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解

合集下载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实用文档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②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实用文档
疏:不仅解释经文,而且给前人 的注解作注解,也叫正义。
如:唐初,由孔颖达等纂集成的 《五经正义》 ,凡一百八十卷。
实用文档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古文经学:汉景帝时,人们从孔子
旧宅的壁缝里发现了用篆文书写的 《尚书》、《周礼》、《论语》等 书,这些书称之为古文经,河间王 刘德也从民间获得了古文经书,献 给了朝廷。古文经和今文经文字有 差异、甚至连篇章、内容和解释、 评价也不同。研究古文经的学者形 成了古文经学派。如:许慎、马融、 郑玄。
实用文档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 从此儒学独尊,《诗》、《书》、 《礼》、《易》、《春秋》五经 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 圣的法定经典,也成为广大读书 人必读的经典。
实用文档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 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 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 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 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 体。
今文经学: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 向弟子讲授经学,这时的经书大都 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 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到汉 代才用当时的隶书写成,因此成为 今文经。代表人物:董仲舒。
实用文档
《礼记·乐记》:“《诗》云: ‘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 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 何事不行。”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 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 曰独,幼而无父曰实用文档孤。”

《古书的注解》课件

《古书的注解》课件

篇章分析
通过对古书整体结构和章节内容的分析,揭示其脉 络和逻辑。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解释解读古书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帮助读者理解 古文。
历史背景
探究古书背后的时代背景,展现文化与历史的交融。
文化解读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古书,解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 思想。
现代古书注解的创新形式
多媒体注解
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 式,让古书更生动、生活化。
古书注解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
传承历史文化
古书注解为后人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
传承道德价值
2
资料和指导。
古书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通过注解得以延续
和弘扬。
3
弘扬民族精神
古书注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播民族精 神,凝聚民族力量。
结论
古书注解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未来,注解将结合现代科技和 创新手段,为更多的人传递古书的价值和魅力。
《古书的注解》PPT课件
古书的注解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件将介绍古书注 解的基本形式、创新形式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
古书注解的重要性和分类是我们理解古书意义和传承文化的关键。通过注解,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古书的内涵,解读 其中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古书注解的基本形式
参考文献
• 文献1 • 文献2/li> • 文献3
网络注解
利用互联网为平台,打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让古书注解变得全球共 享。
互动式注解
采用互动技术,让读者参与其中, 深入体验古书的内涵和魅力。
优秀古书注解的特点
1 准确性
注解应准确传达古书意思,避免误导读者。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第一讲古书的注解一、古注的类型和体例(一)古注的类型1、传注体1.1诂、训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诗•周南•关雎》疏)。

清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言则为训。

诂是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

此诂与训之辨也。

”1.2传唐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

”《汉书·古今人表》“传曰……”注:“师古曰:传谓解说经义者也。

”《说文》:“传,遽也。

”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

”1.3注晋张华《博物志》说:“上代去先师近,解释经文皆曰传,传师说也。

后代去师远,或失其传,故谓之注。

注,下己意也。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说:“毛君、孔安国、马融、王肃之徒,其所注书皆谓之传,郑玄则谓之注。

”《礼记·曲礼上第一》下又说:“注者,即解书之名。

但释义之人多称为传。

传谓传述为义,或样承圣旨,或师儒相传,故云传。

今谓之注者,谦也。

”《说文》:“注,灌也。

”用在注释古书上,指使文意如水之流注,畅通明晓。

1.4笺《诗·周南·关睢·郑氏笺》释文:“《字林》云:…笺,表也,识也。

‟按,郑《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在《诗经·周南·关雎》“郑氏笺”下注云:“郑于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吕忱《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

‟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

余经无所遵奉,故谓之注。

”《说文》:“笺,表识书也。

”2、章句体刘师培《国语发微》说:“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

”汉赵歧《孟子章句》在《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后注:“章指:言神农务本,教于凡民。

