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1. 教学模式改革能让学习变得超级有趣呀!就像原本平淡的白粥突然加了好多美味的食材,变得丰富多彩。
以前那种枯燥的课堂,学生都快睡着了,现在呢,各种有趣的活动、小组讨论,大家学得可带劲了!比如在科学课上,不再是老师一味地讲,而是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哇,那感觉太棒了!2. 教学模式改革可是打开了知识大门的新钥匙呢!以前学习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现在有了新的模式,就像有了一盏明灯照亮前路。
比如英语课不再是死记硬背单词,而是通过看电影、唱英文歌来学,这多有意思呀,难道不是吗?3. 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呀!就如同给干涸的土地带来了滋润的雨水。
以前觉得学习好难好无聊,现在呢,各种创新的方法,让我们乐在其中。
像数学课上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几何,哇塞,那可太好玩了!4. 教学模式改革不就是给教育插上了翅膀嘛!能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想想以前那种死板的教学,再看看现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多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啊!就好比上语文课,不再只是读课文,而是让我们自己改编故事,这多让人兴奋啊!5. 教学模式改革是多么重要啊!这就像是给一辆旧车换上了全新的发动机。
以前的学习模式可能会让一些同学掉队,现在呢,更注重个性化,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就像在艺术课上,有的同学擅长画画,有的同学擅长手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多棒呀!6. 教学模式改革真的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呀!如同给黑白的世界带来了绚丽的色彩。
以前总是老师讲我们听,现在我们也能参与进来啦!比如在历史课上进行角色扮演,哇,感觉自己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呢!7. 教学模式改革可不是一般的重要哦!就像给迷茫的航海者指引了方向。
以前学习很多时候靠死记硬背,现在更多的是理解和应用。
像在物理课上,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原理,这不是很厉害吗?8. 教学模式改革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大好事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大地。
以前老师累学生也累,现在呢,大家都轻松愉快地学习。
简述教学模式的含义
简述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它的主干是学校教育,而枝叶则是各科课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各种课堂教学结构及其运作方式的总称就是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一般来讲,教学模式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媒体,以促进师生双方最优化发展的结构形态或操作样式,表现为一系列的规范性程序,相应地它反映了一定的课程观、教学论以及师生关系等,是教学行为“内部模型”。
(二)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打破传统封闭僵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3、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一般来讲,教学模式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媒体,以促进师生双方最优化发展的结构形态或操作样式,表现为一系列的规范性程序,相应地它反映了一定的课程观、教学论以及师生关系等,是教学行为“内部模型”。
它具有基本的结构要素,即模式的组织者、模式的执行者、模式的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
这三个要素在教学活动中要协同活动并产生相互影响。
(二)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打破传统封闭僵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
学生自主创新能力3、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4、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有效教学模式的特征第一,针对性。
第二,简约性。
第三,示范性。
第四,灵活性。
教学模式的意义范文
教学模式的意义范文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以下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探讨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师的角度:教学模式在教师工作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提供指导方式: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式,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一个明确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教学杂乱无章,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2.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发展: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得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不断修正和改进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
3.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角度: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可以把知识以系统化、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提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提供有趣、生动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模式可以提供指导方式,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模式 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引言部分的内容如下:1.1 概述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呼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文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与原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教师发展的影响、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结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以全面阐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不同层面上产生的积极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分析,明确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对促进教育工作和提高教育质量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的原理、在不同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与原理2.1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情境或挑战为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合作,积极构建知识体系。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并通过实践性任务和项目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2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原理与基本特点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以下原理和基本特点:- 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探究式教学通过提供具体而真实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能够与所接触到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并产生了解。
- 学习是建构性的: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构建新概念、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来建立个人意义。
- 学习是个人化的:探究式教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兴趣和能力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 学习是社会化的: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分享、交流和互动来共同建构知识。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及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及理论依据(一) 意义所谓“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核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交流竞争为主要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
(二)理论依据1.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2.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合作与交往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达到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使教师明确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畏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3.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
