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
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流派之一,目前学习的人也有很多,关于如何学好孙式太极拳,我们需要掌握好对动静关系的运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动和静是相对的,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动与静,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两者是分不开的。
练习孙式太极拳,一动一静,乃至每一动作的形态、神意,都要有内外两方面的依据。
虽然这个依据,随练拳的深入,其内容会不断发生变化,但没有依据的动作则是盲练,练习效果要大打折扣。
有人到处教拳,想藏拙,但是这是藏不住的,想装出有内容的神态,更是东施效颦。
诚如孙禄堂先生所言:“观其外而知其内。
”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细微的变化去掌握重要的线索。
练习孙式太极拳,从第一个动作——向左转身45度开始,就要有依据,内在的依据是什么,外在的依据是什么,心里要清晰的很,即要说得明白,又要做的清楚,这才是练明白拳。
稀里糊涂地一转了事,这个动作的锻炼效果就白瞎了。
练习孙式太极拳,就要这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去体味,去研修,弄明白每个动作的内外依据,如此练习才能提升练习的效率。
研修孙式太极拳,断断续续地已有二十余年,但至今也不敢说把每个动作的内外依据都搞明白了,正因为如此,练拳才是个研修、体悟的漫长过程。
更何况孙式太极拳内涵极为丰富、精炼而深灝,岂是智识浅近者能学明白的,非得好学敏求且性合其意者,才能略窥其一二。
所以说,孙式太极拳需要注重量的积累,一年半载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真正的实战技击家,真正的大武术家,对孙式太极拳往往情有独钟,他们能或多或少地体悟到形式简约的孙式太极拳所蕴含的一些精妙的内涵。
不会因为其外形动作的简约,而忽视其极为精妙、深灝的寓意。
练习孙式太极拳既然要内外有据,那么就需要有理论指导和规矩参照,这个理论指导是什么?这个规矩参照又是什么?其最高的原则就是中和,其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极还虚之道。
其基本理论就是“太极拳名称”一文。
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
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在国家推行的陈杨武吴孙五派太极拳中,目前孙氏太极拳的传习者最少,其传习的人数甚至远少于五派之外的李(瑞东)派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但孙氏太极拳仍能立于国家推行的五派之一,是因为孙氏太极拳在学术上的卓绝和在理法上的独树一帜。
在孙氏太极拳创立之初,当年社会上对孙禄堂先生太极拳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相对而言,武艺精英者们对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认识更早,也更准确,如中华武士会秘书杨明漪先生在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中记载:“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斋,涵斋于三家均造其极”,涵斋即孙禄堂先生,说明当时的武艺精英者们认为孙禄堂先生于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的功夫皆臻登峰造极之境。
但由于孙禄堂先生于形意、八卦两门成名甚早,名气、影响又极大,所以一般社会人士开始只以为孙禄堂先生仅是形意、八卦的第一人,如1925年《申报》称:“形意、八卦之著者,首推孙禄堂”。
然而到1932年当杨澄甫、杨少侯、郝月如、吴鉴泉、陈发科等纷纷在国术界露面数年后,在浙江国术馆1932年出版的《国术史》中唯对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给予了“近世孙氏太极拳颇负时誉”的评价,而对其它各派太极拳皆无评价。
乃至1934年《京报》明确记载孙禄堂先生是“我国太极拳唯一名手”。
由此可知此时社会上不仅公认孙禄堂先生是形意、八卦两门的第一高手,也是太极拳的第一高手。
所以说孙氏太极拳后来居上,这是以史实和史料记载为依据的。
孙氏太极拳,式极简而意极精,内涵极深,非各派所能及。
当今习此艺者,能得一鳞半爪,已属难能可贵。
三十年来,我游历各地,接触者何止百千,能全面继承者已无。
比如,孙氏太极拳中蕴涵了踢打摔拿、腾挪闪赚各艺至精之要,谁人能全面示范之?仅就摔拿二艺,能得其皮毛者已寥寥无几。
孙剑云老师告诉我:孙氏太极拳蕴涵的摔法,是孙禄堂先生对保定快摔技法做了凝练和提升,总结出十八个要诀,融入拳式中。
孙氏太极拳拿法,则是孙禄堂先生对摘筋、卸骨、点穴诸艺进行提升后与踢打摔三艺凝炼一体,浑融于拳式中。
孙氏七十三式分解教学
孙氏七十三式分解教学孙氏七十三式是一种传统的太极拳套路,被广泛地传承和发扬。
下面我们将具体地分解教学孙氏七十三式,供学习者参考。
一、起势1、拜堂式左脚向左转45度,右脚向后迈一步,与左脚成一条线,成左弓箭步。
两臂自然下垂,左手掌心向内,放在右掌心上方29厘米处,两掌分别形成三角形。
2、南山式左脚向左转90度,右脚前进一步,成右弓箭步。
双手转动至站在地面的同一平面上,并向前侧上伸展,左手在右手上方。
二、展势3、蓝龙出水左脚后退一步,重心移到左脚上。
双手由胸前上提至左右两侧,变成平手,掌心向下。
4、左右粘膜式右脚向左迈一步,双手平行向左伸展,左手劲量移向右掌心靠近的一侧。
5、画弧式右脚迈向右,步伐至底时,左手以环状轨迹转到右手侧,双手呈现向右的向下方平推,右手劲量转移至左边。
6、黑虎掏心双手沿着曲线转移到胸前,左手反转向上伸展,右手掌心向下向前推,重心向左移动。
7、铅球式左脚前进左弓箭步,右手向上提起至头顶上方,掌心朝外,左手向前平推,掌心向下。
8、上步七星右脚前进右弓箭步,左手向左提起至头顶上方,右手向前平推,重心向右移动。
9、风火轮双手向右侧缓慢转动,反转后右掌心向内,左掌心向外,重心向后。
10、两峰夹水右脚迈向右,左脚着地成先进后退之势,两手相撑成“鹰爪”并排,且有一定的夹紧感。
11、二重式双手沿前方圆弧线转移到胸前,左手向上向前托,右手向前推。
12、乌龙摆尾右脚向左转45度,双手下落折至胸前,右手掌心向下并与左掌心相对。
三、回势13、如封似闭右脚后退成左弓箭步,双手相互扣住成“双龙得水”。
14、单鞭右脚前进,左手向前平推,右手上提至右眼平高处,重心向前移动。
15、云手右脚向左后退成左弓箭步,双手向后圆形摆动,重心转移到左腿上。
16、左#蹬脚式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变成右弓箭步,左手向下平托,右手向上攀拉,重心向右移动。
17、转身蹬脚右脚旋转,左脚同时着地成一般踢拳的姿势,双手由侧前抬起,右手环转至左肩上,左手贴着侧脸上拳心向前。
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详解
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详解孙式太极拳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桩法,步法,手法等基本功训练方法,以及如何在盘架和推手中找劲儿的训练法。