许行蔽道,同之君臣。

陈相倍师,降于幽谷;不理万情,谓之敦朴。

是以孟子博陈尧舜上下之叙以匡之也。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通论之
古书的注解
一、什么是古书的注解?学习它的意义是 什么? 注解与训诂 学习古注的原因
二、古书注解的历史发展 主要包括: 主要包括: 汉代、魏晋南北朝、 汉代、魏晋南北朝、 唐代、宋代、清代。 唐代、宋代、清代。 十三经注疏
三、古注的体例 注疏体与集解体 注疏体一般包括正文、注和疏三方面内容。
六、学习古注应取的态度 依靠古注,但不迷信。批书注解的意义。 古书注解的简史。 二、古书注解的简史。 主要包括: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 1、主要包括: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 清代; 清代; 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三、十三经注疏的内容是什么? 十三经注疏的内容是什么? 古书注解的名称有哪些? 四、古书注解的名称有哪些? 五、古书注解常见的情况 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有哪些? 六、古书注解常见的术语有哪些? 读为”“读曰” ”“读曰 读若”“读如”的分别? ”“读如 “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 七、古书注解的特色有哪些? 古书注解的特色有哪些? 八、古书注解中的注音 九、校勘学上常见的术语 十、对待古书注解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十一、举出一些常见的古今在古汉语方面有重要 十一、 影响的学者和著作的名字。 影响的学者和著作的名字。
四、古代注解常见情况及古注的主要内容 几种常见情况:释词、串讲、释词并串讲、通 释全章大意。 古注内容:广泛,涉及古代语言、历史、社会 、文化、科学等,概括起来主要有注音、解 释词义、疏通文意、分析句读、讲解语法、 揭示修辞、诠释典故、解释名物制度、考证 人物史实、地理、校勘文字和评论等
五、古注的术语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 《左传· 庄公八年》:“公惧,坠于车,伤 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 如邢昺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十三经注疏》 • 朱熹有《周易正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楚辞集注》等。
• 清代是又一个高峰,注解的范围广,质量 高。
二、古书注解的名称
• • • • • • • • 传 笺 注 疏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 章句:离章析句,委曲支派。 集解 集注
• 如:魏王弼的《老子注》;晋郭象的《庄子注》;三国韦 昭的《国语注》;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等。
• 唐代的注解工作非常兴盛,达到一个高峰。
• 如:李善注《文选》;颜师古注《汉书》; 孔颖达等纂《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春秋左氏传》);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 疏》;徐彦作《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 疏》。 (九经)
• • • • •
校勘术语: 衍文 脱文 误文 《韩非子· 说林上》:“群臣有内树党以骄主,有外为交 以削地,则王之国危矣。”王念孙曰:“削地”当为“列 地”。“列”古“裂”字。裂,分也,言借外权以分地也。 《韩策》作“或外为交以裂其地”,是其明证矣。“列” 字作“ ”,形与“削”相似,因误为“削”。 • 倒文 • 《墨子· 鲁问》:“翟虑耕天下而食之人矣。”王念孙认 为当作“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下文云“翟虑织而衣 天下之人”。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概况
• 古书的注解工作是从汉代开始的。
• 如:注《诗经》有三家:鲁申培公、齐辕固生、燕韩婴。 后又有毛亨作的《毛传》; • 孔安国注《尚书》;马融与郑玄为许多儒家经典作注;高 诱给《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作注;王逸给 《楚辞》作注。
•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的范围逐渐扩大。

