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典故来源
四十个英语习语典故来源
四十个英语习语典故来源1.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此语源自<<伊索寓言>>,直译为“披着羊皮的狼”,也可表示这些意义“伪装成朋友的敌人;貌善心毒的人,伪君子”等. 该成语涉及这样一则故事:一只狼披着羊皮混到羊群里去了,欺骗了羊羔,并把羊羔吃了.又见<<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有如此一说: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 里面却是残暴的狼.”例句:Mrs Martin trusted the lawyer until she realized that he wa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马丁太太原来很信任那个律师,后来才认清他是个披着羊皮的狼。
Mr Black was fooled by the salesman’s manner until he showed that he was really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by selling Mr Black a car that was falling apart. 布莱克先生被推销员愚弄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推销员貌善心毒的人。
他卖给布莱克先生的是一辆要垮的小汽车。
2. a dog in the manger此成语源自<<伊索寓言>>,含贬义.该成语涉及这则故事:一只狗躺在马槽里,马或牛来吃食时,它却不让,但狗自己又不能吃.LDC认为该成语指“自己不能享用又不让别人享用的人”. 我们一般选择此译法: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例句:I’d like to ask you to consider it again and not to be a dog in the manger . 我劝你还是再考虑考虑,不要干那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3.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此语与法国谚语“运水入河”相当,可译为“多此一举”.纽卡斯尔(Newcastle)是英国的产煤基地.例句:It would be like carrying coals to Newcastle if another bank opened in this street ; there are three here now .如果再在这条街上开一家银行,那可真是多此一举,因为这条街目前已经有三家银行了。
英语知识15个常见的英文典故
英语知识:15个常见的英文典故柏拉图式爱情Platonic Love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其哲学思想对唯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影响极大,代表作有《理想国》、《法律》等。
他主张人的绝对精神,而忽视肉体感受。
“柏拉图婚姻”即是没有肉体性欲,而是绝对精神的男女爱恋。
诺亚方舟Noah’s Ark出自《圣经》。
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虑,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
而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
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了。
后来人们常用此语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滑铁卢Waterloo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
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因此,“滑铁卢”常常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本是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书名,作者为英国的约瑟夫·海勒。
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如果你认为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
可是你一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是疯子,就得继续飞行。
此语常用来比喻圈套、枷锁等。
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自相矛盾的一套诡辩逻辑,任何人也逃不出它的手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
一次他雕刻了一座美丽的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后来,爱神阿佛洛狄忒见他感情真挚,就给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夫妻。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缪斯Muse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
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
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
英语修辞典故的初探
英语修辞典故初探典故(allusion)《辞海》解释为“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这一定义已把“典故”这个概念解释得十分清楚和规范。
在英语中国,典故是以历史深渊为背景的修辞格。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被淘汰,而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沉淀下来,成了人民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会提到的典故。
这些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其中包含着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哲理。
1.英语典故的出处许多英美文学作品都引用文学、传说、宗教或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
运用典故不仅可以润饰语言, 使之丰富多彩, 生动清晰, 而且使人们更易于沟通思想。
然而, 对于不熟悉这些典故的读者或学生而言, 由于对于典故的出处不了解, 也就难以欣赏这些文学作品。
英语中的典故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1.1 文学作品许多英语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来自文学,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Shylock(夏洛克)是莎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人物,为了牟取暴利,在放债时提出极为苛刻甚至违反人性的条件。