下面且看小编给大家细细讲解。
孙式太极拳的基础训练方法基本桩法练太极拳也要站桩,这是确定无疑的,俗话说“练拳不站桩,纯粹是瞎忙”。
有人认为,太极拳已经是极为缓慢的动作了,在松沉的状态下,肌肉骨骼的负担已经比较大了,站不站桩区别不大。
其实不然,其中还是有区别的,动作中体会的主要是稳定与协调,重心的移动,手脚的配合等。
而在站桩时主要体会的是周身一体、内外相合的感觉,由于在站桩时不需要动,所以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自己从头到脚的姿势是否正确(九要是否做到。
三害是否屏除),自己的意念是否到位(周身上下前后左右是否用意念引领,处于圆满的平衡状态),自己的气息是否顺畅(呼吸吞吐是否与动作的开合伸缩达成了有机的默契)。
桩是一定要站的,关键是怎么站?首先要站无极式。
无极式如平地立杆,头顶天,收重心于两脚跟问,足跟蹬地,如木桩入地,所有要求一如九要,主要训练一轴到底和周身一体的感觉。
其次便是站三体式。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桩法,是个很好的桩形,但是练太极拳却用形意拳的桩法,是否有些不妥?难道太极拳本身就没有好的桩可站么?非也。
如前所述,孙式太极拳是三拳合一,是以形意拳为骨架的,融合有大量形意拳的内容,所以用形意拳的三体式作为基本桩法,是顺理成章的。
三体式的站法,在孙剑云先生的书中,以及在孙老先生的《形意拳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本文不再赘述,惟关于两手的手形有必要多说一些。
在孙剑云先生的书中,所描述的三体式两手的手心是向下的,即除大指外其余四指是指向前方的,这是孙禄堂老先生早年的式子。
在孙老晚年的书中,就已经改为塌腕,手掌直立,四指上指(后手也如此)。
后者已经传了近百年,是已经定型的姿势,与原来的姿势比,它的好处是“筋长力大”,手上贯的劲要足得多,而且与形意拳、太极拳中的手形动作相同,所以学者在站桩时还应以新式为准。
孙式太极拳的基础动作
孙式太极拳的基础动作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多人都喜欢打太极拳。
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延年益寿。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基础动作。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的基础动作一、起势孙式太极拳的起势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无极桩”、“纯阴式”、“纯阳式”。
无极桩的要求是:百会—会阴—涌泉(两线中心点)连成一线。
所谓“上下如一线贯穿”。
要做好这一要求,必须调整胯与命门。
纯阴式的要求是:“囱门—会阴—涌泉”一线与“百会—会阴—脚踵”一线相互交替。
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身体重心前移,然后后仰。
意念沿着手三阴经络走向,将气血下沉至涌泉入地。
这一要求为日后的训练“断接俯仰”打下基础。
配合呼吸:三吸一呼。
纯阳式的要求:“囱门—会阴—涌泉”一线与“百会—会阴—脚踵”一线相互交替。
人身体在这一交替过程中是整体的前移和后仰,如一“倒钟摆”。
人身体在这一交替过程中是整体的前移和后仰意念沿着足三阳经络走向,将劲路贯穿至手指,同时需领顶劲从囱门领起。
配合呼吸:三吸一呼、一吸一呼。
孙式太极拳的基础动作二、揽雀尾如果要学揽雀尾,起势也非常的简单,就是在运动的时候,将其反向的运动,就会形成一个抱球。
反向运动的目的是为了训练上下相随,使得手三节与足三节通过身体三节得以节节贯穿。
棚、捋、挤、按四手必须认真训练。
基本要求也是通过胯向两端的打开来带动动作的完成。
日久便能够做到上下相随、左右相连。
胯的打开,实际上是做到身体内侧的打开下沉。
所谓“逢转必沉”,其实就是胯的下沉。
就象“热水瓶”,内胆下的衬底坏了,内胆下榻了的感觉,热水瓶的外壳并没有下沉。
由此可见。
“沉”与“蹲”有着本质的区别。
孙式太极拳的基础动作三、单鞭特点是左手出掌前有一个捩、肘的过度动作,并在出掌时,右手的勾手由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倒拇指一一领起作勾手状,犹如打开自来水的笼头,“水”由右手通过手三阳、含胸拔背到左手的侧掌立面。
如何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
如何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太极拳也是同样的道理。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是如何练习的,在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每个阶段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技击基本功孙存周先生极为重视基本功的练习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
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
”他把孙门的基本功总结为六项:一、无极桩,二、三体式,三、劈拳,四、崩拳,五、单换掌,六、懒扎衣。
后期应该加入双换掌和虎扑二式,此八式构成孙门武学的大要。
从无极到三体之间还有虚无含一气、太极、两仪的练法。
无极重心在两脚跟,虚无含一气是外形不动,内中重心移到两脚心;太极是半面向左,左脚跟对右脚踝,两脚一虚一实;两仪是双手合于胸前,右手中指压在左手食指,身子微微下蹲;此式可单练,手合身蹲一吸,手分身起一呼,反复习之,这也就是山西蹲猴式。
劈拳是立圆,打翻浪劲;崩拳如同中平枪,直出直入最难防。
孙门练法上有定步练法,不仅是一步一拳不跟步,还有双足不动,仅靠周身调整两膀发劲的练法。
劈崩是单手,走直线,所练步法为上步、寸步;虎扑为双手法,走曲折,所练步法为践步;孙氏形意从劈拳练起。
三月后自己感觉劲力顺达,周身轻灵。
僵劲已经化去。
即使是进步劈拳也不是用足跟往下跺,而是通过由足跟到脚掌的滚动完成落地,只有找到临界才能真正体会到松透,形意拳同样是松着打。
懒扎衣,练法分定步、动步两种。
定步分四拍,以右式为例:一、右手上绷,左手随之,右足进步,左足跟至右足跟,脚尖点地;二、右手向右后平捋,左手随之,左足后退半步,右足尖翘起离地;>>>练习陈式太极拳必知的知识三、右手前按,右足进步,左足跟步;四、双手握拳下采,虎口向前,手心相对,至两胯前,左足后退踏实,右足退至左足前足尖点地。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孙式太极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所创。
那么孙式太极拳应该怎样练习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1.孙式太极拳的规矩:孙式太极拳讲究中正平稳、舒展柔和,绝不要跳跃等勉强动作,从起势到收势,各种动作,各种姿势都是相互连贯,一气呵成,使得全身内外平均发展,故有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正因为中正,既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必须有严格的规矩。
