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
幼儿园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捉迷藏的昆虫》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认识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昆虫,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昆虫。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爱护昆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昆虫的特征,并能准确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图片、视频、观察盒、放大镜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内寻找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关注昆虫。
回到教室,教师展示昆虫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昆虫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昆虫的图片,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结合实例,让幼儿学会如何观察和描述昆虫。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观察盒,让幼儿分组观察昆虫,并记录下来。
每组选代表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提问幼儿: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它们有什么特点?六、板书设计1. 《捉迷藏的昆虫》2. 内容:昆虫的基本特征:头、胸、腹;三对足;一对触角昆虫的生活习性:生活在草丛、土壤、水中;会飞、爬、跳跃常见昆虫:蝴蝶、蜜蜂、蚂蚁、蜻蜓、蝗虫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其特征。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描述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捉迷藏的昆虫》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捉迷藏的昆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世界》第二节《捉迷藏的昆虫》。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学会区分昆虫与其他动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蚂蚁、蜻蜓等,知道昆虫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昆虫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重点: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标本、图片、PPT、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昆虫,观察昆虫的活动。
(2)让幼儿分享自己找到的昆虫,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蝴蝶、蚂蚁、蜻蜓等昆虫的图片,让幼儿认识这些昆虫。
(2)讲解昆虫的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3)引导幼儿区分昆虫与其他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昆虫标本,说出昆虫的名称及其特征。
(2)组织幼儿进行“昆虫捉迷藏”的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动手操作(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
(2)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
(2)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如:为什么昆虫会捉迷藏?它们捉迷藏的目的是什么?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迷藏的昆虫》2. 内容:(1)常见的昆虫:蝴蝶、蚂蚁、蜻蜓等。
(2)昆虫的特征: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注明其特征。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昆虫、了解昆虫特征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
《捉迷藏的昆虫》幼儿园中班教案
《捉迷藏的昆虫》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捉迷藏的昆虫》为主题,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捉迷藏的昆虫》教材第10页至第12页;2.昆虫的分类和特征;3.昆虫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难点:昆虫的分类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标本、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隐藏在植物丛中的昆虫,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昆虫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如翅膀、触角、腿等,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将昆虫标本和对应的图片进行匹配,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态环境,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5.动手操作: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6.作品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昆虫的特征:翅膀、触角、腿等。
昆虫的生态环境:植物丛、土壤、水域等。
七、作业设计1.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标注其名称和特征。
答案:示例:(图片)蚂蚁,特征:黑色,六条腿,触角等。
2.观察周围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可以增加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家长参与进来,带领幼儿在家附近的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记录昆虫的生活习性,增进亲子关系。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幼儿园中班教案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游戏不仅能
让我们学到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还能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昆虫。
昆虫是一类非常特别的动物,它们有很多种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有些昆虫长得像蝴蝶,有些长得像蚂蚁,还有些长得像蜘蛛。
它们都有六条腿,而且通常有两只透明的眼睛和一对大耳朵。
除了这些基本的特征之外,每种昆虫还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习性。
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昆虫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我们可以在花园里、公园里或者田野里寻找它们。
如果你找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或者一只可爱的蚂蚁,一定要小心地抓住它哦!但是记住了,我们不能伤害这些小动物,只能轻轻地摸一摸它们。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玩捉迷藏的游戏了。
选一个人来做“捉”的角色,其他人则是“躲”的角色。
当“捉”的人数到十的时候,他们就需要开始寻找“躲”的人了。
而“躲”的人则需要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如果被“捉”到了,那么这个人就要变成新的“捉”的角色。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因为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快速反应,才能成功地躲过“捉”的人。
这个游戏也能够增强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我想说的是,虽然昆虫看起来很小很弱小,但它们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环境。
它们可以帮助花草传粉、控制害虫数量等等。
在玩捉迷藏的昆虫游戏的我们也要保护好身边的自然环境哦!
