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导学案第五单元导学案(2018年10月)(注:按住ctrl键,单击上面课题,跳转到相应的页数)导学案16 猫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三次;失踪或死亡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猫【郑振铎)】导学案 【表格+人教+初中语文】
《猫》(郑振铎)导学案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孔令广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学习过程:一、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钻到火炉底下”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长相不美观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性格不讨喜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没有贡献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七年级语文郑振铎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
1920年11月,他和茅盾、叶圣陶、耿济之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文学革命活动。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2.背景资料《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
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课前预习】一、基础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污涩( ) 怂恿()蜷( )伏惩戒()怅然()相称( ) 忧郁( ) 虐()待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妄下断语:②畏罪潜逃:③提心吊胆: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二、整体感知:4.自读课文,思考:①文章写了几只猫?在作者养猫的经历中,哪一次养猫,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②跳读课文,在文中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对我的影响的语句,③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三、精读研讨(15—34段)5.朗读关于第三只猫的描写,并复述故事情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资料
学习重、难点: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 和想 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一、自学展示学前准备:(1)、主题解读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走近作者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
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3)、相关资料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2、自主学习:(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潜.行( ) 档.案( ) 躯壳.( ) 卓.越( ) 骸.骨( )猛犸.( ) 葱茏..( )奇幻.( )思绪.( ) 裹藏..( ) 幽.雅( )逝.去( )(2) 理解并积累下列词语。
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乌有:虚幻,不存在。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二、合作学习1、用简洁的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美来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亲切自然。
三、质疑导学1.学生自由诵读1---6节(1)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一句?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弥漫征兆崩塌二、合作学习: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
语文七上五单元导学案
21 风筝执笔人:薄春霞 审核人:刘丽【学习目标】1.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并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重点难点】1.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
2.品味文中具有深意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古诗欣赏:《山塘棹歌》2.作者简介3.字词整理:二、【感知课文】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勾画文中能够体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三、【精读研讨】(一)二十年前,精神虐杀的一幕(3 、4段)1.概括 “精神虐杀”一幕指什么事。
2.作者是怎样刻画弟弟这个形象的?文中的“我”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语言,并进行分析。
(二)二十年后,我受的惩罚(5—12)理解亲情1.朗读思考:有人说,“文章后半部分最能体现亲情。
”你怎么理解?2.谈谈你对“有过这样的事么?”这句话的理解。
品评人格二十年过去了,本文的主人公还是对往事恋恋不忘,想办法安抚小兄弟受伤的心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三)主题探究文章主题可以做那些角度的理解?(四)重点句意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我” 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多角度探究)3.最后一段: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四、【拓展延伸】1.对比阅读: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两篇文章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小练笔:文章第四段“我”撕破、踏碎弟弟的蝴蝶风,傲然走出小屋,课文这样写到“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留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 (无答案)
猫导学案
合作交流6.朗读(30 ——34段)思考:
(1)第30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
(2)“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有这样的过失?
(3)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7.理解主题:
A、如果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则本文的主题是:
B、如果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则本文的主题是:
8.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间的误解?
盘点收获
达标测试1.听写
2. 完成本课的同步闯关。
《猫》导学案(表格版)
猫
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内容,填写课后第一题的
与表格,独立元
的
表格。P100
成。
生
在书上勾画原
命
2.点评从来历、外形、性格、地位等方面说说三只猫的
句,点评批注在
之
生存状况。可以这样说:
句子旁边。
美
从 (此处引用原文)来看,这是一只 (此
三个小组上台
和
处用自己的话概括)的猫。
展示。合理分
朗读体会,说自
并感知文章结构。补充课后题一表格:我的感情变化。
己的发现。一个
和
小组上台展示。
失
3.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
小组讨论形成
猫
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以为“我”
一致观点,①号
之
痛
冤枉了它吗? “我家”为何永不养猫?
