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海淀区⾼三年级第⼀学期期末练习历史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考⽣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并交回。
第⼀部分(选择题,共44分)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要求的⼀项。
1.以下历史事件的发⽣表明1931年9⽉20⽇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号召全国⼯农⼟兵劳苦民众动员起来,“反对⽇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1932年4⽉1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宣战。
1936年5⽉5⽇,⽑泽东、朱德发布《停战议和致抗⽇通电》,第次公开把蒋介⽯作为联合对象。
①中国社会主要⽭盾正在发⽣转变②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为已任③抗⽇民族统⼀战线影响深远④敌后抗⽇根据地成果斐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A2.1938年12⽉,⽇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规定:“如⽆特别重⼤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占领地区,⽽占领地区划分为以确保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势⼒为主的作战地区。
”这说明A. 正⾯战场已形成对⽇本优势B. ⽇本已放弃继续进攻的努⼒C. 国民政府采取消极抗⽇策略D. 敌后战场有效牵制⽇本进攻【答案】D3.下图反映的是⼈民解放军中原突围: 1946 年6⽉26⽇国民党军队22万⼈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7⽉底,中原地区的⼈民解放军顺利突围。
这⼀战事意味着B. 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战略失败C. 解放军开始了全⾯战略反攻作战D. 解放战争即将进⼈战略决战阶段【答案】A4.⽑泽东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撰写的⼤量⽂献、指⽰和电⽂中,以下⽂献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解放战争第⼆年的战略⽅针》②《星星之⽕可以燎原》③《将⾰命进⾏到底》④(抗⽇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针》A. ①④②③B. ②④①③C. ③②①④D. ④②①③【答案】B5.下图为清末⽵枝词《沪江商业市景词》,其内容反映了A. 都市⼥性已经基本职业化B. 近代⼯业的⽣产组织⽅式C. 近代⽣活⽅式已丰富多彩D. ⼯⼈⽣活状况得到了改善【答案】B6.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许多国家对新中国抱有怀疑态度,周恩来果断更改发⾔计划,在会上作补充发⾔时提出“求同存异”的⽅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国语·鲁语上》日:“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25、《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1850年。
”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26、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
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
上述现象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27、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据此可知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28、公元前4世纪末,雅典公民芒提特乌斯经抽签当选为议事会成员,在其后的资格审查中,因受指控在支持僭主统治的骑兵中服役而被取消资格。
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新课标02)-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02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41.【答案】(1)特点:围绕王权而设置,为平民服务的医疗机构有限;以家庭基本单位的病人是医疗主体;医术以医家或师徒传承为主。
(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是古代基本经济结构;儒家思想的影响。
(6分)(2)变化:医疗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结构管理;西医大量建立,呈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
(6分)影响: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要求;冲击了传统医疗制度与观念,推动了近代医疗制度和教育的发展;对改进医疗和提高国人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近代社会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
(9分)42.【答案】示例:论题: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评析:意大利一些自由城市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历史上看,意大利很长时间内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没有被束缚在土地上。
农民更容易进入到城镇中,与劳动力需求者形成雇佣等新的生产关系。
所以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从地理方面看,新航路开辟以前,意大利一直紧扼亚、非、拉三大洲交界处的海陆咽喉,大规模的、洲际间的商品贸易在这里产生。
它促使意大利手工业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
文艺复兴第一次唤醒了人们的自由意识,并使人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现世的幸福。
综上所述,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能够说明我们了解历史的脉络可以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发现。
(12分)(其他论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45.【答案】(1)原因:恢复并加强礼制;吸取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导致财政支出连年增长。
(6分,答出3点即可)(2)影响: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扩大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保证了战争军费的开支;是中国古代纸币的先驱;对后世鹿皮荐璧的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中试卷}北京市通州区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通州区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卷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本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柳诒徵认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
而外观虽号统一,内部之文化实分为无限之阶级。
”这里的“封建之制”是指A.禅让制B.内外服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2.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
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其中的变革主要体现在①由封邦建国向大一统的转变②由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③由分封世袭向中央集权转变④由百家争鸣向独尊儒术转变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4.孔子与赫拉克里特大致生活在同一时期,赫拉克里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种对立产生和谐的观点与下列孔子的哪一观点相似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③制天命而用之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⑤“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④⑤5.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6.西汉的“代田”,即是尽量以农田田间管理,精细地规划垄沟间距,并不断以沟土填垄,以收培护作物的功效,并可有良好的通风与灌溉。
