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语文
七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
![七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660eb6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2.png)
5. 教师评价与反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而且在小组讨论和随堂测试中表现出色。同时,也指出了学生在某些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随堂测试中,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复习和巩固。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仅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还了解了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学生们也在讨论和展示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东北三省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东北三省的民俗文化:介绍东北二人转、冰灯、杀猪菜等地方特色文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东北三省的风土人情。
- 东北三省的自然资源:详细介绍东北三省的石油、林业、农业等资源,以及其开发和利用情况。
- 东北三省的历史名人:介绍东北三省的历史名人,如杨靖宇、马占山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显示屏
- 教师电脑
- 学生课本《“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 教学挂图或海报
- 地图册
- 白板和记号笔
- 学生笔记本和笔
2. 课程平台:
- 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平台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第2课时)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8fbca0248d7c1c709a14506.png)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第2课时)-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精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总结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利用资料,概括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北三省工业的学习,学习分析事物的发展,既要看到优势,也要知道不足,学会全面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东北三省工业的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优势及问题。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优势及问题、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全面对比分析、教师讲授、学生讨论。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农业: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东北三省农业在全国有什么重要地位(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我们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什么(工业)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的工业。
二、新课学习(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工业性质: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拓展延伸:重工业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对称,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
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材料学等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基础工业。
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精】《“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精】《“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4a3d5da76e58fafab003f0.png)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两课时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了解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总结提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家在东北》。
提问:你知道东北指的是哪里吗?人们经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形容东北三省,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二、新课学习(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拓展延伸:闯关东山海关古称榆关,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
山海关以东,也就是东北地区,在明朝以后又俗称关东。
闯关东中的“关”,指的就是山海关。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是时,义和团乱,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大量特权,而日本经过日俄战争,迫使俄国把特权转让给日本。
2.地形:山地和平原为主在图中找出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归纳地形:山地和平原为主3.河流:找出鸭绿江、图们江它们是中国与哪国的界河?(中国与朝鲜)找出黑龙江它是中国与哪国的界河?(中国与俄罗斯)4.山河大势这些山脉排列的形状,多么像一个马蹄形啊!河流环绕四周,平原镶嵌其中。
归纳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5.气候读图,你能说一说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吗?(冷湿)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紧邻冬季风源地,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cd94b05d1a37f111f0855bd8.png)
老师想利用寒假时间去哈尔滨旅行,想请同学为我做导游,帮我解决几个问题:
(1)请你判断一下,飞机起飞后应该朝哪个方向飞行?途中会依次经过哪些省份?
(2)从东北上空俯视大地,看到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景观,你能给同学解释一下吗?
(3)根据出示的材料,介绍一下东北的气候特点吗?
(4)同学们,以你学过的东北知识,你认为这位同学的纪实真实可信吗?请你帮忙解释一下东北地区气候冷湿的原因好吗?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你认为下面哪些是东北特产,把它们拖进菜篮子里。
(6)你能分析出东北粮食产量高的原因有哪些吗?(友情提示:可从自然和人文优势两方面分析)
三、本节课的预期效果:
通过微视频,充分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备课时将本节重难点都渗透其中,授课时,让学生运用白板的功能到大屏幕前操作,这些手段对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庞龙《家在东北》音频,让学生观赏,引出主题。
板块一
哈尔滨旅行
纪实一
【对照网络一,自主复习】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哈尔滨一行纪实
——乳山口中学7.2班 赵浩宇
寒假期间,我从青岛乘坐飞机去哈尔滨参加了冰雪节,当飞机飞行到东北三省的上空时,我透过窗户向下俯视,真切的感受到了东北“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
到了哈尔滨,最深刻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冷”!白天零下十几度,晚上零下二十几度。我已经穿上了羽绒衣、羽绒裤、皮手套、棉鞋,即使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也是北风凌冽,寒意彻骨。
小组长总结
(完整版)“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秀教案
![(完整版)“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d72fd01f69e3142329432.png)
【师】知道这是什么平原吗?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找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
【师】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
【提问】
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师】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你能解释吗?
“山环”指?
“水绕”指?
“沃野千里”指?【生】东北平原
【生】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
【生】
俄罗斯
朝鲜
朝鲜
【生】
“山环”指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环绕。
“水绕”指被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环绕。
“沃野千里”指东北平原
气候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候?