发言,其他同学 可补充。
1■作者借三只猫的悲剧的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想 要表达什么呢?首先联系背景,看作者自己怎么说。 背景链接: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 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
展示万案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 读完全文。
初 步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
⑥号概括发言
感 知
3.整理字词
学生板演 齐读字词
积
累 字 词
我觉得这几个字的字形要注意:
⑤号展示或补
这几个字的字音要读准:
这几个词的意思要明白:
充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再次默读
认真阅读写作
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本文与作于1925年,是郑振铎
《猫》导学案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点;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快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赏析
五.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六.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个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学后反思】
作者在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自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课型:讲读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使用说明】
1、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快速阅读并反复熟读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循序解决学习问题。
2、自主学习,限时完成;相互对学,援疑质理;合作探究,求同存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第五单元18狼导学案新人教版0720333(-备课大师【全免费】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狼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重点)3背诵全文。
(难点)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是指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导学案人教版知识和技术明白得、积存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畅、有情感朗诵文言文的能力,感知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进程与方式增强学生的朗诵训练,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前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慧机智。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那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本单元的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而《世说新语咏雪》一文虽是文言,但浅显易懂,词意隽永。
勾画了前人家庭的生活画面,两代人在妇幼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生活的乐趣。
学习时,联系自身情景及文化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内涵;能做出自己的评判,说出自己的体验,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抵家庭生活的美好,能深刻体会抵家庭中亲人之间那种人情美。
但因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其熟悉作品时会停留在表面,会被故事所吸引,却很难关注语言背后的深意,因此,应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和适时的引导把学生领进语言的殿堂,深刻体味的情感和意蕴,培育良好的阅读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畅、有情感朗诵文,明白得、积存重点文言字词。
2感知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深切体会前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慧机智。
教学媒体朗诵配乐:音乐放送:《塞北的雪》教学方式情境设置法:运用谈话和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感受雪之美。
朗诵教学法:贯穿朗诵教学指导,让学生生在朗诵中感受明白得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时划分一时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用意情景导入,激发想象播放生歌曲《塞北的雪》提问:歌曲中如何描述塞北的雪?用了那些修辞?朗诵文——明白得读请同窗朗诵文,其他同窗做出朗诵评判。
(准确、流畅、注意停顿、节拍及情感的把握)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诵文,同窗之间互听互评。
3齐读文,初步感知文意。
疏通文意——积存读自读文,找出文中重点字词,并明白得。
《猫》语文主题丛书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1、交流自学情况现在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主预习情况:(出示词语)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每生读一行)。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诅骂怂恿叮嘱相称红绫二、创设情境,读猫识猫出示任务: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有关三只猫的语句,认领自己喜欢的一只猫,替它做个自我介绍。
可用以下形式:示例:嗨,大家好,我是郑先生家的第__只猫。
大家都叫我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我来自__________。
我的性格很_________,正因为这样,我在家的地位________,我成了大家的____。
在这个家里,我最终_______!对于这个结局,主人很_______。
三、失猫之痛出示任务:不管是大家喜欢的前两只猫还是讨厌的第三只猫,最终它们都面临亡失的结局,试找出它们亡失后有关“我”的心情的语句。
第一只猫: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第二只猫: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第三只猫: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先体会作者难过伤心的情感,再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感受作者对三只猫的亡失的痛苦。
四、侦查案情出示任务:小组合作,找出“芙蓉鸟案件”凶手以及“我更难过得多”的原因?(一)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二)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三)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第三只猫(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教师引导:案情就此结束了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情况?黑猫出现案情反转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自我反省)我错在: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第17课《猫》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猫》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历来关于《猫》的文体有两种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散文,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小说。
我按照这篇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话“他们(指故事)并不是我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不是旧事的纪实。
”把这篇课文按照小说来讲。
《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
二、教学设想:布置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课文获取信息为猫设计名片,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
教学中采用听、说、诵、写、悟结合,通过说、诵、写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对文章蕴含情感的思考。
在层层推进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思考人性的善与恶。
三、教学目标: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理清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同时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能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有所启发。
)教学重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以“活动态”教学模式统领整个教学流程,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活动一:说猫——生与死▪活动二:猫说——冤和怨▪活动三:读情——悔与恨▪活动四:悟人性——善与恶导入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我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抢答,看哪组最先猜出来。
注意一共有四句,要等我全部说完后再开始抢答。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像虎不是虎,小巧玲珑惹人怜,两边胡须往上翘,开口说话喵喵喵。
同学抢答“猫”。
提起猫,谁家养过猫?来跟大家说说。
