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A)试卷
河北省唐山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全球导航实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2011年起先对中国和周边地区供应测试服务,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供应卫星导航服务。中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起先发展的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为第一步,2004年起先发展的正式系统(其次代系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其次步与第三步。至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依据支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4年完成,届时将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
唐山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留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0日,《以现实主义精神创建中国新史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对于生活原来面目的描写”主见的重要体现。
B.进入20世纪,虽然现实主义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其基本精神仍旧持续。
C.局限于男女情爱和家庭冲突的作品,缺乏人物活动环境的“现实”元素,不能体现现实主义传统。
C项,“因此,这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错。电影《十八洞村》,与电视剧《大江大河》类似,艺术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属于现实主义作品,选项结论确定,曲解文意。
D项,“就能创建出具有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的‘新史诗’”错。原文为“还须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赐予体验、谛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这种书写既具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的专注性,又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在最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宣示中国文艺‘新史诗’的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可见选项遗漏了‘或许’这个表推想的词语,导致表述确定。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2届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深愁喜友人至刘沧①不避驱羸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②七对古城荒。
此身未遂归休③十,一半生涯寄岳阳。
【注】①刘沧,山东人,生逢晚唐乱世,行卷投书,无人荐赏,四处漂泊。
②衡门:简陋的屋舍。
③归休:归家,归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拖着羸弱之躯迎接远来的友人,表现出真挚的友情,也隐含若内心的感激。
B.颌联写诗人与朋友在灯前月下,叙旧吟诗,营造出了一种其乐融融的情感氛围。
C.“霜”“落叶”“寒”等词语表明了季节特征,“衡”门一词透露出诗人生活的困窘。
D.尾联两句直抒胸腌,蕴含无限悲苦:半生漂泊,志不得伸,客居异乡,有家难归。
16.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此诗后四句道:“其与前之数句似断实连,寓意深微。
”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崔判官使太原①武元衡劳君车马此逡巡,我与刘君②本世亲。
两地山河分节制,十年京洛共风尘。
笙歌几处胡天月,罗绮长留蜀国春。
报主由来须尽敌③,相期万里宝刀新。
【注】①崔判官,武元衡任剑南节度使时的蜀中幕僚,共事多年,辞职欲回太原。
武元衡写此诗一方面是为其送别,一方面是为其举荐。
②刘君:太原节度使。
③尽敌:全歼敌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元衡称属下崔判官为“君”,且用一“劳”字,尽显其礼贤下士的谦恭态度。
B. “两地”句写作者与刘君一在剑南,一在河东,相距遥远,分别节制着两地山河。
C. “十年”表现共事之久,“共风尘”则传达出风雨同舟之情,颇有动人的力量。
D.颈联分写作者和崔判官的别后生活,出句推测对方情况,对句叙述自己的生活。
最新2019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3)试题新题型+答案--全国通用
最新2019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检测(3)试题+答案--全国通用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群”与“众”密切相关,“群”本身就有“众”或“众多”的意思。
《国语·周语》讲:“人三为众。
”正是由于“群”与“众”相近,所以形成了“群众”组合词,代表“许多人”“众人”。
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
例如,《荀子》:“群众不能移也。
”进入20世纪,“群众”与“人民”“大众”等基本同义。
先秦儒家不乏“众”的论说,某种意义上发展了一种“众论”。
孔子的“众论”极富特色、涵意深刻,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
在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则主张爱众。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对民众的爱。
为此,孔子对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
对于孟子来说,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众同乐”。
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而在“与人乐乐”中“与少乐乐”又不如“与众乐乐”。
体现了爱民众的责任担当。
二则强调济众。
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者能够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广泛地给予人民以好处,又能接济广大的民众,不仅属于仁者,甚至就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
孔子这里对仁的诠释,包含着对仁者爱民济众的政治道德要求。
三则倡导得众。
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不但指明了“仁”为“爱人”和“知”为“知人”,而且阐明了真正的智慧之人应当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2021高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专练(附真题+模拟+破折号+双引号使用方法)
2021高考语文复习:标点符号专练(附真题+模拟+破折号+双引号使用方法)目录:高考标点题收录联考标点题搜集破折号使用方法双引号使用方法近几年高考标点题收录1.(2020·课标全国I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十分独特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水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2019·课标全国II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唐山市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一次模拟演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血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文化滋养之源。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这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具体而言,其一,宇宙观方面。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而“与天地精神往来”。
