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静脉输液法操纵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并发症防治及处理措施
6.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加强对穿刺部位的理疗和护理 ,如输液时持续热敷肢体。 7.建议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连续输液者,每24小时更换 一次输液器。
处理措施
1.停止输液患肢静脉输液并抬高患肢、制动。
2.根据情况进行局部处理;(1)局部热敷(2 )50%硫酸镁溶液行湿热敷;(3)中药外敷(4 )超短波理疗;(5)如合并全身感染,遵医 嘱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2.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加药时斜角进针,以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 会;加药是避免使用大针头及多次刺穿瓶塞。 5.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观察药液是 否变色、沉淀、混浊。 6.配液、输液是时保持治疗室、病房的环境清洁,减少探视人 员,避免灰尘飞扬。
→→ →
→
盐盐 水水
给给 药药
盐 水
盐 水
肝 素
导管堵塞——处理
药物阻塞:
选用对抗剂化解
血液阻塞:
负压溶栓治疗
生理盐水冲洗导 管
推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阻力较大,不可强行推注
处理
清除阻塞
导管拔除
清除阻塞失败 拔除导管
二.药液滴入失控
【临床表现】 药液滴入快于或慢于病情、药液所要求的速度 【预防措施】 1.使用输液泵时先检查仪器的各功能状态,确保各功能 良好后方可使用。 2.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触摸输液泵面板,以预防改变输液 速度。
处理措施
1.评估发热程度,给予心里安慰。
2.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发冷、寒战者 给予保暖。
3.高热者立即减慢或者停止输液,予物理降温,
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给药。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第一节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一、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当、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将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机会也就越大。
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
2.输液器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u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瓿时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瓿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瓿切割方法。
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造成液体污染。
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
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隔离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二次污染。
4.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带入静脉。
5.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
加药时,治疗室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造成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是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以下是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规范:预防感染类并发症- 消毒:在操作前,务必对输液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
- 规范穿刺: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针头,确保插入位置正确,并避免多次穿刺。
- 手部卫生:操作前后及过程中,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戴手套等常规操作应得到遵循。
预防血管穿破类并发症- 技术熟练: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找到血管并正确穿刺。
- 观察仔细:在插入针头之前,仔细观察皮肤表面的静脉是否清晰可见,是否有异常情况,以避免血管穿破。
预防静脉外渗类并发症- 定期观察:输液进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管路连接牢固、无渗漏。
- 保持通畅:避免输液管路的扭曲或堵塞,及时更换输液器和管路。
处理并发症- 感染处理:如发现感染征兆,立即停止输液,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并咨询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 血管穿理:如果出现血管穿破并出血,应立即停止输液,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局部外敷,并咨询医师处理。
- 静脉外渗处理:若发现管路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管路,避免药液进入组织间隙,咨询医师进行评估。
以上是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咨询医师并采取适当措施。
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规范一、误入动脉(一)发生原因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入动脉。
护理人员业务欠熟练或选择血管不当,误将静脉当成动脉进行穿刺。
(二)临床表现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
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
(三)预防及处理1 .了解患儿病史、病情。
条件许可尽量让患儿安静或熟睡下穿刺。
2 .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
3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二、糖代谢紊乱(一)发生原因多发生于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重度感染、极度衰竭患儿。
静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若输注速度突然变慢或中止,易发生低血糖。
若输注速度过快,易发生高血糖症。
(二)临床表现患儿哭闹或懒散无力,拒乳,嗜睡。
化验室检查血糖升高或降低。
(三)预防及处理1 .根据病情及时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
2 .对不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衡量电解质的各种指标,按需补给。
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儿的24h出入量。
3 .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出现高血糖时,暂停输入葡萄糖溶液。
三、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1 .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直接或间接带入致热原。
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带入体内。
2 .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
即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菌痢等输液反应的比例相对增大。
3 .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
有研究发现输液滴速过快,输液量过大,输液反应出现的比例增多。
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愈多。
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
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调节,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
(二)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寒战,皮肤出现花纹。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
15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 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 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 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 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应根据正在输入 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处理: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抬高患肢、制动,根据情况进行局
部处理 局部热敷 用50%硫酸镁湿热敷 中药疗法及超短波治疗 如合并全身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
12
空气栓塞
原因:输液器空气未排尽、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时护士 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时空气进入 静脉 临床表现: 突发胸闷,胸骨后疼痛,血压下降,随即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紫绀,听诊心脏有杂音 到达毛细血管:损害较小 若空气量大,阻塞肺动脉入口,严重缺氧,立即死亡
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征
.