头为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为督任两脉交会之点,统领一身之气。
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所以必须不偏不斜,不俯不仰,直立顶劲,要顶头竖项。
足能载一身之重,静如山岳,有磐石之稳;动如舟楫车轮,无倾覆之患。
左虚右实,不实则不稳,全实则移动不利,容易倾倒,不虚则不灵,全虚则轻浮不稳,故必须虚实相间,方得灵活自然。
腰为轴心,居一身之中,维持人体重心的是腰,带动四肢活动的也是腰,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际。
2.孙式太极拳的调息:练习太极拳要心静调息,才能获得好处,经常保持思想集中,不开小差,经常保持正常呼吸,每次呼吸都要细而深长,直贯丹田(腹式呼吸)。
古人常讲“凝神于此,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健康,颜色如桃李”。
由此可见练拳时气息的重要。
呼吸是人们从娘胎中带来的本能,而练太极拳的呼吸正是需要这种本能的自然呼吸。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调息(一呼一吸叫息)。
调息的方法是:呼吸时不着意不用力,绵绵若存,似有似无,一任自然。
舌要顶上腭,用鼻孔呼吸,嘴要虚合,不要张开。
要注意心肾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气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全身,畅达四肢。
先父禄堂公常讲:“吸气时由涌泉过会阴上达顶门,呼气时只有息息归脐,每一举手投足,分布全身的四正八柱等筋脉都要协调合作,不呈散乱,所以能开合伸缩,力达掌心,运劲如抽丝,两手似扯绵。
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
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图解展开全文第1式起式动作1:身体直立,两手下垂,两肩放松;两足尖分开90度;眼向前平视,心静,稍停(图1)。
动作2:右足尖翘起,用脚跟做轴半面向左转与左足成45度;同时身体稍左转,面向左斜前方,眼平视(图2)。
要点:全身放松,塌腰,但不可僵挺,舌顶上颚,呼吸要自然。
第2式懒扎衣动作1:两臂向前上方慢慢举起,高与肩平,两手心相对内含,相距约18厘米,指尖向前如抱球状;两腿不动;眼看两手中间(图3)。
动作2:两手下落至腹前,同时两腿慢慢弯曲,左足跟随着慢慢提起(图4)。
动作3:左足向前迈步,足跟先着地;同时两手向上、向前慢慢伸出,两手仍如抱球状,胳膊略弯曲;右足随两手伸出向前跟步至左足踝内侧,相距约10厘米,脚尖着地;眼看两手中间(图5、图6)。
动作4:两手平着往右转动,转至面向正前方时,右手外旋,手心向上;左手内旋,手心向下扶着右腕向右转动;同时右足跟落地,左足尖翘起向右转动,右足尖随之向外略摆90度眼看右手(图7、图8)。
动作5:右手向右向后划一半圆,左手随右手转动,当右手转至右肩前,前臂直立,手心斜向上再转向前,左手扶着右腕一齐向前推出,两臂略弯曲;同时右足向前迈出,足跟领先着地;右足逐渐落实,左足随即跟在右足的后边,相距约10厘米,足尖着地;眼看右手,稍停(图9、图10)。
要点:动作要一气贯串,不可间断。
用法:懒扎衣由棚握挤按所组成。
1. 掤,即是架(不是死架硬顶)。
对方若用双手向我扑来,我双臂则向上粘住对方的手,向后坐腰撤左步,微微向右转腰,左手向右拍,右手向右挂,此时对方的力已化去,我应时而发。
拥法的奥妙在“粘”,不丢不顶两臂如弹簧一般,使对方按着若有若无。
拥可用双手,也可用单手,若用单手拥住对方的双手,则更为得势。
2.捋,对方以手击来,我以前手按其腕,向后引,后手迅速找其肘。
若对方来手高,则两手上托其臂向后、向下掘,亦可平着向侧后方掘。
3.挤,即将对方挤出。
意在前臂像锉一样搓住对方的胳膊。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领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领太极拳已经变成了全民都热爱的养生运动。
现在,在公园的角落,总会看到很多人一起聚集在一起练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五大要领。
欢迎阅读!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领一、心静气和中国人认为,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心脏却是做出我们最想要做的决策。
司体内一切活动和协调,其大脑司精神活动,亦即是智能、思想、记忆、意识和行为,小脑司控制协调肌肉群之动作圆滑、平均、正确并维持身体在空间之平衡。
因之孙式太极拳运动,在身心并练的要求下,而以心始,属于无形,心的功能,惟有在静的状况下,始能高度发挥,使百骸听命,动合自然。
上面所说的理论,都是很多人通过实践得出来的。
这里就不太过说明了。
欲求心静,必须先摒除杂念,专心壹志,恭敬练拳,先想到气,如何使之平和,此要所论之气系属广义之气,一为去其燥、愤、怨、怒不正之气。
而养浩然之正气,属于精神方面为无形,一为呼吸清静之空气,属于动作方面为有形。
“以心行气”,使之平和,气和则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腺,自然在平衡状态下活动,使人感觉轻松舒适。
在练习孙式太极拳的时候,要注意身心的平和,做到内外兼修。
所谓“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非心静气和莫能表现,故列为首要,属于内功,从起势到收势,始终如此,故经论曰:“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即指此也。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领二、虚领顶劲顶劲者,头宜正直(下颚微收,舌抵上颚,唇轻合),虚虚领起,以意导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
用力则项强,肌肉、神经两感紧张,不但阻碍气血畅流,且使人有上重下轻之感,必须虚领,始免此病,而使精神提起,腰部压力减轻,所谓“顶头悬”是也。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领三、眼神平视眼以神为主,眼不旁视,则神不散,故主平视,所谓“目平视前”也,且须顾视左右。
所谓“左顾右盼”是也,人之一身运用全在一心,而传神全在于眼,眼到,则手到,脚到,故眼神之所视,即精神之所注,而威力显焉,眼神平视,在应敌时,以摄服人眼,而使之不敢逼视为上。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四大步骤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四大步骤练好孙式太极拳,就先得明白如何才能从内形推动到外形!那么就得首先明白孙式太极的学、练、拆、摆的方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步骤一、学首先当然要投明理之师懂拳理、肯教、真教、肯喂劲,不怕“教了学生打老师”。
这就避免了以错传错,误人光阴。
古人言:“教拳不讲等于种田不耙。
”要讲清每一招数,避免以错传错。
使学生走捷径,不走或少走弯路。
