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热点题型15 简答题分类突破——理论型简答题专项突破
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开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构造5.生产力的开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确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学问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展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沟通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缔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开展的规律1.依次性,个体身心开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困难、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绵不断的开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开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冲突面临着不同的开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开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开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开展得到局部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开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必须的个别差异。
六、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缘由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的造就人的活动。
2.学校有特地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限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做出社会性标准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别才能和开展特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别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1.造就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
简答题四种类型题分析
简答题四种类型题分析作者:吕洪艳张超来源:《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2年第11期简答题要求考生用简练的文字来回答问题.它具有取材广阔,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而且常把识记、理解、实验、推论和计算等多方面、多层次地要求融于一题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简答题是填空题的变形,即把空格变成问句,所以它们的功能基本相似.它不但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高考化学试题中考简答题已成为非选择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高考试卷分析数据来看,简答题是历年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也是高考拉分的关键题型,许多考生简答题不过关,要么束手无策而放弃,要么思维逻辑不清、文字表述不准确,要么答非所问费了劲,失了分,要么思维不严密,漏答要点等.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要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要准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1)在回答KI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有什么现象时,有的同学回答成:“有碘生成”,也有的回答成:“溶液中有紫黑色的沉淀生成”;(2)有的同学把“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3)把“Zn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Zn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等.2.化学用语要规范.常出现的错误有:(1)错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虑”,“滤纸”写成“虑纸”;(2)用词不当;(3)混淆概念,如:“无色”与“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等等.3.回答时要字斟句酌、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不要废话连篇;同时还要注意答案要点要全面完整,不要顾此失彼等等.题型一解释原因类简答题例1 把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是什么?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这道题所考查的内容,绝大多数考生是很清楚的,但是如果真正做起来,往往很多考生不按要求去做,得不到全分或者不得分,据实际分析,有下列几种情况:答案1:只答结果,而忽视了后面的为什么,缺少原因分析.答案2:,因为水解生成(OH)而Al(OH)受热易分解.”此答案忽视了用必要的化学方程式作更加明确的解释.答案3:因为(OH)2Al(OH)此答案给出的解释只强调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而忽视了必要的文字说明,也就将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这一核心知识而漏答了.例2 向饱和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会有晶体析出,此晶体是;析出此晶体的原因是因为 .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氨,再通入足量的会有晶体析出;若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再通入氨往往没有晶体析出,原因是答案:,溶解度比小,反应中消耗了水,且生成的的质量比原的质量多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浓度低 .题型二分析归纳推理类简答题此类题一般是给出一定的条件、情景或信息,要求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某一结论.该类题目涉及内容广、难度大,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找出直接条件进行推敲,然后归纳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或用该规律来解释其他问题.例3 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图1的关系:据此判断:(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用A、B、C字母填写).(2)单质乙必定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这是一道全国高考题,该题要求考生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并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因此该题常考常新久用不衰,不断为各地命题考试所采用.大多数考生仅答出第一空,而对后面的第(2)问中的两空则束手无策,原因是在思考问题时发生了思维逻辑混乱;面对这几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理不出头绪.题型三信息类简答题高考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而在多年来的高考试卷中信息型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这一类试题要求考生要把题中给出的新信息与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关键是通过一个结合点把信息知识与旧知识整合成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Cu.现有浓、浓、稀、稀、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他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氧化物首先对新信息和旧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得出正确结论.旧知识:①在溶液中显蓝色. ②③硝酸能将Cu氧化生成④能将Cu氧化生成⑤稀不与Cu反应.新信息:知识迁移:①②知识整合得结论:CuO被还原的生成物中如含有,可将生成物溶于稀,若溶液显蓝色,证明混合物中含有,否则不含有根据初中旧知识,因为还原产物中肯定有Cu,用硝酸或时,Cu被氧化成也得到蓝色溶液,不能证明该结论.答案: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中(振荡)若溶液呈蓝色,说明产物中有,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题型四分析归纳推理类简答题此类题一般是给出一定的条件、情景或信息,要求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某一结论.