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媒体创作趋势.

合集下载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电视记者作为新闻现场的主要报道者,其新闻敏感性的高低对于新闻报道的质量以及受众的接受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视记者的报道中,如何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将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需求相结合,是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需要考虑新闻本身的价值以及事件的重要性。

在报道新闻时,电视记者需要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并加以分析评判。

同时,电视记者还需要了解事件对于受众的影响以及受众对事件的关注程度,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新闻策略,准确地刻画事件的实质和重要性,使得新闻报道尽量符合受众的认知需求。

其次,电视记者需要关注受众的心理需求。

观众在收看电视新闻时,往往因为受到情感冲击而产生共鸣,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因此,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需要考虑到受众的情感需求。

通过深入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电视记者可以把握新闻的重点,准确地表达事件的影响,培养受众的投入感,激发情感共鸣,加强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和记忆力。

同时,除了关注受众的情感需求之外,电视记者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普及程度。

受众之间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普及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电视记者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知识背景,选取恰当的措辞和表述方式,以便更好地传递新闻信息。

比如,对于科技相关的新闻,电视记者要准确地表达科技术语,符合科技专业人士的认知需求,而对于普通受众来说,电视记者需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帮助普通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最后,电视记者还需要注意到新媒体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新闻观众获取新闻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新媒体的社交化、个性化、跨平台特性,使得新闻报导场景大量增多,网民各种合法、非法渠道获取信息的现象日益增多。

因此,电视记者需要及时关注新媒体领域的新闻事件,及时了解社交媒体上的热点及舆论,更好地把握新闻报道的方向和节奏。

总之,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需要考虑到新闻本身的价值以及事件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关注受众的情感和认知需求,以便更好地表达新闻信息,加强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和记忆力。

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探讨

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探讨

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探讨【摘要】受众心理需求对电视新闻编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受众心理需求和电视新闻编排的关系,探讨了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如何影响新闻节目的选择和呈现。

在实际制作中,需要根据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合理安排新闻顺序和内容,以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

本文还通过案例分析和创新模式的讨论,展示了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创新方式。

在本文总结了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密切关联,展望了未来受众需求对新闻编排的影响,并强调了受众心理需求在新闻制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之间的关系,为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受众吸引力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受众心理需求, 电视新闻编排, 关联探讨, 影响, 分析, 指导, 案例分析, 创新模式, 关联性, 未来展望, 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信息时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获取信息的层面,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新闻来满足情感、认知和社会需求。

电视新闻编排需要考虑到受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不同心理需求,以保持观众的兴趣和忠诚度。

随着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电视新闻编排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受众的需求变化。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对受众心理需求对电视新闻编排的影响、电视新闻编排中的受众心理需求分析、受众心理需求如何指导电视新闻编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受众心理需求对电视新闻内容选择、报道方式、节目形式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创新模式探讨,旨在为电视新闻编排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关联性的研究,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方法和模式,为提升电视新闻报道质量和受众体验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旨在加深对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之间复杂而重要的关联性的理解,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指的是对社会热点事件和新闻敏锐的觉察能力。

电视记者必须能够及时发现、跟踪、披露事件,这需要他们具有出色的新闻敏感性。

而这种敏感性往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得到的。

那么,电视记者如何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呢?1.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电视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的第一步。

兴趣爱好广泛的电视记者能够侧重于个人喜欢的领域,所以他们总是能够比别人更快地发现新闻热点。

同时,这些兴趣爱好还有助于他们培养深度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以及对新闻热点的判断和解析能力。

2.阅读电视记者必须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而阅读是又一个让其成为知识丰富的人的途径。

通过阅读,电视记者能够了解各种新闻热点事件、人物和趋势。

另外,通过阅读过程中的梳理,他们还能将新闻中的杂乱信息进行分类,提炼出真正重要的事件点,从而判断该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3.活跃社交活跃社交也是提高新闻敏感性的一个有效方式。

通过与社会各阶层人士保持良好关系,电视记者可以在社交场合中了解到大量的新闻信息。

同时,他们要学会提问、倾听、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获得更多的社交信息。

二、电视记者应该如何了解受众心理受众心理是指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反应。

电视记者了解受众心理,有助于他们创新、贴近受众的新闻报道方式。

1.了解受众需求电视记者需要从受众需要的角度出发,抓住受众感兴趣的事件,编写与受众相关的新闻,针对具体观众群体分析他们的需求,选择符合他们场合、身份等要求的新闻报道。