学生则要虚心勤学苦练,有一种我要学要练而不是要我学的嘲觉思想,肯动脑筋钻研,势势认真潮不马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步骤二、练在明白了老师教授的孙式太极拳方法,就得认真地照着老师所教授的方法去练习。
杨澄甫宗师要求每天自一习七八次。
当然,现在大家多数要工作学习,很难像过去那样整天练,但早晚练它两三遍,工作学习之暇可抓紧练一些单式。
其实工间、排队、洗菜、看电视、散步等都可有意识地疆一些单式。
这是很重要的练习法之一。
只要真正意识到练拳的重要性时间就有了。
练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无形的意念练拳,达到拳不离手境界。
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初级到高级、从表面粗浅认识到深处的实质追求的过程,这是人类的进取性.从而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前进。
当然进取要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和代价。
孙式太极拳是无数的太极爱好者集大成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继承和发扬。
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无论盛夏还是寒冬都应刻苦习练,从而健身祛病、享受美好人生。
孙式太极拳练习的步骤三、拆已学会一套拳架子,为何还要不断拆架子?我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文和武两大体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即文中有武,武中有文。
如今我们的孙式太极拳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功夫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含有中国文武两大传统文化,不仅武术技击要求极高,而且练起来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亦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即阴阳,阴阳为太极.故太极亦是文武之拳。
因此它是高深艺术,不可能一下或短期就入门.练到一定程度就会感到难以深入.这时就要老帅给你拆架子,目的是不断掌握孙式太极拳中的技击要求,或把已掌握的东西变得更自如。
如何练习孙式太极拳的六大功法
如何练习孙式太极拳的六大功法素有“哲拳”之称的孙式太极拳之所以代代相继,长盛不衰,广为世人所爱,其变幻无穷、奥妙无穷的招式技法正是陈氏孙式太极拳的无尽的魅力所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练习孙式太极拳的六大功法。
欢迎阅读!如何练习孙式太极拳的六大功法孙式太极拳的功法一、走手把手放在第一位是我们这人派系独领风骚、标新立异之处。
在技击对抗中,手是最前面第一道防线,走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斗成果。
所以应把走手放在首位。
走手关键是走梢节。
手指有三节:指尖、中节、根节。
指尖即第一节,走手一定要先走第一节,然后二、三节按顺序跟上。
手走得好不好,差异就在是不是先走第一节。
不走指尖,你怎么也抓不紧对方;走了指尖,就有了“卷”的意思,即便是没抓住对手,也有个“缠”的余味在别人身上。
孙式太极拳的功法二、肘定位我们这个派别的另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肘定位。
肘永远在做一个拉长的运动,但它基本上是定在一个位置上,做着向外伸展的、膨胀的运动,和身体各部位保持一个相对的定位。
手走的幅度和身体不会同步,但肘是可以同步的,肘的根在肩,练习时、对抗时都有要根,不能漂浮。
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前面的手输送了武器、弹药、力量,支持手更灵活地运动;帮助后面的肩拉长,坠肘沉肩,稳定平衡。
什么时候肘变位了,形就一定是变了。
孙式太极拳运动中入体有五张弓――双臂弓、腰弓、双腿弓。
弓背撑起的力量很大,肘正是臂弓的弓背,所以一定要保持最佳状态。
弓背一直受弓弦的拉,从未松懈过,一但弓背飘了,丢了就一定是棚劲断了。
在臂弓上弦断就是意断,弓断就是棚劲断了。
孙式太极拳的功法三、沉肩练孙式太极拳时意念上要求身体松柔,人们往往松柔不下来就是因为肩沉不下来。
向上耸肩,向里合肩,或是被迫翻肩,是最常见的毛病。
一耸肩,一合肩腋下就不空了。
肘也随之飘起来。
当遇上对方踩、打、摔、擒、拿等外力时,出于自我平衡的本能,可能被迫向上翻身肩。
这些不仅是学习孙式太极拳的障碍,也是技击中的隐患。
孙氏26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
孙氏26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
在孙氏26式太极拳的第一段中,我们首先要做到身体的放松
和调整。
首先,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的平衡。
然后,让整个身体放松下来,特别是肩膀、手臂和腰部要感觉到松弛。
接下来,我们要保持身体的挺直,脊椎要竖直,头部要稍微抬起,使得气息能够顺畅地流通。
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位于下腹部中间的一点),慢慢地吸气,并感觉气息从丹田升起。
在保持身体放松和挺直的基础上,我们要开始进行一些基本的动作。
比如,将双手抬起到胸前,然后慢慢地向两侧展开,同时伴随着呼气。
这个动作有助于放松肩膀和胸部的紧张感。
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腿部的动作。
双脚要始终保持着与肩同宽的姿势,膝盖微微弯曲,脚趾稍微内转。
这样有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拳术的力量。
这是孙氏26式太极拳的第一段的分解教学。
通过这些基本的
动作和姿势,我们能够逐步准备好进入后续的拳术练习,提高自身的太极拳技巧。
孙式太极的三大训练步骤
孙式太极的三大训练步骤孙式太极的三大训练步骤练习孙氏太极拳的好处非常多,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孙式太极的三大训练步骤,希望大家喜欢!孙式太极的三大训练步骤第一、初始熟悉套路后,行拳走架时就要做到缓慢、连贯、悠然缓慢、连贯是孙式太极拳的特点,这是练孙式太极拳的起码要则。
悠然这是在缓慢、连贯基础上的意境。
第二、当能达到悠然境界时,就应进入松静自然意境松、放松,每个动作体味到松。
有些动作肌体是在紧张状态,但也要在紧张的肌体中体味出松的感觉来。
松是相对的,肌体的生命活动都是紧张状态的,所以紧是绝对。
这就是要在绝对的紧张中找出相对的松静来。
紧中有松,松中仍松。
第三、在做到意识松动时,行拳走架就会到达一个真气激发境界这时每举手投足都会有种斥吸力,象在水中做运动一样,还有一些动作会有自发性灵动。
这时就不能再拘泥于孙式太极拳架式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应任其自由自在灵动,有时它不动由它不动。
有些动作偏离固有轨迹,任顺其偏离。
顺其自然,任由其动,任由其静。
附:练习孙氏太极拳的误区1、无极式常见错误1)、在练习孙氏太极拳的`过程中,出现两脚跟没有相接,于是重心无法坐在两脚跟相接的切点处,就会出现两脚分开站立姿势。