荀子既以“天行有常”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也以“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宇宙观,与西方近代以来流行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截然不同,而与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和解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二,天下观方面。
天下为公、大同世界,是儒家关于理想社会的重要思想。
《尚书·尧典》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少知识分子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相联系、相比附。
其三,社会观方面。
“和”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是深刻影响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观念。
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社会观,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以及关于社会关系高度和谐的未来设想,有诸多契合点。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精校版)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戌:早期王权的象征王者,一国之主。
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
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
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
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
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
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
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
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
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
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
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
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了“辟”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1月)试题(含解析)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
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
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
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
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
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
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
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
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
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
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
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
这些称为制科。
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
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唐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B(“以达到超越作者初衷的目的”于文无据,原文为“与作者的写作动因发生神交,以达到二者之间的情感契合”)2.C.(A”诗意是小说的标配”错,原文为“诗意也是好小说的标配”;“按照简约主义要求”错,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并非按照按照简约主义要求去创作的,只是客观上达到了简约主义的效果;D项“其产生背景和动因完全不同”错,原文为“而西方的诗人们则同时还出于对科技工具理性对人的抽象化的抗争”,说明两者有相同之处)3.D(D项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小说的诗意”)4.答:文章采取总分结构,(1分)先通过引用提出“诗意是好小说的标配”的观点,(1分)接着采取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等方式,从解读小说诗意的方法角度,分别提出“诗无达诂”和“冰川原则”(1分),最后从反面归纳出小说诗意不足的种种表现。
(1分)5.答:①善于留下空白,触发读者思维。
小说重点写妇女们的表现,而淡化了战争场面,引发读者想象。
②小说深藏情感。
小说侧重于对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引导读者对其心理及情感进行揣测。
③“情”与“美”相结合,诗情与画意相统一。
文章既营造了清新隽美的意境,又表现了质朴坚忍的人情。
(每点2分,共4分,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D(选项中“他比同为翰林的吴中行更有书生意气”理解错误。
)7.D(“性格执着”错,不能体现此性格。
)8.①插入回忆使情节再掀波澜,呈现出曲折变化,突出了双方矛盾,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突出了人物形象。
张居正一心为国、执法严苛,艾穆刻板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得以突出。
(每点3分,共6分)9.①七人看法狭隘。
他们只是站在礼法纲常角度,没有考虑明朝当时的现状。
②皇权支持张居正夺情。
小皇帝下命让天官张瀚致仕,李太后在两次冬决一事上对张居正“迁就”。
2019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6名句默写含解析
名句默写1.【2019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烂漫,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与友人饮酒吟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中行先生为一副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果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2.【2019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说农家酒味虽薄,而“____________”,表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又写村民们身着简朴衣装,古风犹存,“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祈求农事丰收的热闹场景。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河北省唐山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
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已节。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
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性游戏,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
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
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后来上已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
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滩被除去宿垢病为大洁。
”上巳春嬉,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情人节”,魏晋之后将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筋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
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
