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新课引入,知识回顾】力做能量变化功重力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弹簧弹力摩擦产生摩擦热力动能变化,,动能增加机械能变化,,机械能减少电场力做功教师活动复习基础知识,开始新课重点强调:摩擦力做功与产生摩擦热的关系机械能变化域外力做功的关系学生活动填写基础知识表格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已知信息,为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工作选择重点强调、突出、重点记忆【典型例题讲解】【例】如图所示,木块A 放在木块B 上左端,用力F 将A 拉至B 的右端,第一次将B 固定在地面上,F 做功为W1 ,生热为Q1 ;第二次让B 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A 拉至B 的右端,这次F 做的功为W2 ,生热为PPT 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明确物体受力、运动过程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的运动情景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速度v0=10m/s 时,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右端,面上有一轻 学生讨 解论、讲解、生 A 点, 自然 纠错 B 点。
水平桌放 置的轨道为 半 径 R = 左上角 120° 竖直直径, P 距 离是 h = =0.4kg 的物到 C 点, 释 糙水平桌面如图所示, 一根原长为 L 的轻弹簧. 竖直放置, 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 在弹簧的正上方从距地提出问题:若空气阻力不计, 结果将如何?思考、回答问题、发 现 问 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的明确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定律面高为 H 处自由下落并压缩弹 簧. 若弹 簧的 最大 压缩 量为 x ,小球下落过程受到的空气阻 力恒为 f ,则小球下落的整个过 程中, 小球动能的增量为 , 小球重力势能的增量为, 弹簧弹性势能的增量为 _ _ _. 小球机械能的减少量 , 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 能的减少量如图所示, 水平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题思维、提高学的课堂参与度弹簧, 左端固定在 状态时其右端位于 面右侧有 一竖直 MNP , 其 形 状 1.0m 圆环剪去了 的圆弧, MN 为其点 到 桌 面 的 数 值2.4m 。
高中物理_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公式表达,会用ΔU=W+Q分析和计算问题。
2.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理解这个定律的重要意义。
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4.了解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定量计算的例题讲解及课件展示来加深大家对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众多科学家孜孜以求、勇于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进一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将来能在开发新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发展节能技术的领域内作出贡献而努力。
2.感受英国科学家焦耳勤奋、刻苦,40年如一日研究电流热效应,测定热功当量的顽强意志体现出来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及综合应用,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正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及对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具体分析探究过程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练法、分析归纳法、阅读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夏天去过泰山的同学,都知道泰山顶上很冷,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飞机周围的温度会达到零下四五十摄氏度,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教学——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教师:(复习提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些?学生: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教师:既然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那么功,热量跟内能的改变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1.热力学第一定律[投影]1.一个物体,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①如果外界做的功为W,则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②如果物体对外界做的功为W,则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2.一个物体,如果外界既没有对物体做功,物体也没有对外界做功,那么:①如果物体吸收热量Q,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②如果放出热量Q,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学生解答思考题]教师总结:一个物体,如果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外界对它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它的内能就减少多少。
高中物理_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学习目标:1.掌握功和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合力功、重力功、弹力功、除重力外其他力的功、一对摩擦力的功,分别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梳理:一、功能关系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的转化必需通过做功来实现。
功是,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功关系式变化关系合力的功W合= 合力做正功,增加合力做负功,减少重力的功W G =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外其他力做功W其他= 其他力做正功,其他力做负功,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W克=fx相对=∆E 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负功等于产生的内能。
思维拓展:(1)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2)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二、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在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2、表达式:∆E减 =分类探究,各个击破考点一: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例1.下列关于功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就是能,能就是功B.功是能量的量度C.功可以变为能,能可以变为功D.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它们具有相同的单位例2、如图所示,在升降机内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固定木板B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A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 )A.物块A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mghB.物块A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C.物块A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D.物块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做功的代数和考点二:摩擦力做功与能量的关系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小车的最左端.物块和小车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F f,当小车运动的位移为x 时,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最右端.若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求Mm间摩擦力对M、m做的功各为多少?两摩擦力总功为多少?变式训练:物块滑到右端后与小车一起沿粗糙水平面向右匀减速运动,又移动了x,求此过程中Mm间摩擦力对M、m做的功各为多少?两摩擦力总功为多少?规律总结:①.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 ;②.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为,且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物理高中教案: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与解析
