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找准出发点和归宿点

合集下载

定准目标—,追求语文教学实效性的起点(2)

定准目标—,追求语文教学实效性的起点(2)

定准目标——追求语文教学实效性的起点山阳区解东一小王晓灵一个心理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

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

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

”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

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

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便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

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为什么第三组人能轻松、愉快的完成测试?)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可见,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目标,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还能较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成功感。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每一位老师都想把课上好,使自己的课堂扎实、高效,但是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关注、思考最多的是自己如何去教,学生怎样去学,而忽略了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的制定。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如果方向不对,我们用的劲儿再大,那也只能是南辕北辙。

教学中我们只有从这个起点出发,朝着这个目标前行,才能最终画出一个完美的圆。

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刘 敏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语文阅读活动中无可替代的主体力量,“个性化发展”则是培养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因素。

有了这一理念和明确定位,教师应当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情趣性阅读”中激发个性,在“生活化阅读”中涵养个性,在“问题式阅读”中凝炼个性,在“自主性体验”中深化个性,在“激励性评价”中滋润个性,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

“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究竟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呢?笔者试对此做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以情趣性教学为路径,不断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个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对于“情趣”有着无可摆脱的依赖性。

在老师的有效主导下,有了内在情趣的驱动,小学生才会形成无可替代的阅读期待,才会乐此不疲地沉浸在阅读其中,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实际效益和令人期待的良好效应。

以《赶海》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了《赶海的小姑娘》的视频,并领着全班一起学唱。

孩子们从像文互动中看到了一个光着脚丫的小姑娘背着竹篓,在黄色的沙滩上欢快地捡海螺、抓对虾,唱着歌、奔跑着,情绪不由地高昂起来。

“你还能从沙滩上看到什么呢?我们快来阅读《赶海》课文吧!”在课文阅读中,他们“看”到了螃蟹、海鱼、大虾、海鸥,还“看”到了泥螺在爬行、螃蟹在斗架……二、以生活化教学为路径,不断涵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个性“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语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了社会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小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广,阅读源头更活,个性发展会更加实在、更具内涵。

比如,笔者正在解读《游园不值》,有位小男孩迟到了,他不管不顾地推门而入,把全班师生都吓了一大跳。

笔者随机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是‘小扣’柴扉呢?如果没有人出来开门,他是不是就可以‘猛烈地敲打’院门呢?”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可以”。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与终点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与终点的思考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与终点的思考作者:高晓璐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2年第06期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第一,主要人物是教师和学生,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全过程,绝大部分的授课状态是一位教师和一群学生。

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就是权威,我们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如果教师教错了,学生也就跟着学错了,教师责任重大。

第二,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问答,以及教具的使用。

也就是说,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也很至关重要。

语文学科是学习语言文字使用的綜合性实践性学科。

所谓综合性指的是听说读写多角度,学生得活动,得思考,得讨论,得说,得读。

从《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可以看出这一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语文是学习一门语言,自身学英语的经历告诉我,学任何一门语言,没有充足的读和说,即便理论再明白也是没效果的。

尤其是低年级,多读一定是一个既省力又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起点不是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学的起点是备课。

备课也有起点终点。

备课的起点是学情,终点是教学目标。

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简称为学情,它是备课的起点,一切设计和环节都要考虑这个因素,从这个学情出发展开教学。

课堂最终服务的是学生,学生的起点决定着我们的教学起点,也是教学终点确定的重要依据。

学情有三方面:学段学情,这个在课标中已经点明;班级学情,自己的班自己熟悉,自己的学生自己了解,对于要学的知识能不能接受,接受的效率是怎样的,自己最清楚;突发学情,也叫课堂生成,这个是最不能忽略的,它是最实在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罗有花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3期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目标越清晰具体,实现目标的路径也会变得越明确。

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和行动,这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指出:许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不知道该教什么?怎样教?目前正在教什么?这一现状的背后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把握不准。

调查发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识字、朗读、情感熏陶等教学目标仍常常被忽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首先和有些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有关。

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没有具体目标,目标笼统,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失去了教学目标的约束。