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了一个清明节。
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我们知道,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可清明节气恰恰不是文化节日,它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是一种逻辑的产物,因而是不可变的。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将丧冯至仲尼自从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阑珊,情绪的萧索,更甚于前年西狩获麟、《春秋》绝笔的时候了。
那时他满心满意地想,世态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写到这里也尽够了。
天啊!你总还可以多给我几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这未来的几年以内,把我们先哲传下来的一本《易经》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学思想都借着这部古书表现出来,留给我的弟子们——咳,他们真是可怜,像是船没有舵,荒野浓雾中没有指南车呀。
哪知到了现在,转瞬间就快要两年了,《易经》,一点儿没有着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儿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树皮上的,错错乱乱地在他的房里堆积着,向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来过问。
就是那张古琴,伴着他流浪他乡,十四年总在身边的,现在挂在壁上,不但着了许多灰尘,并且结上许多蜘蛛网了。
他每每在黄昏时节,倚着窗子望落日,领略着自然间的音乐,正在忘机物我、融会一切之际,房子里便会发出来一种苍茫的音调,使他回转头来,目光懒懒地落在那张琴上,他这般伤感地自语,不知说了多少次了:——当年从我困于陈蔡的故人们,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远方,只剩下这张琴,寂寞无语的琴……二十年前,奔走齐鲁之间,追慕着古代的风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乱世上最热衷的时期。
一天独自一个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齐鲁俱磅礴于茫茫大气之内,自己不觉得胸怀高朗:——啊,当初登上东山,觉得鲁小,现在立在泰山顶,天下并不大呀!现在呢,泰山依旧是那样嵯峨,可是旧日的气概一点也没有了,耳边只是缠绕着一个樵夫的哭声,凄凄婉婉地。
心里忽地一片苍凉,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个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犹如白衣的神显现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内了。
杭州市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
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的规则体系。
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
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
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
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
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
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
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
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
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冲刺小卷05 文学及文化常识-2020年《三步冲刺中考·语文》之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小卷(河北专用)(解析版)
冲刺小卷05 文学及文化常识,1.(2019年河北省邢台市中考三模)下列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夜雨寄北》《无题》的作者均为唐代诗人李商隐,《赤壁》《泊秦淮》的作者均为唐代诗人杜牧。
B.成语“教学相长”“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虽有佳肴》和《邹忌讽齐王纳谏》。
C.绝句,又称绝诗,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绝句由四句组成。
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D.古诗文中常有一些“代称”,如用“丝竹”指音乐,用“汗青”指史册,用“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答案】C【解析】C.错误,绝句,又称绝诗,属于近体诗。
2.(2019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中考一模)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重阳”是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B.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年。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
【答案】A【解析】A项错误,“重阳节”不属于24节气。
3.(2019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中考二模)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B.《社戏》是一篇小说,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叙事性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
【答案】B【解析】B.《社戏》选自《呐喊》。
故选B。
4.(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初中毕业生模拟考试)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2023届河北唐山市乐亭第一中学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厚葬薄葬与有鬼无鬼宋志坚王充《论衡》中的《薄葬》篇,结合有鬼无鬼,专论厚葬薄葬,对于儒墨两家均有批评。
墨家是信奉有鬼论的,王充批评墨家的就是这一点。
他认为厚葬劣习之根源,正在于主张薄葬的墨家“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的有鬼论。
因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厚葬才有意义。
死人成为鬼之后因“厚葬”感受的是厚遇,由薄葬体验的是薄义。
活人希冀先人福佑后人,又怕死神“成形害人”,就难免趋“厚”弃“薄”,财产多的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权势大的不怕人家来掘墓。
即使财力不济,也要勉为其难。
墨家的薄葬主张与有鬼论是相互矛盾的。
倘若真的有鬼,听从墨家的薄葬主张“(不)丧物索用”怎么得了?王充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包括薄葬的主张在内的“墨术”难以流传的重要原因。
倡导厚葬的儒家不信鬼,“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一个范本,连鲁迅也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
但儒家(包括孔子)的无鬼论不彻底。
“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
其实,对于孔子来说,此非不能,实乃不为,他心中是有小旮旯的。
王充在《薄葬》篇中指出了这一点:“孔子非不明死生之实,其意不分别者,亦陆贾之语指也。
”葬礼是儒家之“礼”的一个重要方面。
倘若世人皆知“死人无知,不能为鬼”,厚葬也好,礼葬也罢,岂不都会难以为继?对此,从孔子到汉代的陆贾心里都是明白的。
这就难怪“不肯随俗谈鬼神”的孔子,要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来使人“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了。
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墨之争,远远超过“批林批孔”时所谓的“儒法斗争”。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张家口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接发新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