希望今天的捉迷藏之旅能够让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捉迷藏的昆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昆虫的身体结构,了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探索昆虫捉迷藏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掌握昆虫的身体结构。
2. 通过观察和探索,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捉迷藏的奥秘。
教学重点:昆虫的身体结构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放大镜、PPT课件、教学视频。
2. 学具:观察盒、昆虫模型、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昆虫,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昆虫。
(2)教师展示昆虫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
(2)教师结合昆虫标本,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揭示昆虫捉迷藏的奥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昆虫模型,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节。
(2)学生用画纸和彩笔,绘制自己认识的昆虫。
4. 小组讨论(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特点和生活习性。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昆虫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迷藏的昆虫2. 板书内容:(1)昆虫的身体结构(2)昆虫的特点(3)昆虫的生活习性(4)昆虫捉迷藏的奥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昆虫,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绘制一幅昆虫图画,标注昆虫的身体结构。
2. 答案:(1)学生观察到的昆虫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生绘制的昆虫图画及标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捉迷藏的昆虫》,涉及第三章“昆虫的秘密生活”以及第五节“昆虫的伪装术”。
详细内容包括昆虫的伪装特点、昆虫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昆虫捉迷藏的方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伪装特点,知道昆虫为了生存会采取哪些伪装方式。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进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伪装特点及捉迷藏的方式。
难点:理解昆虫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学会观察和模仿昆虫的伪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昆虫模型、仿真植物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昆虫捉迷藏的视频,引导孩子们观察昆虫的伪装特点。
2. 例题讲解(1)展示昆虫图片,讲解昆虫的伪装特点。
(2)以蝴蝶、螳螂为例,分析它们捉迷藏的方式。
3. 随堂练习(1)观察仿真植物上的昆虫模型,找出其中的伪装昆虫。
(2)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昆虫捉迷藏的场景。
(2)强调观察和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迷藏的昆虫》2. 内容:(1)昆虫的伪装特点(2)昆虫捉迷藏的方式(3)观察和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捉迷藏的方式。
(2)设计一个昆虫捉迷藏的场景,用彩笔、剪刀、胶棒等材料制作。
2. 答案:(1)观察记录:根据实际情况记录昆虫的伪装特点。
(2)设计场景:根据课堂所学,发挥创意,制作昆虫捉迷藏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校园昆虫观察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昆虫捉迷藏的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捉迷藏昆虫(第二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捉迷藏昆虫》这一主题下,深入学习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详细解昆虫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我们将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昆虫世界有更深入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掌握昆虫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翅膀数量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昆虫能力,提高他们科学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作用,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重点:掌握昆虫基本特征,能够观察和描述昆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图片、挂图、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带孩子们到户外,寻找隐藏在校园里昆虫,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昆虫模型、图片和挂图,详细讲解昆虫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翅膀数量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观察校园里昆虫,填写观察记录表,并尝试描述昆虫特征。
5. 课堂游戏(10分钟)“捉迷藏昆虫”:在教室内设置若干昆虫模型,让幼儿找出隐藏昆虫,增强他们对昆虫特征认知。
6. 环保教育(5分钟)讲解昆虫对环境重要性,引导幼儿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捉迷藏昆虫2. 内容:昆虫基本特征昆虫在生态系统中作用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昆虫,并描述它特征。
2. 答案:蝴蝶、蜻蜓、蜜蜂等,描述它们身体结构、翅膀数量等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对昆虫有更深入解,但在引导幼儿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事项。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带孩子去户外寻找昆虫,观察它们生活环境,进一步解昆虫奥秘。
同时,开展“保护昆虫,从我做起”环保活动,提高幼儿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前言】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引言】昆虫是自然界中一类生物的代表,它们种类繁多、数量众多。
对于幼儿来说,昆虫是陌生又神秘的存在,引导幼儿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兴趣,从而启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昆虫。
2. 模拟昆虫的纸制小道具,比如纸蝴蝶、纸蜜蜂等。
3. 在室内或室外设置捉迷藏的场所,可以使用布景构建昆虫的生活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展示不同昆虫的图片或卡片,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触角的形状等。
同时,可以与幼儿交流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昆虫相关的事物,如蜜蜂采花、蜻蜓飞翔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活动安排(1)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向幼儿介绍“捉迷藏的昆虫”游戏的规则:在指定的场所设置虫穴,每个孩子扮演一个昆虫,在规定时间内尽量不被其他昆虫找到。
捉到昆虫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要寻找的昆虫。
(2)分组活动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分组,每个小组至少有两名昆虫,分别扮演不同种类的昆虫。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应的纸制道具,让孩子们自由选择。
(3)捉迷藏游戏在设置好的场所,教师给予起始信号,幼儿开始捉迷藏的游戏。
他们可以根据昆虫的特征和习性选择合适的藏身之处,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昆虫的行动来推测并寻找目标。