于是一些教师的公开课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识字、朗读,语言训练,情感熏陶等具体目标并没有真正落实。

导致这种象出现的原因既与部分教师只追求课堂气氛活跃,不科学的思想观念有关,更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理解不深有关。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语文教学瓶颈的基点在于准确把握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作用《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具体地说,它有以下的作用:;1.导向作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整个教学过程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这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致有效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出发点、落脚点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出发点、落脚点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出发点、落脚点的几点思考摘要: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篇目目,具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内涵的丰富促使课程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要使语文教材的内容去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我们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必须让学生去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进而逐步体会并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关键词:语文教学;出发点;落脚点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途径又是要让学生去进行广泛而又充分的实践。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影响我们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在实践中得到丰富人文内容的深刻的影响,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所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笔者以为,必须以文本的阅读鉴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根本的出发点,必须以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落脚点。

有效甚至高效结合学生在语文学习一系列活动中的读和写则显得尤其的重要。

如何去踏踏实实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和不尽完美的做法,以求得到方家的赐教。

一、把奠定学生读写结合的基础作为首要任务去抓实抓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写结合的首要任务应当是什么?笔者以为应当是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我们小学生的阅读,(以第三学段学生为例)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外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扩大阅读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之所以提出这些要求,是因为语文的魅力主要是语言的魅力。

由此而论,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就必须去认真抓好语言这东西,让小学生去通过充分的读,感受语文篇目中的诸多语言的魅力,进而发挥语言魅力对小学生成长的功效。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我们首先要抓好的是学生对文本语言魅力的感悟,然后才有可能是课外阅读中文本语言魅力的感悟,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十七课《山谷中的谜底》这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树枝。

生活——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

生活——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

生活——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学时,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参,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语文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指出了生活是语文的本原,这也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真切感受。

1 拓展延伸教材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

笔者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

比如在《享受生活》教学时,海伦承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可是她却有向命运之神挑战的决心,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们。

笔者告诉学生,我县也有一位海伦式人物,那就是多次勇夺击剑冠军的残疾人运动员胡道亮。

笔者给学生讲述了他的成长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个个敬佩不已。

同时也留了一个问题给学生:一个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健康的人生,那么一个正常的人又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呢?如果你懂得欣赏生活,就能享受生活。

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享受生活的。

学生们有的说沐浴在阳光下,有的说躺在床上看书,有的说听流行音乐等。

他们个个脸上洋溢欢笑。

泰戈尔说:“我们看错了世界,却反过来说世界欺骗了我们。

”世界上有各种美的存在,我们要懂得去享受。

这样,通过教材的拓展延伸,既学习了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2 巧借歌曲流行歌曲成为校园的强势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中学生的成长。

近年来,流行歌曲逐步进入语文教材和中高考试题。

合理利用歌曲,把歌曲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如教《台阶》一课,先播放崔京浩演唱的《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以歌曲拨动学生思维之弦,让学生体会歌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创始良好的情境。

找准教学起点 回归语文本源

找准教学起点   回归语文本源

找准教学起点回归语文本源三年级语文组主题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汇报一、研究背景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素质教育”的落实作为了重点。

2、课堂的低效能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厌教,过重的课业负让教师累,学生苦,家长怨。

3、学校开展的“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主题教学活动,提供了研究的平台。

二、研究目标以《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为载体,探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1、找准教学起点,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2、用好教材,得言、得意、得法。

三、研究过程这次教研活动采用同课异构形式,选择了《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做依托,采用“备——上——研”的多轮磨课形式,进行了本次课例研究。

第一轮教学实践: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我们充分研讨《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大家把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共享,充分研课。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幼稚的,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这篇课文这么生动,富有童趣,作为教师,如果能够跟孩子一起去品读文字,深入文本中,跟小稻秧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入情入境,孩子们会不会学得更有兴致,感受更深刻,课堂更富有情趣呢?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性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小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小稻秧成长的保护。

全文充满了童趣,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一是关于科学方面的,学生通过读文章知道杂草在稻田里会跟小稻秧抢营养,而喷洒除草剂可以去除杂草,保护小稻秧。