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15 语言运用之衔接补写(练)(含解析)
学习资料专题专题15 语言运用之衔接补写夯实基础1.【2018届甘肃省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廉价药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在科学合理平抑药品价格、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大众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毕竟,,。
,,,。
一个合理的医药市场结构就是,既有价格较高的新药特效药,也有更多寻常草根能买能用的廉价药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①事关人的生命②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③支持更多人投身新药研发④让大多数人能够买得起药、看得起病⑤也要通过多元化杠杆工具挤出暴利的泡沫⑥我们既要以灵活的定价机制和利润激励A.③⑤①②④⑥B.⑥③⑤①②④C.②①⑥③⑤④D.②①⑥⑤③④【答案】C2.【2018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逐渐开始从生命意义上来认识围棋的价值,_____。
围棋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登入了“国艺”的殿堂。
A.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人们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B.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C.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并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D.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答案】B【解析】B项,“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是“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和体会围棋的价值”的进一步阐释,语意上紧承线前句,并且主语与划线句前一句的主语“人们”保持一致。
A项,话题主体变成“围棋”,与上文衔接不紧密。
C项和D项“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语意上未能紧承线前句。
3.【2018届广东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题为《付出》的哲理小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诗句。
河北省唐山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答案
唐山市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C(“数字化技术……使其所承载的思想观念、生活情感与人的心灵发生共振”错,不存在这种逻辑关系;同时,因果关系不成立)2.D(“使流布海外典籍回归成为可能”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数字化回归”成为可能。
)3.A(A项体现的是古籍数字化中出现的重复性建设的问题,在材料一中并未提到)4.①利用数字技术,将更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共享。
②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典籍的回归。
③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
④找准古籍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利用数字化手段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
(每点1分)5.①“这个将毁灭那个”体现的是新旧技术间的更新与替代。
古籍数字化是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一个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古籍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彰显了文化传承的厚度;数字技术的运用只代表信息承载介质的变化,不能取代古籍。
(每点2分)6.B(“埋下伏笔”理解不准确)7.C(小说的结尾,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8.①文章主人公在汉江战斗中流血牺牲;②这是发生在朝鲜汉江的一场血战,“血”字体现战斗的惨烈;③表现出我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铁血精神。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9.①从主旨看,本文表现的是战友情和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百合花》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
②从手法看,本文正面描写了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百合花》精心描绘日常生活片段,从侧面表现战争场景。
③从选材看,本文选取了战争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表现主题,《百合花》通过几件平凡小事对主题深入开掘。
④从语言看,本文似英雄诗篇,语言生动、朴直、真挚,呈现出“悲壮”之美,《百合花》语言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有其他角度,符合文本特点也可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B11.C(文句中的“游”是“游玩”之意,“息交以绝游”中“游”字的意思是“交游”)12.A(李百药讽谏规劝的是太子游乐嬉戏过分的事,和太子注重学习没有关联)13.(1)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A卷
1.C(改变了陈述对象,原文为“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
2.C(并未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3. A(B项,“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不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充分条件,把或然变成了已然;C项,“融入生产生活”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没有条件关系;D项,错误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
错误之二,“吸纳国外文化成果”错误)
4.A(“在三年内实现”错误,原文为“有望实现”;张冠李戴,“有望在三年内实现5G覆盖中国”的主体是中国塔,而不是中国移动运营商)
5.C(“5G跳出生活层面”错,5G同样关注民生)
6.(6分)
内容上的侧重:
①材料一侧重报道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中国5G领先的原因。
②材料二侧重报道中国5G领跑与中国企业坚持创新密切相关。
③材料三侧重报道5G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
如何突出:
①材料一主要通过中外对比,突出我们的优势。
②材料二主要通过列数字,突出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付出和收获。
③材料三主要通过实例来突出5G发展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改变。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7.D(“勇于反抗”,无中生有)
8.①为全文定下悲壮的基调。
②介绍了西域求法的历史,点明了无悔追求“真理”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③突出了西域求法的艰难,为下文写唐僧西域求法张本(做铺垫)。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大雁塔是唐僧的化身,是唐僧亲自参与建造了大雁塔。
②大雁塔象征唐僧精神,舍身而死的大雁菩萨和唐僧舍身求法的精神高度契合。
③大雁塔象征的舍身求法的唐僧精神是颇有典型意义的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
④唐僧的形象、精神也和大雁塔一样永垂千古而不朽。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B(正确断句: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11.A(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原文有“授江阴军教授”)