物理高中教案: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与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在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与解析,旨在帮助高中物理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个内容。
一、能量守恒定律概述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即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传递,但总能量保持恒定。
二、应用实例: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不考虑能量损耗的情况下,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例如,当一个物体被抛向空中,它的动能和势能会不断变化,但它们的和仍然保持不变。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描述:机械能(E)等于动能(K)加上势能(U)。
通过解析示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应用实例:热能守恒热能守恒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
这个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当我们烧水时,水的热能增加,而燃烧物质的热能减少,两者之和保持不变。
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热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应用实例: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衍生定律。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
例如,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的动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总动量保持不变。
通过分析实际碰撞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应用实例:辐射能守恒辐射能守恒是能量守恒定律在辐射热传递中的应用。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通过辐射传递的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当我们在冬天暖炉旁边取暖时,我们感受到的热量来自于火的辐射能,而室温的升高则是因为我们吸收了这部分热量。
学生通过分析这个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辐射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与解析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定律的有效性。
例如,通过制作一个小型滑轮组,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高度释放时的运动情况,进而引导他们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_能量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进行专题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列出了此专题的整合纲目:从中可以看出,此专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科内力、电、热、光、原子能都涉及到了,涉及到的能量有:机械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热能、焦尔热、电能、核能、光能。
学科问有化学键能等。
专题的整合要求首先做好学科内的复习,适当穿插学科间的问题。
所以确定本专题的教学目标为:1.空面梳理功和能的关系,深入理解能量的概念;2.培养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学生基础状况,编制专题复习指导材料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有了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和框架。
1.编写预习资料:编写的原则是尽量让学生从头脑中提炼出与能量有关的知识要素,并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完善。
在学生整理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漏洞,这样进入课堂学生会更有收获。
2.根据高考要求编排了配套的习题(略)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学计划复习的方法,先是要求学生利用预习材料课前先复习本专题涉及的知识和方法,初步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教师课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完善。
针对主要内容精讲,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点方法,挖掘本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并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利用规律分析一个物理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要因材施教,须先对学情做分析。
初、高中教材跨度太大;从思维方法上,高中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大飞跃;从能力要求上,高中比初中提高了层次;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学生存在方法障碍;教师急功近利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难转变。
学生对能量这个概念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最初的能量是反应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到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从能量有各种形式到了解自然界的能量的转化是守恒的。
高二物理《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高二物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教案教材分析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中三大守恒定律之一,既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而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有涉及能量转化的题目都可用功能关系来求解.因此,有关功能关系的命题范围广阔,既可以与力学联系,也能与电学、磁学等其他物理知识相联系,凡是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功能关系解决,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的题目在今后的高考中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后,对功和能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功和能的具体的转化在应用中还是比较模糊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会对功和能以及能的定恒有进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功和能之间的关系,掌握物理量之间的联系的方法。
2.掌握能量守恒定律, 知道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的适用的规律。
3.知道摩擦力做功的特点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功和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教学难点摩擦力做功的特点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情况教学过程68.能减降过程中机械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力做的功之和.如右图所示,一小定滑轮(直径大小不距地面高度刚好为一链条的长度L,一人用轻绳跨过定滑轮系住链条的一端,用力将全部堆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链条向上拉长度跨过定滑轮时,人不再用力拉绳,这时链条仍继续运动,最后刚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Q1(方面了乘积,定时,车右端距轨道【板书设计】分类练习C类:理解1.对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A.功和能的单位相同,它们的概念也相同B.做功的过程就是物体能量转化的过程C.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D.各种不同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化,且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守恒的B类:理解2.已知货物的质量为m,在某段时间内起重机将货物以a的加速度加速升高h,则在这段时间内叙述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D )A.货物的动能一定增加mah-mghB.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mahC.货物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mahD.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mah+mghA类:综合应用3.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终场前0.1 s,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果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相对地面)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表达式是(A)A.W+mgh1-mgh2 B.W+mgh2-mgh1C.mgh1+mgh2-W D.mgh2-mgh1-W。