二是关于语文实践运用方面的,因为这篇课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角色性格鲜明,特别适合表演,所以,能够体会角色特点,分角色朗读、表演也是一个重点,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角色性格的理解。

第一轮教后反思:通过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本课是童话,但所处的单元以说明性质的文章为主,因此教学本文时既要在科学知识上让学生有收获,也要在语言文字上让学生有所习得。

找准课堂学习着力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找准课堂学习着力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找准课堂学习着力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

当前校园中普遍存在着语文学习不受重视、学习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找准课堂学习的着力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一、找准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不尽相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准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通过调查问卷、学习档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导,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打好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打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石。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例如词语、语法、修辞手法等。

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例如游戏、竞赛、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语文实践语文学习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语文实践。

走进社会,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竞赛、作文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四、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互动。

可以通过故事、音乐、图片等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要注重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注重语文阅读的培养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重视语文阅读的培养。

可以通过布置语文阅读作业、推荐优秀的语文读物、开展朗读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语言素养: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

语言素养: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

146 丨语言#$!语言素养: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张丽芝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新中国成 立之初中小学设置语文课时就已明确的,因此语文 课就是关于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与学。

语言是 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够为人们认知世界、理解 社会架一座桥梁,而语言的运用能力是语文最基础 的能力,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

所以,作为当代 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要 性,更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始终都是语 言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 培养语言素养 呢?―、语文根基:聚焦词汇、句子、修辞等语言现象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 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日常的教学中,部语文教学偏 学 ,生 语文课 成 :课、课,学、文学 关知识,这 于学生明确语文课的 ,更 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 者,要认识到语文根基——、句子、修辞等语言 ,语文 基 于课 教学 。

课 上,教 面重文本理解,而是要重为学生文本的会,而学生的。

,解 的时,者以段为 ,用$—-—-总结”的,学生 语言。

课 ,者 学 生 ”、够”、紧”、“抱”语,让学生会到小姑娘找到水的“惊”与“急迫”。

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要清晰语文基,把 握语文据,更要 、、语言,学生认识到文中的妙处,更能够深刻会到文作者的思与情怀。

二、阅读目的:实现赏析性、感悟性阅读阅可以为知识性和鉴赏性两大类,而相比 较而言,知识性阅是一种较为低级的阅,而鉴赏 性阅可以为赏性阅和性阅两大类,它较为关注语言。

随着基础教育革的深入开展,小 学低年级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学 已经不再是一、写、听、说,而是培养学生语言魅力和敏度,学生形成具有自特点的语言资源。

因此,日常教学中,要重开展赏性阅和性阅,完 成阅内容的内化,使学生有所收获。

,讲解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者首先让学生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长绿的枝条,一狭长的叶子雨雾中 着”,要求学生重点赏、贪婪”、“吮吸”、“伸展”以狭长的叶子”这四 语,通教的,学生的 中杨梅树生的,这 的教学 ,学生 握人的 ,还能够学生对杨梅树有一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语言素养到了培养。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语文素养的培养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自身的任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统编教材逐渐成为各地各校的主要课程教材,如何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

一、找准点找准点是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找准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强化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找到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要结合实际教学,积极探索和尝试教学方法,找准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要抓住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找准教育教学的切入点,提高教学效果。

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

二、夯落实夯落实是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的保障。

教师要注重教材的质量,对统编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强调教材的质量。

要注重实际教学效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修改教学方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积极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教学技巧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找准点,夯落实,提高统编教材使用效率及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找准出发点和归宿点

语文教学要找准出发点和归宿点

语文教学要找准出发点和归宿点内容提要:语文教育被看作是提升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知道:“说到受教育,就得有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仅仅载体和传播媒介。

这个最基本的交际载体和媒介,不是别的,正是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学会听话说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训练并形成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的水平,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而我们的语文教育正是为人们接受教育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凭借。

而也正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往往会迷茫、会不知所措。

拿到一篇课文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该教些什么。

今天我的这篇论文就是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一种真正是以学语文、用语文为基本内容的语文教育方法。