第一讲 古书的注解

第一讲  古书的注解

(三)常用的注音术语 读曰,读为: 1、读曰,读为: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郑玄注:"时读曰莳 "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 2、读若,读如: 读若,读如: 又重之以修能. 又重之以修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故有绝才者谓之能 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霾读若埋 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吾是以狂而不去也。(《庄子·逍遥游》) 吾是以狂而不去也。(《庄子 逍遥游》 。( 逍遥游 王先谦注:狂音读如诳,言以为诳。 王先谦注:狂音读如诳,言以为诳。 如字: 3、如字: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礼 大学》 记·大学》) 大学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 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 好好, 好好 呼报反,下如字。 呼报反,下如字。
• 练习: 练习: 写出下列几部典籍的注疏者 诗经》 《诗经》:汉 传,汉 笺,唐 集解, 论语》 《论语》魏 集解,宋 疏。 左传》 等正义。 《左传》晋 注,唐 等正义。 孟子》 《孟子》汉 注,宋 疏。
等正义。 等正义。
• 三、古注的基本体例 1."传":是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 传 :是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的意思。 广义: 注解” 广义:“注解”: 狭义: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狭义: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如毛亨《毛诗诂训传》 如毛亨《毛诗诂训传》。 2.“笺”:主要是对原注加以补充和订正。 主要是对原注加以补充和订正。 笺 如郑玄的《毛诗笺》 如郑玄的《毛诗笺》 3.正义(义、疏):串讲文意 ):串讲文意 .正义( 如孔颖达《毛诗正义》 如孔颖达《毛诗正义》。 4.章句:训释词义,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章句: 章句 训释词义,按章和句串讲分析经文大意。 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大意。 如汉代的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如汉代的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注解产生的原因3古人所著原书碍于体例不会面面俱到有时需要补充史实材料3扩展于魏晋南北朝推进于唐1再度注释的出现2注解范围扩大3集注集解的出现5全面发展于清三古注的类型10选注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产生的原因
1、词改变了意义,事物改变了名词 2、时代推移,背景变换 3、古人所著原书碍于体例,不会面面俱到, 有时需要补充史实材料 4、后人对原书的评论有时以注解的形式出 现
二、古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1、产生于先秦 2、兴盛于两汉 3、扩展于魏晋南北朝,推进于唐 1)再度注释的出现 2)注解范围扩大 3)集注、集解的出现 4、变化于宋元明 5、全面发展于清
三、古注的类型
1、注(训、说、释…):对原文作独立注解 2、笺:P612 3、疏:P611 4、校:考核古书,或校正文字,或考镜源流 5、音义:以辨音释义为本,也校勘 6、章句:循文释义,串讲大意 7、补注:订正、拾遗前人注疏 8、集解(集注、集释):P614 9、笔记:P625 10、选注:古人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古注的内容
1、释词 2、串讲 3、通释全章大意 4、阐述语法 5、说明修辞手段
五、古注的术语
1、曰,为,谓之: A曰X 2、谓:X谓A 3、貌,之貌:X,A貌 4、犹:X,犹A也
5、之言,之为言:X之言A也 6、读为,读曰:X读为A 7、读若,读如:X读若A
五、古注的术语(续)
8、音:X,音A 9、反,切:X,AB切;X,AB反;X,AB 10、如字: 11、言:X,言A 12、辞,词
13、衍文 14、脱文 15、当为,当作
六、古注经的体例
1、P613

古书注解的体例

古书注解的体例

古书注解的体例(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古书注解的定义和重要性二、古书注解的体例分类1.训诂体例2.校勘体例3.评论体例4.解题体例三、训诂体例详解1.释义2.引申3.举例四、校勘体例详解1.对校法2.本校法3.他校法五、评论体例详解1.评述作者2.评述内容3.评述影响六、解题体例详解1.题目来源2.题目意义3.题目作用七、结论:总结古书注解的体例及其对现代的意义正文一、引言古书注解,顾名思义,是对古代典籍的解释和说明。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古书注解一直扮演着传承文化、解读经典的重要角色。

对古书进行注解,不仅能使后人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还能为现代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史料和学术依据。

因此,研究古书注解的体例,对于我们认识古代学术思想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书注解的体例分类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训诂体例、校勘体例、评论体例和解题体例。

1.训诂体例:主要对古书中的词语进行解释,包括释义、引申和举例等。

2.校勘体例:主要对古书的文字进行校对和勘误,包括对校法、本校法和他校法等。

3.评论体例:主要对古书的作者、内容和影响进行评述,包括评述作者、评述内容和评述影响等。

4.解题体例:主要对古书的题目进行解析,包括题目来源、题目意义和题目作用等。

三、训诂体例详解训诂体例是对古书中词语的解释,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释义:对词语的本义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

2.引申:对词语的引申义进行解释,帮助读者了解词语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变化。