该类题目涉及内容广、难度大、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找出直接条件进行推敲,然后归纳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或用该规律来解释其他问题.要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要领.1.目的:根据提供的一定条件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方案.2.原则: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安全性.3.步骤:说明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原理,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药品;注明装置的连接顺序或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他操作要领;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评价一个实验方案,必须符合设计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设计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不同的设计作出比较,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比设计实验的难度稍大,要求稍高.例5 现有实验药品:一定质量的锌(分片状和粒状两种)、浓(密度-)、水以及如图2所示装置.图中量气管B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100 mL).甲、乙两管可固定在铁架台上,供量气用.实验时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利用此装置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设锌全部反应,产生气体不超过 50 mL).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按图示装置实验,要保证不漏出H,应如何操作?(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除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外,还应注意,原因是.(4)设计一个不用量气管,而用中学化学中常用仪器测量体积的装置,应用的仪器(自选)是: .解析: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有“气泡法”和“液面差法”,要据此装置的特点,应选用“液面差法”,按照操作、现象、结论进行回答.操作中要注意答清楚加水之前的准备及加水的限度问题.要保证操作中不漏出气体,则一定要形成一封闭的体系以后再让锌与硫酸接触,而且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药品只有浓硫酸没有稀硫酸,而锌有片状的和粒状的供选择,考虑到了以上几点再下笔答题.答案:(1)固定A、甲、乙三管,将A、甲两管橡皮塞塞紧,在乙管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在烧杯中将浓稀释后,将稀加入到试管A中,使液体总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将试管倾斜,把锌片放在试管内壁上,塞紧塞子,慢慢直立,使锌片滑下与稀接触反应.(3)调节甲、乙两管液面高度至相平使气体的压强与外界气压相等,减少测量误差.。
高考政治常考简答题题型解析
解答简答题要注意答案简明扼要,问什么答什么,无需做过多的扩展和引申。
1、审查设问,辨别类型。
从设问上主要划分为直问式和简析式;2、把握命题材料,明确命题主旨。
即“材料引路联实际,分析说明考能力”。
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3、明确答题范围,折射教材内容;4、理清思路,列出提纲;5、行文作答要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层次化,语言规范化。
条理清楚,字体工整。
题型一:直问式简答题题型特点近几年,这种题型常以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出现,一般是以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包括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问较直接,只要求从一个角度回答。
解题对策这类试题设问比较明确,回答比较容易,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或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直接回答。
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识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知识掌握上,从纵向的深度包括含文、内容、地位、作用、措施等,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横向的广度包括知识之间的联系。
题型二:演绎式简答题题型特点题目给出的相关情景材料,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其设问形式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原理(观点)”、“材料中是怎样做到……”等,要求考生根据从一般到个别的思路作答。
解题对策对策一:解答此类题,首先用系统分析法将材料分成若干层,然后再用演绎分析法去具体分析每一层材料是如何体现设问所给出的观点的。
阅读、归纳处理材料就是要搞清楚每层材料所体现的原理或观点。
按照学过的有关知识和题目的要求确定答案要点,简明扼要,准确全面地回答,一般不需展开论述。
对策二:值得注意的两点:第一,如果题目的设问不直接指出观点,就需要考生先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再用演绎分析法去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第二,如果观点与材料都是多层意思的,一定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对应,不能张冠李戴;第三,在作答时要先阐述原理或观点,然后再说明哪些材料体现这一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是一种重要的题型。
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简答题类型和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什么是简答题?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考察考生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简明的阐述。
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法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简答题的解题技巧1、注意阅读题干。
在解答简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弄清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考察要点。
2、把握关键词。
关键词是简答题的核心,把握住关键词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组织答案。
3、精准作答。
简答题的答案应该言简意赅,准确回答题目所问,避免冗长无效的表述。
4、层次分明。
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作答,使答案更加清晰易懂。
5、适当举例。
举例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解释和说明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答案的丰富性。
三、常见简答题类型及解题策略1、教育基本理论类例: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答: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和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目的,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的具体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基础。
2、教育法规类例:请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师的权利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同时规定教师的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中考简答题型及应试的策略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中考简答题型及应试的策略简答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结论等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
如何解答简答题,下面先来谈谈解答简答题的一般技巧。
第一、抓住设问中的中心词并将之具体化。
第二、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
第三、教材作比较。
第四、看分值控制答题点数。
最后,注意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