这一站,把孙氏拳最精妙的内涵,开发自动调节机能——丢掉了。
由道艺流变为俗艺。
2)、身体不能均匀放松,两手或两臂暗暗用劲。
这一用劲,把虚无之意丢掉了,还谈什么无极?3)、挺胸收腹,三害之一,大忌。
4)、哈腰驼背,百会没有领起,全身就无法松开,身架成为一滩软泥。
5)、追求呼吸,追求呼吸必然导致憋气现象,大忌。
以上五点都是最常见的错误,犯其中任何一点错误都将使练习者远离孙氏拳的正轨,成为南辕北辙。
2、三体式常见错误1)、前脚内扣,若前脚有内扣之形,身劲中就丢掉了圜研相合、曲直相生之意。
孙氏三体式之意丧失大半。
2)、伸臂探肩,孙氏三体式浑圆之意(球劲)顿失,于是劲力单薄,鼓荡劲出不来。
3)、前膝不顶,同上。
4)、扣膝见形,同上,此外伤害膝关节,久之不良于行。
练孙式太极功法的要点
练孙式太极功法的要点一、习练孙式太极拳一定要两条腿走路。
一是行功走架。
二是推手。
“行功”就是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
照此练习,身体任一部位的不适或气息不顺,都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
这样不断地按照孙式太极拳的要领去检验、去纠正,方可功夫上身。
“走架”则是按照一定的编排顺序练一套拳,并在不断的动作变换肢体方位与角度的变化中,也能做到拳论要求的虚领项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等,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孙式太极拳内涵。
“推手”是对“行功走架”的检验,用来检验在对抗状态中是否能按拳论的要求练拳。
在推手中,只有遵循不丢不顶、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原则,方可去掉身上的僵力,并逐渐产生太极劲,从而达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的境界。
故练孙式太极拳,走架和推手要同步进行。
不推手难以领会孙式太极拳之真正内涵,不推手等于是片面地练习孙式太极拳,都不能理解真正的孙式太极拳。
二、推手是孙式太极拳技击的中间过程是师门之间的训练方法,而不是目的。
与朋友推手是一种技艺的交流,更能体现武德的高低。
高手推手只要用意念把对方劲路锁住即可,只有输的一方可以体会到高手的劲力而旁观者浑然不知。
高手推手只要用意念把对方劲路锁住即可推手要做到不丢不顶,就要与对方零距离接触,相互寻找对方的力点而又不给对方力点。
推手不是为了论输赢,而是为了找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推手时全身要松得干干净净,对方与你搭手时,仿佛只能摸到你的衣服上,一用力劲力就像推到布帘上一样落空,时时让对方感到前面是一个坑若不小心就要掉进去,这就是“一羽不能加”。
与人搭手时“皮毛要攻,肌骨要松”,对方有力我亦有力而力在先,不先不后如泉涌出,用弹簧劲将对方抖出,这就是“蝇虫不能落”。
发劲时尽量做到全身不挂力,起码要力不上肩,全身松透,虚领顶劲,做到听、懂、化、拿、发一气呵成。
只有做到舍己从人、不丢不顶,才能发人于无意。
走化初时要用动作化,而后用身法化,最后达到意化,这就是要经历着熟、懂劲和神明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化人于无形。
孙氏太极拳习拳要领
孙氏太极拳习拳要领孙式太极拳的最本质的特点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那么在练习孙式97式太极拳的时候有哪些习拳要领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氏太极拳习拳要领。
欢迎阅读!孙氏太极拳习拳要领孙氏太极拳由孙禄堂先生创制,是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
应该说,孙禄堂先生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对其所学的形意、八卦、太极等多种拳功进行了匠心独运式的重构,追求运动形式和内涵的高度统一,不以动作层面的“难能”为可贵。
求意和形的高度协调,孙氏武学、综合流派、沉思精酿。
参武当、访少林;采形意、和八卦、证太极。
据易品道,推陈出新,卓然独立,自成一家。
孙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
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开合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使之相协调。
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其另一个特点是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的要点。
习练孙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动作连贯。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孙氏太极拳习拳部分身形:除所有太极拳都要注意的身形步法外,孙氏太极拳还要注意一下几个部位的形体。
1.口:口要虚合,舌顶上腭,用鼻呼吸2.手:五指张开,塌腕,虎口略圆,手心略内含,如抓抱一圆球之状。
3.腰:腰必须塌住。
孙式太极拳基本步法
孙式太极拳基本步法每个太极拳流派的练习方法和动作特点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孙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应该怎样进行练习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基本步法。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基本步法支撑脚(重心脚)的重心应该放在脚的什么位置?是在前脚掌还是在后脚跟?正确的位置是在脚心,也就是“足踏涌泉穴”。
这在站桩的时候就要时刻注意,不可把重心完全放在后面支撑脚的后跟上,重心在后跟最大的害处是导致脚趾抓不住地,减弱了向前的蹬力,容易被人向后掀起重心。
同样,当前脚是重心脚时,重心也不可前移至前脚掌,这样容易被人向前拉动,也要踏在涌泉穴上。
所以无论是前脚还是后脚,只要是重心脚,切记重心都要落在涌泉穴上。
具体方法是,先坐满在脚跟上,然后脚趾适当抓地,把重心抓到涌泉穴上。
换句话说,实际支撑力当然主要在后脚跟上,而意念则要在涌泉穴上。
孙式太极拳基本步法:向前迈步时脚要尽可能擦着地面出,但不可绷着脚面向前,而是要脚跟向下蹬住劲,脚尖略向上钩着些,此时后脚的重心不可移动,仍在涌泉穴上,待前脚跟一落地,后脚开始发力,重心前移,从涌泉穴移到脚掌,此时后腿不可有往下坐的感觉,而是向下跪(犹如清朝单腿下跪打千),这样向前蹬的力量整。
随着后脚蹬,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前脚掌逐次落下,如圆轴滚动落下,而后脚同时从脚跟逐次抬起,两者是同步的,待前脚掌完全落下,身体的重心也到了前脚的涌泉穴时,后脚也恰好蹬完,此时须前脚用力向后拔劲,腰和两胯都要尽力抽住劲,把身体继续拉到前面的脚上,而后脚则钩着脚尖擦着地向前脚靠拢,或继续向前迈,或跟在前脚之后停住,视动作而定。
总之,不论动作的快慢,不论步子的大小,都要把重心控制在自己的脚下,使之在自己的两脚问滚动,不使自己失重。