北京市通州区2020年高一(下)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B.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C.一届“人大”顺利召开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是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社会的矛盾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此时新中国已经建立,排除A;材料强调经济建设,一届人大召开于1954年,强调的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故排除C;D项出现于1958年,时间不符合,排除。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主旨在于阐述贸易保护障碍对于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主权的重要性,选项A正确;选项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差距会拉大,排除;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材料反思的是当下大力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构成的潜在威胁,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4.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军管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水能攻坚代表着以柔克刚,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不去刻意的追求,而是顺其自然。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6.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反映了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4分)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历史事件的发生表明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转变②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为已任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深远④敌后抗日根据地成果斐然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931年9月20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土兵劳苦民众动员起来……”可知,中共产党的宣言发表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产党号召全国工农土兵劳苦民众动员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①、②符合题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提出的,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故③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1937年秋陕北洛川会议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在此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A;B、C、D错误。
【点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2.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规定:“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而占领地区划分为以确保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
”这说明A. 正面战场已形成对日本优势B. 日本已放弃继续进攻的努力C. 国民政府采取消极抗日策略D. 敌后战场有效牵制日本进攻【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38年12月可知,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日本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敌人的后方,所以才有材料中的规定“……而占领地区划分为以确保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
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历史试卷
通州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2021年1月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毛公鼎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朴(如图1),是目前所发现的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毛公鼎铭文首先歌颂了周文王、周武王的德行,接着叙述周宣王(西周倒数第二个王)委任毛公管理内外事务,并赐给他器物以示鼓励。
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
据此分析,毛公鼎铭文最大的史学价值在于A.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的重要史料B.详细记载了西周实行分封的原因C.印证了周初武王伐纣的重要史实D.反映了西周晚期宗法制遭到破坏时期选官制度选择标准选择方式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度军功立军功汉武帝以后察举制德才地方举荐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期才能门第并重后期重门第品评官评定隋唐以来科举制考试成绩或才学考试①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世袭军功地方举荐到考试选拔③选拔原则:由客观公正逐渐向主观随意发展④选官基础:官员队伍逐渐扩大素质不断提高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南北朝后期,北朝显示了蓬勃活力,使北朝的继任者最终得以统一南方。
北朝的强盛绝不仅仅来自部族的骑射传统和强大武力,还有①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南北统一②北方民族交融孕育勃勃生机③北方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④北方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图1 毛公鼎及其铭文4.宋代山水画文人意味更为浓郁,大批经由科举制进入仕途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在尽享荣华富贵之际,又竭力追求一种高雅、精致的精神生活。
山水画便成为文人在尘世喧哗中寄托性灵、情感之所在。
下列不属于...宋代山水画兴盛的原因是A.科举入仕的普及化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士大夫地位的提高D.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5.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藩属朝贡关系的表现,具有政治性和贸易性的双重特点。
北京市大兴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检测试题(含解析)
①“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
②“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
③“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④“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①描述 是唐代长安的市,②描述的是唐代的水路运输,①②属于同一朝代;③描述的是战国时期都江堰建成后的成都平原,④描述的是明代的棉纺织业,③④与①②都不是同一朝代,故选A项,排除BCD项.故选A。
史料
结论
