。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因数和倍数的认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因数和倍数的认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因数和倍数的认识》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学生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和认识了自然数,掌握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乘法和除法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征,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学习数学总是和数字打交道,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你所认识的自然数吗?(板书:自然数)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补充并板书:0,1,2,3,4……谈话:这些自然数之间的关系蕴含着无穷的奥妙,老师这里有一道关于12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回顾认识的自然数,认识到自然数的可是是无限的。
)请使用键盘快捷键(Ctrl/Cmd+V)把内容粘贴到下面的方框里,再按确定活动2【讲授】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课件出示问题:有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你能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谈话:应该怎么拼呢?每排摆几个?可以摆几排?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把你想到的长方形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并且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依次出示三种不同的方法。
并用乘法表示。
师:用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摆成长方形,可以有三种基本摆法,由此得到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课件
练一练
2.你们班的人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你 家的门牌号呢?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 中的奇数和偶数吗?
课 堂 检 测 (教材35页第5题)
1.下面的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58 74 89 120 231 155 600
偶数:58 奇数:89
74 120 600 231 155
课 堂 检 测 (教材35页第6题)
各用了多少个珠。
2+7=9
4 + 2 = 6 7 + 5 = 12
探究新知 2+7=9
4 + 2 = 6 7 + 5 = 12
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 数相加,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 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探究新知
如果一个数不是 3 的倍数, 这个数各位上 数的和会是 3 的倍数吗? 找几个这样的数 算一算。
方法二:集合法 36的因数
例: 1 ,2,3,4,6, 9,12,18,36
想一想,表示一 个数的因数时怎 样找可以做到不 重复、不遗漏?
试一试
15的因数有 1,3,5,15
;
16的因数有 1,2,4,8,16
。
观察上面几个例子, 说说一 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 第2课时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第3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第4课时 练习课 第5课时 质数和合数 第6课时 分解质因数
第7课时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第8课时 练习课 第9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第10课时 练习课 第11课时 整理与练习 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P12-13例1及P15题1、2)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指名生说一说)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齐读教材第12的注意。
二、自学预设:1、仔细看例一,什么叫因数和倍数?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2、怎样找因数?例如18,36的因数是什么?3、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多少?有几个因数?(举例说明)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13的做一做练习三、认识因数与倍数,展示交流(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师:从12的因数可以看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怎么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呢?如4的因数有____?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吗?(生答) 熟悉了这个方法之后,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min)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9。
(15min)师:请同学们用边长6厘米或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哪种纸片能够将长方形蒸好铺满呢?和对子动手试试吧。
(纸片已准备)学生尝试,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发现: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不能正好铺满。
师: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呢?跟小组同学讨论下,并排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1)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都能正好铺满。
(2)只要边长的厘米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正好铺满。
师: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
下面老师和大家学习下。
要使正方形正好铺满,我们可以这样,12÷6=2 12÷4=3 18÷6=3; 18÷4=4……2。
(长÷边长,宽÷边长,的商正好够除,没有余数,就可以把长方形铺满)。
请同学们试算一算3厘米和5厘米哪个能铺满呢?发现: 3厘米的正好够除,而5厘米的有余数。
那么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可以铺满。
师:从中大家,再找找12 和18的因数,看看他们公有的因数是什么呢?生:公有的因数是1,2,3,6。
师:公有的因数,我们把它叫做公因数,而最大的那个数就叫最大公因数。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因数》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公因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及方法,本课借助直观图,完善对公因数的认识。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索并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基本思考方法,又有利于后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体会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公因数,掌握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两个数公因数方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6的因素有();8的因数有()。
说说怎样可以找到一个数的因数?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9。
(1)出示例9。