高中物理_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目的】1、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形式和内涵,并能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有关问题2、掌握能量守恒定律,能从能量守恒定律的角度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3、知道什么是第一类永动机,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做成的原因【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符号法则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符号法则【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冬天,使手变暖和的办法有哪些?想想议议:1.一个物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1)如果外界对物体做了5J的功,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2)物体对外界做功呢?2.一个物体,外界既不对物体做功,物体也不对外界做功;(1)如果物体吸收了9J的热量,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2)物体放出9J的热量呢?研究课题1、如果做功和热传递同时发生,物体内能如何变化?2、△U表示内能的增量,W表示外界对物体做的功,Q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三者有怎样的关系?新课教学一、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加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这个关系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2、表达式:ΔU=W+Q3、通过课本上p55页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总结 U、Q、W几个量取正、负值的意义。
例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2.6×105J的热量,内能只增加了1.6×105 J。
问:(1)是气体对外界做了功,还是外界对气体做了功?(2)做了多少焦耳的功?启发学生讨论:1.引起物体内能变化的物理过程有哪两种?2.物体内能增加量大于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是什么原因?3.怎样找W、Q、ΔU的正负值.解析:根据ΔU = W + Q 得W =ΔU - Q = 1.6 ×105J - 2.6×105J=- 1.0×105J 。
W为负值,说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做了1.0×105J 的功。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物理李龙军)【教材分析】1、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是是贯穿整个物理的一条主线,每年的高考中都要涉及到,综合程度高,考查的能力要求高。
2、高考考纲上要求掌握:“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是高考的重点,更是高考的热点,往往与电场、磁场以及典型的运动规律相联系,并常作为压轴题出现。
可能从以下角度组织命题:(1) 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下的功能关系问题.(2) 与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相综合的问题。
【学情分析】1、我校学生整体层次较高,要求在高考中要尽量少丢分,然而很多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模型构建应用能力其实并不强,而且不善于思考,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
2、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要均等,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方法的探究归纳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当然也要结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上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会将结论记住,在课堂上机械的,剧本式的配合老师,没有深入的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要求学生预习。
4、面对新现象,新问题,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重点在受力分析、过程分析、方法选择上,选择探究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探究分析,找到几种常用的功能关系,特别是合力功、重力功、弹力功以及除重力、弹力外其他力的功分别所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并会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灵活运用。
b)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c)通过对同一个问题中可能涉及的多种方法进行反复对比分析,找到最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a)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
高考物理 专题5-4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案)
【高频考点解读】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重力的功、弹力的功、合力的功与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
【热点题型】热点题型一功能关系的理解和应用例1(2018年江苏卷)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小物块,O 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物块由A 点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 点.在从A 到B 的过程中,物块()A.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经过O 点时的速度最大C.所受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D.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AD【变式探究】【2017·新课标Ⅲ卷】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
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A .19mgl B .16mgl C .13mglD .12mgl【答案】A【变式探究】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45g,在物体下落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5mgh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45mghC.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45mgh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45mgh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由a=45g得f=15mg,利用动能定理有W=Fh=45mgh=ΔE k,选项A正确;判断机械能的变化要看除重力外其他力的做功情况,-fh=-15mgh=ΔE,说明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1 5mgh,选项B错误;物体克服阻力做功应为15mgh,选项C错误;高度下降了h,则重力势能减少了mgh,选项D错误。
答案:A【提分秘籍】1.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理解(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相互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和能的关系,一是体现到不同的力做功,对应不同形式的能转化,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是做功的多少与能量转化的多少在数值上相等。
高三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
高三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前面学习的焦耳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状态发生改变时,只要初末状态确定了,做功的数量或者热传递的数量就是确定的。
而且,热功当量的测量结果表明,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价的。
从而得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又通过实例对表达式中量取值的正负意义进行了讨论。
接着,讲述了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
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对于制造永动机的不可能实现,给予了科学上的最后判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2、能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自然界能量的转化、转移问题。
3、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
4、通过能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认识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5、知道第一类永动机是不能实现的。
