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 元南戏
•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 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 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撚兰卧泳鐢。 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 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 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 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 故事。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 杂剧
比较典型的是六科 村的古戏台,建于清朝 乾隆8年,已经260年。 古戏台台面呈正方形, 长宽都是4.35米。用四 根柱子支撑着歇山式屋 顶,柱头拱斗作七踩双 下昂,施八角重斗式藻 井,其雕梁画柱美不胜 收。
湖岭六科村古戏台
我国元代最有成就的剧作家是
关汉卿。他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 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 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 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 莎士比亚。1958年,世界和平理 事会把他、达· 芬奇等同列为世界 文化名人。
5、越剧
• 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 《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6、川剧
•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 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 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 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 富于生活气息。 • 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 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 《死水微澜》、《变脸》、《金子》 等。
高则诚与《琵琶记》
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7)中国出 了一位伟大的剧作家高则诚,他创作的《琵琶 记》是历代戏曲出版物中版本最多流传最广影 响最大的中国古典戏曲作品,迄今依然是各地 方戏曲剧种经常上演的剧目。 《琵琶记》的出现,表明了中国戏曲草创时代的结束,是戏剧舞台从内容到 形式走向成熟的标志。不但为南方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 腔)所赖以依存的传奇体制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国戏剧独特的表现形态 (歌舞演故事)提供了定向发展的座标。《琵琶记》无论是关目的细腻、布局 的周密以及文辞的声情并茂,在古典剧作中都堪称典范。 《琵琶记》全名《蔡 伯喈琵琶记》,明清两代刊刻传抄的版本存世者约四十多种,堪称中国戏曲版 本之冠。 《琵琶记》被后人称为“南曲之祖”,是当之无愧的。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市阁巷人。他的生卒年月至今仍不详。 他于元顺帝至正四年中乡试,曾官处绍兴府判官、庆元路推官、江南行省台椽 等。至正十六年后改授幅建行省都事,不久隐居鄞县栎肚,以词曲自娱。他为 人耿直,“数忤权贵”,仕途生涯很不称意。据说他决定辞官还乡,途中卒于 宁海。原有《柔克斋集》二十卷,今仅存诗五十五首,词曲四首,文十二篇。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七年级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课型介绍:《戏曲大舞台》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
开课导语: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荣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这次活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2)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我把“搜集并整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活动中,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活动感受,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水平的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通过活动,感悟人生”。
活动设想:《戏曲大舞台》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中国戏曲文化的综合性活动。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难度很大,一方面因为流行音乐、街舞、劲舞已成当今时代文艺之主流,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本来就很陌生。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要求学生们在预习阶段,回家听老人说说戏,唱唱戏,有兴趣的还可以学唱两段,也可鼓励美术爱好者画画花脸谱。
这样,容易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自小成为小戏迷,当然还可以让他们自导自演排练几个节目,以便在活动课上大显身手。
而且,还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掌握一些戏曲知识,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研讨课教案_0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授课导入】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素材积累】戏剧骄傲中国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形式,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异彩纷呈,戏曲种类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60多个地方剧种。
常见的戏曲种类有:北京:京剧河北:评剧、河北梆子广东:粤剧江西:赣剧山东:鲁剧陕西:秦腔、陕剧上海:越剧河南:豫剧、河南梆子湖南:湘剧安徽:黄梅戏、徽剧吉林:吉剧黑龙江:二人转四川:川剧江苏:昆剧湖北:楚剧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深受各地人民喜爱,具有泥土芬芳气息的是黄梅戏。
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具有题材广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颇具包容性,能吸收京、汉大戏的剧目,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又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表现手段丰富多样。
楚剧贴进生活紧跟时代,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创作演出了歌颂正义、抨击邪恶的新剧目,故而深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主要流行于湖北的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宜昌、黄石七地四十余县,重要的剧目有《四下河南》、《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白扇记》、《董永卖身》等。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共5篇)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共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对象分析】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关于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
