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
饶宗颐诗歌的清气
论饶宗颐诗词的清气饶宗颐先生,字固庵,又字伯子、伯濂,号选堂,广东潮州人。
饶先生长于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明,弱冠之年,即续成其尊人饶锷之《潮州艺文志》。
年十九,受聘为中山大学广东修志馆兼任纂修。
饶先生治学甚广,设计甲骨、简帛、经学、礼乐、宗教、历史、中外关系、敦煌、潮学、史前文字、目录、艺术、古典文学等十数门类,又擅书画古琴,学艺双修。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之艺术大师。
著有《选堂诗词集》。
饶宗颐有两位伯父,一位叔父。
大伯父是画家,又是收藏家。
父亲饶锷,谙佛理,精考据,诗文造诣犹深,是晚清迄民初潮州颇有代表性的学者、诗人,选堂幼承家风,成为其自在、独立、充盈、坚毅的生命精神的基础。
常有人感慨,选堂先生是在娘胎里就读完书的,由此足见其早慧与禀性之天赋。
绕年少时曾赋联一对:山不在高,洞宜深,石宜怪园须脱俗,树欲古,竹欲疏清代刘熙载曾经指出“诗品出于人品”。
所以,这一对联在字里行间已经透露出饶宗颐先生清高之节气。
下面,我们从几首饶先生的诗词中,来感受绕先生的清气。
这是饶宗颐先生十六岁时作的《咏优昙花诗》:异域有奇卉,植兹园池旁。
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
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
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
岂伊冰玉姿,无意狎群芳。
遂尔离尘垢,冥然返太苍。
太苍安可穷,天道邈无极。
衰荣理则常,幻化终难测。
千载未足修,转瞬讵为逼。
达人解其会,保此恒安息。
浊醪且自陶,聊以永兹夕。
优昙花,又被叫做优昙钵花、乌昙跋罗花,在梵语中为祥瑞花的意思。
《南史》曰:「优昙花乃佛瑞应,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佛家《法华经》有云:“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如优钵昙花,时一现耳。
”后来,人们便以“昙花一现”比喻事物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饶宗颐的咏《优昙花诗》,既描绘了昙花的形神姿色,又赞美了她的品质情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少年饶宗颐的成熟思想和诗歌艺术特色。
第一首,作者吟咏了在自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植的两株昙花,每当夏末秋初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芳香袭人,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国学大师饶宗颐
国学大师饶宗颐饶宗颐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他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在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饶老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学术和艺术等领域中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潮汕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潮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饶老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地进行“潮学”的研究和探索,使潮汕文化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饶宗颐1917年6月生于广东潮州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只上过一年中学,从幼年开始,饶宗颐就沉浸于父亲数以万计的藏书海洋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
其编撰的《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领域,此书在上海的出版使29岁的饶宗颐一举成名,从此他便专攻文史而一发不可收拾,同时又从乡邦文化拾级而上,最终成为汉学界的泰斗级人物。
饶宗颐教授后来成为海内外著名的经、史、考古和文学家,并且对诗、书、画造诣极深,治学的领域更加广泛,遍及10大门类,如敦煌学、甲骨学、楚辞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各种学科,著书立说不胜枚举。
仅其中的《20世纪饶宗颐学术集》便有12卷,内容超过1000多万字;专著六十多部;各种论文四百多篇;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6国语言文字;他对中古梵文和巴比伦古象形文字颇有研究,有些文字连其本国人亦少有精通,作为一个潮籍的中国人,能通晓异国的“天书”,其天才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国际著名学者,半个多世纪以来饶宗颐先生的足迹踏遍五大洲,从事讲学、研究和文化交流。
66年来,教授、研究员及院士之类的头衔有几十个,他任教、受聘的都是国际上知名大学与研究机构,除香港和内地大学之外,他还在新加坡大学、法国科研中心、法国远东学院、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从事讲学或研究,先后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和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授予人文科学博士学位,并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
关于国学大师饶宗颐简介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小传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
