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 境界。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 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 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提示: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萧声中来。 体现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 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萧那种悲 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意为飘飘然像脱离人世而独自一个人。 遗世,脱离了人世。
羽化而登仙: 意为成了神仙而飞升仙界。 羽化,道家称飞升成仙为羽化。
鉴赏(第二段)
1、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 同? 提示: 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 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 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愀然: 忧愁的样子。 正襟危坐: 严肃的端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用法,使……起舞/哭泣。 渔樵: 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鉴赏(第一段)
(叙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游赏的时间、人物、方式、地点。
思考:
第一段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 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登仙
总结:
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 饮美酒、咏诗赋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 物外的境界。
先写景后抒情,因景生情,心情转换自然。
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句意解释
1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意为浩浩荡荡地像在天空里乘风浮游。 浩浩乎,广阔的样子。 凭虚,凌空。虚,天空。御,驾。
为苏轼伴奏的客触景生怀,有感于人生的短促。 他按自己的感受吹箫,箫声中有一种悲凉的调子,与
气氛很不协调,引出苏轼的惊讶,才有作者的询问,
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第三段文字,启下写“悲”。— —“托遗响于悲风。”(抒情)
第四段苏轼对客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的驳斥, 又回到了“乐”字上来了。(议论)
结尾三句,写客被苏轼说服了。结尾一句跟文章开头 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余秋雨: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 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 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 产生。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赤壁赋 苏轼
二、 背景 提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 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 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 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 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 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 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 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 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 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 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 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 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 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 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 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关于本文及作者
《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是《念 奴娇•赤壁怀古》的同期作品。其景渺渺, 其情真切,其理深刻。显示出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 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出 身贫寒, 经历坎坷,抱负远大,旁通书画。其旷世 才华及胸怀为后人瞩目。
教学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方法指导:
抓诵读, 清思路, 重感悟, 多积累。
第一步:读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听朗诵,边思考(注意字音):
1、归纳本文各段大意。
2、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提示: 乐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写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诗情画意的 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 样的心理感受?
(写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风(清风)、水(静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举酒、诵诗(怡然自乐)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明月)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露(白露)
(抒怀)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纵舟
10、酾酒(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尊(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藉(jí ) 18、枕藉( jiè)
二、词语解释
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请。 凭虚御风:虚:太虚,天空。凭虚:凌空。
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第二段是过渡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即继续描写“泛舟”的欢快心情。 “于是饮酒乐甚”——点出“乐”字。是深入一层 的写法,并非仅仅为加强突出“泛舟”的欢快心情, 主要是为带来下文感情的变化,引出一番议论。 歌词从《月出》诗生发而来,表现的是政治的感慨, 是作者在遭贬后,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 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不过“击空明兮溯流光”一句已包含着淡淡的哀愁 了。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 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zhúlú ) 9、旌旗(jīn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