【教学目标】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板书:戏曲大舞台)(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由学生来主持。
一、多媒体显示有关戏剧常识:(一)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准备:(一)教师准备1、调查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程度。
2、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确定要了解鉴赏的剧种剧目。
3、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二)学生准备1、各组根据分配剧种具体分工查找资料,准备向其他小组介绍。
2、各组选择一出大家喜爱的戏或一个片段,分好角色,准备些道具,准备戏曲表演。
三、活动时间:课堂展示安排2课时。
四、活动步骤:第一、导入: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剧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第二、戏曲名家介绍:1、范瑞娟-----女,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生于浙江省嵊县黄泽镇。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
翌年春,随班到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
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
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
40年代初,分别和邢竹琴、支兰芳、金香琴搭班。
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
1944年8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
1945年,在演出《梁祝哀史?quot;山伯临终“一场中,与琴师周宝财的配合,创造了〔弦下腔〕。
七下第四单元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一、学习重难点提示1.重点:了解中国戏曲和家乡地方戏,进一步学习搜集和分类整理资料。
2.难点:培养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二、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中国戏曲和家乡地方戏,进一步学习搜集和分类整理资料。
2.培养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三、自主学习菜单(一)听听看看,查查比比1.大家一起谈戏曲,利用课余时间,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
2.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
3.上网查查有关资料,比比中国各种戏曲的不同和中西方戏剧的不同。
(二)学学唱唱,演演赛赛1.在硬纸或蛋壳上绘制戏曲脸谱,制成小工艺品;课外试着学唱一小段戏。
2.“我也来过把瘾”:与戏曲亲密接触,有戏曲演唱、剧目对白,自编戏曲小品,自制面具变脸等。
3.组织开展戏曲知识擂台赛。
主打戏曲文化,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
有戏剧图片、录像变脸等。
(三)品品赏赏,议议论论1.步入艺术欣赏的殿堂。
欣赏京剧、越剧、黄梅戏三种戏曲经典选段,比较不同之处。
2.纵论戏曲与流行音乐的关系,感受戏曲文化。
3.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
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
(四)抄抄写写,展展评评1.灵活运用自己搜集和与同学交流得来的戏曲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
2.以“戏曲与流行歌曲”、“戏曲与人生”、“戏曲与传统文化”为主题写一写自己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的独特感受。
(五)观看欣赏或学唱家乡戏曲唱段。
搜集有关家乡戏曲资料。
四、自主活动训练1.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占据绝对主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你们的地方剧团为唤起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准备策划一次以普及戏曲知识为主的大型活动。
请为这次活动拟出一则主题语,并为这次活动写一则结束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戏曲大舞台》教学反思本节综合实践课侧重于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一定的戏曲兴趣,陶冶了学生情操,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艺术修养,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情感。
同时,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本课牵涉到有关戏曲的多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有许多内容都是陌生的,如果只是单单依靠有关参考资料就想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个活动,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本案例针对综合性学习课的特点、要求,以及初一学生的兴趣、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强大的视听优势,设计了趣味性和竞赛式的学习活动,把学生陌生又乏味的戏曲知识转化为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趣味盎然的活动,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戏曲的情感,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活动中不失语文课的特点本节课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却不失语文课的特点,融入说、学、唱,这都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了解戏曲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说话和竞赛的环节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主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术优势未能全发挥本课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点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授课时间制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受到限制。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语文综合性学习(7下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
马鞭:这是京剧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具。 只一根马鞭,就代表了马,或骑或牵。加上 演员的表演,给人以活生生骑马的感觉。 武器:刀枪剑戟,不一而足。
包 袱
包袱:京剧里的包袱根据大小形状颜色的 不同,常用来表示行囊,金银,印信甚至首级 等不同的东西。 其他实物类:跟实物形象没 有太多区别的道具,如酒壶酒杯,书卷,灯烛 等等就不多列举了。
越剧云肩
越剧靴鞋
越剧盔帽 古装衣 越剧蟒