12.D(“曾经”错,他想如此,但皇帝没有答应)
13.(1)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贫民百姓代交秋税,上奏免除五个县的河渡钱。
(浮费:不必要开支;下户:贫民百姓;输:缴纳;蠲:免除。
以上每点1分,句意1分)(2)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闾阎:平民百姓;糟糠:粗劣的食物;厌:满足;自如:和原来一样。
以上每点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译文:
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
少年时勤奋好学,二十岁得到周敦颐、程颢兄弟的各种书阅读,遗憾不能到朱熹门下做弟子。
朱熹的门人叶味道对他说:“度正,是我们这些人中的第一人。
”赵景纬便前去拜见,(度正)首先教导他以安心为本。
从此在叶味道、度正之间往来,研讨探求更加精深。
进入太学,淳祐元年进士及第。
任江阴军教授,学生都遵守他的规矩。
被任命为台州知州,两次推辞,不被允许,催促的命令更加严厉。
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变习俗作为首要事务,首先拿来陈述古的《谕俗文》,抄写给各县看,并且亲自进行讲解,让百姓互相转告、诵读、遵行,希望不要丢弃。
限制官吏骚扰百姓五件事。
拿《孝经庶人章》作四言诗,歌咏赞颂孝的大义,让百姓早晚诵唱,以至有人感动落泪。
表彰孝顺行为,作《训孝文》来劝勉风俗。
公正判刑,惩办吵闹、攻击别人的人,整治豪强。
在黄岩县建造社仓六十六座。
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贫民百姓代交秋税,上奏免除五个县的河渡钱。
一年之内,两次请求还乡,都不准许。
于是请求在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希望对后世学者有所补益,使自己废病之身对圣世还有些用处,不准许。
皇帝亲笔内批兼任崇政殿说书,到朝廷,侍奉缉熙殿。
彗星在柳宿出现,赵景纬应诏上密封奏章说:今日寻求缓解天意的方法,不过是取悦民心而已。
百姓的心意就是天心。
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祭祀后同族亲属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百姓积累的财富一天天减少,可是官府收税的文书像流星一样越来越急,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对于自己不
要求公正却想杜绝天下私心,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如果有这几样,就足以招来怨恨导致灾难。
后来以直敷文阁任嘉兴府知府,到任,首先把保护根本、端正风俗作为当务之急。
任宗正少卿,皇帝亲笔内批兼任侍讲。
给皇帝讲解《礼记》,阐明恭敬宽容的要义。
封还皇帝过当施恩的诏敕,皇帝听从了他。
进升代理礼部侍郎兼修玉牒,进献《圣学四箴》。
患病,谢绝医药,说:“让我清心以顺从天命,不要再烦恼我的心。
”抱拳作揖三次就去世了。
诏令特赠四级官到中奉大夫,谥号文安。
赵景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平素的志趣平和淡泊,双亲去世后不想进身做官,所以他在朝廷的时间不长。
14.D(“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错误)
15.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
(2分)侧面烘托
了琴声的美妙,(2分)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
(2分)
16.(6分)
(1)(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又闻子规啼夜月杜鹃啼血猿哀鸣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即不得分)
17. D(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无主语,去掉“使”;二是搭配不当,此处的“内涵”与“深刻”不搭配,改成“丰富”。
故选D)
18.C(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
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
语境强调情况复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
形容增长得很快。
日积月累:长时间地积累。
语境强调增长快。
同舟共济: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
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
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语境强调在困境中团结互助。
高屋建瓴: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居高临下: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语境强调站位高,总体把握全局)
19.B(根据语境看,强调的是先有世界安全,才有国家的安全,故排除A。
依据括号后的句式,应是“只有……才”,排除C、D)
20.(6分)
①和谐家庭不一定要经历由矛盾到和解这一过程。
②家庭成员一起努力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③家庭不和、家风不好,不一定会将这种(不好的)状态传递到下一代家庭。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这是一幅题为“应付”的漫画,漫画左边是没有井盖的污水井,右边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竖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来往行人注意安全”。
(3分)这幅漫画讽刺了不解决实际问题,只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2分)
22.立意提示:
①女车主:具有维权意识。
②4S店:缺少诚信经营理念。
③热心公众:具有社会良知。
④监管部门:应积极依法履职,维护市场经营环境。
B卷
1.D(改变了陈述对象,原文为“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
2.A(并未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3.B(A项,“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不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充分条件,把或然变成了已然;C项,错误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
错误之二,“吸纳国外文化成果”错误;D项,“融入生产生活”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没有条件关系)
4.C(“在三年内实现”错误,原文为“有望实现”;张冠李戴,“有望在三年内实现5G覆盖中国”的主体是中国塔,而不是中国移动运营商)
5.B(“5G跳出生活层面”错,5G同样关注民生)
7.A(“勇于反抗”,无中生有)
10.C(正确断句: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11.B(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原文有“授江阴军教授”)
12.C(“曾经”错,他想如此,但皇帝没有答应)
14.B(“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错误)
17. C(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无主语,去掉“使”;二是搭配不当,此处的“内涵”与“深刻”不搭配,改成“丰富”。
故选C)
18.A(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
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
语境强调情况复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
形容增长得很快。
日积月累:长时间地积累。
语境强调增长快。
同舟共济: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
同战胜困难。
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
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语境强调在困境中团结互助。
高屋建瓴: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居高临下: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语境强调站位高,总体把握全局)
19.D(根据语境看,强调的是先有世界安全,才有国家的安全,故排除A。
依据括号后的句式,应是“只有……才”,排除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