电视记者应该意识到受众对新闻报道类型和形式有不同的偏好。

有些受众喜欢新闻碎片化,以新闻短片形式呈现;有些受众偏好深入聚焦,更加严谨和深度的报道方式。

要考虑到受众喜好的差异,量身选定新闻报道方案,以便获得更多的观众。

3.探索创新报道创新报道的目的是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电视记者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如多媒体报道、虚拟现实报道、互动报道等,吸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观众关注。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电视记者作为电视新闻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具备敏感的新闻感知能力,以及对受众心理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对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1.1 新闻敏感性的定义新闻敏感性是指电视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感知能力。

不同于普通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电视记者需要拥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及时采访报道。

新闻敏感性不仅包括对突发事件的敏感,还包括对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的敏感,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信息,为受众呈现更多元、丰富的视角。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并非天生,它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培养和提升。

电视记者需要保持对社会事件的敏感性,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社会民生问题,时刻保持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和敏感。

电视记者需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新闻热点和故事价值,并及时将其转化为新闻报道。

电视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多读书、多看报,增强对各种领域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和把握能力。

新闻敏感性是电视记者的重要素质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具备敏感的新闻感知能力,电视记者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线索,并及时展开报道工作。

新闻敏感性还决定了电视记者能否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信息,从而呈现更丰富、多元的视角给受众。

提高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对于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受众心理分析2.1 受众心理的特点受众心理是指观众在接收电视新闻时的心理状态和活动。

受众心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包括兴趣、情感、认知、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观众拥有不同的受众心理状态,这也决定了他们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

电视记者需要对受众心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探讨论文

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探讨论文

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探讨论文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探讨全文如下: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行业已经不像过去一样风光无限。

一方面正受到互联网络等一些新兴媒体的冲击;另一方面,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如央视,地方各卫视高收视率,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如何提高收视率?如何满足大众的心里需求便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目的,电视新闻节目要赢得大众的关注,前提就是从受众心理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

1电视新闻编排与受众心理的关系信息是从传播者那里经过编码的过程最终到达接受者,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信息的接受者是大众。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大部分大众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了巨大打击,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大幅度缩小。

不仅如此,还有来自于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央视,各卫视和一些报纸、杂志等,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小了电视新闻市场。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不断扩展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形式,增加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

才能实现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在竞争中的发展,扩大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占有额。

地方电视新闻编排只要将受众心理需求摆到首位,不断分析受众心理状态,迎合受众群体对于新闻的需求,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受欢迎程度,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2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一档不可或缺的节目,常常是老百姓喜欢收看的节目,因为电视媒体比传统报纸媒体有更强的及时性以及传播的广泛性。

并且电视器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直播演播室嘉宾谈话等等能把正在发生的受众关心的事情同步传给受众,电视新闻的优势更加凸显。

但是随着电视发展的更新,大众对新闻的心理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传统报纸媒介时代,大众的新闻受众心理只是单一的“知情”。

在电视新闻媒介阶段,新闻传播途径更加人性化,这时候的受众心理也开始丰富多样化。

受众心理是相互结合出现在同一新闻事件的关注中,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受众好奇于新鲜事物、求知于陌生事物、攀比于周围事物,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编排,才能吸引大众的视线,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电视广告创意与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广告创意与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广告创意与受众心理研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其创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广告的传播效果和产品的销售业绩。

而要打造出成功的电视广告创意,就必须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

受众的心理需求、认知模式、情感反应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和记忆深度。

因此,研究电视广告创意与受众心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一)注意力分散在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受众的注意力往往是分散的。

他们可能在同时进行其他活动,如聊天、吃东西或做家务。

这就要求电视广告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以独特的视觉、听觉元素或情节吸引他们的目光。

(二)选择性记忆受众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并非全盘接受,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价值观进行选择性记忆。

那些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情感共鸣或独特卖点的广告内容更容易被记住。

(三)追求娱乐和轻松现代人生活压力较大,看电视往往是为了放松和娱乐。

因此,电视广告如果能够以轻松幽默、富有娱乐性的方式呈现,更容易赢得受众的好感。

(四)信任和权威倾向受众在面对广告时,往往更倾向于相信权威的声音和知名的品牌。

如果广告能够借助专家、明星或权威机构的推荐,会增加受众的信任度。

二、电视广告创意的表现形式(一)情感诉求通过触动受众的情感,如亲情、爱情、友情等,引发他们的共鸣。

例如,一些保险广告常常以家庭的温馨场景为背景,强调保险对家人的保障和关爱,让受众在情感上产生认同。

(二)幽默风趣以幽默的方式传达广告信息,使受众在欢笑中记住品牌和产品。

比如,某些饮料广告通过夸张的情节和搞笑的表演,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故事性叙述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将产品或品牌融入其中。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广告的趣味性,还能让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广告的内容。

(四)视觉冲击运用精美的画面、独特的色彩搭配和震撼的特效,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

