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因为肤色_对有吉佐和子的_非色_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异质伦理
2012年11月第33卷第6期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Nov.2012Vol.33No.6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异质伦理张跃军,周庭华(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借用罗伯特·杨的同异二元辩证观点,对照萨义德和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对他者的表现,可从斯皮瓦克的后殖民思想中读出异质伦理的内核。
斯皮瓦克通过奥维德《变形记》中的两个形象归纳出两种不同的伦理模式:以自我为中心的纳西斯模式和凸显他者绝对异质性的艾可模式。
斯皮瓦克批评弗洛伊德等西方哲学家没有超越纳西斯模式,而她则在对殖民文学和后殖民文学的解读中揭示出他者的绝对异质性。
关键词: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异质伦理中图分类号:I7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44(2012)06-0076-04Abstract:In the framework of dialectics of the same and the other proposed by Robert Young an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cern with the other in Said and Bhabha,we can approach the ethics of alterity in Spivak’s postcolonialism.In her reading of Metamorphoses by Ovid,Spivak expounds on two ethical models:the self-same love of Narcissus and the absolute alterity of Echo.Spivak takes issue with the western philosophers who fall within the Narcissus model in their concern with the racial oth-er and brings to light the absolute alterity of the other in her reading of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literary works.Key words:Gayatri Spivak;postcolonialism;ethics of alterity斯皮瓦克(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1942—)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她的学术创作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国内学者关注最多的是其后殖民主义理论。
浅析《非色》中的种族歧视的根源
·
外国文学
浅 析 《 非 色 》 中 的 种 族歧 视 的 根 源
耿雪 琳
有 吉佐 和 子 的 《 非 色 》 是 一 部 反 映 种 族 歧视 问 题 的 作 品 描 述 了 二 战 后 一 位 日 本 战 争新 娘 四 与 美 国 黑 人 士 兵 相 恋 结 婚 其 在 日 本 以 及 美 国 所 经 历 的 种种遭 遇 本
与美 国 的 黑 人 不 同
,
他 们 己 经从肤色 中独立
, ,
,
并 强 调 美 国黑
日 本作 家有 吉佐 和子 的 《非色 》 是 一 部 以种 族 歧视 这 一
人 确 实低 一 等 叔父
,
社会 问 题为 题 材 的作 品
,
有 吉描 写 了二 战 后
,
,
日本 战争 新娘
, ,
面 对 没 有 工 作每 天无所 事事 的 梅 丽 说他 的叔父 像 非 洲 人 一 样 这样 的黑 人 不 是 文 明
摘 要
。
大 连大 学 种 族 歧视 黎各人
,
:
,
比 黑 人好 一 点
,
。
他 们 的地位 但 与 其他 白人 相 比 地位低 同是 白人 的波多 地位连 黑 人 都 不 如 处在 美 国社 会 的最底 层 最能
, ,
。
。
意 大 利 籍 的 白人在 美 国也 受 到 歧视
,
。
文 分 类 介 绍 《 非 色 》 中复 杂 的 种 族 歧 视 情 况 色后
,
。
而 另 一 方面
笑子 与 驻 日 美 军托姆 结婚 后 发 生 在 日本 与美 国 的遭 遇 作 者 一 方面 表 达 了 对战争 新娘 的 同 情 以及对 战争 的深 恶 痛 绝 另 一 方面 作 者 认为 种族 歧视 的根 源 并 不 是 因为 肤色 小 说 的背 景 建立在 19 4 5 年 日 本接 受 《 波 茨坦 宣 言 》 无 条件 投降之 后 美 军 以盟军 的名 义 占领 日本 战后 的 日本 一
后殖民语境中作为生态隐喻的三种女性形象
后殖民语境中作为生态隐喻的三种女性形象[摘要]本文拟在后殖民语境中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托尼?莫里森小说中具有隐喻意味的三种黑人女性形象进行解读,从而揭示出在动荡的新世界体系对旧世界进行疯狂占有的殖民时代,黑人女性是如何被一步步被异化被建构为黑人/男性文化的“他者”形象,这些女性又是如何忍耐、挣扎并追寻自我的主体性身份的。
[关键词]后殖民语境生态女性主义托尼?莫里森女性形象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文化身份具有天然多重性:一方面,黑色皮肤使她深刻洞察作为边缘的黑人族群身份被白人的主流文化建构成为“自然化”的事实;另一方面,身为女性的她又敏锐地感知被“白人男性—白人女性”二元对立结构再次边缘化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由此,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正处于繁复、混杂的文化边缘域,而这恰恰给予了她极为独特的小说视角,并展现出后殖民语境中位于“边缘的边缘”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生态景观。
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因此而开创出一个处在白人与黑人、男性与女性文化冲突的“间居”范畴的小说性语境:穿越了种族差异、阶级差异、性别差异和传统差异的文化认同的“阈限”协商,作为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界限[1]。
经由这个对话语境,托尼?莫里森不仅以其极富个性的复调风格和碎片式语言及热泪和同情心对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进行了解构/建构性还原,并引领作为边缘的黑人女性群体走上“自我”觉醒以及自我重述之路。
可以说,托尼?莫里森是黑人女性群体普遍失语下的第一个发声者。
一、黑人母亲之救赎:《所罗门之歌》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Francoise d'Eaubonne)在1974年所发表的《女性主义?毁灭》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一词,在此之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开始兴起。
这一理论中最为强调的便是对于天然生态的还原与建构,这种还原和建构以自然、社会和人文为指向,并认为“自然在西方文明发展中被视为没有发言权的他者和被征服与统治的对象[2]”,这恰恰与女性在文明历程中的境遇相同。
混血与民族主义:对有吉佐和子《非色》的解读
作者简介:梅森直之,男,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日美政治思想史;陈潇潇,女,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生,重 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翻译。
26