现在Shylock通常用来指心肠狠毒、唯利是图的小人。
典故catch- 22源自美国小说家约瑟夫·赫勒的同名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
小说中的第 22 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如果疯了,可以申请复员回国,但申请书必须由自己来写,而一旦申请人能够有逻辑地写申请,便又证明申请人神智是清楚正常的,那就不能复员。
因此,这条军规实际上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规定,比喻人们处于无法摆脱的困境。
1.2 神话和传说英美典故的另一个来源是神话和传说。
西方文学深受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
narcis-sistic源自古希腊神话。
Narcissus(那西沙斯)是一个美少年, 因爱恋泉中自己的身影而憔悴至死, 死后化为一株水仙花(narcissus),因而形容词 narcissistic 有“自我陶醉的, 孤芳自赏的”意思。
1.3 宗教宗教信仰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英美人士。
浅析英语典故的来源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第3 0卷 第 1 2期 21 0 0年 1 2月
湖 j 匕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o Bd Unv ri o r ̄ f Hu TV ie s 哆
Vo . ,No.2 130 1
De e e . 0 0 1 3 1 3 c mb r 2 1 . 3 ~ 3
一
、
一
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创作 的同名小说 。 这是一部“ 黑色 幽默 ” 的反战长篇 小说 , 故事 围绕这第二十二条军规展开, 是一 这 条没法违背 的军规 , 就象哲学 中的悖论一样 , 他规定了所有 的人 不能离开军 队,除非他得了神经病 ,但是 ,如果 他真 的 精神 失常,他就不可能提 出停 飞 申请 ,即 “ 如果你 能证 明 自 己发疯 ,那就说 明你没疯 ” 。后来人们常用 C t a h一 2 指代 c 2 “ 相 抵 触 之 规律 或条 件 所 造 成 的无 法 脱 身 的 困 窘 ” 者“ 互 或 不 合 逻 辑 的或 矛 盾 的 问题 、 情 况 ” 。 二 、英 语 典 故 的 英 语 教 学 中 的重 要 作 用 在特定语言环境和社会背景下产 生的英语典故 , 在英语 教学 中不胜枚举 。由于相关背景知识的缺 乏, 大学生在理解 英语典故时也遇 到了一些 问题 。 英语 典故在大学英语教学实 践 中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 : 1 .开 拓 学 生 视 野 ,拓 宽 知 识 面 上 文分析已经指 出,英语典故 的来源广泛,历史事件 、 神 话寓言、文学作品等 都是英语典故丰富 的源泉。大学生在 英语学习中遇 到英语典故 时,由于其西方文化知识的缺乏 , 增加了对于 典故 的理解难度 。 时, 这 他们往往会怀着好奇的 心情 ,去主动查 阅与该英语典故相关的背景材料 ,从而阅读 到更 多的西方经典作 品或熟悉更多西方 的人文历史 , 在无形 之 中扩大 了他们 的知识面 ,开阔了他们 的视野 。 2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学 习动机 学 习动 机则是 引起 和维持个体 的学习行为 以满 足学 习 需要 的心理倾 向,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 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可 以促 使 学 习 者 积 极 主 动 地 去认 识 自己想 要 了解 的 知 识 , 习 学 效果 自然是事半功倍 。大学生好 奇心 强, 英语典故神秘而间 接 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刺激 了他们想要 了解究竟, 一探到底 的学习愿望。学生的学习动机一 旦被激发 , 习兴趣 自然调 学 动起来 ,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也会成本提高 。 3 .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英 美文化及西方社会 英语 典故是英美文化 的积淀 , 是西方社会历史和文明史 的反映。学生在学习英语典 故时, 必然要 了解相关的文学作 品或 背景知 识,才能正确地理解 典故。在这一过程中,学 生 定 会 接 触 到许 多名 家 名 作 , 比如 《 经 》 莎 士 比亚 、伊 索 圣 、 寓言和希腊神话 , 这些背景知识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西方社 会和西方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 、结 语 英语典故形式简单,意义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 史底蕴 。 学生在学 习英语典故时,必须要了解典故产 生的文 化背景 ,透析其渊源,才能正确地理解 、认识和 掌握 。大学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 意不 断进行文化渗透,帮助 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文化 障碍 , 从而 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
英语典故修辞
英语典故修辞好的,我可以为您介绍一些英语典故和修辞手法。
一、英语典故1. 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这个典故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喀琉斯。
他是一位勇猛无比的战士,但他的身体唯一的弱点是脚后跟。
在一次战斗中,他被一支箭射中了脚后跟,最终因此身亡。
因此,Achilles' heel这个词汇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致命弱点。
2.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这个典故也来自希腊神话。
潘多拉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她被赋予了开启一个盒子的权力。
当她打开盒子时,里面释放出了所有的灾难和疾病,只有希望留在了盒子里。
因此,Pandora's box这个词汇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引发的一系列不幸事件。
3.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这个典故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
希腊人为了攻占特洛伊城,制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藏在里面的希腊士兵成功地进入了城内,最终攻占了特洛伊。
因此,Trojan horse这个词汇被用来形容一种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危险或欺骗。
二、英语修辞手法1. 比喻(Metaphor)比喻是一种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法。
比喻通常用来强调某个特定的特征或性质。
例如,“他是一只狮子”就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勇气和力量。