”为此,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以及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内在驱动的学习等。
三教师的作用“用情景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探究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多种需要,那就是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
在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不断激发和满足学生这些与生俱来的需要,鼓动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在不断的探索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谈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Microsoft Word 文档
谈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市教学研究室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无疑对我市的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效学习方法的养成,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课堂效益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是很有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知道,所谓自主,就是:问题由学生自主提出,概念由学生自主概括,规律由学生自主发现,文本由学生自主解读,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布置和自由评价。
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会以主人公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且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针对文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己对知识的需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激活,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授课形式,这种灌输式的学习使学生变的内向、被动、缺少自信,何谈学习的主人?老师一节课下来累的口干舌躁、筋疲力尽,而学生呢?他们一堂课下来,满脑嗡嗡响,除了老师的讲解、分析外,而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
因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的“机器”。
只有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对某一事物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百折不挠地去进取,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兴趣是发展智能的催化剂,是成才的最佳途径,是通向理想的桥梁。
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不仅反映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也能影响和体现研究者的研究成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大众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教育领域“新时代的产物”而日益受到重视。
混合式教学即混合式研究,是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研究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近年来,随着MOOC的兴起,混合式教学模式又有了新的内涵。
翻转课堂被作为加强MOOC研究效果的有力手段,将线上研究与线下讨论相结合,即学生先在网上研究教师预先录制或指定的视频资料,获得初步知识,再在课堂上与教师就不懂的问题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研究,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研究过程翻转过来,让研究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研究,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单指混合式研究一个方面,也不是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简单叠加。
广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各种教学策略等的深层次交互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教学形式被混合起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学者的眼中就会有不同的组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会有不同的内涵。
总之,混合式教学是网络在线研究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相互结合与补充,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数字化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备受教育界的欢迎。
据调查,美国、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已大量推广混合式教学。
而中国的校园数字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建设中。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契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其本质在于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教与学的关系。
式教学模式意义论文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探究式教学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创造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首先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
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正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
这一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人生抉择。
通过哲学课的学习,起码应树立两个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果真如此,学生将受益终身,这也正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之所在。
如何实现探究式学习,从总体上、原则上应明确三个问题:①探究式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结论与过程、方法的矛盾——让学生亲历过程去体验方法,不能只给结论;知识与思想的矛盾——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学生自己也能看懂,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哲学思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矛盾——把哲学思想内化为学生的理念、学生的经验;②哲学探究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不断地发现思维矛盾,即常识所说的“解扣”,整个哲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如此;③探究式教学的一般要求是让学生亲历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哲学思维方式,萌发材料中未提及而学生想到的见解,理解基本结论,领悟哲学思想,实现哲学思想的升华。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哲学教学改革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阻碍教师思想和方法更新的“顽疾”。
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研究风格和兴趣爱好,因此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运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从而提高研究效果。
提高研究效果
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研究效果。
比如,通过示范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传授知识,而现代的教学模式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
开展实践活动和项目研究等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合作与交流
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模式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长 了教 学模式 的产生 为获 得省 ( ) 而更高 一级 的教 学成果奖 , 市 甚 一些
学 校在校 内设立 了“ 成果 培 育 ” 目。相 对 于为迎 评 项
教学模 式作为核 心 的评 审对 象 。 因为 目前 高校 要 获
而 生的各种 教学模 式 , 育项 目的设立具有 一定 的科 培
* 广东省教育厅 20 年度教学改革项 目( 19o2. 08 K O3o )
‘
作者 : 曹云亮 系仲恺农业工程学 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 ; 王璐系广州市广播 电视 大学 副教授 ,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 士生.