听了很多课,也听了很多评课,我发现一堂课晓来,人们注重得最多的是:“这堂课是啊不是伤处了‘语文味’。

”开始,我对“语文味”这个词感到不解,心里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整节课都是语文,难道还没有“语文味”吗?后来,我才知道这所谓的“语文味”其实也就是一堂课有没有抓住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尽心教学。

这个觉悟,让我不得不重新去看待语文,原来语文并不单单是我常常向学生念叨的:“语文、语文,就是语言文字。

学语言,就要多读;学文字,就要多写。

这样才能学好语文。

”那什么优势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呢?下面我想用我所知道的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一、明确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关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何教好新课程下的语文》一书是这样说的:“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人’和‘人的发展’。

”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

其实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一个知识的传输器——把课文中的东西又通过自己的嘴巴传送给学生。

而是理应在教学中注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情定教,这样再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的目标。

找准两点找对一点落实一点——语文教学的“四点”做法

找准两点找对一点落实一点——语文教学的“四点”做法
, ,
。 , ’ … ~ “
到意想不 到的乐趣就是快乐教学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孩子们都有 自己人生价值 的最有效途径。只要深入孩子内心 , 勤于实践 , 积极 爱表现的心理 , 但 是如果巧加利用这些心理就能取得 意想不到的 总结 , 就一定能在快乐教学 的路上越走越远。
效果。

学 校的生命线 , 教 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 系到学校 真听讲 了吗? 作业独立完成 了吗? 上课时你讲话了 的声 誉 , 关 系到家长对子女 的殷切期 望能否得 到 吗?下楼梯时 ,路上 如果有垃圾你看见捡起来 了 实现 , 关 系到每一位学生 的发展 。而决定一个 学 吗?遇见老师 , 你 主动打招呼了吗?
教学方法 , 即单纯的传授 , 未能注重学生感受 的教 学方式 , 对于一 课本原来枯燥 、 死板 的知识变得生动。 些 问题未能具体分析 , 也不会按照学生 的个体性差异来进行教学 ,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上没有创新性 。
比如 : 可 以引导学 生看一些优 秀的英文动 画 , 如《 小 鹿斑 比》


的做法和感悟 , 和大家分享一下。
堂上有 良好的纪律 , 培养学生 良好的行 为习惯 和


我现在任教二年级语文教学 , 兼班 主任工作 , 学 习 习惯 , 形 成 良好 的班 级 学 习 氛 围 , 才 会 有 高 质 是 学校普普通通 的一名老 师 , 我深知 教学质量 是 量 的教学效率。 我经 常和学生谈心 : 你今天上课认

全 兰 对 于 心 学 竺 发 都 不 成 的 : 学 生 说 , 爱 的 奎 优 秀 的 英 语 教 学 应 该 是 符 合 孩 子 天 性 的 , 应 该 是 随 着 时 代 发 坚 : , 量 要 博 , 二 耋 展 具 有 创 新 性 的 , 尤 其 是 对 小 学 的 孩 子 来 说 , 一 种 快 乐 的 教 学 方

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是中考的常见考点之一,而景物描写又是写作中值得提倡的一种写法。

学生虽在七、八年级对其作用有所了解,在写作中能无意识地运用,但是他们头脑中对景物描写的认识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表现在做相关阅读时心中无数,盲目作答,在写作中不能灵活、恰当运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借助《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并做到学以致用。

实施过程:一、明确目标:能结合语境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从1、2、10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分析其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师走进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析情况。

学生完成后以小组交流总结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组展示后,教师总结:交代背景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课堂反馈: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作用分析,只是不够系统,归纳总结时要教师从环境、人物、情节等方面引导。

二、明确目标:能联系语境判断景物描写是否恰当。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景物描写能分别代替《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多收了三五斗》的相关景物描写吗?选择一句分析说明(提示:判断原句和改句在文中的作用。

