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含答案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论语•子张》说:“子夏曰:‘仁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仁。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 B.经世致用 C.重道轻器 D.积极入世2.《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
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
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
这种认识()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3.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一.性质: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二.价值:1、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2、少数出生社会下层的人也能得到入仕机会。
A.孔子创办了私学 B.儒学已成为显学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汉武帝设立太学4.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B.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5.阅读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上表呈现的变化不能说明()A.宋元时期民办书院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占主导地位C.国家逐渐放宽民间办学的限制 D.国家越来越重视官办书院6.“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目标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面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C.主张实行“法治”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2、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4、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制集权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5、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B.唐宋C.元朝D.明朝6、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7、当代西方社会掀起的“马克思主义热”现象引人深思。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不能作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的是( )A.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B.“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国人树立榜样C.学习“西学”,改造中国的理想失败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其阶级基础8、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 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卷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2.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3.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
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
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
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A.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B.推动科举制发展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宣扬“天人感应”理论4.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5.“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
”这表明( )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学发展一度出现困境C.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D.儒学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6.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 )A.“心外无理”B.“致良知”C.“知行合一”D.“工商皆本”7.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 新人教通用版
2019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命题人:姓名:班次:考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
”《孝经》载: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
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A.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D.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2.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
这样的做法A.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C.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3.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
这说明()A.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B.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C.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4.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
”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
这反映了朱熹()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5.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上述现象的出现()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6.古希腊某著学者对于自然地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 新人教 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一致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3.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代表是()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5.某个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明末清初思想的大辩论。
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存”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6. 中国古代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印刷术C.指南针、造纸术D.火药、指南针7.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民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测试题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高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古代某思想家曾说过:“古人不会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会天下大利都奉献给自己而取其中一毛;人人都各自为自己,而不侵犯别人;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据此推测该思想家属于A.道家学派B.墨家学派C.儒家学派D.法家学派【答案】A【详解】材料“人人都各自为自己,而不侵犯别人”体现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因此A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B排除;儒家强调的是民本思想,C排除;法家闪烁着革新的光芒,D排除。
故选A。
2.孟子在严格区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阶级地位的同时,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要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这说明孟子A.强调重建西周等级秩序B.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C.注重协调缓和阶级关系D.发展墨家“兼爱”思想【答案】C【详解】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关心人民疾苦,人民亲近、服侍统治者,说明孟子注重协调缓和阶级关系,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孟子强调“重建西周等级秩序”,A项错误;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发展墨家“兼爱"思想与“(孟子)严格区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阶极地”不符,D项错误。
3.董仲舒说:“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与为义”“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董仲舒意在A.阐发“天人感应”B.宣扬“君权神授”C.强调“自我修养”D.倡导“三纲五常”【答案】C【详解】董仲舒言语大意为:自己不言行端正,即使让别人端正,也不能称为义;父亲不像父亲,君主不像君主,则孩子和大臣也会不像样子。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检测卷(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检测卷一、单选题1.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其主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A.太阳中心说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进化论2.下列人物中,将反旧礼教与提倡白话文有机结合的文学家是()A.蔡元培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3.在中英两国进行的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激于道义”的代表在决战后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C.“贵华夏、贱夷狄” D.加强海防建设4.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5.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彼特拉克D.莎士比亚6.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融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A.宫廷画B.文人画C.风俗画D.宗教画7.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A.杂剧 B.南戏 C.黄梅戏 D.京剧8.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也是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