14 2
曹云亮 , 王璐 : 教学模式 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果奖等 。这 些立项 与评 奖 活动其初 衷是好 的 , 旨在 达
Vo . 9 No 2 Ap i 2 1 12 . rl 0 0
教 学 模 式 的意 义 及 其局 限性 *
曹云 亮 ,王 璐。 ,
(. 1仲恺农 业 工程 学 院 , 广东 广州 50 2 ;. 1252 广州 市广播 电视 大学 , 广东 广 州 50 9) 10 1
1 . 9 3 ji n 1 7 — 6 6 . 0 0 0 . 3 0 3 6 /.s . 6 1 — 0 X 2 1 . 2 0 1 s
21 0 0年 4月
第2卷 9
第 2 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Ju nl f i e E uai nSi c or a o H g r d ct ni c n e& T cn l y h o e ehoo g
得“ 人头 经费” 以外 的教学 资 金支 持 , 必 须有 立项 , 学性 , 都 仅就培 育项 目的评 比标 准 而 言 , 可 以是 不成 它
某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某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效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实践意义的角度,探讨某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
二、某教学模式的内涵某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某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某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该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某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某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显著提升。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某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自主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某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此外,合作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和看法
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课程内容的呈现、学习活动的设计、评价方式的确定等方面的安排,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模式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制定教学模式时,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包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问题解决、促进思维发展、个性化教学等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知识。
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实践和探索,例如学生中心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
这些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模式的合理设计和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不仅反映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也能影响和体现学习者的学习成效[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大众化,结合了网络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众多优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教育领域“新时代的产物”而日益受到重视。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STD)将混合式学习列为知识传播产业中涌现的最重要的十大趋势之一。
国内最早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
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这里的混合式教学即混合式学习。
近年来,随着MOOC的兴起,混合式教学模式又有了新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被作为加强MOOC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讨论相结合,即学生先在网上学习教师预先录制或指定的视频资料,获得初步知识,再在课堂上与教师就不懂的问题或有疑惑的问题进行研讨学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
2013年4月,中国第一个MOOC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以翻转课堂和见面讨论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该联盟一直倡导的主要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单指混合式学习一个方面,也不是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简单叠加。
事实上,广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单指两种及以上的教学形式的混合,比如讲授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在?学习、翻转课堂等,还包括各种教学策略等的深层次交互融合。
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学术界对于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与革新,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以及提高学术成绩、获得更高学习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深入地接触与掌握知识,更易于理解与吸收。
在课堂的氛围中,学生能够与教师以及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课程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学术水平。
同时,学生在课堂中也能够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习动力与兴趣。
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随时请教老师与同学,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或者疑惑,老师与同学的帮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此外,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反思。
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和质量。
在课堂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为学生提供建议和改进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自我反思来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最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术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不断的激发,并且在长期的学习中不会产生学习疲劳现象。
总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2023年的学习过程中仍然以其无可替代的优点起到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进行科学的自我反思等等。
这些优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1. 引言1.1 高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高校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采取专题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意义。
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设置具体的主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专题式教学模式还能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的内容和意义,提高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高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必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 正文2.1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实施至关重要。
专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通过设立各具特色的专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题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思想,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思政课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2.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专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政课程中全面发展自身的各项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
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引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校生活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和生活气息,确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关键词:双主课堂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低效性向高效性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特提出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是落实新课程、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现学生、教师充分和谐发展的主阵地;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课堂教学效益高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高,师生发展就好;当前,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益低、质量不高、师生没得到应有发展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体验;以教定学,师生难以互动;要从根本上解决低效、无效教学的问题,必须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教学研究做细、做实、做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需要,是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是全面实施新课改的需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所有教师一定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做到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三维目标”理念;立足学生发展,树立“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树立效果、效率的理念;敢于放弃,敢于创新;树立精细化、精致化管理理念;以学生学的如何作为重要标准,树立多元性、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理念;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课程课改的理论,特别是双主课堂教学的理论,把握有效、高效教学的实质,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双主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去学习学