昆曲
豫剧
伴奏乐器
豫剧的伴奏乐队,过去曾有“一鼓 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的说法。 早期的豫剧在乐器上还使用四大扇(大铙、 大钹)和尖子号(管长1米左右),以此 来制造雄壮热烈的气氛。
中 音 板 胡
古 筝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 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 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萃 庭先生节借鉴山东梆子的伴奏乐队,引进了板胡,大弦、 二弦逐渐弃置,改用中音板胡(俗称"瓢")为主弦。50 年代以后,一般的文场中逐渐增添了二胡、琵琶、竹笛、 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还增加了坠胡、古筝等。亦 有增加小提琴、中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 中西混合乐队。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 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 多个。
京剧在篮网主场上演
评剧
伴奏乐器
伴奏乐器分文场相武场。武场有板鼓、梆子、 锣、镲等;文场有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琵琶、 笛、笙等。后来又增加了大瓢胡、倍司、铜管、大 提琴、小提琴等。西路评剧的乐队配制为大弦、横 笛、鼓、镲、手锣、梆子等。
板胡
锣
二胡
镲(钹)
梆 子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戏曲大舞台》案例精选2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戏曲大舞台》案例精选2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戏曲大舞台》案例精选2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七年级语文下册《戏曲大舞台》案例篇一《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计划;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指导搜集材料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戏曲知识漫谈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戏曲知识竞赛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京剧、黄梅戏、豫剧等剧种和流行于本地的贤孝和秦腔的了解,丰富同学课外学问,培育同学喜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以了解、观赏中国戏曲为中心,教育同学学会多方查找资料,培育同学的综合语文力量。
三、教材分析:(一)重点:了解京剧、黄梅戏、豫剧、贤孝、秦腔等戏曲种类。
(二)难点:通过了解戏曲,培育同学的语文综合力量。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想:通过了解戏曲学问,观赏戏曲片段,丰富课外学问,培育同学喜爱中华文化的感情。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爱唱流行歌曲吗?会唱哪些歌曲?那你们喜爱戏曲吗?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没有会唱的戏曲片段?戏曲也是我们祖国绚烂文化中的珍宝。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中国戏曲,关注中国戏曲,了解戏曲学问,观赏戏曲片段,做一个戏曲爱好者。
(二)戏曲学问知多少1、老师提问戏曲种类,指名同学回答。
2、课件展现戏曲种类。
3、了解京剧、黄梅戏、豫剧。
【过程】课件展现演出场面,播放闻名片段。
让同学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4、了解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过程】同学阅读课本资料,老师出示课件问题,指名回答。
(三)走近京剧【内容】了解京剧脸谱的含义。
【过程】1、课件展现京剧脸谱的含义、各种脸谱及名称。
2、观赏《唱脸谱》。
3、出示脸谱,让同学说出京剧中的几个经典形象。
(四)走近家乡戏第2页/共3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内容】了解流行于临夏的两种剧种:贤孝和秦腔。
【过程】1、问:同学们知道我们家乡有什么剧种吗?2、课件展现贤孝和秦腔的资料及播放演唱片段。
(五)小结1、查找资料的方式。
2、情感教育。
(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见课件。
八、布置作业:学唱戏曲片段、积累写作素材。
九、作业收交及完成状况:十、缺课同学及缘由:十一、教学反思:[语文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戏曲大舞台》初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戏曲大舞台》初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案例
策划意图: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掌握一种语言工具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提升自己的素养,形成更美好的人格。
在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标准》中这样推出对“综合性学习”的介绍:“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
策划项目:戏曲大舞台
策划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活动实录:
我和班里的学生学习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我在讲课前,和学生通过了一个星期的自主学习,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戏曲的资料,并欣赏了一些戏曲名段。
例《夫妻双双把家还》、《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苏三离了洪洞县》、《谁说女子不如男》等,引起了学生对....。
戏曲大舞台(七年级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1、昆剧——中国戏曲之母
昆剧,又称“昆腔”、“昆曲”,是一
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 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 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 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 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 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 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唱脸谱
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 楞往脸上画 “四击头”一亮相 美极了 妙极了 简直OK顶呱呱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紫色的天王 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 一副副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戏曲大舞台
一、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 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 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处的男性角色的统称。 里边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老生
小生
武生
花旦 “旦”是女 性角色的统 称,内部又 分为正旦、 花旦、闺门 旦、武旦、 老旦、彩旦 (摇旦)。
武旦
