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分析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中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中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 前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分析和理论。
本文将着重探讨《资本论》中的利益思想,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2. 利益思想的概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利益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因。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益成为了支撑整个社会生产和分配的基础。
资本家追求自身利益,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本原则,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工人进行压榨,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而工人阶级,则追求获得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福利和更好的工作条件,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
3. 利益思想的体现3.1 资本家利益至上的行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以达到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描绘了资本家如何通过对工人的榨取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的加速扩大。
3.2 工人阶级利益的追求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到剥削和压迫,但他们也有着自身的利益诉求。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工人阶级为追求自身利益所采取的抗争行动和组织方式。
他指出,工人阶级不得不通过集体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如工会、罢工等。
3.3 利益的阶级性和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益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分享的。
相反,它是存在于不同阶级之中的。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利益是对立的,这种利益对立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之一。
4. 当代社会中利益思想的应用价值4.1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当代社会中,利益思想的应用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都需要通过对利益的探究来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
4.2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利益思想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对各利益方的分析,来确定政策的制定方向。
《资本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资本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巨作,具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一、全面深刻的经济思想理论《资本论》是一部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全面深刻的经济思想理论著作。
我们以此为基础,深度剖析当代中国的经济形势,提供科学的分析理论,为我国发展提供根本指导。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资本论》的理论分析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它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公正的,资本家剥夺工人的劳动结果,生产出来的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因,这个思想的启示给予我们对当代社会矛盾全面理性的认识。
二、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与经验《资本论》不仅是一本经济学专著,而且是一部社会历史文献,它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
在当代中国,我们需要从《资本论》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作为我们发展的基础。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体系,对现代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的流转途径做出了精辟的分析。
它还把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和货币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深刻点明现代经济制度存在的危机。
此外,《资本论》还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提供了对当代中国解决复杂问题的宝贵信息和参考。
三、对中国有针对性的现实帮助《资本论》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价值,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大有裨益。
在当代中国,深化改革和加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运用《资本论》的深刻思想,更好地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资本论》为我们探索中国式的市场化和增强市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发现和解决了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学习《资本论》理论,了解资本主义霸权的设计,可有效应对和抵御国外的经济、政治对抗。
在总结中,我们认识到《资本论》作为一部经典的经济思想理论,它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更为重要,需要我国青年学者更为深入认识、更为深入探索、更加精准运用。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首先,《资本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本质,为理解现代资本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同时,《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其次,《资本论》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重要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综合运用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使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
此外,《资本论》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帝国主义理论等,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资本论》对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内在矛盾的揭示,有助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
此外,《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思考,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总之,《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当代意义,它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方法指导,同时也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思考。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资本论》中基本原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仍然适应
(1)资本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 危机而自发调整。
《资本论》中基本原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仍然适应
(1)资本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
(2)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 危机而自发调整。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始终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
对未来社会设想在三个方面
三个方面 相互联系
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 未来社会的物质基础 未来社会的制度特征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背靠马列,面对现实
十八大报告: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一方面,如实看待马克思《资本论》的伟大 生命力,不要轻率盲目贬低和否定它。
一
《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灭亡论”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个基础:劳动价值论
三大 支点 一个中心:剩余价值
资本与雇佣劳动对立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三个过程
十一大理论
十一大理论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劳动价值论
Add your text
剩余价值生产论
资本积累论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对未来社会设想在三个方面
三个方面 相互联系