2. 暗示(Allusion)暗示是一种引用文学、历史或文化事件的修辞手法。
通过暗示,作者可以在不直接提到某个事物的情况下,传达出相关的意义和情感。
例如,“他是一个现代版的浪漫主义者”就是一个暗示,引用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概念。
3. 对比(Contrast)对比是一种将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对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作者可以强调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他的声音像雷鸣般嘹亮,而她的声音则像轻柔的风声”就是一个对比,强调了两个人声音的不同。
以上是我为您介绍的一些英语典故和修辞手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英语典故
1、柏拉图式爱情Platonic Love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其哲学思想对唯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影响极大,代表作有《理想国》、《法律》等。
他主张人的绝对精神,而忽视肉体感受。
“柏拉图婚姻”即是没有肉体性欲,而是绝对精神的男女爱恋。
2、诺亚方舟Noah’s Ark出自《圣经》。
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虑,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
而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
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了。
后来人们常用此语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3、滑铁卢Waterloo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
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因此,“滑铁卢”常常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4、第二十一条军规Catch-22本是名著《第二十一条军规》的书名,作者为英国的约瑟夫·海勒。
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如果你认为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
可是你一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是疯子,就得继续飞行。
此语常用来比喻圈套、枷锁等。
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自相矛盾的一套诡辩逻辑,任何人也逃不出它的手心。
5、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
一次他雕刻了一座美丽的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后来,爱神阿佛洛狄忒见他感情真挚,就给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夫妻。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6、缪斯Muse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
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
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
英语典故
第三类: 第三类:来源于作品故事
1. pound of flesh (形容以借款人的惨重损失和痛苦为代价的债务, 2. 也可以说是合法却极不合理的要求)。 [典故]源于沙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
第四类:来源于《圣经》 第四类:来源于《圣经》
1. doubting Thomas (指那些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 [典故]源自《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20章, 该篇讲到耶酥复活后出现在众人面前, 十二门徒之一的托马斯没有亲眼见到, 声称除非看到耶酥手上的钉痕, 否则不信他已经复活。。
犹大的亲吻 Judas Kiss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 耶 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 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 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 安, 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 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English Allusion 英语典故
——C3曾雅芳、丁小玉 曾雅芳、
•Origin •Examples •China
第一类: 第一类:来源于历史故事
1.为什么含有Dutch(荷兰佬)的短语均带有贬义色彩呢? 例如: 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 Dutch leave(擅离职守,不辞而别), go Dutch/Dutch treat(各自付帐), Dutch uncle(严厉的批评者)等。 典故] [典故]十七世纪,英国与荷兰争夺制海权的斗争空前激烈, 英国人民由于民族感情 高涨而在国内开始用荷兰人(Dutch)来指代“坏的、假的、错的事 情”。 之后便留传开来,并沿用至今。
burn one' s boat/bridges 自绝退路 此语源于军事领域。两军作战,部队渡河以后, 有些指挥员常常烧毁船只,自绝后路,显示只进不退的决心, 为此激励斗志。后遂用burn one‘s boats来喻指 ‘ “自断后路,誓不回头”。相当于汉语中的“破釜沉舟”。
英语典故的文化根源及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
英语典故的文化根源及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摘要:英语典故与英语语言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要深刻研究英语语言文学,就需要探索英语典故的文化根源,以对根源的研究,剥丝抽茧找出其对英语语言文学有着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章感染力、为创作提供素材与源泉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典故;文化根源;英语语言文学;影响引言:英语典故与英语语言文学同宗一脉,在探索英语典故文化根源的同时,也就能明白其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充分准确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意图,为英语文学作品增添色彩。
一、英语典故的文化根源1、来自民间寓言故事英语语系典故来源有很多,要说其中最为常用家喻户晓的典故,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伊索寓言》,这些民间寓言故事都对后来的文化、文学作品、日常表达都有很大的帮助。
