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记忆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1980年以来,心理学家将短时记忆扩展为 工作记忆,将长时记忆区分为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等。
近10几年来记忆研究者则着重研究长时记忆 怎样对不同的记忆测验做反应,如关于内 隐记忆、外显记忆以及启动效应的研究等。
第 二 节 两种记忆说
一、两种记忆说的由来及基本思想 而美国学者James,他依据意识经验区分出
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涉及直接的意 识经验,提供感知到的事物的忠实图像, 一点也离不开当前意识,具有暂时性质。
次级记忆则是间接记忆,它是当前意识以外 的过去经验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需要 一定的意识努力才能提取出来。
Wough和Norman引用James的概念,用新 的实验数据强化了詹姆斯的观念,在1965 年发表的关于初级记忆的论文中建立了两 种记忆说的模型
二、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神经心理学证据 H.M. 病例:H.M.手术恢复之后,他的记忆出现了问
题。即使H.M.几分钟前曾经和一个人说过话,并 且这个人只离开房间一会儿就回来了,他也认为 自己未曾见过这个人,他不能识别新结识的朋友, 不能回忆正在发生的事件,能重复阅读同一本杂 志,但每次阅读都认为是一本不熟悉的杂志。 H.M.成了一个十足的健忘症患者。 然而H.M.知道他是谁,并且能够回忆起他生活中的 一些事情——也就是说,他能够回忆起他手术之 前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
第五章 记忆结构
记忆研究的一般发展趋势 两种记忆说
多存储器模型 加工水平说 工作记忆
记忆的结构与过程是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一 个基本问题
结构(structure)是指记忆系统的组织形式, 是信息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即记忆在机 能上相互独立的加工系统,各个系统在其 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过程(process)则指记忆系统内部所发生 的活动,即在记忆结构的基础上,各加工 系统间信息流动和变化的认知操作,如信 息的编码、组织和提取。
实验性分离现象(1)
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 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Single Dissociation
Peter
Performance 1: Walking
Ok
Performance 1: Running
No
实验性分离现象(2)
同一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 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不只存在一 种长时记忆,而是存在着长时记忆和短时 记忆两种记忆,由此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
在这一热潮的带动下,人们又进一步提出, 是否还存在比短时记忆更短暂的记忆系统 。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首先用实验证明了感觉 记忆系统的存在 。
第三阶段:记忆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
Double Dissociation: two players
Performance 1: Chess
Player Ok A
Player No B
Performance 1: Go No Ok
实验性分离现象(3)
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Double Dissociation:
Two people with brain damage
二是若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 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
如果这两个预测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那么 两种记忆的存在就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1、Murdock(1962)进行证实第一个预测的 实验。他将每一个字词的呈现时间分为1秒 和2秒两种。可以看出,两种刺激呈现速度 的实验结果都有系列位置效应。呈现时间 为2秒的在刺激系列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的 回忆成绩都优于呈现时间为1秒的,但两者 在结尾部分却无甚差别。这说明增加刺激 呈现时间确有利于长时记忆,而不影响短 时记忆,这证实了第一个预测。
系列位置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实验中,应用一个因 素来改变系列位置曲线的一个部分而不影 响另一部分。
这样,可以合理地作出两个预测:
一是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 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但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响;
2、Glanzer 和Cunitz(1966)针对第二个预 测进行了自由回忆实验。他们应用两种回 忆方法。一种为即时回忆,让被试在刺激 系列(词表)呈现完毕后立即回忆;另一 种为延缓回忆,让被试在刺激系列呈现完 毕后,立即进行心算作业30秒再回忆词表。
3、还有Craik的负近因效应(negative recency)也强有力地支持了短时储存不同 于长时储存的观点。
ຫໍສະໝຸດ Baidu
Function 1: STM
Function 2: LTM
John
Ok
No
(temporal lobe damage)
Peter
No
Ok
(frontal lobe
damage)
自由回忆实验
在Murdock(1962)进行的一个自由回忆实 验中,让被试听一个由30个常用词组成的 词表,这些词毫无关联,每次呈现一个词, 每次1秒钟,然后进行自由回忆,根据所得 结果可绘制系列位置曲线。
第一节 记忆研究的一般发展趋势
记忆心理学家E Tulving(1995)把科学的 记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艾宾浩斯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 纪50年代 )
心理学只知道一种长时记忆,或者说把记忆 看成是某种单一的东西,相信只存在一种 长时记忆系统
第二阶段:认知心理学兴起,计算机模拟技 术流行(20世纪60年代以后)
第三节 多存储器模型
一、多存储器模型的基本思想
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多存储器模型、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Atkinson和Shiffrin认为记忆有3种贮存:感觉存储、 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感觉存储(sensory store) 是指能够保存的信息数量相对有限,而且保存非 常短暂;短时存储(short-term store),保存信 息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但是数量同样有限;长时 存储(long-term store),有强大的存储能力, 而且信息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是永远。
