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精选3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精选3篇)用数对确定位置篇1第一,依据标准说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联系实际说教材:《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个窗口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
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了:多媒体、方格纸、水彩笔等教具。
学生准备:铅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第三、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红、绿两支水彩笔;练习纸一张。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提问: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描述小军的位置。
(学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也可能认为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质疑:同样都是表示小军的位置,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第一种意见是把一竖排看作一个小组,小军就在第4组第3个;第二种意见是把一横排看作一排,小军就在第3排第4个)提问:怎样才能用一致的方式,更简明地说出小军的位置呢?(学生可能想到:先说清楚是什么排或什么是组,再说明小军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统一规定,横着的是排,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定去说)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些?(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如果有一个约定,大家都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就不会表达不清了)揭示课题:怎样规定横排和竖排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确定位置二、认识列、行和数对1、认识列、行的含义师:你的座位在整个会场中还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板书列行师:在你的理解中,什么叫“列”?什么叫“行”?请你比划一下。
板书:竖排为列横排为行电脑显示座位中的列、行2、统一定位(1)请3位学生上台凭票指出自己找到的位置。
并简述是怎样找到的?师:个别同学有异议吗?情况一:都能正确找到位置。
师:他们在找座位时有哪些相同的方法步骤?(发现他们在数列与行的时候,都很有序。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等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课标依据:课程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几何”领域整合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
“图形的位置”与“图形的运动”是有密切关系的两部分内容。
小学阶段“图形的位置”重点是用一对有序的数对描述一个点的位置(距离和方向也可以看作是一对数),点的位置是描述图形位置的基本元素,平面上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来确定。
2.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区间套内用数对确定位置),二是在二维坐标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建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列”“行”的规定,理解数对确定位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张亮早上乘车从家来到了学校,今天我把张亮同学所在班级的座位表带来了,请看大屏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屯昌小学周文晗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19页内容。
教材简析: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学生在前面学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以及认识简单路线图等知识。
学生也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本课主要对这种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数对含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出示开家长会的情境图。
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㈠、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生合作,明确列、行的含义。
2.(出示五二部分同学课堂情境图)同学们这是小强部分同学的课堂情境图,现在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小强在第3列,第2行,也许学生会说小强在第2行,第3列。
教师介绍: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小强的位置。
(第3列第2行)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教室中自己的位置吗?(学生练习)㈡、认识数对1.谈话:同学们,如果用一个圆点表示一个同学,他们的课堂情境图就可以表示成一个点子图。
(隐去人物图,出示点子图)用点子图表示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并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坐标系和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表示位置时,可能仍然存在抽象思维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数对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对的概念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不同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若干个棋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教师课件展示一个教室的平面图,提问:“如果要用数学方法表示图中一个学生的位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数对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对表示位置的实例。
例如,用数对表示教室中不同学生的位置。
教师讲解数对的组成: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则。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若干个棋子。
学生需要在白纸上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教学难点灵活、正确地运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教学设计思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研究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课改版教材第7册四单元空间与图形中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研究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
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又是第三学段研究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着较大的作用。
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在讲授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履历的根蒂根基上,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化静为动,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列和行以及数对的含义,在轻松活泼的进修氛围中凸起了重点,打破了难点。
另外,在讲授中增加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看法。
五.讲授媒体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图六.教学过程(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1.创设情境:同学们在班上一定有自己的好朋友,谁愿意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最好说出他坐在哪里,让老师猜猜他是谁,好吗?2.生说位置,师不按顺序去猜测。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3.互动游戏:组织一个数对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互相提问,检验对方对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数对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1.基础巩固题:
-完成课本第45页第1、2、3题,用数对表示给定的物体位置,并画出相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至少三个例子,用数对表示这些例子中的物体位置,并说明数对中每个数字的意义。
2.应用提高题:
-完成课本第46页第4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如教室座位图、公园景点图等,用数对表示各个位置,并编写至少三个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
3.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通过实例,展示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让学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4.横纵坐标的意义:解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表示物体位置时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a.数对与之前学过的数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遇到问题时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作业完成后,及时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数对在描述物体位置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数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对实例,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案例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最后到方格图的数学化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验确定物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生和内容分析: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方向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
这节确定位置不仅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和第三学段内容的铺垫,对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认识周围环境有很大的作用。
教材中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通过让学生找出哪个是张亮,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接着给出用数对表示张亮同学位置的方法后,要让学生讨论用了几个数据,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含义,体会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并明确书写的格式。
通过表示王艳(3,4)、赵强(4,3)的位置,比较有什么不同,强调有序数对中两个数顺序的重要性。
后面的例2是把具体环境中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也就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物体的平面示意图,这时物体用一个点代替。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谈话、讨论。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六)教学重点难点: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九、教学过程:(一)、课件出示座位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小军的位置。
1、学生回答。
2、质疑:我们描述的同一个人的位置,但为什么说法都不一样呢?(二)、利用班级座位图认识列和行。
1、为方便大家的交流,在数学上我们通常会用列和行来描述某人的具体位置(板书:列行),那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呢?请你上来指一指。
2、第一列和第一行又在什么地方呢?(在一般情况下,第一列是在观察者的最左边,第一行是从观察者的最前面开始数起)3、学生跟着课件一边用手指一边数列和行。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完整版】
用数对确定位置哈尔滨市阳明小学王喆一.应用创新点《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如何用数学语言及数对来描述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在本节课中利用pad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理解“数对”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数对确定物体或图形的位置。
二.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
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五.教学环境与准备Pad智慧课堂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渗透文化出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二)设境引思认识列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些表扬的话,每句话都藏在一个雪人的后面1.一个雪人,无需提示2.五个雪人,寻找提示小结:方向对确定位置非常重要,3.二十五个雪人,揭示重点数对可以确定位置;讲解数对写法和读法4.数对1,2究竟对应哪个雪人呢老师把图片推送给各个小组,请小组同学合作圈出你认为与数对对应的雪人,然后把答案飞递到老师这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用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用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含义2.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3. 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灵活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确定位置的情况,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2. 探究新知(1)认识数对a.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座位,思考如何用两个数字表示自己的位置。