此式的难点在于蹬和跟的时机,蹬的过了,跟的晚了,变成弓箭步;后腿过于直,则跟步变成拖步;而跟的早了,蹬劲没有完全发出,变成了跳。
实践上看,前者较为普遍,克服的方法是后脚的蹬劲和前脚的拔劲要衔接得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孙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孙式太极拳的产生孙式太极拳是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是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极之大成,冶三家于一炉,所创立的太极拳流派之一。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练习孙式太极拳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学习太极拳,我们需要按部就班,了解每一个太极拳流派的基本体系,在此基础上加以练习才能有所提高。
孙式太极拳是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学体系。
它讲究外修其身,内养其心,动中求静,练拳时“无为而无不为”,全身放松,身心恬淡、虚无、自然,以平静之心境修心为基础,以养生为本源。
所谓修心,就是心态平衡,心无所思,排除杂念,精神放松,大脑空洞,如处于宇宙之中忘我的境态。
所谓修心,就是心态平衡,心无所思修心,在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太极拳修为的必备因素。
所谓养生,就是修炼生理机能。
人身养生之宝是气、血,气滞血淤,气助血行。
气主肺,血主肝;气在先,血在后。
血无气而不行,血充盈而气足;气足而血畅,气滞而血淤。
气与血两者互为辩证,互相作用。
通过长时间习练孙式太极拳,能够使人身心与生理机能得到很好的调理和改善,从而起到互为启发、互为促进、强身健体之功效。
由于人体微循环得到了有机的改善,人之气质也就随之得到了改变。
这也就是我们习练孙式太极拳的目的所在。
亦可见,孙式太极拳对于练习者而言,也是好处多多的。
只有体质强壮,才能谈到发挥孙式太极拳的技击作用。
如果是体弱多病,怎能谈技击呢?体弱多病者与敌相遇,不待对方出手自己就先倒地了,没有好的身体基础就什么也谈不上了。
所以,孙式太极拳的修为机理是先立本、后作为。
孙式太极拳是集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拳精髓而创编的独具一格的拳种,它以太极拳的外形作以体现,其特点是进必跟、退必撤,左右转、开合接,如行云、似流水,形绵绵、不间断。
进必跟、退必撤,是指进步时前脚进步后脚即跟到前脚后,退步时后脚撤步前脚即撤步,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的虚虚实实。
孙氏26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
孙氏26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孙氏26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一、主题介绍孙氏26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中的一种,以其动作简洁、优美,适合中老年人学习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围绕孙氏26式太极拳的第一段展开分解教学,通过对每个动作的详细解读和演示,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太极拳的内涵和精髓。
二、基本动作解读1. 起势:身体挺直,双手下垂,一侧脚稍向外转,另一侧脚跟在原地旋转90度。
2. 云手:以右手为例,手臂自然伸直,手掌向下,手指分开、稍微向内收拢,手腕略微下垂。
3. 单鞭:右手侧身向前伸直,手心向下,与眼平齐,左手自然下垂。
4. 如封似闭:右手从左手侧下方往上抬至下巴位置,掌心向外,左手保持下垂。
5. 翻身势:全身向左转,同时双手交换位置,右手下垂,左手抬至下巴。
6. 上步搬拦捶:右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左手自然下垂。
7. 白鹤亮翅:双手交换位置,左手向前伸直,右手自然下垂。
三、内涵解读孙氏26式太极拳的第一段动作简洁流畅,既包含了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表达了太极拳的核心精神。
在这些动作中,起势如同扬帆远航,展现出太极拳的开放与包容;云手和单鞭则展现了太极拳的缓慢与柔和,体现了太极拳的舒缓与平和;如封似闭、翻身势、上步搬拦捶和白鹤亮翅则表达了太极拳的阴阳转化,显示出太极拳的变化与融合。
通过这些动作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修身养性,领会太极拳的哲学内涵。
四、个人观点个人而言,孙氏26式太极拳的第一段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需要细细打磨和体会。
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我深刻体会到太极拳所追求的平和、融合和包容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我在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更加从容、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孙氏26式太极拳第一段的分解教学,我们深入了解了每个动作所蕴含的内涵,以及太极拳的核心精神。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到太极拳的美妙之处,并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不断精进。
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童旭东
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童旭东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童旭东由无极式、太极式、揽扎衣到第一个开合手为第一节,也是最基础的一节。
将这一节反复练习,力求深悟,则得入门之道。
第一式无极式两脚成90度,足跟相接,身体直立,不偏不倚,头部百会穴有上领之意,项竖直,手自然下垂贴在两腿旁,身体各处放松,如平地立竿。
此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跟相接处。
第二式太极式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左旋转45度(向正前方),身体随右足一并向左旋转45度。
完成旋转后重心随即换至右脚跟处。
第三式懒扎衣动作1,通过命门(后腰窝)微微后撑与两手食指尖上领之意相对应,两手臂螺旋伸展,沿着左脚尖的方向向斜前上方徐徐抬起,两臂两手间的距离与肩宽略等,两臂要伸展,周身四对八窍相呼应,全身成一浑圆球劲之意,手指尖始终指向前方,两臂抬到与肩平齐,微停。
此为开。
有吸气之意。
出掤劲。