5
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9、发热严重者,停止输液,对症处理,保留输液器具和 溶液进行检查
10、仍需继续输液,更换液体、输液器、注射部位
.
6
急性肺水肿
发生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 2、老年人、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外伤、恐惧、疼痛
者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临床表现: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ICU 梁玉贞
.
1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发热反应 二、急性肺水肿 三、静脉炎 四、空气栓塞 五、血栓栓塞 六、疼痛 七、败血症 八、神经损伤 九、静脉穿刺失败 十、药物外渗性损伤 十一、导管阻塞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团队协作:能够与其他医护人员协作,共同完成头皮静脉输液法的操作和护理工作
头皮静一: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输液部位等信息
03
案例三: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输液部位等信息
02
案例二: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输液部位等信息
患者配合: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操作成功率
风险评估: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安全
操作环境: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静,避免干扰和感染
谢谢
0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02
实践操作:让学员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操作技巧
04
考核评估:对学员的操作进行考核,确保学员掌握操作技能
考核标准
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头皮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理论知识:了解头皮静脉输液法的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
安全意识: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能够识别和处理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02
固定好头皮:用胶布将头皮固定在穿刺点上,防止穿刺过程中头皮移动
03
穿刺角度:穿刺角度应与头皮垂直,避免刺破血管
04
穿刺深度:穿刺深度应根据头皮静脉的深浅进行调整,避免刺破血管
注意事项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头皮静脉,避免误伤血管
操作时,应保持操作环境清洁,避免感染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
头皮静脉输液法并发症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培训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实践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一)药液外渗性损伤预防及处理: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勾。
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妥善固定针头。
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
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如果局部皮肤肿胀明显,张力较高,暂缓拔针,待湿敷后张力减轻后再拔针,拔针时充分溶胶,以免造成皮肤撕脱伤,局部不按压。
6.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1)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加强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
(2)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能拮抗剂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同时进行局部湿敷。
(3)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
药液外渗局部充血不宜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较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
(4)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
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10ml作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
同时用3%醋酸铅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湿热敷。
(5)钙剂渗出可用25%的硫酸镁湿敷。
7.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需彻底清创、使用银离子敷料溶痂或进行联合植皮整形手术,保住肢体的功能和外观。
处理流程: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血管收缩药外渗高渗药液外渗抗肿瘤药物外渗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加强理疗采用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作局部浸润,湿敷0.25%普鲁卡因5~20ml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应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彻底清创钙剂外渗25%的硫酸镁湿敷(二)静脉炎预防及处理:1.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头皮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F 家 庭 心 理 医 生 a m i I Y p s y c h o I o g i c a I d o c t o r
2 0 1 5 年 4月第 4 期
除 、远端 胃大部切除 ;后者分为 B i l l r o t h I 式和 B i l l r o t h I I 式 的消化道重建 。采用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 良性病变主要是消化性溃疡、 恶性病变主要为肿瘤 。 不但需
头皮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徐艳 斐 邵 洪岩
( 黑龙江省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 6 3 3 1 2 )
摘要 :探讨 头皮静脉输液操作并发 症的原因及 处理措施 ,以期提 高基础护理技术。方法 回顾分析 3 2 例 头皮静脉输液并发症 患者资料。结果:3 2 例头皮静脉输液 并发症 患儿 ,经过相应的处理 ,获得输液成功。结论 :头皮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 症有穿刺失败 、糖代谢紊乱 、输液发热反应等。为 了 提 高头皮静脉输 液成功率,护士 应提 高心理素质及搡作技能 ,从而提 高护理技 术。
除了伴 高胃酸分泌 的幽门前或幽 门溃疡 ,半 胃切除或 7 0 %胃切 除,不加迷走神 经干切 断都会取得很好效果 。用 B i l l r o t h I 式重建方法做半 胃或 7 0 %胃切除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时 ,须 同时做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参 考 文 献 ‘ [ 1 】 汪建平, 詹 文华. 胃肠外科手术学[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5 : 3 2 6 — 4 1 6 . [ 2 】 [ 3 】 赵 铭宁,顾 均. 7 6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 胃癌临床分析川 . 上海交通大学学
式 胃大部切 除术最没有争议 的适应证是 内科治疗无效的 胃溃疡。在 胃溃疡患者 ,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碍。 (2)全身:表现有畏寒、发热、乏力等。 3.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