梅森直之著 陈潇潇译:混血与民族主义:对有吉佐和子《非色》的解读
旨在与白人男性建立平等关系的民族主义(梅森直之,
二、民族主义中的“混血”问题
2014)。在这里值得重视的是,有吉也是通过同一财团
在日本,“混血”作为酝酿民族主义的触媒曾卓有
的奖学金制度,于1959年来到莎拉劳伦斯学院开始了为 功效。尽管“混血”的含义和机能因时代不同而多种多样,
期近一年的留学生活。经过此次留学生活,有吉带回来 但这种多样性既构成了近代日本民族主义的特质和多样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东 2018 年第 1 期 总第 20 期·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北
亚
外
语
研
混血与民族主义:对有吉佐和子《非色》的解读
究
梅森直之著 陈潇潇译a
(早稻田大学 政治经济学术院,日本 东京 169-8050;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31)
关键词:有吉佐和子;混血儿;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大亚洲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948(2018)01-0026-07
一、战后日本的“黑人”表象 在战后日本以“混血”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有吉 佐和子从 1963 年 4 月起在《中央公论》上连载的《非色》 称得上是先驱性的作品。作品讲述了在被占领的东京, 与黑人士兵结合并生子的日本女性追随归国的丈夫来到 纽约哈莱姆,在那里确立自身生活的故事。作品以东京、 纽约这两个空间里所发生的各种种族歧视现象与主人公 随之摇曳的日本人意识(民族主义)为基轴而展开。在 作品的高潮部分,主人公勇于面对美国权力阶层根深蒂 固的种族歧视,发出了如下的呐喊:“我也是黑人!我 的丈夫也是黑人。更重要的是,我的孩子也是黑人。为 什么我没有早些想到这一点呢?”(有吉佐和子,1967: 406)该作品作为通过“混血”这一主题,来表现日本 人渴望与非洲裔美国人达成一体化的作品,占据着非常 特殊的地位。 在有吉笔下被加以形象化的、渴望同非裔美国人融 为一体的诉求,之后在山田咏美、家田庄子、中尊寺由 津子等人的作品中也反复出现,成为构成现代日本文学 特征的一大要素①。不过,一旦考虑到爵士乐、蓝调音 乐乃至嘻哈音乐等黑人音乐在世界上的流行,可以说, 对黑人文化的憧憬乃是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的现象。 但是,以有吉为代表的日本女作家笔下所描绘的作品群, 却通过性、怀孕、生子、结成家庭等与身体维度密切相 关的层面将渴望与黑人融为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诉求刻画出来,其强 度和深度都格外引人注目。
黑人·女人·人——《他们眼望上苍》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身份”解读
“
一
制废除后 , 在男 性 为主的意 识下 , 白世 界 的冲突 黑 中, 黑人女性 的境遇。在仔细研读的基础上, 拟从后
殖 民女性 主 义 “ 份 ” 身 的观 点 着 手 , 容 貌 服 饰 、 从 婚
姻情感等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细致分析 , 引导读者 分享作者所传递 的思想和情感。 “ 身份” 一词源 自于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 是后
来, 由政 府 出钱 钉棺 材单 独 埋葬 , 而黑 人 只 能成堆 地
保 障的生 活 。数 字 十六 和六 十正好 是 相反 又相 匹配
往大坑里一扔 , 用土一埋 了事。因此珍妮身 为黑人 而又不 同于黑人的肤色 的混血祖先的身世 , 使她 的 身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 双重压迫下受侮辱 和受损 害的妇女群象跃然纸上 。 其次看看珍妮 的头发 。自古以来女性的头发总 有着超乎寻常 的意义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 女性 的头 发都 成 了美 的代 名词 、 性 的象 征 。如 : 府诗 中有 女 乐 着这样的诗句 “ 头上倭 堕髻 , 耳中明月珠 。 在种 族 ” 歧视 的社会中, 白人文化 的影响下 , 那些天然具有一
维普资讯
西南科技大学《 高教研究》
20 06年第3期( 总第8 0期)
黑 人 ・女 人 ・人
《华女阿五》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身 份 重 构
综上 ,在后殖 民女性 主义语
境下解 读 《 华 女 阿五 》 , 我 们 可 以 深 刻体会 到美国种族 歧视 和中 国
低级 的外来者 。只 因为玉雪 是华
传 统男权 主义在玉雪 的成 长道路
上 给她带来 的困惑和 痛苦 ; 同时 , 我们 也欣喜 地看到 玉雪一 直在抗
争 和努力 。 她克 服重重 困难 , 重构
裔, 就无法 和 白人平 等竞争 , 在 找
工作等各 个方 面都受到 不公平 的
待遇 。 除 了受 到 主 流 社 会 的歧 视
可 贵的是 ,玉雪并 不接 受这 样 的身份定位 。她坚信 华裔 女性 可 以 自立 自强 ,可 以通过 自己的 努力奋 斗来 主宰 自己的命运 。 首先 ,玉 雪大胆 质疑男 尊女
此, 在建 构女性 主体身 份 时 , 性别 身份 和文化 身份 认 同显 得 尤 为重要 。从后 殖 民女性 主义视 角解读 《 华 女阿五 》 , 则更 能 凸显玉雪在这双 层夹缝之 间重 构 自己主体 身份 的艰辛 过程 。
二. 玉 霄主体身份 的后殖 民女性主 义解读
在西方 , 主流 的霸权文 化往往将 西方世 界视为 主体性 的 “ 自我” , “ 自我 ” 以外 的非西 方世界 则被 他们 归类 为 “ 他者” 。 因此 , 美 国的主流社会 往往将少数族 裔视为 “ 他者 ” 。 作 为一名少 数族裔 , 阿五在学 校时便遭 受种族歧 视 。在
过 程 中逐 渐成长起 来 ,实 现 了 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 如小说 的结
建 教条 的束缚 。 女权 作家西 蒙娜 ・
浅析《非色》中的种族歧视的根源
浅析《非色》中的种族歧视的根源作者:耿雪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5期摘要:有吉佐和子的《非色》是一部反映种族歧视问题的作品。
描述了二战后,一位日本战争新娘[1]与美国黑人士兵相恋结婚,其在日本以及美国所经历的种种遭遇。
本文分类介绍《非色》中复杂的种族歧视情况,并探究抛开肤色后,种族歧视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种族歧视;肤色;优越感作者简介:耿雪琳(1990-),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大连大学日本语言文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日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的《非色》是一部以种族歧视这一社会问题为题材的作品,有吉描写了二战后,日本战争新娘笑子与驻日美军托姆结婚后,发生在日本与美国的遭遇,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战争新娘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作者认为种族歧视的根源并不是因为肤色。
小说的背景建立在1945年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之后,美军以盟军的名义占领日本,战后的日本一片狼藉,经济萧条,只有和美军相关的地方在招人,一些为了生活的日本女性,开始在驻日美军的地方工作,就这样,她们与美军相识,相爱,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
从此他们便与种族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主人公笑子便是其中的一员。
《非色》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笑子作为战争新娘在日本的经历,与美国黑人士兵托姆结婚后,她与托姆以及他们的孩子梅丽受到日本社会的歧视。