“Nobody will believe he is in trouble because hewas cried wolf so many times.”意思是“一朝说假话,一世无人信”。
其中的Cry wolf来自于《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有个牧童在离村子不远处的山坡上放羊,为了寻开心,突然大喊“Help! Help! The wolf”全村人都闻声赶来救他,才知道是个玩笑。
当真的狼来了的时候,牧童再次呼叫,谁也不会理他了。
最后狼把他和羊都吃了。
语言的意义很清楚的表示:爱说谎的人,即使他说的是真话,也不会有人信他。
这两个典故虽然发生背景不同,但是都是在英语的文学表达上非常接近,也可同时应用,都是为了表达“一朝说假话,一世无人信”。
2、来自圣经英语表达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含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词,其每一个词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典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圣经》(《The bible》)。
就像“Judah’s kiss”意思为“犹大的亲吻”,其引申含义为“可耻的背叛行为”。
就是通过《圣经》中的典故表现出来的。
犹大为了钱财为犹太教老祭司们辨认耶稣,背叛耶稣,以亲吻耶稣的方式来向犹太教祭司们指认,最终导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现将我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总结如下:二、教学实践中的亮点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采取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数学课上,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
4.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教学实践中的不足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还存在不足。
有时对教材内容解读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课堂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
有时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不够严格,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3.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对学生评价方面存在单一的问题。
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4.与同事合作交流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与同事的交流合作方面存在不足。
英语典故
英语典故:A Penelope's Web 永远做不完的工作A Penelope's Web亦作The Web of Penelope故意拖延的策略;永远做不完的工作A Penelope's Web或The Web of Penelope,直译为“珀涅罗珀的织物”,典故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卷2。
这部史诗的主人公奥德修斯是希腊半岛西南边伊大卡岛(Ithaca)的国王,他有个美丽而忠诚的旗子,名叫珀涅罗珀。
奥德修斯随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十年苦战结束后,希腊将士纷纷凯旋归国。
惟独奥德修斯命运坎坷,归途中又在海上漂泊了10年,历尽无数艰险,并盛传他已葬身鱼腹,或者客死异域。
正当他在外流浪的最后三年间,有一百多个来自各地的王孙公子,聚集在他家里,向他的妻子求婚。
坚贞不渝的珀涅罗珀为了摆脱求婚者的纠缠,想出个缓宾之策,她宣称等她为公公织完一匹做寿衣的布料后,就改嫁给他们中的一个。
于是,她白天织这匹布,夜晚又在火炬光下把它拆掉。
就这样织了又拆,拆了又织,没完没了,拖延时间,等待丈夫归来。
后来,奥德修斯终于回转家园,夫妻儿子合力把那些在他家里宴饮作乐,胡作非为的求婚者一个个杀死,终于夫妻团圆了。
由于这个故事,英语中的Penelope一词成了a chaste woman(贞妇)的同义词,并产生了with a penelope faith(坚贞不渝)这个短语。
而A Penelope's Web这个成语比喻the tactics of delaying sth on purposel;the task that can never be finished的意思eg:Mr Jones made a long speech at the meeting.Everyone else thought it a Penelope's web.My work is something like the Penelope's web,never done,but ever in hand.英语典故:Greek Gift(s) 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Greek Gift(s)阴谋害人的礼物;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Greek Gift(s)直译是“希腊人的礼物”,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以及古罗马杰出诗人维吉尔(Publius Virgilius Maro,公元前70-前19年)的史诗《伊尼特》(Aeneis)中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
英语十二个月典故
公历一年有12个月,起源于古罗马历法。
罗马原来只有10个月,古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amp;#183;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1月、2月,原来的1月、2月便成了3月、4月,依次类推。
这就是今天世界沿用的公历。
January——1月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的守护神,生有先后两副脸,一副回顾过去,一副要眺望未来。
人们认为选择他的名字作为除旧迎新的第一个月月名,很有意义。
英语January,便是由这位守护神的拉丁文名字January演变而来的。
February——2月每年2月初,罗马人民都要杀牲饮酒,欢庆菲勃卢姆节。
这一天,人们常用一种牛、草制成的名叫Februa的鞭子,抽打不育的妇女,以求怀孕生子。
这一天,人们还要忏悔自己过去一年的罪过,洗刷自己的灵魂,求得神明的饶恕,使自己成为一个贞洁的人。
英语2月February,便是由拉丁文Februar-ius(即菲勃卢姆节)演变而来。
March——3月3月,罗马3月是每年出征远战的季节。
为了纪念战神玛尔斯,人们便把这位战神的拉丁名字作为3月的月名。
英语3月March,便是由这位战神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April——4月罗马的4月,正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
April便由拉丁文April(即开花的日子)演变而来。