【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
点?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
例,认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
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生】温带季风气候
【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
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
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1d6f0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主要的农作物。
通过对农业发展状况的了解,分析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这种地位的形成原因;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东北平原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并思考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2.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东北三省农业生产地位及有利条件及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2.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分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工业部门;此区工业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形成原因;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东北三省工业结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制作PPT。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北大荒的几度沧桑;2.【知识解析】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特征,知道东北产有“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做个生活调查:在超市你发现有哪些产自东北的典型农业产品?学生:东北大米、东北大豆等。
过渡:对,这些都是来自东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
【新知讲解】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东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有利条件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课程引入】北大荒的几度沧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北大荒”和“北大仓”,并思考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有哪些?视频播放完后,多媒体展示“北大荒”和“北大仓”图片资料,让学生明确“北大荒”和“北大仓”的含义。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知道“北大荒”是指东北平原未得到大规模开发以前的景象,可以用“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来形容;“北大仓”是指东北平原已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时的称谓。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1d23c9d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0.png)
2024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这一节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气候特点、土壤植被、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交通网络以及民俗风情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东北地区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上地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对于东北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能说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概括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学会阅读地图,分析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认识主要地形区。
3.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植被、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交通网络等,形成对东北地区的整体认识。
4.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东北地区山河大势的识记。
3.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土壤植被、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交通网络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操练(15分钟)分析东北地区山河大势,让学生通过地图识记主要地形区。
4.巩固(10分钟)讲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植被、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交通网络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地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081531a102de2bd970588af.png)
七年级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山东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0388089eb172ded63b797.png)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板书: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挖掘元素,建立模型]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思维发散,探索求解]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阅读:图,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学生:观察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东北三省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
讲述: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对我国奉献甚大,但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对于这样的“东北现象”,国家出台了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5c33e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5.png)
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2.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大体特征概况。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所看视频,了解东北地区黑山白水、林海雪原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欣赏、景观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东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了解了东北三省自然、人文的总体概况,带着老师提出来的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过程1:东北印象自主探究,阅读课本,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白山黑水”,“林海雪原”的含义根据老师所标的东北三省的范围,知道东北三省的大致纬度范围,并在东北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出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经度在120°E 至130°E 之间,纬度在40°N 至50°N 之间。
东北三省指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发现东北之美:我们游览的顺序是辽河平原、长白上、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松嫩平原。
经过的河流主要有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
通过游览东北地区的大山大河,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山脉、平原、江河。
从这些地形区的分布来看,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一个怎么样的特征。
首先,山脉的排列主要有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这些山脉的排列,像一个马蹄形的存在。
平原镶嵌其中,河流环绕四周。
因此,我们可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同学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总体地形之后,下面我们走进东北,了解东北的气候特征,进入第二个学习过程:过程2 走进东北自主探究,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
七年级地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地理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f0ef8960c22590102029d66.png)
七年级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山东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2课时)图文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2课时)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4bd99477232f60ddcca1ed.png)
农业的发展 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工业分布、工业部门 工业地位 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保护湿地
“退耕还湿”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这东北的农业都受到哪些 有利影响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
自然因素的影响呢?
不利影响纬:度高,热量不足,易发 生冻害
东北三省1月平均 东北三省地形分布
东北三省黑土地
大爷,其实我们此行前来 是来寻宝的。
我是地道的农民,就知道这黑土 是宝。还有啥宝啊?
东北资源、工业城市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业布局靠近矿产资源产地,集中分布在铁路沿线。
这真让我这东北人骄傲!今天 的老工业区是什么样啊?
东北现象 资源枯竭
产品结构单一
设备老化
生态恶化、环境污 染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大资源勘察力度 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 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
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观光旅游业
梳理归纳
从“北大荒”
东
到“北大仓”
北
三
省
我国最大的 重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形成了以钢铁、 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创造新中国的多项“工业之最
*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吉林长春生产下线。 *1958年,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大连造船厂建成下水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大庆投入开发建设。 ......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42be1aa69dc5022aaea00ee.png)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发展进程,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分析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3)运用资料分析东北平原的农业机械化,明确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提高运用地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东北平原的生态环境变化,明确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地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东北平原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的转变,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确东北平原农业生产与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东北平原的发展进程,明确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作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以时间发展为顺序,从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的开荒,到已发展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北大仓”,再到停止开荒、退耕还湿的“北大荒”,以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地理的视角讲述了东北平原的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发展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已有了基本认识。
由于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因而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理解“北大仓”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明确“北大仓”停止开荒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dbd72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2.png)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二课时教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
板书: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
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板书: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挖掘元素,建立模型]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板书: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
教师指导并板书: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思维发散,探索求解]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2: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2: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https://img.taocdn.com/s3/m/503122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b.png)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环节活动内容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学习难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课堂(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读图·析图1.读图6-2-1“东北三省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6-2-1东北三省的地形(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学习(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2.读图6-2-2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6-2-2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__ 。
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__ 。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 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1)疑点、难点、分歧点探究·思考读图6-2-3“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图6-2-3 东北三省始期、终期和雪期的分布(1)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精品教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e1b31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6.png)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2课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策略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四平县百万玉米丰收场景,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作物、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入正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活动】读表分析东北地区对全国粮食供给所作出的贡献(提示:东北地区粮食产量高,人口数量少,因此供过于求,得以实现粮食的商品化,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下列对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大豆、棉花B.春小麦、花生、甘蔗C.春小麦、大豆、甜菜D.冬小麦、谷子、甜菜3.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是()A. 东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珠江三角洲D. 成都平原答案:1—3:D;C;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三、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甜菜、花生、亚麻等2.地位:最大商品粮基地3.条件分析八、课后作业调查超市常见的农产品品牌,哪些来自东北地区?。
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模板
![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d94d538c1c708a1294a44e4.png)
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模板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依据不同的课题进行敏捷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盼望能关心到大家!人教版八班级下册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进展的有利条件。
3.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进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农业进展与资源的关系。
3.东北三省作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重要性和工业的分布。
教学工具投影仪、投影片、收集的资料、活动设计的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东北的图片引入东北三省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农业进展如何?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1.范围: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部大兴安岭。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
3. 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气候:东北三省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板书)1、范围重点请同学指图课本P14图6.11,说明东北三省的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板书)2、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请同学指图课本P14图6.11及P15图6.12说明东北的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以下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山脉排列呈马蹄形。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
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已有的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分析相关资料,说出东北平原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原因及措施。
3.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及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通过读东北三省部分工业中心的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
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1.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
2.通过工业结构图,说出其工业结构特点及原因。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中有种田情节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气候很冷,那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的山东人,顶风冒雪地非要“闯关东”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
教师: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互议的方式,共同回顾一下,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同学:同桌相互交流,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教师:同学们刚才回顾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从我的观察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下面同学们读一下课本“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一个框题的课文及相
关地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的作物熟制?在春秋季节,容易发生的灾害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从自然条件上说出原因是什么?
