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出动能、势能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设计。

难点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板书设计《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知道:能够做功的物体就具有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使知识的获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符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不足之处是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概念,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预习案预习知识1.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

2.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的质量_______,被举得_______,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
1.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C ) 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 C.飞行的飞机 D.拉开的弹弓
四、当堂训练
2、如图所示,小球从左边最高点摆到右边最高点的过程中,小 球的动能变化情况是( D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四、当堂训练
3.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让同一 铜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三、典例分析
例1、判断下列物体动能的变化情况: ①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变大 . ②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 减小 ;停止后,它
的动能等于 0 . ③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它的动能 减小 . ④汽车空载和满载时以相同速度前进: 满载 时动能大. ⑤某同学慢跑和快跑: 快跑 时动能大.
(1)、正在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2)、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3)、不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量。×
(4)、不能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量。√
二、合作探究
子弹能击穿木桩
流水推动水车
1、以上物体都具有能量吗?
2、以上物体具有的能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3、以上物体如果不动还具有能量吗?
这种能量称为动能
(1)小明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他利 用的研究方法是 转换法(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若水 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 的,理由是__木__块___不__会___停___下__,___无__法___比__较___撞__击; 后移动距离的远近
三、典例分析
(2)由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_速_度__有关; (3)小明由乙、丙两图得出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 有关,她的看法是否正确?_错__误__(选填“正确”或“错误”), 理由是:__没_有__控__制__小__球_的__速__度__相__同__ 。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章:动能1.1 动能的定义介绍动能的概念,理解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动能的公式:K = 1/2 m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1.2 动能的计算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掌握使用动能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质量和速度物体的动能,并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1.3 动能的转化理解动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势能、热能等。

学习动能转化的条件,掌握动能转化的过程。

第二章:势能2.1 势能的定义介绍势能的概念,理解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势能的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2 重力势能学习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掌握使用重力势能公式进行计算。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不同质量和高度物体的重力势能,并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2.3 弹性势能学习弹性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弹簧等弹性体的弹性势能,并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第三章:机械能3.1 机械能的定义介绍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3.2 机械能的转化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学习机械能转化的条件,掌握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3.3 机械能的实际应用学习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能的利用和转换。

举例说明机械能在机械装置、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应用,并进行实际观察和分析。

第四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测量和实验4.1 动能的测量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动能,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动能的测定。

进行实验练习,使用仪器和工具测量不同质量和速度物体的动能。

4.2 势能的测量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势能,使用实验方法进行势能的测定。

进行实验练习,使用仪器和工具测量不同质量和高度物体的势能。

4.3 机械能的测量和转换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机械能,使用实验方法进行机械能的测定。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5. 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利用示例,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现象。

2.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KE = 1/2 mv²,其中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速度。

3.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计算公式为PE = mgh,其中m 为物体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弹性势能计算公式为PE = 1/2 kx²,其中k 为弹簧系数,x 为弹簧的压缩或拉伸量。

4.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计算公式为ME = KE + PE。

5. 分析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6. 讨论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滚摆、抛物线运动、弹性碰撞等。

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速度下的动能、势能、机械能。

8.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章:动能1.1 动能的概念引入动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1.2 动能的计算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质量速度的平方。

进行动能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

1.3 动能的影响因素讨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进行实验或示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的物体具有更大的动能。

第二章:势能2.1 势能的概念引入势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通过示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2 重力势能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重力势能= 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进行重力势能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

2.3 弹性势能讲解弹性势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进行弹性势能的实验或示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弹性势能的产生和释放。

第三章:机械能3.1 机械能的定义引入机械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3.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讲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让学生理解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如何转化为势能,反之亦然。

进行动能和势能转化实验或示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转化的过程。

3.3 机械能的守恒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和条件。

进行机械能守恒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第四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实验探究4.1 动能实验进行动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动能。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2 势能实验进行势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物体的势能。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4.3 机械能实验进行机械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物体的机械能。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并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势能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3. 机械能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概念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二章:动能教学目标:1. 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动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动能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动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动能定义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动能公式的应用。