动作2,重心仍在右脚,身体仍保持直立,两腿缓缓下蹲,重心遂换至左脚,下蹲时,身体正直,不可有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之态,要如天线收缩,同时尾闾尖之意指向左足足跟,蹲至自锁状态时,将两手从原路拉回,同时重心换至右足,两臂回收时,两手大鱼际有下翻之意,但不显露其形,右足暗含向前蹬劲,左膝暗含向前顶劲,两肩外开之意与两手相抱之劲相呼应,两手收到小腹处,食指尖朝前,轻轻贴住。
此为合,有缓缓呼气之意。
走捋劲。
动作3,两手缓缓提至两肋,将自口侧而出。
此为开,缓缓有吸气之意。
走挤劲。
动作4,左脚向脚尖方向轻缓迈出,脚跟先着地,随着右脚向前蹬而逐次落满全脚掌,在右脚开始蹬的同时两手随着身体前移缓缓自胸侧伸出,手随身动,身体重心通过命门后撑,有藏于身后之意。
一旦左脚踩实,落上重心,即将右脚跟上(右脚跟步时脚尖要尽力向上钩起而不要下垂),脚尖虚点在地放于左脚后,距离 10厘米左右,两脚间的夹角仍是45度。
此为合,有缓缓呼气之意。
走按劲。
动作5,接上式,此时身体不要停顿,身体重心随即换至右足,右脚脚跟着地。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诀
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诀练习孙式太极拳的要诀1、松很多练习孙式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要练习孙式太极拳的招式和套路,但是却不懂八段九节。
所谓八段,是指脚、小腿、大腿、脊背、大臂、小臂、手、头;所谓九节,是指踝、膝、胯、腰、颈椎、肩、肘、腕、指(趾)关节。
松开八段九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①初学阶段呼吸自然,周身顺随。
②端引相信很多人对于端引都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那么什么是端引呢?以出手为例,一般的练法是由肩到肘到腕到掌指,即由根到梢把手推出去。
这样练肌肉是紧张的,关节是闭合的,端引是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用手指尖把胳膊引导出去,出腿时用脚趾尖把腿引导出去,以头引导全身,即所谓“虚灵顶劲”。
③专项放松比较有影响的孙式太极拳都有专门的放松训练,比如陈式太极拳就传有放松操。
而笔者所练孙式太极拳,负IJ通过定势松八段九节。
所以在做动作的时候,就必须一个定势做完之后,在放松的去练习下一个定势。
这样练就非常艰苦了,运动量要增加三至四倍,还要注意松而不懈。
如何区别松与懈呢?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精神是安逸的;懈,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精神萎靡不振。
松而不懈的关键是如何看待紧,只强调松而不言紧,就达不到松的目的。
松紧是一对矛盾,是太极之两端,没有紧,松就不存在。
松的结果,弹力自生,才能在揉手中用松弹劲把人轻松地发出丈外。
对于慢,作为初学者,首先要做到形体动作的慢。
放松慢练,有利于调整呼吸,使呼吸逐渐做到“悠、长、细、缓、匀”。
有利于调整身体各部位的身形要求,仔细检查动作的正确性和内外的协调。
慢并不是单纯的故意追求缓慢,而是要求既能慢,又能快,开始的慢,是为了以后的快。
前人说:“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别人跟不上我。
”又说“不贵速而贵缓,缓则可以细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运劲可以自知运到指头与否;能如此运,将来功夫成时,其速无比。
”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逐渐增大,不用力而自然沉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氏太极拳如何入门在国家推行的陈杨武吴孙五派太极拳中,目前孙氏太极拳的传习者最少,其传习的人数甚至远少于五派之外的李(瑞东)派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但孙氏太极拳仍能立于国家推行的五派之一,是因为孙氏太极拳在学术上的卓绝和在理法上的独树一帜。
在孙氏太极拳创立之初,当年社会上对孙禄堂先生太极拳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相对而言,武艺精英者们对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认识更早,也更准确,如中华武士会秘书杨明漪先生在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中记载:“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斋,涵斋于三家均造其极”,涵斋即孙禄堂先生,说明当时的武艺精英者们认为孙禄堂先生于太极、八卦、形意三家的功夫皆臻登峰造极之境。
但由于孙禄堂先生于形意、八卦两门成名甚早,名气、影响又极大,所以一般社会人士开始只以为孙禄堂先生仅是形意、八卦的第一人,如1925年《申报》称:“形意、八卦之著者,首推孙禄堂”。
然而到1932年当杨澄甫、杨少侯、郝月如、吴鉴泉、陈发科等纷纷在国术界露面数年后,在浙江国术馆1932年出版的《国术史》中唯对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给予了“近世孙氏太极拳颇负时誉”的评价,而对其它各派太极拳皆无评价。
乃至1934年《京报》明确记载孙禄堂先生是“我国太极拳唯一名手”。
由此可知此时社会上不仅公认孙禄堂先生是形意、八卦两门的第一高手,也是太极拳的第一高手。
所以说孙氏太极拳后来居上,这是以史实和史料记载为依据的。
孙氏太极拳,式极简而意极精,内涵极深,非各派所能及。
当今习此艺者,能得一鳞半爪,已属难能可贵。
三十年来,我游历各地,接触者何止百千,能全面继承者已无。
比如,孙氏太极拳中蕴涵了踢打摔拿、腾挪闪赚各艺至精之要,谁人能全面示范之?仅就摔拿二艺,能得其皮毛者已寥寥无几。
孙剑云老师告诉我:孙氏太极拳蕴涵的摔法,是孙禄堂先生对保定快摔技法做了凝练和提升,总结出十八个要诀,融入拳式中。
孙氏太极拳拿法,则是孙禄堂先生对摘筋、卸骨、点穴诸艺进行提升后与踢打摔三艺凝炼一体,浑融于拳式中。
为此,当年孙禄堂先生每日给学生们逐式逐项地喂手、体认、讲解,以使之得其一二。
文革前,南京的金一明先生曾著有《孙氏太极拳与擒拿》一书,可惜该书目前已失。
数年前,我去上海,经顾振宇先生相邀与史汉才先生见面,见面时,史先生欲将其写成的《孙式太极拳攻防方法》一书交我帮助他出版,我考虑史先生自有门徒,有所顾虑,当时答应先帮助联系一下,未拿走该书书稿。
据史先生讲,该书中包括一些拿法之用。
遗憾的是,不久史先生就去世了,而该书至今也未见出版。
这只是举个例子。
据说史先生因身体的原因,也只是擅长拿法。
我辈中在孙氏太极拳上颇有造诣者,据说是牟八爷,其孙氏太极拳的造诣远在同辈中的孙雨人、李天骥等名家之上,牟八爷的孙氏太极拳学于孙存周、孙振岱两前辈,其心得为:松软绵柔、缠拿吞化、虚灵冷弹、沉雄机变。
孙剑云老师对他也有好评:一片虚灵中有柔、巧、精、刚之致。
牟八爷人称牟一指,用一个手指头一搭对方就能控制人并发放自如。
这样的功夫确是我所不及的。
当今练习孙氏太极拳者,能够把架子盘出孙氏太极拳的特点已属不易,只可惜,就是这样的人都难得一见。
孙氏太极拳的立论基础与其他各家太极拳不同,孙氏太极拳的立论基础是孙禄堂先生写的“太极拳名称”一文,该文定义了孙氏太极拳,也就是什么是太极拳,即其本体是中和真一之气的伸缩变化,其作用之理是圜研相合之理,其运用之机窍是动静交变之机。