May——5月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玛雅,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罗马人便用她的名字——拉丁文Maius命名5月,英文5月May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June——6月罗马神话中的裘诺,是众神之王,又是司管生育和保护妇女的神。
古罗马对她十分崇敬,便把6月奉献给她,以她的名字——拉丁文Junius来命名6月。
英语6月June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也有学者认为,Junius可能是拉丁家族中一个显赫贵族的姓氏。
July——7月罗马统治者朱里斯&amp;#183;凯撒大帝被刺死后,著名的罗马将军马克&amp;#183;安东尼建议将凯撒大帝诞生的7月,用凯撒的名字——拉丁文Julius(即朱里斯)命名之。
rain dogs and cats典故
rain dogs and cats典故Rain dogs and cats是一个典故,源自于英国著名音乐家Tom Waits的专辑《Rain Dogs》。
这个典故在英语中常被用来形容下雨天里的狗狗和猫咪。
在雨天,我们常常能看到它们湿漉漉地四处乱窜,给人一种悲凉、落寞的感觉。
这个典故也被引申为形容在逆境中的人们,他们似乎命运多舛,无法摆脱困境。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雨天。
当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时,街道上的人们都会匆忙地寻找避雨的地方。
而与此同时,狗狗和猫咪们却在雨中奔跑。
它们或许不会考虑淋湿的问题,它们只是享受着雨水带来的清凉和自由。
狗狗和猫咪们在雨中奔跑,或许是为了追逐彩虹的尾巴,或许是为了寻找一片没有被淋湿的干地。
它们不知疲倦地奔跑,似乎在追逐着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这种坚持和执着让人动容,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在人生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逆境和困难。
当我们面对困境时,我们是否可以像雨中的狗狗和猫咪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呢?是否可以像它们一样享受逆境中的自由和清凉呢?雨天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阻碍和不便,但也有人喜欢雨天。
有人喜欢听雨声,有人喜欢在雨中散步。
对于喜欢雨天的人来说,雨水是一种洗涤心灵的力量,它可以带走烦恼和压力,让人们感到平静和放松。
同样,在逆境中,也有人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和机会。
逆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让人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逆境也可以给人们提供新的机会和挑战,让人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正如典故中的狗狗和猫咪们一样,他们在雨中奔跑,或许看似困境,但却充满了自由和活力。
在逆境中,我们也可以像它们一样,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在雨天还是在逆境中,我们都应该学会享受其中的美好和乐趣。
无论是追逐彩虹的尾巴,还是寻找一片干地,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享受逆境中的自由和清凉。
正如Tom Waits在《Rain Dogs》中唱道:“Rain Dogs are born for the wet pavement.”(雨狗生来就适合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奔跑。
英语典故
Thank you!
第二类:来源于传说
Swan Song最后杰作;绝笔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波罗(Apollo)是太阳神、光明之神, 由于他多才多艺,又是诗歌与音乐之神,后世奉他为文艺的保护神。 天鹅是阿波罗的神鸟,故常用来比喻文艺。 传说天鹅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颈长鸣,高歌一曲,其歌声哀婉动听, 感人肺腑。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 因此,西方各国就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某诗人,作家,作曲家临终前的一部杰作, 或者是某个演员,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
Bite the bullet:咬紧牙关
它最早出现在1891年,,这个短语的起源与外科手术有关,在麻醉 药尚未出现的年代,医护人员在为病人动手术时会递给他们一些东西 (比如皮带,如果在战场上就是子弹了),让其咬住,用这种办法缓 解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AA制的来历
AA是英文Acting Appointment的缩写。Acting Appointment直译 是“代委任制”,是指政府的高级官员(包括首脑)出访外国的时候, 下一级的最高官员将会暂时代替他履行职责。16和17世纪时的荷兰 和威尼斯,是海上商品贸易的发迹之地。终日奔波的意大利、荷兰商 人们已衍生出聚时交流信息、散时各付资费的习俗来。因为商人的流 动性很强,一个人请别人的客,被请的人说不定这辈子再也碰不到了, 为了大家不吃亏,彼此分摊便是最好的选择了。荷兰人因其精明、凡 事都要分清楚,逐渐形成了Let's go Dutch(让我们做荷兰人)的俗 语。美国人后来将这句话引申为AA制
兰博是8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中的一个著名人物。 他是在侵越战争中为美军卖过命的汉子,足智多谋、沉默寡言,性情孤僻, 行为有点古怪。在电影中,他历尽艰险并经常使用暴力,又奇迹般地死里逃生, 他用射击、刀砍、轰炸及火烧杀出一条活路
英语典故和英文作品的关系解析
英语典故和英文作品的关系解析英语典故和英文作品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为大家了一篇关于英语典故和英文作品关系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
《圣经》出自,是的圣典,对西方文化影响巨大,在英美及其他西方国家,《圣经》几乎是家喻户晓,所以出自《圣经》的英语典故也最丰富、最经典,比方Judas(中文名犹大)是奸细和叛徒的代名词;至于童话、寓言,它们可以是英语国家,也可以出自其他非英语国家和民族,很多英语典故出自《伊索寓言》,比方inthelongrun(表示最终结果)就出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龟兔赛跑”;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很多英语典故的出处,比方 aCleopatra(代指绝代佳人)就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
虽然用好英文典故可以使文学作品色彩大增,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典故却也成了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障碍,因为如果我们对典故进行直译,往往不能完全解释典故的真正含义,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曲解了字面意思闹出笑话,所以,掌握英文作品中英语典故的翻译技巧对于我们更好地引用英文典故至关重要。