开卷形式下,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简答题的类型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简答题,还应该注意不同的答题技巧。
接下来就简答题的几种常见的类型来谈谈一些特殊的解题技巧。
.材料型:即给出材料,据材料回答问题。
做此类题时应注意:读材料,明确其中心或主题;动脑筋,找出教材与此材料相关的知识点;扣紧题意,抓住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整合答案。
.图表型:这类题具有形象具体、简洁明了、形式多样、信息量大等特点,要求考生对图表中的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规律与联系,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社会实际进行简要回答。
做题时应注意:对数据或材料进行比较,找出有哪些变化;推测数据或材料变化的趋势,即随时间的推移还会怎样进一步变化;观察时要考虑图表中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及变化,不要只注意某一方向;特别还要注意图表中说明性文字和提示性文字,以便找到作答的方向或要点。
.漫画型:这类题是通过直观生动、极富趣味和幽默感的漫画创设某种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揭寓意、析现象、谈启发、提建议、说做法等。
作答时应注意:仔细观察漫画,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揭示出漫画的真正或主要寓意,而且观察时多注意图中的说明性文字和提示性文字或话外音以及漫画的“题目”等;开动脑筋,找出教材中的哪些观点或原理与漫画的寓意相吻合或有联系;看问题,明确答题范围。
.行为评价型:这类题属案例分析题的一种,表现为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要求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案例中的相关人物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作答时应注意:读案例,找出案例中的主人公发生了哪些行为,并判断其行为是否合法;回归教材,找到与此行为相关的知识点或法律条款;运用法律术语或法律条款简明扼要地解释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必要时指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做。
简答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简答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简答题属主观题。
它考核的是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用笔头表达出对原文中各种信息的理解。
简答题原文材料的长度和语言难度一般都与阅读理解部分的短文相似,长度为300 词左右。
文后有5 个问题。
问题的形成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是未完成句的形式,要求每题的答案不得超过10 个单词,每题2分,共计10 分。
自1996 年8 月份公布新题型以来,简答题分别在1997 年1 月、1999 年1 月、1999 年6 月的四级考试中出现过三次。
从对三套题的试卷分析看,简答题的命题呈以下特点:1 .体裁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所考三套题中议论文两篇,说明文一篇。
这说明这两种体裁的文章能够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出题也可以达到一定深度。
2.题型较为集中。
在3篇共15个问题中,考细节的题共12个,其余三个问题为主旨题(si/1996. 6)、推理题(s5/1999 . 6)和语义题(s5/1999 . 1)。
3 .提问方式大多以wh-question 为主。
在15 个问题中,wh-question 共12 个,占80%。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简答题以考细节为主。
简答题的题型分析和解题思路简答题常见题型有以下四类1 .细节类问题由于简答题的宗旨在于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基本功及概括能力,所以一般来讲,简答题的细节类问题一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出处。
但关键是如何从答案出处中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因为简答题要求考生既要用简短的语言,又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原文的整句话,所以此类题看似简单,但要得满分也不是那么容易。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答案找准,即找到问题中的关键词(线索词)在文章中的大体位置,并尽可能地缩小概括范围,然后再根据要求组织答案。
比如99 年6 月份简答题的第二题就属于细节题,问题为:why did marge and her husband think it an extravagance for marge to go back to work ?以该问题中的关键词extravagance 为线索,回到原文的第二段,再根据原文中的表达“...was an extravaganee we couldn ' t affd进一步追索至U答案在原文第二段最后一句:with two preschool children ,it soon became clear in their figuring that with baby-sitters (临时照看小孩的人),transportation ,and increased taxes ,rather than having more money,they might actually end up with less .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答案形式要符合提问方式。
简答题100题
简答题100题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 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答:(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答:(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针对性(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键期(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答:(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考研政治简答题答题技巧分享:掌握简答题考点,高效回答
关注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的观点 和言论,了解其观点和依据
THANK YOU
汇报人:XX
备考建议与展望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明确目标:确定 考研政治的目标
分数
制定计划:根据 目标分数制定详
细的备考计划
复习方法:采用 适合自己的复习 方法,如思维导 图、记忆口诀等
定期复习:定期 复习,避免遗忘
模拟考试:定期 进行模拟考试,
检验复习效果
调整计划:根据 模拟考试的结果,
调整备考计划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间接考查:通过案例、材料等 形式考查考点内容,要求考生 分析、归纳、总结
综合考查:将多个考点内容结 合在一起,要求考生综合分析、 比较、评价
拓展考查:在考点内容的基础 上,要求考生进行拓展思考,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02
高效回答简答题的 方法
仔细审题,明确问题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明确题目的类型和答题方向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01 结合实际:在回答简答题时,要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分析和解答。
02 举例说明:例如,在回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个问题时,可以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内涵和意义。
语言简练,逻辑清晰
添加 标题
简答题答题技巧:语言简练,逻辑 清晰
添加 标题
简答题答题技巧:紧扣主题,不跑 题
理论联系实际题
项标题
题型特点:结合 实际案例,考查 考生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能
力
项标题
应对策略:首先, 准确理解题目要 求,明确答题方 向;其次,结合 实际案例,运用 理论知识进行分 析和解答;最后, 注意逻辑清晰, 语言简洁,表达
简答题解题方法解析
简答题解题方法解析题型特点简答题是一种传统的题型。
过去命题形式比较单调,答案基本上是教材知识的转述。
今年来中考命题注重能力的考查,简答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主要特点是:1.简简答题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的题目。
与分析说明题相比,简答的内容容量相对比较小,要求考生用精炼的文字作答。
2.新近年来,简答题的命题一般都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和考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活一是命题的形式活,二是答案的要点活。
解题方法1.审题,即弄清题意。
既要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文字,图表,漫画等信息,又要准确把握设问的方向和要求,明确考查的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
2,寻根,即回归教材。