3.举例:列举古书中词语的具体用法,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校勘体例详解校勘体例是对古书中文字的校对和勘误,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方法:1.对校法:将古书中的文字与同一著作的其他版本进行对照,以发现并改正文字错误。

2.本校法:通过对古书中的文字本身进行分析,如字形、字义等,发现并改正文字错误。

3.他校法:借助其他著作、史料等对古书中的文字进行校对,以发现并改正文字错误。

古书注解(共五则)

古书注解(共五则)

古书注解(共五则)第一篇:古书注解古注的类型古书的注解由于作注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体式和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传注体、章句体、义疏体、集解体、补注体、音义体等。

1.传注体所谓“传注体”,是一种以解释词义为主的古注类型,多用于解释古书正文。

属于传注体的注释,名称繁多,最常见的有诂、训、传、注、笺等名称。

诂、训,笼统说来没有什么区别,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诂”(通作“故”)、“训”。

《汉书·艺文志》著录鲁、齐、韩三家诗各有“故”数十卷。

清马其昶有《老子故》,徐孚吉有《尔雅故》。

汉高诱作《淮南子注》,在原书每篇题目下加一“训”字,清王?运注《论语》,书题《论语训》,都是这样的例子。

古人对诂、训之别做过辨析,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诗·周南·关雎》疏)。

清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言则为训。

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

此诂与训之辨也。

”综合两家之言,则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在注书过程中,古人对训、诂往往不作严格区分,还常连用作书名,如汉张衡有《周官训诂》(已佚),南宋钱文子有《诗训诂》等等。

传,《说文》:“传,遽也。

”段玉裁注:“传者,今之驿马。

”传的本义是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驿车和驿马,引申为“传通、传述”的意思。

秦汉时,把儒家的“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做“传”。

如“毛传”就是对《诗经》的注释。

孔安国对《尚书》的注释叫做“孔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被认为是对《春秋经》的解说,所以都称“传”。

笺,《说文》:“笺,表识书也。

”东汉时郑玄在《毛传》的基础上,对《诗经》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的注解称为“笺”。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注解内容:注释篇题或章旨
即解释文章的题目或段落大意,如: 赵岐《孟子章句·离娄》:“离娄者,古 之明目者,盖以爲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 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 见秋毫之末,然必须规矩乃成方员。犹《论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以题篇。” 《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郑玄笺 云:“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将率之行,故 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时,极言其苦以说之。”
注解术语:浑言、统言、通言|析言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用以泛指,前人称为“浑 言”,即笼统称说之意。它与“析言”相对。如: 《说文·心部》:“恭,肃也。”段玉裁注: “肃者,持事振敬也。《尚书》曰恭作肃,此以 肃释恭者,析言则分别,浑言则互明也。” 《说文·示部》:“祭,祭祀也。”段注: “统言则祭、祀不别。”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 死曰攷、曰妣、曰嫔。”孔疏:“此生死异称, 出《尔雅》文,言其别于生时耳。若通而言之, 亦通也。”
注解术语:辞、词
古人把虚词叫做“辞”或“词”,在 注解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其为虚 词。如: 《诗•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 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说文·矢部》:“知,词也。”王 筠《系传校录》:“凡许所谓词,即语助 也。”
注解术语:之言、之为言
这是声训术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 训释,表示被训释词和训释词语源相同,意义相 通,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来。注意:声训多数 情况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释词,它只是探求其 语源,因此解释语不能直接带入原文中。如: 《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 《说文·示部》:“祓,除恶祭也。”徐锴曰: “按:祓,之为言拂也。” 《说文·示部》:“禳,磔禳祀疠殃也。”徐 锴曰:“禳之为言攘也。”
注音方法:反切法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说文》注疏四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石经无‘行’字、
‘夫’字。按:《史记·孔子世家》亦无‘行’
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
8、衍文、脱文 古籍在流传过程中脱漏的文字,叫做 “脱文”,简称“脱”,也叫夺文、 缺文、阙文。
《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本、高丽本‘吾’下 有‘岂’字。《释文》出‘吾焉得而食诸’„„„ 按:《史记·仲尼世家》及《汉书·武五子传》并 作‘岂’,与皇本合。《太平御览》二十二引‘吾 恶得而食诸’。‘岂、焉、恶’三字义皆相近,疑 今本‘吾’下有脱字。”
二、古注的体例
第一、传注体 第二、义疏体 第三、章句体 第四、集解体 第五、补注体 第六、音义体
第一、传注体
定义:
以传述的方式阐明经 义注解的体例。包括“传 ”、“注”、“笺”三类 。
(一)传注体——传
1.传:zhuàn,传述。以
传 注 体

