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全套导学案(含答案)讲解

合集下载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 含答案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 含答案

课题: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班级:姓名: 学号: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三大河段出现的主要问题.3.学会总结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4.应用相关知识分析三峡工程、三江源地区、浦东开发以及太湖流域等热点问题.2。

预习内容:(一)上游地区1.开发重点:坡度大,河流落差大,资源开发成为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长江三峡工程的作用⑴,是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⑵发电:将是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⑶航运:加深、加宽游航道,改善航运条件。

⑷供水: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南水北调线调水以及库区水道养殖、旅游。

3.存在问题:⑴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⑵森林植被破坏,引发.4.整治措施:搞好生态环境建设⑴加强长江和水源的建设,实行、、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现保护性经营和开发。

(二)中游地区1.地形: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2.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

3.工业:以为主,是我国重要的。

4.洪灾—-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

首先是自然因素①②。

其次是人为原因(加剧作用)①,②。

5.整治措施: 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①②③.(三)下游地区1.农业发展区位条件:本区农业基础好,是2.工业发展区位条件:是我国最大的。

3.环境问题突出:。

4.整治措施: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①;②。

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教师设置问题或例题【活动参与】1.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2。

针对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长江上、中、下游河段开发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四、巩固训练,提升技能A组1.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地理导学案:必修三2.4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东风路高中庞宝俊)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地理导学案:必修三2.4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东风路高中庞宝俊)
(1)图中乙粮食作物是那种农作物?为什么这里以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为主?
(2)图中甲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A、C两省。但是,2019年国家从东北向南方大量调运甲粮食时,主要是从B省区调运,为什么?
(3)三江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课堂、课后作业)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我国荒漠化的典型分布区?西北地区的典型的沙漠并分析西北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
3、分析地形对美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分析美国加州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并回答P52页活动题。
5、教材53页活动题(1、2、3)
三、当堂检测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1930年前后连续干旱,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黑风暴”。
1.引发“黑风暴”的地区是图中________处。
1.美国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试分析为什么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
2.有同学认为,“处方”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3.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二) 阅读图10,图中阴影区域表示三大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美国主要的农业带: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棉花带、 ____________、水果和灌溉农业带等。
二、合作探究
1、从水热条件分析,美国那些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2、美国北方冷空气可以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甚至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为什么冷空气的影响范围如此广大?
(2)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地理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环境污染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变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核心考点一、田纳西河流域的概括及自然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
姓名:班级:组号: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2.1~2.3
【学习目标】
1、梳理第三部分知识点并进行整合。
2、对知识点进行熟悉背诵。
3、能够准确运用知识点解题。
【知识梳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核心考点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1、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调整农、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
中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
合理分配水资源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②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③大面积地表裸露。
(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2、表现: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3、案地围垦。
(2)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2.湘教版必修Ⅲ第2章地区可连续发展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目的: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剖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

2.认识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建立防治荒漠化的观点,逐渐成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课要点: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教课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教课方法:比较法、图示剖析法、图示法等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可连续发展的内涵包含生态可连续、经济可连续和社会可连续,此中生态可连续是基础。

在地理必修三中我们主要学习地区的发展,地区的发展一定要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而地区发展第一要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第二章中我们主要学习荒漠化防治和丛林的保护。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荒漠化概括1.观点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润湿地域的这类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充的过程,而是好多块分别的土地渐渐退化,并最后连结在一同,形成好像荒漠般的景观。

形成是天气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分的经济活动互相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惹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本质:土地退化影响1已成为现在全世界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依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测,当前生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域遇到荒漠化的威迫。

中国是全世界荒漠化面积大、散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此中西北地域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域。

活动活动:依据你的理解,运用以下要点词解说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域天气因素人类活动荒漠化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向发展过程,其本质是土地退化,散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形成原由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思虑:(1)荒漠与荒漠化的差别。

高中地理必修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导学案》高效教学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地理必修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导学案》高效教学导学案教师版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导学

【课前预习】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5%。

2.工业部门和工业城市:现已发展成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业等为核心
的著名重工业区。

区内的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课堂探究】
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

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
尔河和利珀河之间的鲁尔区,其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
而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回答下列表格。

电力工业发展的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影响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还有哪些?
答: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钢铁生产过剩、新技术的冲击、环境污染、
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扩大了,。

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姓名班级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第15-16课时)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1-2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土地荒漠化的概念类型,熟悉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世界任意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类型原因,找到针对性治理措施。

1:课堂有效导入】多媒体展示各种荒漠化图片,引入荒漠化概念及类型。

2:课前自学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回答“抢分冲关”共5关:“抢分冲关”一①~⑩;“抢分冲关”二○11~○15;“抢分冲关”三○16~○23;“抢分冲关”四○24~○27;“抢分冲关”四○28~○30一、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是指由于①变化和②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就是土地上的植物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生产能力而变成不毛之地。