这是只有拳学造诣达到绝顶才能由身知中得出的前所未有的精辟之论。
这是对整个太极拳系统的凝练与提升。
因此在这个拳学的根本处,孙氏太极拳就已经超越于其他各派,首次揭示出太极拳的本质及其最高境界,同时极深刻地概括出宏观太极拳的理念。
按此定义,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皆属太极拳。
因此,孙氏太极拳是迄今为止太极拳发展的最高成就。
所以当一些朋友劝我写一本系统解析孙氏太极拳技术的著作时,我都谢绝了,因为目前我还没有这个本事,顶多写点拾遗,已属勉强。
孙氏太极拳自虚无而始,由虚无而终,无始无终,皆在虚无中用工夫。
虚无一气,贯穿始终,非以意引,非以心御,皆由虚无之中自然而来,所谓从其规矩,顺其自然。
由无极式、太极式、揽扎衣到第一个开合手为第一节,也是最基础的一节体会之。
将这一节反复练习,渐修静悟,养气复性,则得入门之道。
第一式无极式两脚成90度,足跟相接,身体直立,不偏不倚头正项直,两手自然下垂贴在两腿旁,身体各处放松,此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跟相接处,如平地立竿,意存虚无,心静如镜。
第二式太极式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左旋转45度(向正前方),身体随右足一并向左旋转45度。
完成旋转后重心随即换至右脚跟处。
此式最需要注意者是要身随足转,而不可身带足转。
所谓身随步转,此乃孙氏太极拳身步关系原则大要。
第三式懒扎衣动作1,通过命门(后腰窝)微微后撑与两手食指尖上领之意相对应,两手臂螺旋伸展,沿着左脚尖的方向向斜前上方徐徐抬起,两臂两手间的距离与肩宽略等,两臂要伸展,两肩要向外松开,周身四对八窍相呼应,全身成一浑圆球劲之意,手指尖始终指向前方,两臂抬到与肩平齐,微停。
由此可领会身体中正与四肢打开之关系道理。
所谓“一动无不动”此语并不确切,未言及根本处,因为乱动也合此语。
“一动无不动”的根本处是于动中体会不动之枢,此枢为何?意轴耳,即运动中无形之中轴。
孙氏拳之无极、太极、三体及各拳式皆有启发此理之效。
此为开。
有吸气之意。
出掤劲。
动作2,重心仍在右脚,身体仍保持直立,两腿缓缓下蹲,重心遂换至左足根处,下蹲时,身体正直,不可有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之态,要如天线收缩,先将重心落向左足跟,亦即尾闾尖之意指向左足足跟,蹲至自锁状态时,身体重心将两手从原路拉回,在曲臂过程中渐将重心换至右足内踝处,两臂回收时,两手大鱼际有下翻之意,但不显露其形,右足暗含向前蹬劲,左膝暗含向前顶劲,两肩外开之意与两手相抱之劲相呼应,两手收到小腹处,食指尖朝前,掌心相对,轻轻贴在腹部两侧。
此为合,有缓缓呼气之意。
走捋劲。
动作3,两手缓缓提至两肋,两手微微向上翻转,空胸阔背,手背及小臂暗含着挤劲,上至口侧出而未出。
此为开,缓缓有吸气之意。
走挤劲。
动作4,左脚向脚尖方向轻缓迈出,脚跟先着地,随着右脚向前蹬而逐次落满全脚掌,在右脚开始蹬的同时两手随着身体前移缓缓自口侧伸出,手随身动,前半段延续挤劲,后半段转为按劲,身体重心通过命门后撑,有藏于身后之意。
一旦左脚踩实,落上重心,即将右脚跟上(右脚跟步时脚尖要尽力向上钩起而不要下垂,抽住跨根,暗含踢击之意),右脚脚尖虚点在地放于左脚后,距离约10厘米左右,两脚间的夹角仍是45度。
此为合,有缓缓呼气之意。
走按劲。
以上四个动作乃成一圈,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立圈,掤捋挤按之意尽含其中,以后拳中各式不过是空间各种形式的圈而已,甚至此圈只是意而无形。
体用中,需体悟各种圈的运用条件,无论何种圈形,其形态为螺旋伸展,其道理是圜研相合,不仅太极拳如此,形意拳中所谓划劲亦在其中,急用则是一抖,缓用则是一划,并隐藏着无穷的变化,并能与点穴、擒拿诸法合为一体。
动作5,接上式,此时身体不要停顿,身体重心随即换至右足,右脚脚跟着地。
两手食指尖的空间位置与重心未改变时要尽量相同,于是在周身不失球劲的状态下,使两臂充分伸展。
动作6,不停,此时重心在右脚上,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右旋转90度,身体并两手随左脚一起转动,左脚尖与与右脚尖相对。
此为开,缓缓有吸气之意。
出掤劲,跟以采、捩之劲。
动作7,此时身体转动不停,重心移到左脚脚跟上,同时右脚脚尖欠起,右足跟着地为轴,继续向右转45度,在两脚转换的同时,两手手腕(从手掌直立状态)同时做顺时针拧转,到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随着身体的旋转,两手均向右划弧,但轨迹不同,左手是顺着右小臂向后抹去,最后到自己胸前立掌停住;而右手在左手后抹时向前向右外侧挂去,有两手打开之意,然后向自己胸前缩回,两手缩回与右足跟暗起蹬劲相呼应,立掌停住。
切记两手不可做同样的运动,比如以左手指点在右手腕上两手一起划弧运动,如此,则如被铐住一般,既不便于应用且与动作名称不符。
此为合,有缓缓呼气之意。
走捋劲,跟以肘、靠之劲。
动作8,两手外翻,提至口处,左足暗起蹬劲,右脚向前迈而未迈。
此为开,缓缓有吸气之意。
走挤劲,同时跟以肘劲。
动作9。
右脚向前迈出后,脚跟先落地,然后全脚掌着地,重心落在右脚处,左脚跟进,脚尖虚点地,落在右脚后10厘米处,两脚夹角仍为45度(以后凡没有特殊说明的,进步与跟步都是如此规矩)。
在左脚开始蹬的同时,右手随着身体前移缓缓推出,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扶在右小臂侧,虎口撑开,左臂成半弧状,暗含横撑之劲。
两手随身体前伸时,要手随身动,身体重心通过命门后撑,有藏于身后之意(以后相同,不在重复)。
此为合,有缓缓呼气之意。
走按劲。
同时跟以靠劲。
第四式开手动作1。
重心回到左脚处,右脚尖点地,右膝顶起,右胯胯根抽住劲,右脚暗含弹踢之意。
同时右手空间位置不变,左手横开至左肩处,后背两肩胛骨充分张开,前胸如空洞。
动作2,接上式,动作不停,身体向左转90度,右腿收回,右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脚上,同时右臂曲臂,右手掌与左手掌竖直,两手手掌平行相对,两手位置与两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拇指指向自己,其它四指指天,两小臂及手掌呈拧劲。
此为开,缓缓有吸气之意。
一式含有掤捋挤按采捩肘靠八种劲别。
第五式合手将重心换至右脚,同时两手向胸前方合抱,如抱球状,两手里合时,两肩有继续外开之意。
此时两手小手指下的掌跟外侧有向前外推之意,并与命门后撑相呼应。
两手手掌的掌心要始终平行相对,两手里合,合至与脸同宽,形成自锁,此时左脚尖点地。
此为合,有缓缓呼气之意。
一式含有掤捋挤按采捩肘靠八种劲别。
故开合手一式的劲意非常丰富。
在开手与合手的整个过程中,小臂与身体中线的夹角为45度,在这个开合过程中,两肘尖始终在一个水平面上运动。
同时两手指尖的高度不要超过两肩。
开合是一个圈,开是半个,合是半个,开是起,起为吞,合是落,落为吐,开合成为一圈,开合过程肩胯始终向外松开,同时肩胯里根始终向内抽缩,是为常态。
不惟开合手二式,以后拳中各式起落皆要符合开合手二式的规矩。
以上五式练习时要一气贯穿,纯以神行,式停意不停,意断神接,一气如行云流水,不能有任何间断。
神空意静,呼吸自然。
以后各式练法与此类同。
此外练习每一动作时,都要用心体会自脚底而生的旋劲,将此旋劲贯通周身直至手指。
此劲虽微,但对于运用却是非常重要。
体动静之机、判有无之理、知顺逆之道,得太极之义。
由微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