第二部分描写的是以笑子为中心的日本战争新娘在美国所经历的种族歧视,在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不像在日本时那样简单,而是延伸到更多人种。
有吉佐和子借笑子之口道出这种种族歧视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肤色,而是因为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优越感。
《非色》中描写了四种种族歧视。
分别是对黑人的歧视,白人间的歧视,黑人间的歧视和日本人间的歧视。
小说中,笑子最先体验到的种族歧视是对黑人的歧视,笑子的妈妈,邻居,都叫托姆“黑鬼”,因为第一个孩子的肤色是黑色的,而受到社会的歧视,当再次怀孕时,笑子选择了堕胎,她认为自己这是英雄主义的表现。
就后殖民女性主义赏析_紫颜色_
/视界·外国文学研究SHORT STORY 2012/6就后殖民女性主义赏析《紫颜色》高玉新李忠卓关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不久之后由西方学术界带头对后殖民女性主义进行研究。
身处于美国的黑人女性是后殖民时代女性的主流群体,这些妇女是美国掠夺者和殖民者从非洲抢夺过来的非洲黑奴的子孙后代,这一部分人和土生土长的美国妇女有本质上的不同。
现实生活中,后殖民主义在这些非洲黑奴子孙的身上不断地上演。
“后殖民女作家对反抗男性权利和殖民主义有着明确的自我意识”[1],长期以来,许多人都在试图运用文学的方式来进一步地阐述和解读后殖民女性主义在黑人身上上演的悲剧故事。
在《紫颜色》的创作过程中,沃克自始至终站在黑人女性的视角上来诠释后殖民女性主义,对此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感同身受是小说最出彩的地方。
《紫颜色》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南方社会为创作背景,作品中真实详尽地描绘了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
“黑、女、穷”是时代给她们留下的深刻烙印,她们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刻遭受着非人的待遇。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人不是人”是黑人的主流思想,这是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本质所在。
人们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这是一部身处于美国南方的黑人女性追求自我解放和自主权利的悲壮赞歌和革命奋斗史。
一、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紫颜色》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艺创作环境下,《紫颜色》是当之无愧的女性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
作者在作品中感人至深地描写了黑人女性极力摆脱男性桎梏,追求独立,在困境中依旧保持独立人格和尊严的故事。
恰如沃克表述的:“我致力于探索黑人妇女所经受的压迫,她们的疯狂、忠诚和胜利。
”[2]小说主要描述了女主角西丽从受压迫到警醒自立的过程,沃克实际上是在《紫颜色》情节中利用一部分具有女性主义的黑人妇女形象,向当时的黑人妇女群体宣传了珍视自我、救赎、互相帮助,最终就能获得独立自由,过上了光辉灿烂的美好生活。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概述-精品文档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概述-精品文档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概述近年来,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引起了学术界新的关注,与此相关的论文、专著不断涌现。
该理论是如何生发的,它存在的合法性是什么,将成为本论文研究的起点。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后殖民女性主义代表理论家的思想进行评述,试图梳理后殖民女性主义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
建构与寻找边缘化女性群体的文化身份和在多元化世界文化中的位置。
一当全世界范围内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结束后,殖民主义虽然早已是昨日黄花,但其影响却始终存在,通过对殖民主义及其话语进行批判和反思,后殖民主义随之产生并迅速成为西方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后殖民主义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异质性和权力关系,倡导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差异性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大致产生于20世纪中叶,它从揭示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开始,发展到强调女性心理的、经验的、表现的独特性,再到承认男女性别的差异、互补。
女性主义文化理论试图颠覆主流的男性文化价值观对女性的压迫,为弱势女性群体发声,它始终处于边缘的位置。
事实上,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都是西方学术界的“少数话语”,这两种理论进行“联姻”诞生了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新的理论。
后殖民女性主义话语集理论阐释与创作实践为一身,包括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总体来说,后殖民女性主义是指在殖民主义统治结束后,曾经遭受过各种形式殖民统治的女性为揭露和反抗殖民罪恶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及其成果,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的结合并非偶然,他们进行“联姻”的合法性基础首先源于两者拥有较为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次,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结合社会现实语境,突破纯形式的文本研究,将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融入文学批评;再次,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都诞生于标举差异、解构传统、反抗主流价值的文化语境中,都是以边缘和弱势姿态出现的少数话语,它们都属于以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后学的一部分,因此,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对传统的“男/女”、“东/西方”、“第一世界妇女/第三世界妇女”等二元对立系统进行解构,是强劲的后学在特定领域的发展和延伸,也为重建文化的“他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重构黑人女性身份再现自我化过程_宠儿_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第24卷第6期2011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6November ,2011重构黑人女性身份再现自我化过程———《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王婷,石云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摘要: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得以回归、自我身份得到重构,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现状。