(3)合理应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液体要现用现配。
4.处理流程
(1)轻者→减慢输液速度→观察
(2)症状没有缓解者→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高热 者给予物理降温→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送检→填写输液反应上报表→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五)急性肺水肿 1.发生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2)患者自身有心、肺功能不全,或年老体弱、小儿等。 2.临床表现 (1)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咳嗽、出冷汗、胸闷、心前区有压迫感或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静脉穿刺失败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 (2)患者本身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 (3)血管条件差。 (4)穿刺针选择不当,如患者血管较细,而穿刺针粗,刺破血管。 2.临床表现 (1)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
守候。 (3)输入液体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较低温度液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产生气体。 4.处理流程 夹闭静脉通路→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通知医生→高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二)药液外渗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 (2)患者躁动或不慎将针头从血管内拔出。 (3)患者病情较重,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4)反复穿刺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物理性损伤。 2.临床表现 (1)穿刺部位肿胀疼痛。 (2)皮肤温度降低。 (3)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力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
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4.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2%碘伏或 安尔碘消毒伤口2-3次。
二、头皮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误入动脉 1.了解患儿病史、病情。条件许可尽量让患儿安静或熟唾下 穿刺。 2.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思儿反应。发现误入动脉 ,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糖代谢紊乱 1.严格按计划输液,根据病情及时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 ,不宜太快或太慢。 2.对不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衡量电解质的各种 指标,按需补给,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儿的 24h出入量。 3.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榆液逮度:出现高血糖时,哲停输 入葡萄糖溶液。
2.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采用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 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目的,且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 为斜角进针,使针头斜面 向上与瓶塞成75°角刺入,并轻 轻向针头斜面的反方向用力,可减少胶塞碎屑和其它杂质 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 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避免使用大针头抽吸和在瓶塞同 部位反复穿刺,插入瓶塞固定使用一个针头,抽吸药液时 用另一个针头,可减少瓶塞穿刺次数,以减少瓶塞微粒污 染。据报告,已有研究者将加药针头进行改进,将传统的 针尖做成封闭的圆锥形,方形的针孔开在针头的侧面,以 减少穿刺瓶塞产生的微粒污染。
静脉炎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 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 ,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而诱 发静脉炎,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 意保护静脉.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导管移位
总结词
导管移位是指导管在血管内发生位置移动的现象,可能导致输液不畅、局部疼痛等症状。
详细描述
导管移位可能是由于导管固定不牢固、患者活动过度或外力作用等原因所致。出现导管移位时,应立 即停止输液,重新固定导管并调整位置。
感染
总结词
感染是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严 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
详细描述
过敏反应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疹、呼吸急促、胸闷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处理方法包括立即停 止输液、给予抗过敏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空气栓塞
总结词
空气栓塞是指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血 管,导致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详细描述
空气栓塞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 、心悸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处理 方法包括立即停止输液,让患者左侧 卧位,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如何自我观察和护理,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意识。
及时处理并发症
一旦发生并发症,如渗漏、感染、静脉炎等,应立即停止输 液,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严重的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救治, 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静脉炎
总结词
静脉炎是指由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药物,导致静脉内壁炎症,引起疼痛、 红肿等症状。
详细描述
静脉炎的症状包括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发痒、硬结等,严重时可出现静 脉栓塞和组织坏死。处理方法包括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或热敷、使 用抗炎药物等。
过敏反应
总结词
过敏反应是指患者对某些药物过敏,出现皮疹、呼吸急促等 症状。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引言静脉输液是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处理已出现的并发症对于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常见并发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1. 局部炎症:在注射部位周围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炎症反应。
2. 静脉炎:静脉内壁发生炎症,表现为静脉红肿、有压痛,可能伴有发热和局部淤血。
3. 输液药物漏注:输液管道出现破裂或漏液导致药液波及周围组织。