)各小组请一名同学黑板上完成。

(提示:结合景物描写的作用评价)⑴“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

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替换《故乡》第二段。

⑵“看到海面上海鸥自由自在的飞翔着,时起时落,好象在跟大海说着悄悄话。

”替换《我的叔叔于勒》中“在一片平静的好似…驶向远处。

”⑶“大海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海浪有力的拍打着礁石,一浪高过一浪,奔腾着向我们扑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似的。

”替换《我的叔叔于勒》倒数第二段。

⑷“镜子似的河面被这些敞口船惊扰,荡起阵阵绿的涟漪。

”替换《多收了三五斗》中第一段“齐船弦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船和那船之间的空隙。

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作者:刘敏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2018年第04期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语文阅读活动中无可替代的主体力量,“个性化发展”则是培养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因素。

有了这一理念和明确定位,教师应当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情趣性阅读”中激发个性,在“生活化阅读”中涵养个性,在“问题式阅读”中凝炼个性,在“自主性体验”中深化个性,在“激励性评价”中滋润个性,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

“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究竟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呢?笔者试对此做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以情趣性教学为路径,不断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个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对于“情趣”有着无可摆脱的依赖性。

在老师的有效主导下,有了内在情趣的驱动,小学生才会形成无可替代的阅读期待,才会乐此不疲地沉浸在阅读其中,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实际效益和令人期待的良好效应。

以《赶海》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了《赶海的小姑娘》的视频,并领着全班一起学唱。

孩子们从像文互动中看到了一个光着脚丫的小姑娘背着竹篓,在黄色的沙滩上欢快地捡海螺、抓对虾,唱着歌、奔跑着,情绪不由地高昂起来。

“你还能从沙滩上看到什么呢?我们快来阅读《赶海》课文吧!”在课文阅读中,他们“看”到了螃蟹、海鱼、大虾、海鸥,还“看”到了泥螺在爬行、螃蟹在斗架……二、以生活化教学为路径,不断涵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个性“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语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了社会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小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广,阅读源头更活,个性发展会更加实在、更具内涵。

比如,笔者正在解读《游园不值》,有位小男孩迟到了,他不管不顾地推门而入,把全班师生都吓了一大跳。

笔者随机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是‘小扣’柴扉呢?如果没有人出来开门,他是不是就可以‘猛烈地敲打’院门呢?”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可以”。

浅谈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浅谈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浅谈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者:罗道猛来源:《高等教育》2015年第11期工厂要合格产品,政府要行政高效,军队要战斗力,那么语文教学要什么呢?我们努力帮助孩子赢得高分,但片面追求分数是畸形的,是忽视人心灵成长的,是不明白教育丰富性的。

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发展才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哪个学校的人发展得好,哪个学校的竞争力就强,哪个学校的人发展得好,哪个学校的学生就更能站在“解释世界”的肩上去“改造世界”。

人人都在讲21世纪人才最宝贵,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想办法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个“身、心、灵”完整的人,是语文课的使命。

因此,“立人”才是语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成功与失败,光荣与屈辱,升华与堕落,从立人开始。

语文教学首先在于立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快乐,教师立则学校立,教师兴则教育兴。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离开了优秀的教师,语文课堂,教育改革就将成为空中楼阁。

语文教师既有融于社会的能力,又有为理想而活的追求,他们善于帮助学生去摘适合自己的那颗星星,他们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点燃学生。

他们像野百合一样执着坚守,他们无谓社会风雨,相信再渺小的付出也能悄悄改变世界。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们自我砥砺,不断成长,不断走向崇高。

一、促进语文教师终生成长教育的内容是通过一群人去影响另一群人,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促进语文教师成长,就是在帮助学生成长。

语文教师的成长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发展,一是心灵成长。

表现为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对教育的热爱,对摇动另一个生命的热情。

二、构筑语文理想课堂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的第一空间。

理想的语文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学生满足的眼神,教师精彩的讲解,精益求精的专题训练,还是按部就班的课堂模式。

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探索,但是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仍然莫衷一是。

从公开课观摩课,到应试高效课堂,从课堂流程化,到课堂高校化,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堂模式。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

聚焦“三个点”,回归语文教学本质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例如知识大而教情缺、方法多而效果低等现象。