关键词:《宠儿》;后殖民女性主义;黑人女性;身份建构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04(2011)06-0083-05收稿日期:2010-10-18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SJD750013)作者简介:王婷(1986—),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Identity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Female Representation of Selfhood———A Study of BEL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mWang Ting ,Shi Yunlong(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 :Toni Morrison ’s Beloved is studied he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m.By discussing the miserable fate of black females under sexism and racism ,analyzing their marginalized state-living without identity or human rights ,and exploring Morrison ’s thoughts on th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black females ,the thesis demon-strates the writer ’s idea that black females could be rid of the double oppression from racism and sexism only when their history would be rewritten ,their self-awareness aroused ,their selfhood returned and their self-identity recon-structed.Key words :BELOVED ;Post-colonial Feminism ;black female ;identity construction一、引言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 )在当今美国文坛享有威誉,“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惟一黑人女性得主,为20世纪美国文学树起了又一座丰碑”[1]。
有吉佐和子小说《非色》的“他者”形象
“ 异 邦人 ” 的眼光 , 即“ 他者” 的眼光 看待 问题 , 分
析 问题 。《 非色》 这部 小说描写 的种族 问题 , 是借
一
8 1—
四位 1 3本 “ 战争新娘 ” 的生 活和遭遇 表现 出来 的 。 “ 战争新娘 ” 既是 性别上 的“ 他者 ” 而言 , 黑人
D O I : 1 0 . 1 3 2 7 7 c n k i . j c w u . 2 0 1 4 . 0 6 . O 1 1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2 2
中图分 类号 : I 1 0 6 . 4
2 71 0 2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3 6 9 8 ( 2 0 1 4 ) 0 6 — 0 0 8 1 — 0 5
作 者简 介 :寇淑 婷 , 女, 泰 山 学院 外 国语 学 院讲 师 ,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日本 近 现代 文 学 、 日本女 性 文 学 。
基金项目: 本 文 系泰 山 学院青年 教 师科研 基金 项 目“ 女 性 文 学视 角下 的有 吉佐 和 子文 学作 品研 究” 的
阶段 性成 果 , 项 目编号 : T 1 2 Q W0 3 。
歌》 《 木偶净琉 璃》 《 墨》 到后来 以女 性为题材 的作
品, 如《 香 华》 《 出云 的阿 国》 《 华 冈青 洲之 妻》 , 从 以家庭 舞 台为 主题 的 《 纪之川 》 《 鬼 怒川》 《 祈祷 》
到 以社会 问题 为背景 的《 非色 》 《 恍惚 的人》 《 复合
污染》 , 无不堪称 经典 。因此也 为她赢得 了“ 物语 能手” 、 “ 女子一代 记” 等多个称号 。 在众 多题材 的
论有吉佐和子的幽默表现手法——以对《恍惚的人》的解读为例
凌 红
( 江苏 经贸职业技术学 院 旅游外语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1 1 6 8 )
摘
要: 有吉佐和 子是 日本 昭和 时期 著名的女作 家, 其卓越的才华获得 了人们 的欣 赏, 与曾野绫子 、 山崎丰子 并称为 当代
日本文坛的“ 三 大才女 ” 。小说《 恍惚的人》 是有 吉创作 的社会 问题 小说之一 , 围绕老人 看护问题展 开叙述 。小说 于 1 9 7 2年发
是 突然 有一 天 , 在 下 班 回家 的路 上 , 昭子 意外 地 遇
所说 , “ 看人生 是 因作 者 而不 同 , 看作 品又 因读 者而
到了神情恍惚 的茂造 , 随后 , 一系列 的事情发生了 :
不同。 ” 对小说《 恍惚 的人》 的解读 , 有从老龄化社会
收 稿 日期 : 2 0 1 2一 O 1 —0 8
中图 分 类 号 : I 1 0 6 . 4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2 6 0 4 ( 2 0 1 3 ) 0 3一 O 0 3 2— 0 4
一
一
、
对 作 者 和 作 品 的 先行 研 究
直 很健康 的婆婆猝 死 在 家 中 , 公 公 也 被发 现 早 已
一
是正 在备 战 高考 的 高 中生 。 由 于公 公 立 花 茂 造 性 格怪 异 , 对 昭子 百 般 挑 剔 , 茂 造 和 昭 子 之 间 的关 系
一
部 社会 小说 , 《 恍惚 的人 》 是成 功 的。也 正 由于有
吉曾发表了像《 非色》 《 恍惚的人》 和《 综合污染》 等
有关 社会 问题 的 作 品 , 有人把有吉称作 “ 社 会 派 作
从《非色》看日本耻文化
从《非色》看日本耻文化雷彩玲耻文化是日本人特有的文化体系,规范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动举止。
集团主义下的日本人通过压抑自我达到与周围人的一致,避免名誉受损。
本稿意将细读小说《非色》,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品中关于耻文化的具体表现,以期增强对日本耻文化的理解。
1 前言《非色》是日本女性作家有吉佐和子(1931-1984)创作的社会问题系列的一部长篇小说,因前期大量的调查基础,所以此作品被认为具有一定的纪实性质,是一部揭露人种歧视这一深刻问题的小说。
故事是以主人公笑子的视角描写的,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位日本女性和当时的美国进驻军结婚,并渡美生活的故事。
根据文章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生在日本,主要是女主人公笑子和美国进驻军大兵托姆之间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围绕着四位日本女性,笑子、竹子、志满子、丽子她们渡美之后的生活展开描写。
在第一部分中,日本女性笑子与美国进驻军托姆恋爱和结婚,最后生下孩子,但是过程中遭受了同事的嘲笑以及家人的强烈反对,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日本人的耻意识作用的发挥,在第二部分中,四位日本女性因为自己的外国丈夫的人种低下的原因,她们的渡美生活可谓是苦不堪言,丽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嫁给了种族地位最低的波多黎各人,因为自身的虚荣和名誉,不断地撒谎,最后,在妊娠面前她知道谎言终将破碎,选择了自杀来避免遭受耻辱。
本稿将通过对小说《非色》中耻文化的表达的剖析,来增强对于这种特殊文化的理解。
2 浅析日本耻文化在日本民族发展进程中,弥生时代,产生了稻作文化,这种农业活动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协调。