假设想对英文典故进行准确的翻译,必须先搞清所要翻译典故的出处,然后将其以适宜的方法呈现出来。
英文作品典故的常用翻译方法有直译方法、套译方法和意译方法。
直译方法虽然是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但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硬译,只是为了尊重作品原创性,当汉语中有和英语典故相互对应的概念时通常会用这种方法进行翻译,比方 Crocodiletears就采用直译的方法,译为“鳄鱼的眼泪”,Cinderella直接译为“灰姑娘”,无需附加其他解释;如果某些习语和汉语意义相似,那么可以使用套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比方toseparatesb’sgoat就运用套译的方法译为“大动肝火”;还有些英文典故在中文中完全没有相似的概念,这时候直译和套译都无法解决问题,就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在进行意译必须不能脱离原文的意思,所以要在了解了典故的出处及相关故事后进行意译,比方:AnAppleofDiscord,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神话,它不能直译为“纠纷的苹果”,而是根据它背后的故事将其意译为“祸根”。
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1)
小议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摘要: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蕴藏了数量颇多的典故。
这些典故不仅是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精华之处,更是一部民族史和文化史的缩影。
英语典故的形成源自于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寓言故事等多种渠道,它以西方文化为基础,向人们展示了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本文在对英语典故的来源及其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妙用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出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典故;来源;理据;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典故具体是指将具有一定历史的词语以及各类诗歌中体现的古代故事情节进行再利用。
典故和其他的语言现象相比,其具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鲜明的文化特征。
从典故的形成上看,大部分英语典故基本都是源自于《伊索寓言》、《圣经》以及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些谚语,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着欧洲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从而使得其在体现语言文化差异方面要远远优于其他类型的作品,这些典故中的语言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典故已经成为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只有了解典故所蕴藏的生动内容和丰富意义,才能帮助我们正确、深入理解英文作品的内涵,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英语典故的来源及其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妙用1 源自古希腊神话一直以来,各国文学艺术家都喜欢将古希腊神话作为其创作的素材,其中更有一些优秀的典故成为他们经典著作中的代表作。
如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及《仲夏夜之梦》里面的一些情节,就受到了希腊神话中皮刺摩斯故事的影响。
美国著名的文艺批判家爱伦·坡的作品《失窃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a certain set of highly ingenious resources are,with the prefect,a sort of procrustean bed,to which the forcibly adapts his design.其中procrustean bed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强求一致的政策,它的来源就是古希腊神话。
源自欧洲的英语典故
源自欧洲寓言名著的英文典故1.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出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有一篇狗站马槽的故事,说的是一头狗躺在堆满稻草的马槽里,狗是不吃草的动物,而当马或牛一走进稻草时,这头狗却朝着马,牛狂哮,不准食草动物享用。
因此,“狗站马槽”就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而进入英语中,常用来比喻 a person who prevents others from enjoying sth that is useless to himself; a churlish fellow who will neither use a thing himself nor let others use it,讽刺那些占据说职位或某些物质却不做事的人。
a dog in the manger是个名词性短语,常与系动词连用,充当表语(主语补足语)eg: He borrowed a lot of books from the library, but he didn't read a book. He was really a dog in the manger.There are some officials who are only the dogs in the manger.Smith was a dog in the manger over that roll of wire; it was no use whatever to him, but he wouldn't let us have it.2.bell the cat自告奋勇去冒险;老虎头上拍苍蝇bell the cat系成语to hang the bell about the cat's neck的简略,愿意是“给猫的脖子上挂铃”。
它来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中的《老鼠会议》(The Mice in Council) 这篇寓言讲的是:一群老鼠在鼠洞里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对付凶狠的猫。
英语典 故
英语典故英语中的典故主要出自日常生活习惯、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等,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广为民间使用、约定俗成。
英语典故多以词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现。
它虽然结构简单,但内容丰富、意义精深。