父亲饶锷在家乡建有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
少年饶宗颐常躲进天啸楼里自学,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超强的自学能力。
在饶宗颐的回忆中:“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经温丹铭举荐,进入广东通志馆中,专职艺文纂修。
这段编纂地方志的经历,为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打下深深的基础。
饶宗颐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
1962年,饶宗颐获得了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的“儒莲汉学奖”。
自此,饶宗颐、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
饶宗颐饶宗颐的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十三个门类,他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十二卷,就达1000多万字。
2017年6月27日,百岁高龄的饶宗颐前往法国巴黎,参加“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展”开幕仪式,并与两位老学生:90岁的法国汉学泰斗汪德迈、91岁的德国汉学泰斗侯思孟会面。
他所追求的正是将中国文化传播海外。
饶宗颐的人生哲学饶宗颐曾诗云:“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这是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饶漱石有几个子女
饶漱石有几个子女饶漱石,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除了在文学界有着卓越的成就外,饶漱石也是一个家庭人。
那么,饶漱石究竟有几个子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根据相关资料,饶漱石共有两个子女,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他的儿子叫饶达夫,女儿叫饶宗颐。
饶达夫,生于1944年,是饶漱石的长子。
他继承了父亲的才华,是中国著名学者、散文家、翻译家和评论家。
他的成就在学术界广受认可。
饶达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并对饶漱石的作品有很深的理解和探索。
他也曾对父亲的作品进行过翻译和评论。
饶宗颐,生于1947年,是饶漱石的女儿。
她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
饶宗颐主要从事中国文学、艺术、文化和哲学的研究工作。
她以其深入的学术见解和坚持的学术态度而受到广泛赞誉。
饶宗颐也曾多次参与父亲的作品的研究和评论,对他的思想深有体会。
饶漱石的两个子女都继承了他的文学基因,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他们对饶漱石的影响也是相互的。
父辈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影响了子女们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
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来传承饶漱石的文学遗产,同时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饶漱石的子女们并不在文学创作方面像父亲那样被广泛关注,但他们的学术贡献和对饶漱石的传承确实让人敬佩。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为文学界和学术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总结一下,饶漱石共有两个子女,分别是饶达夫和饶宗颐。
他们都是杰出的学者和教育家,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基因,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以及对饶漱石的作品的翻译和评论,为文学界和学术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缅怀世纪老人 饶宗颐老先生
作为中国国学大师泰斗,饶宗颐老先生于今晨去世,享年101岁。
老先生生于1917年,原籍广东潮安。
幼承家学的饶宗颐,研究范围极广博,涵盖上古史、甲骨学、经学、宗教学、史学、敦煌学等十三大门类。
其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
他曾说“做学问就是求真、求是和求正,做人也是这样。
”
作为经历过一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人,他经历了民国,共和国两个时期,堪称两个新旧时代交替的亲历者。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现当代国学家先后有钱锺书、季羡林与之并称,称“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1982年,《选堂集林·史林》出版,被学界誉为继钱锺书《管锥篇》后的又一学术巨著,有人称誉为“南北学林双璧”,他造访钱锺书时,钱以自己批校过的《管锥编》手稿相赠。
虽然斯人已去,然而他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堪称是一位最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位人人所敬仰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接触到这些相关学科,都会想起老先生的呕心沥血和鞠躬尽瘁,作为年轻一辈当知感恩,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使得这些学科才能够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此致,献给饶宗颐老先生。