(2)哪种纸片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在小组中试一试,拼一拼。
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3)汇报交流。
(课件演示)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12÷6=2,18÷6=3,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6的倍数。
12÷4=3,18÷4=4……2,长方形的长不是4的倍数。
(4)讨论: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课件演示)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指出: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铺满。
(5)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的数有哪几个?(1、2、3、6)(6)揭示概念。
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板书)板书课题:公因数(7)12和18的公因数有几个?任何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吗?为什么?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指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必须既是第一个数的因数,又是第二个数的因数。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与5的倍数特征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与5的倍数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二、学情分析1、本班学生基础较好,对因数与倍数有一定的理解;2、男女生均衡,好中差比例均衡,学习兴趣浓厚;3、男生学习思维强但上课不够认真,女生上课积极主动,但学习思维较弱。
三、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掌握2 、5 倍数的特征。
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出示问题,提问因数与倍数的特征;(2)学生集体回答;(3)以旧知顺利过渡到新知,思考2与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导入新课。
2、例题讲授(1)出示百数图,分组按要求找出2与5的倍数;(2)男生找出2的倍数,(3)师深入引导: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全班思考后很容易回答;(4)教师点拨,是2的倍数的这些数我们把它概括起来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叫做奇(ji)数;(5)女生找出5的倍数后,随便点名叫同学来总结5的倍数特征,有了2的倍数作为铺垫,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6)老师跟大家一起总结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5或0;(7)引导学生深入发现,2的倍数跟5的倍数共同的特点;(8)得出结论: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五、教师小结六、练习巩固通过点名提问、分组回答跟生生互评,进一步加深2与5的倍数特征这节课的关键内容的理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的例1、例2、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第35页的练习五第1~4题。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自然数的认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培养对数和运算的学习兴趣,激发对自然数特点的探索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因数和倍数。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纸片。
▍流程一:动手操作,认识因数和倍数1.引导:同学们手里都有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你能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先试着自己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分组操作交流。
教师相机提醒每种拼法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3.全班交流。
(1)指名先直接汇报乘法算式,同学们猜猜看,这种拼法,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它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为同一种拼法。
还可以怎么拼?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依次介绍三种拼法)4×3=12 6×2=12 12×1=12(2)提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小结介绍: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蕴含在这里。
我们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就叫作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它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呢?(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是4的倍数吗?(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优质)苏教版五年级倍数和因数PPT课件
例1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
例1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
4 × 3=12 4和3都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例1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
6 × 2=12 12 × 1=12
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8×9=72
35÷5=7
例2 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
想乘法算式
(1)×(36)=36 (2)×(18)=36 (3)×(12)=36 (4 )×(9 )=36 (66 )×(6)=36
想除法算式 36÷( 1 )=(36 ) 36÷( 2)=(18) 36÷( 3 )=(12) 36÷( 4 )=( 9) 36÷( 6 )=( 6)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
最大的倍观数察;上一面个的数例倍子数,的你个有数什是无限
的。
么发现?
(1)在算式6×4=24中,6是因数,24是倍数。 (×)
( 2 )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 )
(3)9的倍数一定大于9。
( ×)
(4)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 (×)
(5)一个数的最பைடு நூலகம்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 )
1、28的因数有( 1,2,4,7,14,28 ), 其中最小的是( 1 ),最大的是( 28 )。
2、5的倍数有( 5,10,15,20,25 ……), 其中最小的是( 5 )。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15的因数有_1_、__3_、__5_、__1_5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7.1倍数与因数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0、1、2、3、4、5、6、7、8、9、10 请仔细观察这十一个数字,从中你能联想到 哪些我们学过知识?
自然数、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
第2页
知识梳理
1.倍数与因数
倍数与因数
4×9=36
4和9是36因数 36是4和9倍数
一个数因数个数是有限,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 身;一个数倍数是无限,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84=2×2×3×7 60=2×2×3×5
84和60最大公因数是:2×2×3=12。
84÷12=7 60÷12=5
7×5=35(块
)答:共需要35块这么水泥板。
第15页