另外,日本是由众多岛屿组成,四面临海,属于地震多发国,因此人们生活条件十分险恶,集体的力量是生存下去的保证,这时就形成了共同体意识。
在这种意识下,他们倾向于与身边人保持一致,不爱凸显自己,十分重视所属集体的利益。
一旦做出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时,自身名誉便会遭受破坏,自己内心也会产生耻辱感,人们通常使用各种手段来避免或消除耻辱感,当其无法消失且被放大时,他们甚至会选择自杀,这样就会不再被世人所追究。
后殖民女性主义了解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成长同样是棕色的皮肤,墨裔女孩和男孩们仍然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墨裔女孩需要承受更多压力,在面对青春期的诱惑时做出更加谨慎的选择,因此想要离开芒果街被主流社会所接受更是困难重重。
她不仅从长辈的故事和经历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也学会了观察周围少女们的生活:她的曾祖母,一位向往自由的妇女,“像野马一样的属马的女人”,一直拒绝结婚,直到她的曾祖父“用一个麻布袋套在她头上将她扛回走……后来,她永远没有原谅他,她用一生向窗外凝望,正如许多女人那样凝望,胳膊肘支起忧伤。
她想知道她是否随遇而安,是否会为做不成她想做的人而伤怀。
她继承了她的名字,可她不想继承她在窗边的位置。
”玛琳,一个比埃斯佩朗莎大、总是打扮得很漂亮、懂得许多事情的女孩,期待在地铁里遇到一个能带她去远方的男人和她结婚,于是她“在灯下独自起舞,在某个地方唱着同一首歌,在等一辆小汽车停下来,等着一颗星星坠落,等一个人改变她的生活。
”有着埃及女王般美丽眼睛的萨利,只因跟男孩讲话就被父亲毒打,没有毕业就有了丈夫和房子,原本以为可以替她高兴,她却发现她常常被丈夫锁在房子里,同样不幸;爱写诗的密涅瓦,虽然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却有两个孩子和一个抛下妻子儿女出走的丈夫,只好天天以泪洗面;年龄稍大的阿莉西亚,不想一辈子在擀面棍的陪伴下度过,挑灯夜读,成为芒果街第一个女大学生……她不愿意重蹈覆辙像飞蛾一样扑向婚姻之火,不愿意重复长辈们的命运悲剧,瓜达卢佩婶婶病重时对她的鼓励还在耳畔回响,虽然那时她还不能够完全理解为什么婶婶说写诗会让自己自由,却依稀有了坚持写作的梦想,坚定了追寻自己理想的决心。
当她看到黑夜里醒来的疲惫的父亲一改往日的坚强,用西班牙语首先告诉身为家中长女的她爷爷去世的消息,“(爸爸)像件外套一样皱缩起来,哭了。
我勇敢的爸爸哭了。
我从来没有看过爸爸哭,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这个悲痛的时刻,她才突然意识到,虽然出生在美国,远离故土的墨西哥裔移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是血脉相连,亲情在他们的文化传统里面是何等重要。
《华女阿五》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4页word文档
《华女阿五》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一.后殖民女性主义与《华女阿五》“华裔美国文学之母”黄玉雪的自传小说《华女阿五》描述了她作为第二代华裔女性,通过奋斗在美国获得成功的成长经历。
作为一名美国华裔女性,玉雪的成长之路尤为不易。
“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第三世界妇女所受的剥削、歧视和压迫不仅有性别压迫,还有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种族压迫和阶级压迫。
”[1]也就是说,较之少数族裔男性,少数族裔女性在成长历程中要同时受到族群内男尊女卑的价值体系对她们的束缚和受到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对她们的歧视。
因此,在建构女性主体身份时,性别身份和文化身份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华女阿五》,则更能凸显玉雪在这双层夹缝之间重构自己主体身份的艰辛过程。
二.玉雪主体身份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在西方,主流的霸权文化往往将西方世界视为主体性的“自我”,“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则被他们归类为“他者”。
因此,美国的主流社会往往将少数族裔视为“他者”。
作为一名少数族裔,阿五在学校时便遭受种族歧视。
在校园里,一个白人男孩冲玉雪叫嚷:“中国鬼,中国鬼,中国佬。
”[2]60并且朝她身上扔黑板擦。
在她避开之后,白人男孩还追着她喊:“看看这个中国鬼,凭票取衣。
”[2]61在玉雪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找工作时,接待她的面谈人跟她说:“如果你聪明的话,应该只在华人的公司里找工作。
你在美国人的公司里不会有什么作为。
总之,我想你应该意识到太平洋沿岸和种族偏见会严重阻碍你的发展。
”[2]172可见,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华裔通常被认为是愚蠢和低级的外来者。
只因为玉雪是华裔,就无法和白人平等竞争,在找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除了受到主流社会的歧视外,在华裔美国人群体内部,女性也受到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条的束缚。
女权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指出:“他是主体(the Subject),是绝对(the Absolute),而她则是他者(the Other)。
有吉佐和子小说《非色》的“他者”形象
有吉佐和子小说《非色》的“他者”形象寇淑婷【摘要】Not Because of Color is the first of Ariyoshi Sawako’s series of novels on social issues. By following four Japanese wartimebrides’suffer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novel reveals the miserable torment brought about by America’s racial discrimination. Those so-called“wartime brides”are not only“the other”by gender, but also“the other”in American society. In this sense, the black people are also“the other”compared with their white counterpart.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black others and their say in the novel.%《非色》是有吉佐和子系列社会问题小说的开篇之作。
小说以四位日本“战争新娘”在美国的遭遇为主线,揭露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对人性的残害。
“战争新娘”既是性别上的“他者”,又是美国社会的“他者”,同时,在美国社会,黑人又是白人的“他者”。
文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就黑人阶层的“他者”处境和“他者”的话语权两方面对《非色》中的“他者”形象做探索性的解读。
【期刊名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有吉佐和子;《非色》;女性主义;他者【作者】寇淑婷【作者单位】泰山学院外国语学院 27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有吉佐和子(1931—1984年)是一位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她在文学上的造诣很深,因此被誉为才女。
斯皮瓦克后殖民框架下的女性主义理论
斯皮瓦克后殖民框架下的女性主义理论作者:李权文来源:《江汉论坛》2008年第11期摘要: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