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1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季羡林与饶宗颐)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2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饶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影,显得愈加孤寂.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打。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
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
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作者:聂薇做学问,是学习古人的智慧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
阿里山神木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
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
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
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吃茶去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
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
饶宗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
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隶书汉人吉语二品“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二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饶宗颐先生介绍
响 颇 大莲诸家,于李人物画不拘一山水画法造诣集 种篇 ,著 逾已 出 版学 、 简宗 教 学音 乐 、史 、 艺古 文 字围 广 博顾 问授 。中 文 大荣 誉奖,教授于理学院以后历文志》岁续,广东年
60
。
,。、,、,Fra bibliotek1917
他方来音
▪
作海饶短刊发专得及字在六渊作饶
出内教文及表著了华学文十博等教
了海授和各在六卓侨,学多,身授
不外为杂大世十越史敦,年精的是
可弘国文书界多的料煌语来通学学
磨扬际约刊各种成等学言,多者富
灭中汉有上大外就方,学孜种。五
的华学四的学,。面宗,孜外他车
贡文界百论术尚除都教古不语知,
献化及篇文期有了取学文倦。识著
。, 。,
,
▪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的文化明星,其对于历 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不 同领域均有涉猎,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香 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 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 漠了。”有人以为饶先生可以与季羡林齐 名,并称之为“南饶北季”。
贯通古今 海纳百川
▪ (三)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 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 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 匠。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 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 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 “旧派”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他却没有一种焦虑 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 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 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 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 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 启示意义。
饶宗颐书画是自我生命的流露
饶宗颐书画是自我生命的流露饶宗颐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的力量,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
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首先,饶宗颐的书画作品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他用毛笔和墨水,以独特的笔触和构图方式,创造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这些画面中表现的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体现。
例如,在他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绵延的山脉、流淌的江河以及风吹过的树林,这些元素都传递出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感悟。
而在他的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动的人物形象,透过他们的表情和姿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其次,饶宗颐的作品中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探索。