《春秋左氏传》
春秋 · 左丘明
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
故称‚传‛。
(一)传注体——笺
1.笺:jiān, 标记,表明。注
传 注 体

释者对于前人传注的阐明、 补充、说明、订正,都另 行标明,不与前人传注相 混杂,这种注释称为‚笺‛。 东汉 · 郑玄
《毛诗笺》
2.笺,始于东汉郑玄的《毛
诗笺》。
传注体-释例
毛亨传
郑玄笺
郑玄笺
毛亨传
郑玄笺
第二、义疏体
定义:
既解释古书原文,又 解释前人注解的内容的一 种体例。

“曰”、“为”、“谓之”还可以用 来区分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古书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注解编辑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需要后人认真地去继承和发展。

但是,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隔阂,今人阅读前人的著作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从汉代起,人们即开始了对古书的注解工作。

古书注解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

中文名古书注解简称古注意义便于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分类传,笺,章句,集解,疏1古注的重要性2古代著名注解▪汉代的注释家及注本▪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唐代的重要注解▪宋代的重要注解▪元明时期的重要注解▪清代的重要注解3古注的分类4旧注的编排体例5旧注的内容6旧注的风格▪汉唐的风格▪宋代的风格▪清代的风格7旧注的术语8附加说明▪古书注解的作用▪旧注的体例和方法▪古书注解的内容和范围1古注的重要性编辑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例如:《左傅·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体积,而且知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墙一面的长度。

又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

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六章__古书的注解

第六章__古书的注解
古代汉语教学片
侯 云 龙
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1· 01· 05
第六章 古书的注解
第一节 古注的体例 第二节 古注的术语 第三节 古注的方式
3
第一节 古注的体例
返回本章目录
5
传注体-传
传 注 体 -

1.传:zhuà n,传述。以
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
《春秋左氏传》
春秋 · 左丘明
故称传。
韩非,战国末期韩 国的诸公子,荀子的学 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被杀于秦。
《韩非子》注疏 清· 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
今人陈奇猷(yóu)
《韩非子集释》
《韩非子》现存55
篇。
今人梁启雄
《韩非子浅解》
返回本章目录
附:《诗经》与注疏-1
齐人辕固所传--齐诗
西汉传诗的
鲁人申培所传--鲁诗 燕人韩婴所传--韩诗 鲁人毛亨所传--毛诗
今人杨树达
《汉书窥管》
今人陈直
《汉书新证》
返回本章目录
附:《后汉书》与注疏
《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398-445)著,今 本 120 卷(范晔完成其中 的纪10卷,列传80卷;志 30卷是后人从西晋司马彪
《后汉书》注疏 清· 惠栋
《后汉书补注》
清· 王先谦
《后汉书集解》
《续汉书》中抽出补入的),
《老子》注疏 三国· 魏· 王弼
《老子注》
春秋时楚国人老聃(dān)
所作。81章,约 5000 字,
汉河上公
(后人假托)
《老子章句》
多为韵文。
《老子》分为上下篇,
上篇为《道经》,下篇为
《德经》,因而又称《老
今人马叙伦

古书注解的体例

古书注解的体例

古书注解的体例(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介绍古书注解的体例及其重要性二、古书注解的体例分类1.传:对经书的注解2.笺:对古书的补充与解释3.释:对古书词语的解释4.注:对古书内容的详细解释5.疏:对古书内容的系统性解释三、古书注解的体例特点1.尊重原文2.详尽阐述3.注重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四、古书注解的体例作用1.帮助读者理解古书内容2.传承古代文化3.促进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五、结论:总结古书注解的体例及其意义正文一、引言古书注解是一种对古代经典著作进行解释、补充与阐述的文献形式。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古书注解的体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内容,而且对传承古代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书注解的体例分类1.传:对经书的注解传主要针对经书,如《左传》、《公羊传》等,是对经文内容的补充与解释,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经书的内涵。