生自由发言(三至四名同学发言)。
听到同学们的描述,姚老师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猫。
它是一只暹罗猫,名字叫喵喵,你看它的脑袋、耳朵、四肢、尾巴都是黑色的。
部编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附答案
16《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学习重点】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解读《猫》,去找出谜底。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èn)郁.闷(yù)一缕.(lǚ)污涩.(sè)怂恿(sǒng yǒng)婢.女(bì)..蜷.伏(quán)惩.戒(chéng)怅.然(chàng)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多含贬义。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交流点拨】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四、精讲点拨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遭主人用木棒击打,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16课《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课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也对同学们为今天这节课所做的预习表示感谢。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我的最大爱好是看动漫,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们看的动漫里面,有没有以猫为原型的形象?……听了大家所说的这些形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对我影响很深的动漫形象,请看大屏幕(展示动漫形象),不知道你们是否认识?我们认识了动漫形象中的猫,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下现实生活中的猫。
这只小猫很可爱吧!正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喂养过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2、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分享台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分享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先看看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情况,请三位同学上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为画横线的字写上拼音。
1、注音污(wū)涩(sè) 红(hóng)绫(líng) 怂(sǒng)恿(yǒng)怅(chàng)然(rán) 蜷(quán)伏(fú) 悲(bēi)楚(chǔ) 惩(chéng)戒(jiè) 妄(wàng)下(xià)断(duàn)语(yǔ)2、释义污涩污:肮脏,涩:本义不光滑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比如:污涩的流浪狗红绫古代的时候女子头上绑的红色头绳(长的,能飘起来的)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比如可以怂恿别人买下什么东西啊,怂恿人去追MM啊)蜷伏弯曲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如吊销执照以示惩戒)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肌腱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恍惚不清楚、不分明“恍惚”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甜腻 1.形容情意厚。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郑振铎 课前导学案
【整体思考】
想一想,作者借助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1.语文作业本P84-86
在文中划出流露“我”对猫的情感的句子,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读读议议】
读一读15—34 自然段
在文中找一找“我”的破案思路,写在下面:
嫌疑犯:
迹象:
疑点:
凶手:
“我“的感情变化:
我的启示:
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想想写写】
在生活中,有时候常常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从中获得了怎么样的启示,写在下面: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1.完成语文作业本
感受课文中“我”的感情变化,认真体会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前尝试:试读课文,巩固练习,评改订正
【熟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巩固练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在下面横线上抄写两遍。
消耗( ) 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诅骂( )
【积累词语】
读一读,查一பைடு நூலகம்,写一写(每词写两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 红绫( )怂恿( )怅然( )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资料助读】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同情、可怜——( )—— ( )——( )——痛悼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中的“错了”是指什么?
想一想,“我”对于第三只猫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猫
学习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重点)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 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 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 —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
国文化代表团 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 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 《中 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 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 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3. 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怅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_________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 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
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
3. 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三只猫,第三只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鲜艳)
r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L
(称号)
念;表
)
二维码《猫》 课文朗读
一、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 然 纸上。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
,本文在朴实的 笔墨和平静的叙事
中其 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之流。
用心体会,细读文章,并思考下列问题:
1. 朗读并勾画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按句式说话:“读 ________________ ,我
体味至y __________ 。
”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
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我体 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
2.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主观臆断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 棍打死它,它是被我打上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3. 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内容上突出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自责与懊悔 •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结构上收束全文与前文
照应。
、写法探究。
1、 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
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形成对比,凸显主题
2、 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三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例: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三、主题探究。
(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 度探讨)
(1) 对于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 (2) 对于第三只“可怜的猫” (3) 对于第二只猫
(4)对于隔壁周家的丫头
(5)对于那个捉走第二只猫的过路人
课堂小结
第一只猫:生命的新鲜与块乐忧郁酸辛(略)
{第二只猫:提心吊胆怅然愤恨(较详)
'第三只猫:若有若无怒气冲天朿9我良心的针(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