如何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突破困境,让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三个点”——基础、方法、价值,探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途径和方法。

回归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

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就是基础。

而语文学科的学科性是最根本的性质。

作为学科性学科科目,语文学科的教学应当是培养学生学科意识、掌握语文知识和发展语文技能的教学过程。

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知识传授为主线,以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只有透过知识传授,学生才能够正确抽象概括知识内容,才能够主动掌握知识、状况、方法,让知识入心、活学活用。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于汉字、词语、句子的基本构成和运用,需要重视系统性的学习,打牢基础,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游刃有余。

回归语文教学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学过程是被动的、单一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思想的更新和科技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尝试。

在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是教学的关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提高学生参与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图书阅读、课外作文、朗诵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实践性。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学科,其特点是是“学以致用、学以练用”。

要根据学科教学的性质,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

要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中应用电子设备、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学以致用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以致用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本版主持彭笠去注Y-Z教学-反思学以致用: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王凯枣阳市教学研究室,湖北襄阳441299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把“学以致用”当成出发点和归宿,以“学”促“用”,“学”“用”结合,追求“学得”与“习得”的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用”结合;核心素养“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句歇后语,点明了“练”的重要性。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也存在“天桥把式”现象。

比如,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了两千余个新词语,可写作文时依旧语言干瘪;学生学习了教材中的许多写作技巧却不会灵活应用到写作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教师讲过多次,可一到考场上学生还是错误频出……凡此种种问题,不胜枚举。

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所学与教师所教脱节,”纸上谈兵”现象严重。

本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但当前的阅读教学,学生在课堂学习、课本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方法,没能很好地、及时地转化为学习的“生产力”和“后续力”o教师大多在“讲”方面着力,而忽略了“用”这个关键因素。

“综合性””实践性”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特征。

蒋红森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是在“言说”中形成的,更主要的是在“践行”中形成的。

因此,阅读教学要以“学以致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促用,学用结合,追求“学得”与“习得”的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边学边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统编教材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阅读范本。

阅读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习这些范本中的语言,学习范本如何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叙述生动的情节,抒发真挚的情感,塑造典型的形象,表达正确的观点。

“感受,是学习语言的前提;领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运用,是学习语言的目的。

”①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把“结合选文特点进行语言运用训练”的思想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在一节课中安排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占有一定时间长度与训练力度的读写训练活动,既引领学生感悟语言魅力,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运用所学,实现“知””能”转化,将外在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找准兴趣出发点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找准兴趣出发点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找准兴趣出发点发布时间:2022-03-18T13:47:35.43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4期作者:张含英[导读] 在当前的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很多的老师都打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旗号进行授课,而往往效果却常常并不理想。

老师们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常常会借鉴其他老师们的教案和课件,这能够方便备课,给学生们呈现相互最好的课堂内容,但是别人的产物应当是外来物,老师们的备课都该符合实际课堂,以及学生们的个人学习情况而制作,让学生们保持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

因此老师们要着眼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实际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张含英广安市广安区官盛镇方坪小学校四川广安 638000【摘要】在当前的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很多的老师都打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旗号进行授课,而往往效果却常常并不理想。

老师们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常常会借鉴其他老师们的教案和课件,这能够方便备课,给学生们呈现相互最好的课堂内容,但是别人的产物应当是外来物,老师们的备课都该符合实际课堂,以及学生们的个人学习情况而制作,让学生们保持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

因此老师们要着眼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实际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实践教学;课堂内容;兴趣点;课堂氛围;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03-151-01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顺应时代要求,从以教材为中心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都是不断的进步与更新,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语文做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加之生活当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的学科,应该从小抓起、从细学精,这也要求老师们要花心思和时间制定相应的语文授课计划,让课堂氛围变的更生动有趣。

一些“复制粘贴”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减少教师的备课时间,可以更多时间侧重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多时间的讲解语文内容,但是这样把把课件复制、教学复制、讲解内容都原封不动的照搬,缺乏独特性和全面性,一方面这老师在复制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时,会逐渐失去自我的创新能力,加上学生们的学习存在着差异性,因此给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成绩差异大,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对语文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对老师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语文教学质量大受影响,基于存在的这些教学问题,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要找准出发点和归宿点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中心小学覃耀锋刘平
内容提要:
语文教育被看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知道:“说到受教育,就得有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只是载体和传播媒介。