考生在教材中寻找答题的理论依据时,先要依据设问和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判断该设问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识,再落实到具体知识点上,由大到小,层层筛选。
3.作答,即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应准,简,全。
“准”就是答案要准确,符合题意;“简”就是根据题意简明扼要地回答,不展开论述,不随意发挥;“全”就是全面分析问题,所列答案要点全面,没有遗漏。
设问方式1.直问直答式问题简短,直截了当,立意明确。
作答时一般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是什么?2.理解归纳式一般是材料中先呈现某种观点,然后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作出合理的说明解释。
对于这类试题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慨括出答案。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理解?3.判断评析式一般要求考生对某个观点或,某种行为现象进行判断和评析。
解答这类试题的主要思路是:明确评析对象——作出正误判断——阐明理由。
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的行为(现象,观点)?你的观点如何,请作简要评析?(请说明理由)4.情景说理式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情景列原因,提建议,谈做法等。
其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
对于这类试题,考生要仔细阅读情景,抓住情景中的关键词,并找到其与教材结合的知识点。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开放类主观题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开放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开放、探究类非选择题一般通过一段或几段鲜活的素材,设置一定的命题情景,提起某种话题,提供一定的条件,围绕特定的目的,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进行适当的探究性创造。
该类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自主探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挖掘潜能、展示个性、进行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该类试题背景往往紧扣社会重大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起的话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角色”的设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探究活动的目的指向性明确、符合立德树人的宗旨,有利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题型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特征。
【设问方式】从考查的方式看,根据贴近最新时政、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围绕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设置情境,要求学生灵活调动高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积累的生活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设问日趋多样性,思维日趋发散性,答案日趋探究性。
通常以提出方法或建议、撰写宣传用语和发言主题、设计操作方案等方式呈现。
从考查的知识看,主要是将教材知识融合在现实生活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中。
一是考查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有关公民参与经济、参与政治、参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二是考查哲学中的相关的方法论要求。
从考查的能力看,突出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调动相关知识去分析和探究问题。
【题型分类】(1)建议类问题要注意思维的拓展性,作答时要注意行为主体(如党、政府、社会、公民等,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要求)和正确运用政治术语,如果让写方法论建议那一定要写哲学的方法论+具体建议。
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三忌”,即忌空,抛开教材,缺乏知识底蕴,或脱离材料简单照搬教材的做法;忌乱,逻辑混乱,没有层次;忌寡,角度单一甚至重复。
解答建议、倡议类试题,答题思路与方法应遵循以下4点:⑴建议和倡议一定要适合主体身份特征,要有针对性;⑵写出的一定是具体而具可操作性的措施,反对空洞无物,忌讳理论堆砌;⑶密切联系社会与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⑷不一定体现主语,但一定得有谓语动词。
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
道德与法治简答题题型汇总与答题技巧一、“是什么”型题目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二、“认识”型简答题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三、“启示”型题目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评析”型题目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漫画”型题目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六、“图表”型题目“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这类简答题在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中考考生在回答这类道德与法治简答题时没有方法,下面是图表型简答题的高分技巧:1、分析标题:漫画的标题对揭示漫画寓意有引领作用,也会对各位中考考生对漫画理解起到理解作用。
而且有时漫画标题与考察知识点会相联系。
2、分析文字:漫画中的文字非常简单,但是对中考考生领会漫画含义起到帮助作用,所以各位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中出现的文字认真分析。
3、分析画面:夸张是漫画常用的表达手法,而且漫画的寓意通常在漫画中的夸张点体现出来,所以中考考生要对漫画之中的夸张点格外重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精选全文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手段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6.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7.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③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④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教学③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因素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①具有顺序性,所以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②具有阶段性,所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同的③具有互补性,所以要长善救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④具有不平衡性,所以教育要抓住关键期⑤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10.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遗传: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②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会、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都是积极主动的③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师范;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题型15:描述、体现类主观题(讲题型突破)-2023届高考政治冲刺复习(统编版)
【典型例题】
例2:(2021·北京·高考真题)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积累的知识、技能和健康水平的总和,是一国消除贫困和实现经济可持 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材料一 教育是积累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右图给出了201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的高等教育覆盖率数据。左纵轴表 示各年龄段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占比,右纵轴表示城镇和农村地区这一占比的比值。