他深深地研究过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受到了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山水的描绘时常带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味。
他通过运用空灵的墨色和含蓄的笔触,将自然界中的景物融入到他的画作中,展现出自然的神秘和宇宙的哲学。
他的作品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引导我们超越现实生活,去思考宇宙、人生以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饶宗颐的书画体现了他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和对艺术的热忱。
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他通过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以一种深入和细腻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他用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和自我存在的思考,他通过书画作品来记录、表达以及启迪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总结起来,饶宗颐的书画作品是他自我生命的流露。
他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的力量,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
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也能够被他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所触动。
他的书画作品将继续影响后人,成为艺术的经典之作。
饶宗颐的画作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映射,它将继续引领我们向着自我生命的流露迈进。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饶宗颐的“三心”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饶宗颐的“三心”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着,而不为执着所累,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文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名言,要注意分析名言的含义,饶宗颐先生的“三颗心”实际上是他的人生态度和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成为国学大师的条件。
“好奇心”是他研究学问,孜孜不倦的兴趣动力。
“孩童心”就是要保持孩子般的纯真,表现了他对学术研究的专心与虔诚。
“自在心”就是佛教所说的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又可理解为安闲自得,无拘无束;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可以选取一个角度确定立意,也可以综合对“三颗心”的理解确定立意。
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作文的切入点。
范文展示像孩子那样拥抱世界你可还记得,当你还在吚呀学语时,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像一颗种子渴望雨露那样期待关爱,像一株小苗热爱阳光那样热爱生活,盼望一阵单纯的风催开喜悦的花朵。
是的,我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
当捡到一个钱包时,他们会选择归还失主,因为他们只单纯地想着失主的着急,而不会考虑钱包里的钱财;当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因为在他们心底有个简单的信念:“我们应该帮助别人”…… 而一旁的“大人”呢?对倒在地上的老人不管不顾,对挑篮在地小摊冷眼旁观,甚至趁火打劫,做事之前都要先考虑对自己的利益有多少……我们是什么时候将那颗天真单纯的心弄丢了的呢?不少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用钢铁武装自己,主动关上了与人交往的那扇门,把自己关住谁也打不开房间,以满身的尖刺和冷漠面对世界。
当代香港国学大师
当代香港国学大师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大家平时会看当代香港国学大师吗?关于当代香港国学大师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香港国学大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当代香港国学大师:家学启蒙大病引斯入“国”门白发,白眉,清瘦。
最近一次见饶公是在几天前,85岁的他刚落座就轻声说道:“先得纠正一个重要偏误,我不像有些文章说的那样‘连小学也没上过,完全是无师自通’,我上过正规的初中,而且我学每样东西都有老师的,我的老师很多。
”与纠正许多历史学方面的偏误一样,饶公对自己也是一丝不茍。
他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做生意的,我的家是当时广东潮州地方的首富。
所不同的是,我的父亲一面做生意,一面也读书做学问。
因此我家里有很多的书,大概有几万本。
我小时候就在这些书里,很早就念了很多书。
到了十几岁,父亲就过世了,我接下了他的两副担子,既要管生意,还要继续做他没做完的学问。
后来,我对钱越来越没兴趣,父亲的钱到我手里变得越来越少。
看来,我只能做好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学术研究继续下来。
我后来就变为纯粹向学术方向发展了。
可以说是家庭教育,是家学,使我走上这条路的。