课后作业 1.从教书材本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第时10练3页中第选1取、。2题
第16页
第6页
巩固练习 写出下面每个数全部因数
1因数: 1。 6因数: 1 2 3 6 14因数: 。1 2 7 14 。 36因数: 1 2 3 4 6 9 12 18 36
。
第7页
写出6和10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 6 10 35
6和10最大公因数是:2 6和10最小公倍数是: 2×3×5=30
217+125+646( 偶数 ) 37×63( 奇数 ) 114÷38( 奇数 )
第9页
判断对错。
1.一个数倍数一定比它因数大。( )× 2.全部质数都是奇数,全部偶数都是合数。( )× 3.两个奇数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积是合数。( )× 4.一个数是9倍数,那么它一定也是3倍数。( )√ 5.合数有3个或3个以上因数。( √)
2.一个三位数最高位是最小合数,最低位是最小
质数,它又是202
3.5□既是2倍数,又是3倍数。□里能够填(
五年级年级数学教案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区一等奖)
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课前谈话:会玩拼图游戏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一幅拼图。
(找3种不同的展示)在图中藏着什么字(玩中学)对了,咱们今天的课就从玩中学。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提问::把这些画片反过来,就成了这样的正方形,看一看这些每一幅拼图都可以用怎样的一道算式表示预设:①1×12=12 或者12÷1=12提问: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12个,摆了一排)ppt出示两种。
交流: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
我可以把他忽略不计。
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算式表达出来预设:②2×6=12或12÷2=6交流: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也可以省。
还有吗预设:③3×4=12或12÷3=4交流:我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排。
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
(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提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不能,会有2个剩余,不能摆成长方形)(如果有学生说算式:12÷5=2……2,解释我们要正好摆成长方形能不能有剩余那除法算式就不能有余数,像这样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我们叫做整除。
五年级数学教案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省一等奖】
倍数和因数李红光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数学)四下第70-71的例题以及72页“想想做做”的1-3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今年是我们高港区建区十五周年,我们家乡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起来欣赏图片。
学生欣赏图片,教师讲解图片师:看,这是刚刚通车的高港大道,绿化工人准备在大道的一边栽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讲授新课师:我们一起来把题目读一读(出示例题)生:在高港大道的一边栽树,从起点每隔3米栽一棵。
那么,在20米处会栽树吗?(起点不栽树)师:谁来说一说,在20 米处会栽树吗?生:不能师:说一说你的理由生:因为20不是3的倍数师:还有不一样的解释吗?生:20除以有余数师:是啊,那么你觉得会在哪些地方栽树呢?生:3米,6米,9米,12米等等师:你是怎么找到这些数的?生:我是用3分别×1,×2,×3,×4,这样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不但找到了这些数,而且在回答的时候还比较有序。
(板书:有序)师:像这样的式子写得完吗?生:写不完师:用什么来表示?生:省略号师:每一道算式里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自学课本70页。
1、你是怎样理解倍数和因数的?2、你还有哪些收获?3、你有哪些疑问?生:自学活动师:好的,谁能根据黑板上的算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生1:3×2=6,我们就说6是3的倍数,6也是2的倍数;3和2都是6的因数。
苏教数学五下《3.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陶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仪征市新集中心小学陶花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题及“试一试”“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通过探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了解一个数的倍数及因数的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等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培养学生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学号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走进数的世界,我们都是“数字小精灵”,我们大家都是……(自然数)。
作为自然数,我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倍数和因数 1.想象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得出乘除法算式。
2.根据3×4=12,揭示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3.用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说一说2×6=12,1×12=12。
说明:因数和倍数表示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指名两个“数字精灵”,用今天学的知识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说明: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三、探究一个数的因数 1.找12的因数,初步感知因数的寻找方法。
2.找36的因数,先独立找,再合作找。
3.汇报交流,总结方法。
4.回顾方法。
5.游戏:对口令。
6.比较小结得出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四、探究一个数的倍数 1.独自找3的倍数,汇报交流。
2.找2和5的倍数。
3.比较小结得出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五、课堂小结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六、巩固练习,游戏结束 1.找6的因数和倍数。
2.在班级找自己的因数或者倍数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数与倍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能找出100以内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难点: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课前交流。
2、学生看大屏幕的数学问题。
师:谁能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吗?(学生答、师补充)3、揭示课题:二、数形结合,认识含义,探究规律。
活动:①、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
②、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
③、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
“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
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
师:(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
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乘法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4)试一试:3、20、6、5、36。