A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此后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
甲骨文出土于长江流域,史书中有关夏朝和商朝的记载,得到甲骨文考古发掘的验证
B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大部分记载的是秦朝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
是研究秦朝法律的出土文献史料
C
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地图
8.清朝前期,我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 现象,与如图相符的是
A。 农产品长途贩运大量进入市场B. 高产作物带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C。 外来作物推广提高粮食总产量D。 农耕文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答案】C
【解析】
【详解】玉米和甘薯都属于高产作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外来作物的推广提高了我国粮食的总产量,故选C项;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反映的是玉米和甘薯传入我国的路线图,不是农产品的长途贩运,排除A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在玉米和甘薯传入之前就已经完成,排除B项;玉米和甘薯的传入推动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发展,而不是进行了冲击,排除D项。故选C。
9。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应考者寥寥”。1867年,仅有98人报名,录取30人,最终到馆只有10人。而1885年的招考异常顺利,报考者达394人,经初试、复试,最后录取到馆达108名.这一变化说明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西周灾荒频发,严重威胁百姓,统治者建立了荒政制度。
其中,天官负责全面协调,地官负责储粮备荒,春官负责“祷祠于上下神祇”,夏官负责“赒万民之艰,以王命施惠”,秋官负责“掌杀草”,冬官负责负责水利建设。
这体现了()①“敬天保民”的思想②“天人合一”的理念③“原始民主”的传统④“敬畏鬼神”的态度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2.《文献通考》载:东汉刺史拥有庞大的幕僚机构,其中簿曹从事史主钱谷簿书,兵曹从事史主兵马,功曹书佐主选用。
该材料说明刺史()A. 掌握了管理地方的实权B. 扩大了对地方的监察权C. 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形成D. 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3.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下列诗词能佐证此结论的是()①奔波往复为凿空,促进交流万世功。
②岭南圣母冼夫人,历侍三朝功业存。
③甥舅和盟长庆年,碑文镌刻立西天。
④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宋代山水画家多走入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
他们往往从细小之处开始观察,也许是一支羽毛,或是一片树叶,最后直至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这种绘画方式体现了()A. 格物致知B. 知行合一C. 反省内心D. 以形写神5.下列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②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③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④四年……始算缗钱。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①C. ③①②④D. ④②①③6.近代某条约的中文版,鸦片一词变成了“洋药”,并规定“洋药一项,上海一口,议定每百斤税银三十两。
”该条约内容最早出现于()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甲午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后7.1911年,商务印书馆主编的《少年》杂志创刊号发文称“(本刊)插画丰富,行文浅显,凡入学三、四年之生徒,以及粗解文义之人,皆能体会。
北京通州区北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北京通州区北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参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土地制度2. “政府机关用互联网发布信息,收集群众意见,进行民意调查,以供决策参考。
普通百姓不仅从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还可以在互联网上从事经济活动,接受远程教育,阅读电子报刊,进行网络游戏盒通信联络”这说明互联网A.完全代替报纸等媒介B.是政府的专用信息台C.提高了人们的安全感和责任度D.催生了社会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政府机关┅┅收集群众意见,进行民意调查”“普通百姓┅┅获取各种信息┅┅从事经济活动,接受远程教育”表明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生活新观念和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故D项正确;互联网不能完全代替报纸等媒介,故A项说法错误;B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3.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化政策参考答案:B4.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D.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各种苛捐杂税,不利于了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税收问题,与中外贸易无关,排除A。
高三优质高中联考历史答案
2020届优质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参考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B C D B A A D C D B C A41、(1)特点:规模较小;中外商人竞争与依赖并存。
(4分,每点2分)成因: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小农经济的束缚;朝贡贸易的制约;西方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
(8分,每点2分)(2)变化:日本对华贸易上升幅度比较大。
(3分)影响:日本在华势力大增;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增加;列强在华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0分,每点2分)42、示例一:观点:启蒙运动影响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2分)评析: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涌现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众多思想主张,如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学说,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得到了体现,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牵制,这一模式有利于避免暴政的出现。
伏尔泰提出的天赋人权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即体现了这一启蒙观念。
(8分)结论:启蒙观念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理性王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2分)示例二:观点:人文观念对解放人类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2分)评析: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权威,使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强调理性的作用,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在宗教改革运动时期,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8分)结论:西方思想家对人文精神的诠释推动了人的思想解放。