(4)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总结。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讨论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加深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四、教学延伸】1. DIY昆虫模型引导幼儿运用废纸、泥土、树叶等自然材料,制作昆虫的模型。
通过动手制作,加深对昆虫特征和结构的理解。
2. 昆虫足迹准备一些昆虫的卡片,每个卡片上都有昆虫的足迹。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中班科学教育要求,选自教材《幼儿探索大自然》第四章《奇妙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捉迷藏的昆虫》。
内容主要包括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了解昆虫,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的身体结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视频、放大镜、观察盒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草地,寻找昆虫,让幼儿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昆虫标本、图片,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5. 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用彩泥制作昆虫模型,加深对昆虫结构的理解。
教师评价幼儿的实践成果,强调昆虫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迷藏的昆虫2. 板书内容: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昆虫的生活习性:爬行、飞行、捕食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益虫、害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示例:蝴蝶,有翅膀、触角,生活在花丛中,吸食花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针对昆虫特征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到昆虫博物馆参观,了解更多昆虫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捉迷藏的昆虫中班科学教案
捉迷藏的昆虫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捉迷藏的昆虫》,主要内容为第二章第三节“昆虫的伪装与生存”。
本节课将带领幼儿探索昆虫如何通过伪装来保护自己,以及这种伪装对昆虫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昆虫的伪装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昆虫的伪装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昆虫伪装对生存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昆虫标本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幼儿喜欢的捉迷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昆虫的伪装。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昆虫的伪装现象,让幼儿了解昆虫为什么要伪装,以及伪装对昆虫生存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自己身边的昆虫是否也有伪装现象,以及这种伪装是如何帮助昆虫生存的。
4. 实践环节(10分钟):让幼儿动手制作昆虫伪装的道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昆虫的伪装现象及伪装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昆虫,画出它们伪装的样子,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 家长协助幼儿查找更多关于昆虫伪装的资料,增进幼儿对昆虫伪装现象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引入昆虫的伪装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在实践环节,幼儿动手制作昆虫伪装的道具,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讨论,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昆虫伪装对生存的重要性。
在课后,家长协助幼儿观察身边的昆虫,画出它们伪装的样子,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昆虫伪装现象的认识。
同时,查找相关资料的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学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拓展了幼儿的视野。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昆虫的伪装现象。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生物》第三节《捉迷藏的昆虫》。
内容主要包括昆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昆虫的身体结构、常见昆虫的认识、昆虫的繁殖、迁徙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虫的身体结构,能够识别常见的昆虫。
2. 培养观察、思考和探索自然的能力,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的认识。
难点: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标本、图片、PPT、放大镜、观察盒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草地,寻找昆虫,让幼儿观察昆虫的活动,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10分钟)(1)教师展示昆虫标本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
(2)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如头、胸、腹、翅膀、触角等。
3. 认识常见昆虫(10分钟)(1)教师展示PPT,介绍常见的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昆虫的动作,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昆虫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识别,并说明判断依据。
5.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昆虫,记录观察到的昆虫。
教师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关爱小动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迷藏的昆虫》2. 内容:(1)昆虫的基本特征:头、胸、腹、翅膀、触角(2)常见昆虫:蝴蝶、蜜蜂、蚂蚁、蜻蜓(3)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迁徙、食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活动。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昆虫画。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昆虫》第四章“昆虫的秘密生活”,详细内容围绕昆虫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的互动等方面展开,特别是通过“捉迷藏”这一游戏形式,让幼儿探索和了解昆虫的隐藏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至少三种常见昆虫的特征和习性。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隐藏技巧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理解昆虫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模型、放大镜、捉迷藏游戏道具、图片卡片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探索工具(小铲子、小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捉迷藏”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昆虫藏身之处的兴趣。
教师展示昆虫模型,讲述一个关于昆虫捉迷藏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昆虫的生活环境。
2. 探索活动(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昆虫模型和探索工具,在教室的“自然角”寻找模拟的昆虫藏身之处。