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追问:如果只说6是因数,或6是倍数,是否可以?为什么?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例2找出36的所有因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师:(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
谁能在老师说五个数时间内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
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
)(4)集体交流,让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自己介绍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师生依次点评。
(5)总结:通过那么多方法的比较,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数?强调:(因数的书写方法)有序书写3、试一试P31页15的因数、16的因数。
完成试一试后讨论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讨论后学生总结:①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②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例3。
(1)今天,还要研究找一个数的倍数呢?出示例3你能用列举的方法找出3的倍数吗?想一想,能找出多少个?(2)学生独立找,并且集体交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你能把3的倍数全找出来吗?”(3)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方法?(尽量让学生说)5、试一试P31页2的倍数、5的倍数。
完成试一试后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讨论后学生总结:①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32页练一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倍数和因数式子:1×12=12 2×6=12 3×4=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
因数的特征:①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②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倍数的特征:①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实际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一、导入:师:谁能说出一个自然数?能说多少个?有最大的吗?谁能说一个最小的自然数?导语: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中去认识两种数关系。
(板书课题)生:(让四个学生分别说)生:无数个。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生:0(说不出由教师补充)生:(倾听)引出学生对自然数的回忆.规定学习内容的研究范围。
一、新授1、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认识(课件展示拼图情景)师:你能想到哪些摆法?师:(收集)把你们讨论的摆法告诉大家?现在能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和正方形个数吗?师:其余的孩子还有不同的摆法吗?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和正方形个数。
师:(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同学们能说出后面两个算式中数之间的关系吗?师:(讲解倍数和因数的依存关系)生:(同桌交流、说说)生:摆3排,每排4个正方形。
生:3 X 4 = 12生:摆1排,每排12个正方形1 x 12 =12.生:摆2排,每排6个正方形2 x 6 =12.生:(仿照说倍数和因数)生:(倾听)能根据情景想到拼成长方形的形状。
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得到整数乘整数等于积的乘法算式。
感知在算式中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师: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那老师考考你们?展示:因为2 x3=6,所以说6是倍数,2和3是因数。
这样说行吗?追问:应该怎说?师:在乘法算式中能判断倍数和因数,那在除法算式中不能说清吗?展示:12÷2=6 你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生:不行。
生:6是3的倍数,2和3是6的因数。
生:12是2的倍数,12是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引出判断、及时练习)强化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依存关系。
体会乘、除法中都可以说明倍数和因数。
2、找因数的方法师:同学们能算式中判断谁的因数,那么我说一个数你们判断一下它是不是36的因数?4追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有不同想法吗?师:请写出两个数的积是36的算式。
(只写一个)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师:请写出36除以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的算式。
(没有余数,只写一个)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师:从乘法中能找到36的因数是和。
从除法中能找到36的因数。
同学们想用哪种方法找出36的全部因数?要求: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用乘法和除法去36的因数。
可交流。
师:(收集)现在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找到了多少个36的因数。
展示学生做的过程。
追问:(指着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师引导小结:用乘法找36的因数是怎样做?用除法找36的因数是怎样做的?在乘以、除以时我生:是生:因为4 x 9=36生:因为36÷4=9生:(分别写,展示一个学生)生:(分别写,展示一个学生)生:乘法生:除法生:(学生组做,师检查)生:(学生写出一个算式就只说一个算式中的因数)生:(乘法)用两个数相乘积是36.生:(用36除以一个自然数等于另一个自然数,没有余数。
)生: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去乘或除。
生:最大是….最小是….有个。
生:(倾听)感受因数的由来。
体会求因数的方法。
让学生得到交流学习的机会。
生生评价中得到找因数的方法。
们应注意些什么?(因数的书写)师:请用你善于发现的小眼睛观察36的因数。
能找到最大吗?能找到最小吗?有多少个?师:(教学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及时练习:3、找倍数的方法师:同学们会找到一个数的因数,想学习找因数的方法吗?师:考考你的小耳朵,听听老师说的数是3的倍数吗?6、你是怎样想的?5呢?师:你能说出一个3的倍数吗?你是怎样判断9是3的倍数的?师:同学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3的这些倍数的?师:(方法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通常用这个数与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相乘。
请同学们找出5个3的倍数?师:(收集)我们把3的倍数写完了吗?怎么办?生:想生:是,因为2x3=6生:不是,因为没有一个自然数与3相乘得到5.生:9生:3x3=9生:(讨论后作答)用3去乘自然数,积就是3的倍数。
生:(倾听)生:(学生独立完成)生:没有生:省略号表示生:(学生独立完成)生:(同桌讨论)(收集)生:激趣感受倍数的由来经历找倍数的过程生生评价巩固练习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及时练习:(找2、5的倍数)师:用你聪明的小脑袋分析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三、巩固练习1、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巩固。
(追问判断的理由)2、巩固找倍数的方法。
四、课堂分享:把你学到的告诉大家?(让学生说出学过的知识)以上是我在教学《倍数与因数》时,针对教学设计与实际上课的情况作对比,整理出我们在启发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问设计作出的案例分析。
教案为课堂教学提供思路指导,问题是激活课堂、诱发学生思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