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 未来社会的物质基础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未来社会的物质基础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内容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信用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阐明了信用的内涵和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用理论。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对我们当前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本质、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规范信用行为、防范过度投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信用理论信用制度市场经济当代价值“信用”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crdeo”,原意为信托、信誉、相信,后来被引入英文“credit”,被赋予了信用在近现代经济学中所具有的含义。
《大英百科全书》对“Credit”的解释是:“指一方(债权人或贷款人)供应货币、商品、服务或有价证券,另一方(债务人或借款人)在承诺的将来时间里偿还的交易行为”。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把信用理解为:“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予让渡,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一)信用的内涵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信用”的内涵。
首先,马克思认为信用就是一种“贷和借的运动”,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只是有条件让渡的独特形式的运动。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信用首先是一种“贷和借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货币或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只是使用权发生了变化。
另外,信用的存在是以偿还为前提的,对此,马克思还引用了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图克的话来进行阐述:“信用,在它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
如果资本是用货币贷放的,……那么,就会在还款额上加上百分之几,作为使用资本的报酬”。
其次,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一种经济关系,他认为经济范畴的“信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资本论》中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中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利益问题是马克思《资本论》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
深入解读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利益思想,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中国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实践意义。
本文概述了《资本论》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其当代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文认为,马克思利益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对于平衡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创建和谐社会关系具有积极的推動作用。
标签:马克思;《资本论》;当代价值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阐述了利益的内涵、形成基础以及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利益是社会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因为利益的存在,才促进了社会交往,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逐渐建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益关系如何构建,分配机制如何建立,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利益关系的诠释为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指导,对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帮助和有益的实践指导。
一、马克思《资本论》中利益思想概述利益的意思就是所能获得的“好处”。
利益的外延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军事利益,社会利益等等。
人们在自然和社会关系中所能够获得的好处,统统可以称之为利益。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一个目的,就是获取自身利益。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什么是利益,但是关于利益以及利益关系的阐述却贯穿《资本论》全文。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利益是怎么产生的;通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流转,揭示了不同阶层对于利益的不同追求;通过对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辩证关系的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规律。
浅析《资本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
浅析《资本论》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内容提要:《资本论》是马克思以其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伟大的、光辉的巨著,博大精深,意义非凡。
《资本论》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经济社会运动规律,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科学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世界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理论武装;为研究和剖析当代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锐器。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座“思想高峰”,在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资本论》;生产方式;经济规律;价值一、《资本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其一生最重要的著述,是诠释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文本依据。
在《资本论》发表之后的140年里,科学技术发展经历了多次的革命性飞跃,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也已经从传统的“殖民时代”跨入了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和思想理论也波澜起伏。
在140周年后的今天,马克思的《资本论》依然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
在当代新的境遇下要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层次,仍然需攀登这座“思想高峰”。
《资本论》为政治经济学阐述的基本原理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基石,它指导我们从根基上去分析、研究和把握当代国内外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本题,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所战胜和替代的客观规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观察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落的客观结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必然经历同生产力相互作用而发展的历史进程。
只有建立起自身的物资技术基础,确立其统治地位,才能最终战胜和替代旧的社会生产方式。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对当代社会的认识、理解和改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资本论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内在运作机制,使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理。
2. 解释经济危机和矛盾的根源。
资本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私人占有制和生产方式的矛盾,资本主义市场的崩溃和经济萧条。
了解这些矛盾和危机的本质和根源,对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应对危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3. 批评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和压迫。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对有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和劳动者获取剩余价值,这种经济剥削与社会压迫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否定和超越对于解放劳动者和全人类的解放至关重要。
4. 指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资本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生产方式的目标是实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调整社会生产关系,从而摆脱难以解决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5. 作为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资本论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人类实现社会进步和解放的重要武器。