其形式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表明不可随意改变它的结构,也不可随便将其中的各个词分割开来单独理解。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比如:1.cry/ask for the moon——哭着/叫着要月亮?显然,上面的翻译停留在字面上,实际上,cry/ask for the moon是一种夸张说法,表示对某种事物可望不可及。
例如:①We need not hope for lower taxes in the future—that would be just crying for the moon.我们不要企望将来会减税——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②He asked his dad to buy him a yacht as a birthday present. I think he was asking for the moon.他要他爸爸给他买一艘游艇作为生日礼物,我想他真是异想天开。
2.cat s paw ——猫的爪子?这里的语言可谓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又绝非杜撰和臆造。
此典故出自法国拉封丹的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猴子为了不烧伤自己,利用猫为其从火中抓栗子。
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受人愚弄的人”。
例如:You have been used as a cat s paw by that woman; she only wants you to help her get into local society.你被那个女人利用了,她只是要你帮她进入当地的社交界。
3. the sword of Damocles ——达摩克利斯剑?此典故缘自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叙拉古城(Syracuse)暴君狄奥尼西奥斯(Dionysios)和他的佞臣达摩克利斯的故事。
adam's wine典故
Adam's wine是一个英语典故,源自《圣经》中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生活,他们被赋予了自由意志和知识。
然而,他们被蛇引诱,吃了禁果,从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
在离开之前,上帝告诉亚当:“你必须耕种土地,自食其力。
”于是,亚当就被称为“人类之父”,而夏娃则被称为“人类之母”。
在英语中,“Adam's wine”这个典故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天然、无添加、未经加工的食品或饮料,通常是指酒类。
这个典故的寓意是强调自然、纯正、无添加的食品或饮料是最好的食品或饮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An Apple of Discord直译为“纠纷的苹果”,出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传说希腊阿耳戈英雄(Argonaut)珀琉斯(Peleus)和爱琴海海神涅柔斯的女儿西蒂斯(Thetis)在珀利翁山举行婚礼,大摆宴席。
他们邀请了奥林匹斯上(Olympus)的诸神参加喜筵,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惟独没有邀请掌管争执的女神厄里斯(Eris)。
这位女神恼羞成怒,决定在这次喜筵上制造不和。
于是,她不请自来,并悄悄在筵席上放了一个金苹果,上面镌刻着“属于最美者”几个字。
天后赫拉(Hera),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都自以为最美,应得金苹果,获得“最美者”称号。
她们争执不下,闹到众神之父宙斯(Zeus)那里,但宙斯碍于难言之隐,不愿偏袒任何一方,就要她们去找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Paris)评判。
三位女神为了获得金苹果,都各自私许帕里斯以某种好处:赫拉许给他以广袤国土和掌握富饶财宝的权利,雅典娜许以文武全才和胜利的荣誉,阿芙罗狄蒂则许他成为世界上最美艳女子的丈夫。
年青的帕里斯在富贵、荣誉和美女之间选择了后者,便把金苹果判给爱与美之神。
为此,赫拉和雅典娜怀恨帕里斯,连带也憎恨整个特洛伊人。
后来阿芙罗狄蒂为了履行诺言,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Helen),从而引起了历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
不和女神厄里斯丢下的那个苹果,不仅成了天上3位女神之间不和的根源,而且也成为了人间2个民族之间战争的起因。
因此,在英语中产生了an apple of discord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any subject of disagreement and contention;the root of the trouble;dispute等意义这个成语最初为公元2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马克·朱里·尤斯丁(Marcus Juninus Justinus)所使用,后来广泛的流传到欧洲许多语言中去,成为了一个国际性成语。
eg: He throwing us an apple of discord,we soon quarrelled again.The dispute about inheriting estate formed an apple of discord between them.This problem seems to be an apple of discord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SA.2.The Heel of Achilles 亦作The Achilles' Heel唯一弱点;薄弱环节;要害The Heel of Achilles直译是“阿基里斯的脚踵”,是个在欧洲广泛流行的国际性成语。
它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阿基里斯是希腊联军里最英勇善战的骁将,也是荷马史诗Iliad里的主要人物之一。
传说他是希腊密耳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海神的女儿西蒂斯所生的儿子。
阿基里斯瓜瓜坠地以后,母亲想使儿子健壮永生,把他放在火里锻炼,又捏着他的脚踵倒浸在冥河(Styx)圣水里浸泡。
因此阿基里斯浑身象钢筋铁骨,刀枪不入,只有脚踵部位被母亲的手捏住,没有沾到冥河圣水,成为他的唯一要害。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著名英雄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
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阿基里斯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阿基里斯终于被帕里斯诱到城门口,用暗箭射中他的脚踵,负伤而死。
因此,the heel of Achilles,也称the Achilles' heel,常用以表示a weak point in something that is otherwise without fault;the weakest spot等意思。
eg:The shortage of fortitude is his heel of Achilles.His Achilles' heel was his pride--he would get very angry if anyone criticized his work.3.Helen of Troy3.Helen of Troy 直译"特洛伊的海伦",源自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Helen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