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对“缘”的解释不是完全被动的:缘是外面的条件,你自己有某种内在的条件可以同外缘结合,能够配得上的就会能够搭得上,要不然也搭不上,因为你的条件和它的条件不合,它没有需要你,所以说缘要内外两方面的结合。
饶宗颐
饶宗颐饶宗颐_360百科https:///doc/948235-1002357.html###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 >>>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官方账号艺评网以上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官方大事记大事记内容由饶宗颐官方提供2011-12-13 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1-07-17 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2013-03-23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04 饶宗颐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50万元港币2014-09 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简介饶宗颐,男,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祖籍广东潮州。
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
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饶宗颐捐款50万元港币,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关于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
关于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近年来,还出现了一批以其命名的事物,如饶宗颐星、饶宗颐国学院、饶宗颐学术馆、饶宗颐文化馆、饶宗颐美术馆、饶宗颐研究所,并在学界形成以研究饶宗颐的学术、艺术、思想为中心的“饶学”,他已成为当今国学界的明星。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学成才事实上,饶宗颐既非学院派,也非西洋派,而是一位受家庭浓厚的文化熏陶、自学成长的大学者。
饶宗颐出生于广东省潮州的大富之家,其外祖父为清末进士,父亲饶锷为当地知名的考据学家、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四兄弟都开了发行钱票的钱庄,周转海外侨汇和国内军饷,几代皆为潮州首富。
饶家不仅富甲一方,家学渊源更是深厚。
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大学、喜爱西洋建筑的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藏书十万余卷。
受父亲影响,饶宗颐时常浸泡在此,读书玩耍之间,文史典籍早已烂熟于心。
家学渊源和富裕的家庭条件,使饶宗颐从小便拥有了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学习条件,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总感觉学校教的“太肤浅”,他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
这位后来学富五车的汉学大师,是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少年。
他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是自己的父亲。
饶锷做学问是按照清朝朴学的路数,对诗词歌赋和佛学皆感兴趣,并写过一本《佛国记疏证》,为佛学经典《佛国记》作注,年幼的饶宗颐充当父亲的助手,为其抄写整理,直到晚年,他仍然能背诵《佛国记》的一些段落。
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可谓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虽然再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在成名后,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个“超级大师”?他说超级大师不敢担,但是能有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上大学,“因为大学能够学到的只能是一两个门类,但是父亲给我打开的天空、建立的基础是无科不修,按照中国传统的做学问方法,其实是文史哲相通,文中有史,史中有哲,哲中有文。
饶宗颐的成就
1
目录学上,率先编著词学目录、楚辞书录等。
2
治楚帛书之第一人。
3
率先研究楚辞新资料唐勒赋,一九八O年首次发表于日本东京。
4
率先把印度河谷图形文字介绍到中国。
5
研究敦煌本《老子想尔注》之第一人。
6
研究《日书》之第一人。
7
在南国学人中,是第一位翻译、介绍、研究《近东开辟史诗》的学者。
36
利用一词牌《穆护歌》考见火祆教史实之第一人(一九七八年)。
37
利用吴县玄妙观石礎,讲道教变文之第一人(一九七四年)。
38
首次据英伦敦煌卷子讲禅宗史上的摩诃衍入藏问题(一九六四年)。
39
讲有关越南历史的《日南传》之第一人(一九六九年)。
40
首次提出六祖出生地(新州)(一九八九年)。
41
首次从牙璋提示古代中国通往东南亚之路的可能性(一九九四年)。
30
介绍、研究潮州瓷之第一人(一九五五年)。
31
首次证明中国绘画史上吴韦发明指画在高氏之前(一九八五年)。
32
利用秦简首次证明“纳音”与“五行”之关系(一九八五年)。
33
首次将《盘古图》的年代推到东汉(一九八六年)。
34
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一概念(一九七四年)。
35
首次利用日本石刻证明中日书法之第一人(一九七O年)。
43
在中国现代的地方学编纂史上,首开现代科学编纂体例(一九四九年)。
44
首次提出“楚文化”(一九七O年)、“吴越文化”(一九七一年)作为学科名。
45
讲《太平经》与《说文解字》关系之第一人(一九七二年)。
46
首次考证《说郛》很早的一个本子,并译成法文(一九六六年)。