”上述广义诗歌分别属于()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元曲 D.宋词、唐诗、元曲9.“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精选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含答案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题历史试题(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该态度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B【解析】对旧制度的留恋,希望恢复旧制度,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2.《论语》中孔子认为西周继承发展了夏、殷两代的制度,开创了辉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分推崇周制。
三代文明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于()A.构建了信而好古的历史观B.塑造了敬天远神的天命观C.形成了尊卑有序的礼文化D.树立了修己安邦的责任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
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
西周对夏商礼制继承性发展,制定了《周礼》,它成为由国家制定、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以调整人的行为关系的规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孔子继承了西周的意识形态,把它发展成一套礼乐文明,创立了儒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A、B、D三项分别体现儒家思想的历史观、天命观和修身治国,与题意不符。
3.“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关键信息是“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天和人相通,相互感应,反映了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
4.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世间束缚你的人、污染你的人、决定你生死的人都是你自己,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王守仁的观点类似。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符合题意)1. 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则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这折射出A. 法家吸收了儒家的思想B. “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C. 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D.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礼仪、征伐等活动应该由天子组织进行,“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主张国家统一,二者都体现出大一统思想,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系统的法治理论”,排除C;材料体现“百家争鸣”,排除D。
2. 中国古代著名家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都把农业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A. 强调因时因地制宜B. 对自然环境有较高要求C. 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D. 重视对农业结构的调整【答案】A【解析】根据“把农业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表明强调农业生产和时间、土地等的关系,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强调因时因地制宜,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没有“农业结构的调整”的信息,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把农业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分析解答。
3. 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是追祭颜季明抗安禄山叛军被害的书法草稿,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该作品的书法特点是A. 笔画详备,体正势圆B. 气象端庄,结构整齐C. 劲挺奔放,显英风烈气D. 线条流畅,实用性不大【答案】C【解析】劲挺奔放,显英风烈气,这是行书的特点,故C正确;AB是楷书的特点,D是特点,不符合行书特点,排除ABD。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天下第二行书”,然后结合所学行书的特点分析解答。
4. 从嘉峪关到敦煌沿线的壁画中,魏晋时期的壁画多以被追逐的青羊、奔驰的骏马、《出行图》、《军帐》等内容组成,蕴含着动人心魄的“悲壮之美”;唐朝壁画既有反映贵族现实生活的狩猎、马球、乐舞,也有反映农业生活的捕蝉、插秧等题材,内容丰富、以形传神,典雅风格与雄浑气魄并存。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汉书·地理志下》中记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
这说明()A. 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 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代时儒家的思想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齐、鲁、东海也就出现了更多的卿相,这是因为因为儒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其实是及其深刻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2. 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①工农武装割据②一国两制③大跃进运动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①②④都是中共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的成功探索,③项“大跃进”运动属于左倾错误,不符合题意中“高明些”的表现,排除含③的选项,选D。
考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点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 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主要因为他()A. 首次公开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B. 主演了《城市之光》等经典影片C. 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D. 改革了电影制作和摄影的技术【答案】D【解析】题中A项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B项是卓别林,C项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影像与声音结合技术日趋成熟的时候崛起的,是在格里菲斯之后。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8小题,每题1分,共48分)1.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
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
”这说明A.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 B.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C.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D.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2.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3.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4.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
这反映了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5.“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世俗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6.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再分。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2019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墨家的思想基础2.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
”此言论出自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3.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上述言论反映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儒法并用B.尊儒抑法C.尊法抑儒D.去法尊儒4. “二程”是北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格物致知”D.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5.有关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学术界有多种讨论和争议。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他的这段话主要强调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本质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的由来C、嫡长子继承制存在的合理性D、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6.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7.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
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文综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道家思想的是:A. 以柔克刚B. 法不阿贵C. 克己复礼D. 反对任人唯亲【答案】A【解析】刚与柔是事物的两端,对立、转化,符合道家哲学思想,故选A。
B是法家思想,C 是孔子的思想,D是墨家“尚贤”思想。
2. 先秦有贵族政治,唐末五代有武人政治,宋代为解决唐末五代武人政治的乱象又开始大兴文官政治(钱穆先生称之为士人政府),中国古代士人政府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A. 秦始皇时期B. 汉武帝时期C. 唐太宗时期D. 宋太祖时期【答案】B【解析】关键要正确解读“士人政府”,即封建士大夫入仕参政,士人即儒士,汉武帝时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故选B。
秦始皇时期以法家思想治国,儒学受摧残,排除A,唐宋儒学复兴,大兴文治,但不符合“最早”的题意,排除C、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士人政府”“文官政治”,联系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即可得出答案。
3. 美国民主政治实际上的原创设计师是:A. 华盛顿B. 富兰克林C. 孟德斯鸠D. 杰斐逊【答案】C4. 中国古代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订的历法《授时历》,其书名取“敬授民时”之意,这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 通俗性B. 普遍性C. 理论性D. 应用性【答案】D【解析】“敬授民时”即对农业生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有应用性,也符合中国古代科学主要是应用科学的特点,故选D。
科技是特殊领域,不具备通俗性、排除A。
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与其他行业联系不密切,不具备普遍性,排除B。
西方近代科学的理论性较强,中国古代科技属于经验科学,理论性不强,与“民时”的题意相去甚远,排除C。
5. 照相机的问世对绘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追求惟妙惟肖境界的所有绘画作品纷纷败下阵来,只有中国画依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永恒深邃的艺术魅力。
这主要是指中国画的什么特点:A. 线条流畅B. 写意传神C. 色彩绚丽D. 造型准确【答案】B【解析】中国画重在追求神韵意趣、写意传神。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09年3月30日,百集动画片《孔子》的卡通主角形象在深圳亮相,该片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