每找到一种昆虫,记录在记录本上,并尝试描述其特征和可能的藏身原因。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三种常见昆虫,详细讲解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并通过图片卡片进行展示。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特征描述,尝试在教室中找到对应的昆虫模型,并进行配对游戏。
六、板书设计中心主题:昆虫的捉迷藏左侧:列出三种昆虫的名称和特征右侧:画出昆虫的藏身示意图底部:提醒幼儿爱护昆虫,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它如何捉迷藏。
答案示例:昆虫名称:蝴蝶描述:蝴蝶有漂亮的翅膀,它可以停在花朵上,因为花朵的颜色和它的翅膀很相似,这样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探索能力,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主题为“捉迷藏的昆虫”。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昆虫的身体结构、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学习捉迷藏游戏在昆虫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认识昆虫的身体结构,培养幼儿对生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界中昆虫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身体结构的认识,捉迷藏游戏在昆虫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界中昆虫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放大镜、捉迷藏游戏道具、图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昆虫,让幼儿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昆虫模型、图片,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观察昆虫,填写观察记录表,教师巡回指导。
4. 捉迷藏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捉迷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昆虫的生存智慧。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昆虫身体结构和捉迷藏游戏在昆虫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迷藏的昆虫2. 板书内容: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翅膀、触角等昆虫的生存环境:户外、植物、土壤等捉迷藏游戏在昆虫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表(1)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一种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生存环境。
(2)用自己的话描述捉迷藏游戏在昆虫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2. 答案:(1)示例:蝴蝶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胸、腹、翅膀、触角等,生活在户外、植物附近。
(2)示例:捉迷藏游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昆虫如何利用环境来躲避天敌,保护自己。
《捉迷藏的昆虫》幼儿园中班教案
《捉迷藏的昆虫》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捉迷藏的昆虫》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昆虫的生活习性,了解昆虫的特点,掌握简单的昆虫分类,以及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的生活环境。
2. 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放大镜、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花园里寻找昆虫,让幼儿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昆虫特点。
教师指导幼儿用彩泥制作昆虫,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互相交流昆虫的特点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捉迷藏的昆虫》2. 内容: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昆虫的认知程度,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更多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让幼儿了解保护昆虫、关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3. 作业设计:画出最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其特点。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昆虫的分类和特点(1)分类:昆虫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
教师应详细讲解不同类别的昆虫,如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征。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
中班科学课程计划: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都可以使用保护性颜色来避开敌人并保护自己。
昆虫的生活环境复杂,体形较小。
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它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
这种关于昆虫“保护色”的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学习,是一种典型的认知科学活动。
我的设计活动重点是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教书和被动接受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
伯爵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并不断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在活动中,我使用了一些昆虫,例如枯叶蝴蝶作为桥梁,通过观察,猜测,发现和精心设计几个链接来仔细探索孩子的主要角色和老师的主导角色。
与资料,老师和同伴的有效互动,以获得相关经验并达成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前阶段,儿童学习是对科学前概念的研究,而不是对精确科学概念的研究。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不是故意为幼儿讲授“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逐步设计链接,使孩子们真正了解昆虫通过使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能力。
此外,针对有兴趣关注短时间和特定图像的中班生的特点,我使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和其他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为幼儿提供机会孩子要积极学习,积极探索。
学习兴趣;通过游戏为儿童提供间接的虚拟操作体验,以帮助儿童获得和增强间接体验。
教学策略1.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活动中有效使用交互式白板可以使孩子们的学习变得直观和有趣,增加孩子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孩子对探究的兴趣,并增强孩子观察,猜测,推理和判断等的能力。
2,“捉迷藏”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孩子体验发现和躲藏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建了“小鸟,昆虫”场景,以帮助儿童了解昆虫可以利用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来隐藏其技能。
使用“寻找隐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游戏,使幼儿在观察,操作和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捉迷藏的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捉迷藏昆虫》含反思《捉迷藏昆虫》优质教案分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是《捉迷藏昆虫》,这是大自然科学领域一部分,主要涉及教材中第三章《奇妙生物世界》第三节《昆虫秘密》。