过程与方法:能够得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并会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得出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难点:能量守恒定律四、学情分析由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因此应利用教学的相当多的时间来进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具体来说△U=W+Q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正负号的确定对学生来讲是很困难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对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调动学生相互讨论自然界中的各种能量间的转化,分析得出能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与思考、精讲精练六、课前准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焦耳的实验表明:只要系统初末状态是确定的,所需做功数量就是确定的。
另一方面,热功当量实验表明做功和热传递是等价的(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1.热力学第一定律(1).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这个关系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ΔU=W+Q(2).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相匹配的符号法则(4)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①根据符号法则写出各已知量(W、Q、ΔU)的正、负;②根据方程ΔU=W+Q求出未知量;③再根据未知量结果的正、负来确定吸热、放热情况或做功情况。
2024届高考物理总复习: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师用书
第1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一、功能关系1.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力做功能的变化定量关系力的功动能变化W =E k2-E k1=ΔE k重力的功重力势能变化(1)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2)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3)W G =-ΔE p =E p1-E p2弹簧弹力的功弹性势能变化(1)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2)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3)W F =-ΔE p =E p1-E p2只有重力、弹力做功机械能不变化机械能守恒,ΔE =0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机械能变化(1)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2)其他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3)W 其他=ΔE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的总功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1)作用于系统的一对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系统内能增加(2)摩擦生热Q =F f ·s 相对2.两个特殊的功能关系(1)滑动摩擦力与两物体间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等于产生的内能,即F f ·s 相对=Q 。
(2)感应电流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产生的电能,即W 克安=E 电。
二、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ΔE 减=ΔE 增。
3.基本思路(1)某种形式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
(2)某个物体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
情境创设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物体,物体在A 处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现用手托住物体使它从A处缓慢下降,到达B处时,手和物体自然分开。
此过程中,物体克服手的支持力所做的功为W,不考虑空气阻力。
微点判断对于上述情境所描述的过程:(1)支持力对物体做负功。
(√)(2)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大。
(√)(3)物体的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高中物理_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成亦顺境,败亦顺境》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二、定律总结三、应用练习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推导表达式,并总结条件。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练习指导学生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并推导表达式,并总结条件。
指导学生练习并总结规律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由动能定律来推导表达式,并总结条件。
应用练习并总结规律拓展延伸能量守恒定律展示能量能源“拓展阅读”学生阅读教师寄语总结提升对学生提出希望。
进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本课通过游戏测试勇气来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通过对规律的推导及应用可以坚定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动能以及重力势能这两种能量,并可以对这两种能量进行简单计算分析,而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学生会渴望去了解探究。
对于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打点计时器学生也不陌生,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一个物理规律时会具有一定的兴奋度。
只要设计合理完全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完成效果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动能以及重力势能这两种能量,并可以对这两种能量进行简单计算分析,而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学生会渴望去了解探究。
对于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打点计时器学生也不陌生,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一个物理规律时会具有一定的兴奋度。
只要设计合理完全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完成本课通过游戏测试勇气来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通过对规律的推导及应用可以坚定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教材分析《能量守恒定律》是高二年级必修2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主要是针对前面两节所学习的动能和势能,这两种能量在相互转化时遵循什么规律进行探究,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_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课题: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科目:物理教学对象:高二选用教材:人教版选修3-3 第十章第3节教师:一、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能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形式和内涵。
2.理解、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明确其优越性。
3.了解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
科学思维会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了解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事实依据以及科学方法。
通过教材中J.R.迈尔船医的故事让学生对创造性思维中最活跃因素——“猜想与假设”有一定的启发。
锻炼学生能从抽象公式内化为思维从而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科学探究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理解W、Q、ΔU正负号的意义。
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会,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从实际出发体会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增强学生开发新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发展节能技术的责任感。
同时在学习了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行后,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积极的科学观。
二、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观察法、阅读法。
教学策略:实验总结法、理论归纳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内能改变的问题。