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
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佳亚特里·斯皮瓦克;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视角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8)11-0172-04佳亚特里,斯皮瓦克是美籍印度族裔学者,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1963年移居美国。
其主要著述涉及对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解构批评,主要有《在他者的世界里》(1988)、《后殖民批评家》(1991),另外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移置作用与妇女的话语》(1983)、《阐释的政治》(1983)、《爱我及我影——她》(1984)、《属下能说话吗?》(1985)以及《三个女性文本与对帝国主义的批评》(1986)等。
斯皮瓦克是当今著名的后殖民批评家,与赛义德、霍米·巴巴齐名,被誉为后殖民批评“神圣的三剑客”。
如果说赛义德的理论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批判色彩,霍米·巴巴对殖民话语的解构和颠覆往往通过模拟和戏仿来实施,那么斯皮瓦克的理论则带有鲜明的女权主义和解构主义色彩,而且在后殖民理论阵营中,只有斯皮瓦克真正愿意将自己标榜为“后殖民知识分子”和“后殖民妇女知识分子”。
斯皮瓦克是一个打破专业界限、具有多学科造诣、吸收不同流派思想的学者,“她善于运用女权主义理论去分析女性所遭受到的权力话语剥离处境,运用解构主义的权力话语理论去透析后殖民语境的‘东方’地位。
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殖民主义权威的形成及构成进行重新解读,以解析权威的力量并恢复历史的真相”。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
《黑皮肤,白面具》语境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视” 。说话不仅意 味着熟 练使 用某种 语言 ,更 重要 的在 于 性 与白人女 性的爱情 中 ,自卑之感 则 以寻 求力量 和 自我 实现
“自觉地接受 一个世界 ,一种文化 ” j。任何一个被殖 民的 民 的形式 出现。黑人男性通 过与 白人女 性 的结合 ,向世界证 明
族 ,都将 面临“开化”民族 的语言 ,即面对宗 主国的文化 ,并 因 自己和自人 一样 好 ,通过 娶 白人 的美 、白人 的 白以及 白人 的
作 为一位心理学家 法农从 心理层 面讨 论 了黑人在 白人 社会 的地位 以及黑 人与 白人的种族关 系 ,他 意识到 :“黑人 的 一 切本质属性都是 白人殖 民者创 造 出来的 ,白人 自视种族 优
何通过 “白化”自己得 以在夹缝 中生存 的 ,深 度探讨 了殖 民统 势 ,对黑 人和一切有色人种实行种族歧视 ” j,因此遭受从 生
书 中四、五章则通 过心 理和 梦境 角度 ,向人 们展示 了种
之一——“话语 即权力”,法农 在其 著作 中同样对语 言现象抱 际上 ,这种情感反 映的 正是黑 人女 性社 会地 位 的低下 ,她 期 有极大 的关 注 ,并 在 开 篇 指 出 “我 们 对 语 言 现 象 极 其 重 许 通过 接触 白人 “把 自己的身 体 和思想 变 白”l2 J。在黑人 男
殖 民地马提尼克岛 ,是著名 的心理学 家 、哲学 家 、革命家 与作 育 的黑人身上更 为明显 ,他们通过 接受海外 教育 和掌握殖 民
家 。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 间 ,法 农服役 于法 国军 队 ,战后在 里 者语 言等方式戴上 白面具 ,期望在殖 民地 区获得 身份的象 征
昂大学完 成医学及精 神病学 学业 ;1954年 ,法 农加 入阿 尔及 和认 同感 。法农谈及黑人使用殖 民者 语言 的行 为 ,被殖 民者
_走出非洲_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2003年9月第19卷 第5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S ichuan International S tudies UniversitySept.,2003V ol119 N o.5《走出非洲》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万雪梅(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提 要: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是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并被改编成同名美国电影。
它以古朴壮丽的异国画面和凄美哀婉的爱情故事打动了亿万读者和观众的心。
迪内森在这部作品中,以殖民者的身份,17年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向世人揭露了昔日殖民帝国无可奈何的衰落,并显示了一个处于特殊地位的女性确立主体意识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走出非洲》;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体意识中图分类号:I53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3)05-0080-03On Out of Africa:A post2colonial and feminist readingWAN Xue2meiAbstract:The autobiographic novel,Out of Af rica,is Isak Denisenπs m ost fam ous w ork,which has been adapted into an American film with the same title.I t has m ov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readers and audiences with its graphic description of the primitive and magnificent landscape of the A frican country,K enya,and its vivid narration of the pathetic and beautiful love story.The novel re2 veals to the readers the truth that colonialism is doomed and at the same time illustrates how the heroine maintains the conscious2 ness of her own independent identity.K ey w ords:Out of Af rica;colonialism;post2colonialism;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of oneπs identity. 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Out of Af rica)(1937)是当代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Isak Denisen) (1885~1962)蜚声世界文坛的力作。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有吉佐和子文学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有吉佐和子文学肖霞【摘要】日本女作家有吉佐和子作为战后涌现出来的\"才女作家\",她的作品主题广泛、内容丰富,从对\"家\"的关注与讨论,到对种族和老人问题的书写,凸显出鲜明的人道主义特色.不仅如此,她的作品从女性视角出发,关爱女性生存与女性处境,表现出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她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超前意识表现了女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以上主题的文学表现,综合反映了作家以及作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我们研究日本现代文学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期刊名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10页(P46-55)【关键词】有吉佐和子;生态女性主义;越境文学【作者】肖霞【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一、有吉佐和子及其文学有吉佐和子(1931—1984)是日本战后出现的女性小说家、剧作家和表演家。