饶宗颐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
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到了18岁,他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到了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三重证据法”扩展为“五重证据法”。
我刊顾问饶宗颐先生辞世
十二月份为主题进行创作 。参展作 者多为当代知名青年书 美术史 发展 历程 的坐标 。只有 将它们从 库 房的沉睡 中唤
画家,他们中有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有在专业机构 醒 ,走向展 厅,与人 民大众 对语 ,才能 凸显 其价 值 ,才 能
从事 书画研 究和 创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他 们的作品放在一 活化 。中国美术 馆 以表 现社 会发 展 、反映 时代 变革和 艺
发现更 多角度。饶宗颐对不同古 文字的掌握 ,亦令他得以存 敦 煌学 、甲骨 文 等 范 畴 提 出创 见 。学 问以 外 ,饶 宗颐 在 书 画 艺术上亦甚有成 就。“饶公的书画艺术,几乎每个年代 的风 格均异于前,正是求变、自我突破 的表现。”香港作 家潘耀 明这样评价 饶宗颐的艺术创作:“这是成大名的人不愿做、 也做不了的精益求精 的态度。”2003年 ,饶 宗颐将数十年研 究 的万册藏书,以及 自己的书画作品赠予香港大学,成立饶 宗颐学术馆 。“(饶 教授 )学术领域特 别辽阔,古今 中外 都 极 为罕见 。”学术馆馆 长、香港 学者李焯芬 曾写道 “只 是 专心 致志地做 自己的学术研 究,八十多年如一 日,勤奋地钻 研 ,才 有 如此 杰 出的 成 就 ”
宁囝萄酉 ·爱 简讯
r 、 S I__ S: 一L 0 、 1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钟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结缘国学饶宗颐自少禀承家学,饱览群书。
家中的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数以万计。
少年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
饶宗颐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写骈文及散文,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2年,饶宗颐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学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宗颐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荣冠中西1962年,饶宗颐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1993年12月,他获得由2018年2月6日,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安,被誉为“通儒”、“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季羡林(左)与饶宗颐(右)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13年,饶宗颐荣任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荣衔的汉学家。
2011年12月,经选举,饶宗颐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2013年3月,在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年10月,他被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学术著作有人如此评价饶宗颐先生:“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出版著作60余部,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等。
谁识饶宗颐-
谁识饶宗颐?宗颐,字固庵,号选堂,现居香港。
当代中国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
根据饶公自己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
“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在今日华人学界,谁人不识饶宗颐?笔者曾听过这样两个说法:其、“北钱南饶”(北有钱钟书,南有饶宗颐)与“北季(北季指季羡林)南饶”。
钱钟书、季羡林这样的学问大家,被拉出来与饶宗颐相提并论,可见饶公之学识了不得。
这是同辈之间的一个横向比较。
其二、“四堂之后有选堂”。
所谓“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的大学者:郭洙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而“选堂”即饶宗颐。
这鼎鼎有名的郭董罗王“叫堂”,是以其共同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殷墟卜辞即甲骨文研究齐名。
而饶宗颐在甲饲文研究领域的成就也丝毫不让四位前辈大家。
几年前,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曾经访问过饶公。
该期节目的编导时扬是我的好友。
她在采访回来后跟我讲了不少有关饶公的趣事。
比如,饶公讲其父为他起名叫宗颐,是希望他师法宋代写《爱莲说》的大儒周敦颐。
而后来他长大了,曾在山西梦见过一部经卷,不久后就在大同的华严寺看到一部《金光明经序》,他赫然发现:书写这部经书的慈觉大师居然和他同名,也叫宗颐。
饶宗颐于1917年8月9日出生在潮州市潮安县的一个大户人家。
饶家当时既是潮州望族,也是当地首富。
饶宗颐的父亲饶锷当年也是饱学之士,其建于1929年的“天啸楼”,藏书多达十万卷,有“粤东最大私人藏书楼”之称。
深厚的家学渊源,熏陶出一个天才少年。
饶宗颐6岁始学书法国域,8岁就读于潮州城嘲书院,9岁叫,已能阅读《通鉴纲目》、《纪事本末》等卉籍,至10岁,便能诵《史记》篇什,历阅佛典经史和古代涛词曲赋,11岁,从画家杨�蜓�习绘画山水、花鸟及宋人行草、名家法帖,至16岁时,就已出口成诗,技惊四座了。