(2分)(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若回答其他答案,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45、(1)因素:元朝疆域辽阔,但统治政策落后;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中原人民的反抗斗争。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1. 陶寺遗址占地超过300万平方米。
考古学家在城址中发现了约5万平方米的高规格宫殿建筑、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以及由部落显贵所独占的仓储建筑。
据这些考古发现可以推断当时陶寺社会()A. 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B. 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C. 奴隶制经济走向繁荣D. 发展程度领先于世界2. 如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①部落联盟战争频繁②文化遗存分布广泛③遗存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④早期文明呈现明显的差异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 出土于1963年的何尊青铜器,其铭文记载了周成文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事,以及周成王对贵族何的勉励及告诫。
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
其中“中国”一词的含义最有可能是()A. 西周的封国B. 西周的别名C. 早期的国家名称D. 天下中心4.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B. 百家争鸣的出现C. 分封制的瓦解D. 各国变法图强5. 战国时期的“士”几乎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出身微贱,但他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智慧或才能。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个人发展的需要B. 社会大变革的需要C. 人才流动的需要D.百家争鸣的需要6.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 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 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 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谥号。
下面以谥号形式呈现的皇帝是()A. 汉光武帝B. 唐高祖C. 宋神宗D. 康熙帝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这种现象说明()A. 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可B. 少数民族失去民族特性C. 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D. 少数民族全面彻底汉化9. 西安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主持所建,“雁塔题名”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以下制度和此相关的是()A. 三省六部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九品中正制10. 如图是某一朝代设置的中央机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该时间也可以也可以表述为()A. 公元前20世纪前期B. 公元前20世纪后期C. 公元前21世纪前期D. 公元前21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前70年代属于前期。
故答案为C项。
ABD项,综上分析可知,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
2.拥有姓氏是贵族及其后裔的特权,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都是指贵族成员到春秋战国时期,姓、氏的区别逐渐泯灭,大量的氏转化为百代不变的姓,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百姓”称谓的变迁表明A. 官僚制度逐渐产生B. 贵族政治开始弱化C. 世袭制度趋于解体D. 禅让制度已经消亡【答案】B【解析】春秋以前到战国时,百姓称呼由贵族变为民众,说明贵族政治开始弱化,故B符合题意;官僚制度是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行政权力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度是按照血缘关系传承名号、爵位以及财产,故C不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和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中国古代有诗文证史的传统。
下列优美诗文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③①①②D. ②①③④【答案】B【解析】“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南宋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指1127年金朝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战国晚期屈原的《离骚》。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唐朝杜甫的《忆昔二首》。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自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
故顺序是②③①④,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4.直到康熙39年(1700年),玉米大多仅种植于少数分散地区。
18世纪,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
据此判断玉米种植得以推广的社会原因是A.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B. 丘陵山地有利条件C. 社会人口的膨胀与迁移D. 新航路开辟的推动【答案】C【解析】由材料“当长江流域低地人满为患时,从人口过于稠密的东南移入长江内地省份的数百万移民发现,玉米是利用丘陵和山地的关键作物”,可见玉米种植得以推广与社会人口的膨胀与迁移有关,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政策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是强调自然条件,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信息,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对科举心灰意冷,受战败耻辱刺激,转而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希望借用西方世界的特点尤其从英国这个在“经济活力和自由思想都位居头等”的国家中,寻找近代化的理论依据,这位近代学者是A. 梁启超B. 张謇C. 康有为D. 严复【答案】D【解析】材料“受战败耻辱刺激,转而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可见与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相关。
由材料“借用西方世界的特点尤其从英国这个在‘经济活力和自由思想都位居头等’”,说明受英国影响大。
结合所学,严复留学英国,受英国国家富强和自由主义经济影响大,所以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英国政治制度,故D符合题意;梁启超和康有为没有留学英国,对英国社会现实体验不深,故AC不符合题意;张謇是晚清状元,属于民族资本家,对英国政治制度影响不深,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孙中山托着一列满载货物(金、银、铜、铁锡、煤等)的火车。