1956年发表《地歌》受到高度评价,被推为芥川奖候补作品,从而登上文坛。
当时,她与曾野绫子等被誉为战后日本文坛“才女时代”的到来,也是战后文坛颇受瞩目的三大才女之一。
①“才女时代”:当时媒体的揶揄说法,“才女”并非指有才能的女性,而是说她们与之前的女作家基于人生经验的创作不同,是凭头脑想象创作的作家。
三大才女,是指有吉佐和子、曾野绫子和山崎丰子。
她的初期作品多为以日本古典艺能为题材创作的短篇小说,1959年以其家史为范本创作的长篇小说《纪之川》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确立了她小说家地位。
代表作有《地歌》《纪之川》《非色》《华冈青洲的妻子》《恍惚的人》《复合污染》等。
作品曾先后获得女性文学奖、艺术选奖、日本文学大奖、每日艺术奖等,其中《纪之川》《香华》《华冈青洲的妻子》《恍惚的人》等27部作品被拍成影视作品,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
其作品主题广泛,涉及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并带有鲜明的女性视角和生态主义文学特色,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非因为肤色3———对有吉佐和子的《非色》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吴 菲 任常毅(上海商学院 上海 201400) 摘 要: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有吉佐和子的社会问题小说《非色》,深刻地揭示出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和世界性。
提醒人们注意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帝国主义思想对各种“被殖民”人们的精神压迫及关注多元文化的价值。
同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正是适应这种后殖民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文本的阐释方法。
关键词:非色;后殖民女性主义;种族;不平等[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39(2007)08-0059-04N ot B ecause of Coulor———U nscramble Not Because o f Colour by Ariy osi Sawako from Visual Angle of P ostcolonial FeministWu FeiΠRen Changyi(Shanghai C ommercial C ollege,Shanghai,201400)Abstract:Not Because o f Colour was written by Ariy osi Sawako who is a fam ous Japanese author in the contemporary era.It reveals serious and abroad on the problem of racialism.It remind people to notice inequality in w orld,and colonized people’s psychic force by imperialism ideology,and value of multicultural.P ostcolonial feminist studies are elucidative ways that accomm odate feminist text analys2 is with post2colonial culture since the early1980290s.K ey w ords:Not Because o f Colour;post2colonial w omen;race;inequality 种族、不平等、东西方对话是我们今天仍在讨论的话题。
经济的不平等、文化的不平等、种族的歧视是现今世界中仍未解决的课题。
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早在196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非色》,就描写了包括这些问题的美国社会一角,小说里表露出的现象仍值得我们今天重新思考。
一、作家、作品及先行研究有吉佐和子是我国人民比较熟悉的日本当代女作家,站在周总理旁穿着和服的照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吉佐和子(1931~1984)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她1931年生于和歌山市。
父亲是银行高级职员。
幼年时代,随父移居印尼,10岁时回国,1949年就读于东京女子大学英文系,是第15次复刊的《新思潮》同人。
1956年以《地吟》入选“文学界”新人奖,并被选入芥川奖入围作品。
1959年11月,有吉接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赴美国留学一年,研究种族问题,次年结业后绕道欧洲和中近东返回日本。
有吉曾多次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与我国老一辈文学家老舍、巴金、冰心等保持良好的友谊。
老舍曾有诗《赠有吉佐和子》赠给她。
1984年8月30日,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
3基金资助:本文得到2005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择优资助。
[作者简介]吴菲(1978~ ),女,汉族,黑龙江人,日语语言文学硕士(吉林大学),上海商学院经贸日语系讲师。
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任常毅(1947~ ),男,上海商学院经贸日语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46 有吉佐和子的几次国外生活经历使她对社会的观察站到了世界性的视角上,对她小说的创作,尤其是《非色》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有吉写过很多题材的小说,内容广泛代表作有《复合污染》、《非色》、《恍惚的人》等。
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翻译家们就翻译了她的多部作品。
如叶渭渠先生翻译过《有吉佐和子小说选》、《恍惚的人》等多部作品。
李德纯先生翻译过《非色》等作品。
《非色》讲述的是战后初期,许多日本少女迫于生计,同美国占领军中的黑人、意大利籍、波多黎各籍的下级军士结婚。
在日本和美国,她们被称为“战争新娘”。
女主人公林笑子,就是一个“战争新娘”的艺术形象。
小说以她在战后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为线索,紧紧围绕着揭示种族歧视这一主题展开故事情节。
在日本生活时,日本经济复苏后家人对笑子的疏远,外界对黑皮肤的女儿梅丽的嘲笑是使笑子毅然决然地离开日本,远渡重洋来到纽约的直接原因。
与笑子同样经历的一批“战争新娘”从日本列岛来到大洋彼岸后,等待她们的不是照片中看到的洋房,而是贫民窟、种族歧视和更加艰苦的生活。
同船来到美国的另外两位日本女性竹子、志满子,由于丈夫是黑人、意大利籍人,同样生活在美国社会的底层,饱受苦难。
