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与治疗指南
必要性及风险性共存
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快速大量输血、 血管活性药物、严重低钾血症需补钾、静脉 营养支持的主要途径。 机械损伤、感染、血栓形成等日益突出,延长 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并且 加重医疗负担 。
权衡利弊,利大于弊!
一,定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全身抗生素预防
研究显示预防使用万古霉素不能降低CRBSI 发生率,即使严重免疫抑制的情况下也不 能表现出其预防优势,预防使用可能产生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同样,应用替考拉宁也不能减少CRBSI的发 生,所以认为全身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对预 防CRBSI并无益处。
局部抗生素软膏预防
聚维酮碘(碘伏)软膏和盐酸莫匹罗新软 膏在中央静脉导管置管处或鼻腔内使用可 预防CRBSI发生风险,但可产生金葡菌及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
消毒液涂于术野,应待其挥发后再行操作。
4.敷料选择及更换:穿刺术野的覆盖保护一 般使用透明、半透性聚安酯敷贴或纱布等 材料。应根据临床情况和各种敷料不同的 优缺点进行选择。
例如透明的、半透性聚安酯敷贴便于发现 导管穿刺点的炎性变化,可进行淋浴而不易 受潮,减少了更换频率;但是敷贴局部仍然 可能较为潮湿,增加了定植以及感染的机 会,因此,对于高热、出汗较多的患者或 导管置管处血液渗出较多者,宜首选纱布。
置管时严格无菌极为关键
研究认为置管位点皮肤的定植超过100 CFU/10 cm2,相对危险系数为5.5,不严格的置管过程, 相对危险系数为2.1。
如果在导管置管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导管相关感染发生下降近6.3倍,说明置管时是否 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发生显著 相关。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因为工作环境,患者病情危 重的特殊条件,可能会出现紧急置管,如果不能 满足完全的严格无菌,导管留置不宜超过48 h, 根据病情,尽快无菌环境下重新置管。
2.无菌操作:导管穿刺置入和日常护理中应 尽量采用非接触无菌技术。
3.皮肤消毒剂选择:置管和护理时的皮肤消 毒应选用适当消毒剂。
2%洗必泰常作为首选,也可选用2%碘酊、 以及0.5%~1%聚维酮碘或70%酒精进行 消毒。
洗必泰和碘酊的效果优于聚维酮碘。洗必 泰以其抗菌谱广、对皮肤刺激小而被推荐, 但不宜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
一项3189例次深静脉导管的病原学监测显示: 表皮葡萄球菌(15.6%)、金黄色葡萄球菌(13.8%)、
铜绿假单胞菌(13.2%)、肺炎克雷伯菌(7.6%)和 鲍曼不动杆菌(6.2%)是五种最常见的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 到60%~9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 林的菌株也达80%以上。 鉴于葡萄球菌是导管相关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 且存在高耐药性,糖肽类抗生素药物应作为导管 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进针的深度与准确性可显著增加操作的成功率,提高穿刺 速度,减少穿刺引起的机械损伤并发症,并降低导管相关 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采用超声对深静脉导管实施监测,可以提高并发症的早期 诊断。
动脉导管穿刺点选择:
动脉导管留置感染风险小于静脉导管。通常留置 于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和股动脉等位点,
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点的选择更具有 优势 。
临床上并无区别
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感染:置管困难、体表定位 盲穿、操作者技能生疏、操作时间过长等均可 增加导管穿刺点局部和CRBSI的发生率。 而有经验的医生置管及接受专门培训的护士进行 导管护理,无论是在锁骨下,还是颈内、股静 脉,只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导管感染的发生均 无显著差异。
(二)实验室诊断:半定量培养结果≥15 CFU,定量培养结果≥1000 CFU,同时伴有 明显的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即可诊断 CRBSI。
当怀疑CRBSI而拔除导管时,应同时对导管 尖端及导管皮下段进行培养。
多腔导管需对每个导管腔进行培养 。
ຫໍສະໝຸດ Baidu
血培养诊断
同时从外周静脉与导管抽血定量培养菌落 数比较:
infection,CRBSI)
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 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显示 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并且除 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
病死率
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金黄 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的死亡率可高达 8.2%。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CRBSI的死亡 率较低,约为0.7%。
对于那些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没有导管穿刺部 位的感染并且尚无确切菌血症证据的患者,比较 立即拔除导管和在严密观察条件下保留导管的两 种处理方案时发现,患者的SOFA(序贯性器官衰 竭评分)评分、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等方面两 者没有显示出差异。
因此,在仅出现发热,不合并低血压或脏器功能 衰竭时,可以选择保留导管或原位使用导丝更换 导管,而不必常规拔除导管。
超声穿刺定位
近年来,实时二维超声、多普勒探头引导置管技术,以及 体表定位在ICU与急诊得到广泛应用。
1996年和2003年两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应用超声引导 置管技术进行深静脉置管或更换导管的显著优势在于:
能快速定位,为操作者提供靶静脉的置管条件,准确了解 靶静脉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六,治疗
1.导管的处理:临床拟诊导管相关感染时, 应当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 或者更换导管的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导管的种类、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导管对 于患者的意义、再次置管可能性及并发症 以及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 等。
有研究显示,仅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导管相关感染 时,拔除的导管约四分之三被证实是无菌的;
真菌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死亡率国内外尚 无统计数据。
三,CRBSI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CRBSI的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寒颤或置管部位