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诱走海伦,还带走了很多财宝此事激起了希腊各部族的公愤,墨涅俄斯发誓说,宁死也要夺回海轮,报仇雪恨。
为此,在希腊各城邦英雄的赞助下,调集十万大军和1180条战船,组成了希腊联军,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门农(Agamemnon)为联军统帅,浩浩荡荡,跨海东征,攻打特洛伊城,企图用武力夺回海轮。
双方大战10年,死伤无数,许多英雄战死在沙场。
甚至连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也分成2个阵营,有些支持希腊人,有些帮助特洛伊人,,彼此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恶斗。
最后希腊联军采用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Odusseus)的“木马计”,里应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
希腊人进城后,大肆杀戮,帕里斯王子也被杀死,特洛伊的妇女、儿童全部沦为奴隶。
特洛伊城被掠夺一空,烧成了一片灰烬。
战争结实后,希腊将士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希腊,墨涅俄斯抢回了美貌的海轮重返故土。
这就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
正是由于海轮,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真所谓“倾国倾城”,由此产生了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
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已为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迈锡尼发掘和考证古代特洛伊古城废墟所证实。
至于特洛伊城被毁的真正原因,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决不是为了一个美女而爆发这场战争的,与其说是为了争夺海轮而打了起来,毋宁说是为了争夺该地区的商业霸权和抢劫财宝而引起战争的。
所谓“特洛伊的海伦”,实质上是财富和商业霸权的化身。
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妲己亡商”,“西施沼吴”等传说,以及唐明皇因宠杨贵妃而招致“安史之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说法。
汉语中有个“倾国倾城”的成语(语出《汉书·外戚传》:‘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这里的“倾”字一语双光,既可指美艳非凡,令人倾倒;也可纸倾覆邦国。
其含义与Helen of troy十分近似。
在现代英语中,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 or sth you like best的意思。
eg:It is unfair that historians always attribute the fall of kingdoms to Helen of Troy.She didn't think of the beautiful umbrella bought the day before should become a Helen of Troy in her family.Because of this she and her husband quarreled for a long time.4.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暗藏的危险;奸细The Trojan Horse直译"特洛伊木马",是个国际性成语,在世界各主要语言中都有。
来自拉丁语equns Trojanus.这个成语甚至还进入到汉语词汇中,**同志在《矛盾论》中,谈到《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时,就用了“木马计”这个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
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交战10年之久,胜负未决。
最后,希腊著名的英雄奥德修斯(Odusseus)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木头做了一匹巨马,放在特洛伊城外。
全体希腊将士伪装撤退,乘船隐藏在附近的海湾里,而奥德修斯率领20名勇士事先藏进妈肚。
特洛伊人误认为希腊人已经败退,大开城门,看到城外的巨大木马,以为这是希腊人敬神的礼物,就把它当作战利品拖进城来,大摆宴席,欢庆胜利。
到了半夜,特洛伊人好梦正在酣,毫无戒备的时候,藏在木马里的希腊英雄们都爬了出来,打开城门,发出信号,与附近??伊城。
因此,The Trojan Horse经过不断引用而成为一个广泛流传的成语,常用来比喻the hidden danger;the covert wreckers(内奸);to engage in underhand activities等的意义。
eg:The superpowers are always sending the Trojan horses to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y are defeated only because of the Trojan horse in their country.5.Greek Gift(s)阴谋害人的礼物;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Greek Gift(s)直译是“希腊人的礼物”,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以及古罗马杰出诗人维吉尔(Publius Virgilius Maro,公元前70-前19年)的史诗《伊尼特》(Aeneis)中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
据《奥德赛》卷8记述:许多特洛伊人对如何处置希腊人留下的大木马展开了辩论,“他们有三种主张:有的主张用无情的铜矛刺透中空的木马;有的主张把它仍到岩石上;有的主张让它留在那里作为京观,来使天神喜悦”。
结果是后一说占优势,把那匹木马拖进城里来,终于遭到了亡国之灾。
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写的是特洛伊被希腊攻陷后,王子伊尼斯从混乱中携家属出走,经由西西里、迦太基到达意大利,在各地漂泊流亡的情况。
史诗第2卷便是伊尼斯关于特洛伊城陷落经过的叙述,其中情节除了模拟荷马史诗的描述外,还做了更详细的补充。
当特洛伊人要把大木马拖进城的时候,祭司拉奥孔(Laocoon)劝说不要接受希腊人留下的东西。
他说:“我怕希腊人,即使他们来送礼”这句话后来成了一句拉丁谚语:“Timeo Danaos,et dona ferenteso."(原文的达奈人Danaos,即泛指希腊各部族人)译成英语就是:I fear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nging gifts.其简化形式就是Greek Gifts.可惜特洛伊人不听拉奥孔的警告,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拖进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