片中孔子的台词不可能有( ) A.“克己复礼”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D.“存天理,灭人欲”2.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
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C.“天下为主,君为客”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下列人物思想针锋相对的是( )A.商鞅和韩非子 B.李贽和顾炎武C.黄宗羲和顾炎武 D.王阳明和王夫之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5.“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6.徐光启在其翻译的《几何原本》序言中写道:“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人不当学。
”这表明徐光启主张( )A.大量翻译西方书籍 B.传播西方基督教C.运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 D.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7.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B.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8.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自要求)1.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
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 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 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答案】D【解析】这一现象发生舆论转变说明当时社会思想发生转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朝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能够很明显看出儒家思想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忠君伦理观念的提升使得人们观念发生转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角度的问题,材料主要体现出思想领域的变化;B选项错误,我们不能对社会道德妄加评判,不同时代对社会道德定义是不同的;C选项没有挖掘出本质,民意的变化还是由于主流思想的变化。
点睛:解答本题我们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材料中反映出社会舆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思想上的转变。
由此就可以将本题变为思想领域变化的问题,答案很容易就能够选出。
2.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生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
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
这说明A.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A【解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吸收道家、阴阳等思想基础上形成新儒学思想。
说明儒学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家思想基础上形成新思想体系。
故A正确;黄老之学是西汉初期思想,故B错误;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融合,故C错误;D中始终说法绝对,排除。
3.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题历史试题(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该态度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B【解析】对旧制度的留恋,希望恢复旧制度,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2.《论语》中孔子认为西周继承发展了夏、殷两代的制度,开创了辉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分推崇周制。
三代文明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于()A.构建了信而好古的历史观B.塑造了敬天远神的天命观C.形成了尊卑有序的礼文化D.树立了修己安邦的责任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
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
西周对夏商礼制继承性发展,制定了《周礼》,它成为由国家制定、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以调整人的行为关系的规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孔子继承了西周的意识形态,把它发展成一套礼乐文明,创立了儒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A、B、D三项分别体现儒家思想的历史观、天命观和修身治国,与题意不符。
3.“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关键信息是“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天和人相通,相互感应,反映了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
4.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世间束缚你的人、污染你的人、决定你生死的人都是你自己,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和王守仁的观点类似。
王守仁的心学主张心即理。
故选D。
A项主张仁政,民贵君轻;B项主张天人感应;C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客观唯心主义。
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A、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于片面,C 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最佳答案选B。
6.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李贽思想的理解。
李贽上述的言论显然是在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唱反调。
所以称他的思想为正统思想的“异端”应不为过。
A项以偏概全;C项材料中不体现。
D项是由B项延伸出来的。
故选B。
7.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根据材料“对旧制度的激烈批判”分析可排除C、D两项,因为不论是洋务派还是维新派都继承沿用了旧制度;“故国”体现朝代更替的信息,故选B项;战国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是多种思想争鸣,可排除A项。
8.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B.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从材料中的“学问之道”、“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可知黄宗羲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实际上是强调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D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材料都无从体现,排除A、B、C三项。
9.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A.否定程朱理学B.强调经世致用C.主张君主立宪D.批判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唐甄的社会政治启蒙思想,首先表现在他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君主官吏的残暴罪行,提出了抑制君主至尊权势、倡导社会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
唐甄认为“帝王皆贼”,猛烈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未体现,故选D项。
10.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
这个故事反映出()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理念是万物本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等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故事明显在影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缺乏独立思考。
而苏格拉底则主张要独立思考,做到求真务实。
因此选C项。
A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B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与材料观点相反;D项观点与题干不匹配;故选C 项。
11.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
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
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
”据此可以得出()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文艺复兴。
依据材料文字“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可知,彼特拉克重视人本身、肯定人的伟大,A项表述符合题意,故正确。
B、C两项表述与题意正好相反,故均排除。
D项表述材料不能反映,故排除。
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
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B.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即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人性的解放,B符合题意。
13.“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A.社会契约B.君主立宪C.天赋人权D.权力制衡【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
由材料中的“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知作者强调君主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如果人民不满意的话,也可以废除君主,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主张,故选A项。
14.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
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文中的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C.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D.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
根据材料中“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可知这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是借“上帝”表达上天赋予人民权力,从而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这里的“上帝”不是指天主教的上帝,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根据中“立法者图谋破坏”、“专断权力”得知材料不是强调君权,故A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后,罗马教皇的权力下降,故B项错误。
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进步”“理性”说明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B项错误,世界的繁荣主要体现在经济上,而经济的繁荣依靠的主要是科技;材料没有涉及王权问题,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16.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
由此可知()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从材料“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可知中国传统科技融入了西方的科学理论,这和西学东渐有关,故A正确;当时中国传统科技依然占主导地位,西方科技微乎其微,谈不上“冲击”,故B项错误;C、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