(2)掌握的符号法则并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1)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符号及其物理意义。
(2)第一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讨论了在一个绝热系统和一个单纯热传递系统中内能的该变量与功和热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实验,在观察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它们分别是采用什么方式改变系统内能的。
教师播放热刀切乒乓球实验和学生往透明气缸中加压“造云”实验。
由上述两个实验我们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系统内能。
【提问】那如果系统在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内能的变化与热量及做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高中物理_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课题: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科目:物理教学对象:高二选用教材:人教版选修3-3 第十章第3节教师:一、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能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形式和内涵。
2.理解、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明确其优越性。
3.了解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
科学思维会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了解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事实依据以及科学方法。
通过教材中J.R.迈尔船医的故事让学生对创造性思维中最活跃因素——“猜想与假设”有一定的启发。
锻炼学生能从抽象公式内化为思维从而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科学探究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理解W、Q、ΔU正负号的意义。
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会,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从实际出发体会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科学家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增强学生开发新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发展节能技术的责任感。
同时在学习了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行后,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积极的科学观。
二、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观察法、阅读法。
教学策略:实验总结法、理论归纳法。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内能改变的问题。
(2)掌握的符号法则并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1)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符号及其物理意义。
(2)第一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讨论了在一个绝热系统和一个单纯热传递系统中内能的该变量与功和热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实验,在观察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它们分别是采用什么方式改变系统内能的。
教师播放热刀切乒乓球实验和学生往透明气缸中加压“造云”实验。
由上述两个实验我们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系统内能。
【提问】那如果系统在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内能的变化与热量及做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高三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第十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能量耗散的定义。
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需要教师指导并多给实例分析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并填写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
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
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
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2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材分析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材分析(一)能量守恒定律1.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每种运动对应着一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运动对应机械能、分子的运动对应内能、电磁运动对应电磁能等等.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摩擦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炽热电灯发光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等.3.导致能量守恒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1)确认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2)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19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想氛围,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不仅各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流也可以产生化学效应,电现象和磁现象可以相互转化,热和电也可以相互转化……这预示着,到了把分立的环节连成一体的时候了,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时候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地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在能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后,曾有人怀疑某种过程“能量不守恒”.但是,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原来是漏掉了人类尚不认识的一种新形式的能量.如果把这种新形式的能量计算在内,总能量依然守恒.能量守恒定律经受住了新的检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思考与讨论: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失,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提示:请先看下列事例:1.摩擦生热现象:摩擦力做功,损耗了机械能而生热,而产生的热不可能再全部转化为机械能.2.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但不会再自发地分离开来.通过上面这些事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这实际上就涉及到能量耗散现象.(二)能源与能量耗散1.能源:是指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1)常规能源: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力等.(2)新能源:指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2.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城市的工业和交通急剧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环境接收了过多耗散的能量,使城市环境的温度升高.图5-10-1 一座房屋的红外照片.可以看出,由于取暖和使用电器,室内温度比室外高.热量散失到室外后,不能回收重新利用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能源的利用受这种方向性的制约,所以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拓展阅读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1.近一百年,地球人口由16亿增加到目前的50亿,净增加了2倍,而能源消耗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半个世纪,煤炭尚可维持一二百年.2.能源利用的过程也直接污染着地球环境(1)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高,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地面温度上升,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等.(2)酸雨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使其形成酸雨,酸雨进入地表、江河、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使生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腐蚀建筑结构、工业装备、动力和通讯设备等,还直接危害人类健康.