比如汽车广告中酷炫的车型展示和高速行驶的场景。

关于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分析

关于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分析
的工作 思路 ,准确定位 受众心理需 求与 电视 新 闻编排 的关 系是迫切 需要 解决的 问题 。笔 者在 查 阅相 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 实际工
作 经验 ,就 大众心理 需求与电视 新闻编排 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借此为我 国电视新 闻编排 工作 方式的转变提供参 考建议 。
关键 词:受众心理 ;电视新闻 ;新 闻采编
因此加 强受 众 心理 与 电视新 闻编排 的关 和 参 与性 ,差异化 心 理也 得到 了进 一步 巧 ,电视新 闻 的编排 技巧 不仅 要 充分 发 联性研究 是非常必要 的。 放 大 。所 以从这个 意 义 上来说 ,电视新 挥 应 有 的价值 ,新 老技术 的交 替更 需 要 1 受 众心理需求与 电视新 闻编排 的关 系 闻媒体 和其 它媒体存在很 大的不 同。 满足大数据时代下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
2 . 1 . 1 满足信息的准确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及 时性 很 多受众认 为一些新 闻信息不可 靠 , 导致 他 们对 电视新 闻产生 了充 当看 客 的 心 理。这 在很 大程 度上 说 明 了受 众 的心 理 非常 容易 受 到信息 的 可靠性 的影 响。 这也 就 要求 电视新 闻记 者们 在 编排栏 目 时必 须 确保 信源 的可 靠性 ,只有 这样 才 会使 受 众接 收 到最 准确 、最真 实 、最 客 观的信息 。 2 . 1 . 2 满足受众 的猎奇 心理 电视新 闻的生 命力 取决 于 时效 性 , 与互 联 网新 闻不 同 ,传 统 电视新 闻 的主 要竞 争力 源 自于 “ 实 地走 访 ”与 “ 记 者 跟踪 调查 ”两 个方 面 ,这些 优势 是 目前 互联网新闻无法 比拟 的。 2 . 2 受众心理期待引导 党 的方针 、政策和国家政治 、 经济 、 文化 生活 的走 向等 重要 信息 主要 靠 电视 新 闻节 目传播 ,因此 受 众期 待引 导 的心 理需要 新 闻节 目编 排工 作者 认清关 注 的

浅谈电视新闻采编如何与受众心理相结合

浅谈电视新闻采编如何与受众心理相结合

浅谈电视新闻采编如何与受众心理相结合【摘要】电视新闻采编在与受众心理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保持新闻的真实客观性,注重受众情感,注意新闻节奏和节目结构,以及平衡新闻传递与受众接受能力。

这些因素都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受众的接受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电视新闻采编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未来,建议电视新闻采编继续与受众心理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和市场环境,推动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电视新闻采编与受众心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受众心理、新闻真实客观性、受众情感、新闻节奏、节目结构、传递能力、受众需求、平衡、重要性、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今社会,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电视新闻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如何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成为了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议题之一。

受众心理是影响观众收视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与受众心理相结合成为了电视新闻采编的必然趋势。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电视新闻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和重要信息,同时也希望新闻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电视新闻在采编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受众的需求,不仅要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性,更要注重受众情感的传达。

新闻节奏和节目结构也是影响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

对于快节奏的新闻节目,观众更容易产生疲劳感,而过于枯燥的节目结构也会让观众失去兴趣。

在电视新闻的采编过程中,需要注意节奏的掌控和节目结构的合理安排,以保持观众的关注度和兴趣。

电视新闻采编需要与受众心理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更能够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视新闻采编如何与受众心理相结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从受众心理需求看节目创新

从受众心理需求看节目创新

BROADCASTING REALM 视听界52 中国媒体面临一个新的时代背景:WTO让我们融入世界,奥运会让我们打开大门,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主旋律。

在节目创新上必须考虑到社会心理需求。

一、中国人社会心理扫描 1.面子观念强,重视社会评价。

中国人重视与他人的关系,面子观念强,重视社会评价。

林语堂曾说“面、命、恩”是统治中国的三位女神。

“面子”是最有力量的,是“最细腻的标准”。

脸面规定了中国人的社会及人际行为,面子是解释中国人行为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面子消费广泛存在。