2.笺:对古书的补充与解释笺主要是对古书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诗经》的《毛诗笺》等。

笺的注解内容更加详尽,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古书的意义。

3.释:对古书词语的解释释主要针对古书中的词语进行解释,如《尔雅》等。

这类注解对于阅读古书时遇到生僻词汇的读者具有很大的帮助。

4.注:对古书内容的详细解释注是对古书内容进行详细解释的一种注解方式,如《三国志》的《裴松之注》等。

注的内容通常包括对原文的解释、补充、考证等,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古书内容。

5.疏:对古书内容的系统性解释疏是一种对古书内容进行系统性解释的注解方式,如《资治通鉴》的《胡三省疏》等。

疏的特点是对古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解释,方便读者系统地学习与研究。

三、古书注解的体例特点1.尊重原文古书注解在解释古书内容时,充分尊重原文的表述,避免对原文的曲解与篡改。

2.详尽阐述古书注解力求对古书内容进行详尽的阐述,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古书的意义。

3.注重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古书注解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古书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使得注解内容更加符合古书的原意。

古书注解

古书注解

集解类
集注、集传、集释。
汇集众说的一种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




的解释。 晋· 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 魏· 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 朱熹的《诗集传》《孟子集注》 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
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曰:时者, 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 怿。
义疏类
“义”或“疏”,意为疏通文意。
训释的对象是经文和旧注,其注释
的原则是“例不破注” 出现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唐人 对魏晋以来的义疏修正较多,奉官 诏的称为“正义”。
唐· 孔颖达《五经正义》
唐· 贾公彦疏《周礼》《仪礼》
唐· 徐彦《春秋公羊传》
唐· 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
章句类
离章辨句,其训释的对象是句或章。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串讲直译句意,分析文
献章旨。 刘师培《国语发微》:“故传二体,乃疏通 经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 章句者也。” 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孟子章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人死谓饿疫死者也。王政使然。而
指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诗经· 邶风· 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笺:“舟载渡物者,今不用,而与众物汎汎 然俱流水中。” 清· 阮元《校勘记》:“‘与’下衍‘众’字, 小字本无。”
古书注解的内容





解释词义 解释句意 解释语法 说明修辞方式 说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
古书注解的发展
先秦时期
随文注释,为历史上的文献典籍做

古书注解的体例

古书注解的体例

古书注解的体例摘要:一、古书注解的起源与演变1.古书注解的起源2.注解体例的演变二、古书注解的分类1.传注2.章句3.义疏4.集解三、古书注解的重要性1.帮助理解原文2.提供历史背景3.传承文化四、古书注解的现状与挑战1.数字化发展2.跨学科研究3.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正文:古书注解作为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对古代经典著作的诠释、补充与发扬。

从先秦诸子到后世学者的不断演进,古书注解的体例逐渐完善,为后人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提供了便利。

古书注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学者通过注释、传述、讲解等方式对经典著作进行解读。

随着历史的发展,注解体例逐渐演变,出现了诸如传注、章句、义疏、集解等多种形式。

传注主要是对经典著作的传述与解释,章句则侧重于划分篇章、解释词句,义疏则是对经典著作的义理进行疏解,集解则是汇集众家之言进行诠释。

这些注解方式相互补充,为古代典籍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古书注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注解能够帮助今人更好地理解古代经典著作的内涵,尤其是对于古文辞、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诠释,使研究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原文的意义。