第三章:势能教学目标:1. 掌握势能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势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势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势能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势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势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势能定义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势能公式的应用。

第四章:机械能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能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机械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机械能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机械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能定义及计算公式的掌握。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功的知识基础上对能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后面内能电能等形式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在苏科版八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是很陌生,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决定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课堂教学处理过程中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为重点,从而以此为载体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因素,至于影响弹性势能因素,可侧重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亲身体会。

这样的设计思想旨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初中物理教学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1、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能量概念。

由游戏愤怒的小鸟启发改编来的学生能参与的活动引入新课,其实这个活动中包含了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极致,其实本实验也有另一层意思:通过实验取代题海式训练。

在这个有趣的活动中,从初三刚刚学过的“功”的角度去分析,引出能量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概念,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的小球没有击中房屋,倒坍的房顶没有压扁纸箱,它们还是否有能量呢?通过先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再老师列举有明显特征的具有能量的物体,引导学生归纳、分类,从而把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

2、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为重点,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在同学们中挑选出质量最小和最大的学生撞击中等质量的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这种引导活动不缺乏真实且富有趣味性的,学生喜爱参与。

(2)学生猜想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的设计思想,先通过小组讨论课件中的几个问题。

对于小车速度的获得方法,很多学生由于预习充分及在初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探究经历,很容易提出借助斜面获得速度。

那这时老师只要问一句还有其他获得速度的方法吗,学生就会上套说出用手推动的方法,老师追问,哪种方法更好?从而引出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资源分析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让学生从小就充满了好奇心,本章导图中显示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为本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8年级学生就接触过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一些实例以及学生在生活经历中的体验为本节教学打下了基础,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验和先进的STS技术为拓展知识和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而前面学过的控制变量法为探究本节中的新的问题铺平了道路。

教学策略分析1、将能量主线贯穿始终,从动能、势能入手,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定性研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和动能、势能大小的相互转化。

2、注重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结合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注重研究方法的学习,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解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实验中,控制不同质量小车在水平起点速度相同方法的理解。

课前准备表面较光滑的斜面、小车、砝码、小木块、橡皮筋、贺年卡、小剪刀、质量不同的重锤若干、水槽、细沙、“桩”(可用三根长铁钉钉入木板制成)铁架台、带细线的小球组成的单摆、风车、玩具汽车、玩具手枪、发条玩具小狗熊、滚摆、翻跟头魔丸课时建议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演示实验:机械玩具汽车的启动提出问题为什么把手中玩具汽车压着向后退一点,松开手后玩具小汽车会向前跑?投影图片:图片1:本章导图(飞驰的越野汽车)提出问题汽车发动机为什么加了燃油后才能行驶?为什么要向汽车发动机的水箱中加水?引入课题要知道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板书课题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一、动能势能机械能投影图片:图片2:公路上的限速牌图片3:小朋友滑滑梯提出问题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2、小朋友滑滑梯时为什么会越来越快?3、运动物体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图片4:运动着的锤子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图片5:运动着的子弹射穿鸡蛋分析问题运动物体具有的共同的本领是都能够对另一物体做功,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1.2 教学内容动能的定义和计算。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

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1.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能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第二章:动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动能的影响因素。

2.2 教学内容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动能实验,观察动能的变化。

2.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能理解动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势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势能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3.2 教学内容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势能的分类: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势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对于重力势能)以及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对于弹性势能)。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势能实验,观察势能的变化。

3.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学生能理解势能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第四章:机械能的守恒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和原理。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的证明方法。

4.2 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的定义和原理。

机械能守恒的证明方法: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之和等于零。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和原理。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进行机械能守恒实验,观察机械能的变化。

4.4 教学评估学生能正确回答机械能守恒的定义和原理。

学生能理解机械能守恒的证明方法。

第五章: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能量的概念;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认识能量的概念;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个人复备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 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那个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