资本论对当代社会的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为我们指向改造和进步的方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于文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关于文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资本论》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承载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也提出了一种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
尽管《资本论》首次出版于19世纪,但它的当代价值仍然非常突出。
首先,《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书中详细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作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商品化、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占有等等。
这些分析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也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比如,在当前全球化与金融化的背景下,资本的力量越来越集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预警机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资本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社会组织的理论构想,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作为一本批判性的著作,马克思在书中勾勒了一种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
他认为,资本主义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动力,最终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虽然马克思的具体方案并不完善,但《资本论》对于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特别是在现实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和可持续性,以及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社会制度。
最后,《资本论》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人文学科等领域,人们仍然对《资本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
同时,它也成为了人们理解和思考社会问题的重要参考书目,促进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审视。
总而言之,《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体现在它的批判性思想、理论构想和文化影响三个方面。
它不仅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也对构建更加公正、可持续的社会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作为一部经典之作,《资本论》将继续为后人的研究和思考提供沃土,推动学术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一、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历史背景二、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1)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储备(金银)的起源(2)利润的本质与剩余价值理论(3)资本的流通(4)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5)货币和信用的关系三、当代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价值分析(1)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货币资本理论(2)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危机的分析(3)对欧债危机的分析(4)对全球化影响下的地区不平等的分析(5)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分析一、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历史背景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创立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资本主义时期。
当时,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欧洲经济的主要形式,而货币及相关金融机构的出现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
因此,马克思开始形成货币资本论,并在《资本论》中凸显出来。
在20世纪,马克思的货币资本理论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要的理论分支之一。
二、马克思货币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1)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储备(金银)的起源货币是经过社会生产和交换发展而形成的特殊商品。
平时我们所说的钱就是一种货币形式,它可以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代表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价值来源于货币持有者对此货币的信用度。
此外,货币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流通方式,例如,金属货币、法币以及各种具有信用性的货币。
货币储备也是货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要对储备货币金银的产生原因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2)利润的本质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主要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出来的超过工资费用的剩余利润。
这是资本家利润的主要来源。
马克思称工人们从事工作是非常充分的,即收入只能补偿工人劳动的最低费用,不能反映他们为所有者贡献的劳动的社会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的产生不是由于资本家为可以出售的商品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在社会中得到到接受的价值而实现的,而是由于资本家依靠强制关系榨取工人的价值而实现的。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当代价值
CAIXUN 财讯-8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当代价值□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樊小娟 / 文《资本论》这一巨著,可谓是花了马克思毕生的心血才完成的。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它的问世,不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仍然对现实的社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研究对象 当代价值 现实意义《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这句话是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
但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有很多的争议。
尤其是对揭示什么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很多意见。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时,他研究的对象的侧重点是生产关系,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本质。
我们看到,马克思不是撇开生产力而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
他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作为一个最终的,一切服从于其他方面的研究,服从于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运动的规律。
《资本论》的研究方法(1)科学的抽象法。
马克思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
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所谓的抽象力“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是运用历史的,现实的和数量的逻辑进行分析的能力”,只有运用抽象力才能把隐藏在经济表象背后的规律揭示出来。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完整的阐述了他用于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的思想,这种方法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两个过程。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属于研究方法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属于叙述方法范畴。
(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也即是说逻辑的发展应当跟随现实的发展。
所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中的历史不是指现实的具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近两个世纪以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准确而深入,揭示了这一制度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也提供了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并分析这些启示对我们理解和改造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1. 资本主义的基本逻辑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逻辑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身财富,剥削劳动者成为制度性的现象。