【典型例题】
例1:(2022湖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 材料一
2001—2020年的中国居民消费率 (说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国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所在的年份
【题型分类】
1.描述类一般是试题提供数据、图表等,要求学生进行概括和归纳,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不需 要练习教材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答案中并不出现教材的相关理论,但侧重“获取信息”,对学生 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得满分比较难。
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依托表格、坐标、曲线、饼状图、柱状图等图示,考查对社会热点问题 和生活焦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其具有内容的鲜明时效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设问的层次递进 性等特点。
22023届高考政治题型突破˙智慧答题 题型15:描述、体现类(是什么)主观题
【题型特点】 “是什么”类主观题主要是要求学生概括归纳经济、政治或文化现象与体 现的哲学基本原理,基本可以分为描述类与体现类,二者主要突出考查准确分析 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突出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 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政治热点问答题(详细)
专题一:十二五规划一、【背景材料】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包容性增长”的新提法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而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都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理论分析】(一)经济生活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
“十二五”规划中的内容,更加说明中国将更坚定地走市场经济道路,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规划的结构调整指标越来越明确,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
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进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
3.财政税收作用。
财政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应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功能作用,支持我国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4.促进社会公平。
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也是影响民生最好发展的制约因素,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不断扩大“包容性增长”,应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不公,为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形成新思路新发展。
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二)政治生活1.体现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教育学简答题、问答题汇总
案例分析题(P113)⑴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这位教师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这个阶段学生的教育必须结合感性的实例,配合直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教师的教育应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迎合学生的兴趣,明确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什么。
(如有需要自己拓展)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①人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在教育中,教师一定要遵循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否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将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②在人的不断发展成长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面临着不同的任务。
教育就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特征展开,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若违反了教育工作的阶段性特点,把小学生当作中学生进行教育,把初中生当做高中生进行教育,最终学生不但难以掌握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还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甚至害怕和逃避学习。
③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第二是指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教师一定要了解人的这一生长发展规律,了解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并抓住时机加强教育力度。
④由于受教育、遗传、环境、个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就必须紧紧围绕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这一特点,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之成为学有专长、富有个性的人才。
⑤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其发展水平又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掌握每一个年龄阶段中那些比较稳定的共同特点,按照这些共同特征,确定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防止从主观愿望出发,任意地规定教育内容和方法;又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差异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切不可死抱传统不放。
简答题的题型及其解题技巧
简答题的题型及其解题技巧作者:梁冬梅来源:《中学文科·初中版》2007年第07期简答题是按题目要求做出简要回答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在记忆、再现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基础上理解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政治试卷中的简答题一般包括直接问题式、背景材料式、材料概括式、图表型问题式、漫画问题式、情境问题式等。
解答简答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看准设问。
准确把握设问中所要求回答的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明确设问的指向,并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
第二,阅读材料。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更具有针对性,避免离题,并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旨意,或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第三,寻找依据。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从材料中找出与课本的结合点,即回归教材,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组织答案。
首先,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句子入手,揭示出题眼来回答。
其次,做到开门见山,言简意赅,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详细阐述。
再次,要点齐全,层次分明,围绕中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解答。
最后,按层次标上序号,答案要点数最好与分值成正比。
答案表述一定要用政治术语,避免口语化。
下面通过近几年中考试题对政治简答题的几种类型和解题思路加以说明。
一、直问式简答题[题型特点及对策]此类简答题就是识记类简答题。