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除此以外,还有医院获得的心内膜炎,骨髓炎和
其他迁徙性感染症状。由于其缺少特异性和敏感 性,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建立诊断。一些敏感性 较高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伴或不伴有寒颤)缺 乏特异性,而在置管部位周围的炎症和化脓虽有 较高特异性却缺少敏感性。
(二)抗生素治疗
一旦怀疑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无论是否 拔除导管,除单纯静脉炎外均应采集血标 本,并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导管相 关感染的病原菌是否明确,可分为经验性 抗生素应用、目标性抗生素应用以及CRBSI 严重并发症的处理。
1.经验性抗生素应用:
导管相关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 助于早期经验性抗生素药物的选择。
颈内静脉穿刺要点
颈内静脉穿刺要点
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三角定点的三方30mm 为宜,针尖朝下方指向胸锁关节外侧15mm, 进针深度20-25mm。
余同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穿刺要点
传统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点为锁骨中点下1-1.5cm, 穿刺力向指向胸骨上窝,进针深度一般为5-8cm。
改良后穿刺点为锁骨中、外1/ 3交界点或锁骨结 节下方2cm,以锁骨结节更有参考意义,穿刺角 度与矢状面成45-60度,与冠状面成10-30度,根 据患者胖瘦程度略有不同,穿刺方向指向甲状软 骨与胸骨上窝连线中点,进针深度4-6cm,边进 针边边回抽,见暗红色血液,不呈喷射性,确定 为静脉。
其中以桡动脉发生感染几率最低。股动脉导管相 关局部感染(CRLI)发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 (3.02/1000导管日;0.75/1000导管日)。
股动脉CRBSI发生率同样高于桡动脉(1.92/1000 导管日;0.25/1000导管日)。
桡动脉因其操作管理方便,在ICU应用较为广泛。 但对心脏手术后、严重休克、体外循环患者则股 动脉的准确性较好。
股静脉穿刺要点
操作者站在患者穿刺侧,左手掌横放,食指、中指、 环指三指并拢稍屈曲,在腹股沟中点扪及股动脉搏 动最强处,使股动脉位于三指尖下方,穿刺时三指 尖按压股动脉并将股动脉向外推,局麻点选择在三 指尖内侧旁开0.5 cm腹股沟下方3-4cm处,套管针 穿刺点选择在局麻点上方1cm处,与皮肤呈20-30 度角进针,方向与三指尖连线呈平行向心穿刺,边 穿刺边回抽,见回血即用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取导 引钢丝经套管针尾部送入股静脉约20-30cm,拔出 套管针,再将留置导管沿导引钢丝送入静脉20cm, 退出导引钢丝,见回血,即用稀肝素封管,套肝素 帽,最后在留置导管出皮肤处固定,外贴敷贴保护。
新霉素,地衣杆菌素,多黏菌素油膏在静 脉导管置管处使用也减少了CRBSI的风险, 但增加了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五,消毒
1.手部消毒:导管穿刺及护理操作者的无菌 操作技术非常重要。正确手部消毒是其中 最主要的环节。
导管置入、更换、查看、触诊、调整或者 更换敷料前后均应清洁双手,即便佩戴手套, 也应注意手部清洁。严格六步手消毒法。
封管:沉积在导管中的纤维蛋白性血栓是 微生物定植的好发部位,肝素可降低血栓 发生而减少感染,使用持续的低剂量肝素 可能是方便且有效的预防CRBSI的方法。
导管血栓形成多发生于导管置入的最初数 小时内。研究显示,预防性使用肝素显著 减少中心静脉相关性导管的血栓,减少了 微生物的定植,并且可能降低了导管相关 菌血症的发生。肺动脉导管使用肝素封管 后,导管放置的最初24 h中血栓形成的危 险性显著降低。
动脉血气分析来鉴别更为可靠!
改良法锁骨下静脉穿刺
导管的留置时间与用途: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兼顾导管的用途以及 留置时间。
如果拟留置导管的时间短于5~7 d,颈内静 脉因其发生机械操作并发症率最低而适宜 选择。
但是应用超过5~7 d的导管,应考虑选择 锁骨下静脉,其具有相对低的感染率。
有报道显示:感染发生后早期拔除导管可 以很大程度上缩短菌血症时程。尽管有46 %的病例在保留导管的条件下也能成功控 制感染,但部分病例出现了菌血症的反复。
当有证据表明导管并发金葡菌感染时,应 立即拔除导管,可以选择新的部位重新置 管,拔除的导管应进行尖端培养。
由于金葡菌血症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 风险性,如无禁忌,有条件时,应该进行 心脏超声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性心 内膜炎,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避免因诊断不明导致治疗延误或者 疗程不当。
导管更换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包含PICC和用于血液净化的静脉导管): 研究显示导管感染和导管留置时间之间无相关性, 且危险高峰表现为导管置入的前几日,在2周之内 导管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
再次置管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穿刺所致的机械损伤,且 临床工作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需要超过14 d的比率 <20%。
定期更换(3 d或者7 d)并没有比按需更换导管,显 示出CRBSI发生率的降低。
无论选择以上何种措施,均应留取两份血 液样本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培养:
(一份来自导管内、一份来自外周静脉 血),以便提高确诊率。
当保留导管的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持续性 发热或者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即使血培养 阴性也应该拔除导管。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是 导致导管相关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对其相 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尚有一定争议,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 数比(导管血:外周血)≥5:1;
(3)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 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 h;
(4)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 生物。
四,预防
穿刺部位的细菌密度与感染:多项相关研 究显示,股静脉导管的感染发生率和并发 症远高于颈内和锁骨下静脉,并且股静脉 和颈内静脉较锁骨下静脉导管置入点细菌 定植发生更早,增加了CRBSI的风险。
同时取两份血样本进行定量培养,一份来 自外周,一份来自中心静脉导管,若中心 静脉导管血样本菌落数 大于 外周静脉血 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及以上时,可诊断 CRBSI。
1.确诊:具备下述任1项
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 CFU)或定量 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 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 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