4. 血栓形成:静脉内血栓形成,表现为注射部位的肿胀、疼痛以及静脉堵塞。
5. 感染:由于输液器具未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或患者自身感染引起的输液部位感染。
二、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措施:1. 注射部位清洁: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用消毒药水清洁注射部位,保持部位清洁干燥。
2. 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在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3. 密封良好:输液管道应保持完好无损,管道连接处应牢固密封,避免药液泄漏。
4.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减少对静脉的不必要损伤。
5. 监测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并发症处理对于已出现的静脉输液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局部炎症:及时更换注射部位,清洁并进行局部抗炎处理。
2. 静脉炎:终止输液,更换输液通路并进行药物治疗。
3. 输液药物漏注:立即停止输液,清洁患者皮肤,及时处理波及周围组织的药液。
4. 血栓形成:终止输液,冷敷或按摩局部,及时去除血栓并进行药物治疗。
5. 感染:终止输液,进行局部消毒和抗感染治疗。
结论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提前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带来的患者风险,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并发症1:发热反应预防与处理规范: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品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及输液器。
4、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寒颤者给予保暖,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6、保留输液器和剩余药液,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和剩余药液进行封存。
8、做好护理相关记录。
并发症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预防与处理规范: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2、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如果病情允许可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
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6-8L∕分,减少肺泡内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平喘、强心和利尿剂等对症支持治疗。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患者病情平稳后,要加强巡视。
4、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并发症3:空气栓塞预防与处理规范: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质量,排净输液导管内空气。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药液,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看护。
①一旦发生空气栓塞,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处于低位,利于气泡漂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较大的气泡碎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逐渐被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机体的血氧浓度,纠正机体缺氧。
③有条件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记录抢救过程。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注意。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常见的四种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输液并发症。
为了预防发热反应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其次,在插入导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
适时更换输液管。
此外,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如果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
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输液并发症。
为了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其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介绍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第一节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常见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原因1.输入的药液和或药物制品不纯。
2.输液用具污染。
3.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4.环境空气的污染。
5.输液速度过快。
(二)临床表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体温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期寒战,继之高温达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三)预防及处理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输液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避免反复穿刺3.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热源反应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药液现配现用5.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液6.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观察生命体征7.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8.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一)、原因1.短时间过多、过快输入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3.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差(二)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听诊肺部布出现大量湿啰音。
(三)预防及处理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3.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4.按医嘱用药5.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一)原因1.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2.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二)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
还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2.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一、误入动脉
(一)发生原因
由于患儿肥胖、重度脱水、衰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入动脉。
护理人员业务欠熟练或选择血管不当,误将静脉当成动脉进行穿刺。
(二)临床表现