b.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对的含义: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a.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座位位置。
b.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其他物体的位置,如黑板、窗户等。
c.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游戏:找位置a. 教师给出数对,学生快速找到对应的位置。
b. 学生给出数对,教师或其他学生找到对应的位置。
(2)实际应用a.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家所在的位置。
b.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学校里某个地方的位置。
4. 总结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的含义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家所在的位置,并写一段话描述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
2. 请学生用数对表示学校里某个地方的位置,并写一段话描述从教室到该地方的路线。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新知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在实践应用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概念。
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吗?”引导学生回顾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个座位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描述图中一个同学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来描述位置的不便,引出数对的概念。
(3)教师讲解数对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对的特点,发现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在座位图中找出几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
(2)教师出示一个数对,让学生找出对应的位置。
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与数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板书设计1. 数对的概念2.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课后评价1. 学生对数对的概念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数对应用的了解程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标题:用数对确定位置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对找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 根据数对找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对的含义。
2. 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平面图和数对。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个平面图,图中有一个物体。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个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吗?3. 学生可能会回答:在中间、在左边、在上面等。
4.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对,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更准确的方法来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那就是使用数对。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数对的含义:数对是由两个数组成的,通常用括号表示,第一个数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第二个数表示物体在垂直方向的位置。
2. 教师举例说明:比如,数对(3,4)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第3格,垂直方向上第4格的位置。
3.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个平面图,图中有一个物体,教师给出数对(2,3),让学生找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4. 学生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数对,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找到对应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平面图,图中有多个物体,每个物体都有一个数对表示其位置。
2. 学生需要在练习本上画出平面图,并标出每个物体的位置。
3.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平面图,图中有多个物体,但是没有给出数对。
2. 学生需要观察平面图,用数对表示每个物体的位置。
3. 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数对由两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第二个数表示物体在垂直方向的位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用数对确定位置(18)-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用数对确定位置(1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找到相对应的点。
(2)使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教室里同学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各点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对与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2)培养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找到相对应的点。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2)引出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2. 探究:(1)教师出示教室座位图,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3)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表示方法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总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巩固:(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方格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各点的位置。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4. 应用:(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电影院座位、地图上的城市等,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各物体的位置。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5. 总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6. 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尝试用数对表示,并与家长分享。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第二学段,既是认识图形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坐标、一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习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和认识了生活中的位置现象和位置问题,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
他们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
学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具体位置有所感受。
应该说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用数对确定位置》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具体位置中逐步抽象出数对的表示方法,以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位置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解,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他们在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涉及确定位置的例子也有一些初步了解。
如:电影票的位置安排,集合站队时的队列安排等。
学生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通过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谈话我了解到:约60%的学生能利用前后、左右和上下来描述情景中物体的位置;约32%的学生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位置;只有约8%左右的学生了解一点行和列的知识,但了解不具体,概念模糊,不准确。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们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不是太困难,难的是能否根据需要自己探究出有价值的表示方法,以及很好的理解由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及抽象意义。
为此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用数对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很多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3)教学写法:某某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2、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3、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熊猫馆”“海洋馆”“大象馆”的位置。
三、练习1、P20做一做(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P23第7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作业练习五第1、2、3、4、5题。
用数对确定位置课堂教案
的文章。
课题名称: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类型:数学课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数对概念,理解数对的基本属性和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的位置。
3. 学生能够利用数对确定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对的基本概念和属性;2. 使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难点:1. 利用数对确定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演示法:用各种图形,让学生自行猜测图形内某一点的位置;2.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对对点的确定作用;3. 案例法:通过生活中实例,让学生知道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用各种图形,让学生自行猜测图形内某一点的位置,引入本课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平面上的位置?二、讲解数对概念及其基本属性1. 老师讲解数对的概念和基本属性,如:有序性、对称性等。
2. 老师通过课件和黑板,举例说明数对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数对。
三、使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的位置1. 通过实验法,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对对点的确定作用。
2. 老师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课桌上画出一些图形,通过数对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
3.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随后老师抽个别学生上台操作。
四、利用数对确定位置,解决实际问题1. 通过案例法,让学生知道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 老师设计几个生活中实例,如:给医院配药时,护士需指定某个药品在货架上的位置;随后让学生动手排练,体会到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便捷性。
五、练习1. 讲解过程中,老师已通过实验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针对练习不充分的学生。
2. 老师放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边学边练。
六、总结1.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们明确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2. 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笔记,以便于学生回顾巩固。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要以数对的概念及其应用为主体,通过实验、案例和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程中思辨、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与对应的思想,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4.体验确定物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数对的纸条。
活动一:课前谈话,激活经验。
教师:同学们,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召开家长会,想一想
你是怎样给爸爸、妈妈介绍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的?
