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部署现状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部署现状分析

2003-07-03

中国汽车离世界有多远?

身处汽车行业,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通常包含了两层主要含义:其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二、中国汽车业和世界汽车业融合的程度。

答案在一天天变化着。尤其是入世一年半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市场,跨国汽车巨头们纷纷调整战略部署,开足马力驶入中国。以合资工程而论,没有哪个跨国汽车公司会放弃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发展的市场扩张机会。如今,不仅仅是主宰世界汽车业格局的“6+3”系统,即通用、福特、丰田、戴-克、大众、雷诺-日产六大跨国汽车集团与PSA、宝马、本田三家独立汽车企业,只要在全球汽车生产排行榜上数得上一点名号的汽车巨子们,能来的都来了。

“狼”来了,学会“与狼共舞”才能生存发展。市场是残酷的,固步自封就会被淘汰,中国汽车业的精英们勇敢地走上了与跨国巨头们同台竞技的舞台。东风-日产、一汽-丰田、

北汽-现代、华晨-宝马、重汽-沃尔沃……,随着一桩桩合资工程的进展,中国汽车业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回想起一年半以前,我国刚刚加入WTO,很多人担心随着跨国汽车巨头的进入,中国汽车业将会因为受到巨大的冲击而无所适从,甚至是风雨飘尧前景暗淡。那个时候,关于中国汽车业到底应该选择“韩国模式”还是“巴西模式”之类的探讨不绝于耳,对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充满忧虑———担心进口车会抢占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担心民族汽车企业在对外合资合作的过程中会沦为他人的附庸。

这种担心当然不无道理,落后的现实我们必须面对。但是没有与世界的融合,就没有中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何况我们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用最短的时间去跨越别人100年来走过的路。单靠自身的力量去做到这些显然是不现实的,其他行业(如家电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与跨国公司们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业才能完成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在过去的一年半之中,那些悲观的预测没有应验,在与跨国汽车巨子们博奕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业成功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2002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1万辆,同比增长36.65%。今年1月至5月,即使是在受到SARS病毒的疯

狂袭击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生产累计完成173.38万辆,同比增长33.91%;销售累计完成167.75万辆,同比增长31.46%。

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融入世界汽车以“6+3”为主导的产业竞争大格局之中。

经历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中国经济已经进

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汽车市场的“井喷”就是明证。如何抓住当前国内汽车市场迅速扩容的时机,利用好外力尽

快提高自身实力,从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依旧是中国汽车业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同时,对于业界一直存在着的很多欠缺之处,比如自主开发能力,比如发展民族品牌,比如拓展国际市场,等等,更是不能视而不见。

今天,本刊编发这样一组介绍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部署现状的文章,正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通过跨国巨头们的

行为统揽中国汽车业全局的视角。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世界越来越小,中国汽车驶向世界的车轮越来越快

通用:重组出尽风头

通用汽车在中国已有四个整车合资企业:上海通用、金杯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东岳汽车,其中最重要的是上海通用。

上海通用的市场业绩表现不俗,2002年汽车产量为11.16万辆,同比增长90.67%,市场比重为10.23%(上年为8.32%)。2003年1-5月,上海通用产量是5.49万辆,同比增长50.73%,市场比重为7.61%。

2002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上出尽风头。2002年6月4日,上汽、五菱与通用三方在南宁正式签定合作协议。2002

年12月20日,通用联合上汽集团、上海通用,出资14.4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山东烟台车身厂,携手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兼

并重组的新模式。在汽车产业政策讨论稿中,通用联合兼并的新模式受到赞扬。

金杯通用,是通用在中国的一个“痛”,亏损累累,且看不到出路何在。S10皮卡和开拓者越野车都是美国市场上的俏货,在中国却倍受冷落。有人认为,通用也许可以考虑利用上海通用来拯救金杯通用。

在加快建立销售网络方面,通用汽车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02年9月,通用汽车成立了国内首家“通用汽车世界”。与以往的代理经销商按照渠道分割车型不同,新成立的“通用汽车世界”要求经销商同时同场销售通用公司的各个品

牌的产品,而且每个通用品牌汽车都必须拥有一个品牌区域,用以展示通用的品牌个性和价值理念。据通用中国公司人士透露,预计到2003年年底前,“通用汽车世界”在全国的数量将达到30家。研究者认为,一旦国家批准外资销车的黄灯变成绿灯,这30家店将立刻演变成国产车和进口车同场销售的模式。通用称:今后所有的“通用汽车世界”都将实现销售、信贷服务及售后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大众:死守半壁江山

大众目前依然是中国汽车市场上最大的赢家,尽管来自竞争对手们的威胁正在日益加大。2002年,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共生产轿车47.06万辆,占中国轿车产量的43.14%(2001年为51.76%)。2003年1-5月,这两个公司的产量为28.6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6.5%,占我国轿车产量的比重为39.72%。

大众的市场份额明显在下降,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增长速度低于总体的增长速度,其次是列入统计的轿车生产厂家又有新的增加。业界认为,大众在中国生产能力不足。上海大众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为30万辆,一汽大众为15万辆,目前二者都在超负荷运转。

大众亚太区总裁伯德·莱斯纳承认大众目前压力巨大,因为大众计划在2007年之前,将全球销量提高20%,达到600万辆,增量的一半要在中国实现。今年4月,有消息说大众要在中国寻找第三个工厂的厂址,可能要在中国西部地区。长春和上海也都大力争取大众增加在两地的投资。上海大众的工厂已经进行过多次扩建,一汽大众计划把产能提高到60万辆。

大众面临的另一压力是价格。2002年以来,中国轿车降价风潮迭起,大众采取不降价的策略,受到舆论的责备。产品方面,大众2002年推出的POLO销售很好,2003年推出的GOL却反应平平,奥迪A4的价格也引来一片惊呼。

2002年通用公司在中国的出色表现也使大众相形见绌。通用公司采取灵活的扩张战略,参股五菱,收购烟台车身,突破了原有汽车产业政策的规定,相比之下,两年来大众在中国似乎没有大的举措。另外,两个大众中方高层经管人员的“出走”,也暴露出大众与中方合作者之间日渐加深的矛盾,特别是上海和一汽之间难以协调的关系令大众十分头痛,脚踩两只船的日子并不好过。现在上海同通用打得火热,一汽用丰田来牵制大众,大众将如何作为呢?年初一场点火线圈故障被中国媒体抓住小辫子,尽管很快平息下去,但这反映出大众在融入中国社会方面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