(3)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存在对吸收紫外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会毫无遮拦地照射到地面上,会提高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也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同时对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分布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都会造成一系列危害.二、新能源的开发1.无穷无尽的太阳能:太阳以其巨大的、无穷无尽的辐射能形式提供给地球最清洁的能源.(1)数量巨大:太阳辐射功率为3.9×1026 W.能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每年相当于约为1.3×1010 t的标准煤,是目前全世界所消耗的各种能量总和的1×104倍.(2)时间长久: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结果可知,太阳系已存在大约5×109年左右,估计尚可继续维持大约1010年之久.(3)清洁安全:太阳能素有“干净能源”和“安全能源”之称.它不仅毫无污染,也毫无危险.2.永葆青春的风能:风能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地球各部分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空气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整个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能辐射能约有0.2%被转换成风能,全球的风能总量估计有1.6×1022 J.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能源宝库,如果1%被利用,即可满足人类对能量的全部需求.3.丰富干净的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等,它们不仅可以再生,还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点.据科学家估计,世界海洋能源总量为40多万亿千瓦.这些能量超过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一万倍,如果开发出其中一小部分,即可满足人类对能源的全部需求.4.深藏不露的地热能: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储热库.地热能指地球内部可释放出来的热量.据估计,从地球内部每年传到地球表面的热量,相当于370亿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5.未来能源的希望——核能:在当前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中,核能尤其重要.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其中受控热核聚变的原料氘和氚可取自海洋,足够人类使用几十亿年,是取之不尽的能源.。
高中物理_能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机械能守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的设计,教材继续沿用了前几节的课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研究问题,然后让学生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从而得出结论.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工具和实验仪器多媒体小球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结合复习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
2.演示实验。
视频播放撑杆跳和跳水比赛,演示单摆实验。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变化情况,教师小结:物体运动过程中,随动能增大,物体的势能减小;反之,随动能减小,物体的势能增大。
3.多媒体课件: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条件下的运动.提出问题:上述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这是我们本节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理论探究机械能守恒教师提出以下几种情景:1.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情景1: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的A处速度为v1,下落至高度h2的B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由h1下落到h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情景2:如果下落过程存在空气阻力呢?2.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情景3.以弹簧振子为例简要分析系统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教师要求与启发: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动能定理,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对以上前两种情景,定量写出物体经历的过程前后的机械能E1和E2,看机械能变化了没有,存在什么关系。
第三种情景要求定性分析。
(三)理论探究结果展示与讨论。
情景1理论探究结果展示的内容:根据动能定理,有①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有W G =mgh1-mgh2②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③情景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教师总结:用EK1和EK2表示物体的初动能和末动能,用EP1和EP2分别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和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得到:EK1+EP1=EK2+EP2,也就是初位置的机械能等于末位置的机械能,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高三物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考点20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考点名片考点细研究:本考点命题要点:(1)功能关系;(2)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3)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电磁学等相关内容处理综合问题。
其中考查到的如:2016年全国卷第19题、21题、25题、2015年江苏高考第9题、2015年福建高考第21题、2014年广东高考第16题、2014年上海高考第11题、2014年海南高考第10题、2014年山东高考第20题、2013年全国卷第20题、2013年山东高考第16题、2013年江苏高考第9题、2013年安徽高考第17题等。
备考正能量:本考点在高考中年年必考,题型全、分值多、难度大。
在今后的高考中,考查思路应是功能关系、能的转化和守恒、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电磁学知识和规律密切联系的综合应用,难度和能力要求不会降低。
一、基础与经典 1.滑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与之相连的轻质弹簧处于自然伸直状态,现用恒定的水平外力F作用于弹簧右端,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拉力F做了10 J的功。
在上述过程中( ) A.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10 J B.滑块的动能增加了10 J C.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10 J D.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答案 C 解析拉力F做功的同时,弹簧伸长,弹性势能增大,滑块向右加速,滑块动能增加,由功能关系可知,拉力做功等于滑块的动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之和,C正确,A、B、D均错误。
2. (多选)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
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
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 )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 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 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CD 解析以M和m两滑块整体为研究对象,除重力外,M受到的摩擦力做负功,所以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且系统机械能的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A错误,D正确。
由动能定理可知,M动能的增加应等于重力、摩擦力、轻绳的拉力对M做功之和,B错误。
以m为研究对象,除重力外,只有轻绳对其做功,所以其机械能的增加等于轻绳对其做的功,C正确。
3.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增大,究其原因( ) A.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B.一定是合外力对物体做了功 C.一定是拉力对物体做了功 D.可能是摩擦力对物体做了功答案 D 解析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才会变化,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增大,一定是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系统做正功。