我们将一起探索昆虫种类、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和认识各种昆虫,知道它们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生物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昆虫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重点:认识和辨别各种昆虫,解它们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观察它在地面上忙碌样子,引导幼儿思考:为什小蚂蚁这忙?它要去哪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各种昆虫图片,讲解它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然后让他们描述自己看到昆虫特征。
4. 讲解昆虫捉迷藏游戏(10分钟)讲解昆虫捉迷藏原理,让幼儿知道不同昆虫有不同藏身之处。
5. 活动延伸(5分钟)让幼儿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昆虫,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捉迷藏昆虫》2. 内容:昆虫种类: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昆虫特征:翅膀、触角、六条腿等生活习性:采蜜、建巢、觅食等生态作用:传粉、控制害虫、分解有机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昆虫,并描述它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我喜欢蝴蝶。
蝴蝶有翅膀、触角和六条腿,它会在花丛中采蜜,还能传播花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昆虫有更深入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昆虫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昆虫捉迷藏游戏,增强他们对昆虫认识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捉迷藏的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捉迷藏的昆虫》含反思一、教学目的:1.培育幼儿的察看力、想象力和动手本领。
2.认得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促进幼儿的生物常识和自然理解力的进展。
3.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认得昆虫:蜻蜓、蝴蝶、蜜蜂、蚂蚁等。
2.活动环节:捉迷藏。
3.真实体验:走进自然,察看昆虫。
三、教学过程:1.进入状态:老师让孩子们坐成一个小圆圈,先与幼儿交谈一下,问问他们近来有没有碰到过昆虫,还有没有记忆最深的昆虫是什么,收集孩子们的想法。
2.提问引入: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昆虫吗?昆虫分哪些种类?常见的昆虫有哪些?激励幼儿发表本身对昆虫的认得和了解,有讲解补充。
3.游戏环节:老师让幼儿们围成一个圈子,开始捉迷藏的游戏环节。
老师讲解规定:孩子们把眼睛闭上,随机抽一个幼儿,他就是“昆虫”,要藏起来,其他幼儿们要找到他并记下他藏身的地方。
假如找到了“昆虫”,“昆虫”就成为“追捕者”连续找寻藏身的幼儿。
4.真实体验:(1)老师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学校中找找昆虫,看到昆虫了,老师让幼儿们一起看一看,看看它长什么样,能飞吗?有没有触角和翅膀?幼儿探究察看昆虫的外观,谙习自然。
(2)老师把一个瓶子领到现场,我们把昆虫放到瓶子里,等回到教室,让孩子们察看捕到的“野外昆虫”:在 pPT 上或墙上,让孩子们认真察看,简单介绍昆虫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5.反思:本次活动应当提前做好准备,搜集好班级四周的昆虫,确定好活动的流程和规定。
同时夏天的昆虫数量很多,需要当心管理。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有关昆虫的一些学问和了解,加强了他们的动手本领和合作精神,让其对昆虫有了初步认知了解。
活动中的有趣味体验和游戏予以孩子们深刻记忆,有利于长期记忆和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3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3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教案1活动目标:⒈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⒉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PPT;录音;小记录表6张;小昆虫4只为一组共6组;保护色前期准备活动过程:一、导入1.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捉迷藏怎么玩?(一个人抓,其余人躲)2.有一些昆虫想和你们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们认识他们吗?3.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认识昆虫。
(蝴蝶、瓢虫、蚱蜢、知了、花螳螂、枯叶蝶、木枝节)二、基础部分(一)昆虫捉迷藏⒈你们现在都认识了这些昆虫,那让我们来找一找吧!⒉找昆虫⑴(出示图二)谁躲在了这里?花螳螂为什么躲在这里?(看看它的颜色,花的颜色:花螳螂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这样子不容易被发现)哦!花螳螂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什么事保护色呢?(这种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⑵还有许多昆虫也藏了起来,你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出示木枝节)木枝节为什么要躲在树枝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所以藏在树枝里不容易被人发现)总结:原来木枝节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⑶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那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你们找到它了吗?(出示枯叶蝶)枯叶蝶为什么要躲在树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像枯叶,躲在树上就不容易发现)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藏在了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⒊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先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⒋其实,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昆虫可不仅仅只有花螳螂、枯叶蝶和木枝节,还有一些昆虫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你看!它是谁呀?(纺织娘、尺蠖)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二)帮助昆虫藏一藏⒈还有一些昆虫不知道自己该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帮它们藏一藏好吗?介绍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别放了一张记录表和一些小昆虫,待会每张桌子坐四个小朋友,然后这四个小朋友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帮这些小昆虫找一找最合适它们的隐藏地方。
幼儿园中班教案《捉迷藏的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捉迷藏的昆虫》含反思教案:《捉迷藏的昆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自然探索》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程主要围绕“昆虫的捉迷藏”这一主题,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如何进行捉迷藏。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昆虫的习性,知道昆虫为什么会进行捉迷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昆虫进行捉迷藏的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进行捉迷藏。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昆虫进行捉迷藏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PPT学具:画纸、彩笔、昆虫模型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幼儿都喜欢的游戏——捉迷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昆虫图片(5分钟)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观看昆虫捉迷藏的视频(5分钟)播放一段昆虫捉迷藏的视频,让幼儿观察昆虫在进行捉迷藏时都使用了哪些技巧。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昆虫为什么会进行捉迷藏,以及它们进行捉迷藏的好处。