2.不够独立,从众趋势明显。

中国人独立性弱,容易受他人影响,从众心理普遍,容易被“忽悠”,对媒体来说是机会——容易形成高收视。

3.个性含蓄内向,沟通不充分。

中国人内心世界丰富,含蓄内向。

导致的结果是沟通不充分,表达不准确。

全世界30亿移动电话,中国占6亿。

中国人习惯间接表达,话中有话。

习惯非正式沟通,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网上聊天、网友)等。

容易误会,人际关系复杂丰富。

4.价值取向单一,好恶分明。

中国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占很大的地位。

北方人官本位思想,南方人金钱观念、艺人崇拜。

成就动机太强,成败观念太分明。

需要多元化价值观。

5.崇尚权威,相信意见领袖。

非正式传播影响大,重视口碑传播。

崇尚权威,认同来自权威的信息。

矛盾心理:表面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化,内心依然崇尚权威。

深层原因是价值观从受众心理需求看节目创新佘贤君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平等、自由,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希望爬到金字塔尖,官本位的儒家思想依然影响每个人。

成功人士是学习的楷模,影响力大。

6.文化差异大,角色意识强。

中国版图辽阔,民族传统丰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发展迅速,观念变化快,世代观念差异明显。

二、媒体节目建设现状 1.把“名牌”等同于“品牌”,片面追求收视率。

媒体评价不完善,过分强调收视率的作用,片面用收视率的高低来评价节目建设。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分析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方式,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同时分析受众的心理需求,是电视节目传播的关键问题。

一、节目类型和传播方式电视节目的类型种类繁多,包括新闻、综艺、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形式。

对于传播策略来说,选择适合的节目类型和传播方式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应该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

例如在传播新闻类节目时,应该优先采用实时直播的方式,通过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增加观众的收看度。

而对于电视剧等影视剧类节目,可以采用分集连载的方式,借此来增加受众的吸引力和收视率。

其次,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传播方式。

例如对于年轻人群体,可以采用互联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传播,增加传播渠道和覆盖面。

二、受众心理需求与内容设置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众多,对于受众的心理需求的了解与把握,是制定节目内容和传播策略的重要前提。

首先,受众对于节目内容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有些受众群体喜欢轻松愉悦的娱乐节目,而有些则更加喜欢深入思考的纪录片等知识性节目。

因此,在制定节目内容时,应该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节目主题和形式,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其次,受众对于节目的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是相互交织的。

例如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从感性上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引发情感共鸣,还需要从理性上讲述故事情节,通俗易懂。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节目更加贴近受众,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口碑评价。

三、营销策略与推广宣传电视节目的传播并不仅仅是节目内容和传播方式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到营销策略和推广宣传的问题。

在制定营销策略和推广宣传时,需要以受众为中心,积极探究受众心理需求,并结合节目特点、品牌形象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应该根据受众特点和观看习惯,进行合适的宣传推广。

例如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电视综艺节目,可以采用社交媒体平台等线上传播方式,引爆话题、互动分享,广泛吸引受众之间的注意力。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摘要】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需要既具备新闻敏感性又要理解受众心理。

他们通过及时敏锐地发现新闻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并采访相关人士获取更多信息,从而体现新闻敏感性。

电视记者需要了解受众的喜好、价值观和情感需求,以便更好地制作符合观众口味的新闻报道。

在报道过程中,电视记者要结合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采用恰当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使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处理敏感新闻时,电视记者需要冷静客观地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报道策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负面影响。

受众心理会对电视记者的报道产生重要影响,电视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报道方式,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为提升新闻敏感性,电视记者可以多参加培训和实践,积累经验提升眼界;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更好地理解受众心理。

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的平衡关系很重要,电视记者应该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结合两者,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电视记者, 新闻敏感性, 受众心理, 报道, 策略, 影响, 提升, 平衡关系.1. 引言1.1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电视记者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角色,其新闻敏感性和对受众心理的理解至关重要。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及时捕捉到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准确把握时事动态。

新闻敏感性不仅体现在迅速报道突发事件上,还包括对社会热点问题、民生话题的敏感度。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性,电视记者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电视记者还需要深入了解观众的心理,把握受众的喜好、需求和情感反应。

只有深入了解受众心理,才能制作出引人入胜、观众喜爱的新闻节目。

电视记者需要考虑受众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在报道过程中,电视记者需要结合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制定恰当的报道策略。

对于敏感新闻事件,电视记者需要客观公正地报道,避免偏颇和猎奇,尊重受众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栏目安排

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栏目安排

从受众心理看电视栏目安排摘要:要想彻底吸引受众者的眼球和心理,电视新闻栏目的安排就必须进行创新思维,顺应广大受众的时代心理,或者可以说打破常规的心理定势,从而来引导受众的关注点。

本文阐述了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特征,对电视新闻栏目的编排做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受众;电视新闻栏目;编排随着近些年电视传播的日趋成熟化,电视节目栏目化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

栏目是一个内容整体,它将不同的内容根据相应的要求进行合理编排,从而形成完整的视听组合,最终达到实现电视传播功能的目的。

下面笔者就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一下有关受众的心理特点和相应的栏目编排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 电视新闻栏目受众的个体心理随着市场经济化,电视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媒体,已经成为关注率最高的传播媒介之一。