1933年,16岁的饶宗颐写了组《咏昙花诗》:“异域有奇卉,托兹园池旁。
饶宗颐
饶宗颐:一个文化奇迹作者:吴真资料来源:人民网整理:tcz国学大师饶宗颐先是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钱去世以后,又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这位被钱钟书称为“旷世奇才”的潮籍学者,字选堂,号固庵,1917年生于潮州,后移居香港,游学于世界各地,其在敦煌学、甲骨文学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填补海外汉学界的扛鼎之作,被誉为“当今汉学界导引先路的学者”。
记者日前在广州采访了白发白眉、清癯的一代国学大师。
从潮州首富之家走出的国学大师与学术界爱将饶宗颐和季羡林并提为“北季南饶”不同的是,广东人喜欢将他与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潮州老乡李嘉诚相提并论,说他俩代表了当今潮州人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最高成就。
今天的李嘉诚是潮人首富,可是在87年前,饶宗颐出生时的饶家却是潮州首富。
钟鸣鼎食之家很容易造就出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饶宗颐却是个例外。
由首富之家走出国学大师,饶宗颐本身成就了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奇迹。
记者:现在大家都说您是潮州人的骄傲,但是最近好像有研究说您祖上是客家人?饶:最近他们实地考察后确定我的祖籍地是广东梅县松口铜琶村,我也觉得意外。
以前说我的祖上住在现在大埔县的三河坝,这是梅县辖区,所以我从祖籍来说绝对是客家人。
我的12世祖仕宝公开始到潮州城卖客家豆腐,之后慢慢地发展起来。
到了我这一代,是饶氏19世。
记者:作为潮州首富的饶家当时是怎样的鼎盛?饶:我的祖父有四兄弟,每个人都开了发行钱票的银庄。
当时海外大量的侨汇和国内的军饷都是通过潮州饶家的银庄周转的,所以饶家有两三代都是潮州首富。
饶家其实还是一个文化世家。
记者:“三代出一贵族”,这句话如果放在您身上,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饶家几代财富的积累使您这一代具备了成为精神贵族的可能?饶:是有这样的原因。
我父亲的“天啸楼”是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这是一个小图书馆,我自己可以在那里一边读书,一边玩,不管懂不懂也就在那里逛。
所以中国书的基本种类我老早就了解,对历史更是早就烂熟于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古得清气洒脱见性情
──略论饶宗颐诗词的“清气”
张琼芬
(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州潮州521041)
摘要:饶宗颐诗词在近百年诗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因其高迈独立的生命精神,其诗词也总洋溢着一股独一无二的清逸之气,本文试图从《雪意》《念奴娇》等诗词入手,浅析其诗词的特点。
关键词:饶宗颐;诗词;清逸脱俗;高迈独立
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
饶宗颐教授在学术方面成就很大,或许就是因此,诗名却被掩盖了。
其实,他虽然不以诗词名世,诗词也是写得很好的。
夏书枚先生说他的诗“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靡不尽其神趣”。
港大罗忼烈教授说他的词“才大拟于坡仙,格高无愧白石”。
可见他的诗词所获评价之高。
当代诗论家钱仲联称饶宗颐的诗词,即使是黄遵宪、康有为、沈曾植皆有所不及,更非王国维、陈寅恪二家所能比。
刘梦芙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中,仿《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将饶宗颐点为“智多星吴用”,可见饶宗颐诗词在近百年诗坛的地位之高。
饶宗颐诗词创作数量颇大,加上五洲历其四、九州历其七的学
术与创作经历,其行踪之广,阅历之富,无论在题材内容之开拓还是在艺术创造之新变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古今诗人之所仅有。
饶宗颐的友人和门人成立了一个“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替他印行了一部《选堂诗词集》。
基本囊括了选堂于1993年以前创作的诗词作品,共1337首,其中诗共1056首,词共281首。
[1]这些作品,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唱和,均源自生活,题材广泛,立意新颖,切合时代主旋律,且清新自然,形式活泼,读来饶有兴味。
古人云:“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
”有道是:“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饶宗颐的《选堂诗词集》,正是散发着一股乾坤清气!吟其诗,赏其词,使人神舒意畅,回味无穷,是难得的艺术享受。
饶公有两句传诵甚广的名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2](《偶作示诸生》其二),这两句充分表明他已从人生观、宇宙观上处理好了如何安顿自己的问题,充分表明他人格的自在、自足、充盈、独立。
诗品出于人品。
这种人格境界,赋予了选堂诗歌一种高远不凡的气象。
选堂尝言:“诗、书、画,是我生命的自然流露。
”[3]饶宗颐自述,他六七岁时,想法非常多,思维非常活跃。
“我的这种气质小时候就很明显。
就是不管外面的世界、人家的事情,只做自己的事,而且全神贯注地做好。
”“我那时书读得很杂。
道家的书、医书、都看,也涉猎了不少佛书。
我非常向往一个清净的世界。
”[4]可见,饶宗颐在少年时期就学养与诗心并具,养成了清高、虚静、独
立、专注的精神气质。
这种对“清静”的向往,这种清逸脱俗、古朴高雅的情趣,在其后来的诗歌创作中有着充分的表现:纪游诗《白山集》一卷,其中有一首五古《雪意》,诗云:
垂老不废诗,所怕行作吏。
前藻试商榷,逸响差可嗣。
萧寥临皋壤,沉沉会雪意。
飞琼时起舞,搅碎故乡思。
暗水情微通,浮岚痴可喜。