早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李德纯先生就对有吉佐和子的《非色》从人物塑造,表现手法,艺术境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了《天涯涕泪一身遥———读有吉佐和子的<非色>》等文章。
后有学者从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对比反衬产生的艺术效果、揭示的社会意义等角度对小说进行过分析,认为《非色》从不同的方面对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社会的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控诉,并从中透视出她们的命运与日本社会历史的关系,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妇女带来的苦果和民族的屈辱。
有吉佐和子本人在为《非色》中文译本所作的序中,明确写道:“我的意图却想假托美国,来刻画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不平等思想……,然而,我认为,只要人们本能具有的那种优越感、自卑观,还在产生歧视意识,那么,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主题,不论再过多少年也不会过时的。
”①从作者自己所作的序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是在写种族歧视,更是在写不平等思想,这种思想就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霸权。
因此,本文试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这一文本进行探索性解读。
二、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非色》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反思和批判殖民主义之后的全球文化状态。
其实质是要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反对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同属西方学术界的“少数者话语”。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二者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跨文化的理论空间———“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理论模式和文本阐释策略。
这两种理论的结合是由于妇女与第三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相似性,这促成了两种理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1.“第三世界”此理论中的第三世界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理解。
著名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者钱德拉・莫汉蒂(Chandra T alpade M ohanty)从两方面对这一术语进行了界定。
她认为“第三世界”不仅可以指地缘政治上的实体,即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南亚Π东南亚、中国、南非等构成非欧洲的第三世界的民族国家,还可以指代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黑人、拉丁人、亚洲人以及土著人。
②《非色》中的笑子和黑人丈夫托姆都可以属于第三世界的人。
虽然托姆是美国人,但由于是黑人在美国同样受到歧视。
如,笑子在“华盛顿新村”作保姆时,那里的白种人歧视黑人,攻击“有色人种没有教养,凶暴,不诚实,不讲卫生,尽是些不可救药的家伙”。
而且,“有色人种越来越坏”。
鼓吹“对有色人种决不能姑息”。
托姆复员回国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专干脏活的夜班护士工作,薪金微薄,只够维持他一个人的生活,与昔日占领者在东京的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年“受到光荣的美国陆军的召唤,对战争做出了贡献”的黑人,一旦遣散回国,同样成为贫民世界里种族歧视的对象。
2.殖民者对受殖民者的模型式教化后殖民主义不仅包括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也包括内部殖民,所有那些被主流社会边缘化、受到强势政党的统治、或被视为56劣等民族的团体都可以视作被殖民者。
由于殖民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是隐藏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上的,所以它更具有伪装性和欺骗性。
在《非色》中,白人一直作为一个概念存在着,例如笑子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在日本出生时托姆对孩子白肤色的热切盼望,种族的自卑心理使托姆不愿面对梅丽的黑肤色的现实,托姆反复强调他的曾祖父“亨利・杰克逊是道道地地的白人,是白皮肤、金发碧眼的爱尔兰人”。
这种盼望和这些细节揭示了种族歧视观念、有色人种地位卑微的观念早已被深埋入思想中,这是一种被灌入的白人的思想和文化,这些观念使黑人远离自己的文化传统,最终希望完全“白化”。
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对受殖民者的一种模型式的教化。
让受殖者改写“自我”,接收殖民者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
小说中无论时空放在日本还是在美国,都极少有笔墨描写到主人公与美国白人的交往。
主人公笑子接触到的美国白人屈指可数,分别是,在日本的“华盛顿新村”作保姆的女主人,和在美国莱登教授家的家庭护士及餐馆里用餐的客人们。
换句话也可以说,主人公笑子在美国也较少交往真正意义上的“白种人”,小说中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白种人”,莱登教授也不属于绝对意义的“美国白种人”范畴之内,莱登教授由于是犹太裔而遭到美国家庭护士的轻视。
虽然小说中并未具体描写白人及与白人交往的状况,但黑、白的鲜明区别却一直贯穿小说始终。
这就是帝国主义对人们进行的殖民思想的塑造和文化的渗透。
小说中概念式地设置白人形象是作者对殖民者所作的文化殖民这一事实最成功的写作。
这种内部殖民化,使黑人等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有色人种无法体现自身的文化特征,更无法表达他们的民族意识。
《非色》中笑子对歧视现象及贫困的生活状态的反复思索,一次次地呼喊出“不是因为颜色”,这推动了读者的积极思考,思考现象真正的原因。
在写作手法上这也促进了读者和作者的良性互动交流。
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两次明确说出“不是因为颜色”之后,笑子总结道:“我一贯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只分为使用和被使用两种,如今,我对这种看法产生动摇,感到茫然了。
尽管南希也属于被使用的一类,但却自视比犹太人和日本人优越,原因何在?”③这点出了后殖民主义话语。
文中的“使用”与“被使用”是指殖民地时代的奴役与被奴役状态,同时也指后殖民时代对人们思想文化模式的“殖民”。
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保育员的南希自视比犹太裔美国人和日本人优越的原因。
也就是说笑子前种想法和后种困惑是同一的,“使用与被使用”的观点与白种人自视优越的现象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内殖民问题。
后殖民时代,殖民者将肤色的差别引申到血统尊卑的概念上,灌输有色人种生来就低人一等的思想,使黑人等有色人种在思想上、文化上永久地处于被殖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