加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栏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参与性,这是其它媒介所无法相比的。

同时,电视新闻传播的相对自由也决定了新闻信息的受者同时也充当着传者的相应角色,比如现在很多大的网站上都设有评论的专区,大家都可以在此发出自己的看法和声音。

同一时间往往有上千万的电视用户在和全球各地的网友进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新闻受众心理和其他媒介的受众心理就有所不同,比如:1)新闻信息的不可靠性导致受众对电视新闻充当看客心理。

最近在网上热炒一句话,说打开电视,就觉得社会一篇和谐,天下太平;打开电脑就觉得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笔者以为这段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信息的可靠性对受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影响。

正如霍夫兰曾说过:信源的可靠性对信息的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记者在采编栏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信源的可靠性,传递给受众最准确、最真实、最客观的信息;2)好奇心理得到一定的满足。

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是它的生命力,由于新闻信息可以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所以电视新闻带给人们的是巨大的新奇感受。

网页每时每刻都有更新,新闻视角也各有不同,受众的好奇心理也无时无刻不再被满足。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随着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受众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也对电视记者的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如何应对。

一、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1.1 新闻敏感性的定义新闻敏感性是指电视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度和洞察力。

一个敏感的记者可以迅速发现和抓住新闻事件的要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新闻报道,并且在报道中融入更多的信息和见解,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价值和影响力。

有时候,一个新闻事件的敏感性甚至可以决定新闻报道的成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事件以及新闻报道的速度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而且在社交媒体上,一条新闻的传播速度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个电视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场景下脱颖而出,赢得受众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提高新闻敏感性,一个电视记者需要多方面进行努力。

要增加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注;要积极开拓信息渠道,关注各种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动态,以及不同领域专家的见解;要不断积累和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二、受众心理分析2.1 受众心理的定义受众心理是指受众在接收和理解新闻报道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受众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因此电视记者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的报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受众心理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对受众的心理产生影响,这也意味着电视记者在进行报道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兴趣度和关注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一个好的报道需要考虑到受众的兴趣点和看点。

2.3 电视记者如何满足受众心理需求针对受众心理需求的不同,电视记者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可以通过多媒体、多角度的报道形式,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可以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提供更深入和全面的新闻报道,以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通过话题的选取和立意的精准,让新闻报道更贴近受众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增强受众的情感共鸣。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1. 引言1.1 电视记者角色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电视记者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力量,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报道各种新闻事件,向公众传递信息,引导民众思考,促进社会进步。

电视记者的报道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电视记者还承担着监督和引导社会进步的责任。

他们需要持续关注社会问题,揭露问题存在的根源,促使政府和企业改正错误,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和谐的方向发展。

电视记者的报道不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器。

电视记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们的报道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和态度,引导社会的发展方向,扮演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角色。

在信息时代,电视记者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1.2 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的关系在新闻报道中,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闻敏感性指的是电视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敏锐感知能力和敏感度,而受众心理则是指受众在接收新闻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情感体验。

新闻敏感性对报道的影响不可忽视。

电视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及时准确地捕捉新闻事件,保持对时事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只有在新闻敏感性高的情况下,电视记者才能及时报道最新的新闻事件,保持报道的即时性和独家性,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信任。

受众心理对新闻敏感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视记者需要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心理,根据受众的喜好和偏好来选择报道内容和方式,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加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只有深入了解受众心理,电视记者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期待,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是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不可分割的一对因素。

只有在两者紧密结合的情况下,电视记者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传递更有影响力和质量的新闻内容。

在今后的新闻报道中,电视记者需要不断提升新闻敏感性,重视受众心理,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受众。

观众心理对节目内容的影响分析

观众心理对节目内容的影响分析

观众心理对节目内容的影响分析在当今丰富多样的媒体环境中,节目内容层出不穷,而观众的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是否能够成功吸引并留住观众。

观众的喜好、需求、期望以及情感反应等心理因素,对节目内容的创作、呈现和传播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观众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节目的选择。

不同的观众有着截然不同的兴趣领域,有人热衷于体育赛事,有人痴迷于影视剧,还有人对综艺节目情有独钟。

例如,对于热爱体育的观众来说,他们更关注赛事的精彩程度、运动员的表现以及比赛结果的悬念。

因此,体育节目在制作时就需要突出这些方面,以满足这部分观众的心理需求。

而对于喜欢影视剧的观众,他们可能更注重剧情的吸引力、演员的表演以及画面的质量。

所以,影视剧在创作时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才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

观众的需求也是影响节目内容的重要因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观众有时需要通过节目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有时则是为了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比如,新闻类节目要及时、准确地传递重要的时事资讯,以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而喜剧类节目则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表演和情节设置,让观众忘却烦恼,带来欢乐。