近几年这种题型主要是以设置背景材料命题的方式出现,一般注重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设问比较明确、简洁、直接,通常设问的角度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种设问与所给材料没有多大的关系。
答案来自书本的知识点,识记准确,不难解答。
解这类题角度要抓准,要点要抓全。
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教材主干知识。
例1 (2005年厦门卷)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了。
标志着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教资中学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资中学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教资中学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来啦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力。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建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6.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储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发明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用。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中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简答题答题技巧中考历史问答题的类型(1)叙述类问答题。
这是问答题最基本的题型。
它主要是对教材中重要知识形成完整记忆,对重要历史事件等准确记忆与理解,形成关于这一事件的知识体系。
答题时,可完全照教材抄下来,注意条理清楚、文字准确、紧扣题意、逻辑严谨。
(2)归纳概括类问答题。
是从数量较多的或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历史事实中,或把时间、空间上较分散的历史现象加以选择、提炼,形成集中的、一般性的认识、观点。
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归纳、概括、再现、再认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特征,突破、重组教材叙述,形成更深层的知识系统,抓住事件性质——进步的,事件时间的限制,对连续几组问题,条理清楚,前后分段,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概括、归纳、总结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较完整地解答问题。
(3)评价类问答题。
主要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制度、政策、方针、措施等的进步与否、历史作用积极与否的评价。
它考查学生运用掌握的历史知识史论结合地解答问题。
解答是要求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注意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
首先,确定属于哪一类型的评价。
评价政策,要以事实为依据,从特定时代特征出发,客观准确地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要用“事实说话”,既要联系该人物的历史活动,又要客观准确地评价,不要用现代的标准去苛求他们,评论他们。
对比评价历史人物,应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认真思考、推敲,做出正确判断,这是难度较大的评价类型题。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应从事件的性质、作用、影响等方面去看,其过程或经过可略。
其次,确定自己的观点,观点要鲜明正确,判断要准确。
再次,依据自己的观点来组织史实,用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解题意义明确、合理,注意不要罗列史料。
(4)综合类问答题。
这是具有多种测试功能、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它是集知识比较、识图解答、与现实紧密结合、把思想教育和知识能力融为一体的、跨学科的、几种题型相结合的考试类型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第一篇: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教育学:一、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中考政治简答题的类型及复习技巧
中考政治简答题的类型及复习技巧
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方案开始。
有了方案,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
下文为您准备了中考政治复习指导的内容:
在闭卷考试中,简答题是偏客观性试题。
其功能在于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学生的得分率一直比拟高。
在开卷考试中,简答题属于主观性试题。
其功能是考查学生在记忆和再现概念、原理等知识点的根底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因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得分率明显下降。
简答题一般设问比拟明确,要求答案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1)直问直答式:即问题简短,直截了当,立意明确。
例如,请你总结一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共同特点?
(2)举例说明式:题目要求举出例子,并用例子对概念、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说明。
如,说明执法机关对于任何公民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
(3)材料分析式:即通过对材料的思维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题目。
其中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
(4)辨析式:实质是辨析题的简写版。
如,列宁指出:技术愈向前开展,劳动力就愈供过于求。
资本家就愈能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对列宁这一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须注意的是,初二的案例分析一般都属于辨析题型,只不过都不是对观点的辨析,而是对行为的辨析。
)
(5)形式:有填表、填空、填图、连线等。
(6)组合式:其他题型与简答题的合成。
这篇中考政治复习指导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带来很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题型15简答题分类突破——理论型简答题专项突破
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理论型简答题。
此类简答题重在考查化学关键能力——化学表征能力;从核心素养方面,该类简答题则很好地考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
该类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始终是高考热点题型。
理论型简答题的答题三要领:指出题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通常是写出平衡方程式(含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条件的改变将导致平衡移动的过程性描述→结论(即平衡移动的结果要紧扣题意中的现象)。
1.试简述在实验室里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l2溶于水时存在化学平衡:Cl2+H2O H++Cl-+HClO。
在饱和食盐水中c(Cl-)已达到最大,使上述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大大降低了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所以采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2.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溶液中存在Fe3+的水解平衡:Fe3++3H2O Fe(OH)3+3H+,其为吸热反应,H2O2分解放热,促进该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产生Fe(OH)3沉淀
3.人体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存在平衡:H++HCO-3H2CO3,当有少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体血液中存在平衡:H++HCO-3H2CO3。
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c(H+)增大,平衡向右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pH基本不变;当少量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会中和上述平衡中的H+,平衡向左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pH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