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丝绸艺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摘要:丝绸作为衣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丝绸美化着中国人的生活。另一方面,蚕桑丝织业是中国国家最重要的财政及外贸收入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除了与这些表面的服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密切相关外,丝绸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中国;丝绸;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211-01

一、丝绸艺术

(一)丝绸与书画

丝绸自古就是重要的书画材料之一。因此我国的书画与丝绸的关系也是十分的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帛书帛画用的就是丝织品。唐宋之间,丝织品是文人绘画的主要材料。到明清之际,绢本逐渐减少,但仍有不少书画以丝绸作底,称为绢本或绫本。约从宋代开始,丝绸还成为书画的装裱材料。宋元时主要使用缂丝和织锦做裱材,明清时较多地用锦绫来装裱书画。可见,丝绸与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丝绸与印刷术

丝绸不仅是艺术家们得宠儿,而且还对其他门类艺术发展做出过特殊的贡献,其中最显著的是对于印刷术的版画艺术的影响。印

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我国传统的印刷工艺可以说是一部直接取自丝绸的印花技术。

可见,丝绸的影响对于我国传统技法的贡献十分巨大。

(三)丝绸与装饰艺术

另外,丝绸与其他装饰艺术的关系也很密切。丝绸曾是室内装饰的墙布,因此在建筑图案中经常模仿丝绸的纹样。青铜器、陶瓷、漆器、金银器等装饰纹样也都曾跟随丝绸装饰之风,体现着共同的时代特征。丝绸因为它华丽的外观,舒适的触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生活中的很多用品都以丝绸锦绣做为上品,使用丝绸做装饰,发挥的空间也就更大。

可见,丝绸的出现与发展增添了人们生活用品的艺术性,丰富了人们生活的色彩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

二、丝绸与中国文化

(一)丝绸与中国礼仪制度

我国自古是个有着严格礼仪制度的国家。古代社会中,丝织品本身就是高贵与身份的标志。我国是礼仪之邦、衣冠古国。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丝绸服饰是“分尊卑、别贵贱”的礼仪制度工具之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物化表现。

除图案和纹饰外,色彩也是分辨等级的重要因素。五时色朝服为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紫色一般为贵者宴居之服,而绿色则为民所常服。唐代高祖时天子用赤黄袍衫,遂禁臣民服用

赤黄之色,并规定三品以上服紫色大科绸绫及罗;五品以上服朱色小科绸绫及罗;六品以上服黄丝布、杂小绫、交梭、双。除官服需要用丝织品的花色来区别等级、确定礼仪之外,农、工、商、释、道、儒亦都有自己特定的服饰。

(二)丝绸与中国宗教

丝绸还大量地用于宗教场合。无论是佛教的寺庙,还是道教的观宇,总是布满了色彩绚丽的丝绸。宋云、惠生使西域时见丝绸之路沿途的佛教场院总是“悬彩幡盖,亦有万计”。这类丝绸幡盖中有佛像的幢幡,在当时被称为“绣像”。这类绣像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为“唐卡”,直到今天,大量的唐卡仍然保存在西藏、青海的藏传佛教寺庙中。

(三)丝绸对中国文化上的影响

5000多年前,祖先们已经认识到了蚕丝的妙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织丝的国家,在丝绸西传时,中国丝绸也不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东方的朝鲜和日本。古罗马作家曾赞誉中国丝绸“色彩像鲜花一样美丽。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曾记载:“中国的丝绸是天国的衣料。”随着丝绸的西传,我国的蚕种和养蚕技术也逐渐传于各地。丝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丝绸是中国之宝,她在我国文明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更为世界文化贡献了辉煌的篇章。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三、总语

丝绸构建起了我国灿烂的丝绸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上的分析和资料的阅读来看,它不仅被人们用来做为重要的衣服布料来蔽体遮羞、修饰仪容,还和我国文化息息相关。在过去五千年的历程中,她与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密不可分,丝绸已经作为我国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过去,我们的祖先们用双收创造了美丽的丝绸世界,而今,从然时光流逝,但是我们仍循着丝绸发展的道路,依然可以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与文明,我们要不断地翻阅、研究,探询先人的精神世界。来给我们现在的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此论文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丝绸的历史过程与发展,不断与历史对话,丰富自己的阅历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锡保.中国服装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