此外,一些教育类节目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使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所收获。

观众的期望同样对节目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观众对某一类型的节目形成了特定的期望后,如果节目能够达到或超越这些期望,就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反之,如果节目未能满足观众的期望,就可能导致观众的流失。

以热门的选秀节目为例,观众通常期望看到选手们展现出独特的才艺和魅力,以及公平公正的选拔过程。

如果节目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比如评选结果被质疑不公,或者选手的表现不如预期,就可能引发观众的不满。

观众的情感反应对节目内容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节目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往往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和喜爱。

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的节目,常常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些感人至深的纪录片或者真人秀,通过真实地展现人物的经历和情感,使观众感同身受,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电视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其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新闻的报道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电视记者在敏感性和受众心理的分析上有着重要的责任。

本文将就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进行深入分析。

一、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在新闻敏感性方面,电视记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多方信息渠道:电视记者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渠道、社交媒体、现场采访等。

只有主动获取各种信息,才能保证对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报道。

2. 敏锐的嗅觉:电视记者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新闻嗅觉,对于一些可能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要敏锐地捕捉到它们,及时进行跟进报道。

3. 尊重客观事实: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电视记者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因主观偏见导致对新闻事件的曲解和错误报道。

在现代社会,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异常快,因此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兼顾多种信息渠道,保持敏锐的嗅觉及尊重客观事实,才能使新闻报道更真实、更准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电视记者的受众心理分析电视记者的受众心理分析是指他们对观众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的分析。

电视新闻是为了观众而存在的,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以便更好地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

1. 观众需求分析:了解观众的阶层、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分析观众对不同类型新闻的需求,根据观众的需求进行新闻报道,使新闻更贴近观众的生活和情感。

2. 情感反应分析:对于一些敏感事件和话题,电视记者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情感反应,避免过度渲染和误导,不得以牺牲观众情感为代价进行报道。

3. 言行言论规范: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行为举止,避免言行得体,不得借新闻报道煽情或教唆观众情感,影响观众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

受众心理分析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考虑观众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才能使新闻报道更贴近观众需求,更贴近观众的情感体验。

观众心理对电视节目的影响研究

观众心理对电视节目的影响研究

观众心理对电视节目的影响研究在当今丰富多元的电视节目生态中,观众心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观众作为电视节目的接受者和评价者,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向、内容和形式。

深入研究观众心理对电视节目的影响,对于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满足观众需求、推动电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观众心理的基本构成观众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

首先是认知心理,观众希望通过电视节目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和见解,满足自身的求知欲。

比如,科普类节目、新闻类节目就满足了观众这方面的心理需求。

其次是情感心理,电视节目能够引发观众的各种情感反应,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情感类节目、电视剧往往通过触动观众的情感来吸引他们。

再者是娱乐心理,在繁忙的生活中,观众需要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来放松身心,获得愉悦和消遣。

综艺节目、喜剧类节目正是基于观众的这种心理而产生。

还有审美心理,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画面、声音、表演等方面有一定的审美要求,追求美的享受。

例如,一些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文艺晚会等节目就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观众心理对电视节目类型选择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满足着观众不同的心理需求。

以新闻节目为例,观众出于对了解时事、掌握社会动态的需求,会选择关注新闻节目。

他们希望通过新闻节目获取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以满足自身的认知心理。

而对于电视剧,观众往往会因为想要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感受各种情感而被吸引。

比如爱情剧能让观众感受到浪漫和温馨,历史剧能让观众了解过去的故事和文化,这些都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

综艺节目则主要满足观众的娱乐心理。

观众在观看综艺节目的过程中,可以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尽情欢笑和放松。

像真人秀节目,让观众看到明星们真实的一面,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观众心理对电视节目内容偏好的影响观众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电视节目内容的偏好。

在内容方面,观众通常更喜欢贴近生活、真实可信的节目。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分析新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视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传播者,在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敏感性以及受众心理,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是其对信息的敏锐度、对社会事件的洞察力以及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

在新闻报道中,电视记者需要对各种社会事件进行敏感的观察,及时捕捉新闻线索,将事件转化为新闻报道。

对于热点事件,电视记者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并及时把握报道时机,以便为观众带来第一手的资讯。

电视记者还需在新闻报道中展现出敏感的思维和表达,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投入。

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所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与受众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

受众心理包括了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兴趣点、价值取向以及信息获取的渠道,其中都与新闻敏感性有着直接关系。

电视记者需要深刻理解受众的心理状态,在新闻报道中抓住受众的关注点,准确把握受众的需求,使得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被受众接受和消化。