老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 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 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 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我国戏曲的又一特点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 演”,尽管舞台上没有崇山峻岭、江河湖泊,没有 狂风骤雨、似火骄阳,但是演员可以凭借虚拟的表 演,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京剧《三岔 口》,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靠演员精湛的技 艺,就表现出了摸黑打斗的真实情景。这些虚拟动 作,都有一套基本固定的格式,叫程式化动作,是 从生活中提炼,经过艺术夸张的规范性动作。
七(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
昆曲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 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 演艺术。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以曲词典雅、行 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 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 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 戏曲音乐为主。
也叫丑旦,喜剧 人物,如媒婆
净
如 包 拯 。 些性 特格 异、 的品 男质 性或 人相 物貌 。上 有 俗 称 花 脸 , 大 多 是 扮 演
丑
俗 称 小 花 脸 。 鼻 扮 梁 演 上 喜 抹 剧 一 角 小 色 块 , 白 因 粉, 在
一看到涂红画绿的脸谱,同学们一 定会想到戏曲;或者一提到戏曲,你们 一定会想象到舞台上勾画五彩脸谱、身 着各色戏衣的人物形象。 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起源在1852年前后,嵊县
农民创立了落地唱书,这是 越剧形成雏形前的最初形式, 到了1906年,落地唱书第一 次登上农村舞台。经过民间 艺人的不断探索,创新至30 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 兴文戏”,并在国际大都 市——上海,站稳了脚跟。
代表曲目《追鱼》《碧玉簪》 《梁山伯与祝 英台》、《红楼梦》《血手印》、《何文秀》 《情探》《祥林嫂》、《孔雀东南飞》、 《西厢记》 《彩楼记》、《打金枝》......
白 脸 脸谱中含贬 义,代表凶诈 如:曹操
代 表 神 妖 如:牛 魔王、 白骨精
银 脸
金 脸
脸谱艺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与 戏曲艺术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 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我们应该很好 地继承和发扬,使富有民族性的脸谱艺术, 更加辉煌灿烂。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4、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 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 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 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 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关羽(红整脸)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 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 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 陋。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 严嵩》中的严嵩。 曹操(白整脸) 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 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1、连线题:
A、越 剧 梅兰芳
京
豫
剧
剧
袁雪芬
常香玉
黄梅戏
严凤英
14、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答:徽班进京献艺,并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产 生了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 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就是京剧。
*京剧唱腔以哪两种板式为主?
西皮、二黄。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二黄是一种较 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 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 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 绿色脸 勇猛,莽撞。 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其他:绿林好汉。 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廉颇。 褐色和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金、银色: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如如来佛、二郎 神。有时也用于一些比较有法力的精怪。
初中语文教案:戏曲大舞台-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戏曲大舞台-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取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彭贤辉活动目标:感觉戏曲魅力,体会戏曲神韵;在活动过程入耳闻读写,培育语感,提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活动形式:查找资料接见收看电视听磁带知识比赛议论写感想活动准备:1、部署任务:①查找资料或向音乐老师讨教,认识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如中国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派别、角色、脸谱,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差别等;介绍书目:《中国少年小孩百科全书·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人生奇景·戏剧〉〉介绍网站:咚咚锵——中华戏曲网②接见当地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喜好者,认识当地有什么戏曲及其特色。
③收看中央电视台“梨园景色线”“曲苑杂谈”等栏目或找戏曲磁带、影碟、光盘,听一些有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唱段或念白。
把自己喜爱的段子介绍给大家,把出色的唱词抄在摘手本上。
④向戏曲专业人士或戏曲喜好者学几招或跟着电视、磁带学唱几句。
2、制题。
准备奖品。
3、找一盘京剧、一盘黄梅戏磁带,找一些脸谱,采集有关图片。
4、制定语文活动评论标准:学生参加活动的踊跃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独创精神和能力;学生对戏曲认识和研究的程度。
活动内容第一课时(播放戏曲,创造氛围。
板书:中国积厚流光)开场白: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戏曲的天地之中,去感觉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去体会中国戏曲的悠久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