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 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完成推翻清朝的统治B. 呼吁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支持孙中山从政治革命向社会革命转变D. 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公里铁路的计划,而此图正反映了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的梦想,以及对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寄予的期望,故C项符合题意;由材料“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可知此图出现在1912年之后中华民国已建立,故AB项不符合题意;保路运动与材料中“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不符,图中侧重于对经济发展、人民富足的希望,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蔡元培)到校的第一天,校役们排队在学校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而他也非常郑重地脱下帽子向校役们回礼……就是这件小事,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也预示着这所学校将会走上改革的新征程。
以上划线内容属于A. 历史事实描述B. 历史过程的叙述C. 历史原因的分析D. 历史事件的评价【答案】D【解析】历史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重在给出对该人该事的历史作用、意义、局限等等的认识。
由材料“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也预示着这所学校将会走上改革的新征程”,可见属于历史事件的评价,故D符合题意;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故A不符合题意;历史过程指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沿革,来历,故B不符合题意;历史原因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某同学酷爱历史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四张反映中国共产党军事行动的残缺地图,于是该学生迅速通过残缺地图上的信息进行整理,将地图所反映的四次军事行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四组排序。
下列四组排序正确的是A. ③①②①B. ④②①③C. ①③②①D. ③④①②【答案】B【解析】由“八路军进攻方向”“忻口”“娘子关”,结合所学,①与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相关;由材料“遵义”“赤水”,可知②与长征途中的1935年的四渡赤水相关;由材料“解放军总部西柏坡”“北平”“天津”,可知③与1948年到1949年的平津战役相关;由材料“井冈山根据地”“三湾”“文家市”,可知④与1927年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相关。
故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③,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9.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是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 出席日内瓦会议 D. 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答案】B【解析】新中国于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开放性、包容性,日益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利益、纠纷的国际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项符合题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新中国与苏联是结盟关系,依然体现意识形态,故A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在1954年出席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时间晚于1953年,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图是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亚的雕像,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着布条。
这表明A.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备B. 古代的罗马法是神圣不可抗拒的C. 罗马法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D. 罗马法需要借助神的权威来维系【答案】C【解析】材料“天平”表明裁量公平、人人平等,材料“眼睛上蒙着布条”表明不受表象迷惑,可见材料体现了罗马法蕴含的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罗马法的神圣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顶峰时期的文艺复兴,意大利中上层阶级对于教会的感情里掺合着极度蔑视的反感,但默认着日常生活中表面的宗教习惯和一种信赖圣礼和圣典的意识。
对于本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人文主义者对宗教表现出一定的虔诚B. 文艺复兴没有影响到意大利中上阶层C. 意大利对宗教改革需求已经迫在眉睫D.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由材料“意大利中上层阶级……默认着日常生活中表面的宗教习惯和一种信赖圣礼和圣典的意识”,说明人文主义者对宗教表现出一定的虔诚,故A符合题意;结合所学,意大利文艺复兴局限于知识分子和社会中上层,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意大利与对宗教改革的需求并不强烈,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故D不符合题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图为18世纪末英国著名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可能表达出作者A. 将“恐惧”与“自由”联系,影射英国民众忧惧情绪B. 对拿破仑进行妖魔化处理鼓舞被压追民众战斗决心C. 对法国爆发革命的乐观态度以及改良旧制度的愿望D. 借此讽刺英国君主专制统治,号召英国人民推翻帝制【答案】A【解析】漫画“自由之颠”反映法国达到自由的顶点,而到处是绞首的白色恐怖,故漫画影射英国民众忧惧情绪,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对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态度,故B不符合题意;漫画是对法国革命的白色恐怖的反思,故C不符合题意;当时英国已经是君主立宪政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明治维新最初的25年里,共建有铁路2039英里,还出现了九州、山阳、关西、北海道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344个。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明治维新A. 追求强兵,实现了军事现代化 B. 追求富国,大力推行文明开化C. 政府主导,帮助民营企业发展D. 殖产兴业,私人经济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由材料“四家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工厂企业由405个增加到3344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私人经济发展迅速,故D符合题意;材料与军事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文明开化无关,故B不符合;材料与政府主导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下表为[苏联]雅·阿·约夫菲、列·巴·兹洛马诺夫编著《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手册》书中的一则数据,该数据中“?”应该填入的时间为“?”年度各种经济成分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百分比)A. 1918-1919B. 1923-1924C. 1936-1937D. 1956-195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1921年到1928年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故B符合题意;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强调单一公有制,故A不符合题意;1936年到1937年时期,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而1956年到1957年的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依然是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故C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