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202011092242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课标要求:
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
教学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通过“探索--- 自得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重视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愉快中“探究-- 自得”,促进自我发展
本章在对折射现象的研究中,定位在认识折射现象上。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教学目标:
1、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难点:光的折射在实际问题上的研究,如折射使池水“变浅”等
4、教学资源
(1)、教学场所:
多媒体物理实验室
(2)、器材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
学生:盛水的水槽、激光笔、蚊香、空烧杯、纸杯、彩色粉笔、硬币
(3)、媒体课件:Powerpoint 幻灯片
教学流程图:
、引入;设疑,引起兴趣
四、拓展体验
五、学以致用
《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F就《光的折射》的教学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一、教学设计及过程的分析
1、从内容来看:从教案中明确了知识目标,符合大纲的基本要求,并就重、难点的知识目标也分别明确指出,就知识目标来说是适合学生实际的。
2、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基本体现了发现式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腿在水面处看上去变短的现象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改进的水槽,用激光让学生自主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接着进一步提出
折射光线变化有规律可寻,又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寻规律,同时,对光的折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使得教学过程的系统规划,整体性、有序性、反馈调控均较好。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出了按知识的自身结构,并以发现逻辑的观点使内容自然呈现。所谓”客观观点”,主要表现在折射定律部分的教学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总体表现了内容呈现和目标实现相一致,注重创设情景,启迪思维,同时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表现出了较强的教学合一。如在指导学生看书,实验和背景知识创设情景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5、教学媒体运用上,主要表现在演示实验的扩充,比教材上增补了水槽和激光的组合应用及光具盘和激光的组合应用等。借此来突出发现式教学法(实验探索),对提高教学效能有明显的作用。
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调控上,采用课堂练习进行反馈。
6、教学过程。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从思考水中的腿变短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又从折射规律,分析浅水淹死人的原因。)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本堂课的综合反思根据前述的分析,我们从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创造性作如下反思:
1、科学性:本堂课的设计反映出了现代教学观。其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的物理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学会发现真理的方法。其二、系统地规划了全课时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教学环节有序,但教学系统的开放较弱(表现在学生思维发散较差);知识重点突出,基本上达到了整体优化,教学合一,但引入新课时既用了学生的腿变短,再用了筷子在水中折断,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其三、本节课内容较多,没有留有部分时间指导学生看书;学生探究实验后的讨论和总结不够充分;在认识折射现象环节中解释海市蜃楼现象的耗时过多。
2、有效性: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了教学目的,省时,虽然教案中没有指明能力目标,但达到了培养学生物理素质的目的。
3、创造性: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较好的运用多媒体和实验结合进行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请多多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