近10几年来记忆研究者则着重研究长时记忆 怎样对不同的记忆测验做反应,如关于内 隐记忆、外显记忆以及启动效应的研究等。
第 二 节 两种记忆说
一、两种记忆说的由来及基本思想 而美国学者James,他依据意识经验区分出
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涉及直接的意 识经验,提供感知到的事物的忠实图像, 一点也离不开当前意识,具有暂时性质。
次级记忆则是间接记忆,它是当前意识以外 的过去经验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需要 一定的意识努力才能提取出来。
Wough和Norman引用James的概念,用新 的实验数据强化了詹姆斯的观念,在1965 年发表的关于初级记忆的论文中建立了两 种记忆说的模型
二、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神经心理学证据 H.M. 病例:H.M.手术恢复之后,他的记忆出现了问
题。即使H.M.几分钟前曾经和一个人说过话,并 且这个人只离开房间一会儿就回来了,他也认为 自己未曾见过这个人,他不能识别新结识的朋友, 不能回忆正在发生的事件,能重复阅读同一本杂 志,但每次阅读都认为是一本不熟悉的杂志。 H.M.成了一个十足的健忘症患者。 然而H.M.知道他是谁,并且能够回忆起他生活中的 一些事情——也就是说,他能够回忆起他手术之 前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情。
第五章 记忆结构
记忆研究的一般发展趋势 两种记忆说
多存储器模型 加工水平说 工作记忆
记忆的结构与过程是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一 个基本问题
结构(structure)是指记忆系统的组织形式, 是信息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即记忆在机 能上相互独立的加工系统,各个系统在其 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过程(process)则指记忆系统内部所发生 的活动,即在记忆结构的基础上,各加工 系统间信息流动和变化的认知操作,如信 息的编码、组织和提取。
实验性分离现象(1)
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 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Single Dissociation
Peter
Performance 1: Walking
Ok
Performance 1: Running
No
实验性分离现象(2)
同一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 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不只存在一 种长时记忆,而是存在着长时记忆和短时 记忆两种记忆,由此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
在这一热潮的带动下,人们又进一步提出, 是否还存在比短时记忆更短暂的记忆系统 。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首先用实验证明了感觉 记忆系统的存在 。
第三阶段:记忆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
Double Dissociation: two players
Performance 1: Chess
Player Ok A
Player No B
Performance 1: Go No Ok
实验性分离现象(3)
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Double Dissociation:
Two people with brain damage
二是若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 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
如果这两个预测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那么 两种记忆的存在就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1、Murdock(1962)进行证实第一个预测的 实验。他将每一个字词的呈现时间分为1秒 和2秒两种。可以看出,两种刺激呈现速度 的实验结果都有系列位置效应。呈现时间 为2秒的在刺激系列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的 回忆成绩都优于呈现时间为1秒的,但两者 在结尾部分却无甚差别。这说明增加刺激 呈现时间确有利于长时记忆,而不影响短 时记忆,这证实了第一个预测。
系列位置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实验中,应用一个因 素来改变系列位置曲线的一个部分而不影 响另一部分。
这样,可以合理地作出两个预测:
一是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 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但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响;
2、Glanzer 和Cunitz(1966)针对第二个预 测进行了自由回忆实验。他们应用两种回 忆方法。一种为即时回忆,让被试在刺激 系列(词表)呈现完毕后立即回忆;另一 种为延缓回忆,让被试在刺激系列呈现完 毕后,立即进行心算作业30秒再回忆词表。
3、还有Craik的负近因效应(negative recency)也强有力地支持了短时储存不同 于长时储存的观点。
ຫໍສະໝຸດ Baidu
Function 1: STM
Function 2: LTM
John
Ok
No
(temporal lobe damage)
Peter
No
Ok
(frontal lobe
damage)
自由回忆实验
在Murdock(1962)进行的一个自由回忆实 验中,让被试听一个由30个常用词组成的 词表,这些词毫无关联,每次呈现一个词, 每次1秒钟,然后进行自由回忆,根据所得 结果可绘制系列位置曲线。
第一节 记忆研究的一般发展趋势
记忆心理学家E Tulving(1995)把科学的 记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艾宾浩斯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 纪50年代 )
心理学只知道一种长时记忆,或者说把记忆 看成是某种单一的东西,相信只存在一种 长时记忆系统
第二阶段:认知心理学兴起,计算机模拟技 术流行(20世纪60年代以后)
第三节 多存储器模型
一、多存储器模型的基本思想
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多存储器模型、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Atkinson和Shiffrin认为记忆有3种贮存:感觉存储、 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感觉存储(sensory store) 是指能够保存的信息数量相对有限,而且保存非 常短暂;短时存储(short-term store),保存信 息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但是数量同样有限;长时 存储(long-term store),有强大的存储能力, 而且信息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