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冻漠化(寒荒漠化)、红漠化等等。

按成因分类: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属于⑧荒漠;人为原因形成的属于⑨荒漠。

荒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⑩和流水。

2、中国荒漠分布:共有荒漠化土地2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的28%。

土地荒漠漠化严重的省区主要有○11、、、、、宁夏、陕西等。

其中荒漠化土地最多的是○12,其次是○13。

中国五大沙漠分别是:○14、、○15、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等。

二、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三北地区都有土地荒漠化,但以○16地区最严重,表现为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岩砾漠化。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17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西北地区气候○18,大风频繁,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风蚀作用强烈。

2、人为原因:根本原因是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加,加大环境生态压力。

主要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有草原牧区○19,农牧交错地带(半干旱的农垦区)○20,内陆河流沿岸地区○21;绿洲地区○22;工矿区○23。

三、土地荒漠化危害1、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危害:耕地草地丧失;村庄、○24、水库和灌溉渠道等受风沙威胁;造成经济损失巨大;表土裸露,为○25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沙源。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习要求】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2.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自主学习】一、鲁尔区开发的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鲁尔区位德国部,河下游支流河与河之间,地处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2、水陆交通便利: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

3、水、煤资源丰富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特点:储量大、埋藏深、、。

4、市场广阔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鲁尔区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环境恶化:面对困境,鲁尔区开始大力推动转型,注重,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改造,大力扶持,实现治理环境污染,,(1)改造,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系统和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治理污染,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3)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加强环境管理。

(4)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计划,进行了大规模的。

【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鲁尔区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B.鲁尔区内水源充足,铁矿丰富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埋藏较深,品种单一D.内河航运虽然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3.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A.水资源、能源短缺,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B.陆运、水运条件较差,交通不便C.位置处于沿海,偏居东部,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D.煤炭、矿产不足,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4.下列工业部门中,不属于鲁尔区的是()A.钢铁工业B.电力工业C.机械制造工业D.石油工业5. 下列城市,属于鲁尔区内重要工业中心的是()A.汉堡、法兰克福B.波恩、慕尼黑C.杜伊斯堡、埃森D.斯图加特、鹿特丹6.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C.机械、煤炭D.钢铁、电力7.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A.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B.消除污染,改善环境C.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D.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8.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比较,具有的共同优势条件是()A.有丰富的煤铁资源B.充足的能源供应C.有优美的环境D.有充足的淡水资源9.读右面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工业区位于国家。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必修三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正确认识自己、经营自己的长处;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所处的环境,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以积极心态去解决困难。

12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两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土地退化的含义。

2.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

4.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第一课时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人为因素有哪些?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学习过程】 活动一:荒漠化的概念和土地退化的含义2.荒漠化⑴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⑷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沙漠化学习札记你可以花费无数时间纠结于往事,拼命理清思绪试图证明哪些事本该或应当发生。

或者,你也可以选择让如烟往事尘封在你的记忆深处,然后跨出家门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

2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3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要点1。

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要点2。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②土壤质地:③降水特点:④地质灾害: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②破坏植被要求3.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从耕地:(2)黄河:(3)生态:要求4.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1、具体措施:①工程措施②农业技术措施③生物措施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具体措施):二、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要点1。

利用区域资源分布图,了解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状况。

1、区域能源资源类型:2、分布状况:要点2。

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1、区位优势:位置:交通;能源(鲁尔区煤炭)工业及与煤相关的工业2、区位劣势:①恶化(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造成的环境问题);②衰落要求3.通过资料分析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1、主要问题:见“劣势”。

2、对策:(1)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大力扶持,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加强,营造要求4.东北工业区:1、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①②;③。

2、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工业区有哪些资源优势?3、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明显不足的资源条件是什么?4.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荷兰沿海港口,其主要目的是什么?5.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你认为振兴东北工业区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点1。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 含答案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 含答案

课题: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班级: 姓名:学号: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概况。

(3)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经济区的经济中心.2。

预习内容: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⑴地形:既有、、,又有盆地和.⑵气候:多数地区属气候,降水量自向递减。

⑶水文特征:中下游稠密,湖泊密布。

⑷长江干流横贯,支流呈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2.自然资源⑴丰富的资源。

⑵矿产资源:探明矿种种,占我国矿产总数的%。

⑶水能资源:长江流域经我国三大阶梯,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的游地区。

3。

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和资源丰富.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状况1.经济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岸和盆地,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上游经济区以为中心。

2.城市化:长江流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的城镇都很密集,而且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地区。

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教师设置问题或例题【活动参与】1.长江干流横贯东西,众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哪些地形区?2.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各自的优势资源?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川江河段(宜宾-重庆)的航运条件。

为什么?四、巩固训练,提升技能A组1.长江流域的地形共包含( )A.山地、高原、平原B.山地、高原、丘陵、盆地C.高原、盆地、丘陵、平原D.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2.长江流域的气候主要有(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湿润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B 组3.读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图,回答:(1)在该图所示的范围内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有、、,全国性的商品棉基地是。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复习讲座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复习讲座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复习讲座对应学生用书P059专题一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1 •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2 .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 “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与“植被破坏”“过度樵采”有关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

