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心理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心理变迁

作者:刘韵竹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当今社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成为人与社会交流沟通的纽带,大众传媒将抽象的社会具象为人们所可以接受的图文信息。现如今,与其说人们置身于社会环境倒不如说置身于媒体环境中,与其说受众心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更不如说受媒体环境的影响。人随境转,受众的心理也在随之发生相应改变。

关键词:新旧媒体环境受众心理变迁

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 PC互联网“第四媒体”。①

这“四大媒体”都有共同鲜明的媒体特征并在积极寻求拓展。首先,它们都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张性等这些原本媒体特征。第二,它们都有大众传播功能,其传播特点表现在有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第三,当前的“四大媒体”都表现出各自的传统特性,②其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也都较为明显。现在,手机媒体已经是广受关注的社会主流媒体之一了。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具有能够令不同程序在同一时刻运行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程序分成两部分,即前台程序和后台程序。前台程序通过终端来处理事件,其结构一般为无限循环;后台程序则掌管整个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分配、管理以及任务的调度,是一个系统管理调度程序。它实际可以有多种含义,比如手机上的后台,其实就与电脑系统中的最小化差不多,只是隐藏和缩小的概念。虽然叫做隐藏和缩小,但是实际的程序仍然是在运行中的。几个网页、软件在同一时间共同运行,形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信息接收的“同时性”。

麦克卢汉认为:“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受众作为传播过程的一部分,从来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了解受众的喜好与期待,也是各大媒体的迫切要求。

受众的思维与心理是微妙而不易把握的,原因是受众心理特征丰富、且急具变化性。从接受角度来看,按照受众群体的文化知识水平的不同、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受众的心理层次又可分三个:(1)“消闲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层次;(2)“求知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较高层次;(3)“研究心理”,它是新闻受众心理的高级层次。③传统的传播观念认为受众为了解决自己无知或知之不多的问题,也要对客观世界的最新变化急于

了解,特别是对新事物、新情况、新环境等更是关心备至,当代的受众较之以往对媒体的要求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时,不但要满足“消闲欲”,还要满足“求知欲”。在如今媒介商业化时代,受众也往往沉溺于娱乐化的信息海洋中,消闲心理占据受众心理的首位,而研究心理甚至求知心理都退居其次,受众的消闲心理泛滥,不仅体现在审美口味的降低、对于深层问题的忽视,甚至表现在对道德问题的结构方面。

不仅如此,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受众思维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信息接收的浅表化与受众思维的碎片化。信息的激增,使人们花越来越多的精力去获取信息,结果接受信息、认识信息的时间大大增加,而用以思考、判断、研究问题的时间则相对减少。④新媒体环境下的多元阅读方式以及海量信息,使受众很难集中精力去做深入思考,许多时候受众所接受的信息仅仅停留在视觉或听觉层面,只能说是信息的获取而非信息的接受。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事实压迫着人们的神经,受众没有精力去捕罗所有信息,而只是选择其中不用多费脑筋、自己感兴趣、感觉有意思的信息,必然不能没有整体、成体系的认识,所有信息在大脑里都是零碎的个体。

毕竟新媒体崛起时间不久,其系统内部的自我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同时受众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适应,从受众心理角度来看,媒介形态的变化给受众带来的影响十分复杂,不能全盘对其否定或肯定。然而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在新媒体给受众心理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赋予受众许多积极意义。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已不再是以前那个默默的接受者,而是一个迫切希望发表自己观点的群体。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导致对同一件事会有多角度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刺激受众用开放的视角、多角度考虑问题。当社会再次出现热点问题时,受众已可以独立思索出根据问题所要表达的观点,并迫切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观点。如电视新闻节目最下方一般设置短信互动栏,受众可以发表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根据受众的这种趋向而设立的各种论坛网站也深得受众喜爱,以此看出受众的表达欲望已远远超出传统媒体时期。

其次,信息的复杂与多样性要求受众对信息有一定的筛选、甄别能力,受众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即受众的媒体素养得到提高。传统媒体时期的新闻信息观点大多比较单一和准确,新媒体在市场环境下为求得生存,往往将关注度作为第一要素,淡化信息可信度、准确性。就如古时书籍多了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新媒体环境下也是这样。受众被迫养成一种自动筛选、甄别信息的能力。受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搜寻到自己想要的合适的信息。

传统媒体中,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形式是直线型,因为我们水平方向字字阅读报纸,我们句句听广播。电视传播形式可以看作一个大点或者小面。网络等新媒体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面,可以多个页面同时运行,同时浏览,它是横向的多个面,是多面传播。据此可以推测未来媒体的传播倾向于立体式多面传播,不再是单独横向,也不再是单独纵向,而是横纵交织,立体式复合、交叉、多元组合传播。这势必会使报道内容更加全面、传播形式更加丰富、传达效果更加明显。由此可以窥测出,在未来媒体的发展下,受众心理势必向开放、多元的方

向发展。其实只要采取有效手段规范媒体内容、有意识的提高受众的审美趣味,相信更具信息者辨别能力的当今受众,终究会在信息狂潮中找到自我,在适应新兴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与新兴技术的互利发展、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佟佳乐.论第五媒体时代.文学界(理论版) [J],2011,第1期:252-252

[2]应中迪.“第五媒体”新解读.新闻实践[J],2006,第1期:36-38

[3]王梅芳.新闻与文化传播论丛第2辑[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08-308

[4]罗时进.信息学概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148-148

作者简介:刘韵竹,女,汉,1989,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