科内容,在研究性学习中体现学科学习的内容,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基础;构建双主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做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二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实现“双主课堂”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研究性学习和有效高效教学的理念,掌握其基本方法;建立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理念变观念,二是观念变方法,三是方法变文化,四是文化变信仰;观念决定行动,观念决定方式,观念决定结果;只有树立有效高效教学的理念,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观念的蜕变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盘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非一气呵成、一蹴而就的事;观念的转变需要学习,需要认识,需要实践,是教师自己的事,非别人强迫;二、迎接挑战,锐意改革,主动适应新课改;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我们要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挑战,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实现自己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蜕变,建立起双主课堂教学的思想体系;1、积极面对高中课改下的新挑战;主要挑战有三个:一是面临整合教材能力的挑战;高中课改,不仅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革,也包括学材、学法、评价的改革;教师首先要面对新的学材,要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必须要有整合学材的能力,整合本册书内容的能力,整合教材和课外资源的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和练习题的能力;2、是面临一直以来“安逸教学”的挑战;传统教学的教师只要对教学内容教过一两次,基本上就可以了然于心,甚至可以达到不备课、不带教案也上得了课的境界;因为整节课只需要老师讲得清、讲得完就可以了;但是,双主课堂教学却不允许这样做,它要求老师要达到一课要有一个导学案,要求老师必须对学情进行预设,要求老师能应对得了课堂随时发生的“意外”;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的学生,每一节课都不一样,这就迫使老师必须掌握更多的东西,预备更多的导学方案;因此,有效教学、高效双主教学背景下的教师就不再像原来那样安逸了;3、是面临教学安全感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基本上除了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外,教室都是封闭的,老师一个人在里面主掌大局,高高在上,自己觉得怎么讲好就怎么讲,把教学内容在40分钟讲完就是一堂“好”课;但是,双主课堂教学却对老师发出了威胁:一方面,学生随时会提出问题、随时会发生问题,老师要随时准备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是开放的课堂,除了接受学生的考问外,还要随时接受学校验评组、巡课组的考评;这就要求老师把每一节课都要上好,把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原来的教学安全感就不在了,教学危机感就形成了;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要有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学生意识、高效意识;需要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十易十难”问题:一是教师的观念明白易,内化难;二是学生新的规范要求易,养成习惯难;三是集体备课组织易,奏效难;四是导学案编写易,保质难;五是学习小组建立易,建好难;六是学校验评、巡课、考评易,引领难;七是教师作用发挥易,主导难;八是课堂展示参与反馈易,精彩难;九是学习任务设计易,达标难;十是教学质量暂降易,提高难;学校、教师要研究这“十易十难”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三、正确理解“双主课堂”教学含义,树立双主课堂教学理念“双主课堂”教学追求的是高效率即学习速度与高效益即学习结果的统一;高效率就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这是“双主课堂”的知识指标;高效益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与健全人格,这是“双主课堂”教学的生命指标;“双主课堂”教学本身是想通过课堂革命,促进整个教育的变革与突围,是用课堂做支点,来推动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双主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改革课堂教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完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大力优化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双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总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就是以学为本;全面发展就是学生全体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师生共同发展;“双主课堂”教学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与表达”;新课改主张“自主、合作、探究”,正是双主课堂教学的“六字真言”,落实成方法:群学——对学——群学,自学——展示——反馈;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双主课堂教学的理解是“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双主课堂”教学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学校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称谓只是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特定的职业称谓,教师和学生首先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而存在的;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教育首先要把生和师当人看,然后才能提到职业的问题;长期以来,管理者的眼里只有老师和学生,而没有看到他们和自己一样,首先都是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人;只是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已;教师在学校是老师,在家里是父母或者儿子,在社会上是一个公民,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学生也是这样,不仅仅是学生,首先是一个儿童,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不仅仅是老师眼里的学生,还是和老师一样的人,有着和教师一样完整而独立的人格,所以教育首先要把人当人看,要尊重人性,而不是当学生看,更不是当学习和分数看,这些都是对人的完整意义的肢解;过去的教育是在把儿童变成学生,把学生变成学习,把学习变成考试,把考试变成成绩,把成绩变成分数,把分数变成一纸证书;现在需要回到完整的人上来对待教育,学习是生活,生活还是生活,教育即生活,是分不开的,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即“人为本”;人为本,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以人人为本,以所有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为本,以所有人的发展为本,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教育最终要回归到人的发展上来,回归到人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完整的精神世界,独立自由的发展时空中来;然而学生和成人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是与教师不同的人,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与成人不同;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成人当成人看,把孩子当孩子看,把每一个人当成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看;2、以生为本;以生为本,首先是基于师生关系而言,先有学生,再有老师;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当老师首先要从当学生做起,道理很简单,就像想当爷爷就得先从孙子做起一样;其实,在学校里,只有能者才能为师,而不应该有绝对的老师,绝对的老师就成了权威,成了真理的化身;所以在一所学校里,师生关系是一对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师者亦生,生者亦师,打破截然的师生概念,构建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所以我们有了学生中的千百个小老师,有了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生为本,也是以生生为本,以每一位学生为本,而不是以部分学习尖子生为本;所以我们才有了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理想发展的教育;3、以学为本;以学为本,首先是基于教学关系的重新构建,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学关系同师生关系一样是一对相互转化的关系,教者亦学,学者亦教,但并不对应师生关系,教者未必师,学者未必生;何为师者何为教者能者为师,能者为教;教学关系也不是相伴相生的同期关系;没有教存在照样可以有学产生,但没有学存在,教便失去价值和意义;因此学是根本,学是归宿;我们倡导:学习就是自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人为本、生为本、学为本是不可颠倒的顺序;三本也是三维一体的,人为本是前提,生为本是目的,学为本是途径;三本观是“双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一、“双主课堂”教学的精髓: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1、“双主课堂”教学的“三主三性”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双主课堂”的关键取决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的绝对依赖,打破教师专业化水平对学生发展的框定、抑制;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是学习能力;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时,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处于这种状态;而唯有敢于把学习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所谓学生主体,即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性应始终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可能的贯彻和体现,这才是双主课堂;3、“双主课堂”教学的三主原则: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主导性原则——教师及时引导;训练性原则——学生训练为主线;4、“双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抉择: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定位:组织者、引导者、互动者;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5、“双主课堂”的“三个关注”:一要关注全体学生;即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教材出发,即教学始终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课堂活动中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要转换教师角色,诚心诚意地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真正做到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合作交流;二要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追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全过程的内在体验;三要关注师生发展;一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二是注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二、