其次,注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典故传说,为后世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最后,古书注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古书注解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在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将古代注解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研究者提供更便捷的查阅方式,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对古书注解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多元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古书注解作为古代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例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变迁。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齐鲁韩三家从西晋到宋先后失 传,现仅存《韩诗外传》六卷, 只有毛亨、毛苌叔侄作注的 “毛诗”流传下来,现存《诗 经》是毛氏所传的本子,故又 称《毛诗》。郑玄作笺、孔颖 达作疏,就成了《毛诗正义》。
孔安国:西汉鲁人,孔子十一代孙。 西汉经学家。据传,汉鲁恭王扩建 宫室拆除孔子故宅,于壁中得古文 《尚书》,孔安国将古文改写为当 时通行的隶书,并为之作“传”, 即《尚书传》。司马迁研究《尧 典》、《禹贡》等古文,也曾向他 请教。
贾公彦:唐人。官至太常博士。著 《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均流 传至今,收入《十三经注疏》。 徐彦:唐人,著《春秋公羊传疏》 一书,后收入《十三经注疏》。 杨士勋:唐人,著《春秋谷梁传疏》 一书,后收入《十三经注疏》。
此外,张守节著《史记正义》, 司马贞著《史记索隐》,唐代 李善《文选注》,给梁萧统编 撰的《文选》作注,影响较大。
儒学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流派 众多。各派之间纷争异常,甚至有水 火不容之势。因此,五经越解越不明, 越讲越糊涂。学者谁主谁从,都是各 行方便,从其所好。这样就给后生学 习带来困难。这种情况在政权分离的 乱世,倒还可以容忍,但天下统一之 后,特别是实行科举取才以后,没有 一个统一的教材和标准,势必给教育 和选举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五)清代的重要注释家及注本
清代四经学注释达到登峰造极的时 代。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实行 严厉的思想禁制,大兴文字狱,因 此学者们乃不得不躲进故纸堆里以 求安身立命,这倒给训诂学的繁荣 创造了良好的温床。
清代训诂学,名家辈出(有师徒关 系的,如戴震与段玉裁、王念孙; 有父子关系的,如王念孙与王引之; 有兄弟关系的,如王先谦与王先慎, 二者是湖南长沙人,等),著述繁 多。清儒反对宋人的空疏义理学风, 倡导汉代重考据重语言实际的朴学 学风。

古书注解的概念

古书注解的概念

古书注解的概念古书注解是指对古代书籍进行解释和注释的一种学术活动。

它旨在通过对古书内容、语言和背景的深入研究,对古代书籍进行详细、准确的解读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的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并进一步促进古书研究的发展。

古书注解的目的是提供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古书的途径。

古书往往使用古老的语言、词汇和句法结构,有时候会有各种生僻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古代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哲学背景与现代有着差异,因此需要对古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现象进行解释。

古书注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提供了一个对古书全面理解的途径。

古书注解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解读。

古书注解需要对书中使用的语言进行解读。

古汉语并不同于现代汉语,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语法和词汇。

注解时,需要解释古词的意义、用法和词义变化,帮助读者理解古书中的文字。

第二,内容解读。

书籍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工具,注解需要深入解读古书的思想内容,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这包括对作者的生平背景、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解释;对书中涉及的史实、人物和文化现象的解释;对书中涉及的道德、哲学和政治观念的解释等。

第三,文化解读。

古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注解需要对书中涉及的文化现象、传统习俗等进行解读。

这包括对古代社会、制度、习俗、宗教和神话等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中的文化内涵。

第四,历史解读。

古书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记录。

注解需要对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古书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古书进行注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的含义和信息,并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角度来研究古书。

注解不仅使古书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古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参考资料。

古书注解的意义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古书注解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古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

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
【2】参考书: 陆宗达《训诂简论》;郭在贻《训诂学》
赵振铎《训诂学史略》: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洪诚《训诂学》
资料书:《诗经注疏》;《诸子集成》
一、【3】古书的注解与训诂、训诂学:
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谓之给古书作注。然而给古书作注的工作,幷非今人才有。如果真是如此,则今人亦未必能作出注释,所以它还有前人给古书作的注。即今注和古注。
【12】三、古注源流及四部名家注:
1、古注的源流:
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杂夹文中。 如:
(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2)《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墨子》:"梦者,卧而以为然。"
《韩非子》有《解惑》《喻老》,《荀子》有"天论、礼论、乐论"。皆为解释之作。也是为某一事件的注释。
总之,为古书作注,非刻意为之,是有不得已也。
【10】那么,古注有何作用呢?大致有两点:
一是古注去古未远,注释者与作者的语言距离相对要小。所以,在古注与今注矛盾不知孰是时,宁信古注。既如一部《诗经》,从古到今注家上千种,详夏传才《诗经的语言艺术》一书。今注今译几十种,何为优?我以为宁可相信毛传、郑笺、《诗集传》、(元)马瑞辰《毛诗传笺通解》,因为他们的可靠性要大一些。
如:1、古语:(1)《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赵歧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明属于哪一种体例,运用了何种注解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有所成也。