还需要通过新闻报道来引导、塑造受众的心理状态,使得受众在新闻传播中更加理性、正确地对待社会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受众心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能够顺利实现。

受众心理是多变的,受众的兴趣点、价值取向等都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电视记者需要不断调整和把握受众的心理状态,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性。

而对于新闻敏感性,电视记者需要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提升自己对社会事件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受众的心理状态。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敏感性和受众心理的结合不仅需要电视记者的不断努力与提升,也需要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新闻媒体需要为电视记者提供广阔的信息资源和多元的报道空间,为其提供灵感和机会,使得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敏感性,同时也需要建立更为系统的受众心理研究体系,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为电视记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试析受众心理对电视栏目的影响

试析受众心理对电视栏目的影响

试析受众心理对电视栏目的影响现代传媒的受众有双重身份,一种身份是传者所传信息的接收者,是传播的目标;另一种身份是传媒的消费者,受众是传媒的市场。

新闻信息的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传播媒介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都必须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适应受众的兴趣为前提。

①特别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受众的互动心理在信息时代,地球已经不再是一个大得让人我们不知道大洋彼岸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的星球了,而是一个“村”。

在这个“地球村”上,人们凭借电子媒介,便可在瞬间了解到发生在世界每个角落的事情。

为了跟上时代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受众强烈地希望与社会其他人认知一致、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和与人相处的和谐感。

而在当今的信息传播时代,受者已经不满足于而且不仅仅是纯粹的接受者,他们既是信息的解读者,又是传播活动的信息源。

他们强烈的希望自己能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诉求心理与表达欲望,希望与传者之间有相互的互动性。

受众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施加注意力,那么“互动”的含义就有这种服务性的元素。

作为电视新闻来讲,服务性的加强意味着电视新闻节目单个栏目的受众群越来越狭窄,越来越特殊化,将出现越来越多的“量身定做”型电视新闻栏目。

鉴于受众的互动性心理需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栏目编排时,就要将受众的这种心理考虑进去。

因此,在栏目编排时,必须有一些栏目是受众能参与进来,能够体现受众的价值。

(一)受众希望面对面受众对互动性具有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心理需求。

由于受众有主动参与传播的心理,这些新闻栏目往往需要贴近生活、接近实际、贴近群众,才能受到受众的广大关注。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美国《60分钟》等电视新闻栏目。

它们采取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以及客观公正的立场,使得观众在看节目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同观众的距离,增强亲近感。

不在现场的观众可以通过现场观众或者主持人向嘉宾的提问来解决自己的疑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摘要:使用与满足研究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正像麦奎尔等指出的,它“不是研究传媒对人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让我们研究人们通过传媒做了些什么”。

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参与其中,能够影响电视媒体的创作,电视节目不断地迎合受众的口味,电视创作受受众心理的影响。

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这种互动促进了电视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

电视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各种因素多方作用的结果,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来自受众的支持,它浸润了受众心里最干涸的地带,使广大的观众在电视面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泄与满足。

关键词:受众心理电视节目娱乐传播媒介传播者新闻传播者通过采访,写作,编辑,播出等环节把远离受众的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的事实转换为符号,通过媒介展示给受众。

而受众由于自身的限制,不能了解超出人际关系活动范围之外的所有人和事,他们需要大量的、经常的借助于媒介获取新闻,去认识大千世界。

“以一种媒介就是一个独特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从其它窗口看不到的景色;一种媒介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以一种不同于在其它环境中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

”如此看来,媒介把传播者和受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种联系可以看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

从中不难看出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也可以看出受众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互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只有把符合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通过媒介传递到受众的头脑中,再经过受众的认知理解,将之同化并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将舆论的力量转换为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力量。

传播者要想凭借新闻媒介的力量延伸自己的认识、发挥自己的舆论中坚力量,必须建立在对受众心理的研究的基础上。

传播者要想影响受众首先要了解受众的心理,不断的通过实践和一系列的反馈机制直接或间接的认识到受众的心理需求。

受众不仅仅是被动的媒介信息接收者,而且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人们不仅仅是大众传播服务的对象,而且也是传媒的主人和监督者。

应当说只有当受众也能以主
人翁的姿态参与媒介传播时,传播媒介的社会效益方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当今的电视媒介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重要性,才促使电视节目走向了娱乐化时代。

现当今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大,生活步调快,人们缓解自身的紧张,需要娱乐的消遣。

正是因为受众娱乐消遣心理的需求促使了电视节目走向娱乐化时代。

电视娱乐节目的新鲜、有趣、新奇、刺激,能让受众看完节目哈哈一笑,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电视节目也力求为观众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消除紧张,等等。