重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不影响物体的机械能的总和。
故A错误;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才会变化。
故B、C错误;如果摩擦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可以增大。
故D正确。
4.“神舟八号”飞船返回时高速进入大气层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接近地面时,减速伞打开,在距地面几米处,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飞船迅速减速,安全着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后,飞船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减少 B.制动发动机工作时,由于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飞船的机械能增加 C.重力始终对飞船做正功,使飞船的机械能增加 D.重力对飞船做正功,阻力对飞船做负功,飞船的机械能不变答案 A 解析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后,飞船迅速减速下落,动能、重力势能均变小,机械能减少,A正确,B错误;飞船进入大气层后,空气阻力做负功,机械能一定减少,故C、D均错误。
5.起跳摸高是学生经常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
一质量为m的同学弯曲两腿向下蹲,然后用力蹬地起跳,从该同学用力蹬地到刚离开地面的起跳过程中,他的重心上升了h,离地时他的速度大小为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机械能增加了mgh B.起跳过程中该同学机械能增量为mgh+mv2 C.地面的支持力对该同学做功为mgh+mv2 D.该同学所受的合外力对其做功为mv2+mgh 答案 B 解析考查的是力做功和能的转化问题,学生重心升高h,重力势能增大了mgh,又知离地时获得动能为mv2,则机械能增加了mgh+mv2,A错,B对;人与地面作用过程中,支持力对人做功为零,C错;学生受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增量,则W合=mv2,D错。
6. 把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位置,如图甲所示。
迅速松手后,球升高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处于原长(图乙)。
忽略弹簧的质量和空气阻力。
则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位置B时小球的加速度为0 B.经过位置B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C.小球、地球、弹簧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小球、地球、弹簧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C 解析分析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受力情况,开始时弹力大于重力,中间某一位置弹力和重力相等,接着弹力小于重力,在B点时,弹力为零,小球从B到C的过程中,只受重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小球从A到B过程中,先向上加速再向上减速,所以速度最大位置应该是加速度为零的位置,在AB之间某一位置,A、B错误;从A到C过程中对于小球、地球、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C正确,D错误。
7.(多选)18世纪,数学家莫佩尔蒂和哲学家伏尔泰,曾设想“穿透”地球:假设能够沿着地球两极连线开凿一条沿着地轴的隧道贯穿地球,一个人可以从北极入口由静止自由落入隧道中,忽略一切阻力,此人可以从南极出口飞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此人的质量m=50 kg;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地球半径R=6.4×106 m;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均匀球壳对壳内任一点处的质点合引力为零)( ) A.人与地球构成的系统,由于重力发生变化,故机械能不守恒 B.人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万有引力与到地心的距离成正比 C.人从北极开始下落,直到经过地心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人做功W=1.6×109 J D.当人下落经过距地心R/2瞬间,人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103 m/s 答案BC 解析人与地球构成的系统,重力虽然发生变化,但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A错误;人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万有引力F=G=G=r,与到地心的距离成正比,B正确;人从北极开始下落,直到经过地心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人做功W=R=R=1.6×109 J,C正确;当人下落经过距地心R/2瞬间,人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由动能定理得:×=mv2,解得:v==6928 m/s,D错误。
8.(多选)如图甲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倾角α=37°的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0 m。
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g=10 m/s2,sin37°=0.60,cos37°=0.80。
则( )A.物体的质量m=0.67 kg B.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 C.物体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10 m/s2 D.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Ek=10 J 答案CD 解析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sinα+μmgcosα)・hm/sinα=0-Ek1,摩擦产生的热μmgcosα・hm/sinα=E1-E2,解得m=1 kg,μ=0.50,故A、B错误;物体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gsinα+μgcosα=10 m/s2,故C正确;上升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为E1-E2=20 J,下降过程因摩擦产生的热也应为20 J,故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Ek=50 J -40 J=10 J,D正确。
9. (多选)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1匀速向右运动,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传送带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v2>v1)滑上传送带,最后滑块返回传送带的右端。
关于这一过程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的速率为v1 B.此过程中传送带对滑块做功为mv-mv C.此过程中电动机对传送带做功为2mv D.此过程中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为m(v1+v2)2 答案ABD 解析因为v2>v1,在摩擦阻力下,滑块在传送带上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增大到v1后随传送带做速度为v1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的速率为v1,选项A正确;由动能定理可得,此过程中传送带对滑块做功为W=mv -mv,选项B正确;此过程中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等于二者相对滑动的距离与摩擦力的乘积,即Q=μmg=m(v1+v2)2,选项D正确;由能量守恒定律,此过程中电动机对传送带做功等于二者相对滑动产生的热量Q和传送带对滑块做功W之和,等于mv+mv1v2,选项C错误。
10.(多选)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固定一个槽,劲度系数k=20 N/m、原长l0=0.6 m的轻弹簧下端与轻杆相连,开始时杆在槽外的长度l=0.3 m,且杆可在槽内移动,杆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f=6 N,杆与槽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质量m=1 kg的小车从距弹簧上端L=0.6 m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
已知弹性势能Ep=kx2,式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
g=10 m/s2,sin37°=0.6。
关于小车和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B.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杆刚要滑动时小车已通过的位移为0.9 m D.杆从开始运动到完全进入槽内所用时间为0.1 s 答案BCD 解析小车从开始下滑至位移为L的过程中,小车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加速度a=gsin37°=6 m/s2不变,所以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从刚接触弹簧,直至将弹簧压缩至弹力等于杆与槽的摩擦力,即弹力由0逐渐增大至6 N,小车受到的合力逐渐减小到零,所以小车接着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匀速运动,B正确,A错误;当弹力为6 N时,弹簧的形变量为Δx==0.3 m,所以小车通过的位移为x=L+Δx=0.9 m,C正确;杆开始运动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gxsin37°=k(Δx)2+mv2,解得杆和小车的速度v =3 m/s,杆从开始运动到完全进入槽内的时间为t==0.1 s,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