5. 实践环节(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捉迷藏的昆虫1. 昆虫的习性2. 昆虫的捉迷藏技巧3. 昆虫捉迷藏的好处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他们最喜欢的昆虫,并写上它们进行捉迷藏的技巧。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如何进行捉迷藏。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昆虫的极大兴趣。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对昆虫进行捉迷藏的好处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家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增强对自然的认识。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捉迷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二)_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二)_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类型: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幼儿园科学教案教学理论依据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
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
如何摆脱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设计活动时的重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
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
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提供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中班科学活动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论依据,教学策略,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捉迷藏的昆虫(第二版)
教学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利用保护色躲避敌人、保护自己的本领,而昆虫生活环境复杂,形体相对较小,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
有关昆虫保护色的这个活动主要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认知型科学活动。
如何摆脱老师传授、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我设计活动时思考的重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活动中我以枯叶蝶等几种昆虫为桥梁,通过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几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与材料、与教师、与同伴有效互动,获得有关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刘占兰教授认为,在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学习是前科学概念的学习,而不是准确科学概念的学习。
因此,在活动中我没有刻意教给幼儿保护色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让幼儿真正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本领。
另外,根据中班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给幼儿提供间接的、虚拟的操作体验,帮助
幼儿间接经验的获得和提升。
教学策略
1、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加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
活动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运用,使幼儿的学习变得直观、有趣,增加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机会,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猜测、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让幼儿体验寻找、躲藏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小鸟找,昆虫藏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昆虫能利用身体的形状和颜色隐藏自己的本领;运用寻找躲藏的昆虫和昆虫捉迷藏两个游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参与中加深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师幼互动,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
在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提问和简洁准确的小结,采用反问、追问等策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判断、验证一步步得出结论,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
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幼儿动手动脑,注意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对昆虫及其保护色产生兴趣,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虫利用身体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
活动难点
根据对昆虫保护色的认识,帮助昆虫隐藏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图片、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调动原有经验,引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提问:你见过什么昆虫?在哪里见到过?
2.寻找花园里的昆虫,初步了解保护色。
找找看,花园里都有谁?
为什么有的昆虫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难发现它?
小结:原来昆虫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发现。
3.观看视频和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观看视频,简单了解枯叶蝶、尺蠖、花螳螂等几种昆虫利用颜色和形状隐藏自己的本领,初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枯叶蝶:这是什么?会有什么变化?观察后教师讲解枯叶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这里会有谁?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观察、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花螳螂:猜猜看,美丽的花里藏着什么小秘密?猜测后用图片进行验证。
小结:枯叶蝶藏在树叶中,尺蠖藏在树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这样藏起来真安全,小鸟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虫图,请幼儿找出隐藏在各种背景中的昆虫,进一步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小结:自然界中有些昆虫就是这么奇妙,它们能把自己巧妙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让敌人很难发现它。
用这样的本领保护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儿操作,运用有关保护色的经验帮助昆虫藏起来。
玩白板游戏:昆虫捉迷藏。
请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根据昆虫的颜色、形状将昆虫藏在背景图中。
4.观看视频,拓展动物保护色的经验。
除了昆虫,自然界里有很多动物也有这样保护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看一看。
刚才你看到动物们是怎么隐藏自己的?它们隐藏自己的本领大不大?
结束语:还有许多动物都有这样特殊的本领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资料,找找看,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