(2) 根据区域来判断生态问题如果试题以区域图切入,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

具体如(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和河流含沙量的关系, 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3 •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1) 分析思路地形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自然原因原因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和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2)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答题术语|水土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也表恒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流失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H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H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暧中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圭过度放牧丰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生态保护湿地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4 .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1) 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预习】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概念: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主要特征: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它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成果。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类型:4.区域各要素空间分布形式:5.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的。

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诸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我国三次产业划分:4.产业结构差异:(1)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2)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差异:5.区域产业划分:一个地区的产业,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三种产业:【课堂探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我国一些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

答:不是。

产业结构一般代表比例关系和产业地位,并不代表发达程度。

【课前预习】一、区域发展1.衡量指标2.区域空间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为、历史文化等;(2)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二、区域发展阶段续表【课堂探究】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这一阶段产业结构有何特点?答: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课前预习】一、四大地区的差异1.四大地区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三、西部大开发1.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放开发。

3.发展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

4.限制条件: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5.意义:(1)可以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2)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一、区域经济联系1.当代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它一般在国家主导下进行,或者通过地方政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的协商联系而形成的。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原因:自然资源地区分配不均。

2.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工程:(1)南水北调天津等地区。

背景我国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90%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西北地区,而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短缺,能源消耗量相当大。

线路北线工程中线工程南线工程输电线路能源类型火电:内蒙古、山西、陕西;水电:黄河上游水电为主火电:云南、贵州;水电:珠江上游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运输线路将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的煤炭资源运送到华东、华南等沿海地区1.作用: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

2.我国的产业转移: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

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过渡。

在此过程中,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小。

【课堂探究】1.产业转移的类型、方向和目的:【课前预习】一、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地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3.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8%。

【知识拓展】A.荒漠化——地球的“癌症”:地球陆地表面极薄的一层物质,也就是土壤层,对于人类活动和陆生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

没有这一层土质,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树木、谷物,就不可能有森林或动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人类。

荒漠化,就是指这一层土质的恶化,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从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包括沙漠和戈壁。

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消失,都称为荒漠化。

B.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荒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C.广义的荒漠化: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D.荒漠化的分类: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

【课堂探究一】I.查阅《中国地形图》,列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西北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以北。

从自然环境特征上来说,西北地区东部为平坦的高原,而西部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河湖少,且多内流河,土壤为荒漠土(疏松的荒漠土壤),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而且多大风,植被由东向西可表示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II.根据“荒漠化的分类”,我们可以指出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属于风蚀荒漠化。

III.根据教材第37页-阅读(第1~3段),试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有怎样关系? 答:地形阻挡水汽、河湖少、疏松的沙质土壤(主要物原)、气候干旱多大风(主要动力)、植被稀少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主要阻力),是加剧干旱程度的因素。

IV.根据教材第37页-阅读(第4段),试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答:①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如呼伦贝尔草原)、乱砍滥伐(如塔里木盆地)、盲目开垦(如科尔沁沙地);②水源破坏:超量开采地下水和水资源利用不当(如塔里木河下游和弱水);③施工破坏:工矿开发、居民用地和道路建设(如东胜、准格尔煤田);④实质是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带来的环境破坏的恶果。

二、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

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上亿人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

2.危害:(1)经济:造成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经济损失巨大;(2)社会:造成饥荒和贫困,危害人体健康,使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出行;(3)生态:为沙尘暴提供沙源,使气候恶化。

三、荒漠化的防治1.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家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1)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具体措施:①生物措施:用植物固沙和恢复天然植被,在沙地上用飞机播种林草,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封沙育草等;②工程措施:用草方格防沙固障固沙,防止沙丘移动,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③管理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

【课堂探究二】I.列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分布地区:答: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低山丘陵)盐渍化(华北和西北等灌溉农业区)石漠化(云南、贵州等地的喀斯特地貌)II.综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参考《地图册》第120~121页)课 题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导学案 学 科 地 理课 时 16~18 使用时间 设 计 者教研组长审 核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2.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掌握湿地综合治理的措施。

以我国洞庭湖区为例,归纳如何保护湿地资源。

【课前预习】 一、湿地的含义1.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分类:⎩⎨⎧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泊等米的浅海区、河流、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天然湿地:沼泽、滩涂6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山地,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但是我国湿地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二、“地球之肾”——湿地的作用【课堂探究一】结合材料探究:湿地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将探究结果填入下表。

材料 2014年2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湿地日”,宣传主题是“湿地与农业”,宣传口号是“湿地与农业:成长中的伙伴”。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由于兼具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生态类型,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湿地的美称包括“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等。

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

3.后果: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四、保护湿地1.破坏湿地的后果: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课堂探究二】以洞庭湖区为例,根据《中国地形图》以及教材第42~46页-阅读,完成下列表格。

课题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导学案学科地理课时19~21 使用时间设计者教研组长审核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2.分析田纳西河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3.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内容。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归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经验。

【课前预习】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流域概况:位置中纬度的北温带,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内陆)水系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全长1 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地形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20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