患儿呈痛苦貌或尖叫,推药阻力大,且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
临床表现为输液滴注不通畅或不滴,甚至血液回流至头皮针内造成堵塞。
(三)预防及处理
1 .了解患儿病史、病情。
条件许可尽量让患儿安静或熟睡下穿刺。
2 .护理人员加强技术操练,熟悉解剖位置。
3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反应。
发现误入动脉,立即拔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二、糖代谢紊乱
(一)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代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重度感染、极度衰竭患儿。
静脉输入葡萄糖过程中,若输注速度突然变慢或中止,易发生低血糖。
若输注速度过快,易发生高血糖症。
(二)临床表现
患儿哭闹或懒散无力,拒乳,嗜睡。
化验室检查血糖升高或降低。
(三)预防及处理
1 .根据病情及时调节输液种类及输液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
2 .对不能进食、长时间输液患儿,定期检查衡量电解质的各种指标,按需补给。
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并记录好患儿的24h出入量。
3 .如发生低血糖,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出现高血糖时,暂停输入葡萄糖溶液。
三、发热反应
(一)发生原因
1 .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被污染,直接或间接带入致热原。
药液不纯、变质或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带入体内。
2 .输液反应与患儿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
即感染性疾病如小儿肺炎,菌痢等输液反应的比例相对增大。
3 .输液反应和输液的量、速度密切相关。
有研究发现输液滴速过快,输液量过大,输液反应出现的比例增多。
当输液速度加快时,输入的热原物质愈多,输液反应出现的机会也愈多。
某些机械刺激也可以引起输液反应。
如输液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异过大,机体来不及调节,则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发生输液反应。
(二)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热、寒战,皮肤出现花纹。
体温可达40~42℃,伴有呼吸加快,脉速。
(三)预防及处理
1 .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器具,药物液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严格掌握患儿输液指征,发生发热反应时,要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降低发热反应的发生。
3 .合并用药时,要严格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尽量减少过多的合并用药。
4 .注意患儿的体质,早产儿、体弱儿、重度肺炎、痢疾等患儿,输液前采取适当措施。
5 .治疗室、病房输液时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减少陪客,防止灰尘飞扬。
6 .严把三关。
根据输液反应的原因,安全静脉输液的三个因素是无菌、无热原,无有害颗粒液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防止污染,一定把好药物关,输液器关,操作关。
7 .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
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8 .严重反应者应停止输液。
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9 .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四、静脉穿刺失败
(一)发生原因
1 .操作者心理失衡,情绪波动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面对患儿家长的焦急疑虑、缺乏信任,如果自信心不足,操作无序,就可能导致操作失败。
2 .患儿血管被人为损伤:不正规静脉穿刺,导致患儿血管保护不良,常规静脉穿刺部位针孔斑布,加之间隔期短,再次复穿时原针孔部位出现
硬结或血液外渗等现象,难以进行正常静脉抽血、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
3 .在拔针时针眼处理不当,使皮下淤血、青紫、肿胀,造成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导致静脉难以显现而影响穿刺。
4 .操作者判断失误:由于小儿血管充盈度差,特别是大量失水、失液、严重贫血的患儿血管干瘪,穿刺时常无回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误认为穿刺未成功而拔出针头,也会导致穿刺失败。
5 .缺乏患儿配合:小儿对穿刺往往表现出过度恐惧、紧张,在他们的吵闹中常会使得针头脱落、移位,造成皮下组织渗出,局部水肿。
6 .进针的角度与深度:由于患儿静脉浅表,进针角度以针头与头皮夹角15~20º为宜,甚至更小,肥胖小儿针管要刺入稍深一些,有的操作者由于掌握不当往往穿破血管。
7 .患儿家长及亲属的态度、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语言等都可以成为不利于护士操作的刺激源,如有的家长在护士穿刺前发问“你行吗?你能一针扎上吗?”等等;有的家长情绪不好乱指责护士,挑选护士,甚至指定穿刺的静脉,这些都可能形成一种与护士心理不协调的气氛.对此适应性较差的护士,就会出现焦虑、紧张或急于求成的心理冲突,致使判断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盲目进针,穿刺失败。
(二)临床表现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
局部疼痛及肿胀。
(三)预防及处理
1 .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加强自身的心理锻炼,经常保持有一种自信、沉稳、进取的良好心态。
在进入工作状态前,应当先对自已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排除一切干扰工作的心理因素,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情平静、操作有序。
另一方面,还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耐心,以利于劝导和安慰患儿家长,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2 .穿刺部位的选择:要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具体情况选择血管。
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躁动不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无静脉瓣,不易造成阻力,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且头皮血管丰富显见,易固定,因此,宜选择头皮静脉穿刺。
3周岁以上患儿可选用手背或足背血管,对肥胖儿应选择粗大易摸或谨慎按解剖部位推测出静脉的位置。
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或需快速输液以及注入钙剂、5O% 葡萄糖、甘露醇等药物,可选用肘静脉及大隐静脉。
3 .穿刺的操作:应选择与静脉大小相适宜的针头。
穿刺前要“一看二摸”,穿刺时要做到稳、准、浅、轻。
“ 一看”就是仔细观察血管是否明显,要选走向较直的,静脉大多呈蓝色,动脉和皮肤颜色一样,因此,要注意鉴别,较隐匿的静脉要尽可能寻找静脉的迹象。
“二摸”就是凭手感,摸清血管走向,如果血管在骨缝之间,则有柔软感,动脉可以摸到搏动。
进针时要屏住呼吸,这样可避免握针的手因呼吸而颤动。
针进入血管后有一种轻微的落空感或针头的阻力突然消失感,对失血或脱水的患儿,因其血管充盈度差,血管扁平,甚至萎陷,静脉穿刺应采用“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尖稍微挑起,使血管壁分离,使针尖的斜面滑入血管内,这时会有一种“失阻感”及“腾空感”。
即使无回血,针也已进入血管,这时即可注射。
对长期输液的患儿,选择血管应从远端到近端,从小静脉到大静脉,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
拔针时应顺血管纵向压迫,这样才能按压住皮肤与血管上的两个穿刺点,拔针时角度不宜过大,动作宜轻。
4 .穿刺后的护理:小儿天性好动,自控力差,易碰针而导致穿破血管壁使药液渗出,局部水肿。
因此,做好穿刺后的护理极为重要。
穿刺成功后应强调针尖的固定处理,如在四肢浅静脉穿刺,应用小夹板固定,松紧
要适度,过松达不到目的,过紧则影响肢端血液循环。
另外,应请家长协助看护,对已懂事的患儿应根据小儿特点进行心理诱导,使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