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剖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家如何通过剥削劳动者来获取利润。
他们将剩余价值的生产归结为劳动者的劳动力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生产商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的部分就成为了资本家的利润。
3. 无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在于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的阶级,只拥有自己的劳动力,而无法享有剩余价值的收益。
资本家通过垄断生产资料和市场的控制,将无产阶级束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使他们沦为永久的工人阶级。
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1.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危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可持续,会导致经济危机、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中的经济危机、收入分配不公和社会动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只能通过阶级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解放。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和推动当代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非常重要。
3. 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控制的重要手段。
《资本论》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资本论》对于人类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5)
结论:正是由于《资本论》具有上述理论上的伟大贡献,从而使之成为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思想与社会科学理论方面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并 对人类思想与社会科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由于有了《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成为了真正的社会科学理论;由于有了 《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以来社会科学中独树一帜的“范式”;由 于有了《资本论》,人类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以及人类社会的未来第一次获 得了与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及其社会理论完全不同的、科学的认识。直到今天, 从全世界范围看,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惟一能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社会理论相抗 衡的理论与思想流派。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工人阶级与全人类没有获得最终的彻 底解放,那么人类就要不停地从《资本论》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不断获得思 想、精神和理论的养料,以获得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指导。 《资本论》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影响人类的思想从而对实际的历史发 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开辟 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不仅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而 且也将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3)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道路、资本主义道 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第四条道路”。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 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旅途,而 且也开启了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 取得的伟大成就,再一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毫无疑问,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发展马克思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心得体会:《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资本论》解释了市场经济的动态效率及其历史合理性恩格斯在回顾和总结马克思的理论时提出,马克思毕生有两大贡献,一是提出了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的这两大贡献是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或内在联系具体地体现在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上。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动态效率提出一个解释。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缩减劳动力价值实现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前提是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消费品的单位价值量。
依照马克思的论述,全社会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是以个别部门的先进企业率先实现生产率进步为前提的,这些先进企业为此将取得超额利润,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部门内的其他企业迫于压力,也会采纳同样先进的技术。
这一过程若普及开来,就会造成全社会所有部门的产品尤其是消费品的单位价值量下降,从而削减劳动力价值,提高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率。
当马克思提出生产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不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而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他事实上强调了这样一点:在产业革命后形成的新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剩余的增长和生产力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互为前提、合二为一的过程。
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这样的经济制度,它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的关系”,势将“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
依照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主要体现于接纳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所注重的资源配置的静态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这个解释,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且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实际上是对市场经济在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上的作用的解释。
这是因为,第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企业间的充分竞争为前提,公有制企业完全可以和私有制企业一样,富有成效地参与这种竞争;第二,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企业不以过度剥削为手段获取剩余价值,而是将剩余价值的增长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这一点和公有制企业的目标模式是一致的;第三,剩余价值的阶级属性一方面取决于其归谁所有,另一方面要看其如何被利用。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是指资本论的理论对于现代社会
的价值及其实际在社会中的意义。
今天,资本论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在国际上仍然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它的核心含义仍然存在着种种争议和讨论。
资本论不仅能够帮助社会调整经济、资源和信息,而且还有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市场结构,进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它被认为有助于缩小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而且能够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赢,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高科技成果,促进经济的科学化、信息区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创新的目标。
它能够帮助企业优化它们的职能结构,使企业更加科学化、更加市场化,使企业更有竞争力。
此外,资本论还有助于缩小内外资本的差距,促进各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结构的改革,促进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从以上可以看出,资本论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实现市场关系的优化,而且有助于社会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真实的资源分配体系。
因此,资本论理论的实践仍然有其实用价值,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1 -。