活动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暑假中我们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夏令
营活动,其中少年军校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小强同学也参加了这个活动。
看,他们正在进
行队列训练呢。
活动三: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1.认识行与列。
(1)初步感知,学生描述。
师:仔细观察,小强在整个队伍中站在什么位置?(2)确定规则,规范描述。
师:你们所说的“排”指的什么?师:一竖排在数学上我
们一般称作一列。
用手势指一指,哪是一列?刚才同学们有两种数法,从左面数或从右面数。
在生活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一般情况我们从左面数起。
这是第一列,想一想这是第几列?这又是第几列?这幅图中一共有几列?(板书:从左往右数)师:第2个又是什么意思?
第2个也可以说他在第2横行。
每一个横排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行。
用手势指一指哪是一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
(板书:从前往后数)想一想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在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呢?(3)巩固内化,形成表象。
师:现在谁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介
绍一下小强的位置?(板书:第3列第2行)(设计意图:从队列练习的现实情境中引入,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
2.抽象圆点图,初步建模。
师: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圆
代表一个人,刚才的队列图可以用这样的圆点图来表示。
这样的表示方法与刚才的队列图相比,有什么优点?师: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小刚在第2列第4行,你能找到
他吗?小芳在第几列第几行?
3.创造符号,认识数对。
师: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
刚才我们用“第3列第2行”表示
了小强的位置,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简练一些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
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可以用一对数这样表示(3,2),数学上把
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板书:数对),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的第几行。
读的时候我们说小强的位置用数对是三二。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小强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它表示什么?(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尝试简化表示位置的方法,更充分地体验“数对”的
简洁性。
)
4.尝试运用,内化数对。
师:怎样用数对表示小刚的位置?师:如果有一个同学坐的位
置是用数对(6,4)表示的,你能在圆圈图上很快地圈出他的位置吗?他是谁?你是怎样想的?
小林的位置用数对(3,5)来表示,你能找到吗?小新的位置用(5,5)表示,他在哪儿?
活动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用数对表示教室里的位置。
1.谈话:刚才我们用数对很
快确定了圆圈图上的位置,那么在教室里,同学们的位置是在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
示呢? 2.明确教室里的列和行。
(1)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观察同学们的位置,想一想第1
列应该在哪里? 教师:由于同学们与老师是相对的,从老师的左面数,对于同学们来说就是从右面数起。
(2)列我们已经清楚了,那第1行在哪里呢?第4行呢?(3)请第1列第1行的同学站起来。
(4)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说出他的位置用数对怎么表示,其他同学用手势判断他说得对不对。
活动五:抽象方格图,二次建模。
1.抽象方格图。
师: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用线把圆点连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方格图。
现在的图示和刚才的圆点图相比又有哪些好处?(设计意图:将人物队列图抽象为点子图,再抽象为方格图,一步比一步清晰,一步比一步简洁,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很好地渗透“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
)教师:在这幅图上,你能找到第1列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第3行呢?2.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师:你能在方格图中标出小强的位置吗?教师:小强在第三列、第二行,我们先看他在水平方向是第三列,再看在垂直方向是第二行,这两条线的交叉的这一点就是他的位置。
3.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教师:你能用数对表示小利、小敏的位置吗?教师:小伟的位置是(3,5),小艺的位置是(4,2),你知道他在哪儿吗?你怎么知道的?
活动六:生活应用,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用到了数对的知识。
(出示瓷砖图,课本第53页第2题)这是王玲家厨房的一面墙上贴着的瓷砖,你能用数对表示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吗? 2.教师演示运用数对知识电脑制作表格的情况,引导学生体验数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小结:我们所学的数学就是生活中的数学,课下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看看你身边还有哪些确定位置的例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有关数对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
活动七: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