此间无今古,昏旦气候异。
光届岭生泽,地滑步增驶。
凝愁翠欲拾,扶梦烟如芘。
园林粲皓然,贞白明吾志。
(平生所慕为
陶贞白一流。
其言“人生数纪之内,识解不能周流,天壤区区,惟恣五欲,实可愧耻。
自云博涉,患未能精,而苦恨无书。
”余之凡鄙,其病正同,然西来读书,流览图卷,所好有同然也。
)
雪是美白的,是冰清玉洁的,它象征着纯洁,纯净。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对它屡赞不已:宋·吕本中说,“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 (《踏莎行》),宋·杨万里说,“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观雪》),晋·谢道蕴说,“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咏雪联》句》);选堂的《白山集》中,一连有14首诗写雪,或雪景,或雪意,或山中滑雪之情趣,或踏雪归来之情景,或雪后初晴之感悟,无不意趣盎然,多有别开生面处。
而在1970年9月至1971年春,他在讲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时,曾放笔倚声,步清真韵五十一首,亦多为咏雪之作。
面对眼前洁白无瑕之冰雪世界,饶宗颐引发出“园林粲皓然,贞白明吾志”的生命感发。
陶贞白何许人也?他乃南朝高隐陶弘景之号。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学者和文学家,他聪颖好学、勤于著述、学识渊博、品行高洁,佛道双修,著述宏富。
贞白先生之所以为选堂平生所倾慕,乃在于他站在宇宙生命观的高度,否定了“惟恣五欲”的人生选择,表达了对博学而精粹的学术的追求。
“惟恣五欲”,“五欲”指耳、目、鼻、口、心五种欲望。
又,佛教谓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情欲。
贞白先生言“人生数纪之内,识解不能周流,天壤区区,惟恣五欲,实可愧耻。
”在饶公的学问世界中,对佛教典籍和道家典籍有透彻了解,并经常把佛道打通来进行精神境界的修养。
1963年,饶公47岁的时候,应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的邀请,前往天竺梵文研究中心作学术研究,这一段研习经历,对饶公的影响是深远的,饶公后来将其书斋命名为“梨俱室”,即是明证。
佛教的智慧之光,不仅烛照了其《佛国集》的创作,而且其与儒道二家的思想智慧交融在一起,烛照着饶公此后的学术生涯、艺术生涯和文学生涯。
其文化心灵中氤氲着佛藏与道藏的智慧,在超然物外的同时,更有了无挂碍之感。
陶贞白有《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诗表达了自由自在地隐逸读书的高情,其间蕴含着远离政治不求功用的价值取向,而选堂也宣称:“只有我不走这条路,始终不粘政治。
”
毫无疑问,选堂如此爱雪,乃是其冰雪情怀的不自觉表现。
简言之,诗人所会之“雪意”,是一种远离世俗、无今无古,周流宇宙
的冰雪情怀——亦即独立自由纯洁精粹的生命精神。
饶公在《白山集》中,言自己“向喜诵‘空山多积雪,独立君始悟’句”(谢灵运诗)。
这两句之所以深得先生赏爱,亦是因为其所蕴涵的空旷峻洁、高迈独立的情趣深契他的生命精神,契合了先生那一份自足而独立之人格追求。
我们在来看他写的一首词:
念奴娇
沈寐叟言:通元嘉山水一关,自有解脱月在。
语出华严行愿品,窃取其意。
万峰如睡,看人世污染,竟成何物。
幸有灵犀堪照彻,静对图书满壁。
石不能言,花非解语,惆怅东栏雪。
江山呈秀,待论书海英杰。
细说画里阳秋,心源了悟,兴自清秋发。
想像荒烟榛莽处,妙笔飞鸿明灭。
骑省纵横,文通破墨,冥契通穷发。
好山好水,胸中解脱寒月。
这首词,清空高旷,毫无尘俗气,作者从宇宙人生的高端俯瞰已经遭到严重污染的人世,而“灵犀照彻”,“心源了悟”,由此进入到“好山好水,胸中解脱寒月”的澄澈境界中。
月映山川,清空澄明,这完全是一种带有禅意的审美境界,与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相仿佛,作者从人间世中彻底解脱了出来,在山水明月——天地自然之中,找到了大自在、大超越。
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作品带来高雅脱俗的理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胡晓明曰:“这首词,高处
着想,从宇宙人生的层域俯观者尘嚣寰宇而激生清朗高明的情怀,却没有一般诗人在次所产生二元世界的尖锐对峙。
既无超世与俗世之间痛苦的心灵煎熬,又无虚热的光明渴求与对于罪恶与卑污的激烈诅咒。
词中一转语,下得如此的自珍、自爱,这是他清平灵觉的生命情调活泼泼的呈现,这首词最可见饶氏性情之情深宁静,堪为饶氏艺术心灵的点睛之作。
”[5]
在饶公的其他诗词中,也总洋溢着一股独一无二的清逸之气:
《选堂晚兴》其一
高楼俯大荒,浮云任变化。
隐几万卷书,亦足藏天下。
茗搜文字肠,洁宫守智舍。
浩歌送北风,俛焉俟来者。
《中峤杂咏》其四:
垂柳摇丝陌上新,近溪已见十分春。
了无哀乐缠胸次,野旷天寒不见人。
《西江月·题蓝山三姊妹峰图》
月姊提携岩岫,晴岚旁礴三峰。
抬头赫日尚当中,帝所何由入梦。
送行云去水,滔滔依旧流东,洪炉天地识穷通,只手看谁抟控。
这些诗词,在理趣盎然之中,也洋溢着饶宗颐先生自得自足,独立不移的人格精神。
诗是心灵的窗户。
透过选堂的清奇之诗,我们正可触摸到其作为
现代学人那种超脱政治绝去世俗的学统之魂。
正是博古通今的深厚学养的滋润,结合着对生命意义和人生境界的深度探究,锤炼出了选堂这种澄澈纯净的独立人格,于是,他在游心溟漠、独来独往的自由王国,进行着从心所欲的开拓和创造,而取得震烁中外的学术成就,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汉学大师。
参考文献:
[1]饶宗颐:《选堂诗词集》,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1978年
[2]引见孟仲《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宗颐及其学术与艺术》,载郭伟川编《饶宗颐的文学与艺术》,香港天地图书,2002年,第418页。
[3]引见施议对《为二十一世纪开拓新词境,创造新词体——饶宗颐形上词访谈录》,载《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17册卷十二《词学论集》,第431页。
[4](胡晓明撰《饶宗颐访问记录》),饶宗颐学术馆,1995年11月,第6页
[5]胡晓明《饶宗颐学记》,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