)四十而不惑,(孔曰:“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孔曰:“知天命之终始。

”)六十而耳顺,(郑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马曰:“矩,法也。

从心所欲无非法。

”)[疏]“子曰”至“逾矩”。

○正义曰:此章明夫子隐圣同凡,所以劝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者,言成童之岁,识虑方明,於是乃志於学也。

“三十而立”者,有所成立也。

“四十而不惑”者,志强学广,不疑惑也。

“五十而知天命”者,命,天之所禀受者也。

孔子四十七学《易》,至五十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也。

“六十而耳顺”者,顺,不逆也。

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矩,法也。

言虽从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也。

孔子辄言此者,欲以勉人志学,而善始令终也。

二、给下段《诗经·卫风·相鼠》的注疏加上标点符号。

并用不同的符号标明
毛传、郑笺、孔疏及《经典释文》的注音。

(毛传□□、郑笺□□、孔疏□□、注音{□})
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
人无礼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止所止息也笺云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相鼠有体体支体也[疏]传体支体○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遄市专反专反
《相鼠》,刺无礼也。

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相,息亮反。

篇内同。

}[疏]《相鼠》三章,章四句。

至“礼仪”。

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

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

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

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

《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

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相,视也。

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

笺云:仪,威仪也。

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行,下孟反。

之处,昌虑反。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

[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

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

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无礼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

○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

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者同,故喻焉。

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止,所止息也。

笺云:止,容止。

《孝
经》曰:“容止可观无止。

”《韩诗》:“止,节。

无礼节也。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

相鼠有体,体,支体也。

[疏]《传》“体,支体”○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

○{遄,市专反。

}三、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标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貌箋云寒涼之風病害萬物興者喻君政教酷暴使民散亂〇涼音良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雱普康反酷苦毒反惠而好我,攜手同行惠愛行道也箋云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疾時政也〇好呼報反下及注同行音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虛也亟急也箋云邪讀如徐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者今皆以爲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疏]北風至只且〇正義曰言天既爲北風其寒涼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由涼風盛雪病害萬物以興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百姓既見病害莫不散亂故皆云彼有性仁愛而又好我者我與此人攜手同道而去欲以共歸有德我所以去之者非直爲君之酷虐而在位之臣雖先日其寬虛其舒徐威儀謙退者今莫不盡爲急刻之行故己所以去之既盡也只且語助也
(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兴也。

北风,寒凉之风。

雱,盛貌。

笺云:寒凉之风,病害万物。

兴者,喻君政教酷暴,使民散乱。

○凉音良。

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

雱,普康反。

酷,苦毒反。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惠,爱。

行,道也。

笺云:性仁爱而又好我者,与我相携持同道而去。

疾时政也。

○好,呼报反,下及注同。

行音衡。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虚,虚也。

亟,急也。

笺云:邪读如徐。

言今在位之人,其故威仪虚徐宽仁者,今皆以为急刻之行矣,所以当去,以此也。

[疏]“北风”至“只且”。

○正义曰:言天既为北风,其寒凉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

由凉风盛雪,病害万物,以兴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

百姓既见病害,莫不散乱,故皆云:彼有性仁爱而又好我者,我与此人携手同道而去。

欲以共归有德。

我所以去之者,非直为君之酷虐,而在位之臣,虽先日其宽虚,其舒徐,威仪谦退者,今莫不尽为急刻之行,故已所以去之。

既,尽也。

只且,语助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