关于文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关于文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资本论》是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的重要著作,首次于1867年出版。
尽管它是19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物,但它
仍然具有今天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
首先,《资本论》涉及到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如利润、剥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马克思的观点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观点和工具。
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这对于我们认识和应对当代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资本论》对劳动力和商品交换的分析也具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和劳动生产力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代工人阶级的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
此外,马克思对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也对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经济问题具有启示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背景下。
最后,尽管《资本论》的形式和语言可能有些过时,但其关于对抗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和无产阶级的觉醒与团结的呼吁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贫富差距、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等问题,而马克思提出的解放和社会正义的理念仍然是我们思考和追求社会进步的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资本论》作为一本理论著作,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批判、对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
析、以及对社会正义与解放的思考和指引。
尽管它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模型或解决方案,但它为我们认识和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和工具。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贡献、影响和当代价值
及 其 贡 献 、 影 响 和 当 代 价 值
罗 苗 苗
摘 要 :对 于初 学者 来说 ,学习 《资本论》 这样 一部 科学 巨著 ,不仅要 认真阅读原著 ,还要更 多地 了解前人研 究 《 资本论》 的观点 和 成 果 ,才能更加全 面、深刻地理 解 《 资本论》 所 阐述的 内容。本 文从 一个初学者的角度 ,根据老师课堂讲授 的知识框 架,结合课 后 阅读 的 文献资料 ,对前人 关于 《 资本论》 的研 究对象、研 究方法 、体 系结构及其贡献 、影响和 当代价值等方 面的研 究做 了一些总结和 思考 。 关键词 :资本论 ;体 系结构;研 究对象 ;研究方法 ;当代价值 关于 《 资本论》 的体系结构 《 资本论 》第 一卷 ( 共7 篇 )分 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即第 1 篇 ,主 要讲劳动 价值 论 ;第二部分是从第 2 篇到第 6 篇 ,主要讲剩余 价值生产 理论 ;第 三部分即第 7篇 ,主要讲资本积 累理论 。第二卷 ( 共3 篇 )分 为两部 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 1 、2 篇 ,主要讲个别 资本的再 生产和流通 ; 第二部 分即第 3篇 ,主要讲社会总 资本的再生 产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 以及剩 余价 值的转化 、分割 ,马克思阐明了利润 、利息和地租等各 种剩余价值 的具体转化形式的 内在联系 ,进一步揭示 了资本主义生产 的剥削实质 。 3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关 于社会 总资本 再生产 理论 ,马克思 阐 明了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的区别与联系 ,解决 了古典学派不 能解答 的关 于什么是社会资本的问题 ,明确规定 了社会总资本运动是社 会资本再生 产问题的研究对象 ,在此基础上分析 出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 产下社会 总 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基本公式和引 申公式 ,并进一步分析 了社会资本
资本论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研究目的二、资本论概述1.资本论的基本观点2.资本论的结构三、资本论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1.经济发展2.社会变革3.政治体制4.文化传承四、资本论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应用案例1.国有企业改革2.市场经济体制建设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资本论的当代价值1.理论指导作用2.方法论启示3.实践路径探索六、结论1.资本论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重要地位2.继续深入研究资本论的意义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马克思的《资本论》再次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这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巅峰的伟大著作,对当代中国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和结构,探讨其对我国当代实践的启示和影响。
二、资本论概述《资本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部长篇巨著。
全书分为三卷,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发展和矛盾。
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等。
这些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规律,为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资本论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资本论》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资本论揭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社会变革:资本论强调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
我国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3.政治体制:资本论关于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政治与经济的统一等观点,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国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分析与当代价值《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
从它第一卷1867年问世至今,已有近140年之久。
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坎坷实践和激烈论辩之后,《资本论》的当代意义何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严肃问题。
(一)《资本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是什么?自从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可以说,没有一本书像《资本论》那样对于工人阶级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人们把它比喻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要想认识到这一点,就必须懂得如恩格斯所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实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这就是《资本论》写作最深刻的政治动因。
如果有人忽视这一点,背离这一点,甚至于敌视这一点,就不可能对《资本论》的当代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价。
《资本论》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是关涉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命运的大事。
就当时的情况分析,有两方面的背景:其一是,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虽然致力于探讨私有制运动的规律,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出私有制本身的合理性问题。
私有制被他们当作不言而喻的前提,是既无起源又无发展的经验事实,而资本主义则被视为由人类天性决定、合乎自然的唯一可能的生产方式。
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的日趋尖锐,这种经济学更是走向了庸俗化。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就是其中的代表。
马克思认为: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科学探讨已经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
其二是,各种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学说都缺乏科学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虽然对资本主义剥削的罪恶进行揭露和抨击,但都是诉诸抽象的人性和理性,把未来社会改造寄希望于有教养人士身上。
蒲鲁东在《什么是财产》中,虽然也对私有制作了批判性考察,但却在《贫困的哲学》中提出构成价值论,认为货币是资本主义一切罪恶的根源,因而只要求改变私有制的某种形式。
蒲鲁东的批判只不过是对李嘉图理论的乌托邦式的解释;他企图超越资产阶级经济学,超越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成为一种合题,结果只不过是一种总合的错误。