这个最基本的交际载体和媒介,不是别的,正是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学会听话说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训练并形成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的能力,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而我们的语文教育正是为人们接受教育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凭借。

而也正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往往会迷茫、会不知所措。

拿到一篇课文不知如何下手、不知该教些什么。

今天我的这篇论文就是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一种真正是以学语文、用语文为基本内容的语文教育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的发展教学实践
听了很多课,也听了很多评课,我发现一堂课晓来,人们关注得最多的是:“这堂课是啊不是伤处了‘语文味’。

”开始,我对“语文味”这个词感到不解,心里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整节课都是语文,难道还没有“语文味”吗?后来,我才知道这所谓的“语文味”其实也就是一堂课有没有抓住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尽心教学。

这一觉悟,让我不得不重新去看待语文,原来语文并不单单是我常常向学生念叨的:“语文、语文,就是语言文字。

学语言,就要多读;学文字,就要多写。

这样才能学好语文。


那什么优势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呢?下面我想用我所知道的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关于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何教好新课程下的语文》一书是
这样说的:“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人’和‘人的发展’。

”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就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

其实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一个知识的传输器——把课文中的东西又通过自己的嘴巴传送给学生。

而是应当在教学中关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学情定教,这样再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的目标。

这一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看似简单,但却着实让我们的教育界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学习特无聊,老师上课就是把课文里的文章教会我们读,然后就开始把一些段落、中心思想抄在黑板上,让我们抄写、背诵。

似乎会认字的都能当老师了。

老师根本不会去关心我们想要知道些什么或者我们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

仿佛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根本不是老师教的对象,老师只是教“书”。

所以更谈不上关注我们的发展了。

这也正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导致的。

当时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

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

今天——在我们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七次课程改革,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的发展”了,我们终于明白了: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像动词(即知识是一种“探究活动”),而不是名词(即知识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

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为此,我们的教学开始关注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融会贯通。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开始不断地尝试着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学生
的主体性和知识的灵活性,从而达到语文学习从走进课文到走进生活。

二、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出发点与归宿点并重
“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的这句话给我很大启发,是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一方面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开发个体潜能,扩大个体生命内涵,为个体发展奠基的重要任务。

”(《学科创新教育新视点》)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大力改革我的课堂教学。

我是这样做的: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
我现在教的是三年级,根据中年级学生仍要加强识字、写字这一重要的任务,我在设计识字写字的教学环节时,以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为主。

对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给予指导,并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多音字、形近字,让学生进行区别记忆。

课外,我还用好学生现有的《新语文读本》这一书,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把遇到的生字自己想办法弄懂,,然后采取每天让一位同学领读的方式让他们进行交流、学习。

根据“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

在理解中,我注意让学生多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为了便于学生积累,除了让学生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外,我还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让他们在读每一篇文章时都要“不动笔墨不读书”。

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我注意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关键词,并大胆猜测作者想法,从而达到学习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最后便是读,其实读始终贯穿了我的整个语文教学,在读中我一是加
强朗读指导;二是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个性读书;三是留给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四是鼓励学生大胆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其主动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

2、改变传统的我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智慧的火把。

所以在教学中我关注的大多是学生想要知道些什么?什么是要我讲了学生才能明白的、?什么是不需要我多讲学生能自己明白的?他们学了以后还有什么疑问或又有了什么新的看法。

如果一堂课中有什么一定要交给学生的话,那也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习得情趣、掌握方法。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是呀,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非常重要,方法的掌握能帮助学生爬得更高、看得更远。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

优良的教学有了新理念的春风化雨才能老树新芽,枝叶青葱;新的理念和教法扎根于优良传统的土壤里才会花开不败,馨香久溢。

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摈弃旧的陋习,继承优良传统,大胆创造革新,勇于开拓进取。

我相信: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只要我保持跑的姿势就一定会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