3.东北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是什么?4.东北平原要停止开荒建立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老师要重点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时候,无论有何种需要都尽可能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师友之间再进行交流,主要是学习较差的乙同学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向学习较好的甲同学阐述一遍,甲同学对于乙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师友互助的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师徒
结对,让学困生也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问题情景下的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为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相关知识,让我们完成课本18页的“活动”。
第1项,“走访你所在地区的超市或粮油商店,调查粮油日用品有哪些来自东北三省。
”这一个活动内容已经在上周末布置给大家了,大家可以举手交流一下你调查的结果。
学生:东北大米、大豆、高粱、大豆油、玉米油……
老师:第2项,可以比较一下“东北三省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和“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思考并说明东北三省商品粮在全国的地位。
学生:说明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远多于当地人的需求,有利于粮食商品化。
老师:第3项,可以围绕题目当中给出的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来理解补充这些条件。
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先把题目当中给出的条件分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然后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共同查找其它原因,进行交流。
从本题给出的条件来看,东北三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有:①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②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社会经济条件:①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②农业的科技水平高。
通过讨论,我们认为雨热同期的气候,也是自然
条件之一。
教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今天我们在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时,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的,那就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到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去探索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学生:同桌或师友两人互相提醒,对东北三省的农业进行简单的回顾。
教师: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早,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P19-21的有关课文及图思考下列问题。
5.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是什么?它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6.东北三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其工业体系特点如何?7.目前,东北三省的工业基地出现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个人思考的结果在同桌也就是师友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同桌组合或叫师友组合,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同学们分析的不错,东北三省的重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的,从图6.20中也可以看
出,其工业分布大多在矿产的富集地带。
那么东北的工业分布除了与资源有关之外,还与哪些条件有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完成课本P21的“活动”。
大家就活动的第1项,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哈尔滨、长春、沈阳都有多条铁路线经过,陆运便利,哈尔滨还有松花江便利的河运,而大连不仅有便利的铁路运输还有便利的海洋运输。
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
便利的交通成了布局工业的重要依据,便利的交通也是开发和调配资源的重要条件,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活动的第2项提出的问题,同桌或师友间商量一下,说说你们的见解。
学生:从图6.20和图6.21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多数矿产地都有铁路经过,这些铁路的修建为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
铁路修到甲经过大兴安岭林区,应该是与开采那里的森林资源有关,修到乙应该是与开发那里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关。
教师:我也非常同意同学们的见解。
由于甲乙两地临近俄罗斯,将铁路修到那里既有开发资源的作用,也有国防建设的需要。
前面我们提到了资源对于东北三省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看看活动第3项提出的问题,我们同学同桌或师友之间先商量一下,再在班上交流。
学生:从大庆的工业结构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大庆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对照图6.20,不难看出那是因为大庆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同样,伊春工业部门中的木材及林产品加工、钢铁等占有重要地位,一是因为伊春位于小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丰富,二是因为伊春附近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鞍山的主要工业部门为钢铁工业,则是因为鞍山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出,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都是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东北的工业布局大多分布于资源富集地区和交通要道上。
当然影响工业分布的还有其它多方面的因素,希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捕捉,善于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读“东北地形图、东北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和东北铁路与城市分布图”(自左向右依次),回答问题:
1.图中,佳木斯市位于三江平原,这三江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农作物中不能在佳木斯市生产的是()
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甜菜
3.据图,列举佳木斯市及其附近两种以上的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从两个方面说明佳木斯市的交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佳木斯市是我国最东的地级市,它与_________(国家)相邻。
据此,你对佳木斯市调整工业结构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探索问题:针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你能为东北三省的人们提出怎样的建议?按照你的设想,大庆的工业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