显然,如果不摆脱以上理论的左右,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工人运动。
鉴于此,马克思才排除一切干扰,牺牲了健康、人生幸福和家庭,以下地狱的精神来创作《资本论》。
《资本论》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揭示出这个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规律。
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入手,指出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卖出一种商品是为了买进另一种商品。
相反,资本的一般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买是为了卖(带来利润)。
马克思把投入周转的货币的原有价值的这种增殖界定为剩余价值,并且进而指出,剩余价值不可能从商品流通中产生,因为商品流通只能是等价物的交换。
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使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创造过程。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工人的劳动力。
它的使用是劳动,劳动创造价值。
货币拥有者按劳动力的价值购买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价值和任何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工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费用的价值)决定的。
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迫使他劳动,会创造出资本家没有付给报酬却被拿走的剩余价值,构成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以此为基础,马克思考察了资本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揭示出资本的垄断将会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恩格斯高度地评价说:这个问题(指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引者注)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
它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
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掌握《资本论》的真精神,在当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88年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提出,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政体,将会构成人类形态进化的终点,并由此成为人类历史的终结。
此后,他进一步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中,系统地论证了这一观点。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历史性事件的发生,似乎使这种观点得到了验证。
在这种大背景下,经济学大师张五常先生,近几年也公开批判《资本论》是由头错到尾,为祸最深;马克思的理论不是过了时,而是从未对过,因为共产主义错估了人类本性,只有私产制度才是唯一的选择。
历史终极论充满着对资本主义的自恋情节,以及当今资本主义大国主宰统治世界的政治野心。
其错误一如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时所指出,都是认为资产阶级赖以进行统治的社会条件是历史的最后产物,是历史的极限,因而完全不懂得资产阶级制度本身的伟大和暂时存在的必然性。
发达资本主义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但是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般认为资本主义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中期的垄断资本主义和当下的全球资本主义(又称后资本主义)。
在资本主义新的历史阶段,经济保持相对稳定发展,自我调节功能有所改善,除了几个微不足道的例外,今天的地球上似乎没有一个角落资本活动不曾渗透到。
应当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一方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资本的全球化造成全球范围内严重的两极分化,资本与科技的结合造成生态的严重破坏和精神家园的失落。
为此,西方学者德里达在所著《马克思的幽灵》中,批判福山们所歌颂的资本主义胜利凯旋,是自欺欺人,是掩耳盗铃,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急、脆弱、危机四伏,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灾难之中的现实。
德里达列举了西方民主制度在当代世界产生的十大溃疡,指出这个世界出毛病了,它已经破败不堪,这是一个乱了套的年代,这个世界病得很厉害,一天不如一天。
由此,德里达得出结论说:人类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目前在西方有见识的学者和左翼政治家中,一股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呼唤社会主义的思潮正在广泛形成。
我们今天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后的低潮、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时期,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自觉性和实践的坚定性,就十分有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从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二)《资本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其研究大思路又是什么?一般认为,《资本论》是一部经济学著作。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从《资本论》的结构来看,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的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详细的批判史。
在创作《资本论》的长时期中,马克思一些主要的手稿几乎都是以经济学命名的,如《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等等。
为了写作这些手稿,马克思阅读了大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例如从1850年9月到1853年8月的伦敦时期,马克思就广泛阅读了英、法、德、意等国经济学家的著作,写下了共24本笔记,总篇幅超过100印张。
《资本论》从对商品的研究开始,创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奥秘。
因此,说它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并无不妥。
但是,不能因为肯定《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性质,而忽视、甚至否定这部著作的哲学性质。
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
第二国际(包括考茨基)的理论家就认为,《资本论》纯粹是经济科学和历史科学著作,缺少哲学意味,因此主张用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的哲学来补充马克思学说。
俄国自由民粹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责问:马克思在哪一部著作中叙述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样的著作是没有的,《资本论》只是狭义的经济理论而已。
在我国相当一个时期,由于对《资本论》的哲学性质缺乏充分重视,导致对唯物史观的忽视和简单化理解,造成在经济学和哲学研究中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的主旋律不够突出。
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一定介绍,这是有意义的。
但是西马中一些人在重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时候,对《资本论》则是重视不够,甚至存在误解和偏见。
对于他们的观点不能无原则地附和。
事实上,《资本论》不仅对政治经济学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资本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和人类解放的大思路,这就是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走向历史的深处。
1842年至1844年,马克思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活动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为了解决苦恼的疑问,是促成他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批判,得出一种见解:要想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锁钥,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
他意识到哲学的批判应当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是从副本的批判转向原本的批判。
从那时起直到逝世前夕,马克思用了近40年的时间来研究经济学。
正是通过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的结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在《神圣家族》中认识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历史研究应当用现实的人,取代那种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制定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在《哲学的贫困》中明确规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创新心路,可以发现他的哲学研究,总是带有浓厚的经济学性质;而他的经济学研究,又总是具有鲜明的哲学性质。
马克思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地把唯物史观看作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了经典性的论述。
由此可见,没有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的内在契合,马克思就不可能创立唯物史观。
《资本论》作为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双向建构的结晶,从哲学的层面看,表现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