“双主课堂”的特征:学生能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体验、监控和调整;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学习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1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发展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学校;2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学习即生活,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校生活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3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关注生命体,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一种生命的活动;4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的需要;5主动性;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我把主动性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传统课堂太过被动;6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动是瞄准了学生在课堂的精神状态而言的,新课改的理念一直在讲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传统课堂的不人道,从来不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一味的打压,一味的强迫;7生成性;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教师的预设;传统的教学就是注重围绕预设而进行;真正的生成是在自然状态,当生命被激发,被点燃之后,才有真正的生成;而传统课堂所谓的预设就像猎人挖一个陷阱而已;8“双主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二是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三是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9“双主课堂”要符合三个量:有信息量、有思维量、有训练量;10“双主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避免一问一答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发言,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11“双主课堂”要达到三动:一是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二是心动——思维在动;三是神动——思想在动;12“双主课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三“双主课堂”的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面向优、中、差某一个层面;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知识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有限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伙伴的帮助,或师生间的协作互动而实现;要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习惯;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教师和同学的质疑;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师生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在双主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开、分离;教学过程要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要反对教师的霸权,又要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作用来凸现所谓“以学为主”的单主体的做法;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每一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充足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既要重视有深度、有个性的合作交流,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思维品质,把每一堂课都变成充满智慧挑战的生命经历;科学的评价:将三维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关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关注教师的行为,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四“双主课堂”的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一般叫不相信学生的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解放学;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更是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是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五重新建构两个关系:校园的两个关系: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的两个关系:就是师生关系,惟学、惟生;两惟观:围绕“十六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灵魂,从惟学建构教学关系;从惟生建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由惟师改变为惟生;相信学生才是师德;传统课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学生的文化;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围绕两惟关系改变学习状态就是课改: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两惟实现教的方式转变、学的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两惟观念下解读主体与主导关系:教师的角色即人格,高效教师的三种素养——人格、性格、专业化;教皈依于学:限制讲是为了保障学,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能保障权益,放手才能学会走路;模式是生产力:解脱学对教的依附,解脱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专业化和教学艺术顺从于模式:让学和模式发挥效能;明确通过学生发展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假如一味发展教师的表演水平,才能更有助于霸占讲台,而教学最终应落脚在学生身上,是研究如何学才能更好;唯有这样,才可以很好规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而制约教学质量的问题,我们的主张是让学生直接和学习对话,即教师放手发动学生“一传”,坚决摒弃让教师充当知识的“二传手”和贩卖者,中国农村教育的振兴和根本解决之道或许就在这里;六“双主课堂”教学就是好课;好课就是高效课;学生学得好的课才算是好课;在“双主课堂”上,学得好体现在这样几个层次:一是学会,二是会学,三是乐学,四是创学;这是基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学生主体的定位;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概括为学会;。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产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出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团队整体效益。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使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1. 转变教育观念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种转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优化课程设置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于实施生产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具备实践经验的毕业生,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2. 培养行业急需人才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每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里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校长和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充分利用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甄别、选择和确定好能够采用的教学模式,真正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最有效的高质量的提升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笔者关于教学模式的学习体会。
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课堂的结构框架,突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活动程序突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条件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的特点。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教师从整体上综合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用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对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有效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模式的意义
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1、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
克服单一、刻板的教学形式,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
因此,如何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就从实践上提出了研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和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着各种新的具体教学模式,可以说,教学改革实验的真谛就在于对旧有教学模式的改造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模式论又是教学改革的方法论,从整体上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切实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教师培训。
现在的教师培训都要学习教育学知识,但由于停留于传授知识上,学生或教师不感兴趣。
效果不显著,如果能够充实实际知识,充分发挥教学模式库的作用,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数种基本教学模式,那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模式的理论价值
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这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重视对教学各个部分的研究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一定作用的。
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
作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得以相互沟通的桥梁。
因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堪称找到了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矛盾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