由于受众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笑置之的传播效果,人们仅仅依靠娱乐节目来宣泄情绪、娱乐心情、打发时间,这为娱乐节目的风行提供了土壤。

在西方,电视娱乐节目已经开始取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地位和影响,成为电视节目的主导性内容。

在目前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的排行榜中,新闻节目几乎被各种娱乐节目淹没了,甚至包括一些老牌的新闻杂志类节目都很难再位居前列。

在我国,以湖南卫视为代表,各省级电视台、甚至包括央视都致力于娱乐节目的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受众的娱乐心理,从而提高收视率,进而扩大广告收益。

受众的追求时尚和偶像崇拜心理也是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一些年轻、充满活力,有梦想,追逐时尚的受众群,他们这些人对电视娱乐节目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年轻的受众把了解娱乐新动向作为收视的重要目的,这和他们长期处于团体生活,紧跟时尚潮流,不落伍于时代,为了获得聊天的话题,他们偏爱娱乐节目。

另外对明星的崇拜与模仿是这些受众的主要特征,明星的不同特点和类型、明星的个性与魅力,在娱乐节目中展现的更加真实和自如。

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而言,抓住受青年人喜爱的明星嘉宾,就等于抓住了收视率,对于这一群体来说,电视娱乐节目对他们的影响最直接,他们无法抗拒的追随媒介制造的流行和趣味,在不知不觉中被媒介同化。

电视娱乐节目使受众生活在一种“假现实”中,即使明明知道这种现状是虚幻的、非真实的,也愿意在刹那的快乐中换取无尽的回味。

透过“沉默的螺旋”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广大的电视观众在强大的电视媒体的宣传攻势下,并不愿落后于周围的人群。

相反,如果他们感觉到自己所掌握的咨询能够跟上潮流或者超越潮流,心理便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一转身又以一种更具号召力的方式,促使电视观众跟在节目的身后。

现在的电视宣传可以说没有哪一种节目能有娱乐节目的宣传强势,因此观众对电视娱乐表现出无上的关注便是自然而然的
事了。

最后,由于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改革,为电视节目类型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电视媒体为了迎合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受众推出类型多样的电视娱乐节目。

例如,随着电视的普及,许多家庭的电视机几乎成为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

世界各国的电视台都为少年儿童专门安排和制作了节目或栏目,有的还专门开设了少儿频道。

在这些节目或栏目中,少儿电视卡通片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少儿电视卡通片,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欣赏习惯去创作,才能赢得这一群特殊的受众。

只有分析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指导我们制作出高质量的卡通片。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关知识,我们一般把少年儿童分为三个阶段:3-6岁,我们称为幼儿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都在发展,对周围的世界兴趣无限,但他们生活经验有限,不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的思维特点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逻辑思维刚刚萌芽,抽象概括思维还在发展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儿童幻想、想象、游戏、娱乐心理最为强烈。

针对这个时期儿童的卡通片,应该以动物为主角,拟人化的童话卡通片,篇幅要短小、情节要单纯、故事性要强、色彩要明快、语言要简洁明白。

如卡通片《天线宝宝》、《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海绵宝宝》等。

7-11岁,我们称为儿童期。

这个时期儿童发育加快,求知欲望加强,已具备了接受系统知识的条件,抽象思维逐步形成,能做简单的推理,自我意识开始盟芽,开始对人发生强烈兴趣,好奇、好胜、自尊心理都显得强烈起来。

这个时期的卡通片要求人物形象极尽夸张、扭曲之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战斗、武打各显其能,如《米老鼠》、《变形金刚》等。

11-15岁,我们称为少年期。

这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理上有半儿童半青年的特点,伴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心理上也开始显露出成人的样子,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人,他们求知欲望更加旺盛,向往、崇拜英雄人物,主张打抱不平。

针对少年期的卡通片,人物造型应该优美,故事情节应该惊险、刺激,内容应该正义战胜邪恶、富有哲理。

如《蝙蝠侠》、《美少女战士》、《奥特曼》等等。

明确受众的心理的特质,有利于新闻的深化改革;明确受众的心理特质,有力与延伸媒介的认识力量;明确受众的心理特质,有利于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从而体现受众的主人翁地位;明确受众的心理特质,有利于传播媒介的社会效益方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当然,明确受众的心理特质,从而推出迎合受众心理
需求的电视节目不等于一味的放弃自己的原则,消极的迁就受众。

不能因为要迎合受众的口味而放弃对社会上一些错误的东西的分析和批评。

媒介有其自身的责任,所以媒介应当通过自身的导向提高受众的思想认识。

要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新闻心理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儿童心理学》
新闻心理学作业
题目:从受众心理透视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
姓名:李芳
学号:0701*******
学院:文学院
班级:07新闻2班
日期:20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