2. 物体由于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3. 势能包括势能和势能。

其中物体由于而具有能称为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能称为重力势能。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能量预习探学:能量小组合作:(1)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简单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能量的物体。

(2)辨析: 关于能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A.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这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B.一个物体具有能量,说明这个物体正在对外做功()C.山坡上的石头,没有对其它物体做功,所以不具有能()D.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二)动能活动一: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能些因素有关(1)再读课本P31,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组同学交流。

①实验中是探究小车的动能还是木块的动能?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这里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②如何研究动能的大小同时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这里采用的又是什么研究方法?③如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速度的大小?如何保持物体的速度不变,改变质量的大小?(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3)实验小结:本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法和法,通过本次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个人复备(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能些事例能说明上述结论?(三)势能1.活动二:回力小车运动起来预习先知:弹性势能(1)观察实验:运动起来的回力小车,想一想,回力小车能运动起来说明了什么?(2) 分析思考:怎么做才能让回力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些?(3) 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教案主题: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掌握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3.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1.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验器材:弹簧、小球、直线轨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验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老师在直线轨道上放置一个小球,向其运动方向施加一个初始速度,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并观察小球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和高度变化。

二、学习动能和势能(15分钟)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K表示,其公式为K=½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的概念:势能是物体由于所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U表示,其公式为U=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3.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当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动能和势能之间会发生相互转换。

三、动能和势能转换实验(30分钟)1.实验1:用弹簧测量小球的动能。

a.将弹簧固定在直线轨道的一端,将小球放在弹簧上方。

b.释放小球,让其自由落下,并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速度。

c. 用公式K=½mv²计算小球的动能,并绘制动能与高度的变化图表。

d.比较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动能,让学生探讨动能与高度的关系。

2.实验2:用重力势能计算小球的势能。

a.将弹簧固定在直线轨道的一端,将小球放在弹簧上端。

b.按住小球,使其具有一定的势能,然后释放小球,让其自由落下,并测量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速度。

c. 用公式U=mgh计算小球的势能,并绘制势能与高度的变化图表。

d.比较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势能,让学生探讨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25分钟)1.机械能的定义: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用符号E表示,即E=K+U。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教案课题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

重点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难点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教具演示斜面、木块、小车、钩码、电池、会跳的卡片。

学生模拟打桩主要教学过程备课札记一引入新课1.复习功:怎样才算做了功?可举例分析: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

重力对木块做功没有?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没有?手的推力做功没有?。

2.引入能量:演示: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简称能。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具有的能量越大。

所以能量的单位与功的相同,都是焦耳。

二教学过程设计1.动能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电池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电池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电池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电池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我们发现: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提问: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是否相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你为什么这样猜?如何证实你的猜想?用到什么方法?如何改变相关的物理量?明确在质量相等时怎样改变速度,在改变质量时又如何控制速度相同.演示课本图12-5实验;演示课本图12-6实验;总结实验结果.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比如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两种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让学生举例说明,如,用橡皮筋弹射纸弹,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能利用能量的初步知识分析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经历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加深对影响动能因素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素养,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影响动能因素的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在探究合作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物体有无能量。

教具:斜面,力学小车,砝码,斜槽,钢球,木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播放龙卷风的画面,并从本实例汽车限速问题引入新。

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的实验。

(让学生观察分析碰撞过程中)钢球对木块做功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强调能够做功,而不是正在做功)。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小球处于什么状态?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还能推动木块做功吗?由此可见,钢球运动时才能能推动木块做功。

引导学生观察本12-3、12-4图(引出动能的概念)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8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 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和公式。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物体运动的概念。

2. 讲解动能:解释动能的定义和公式,展示实例。

3. 讲解势能:解释势能的定义和公式,展示实例。

4. 讲解机械能:解释机械能的定义和公式,展示实例。

5. 总结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回答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和公式。

2. 学生能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动能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的影响因素。

2. 学会计算物体的动能。

教学内容:1. 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

2. 讨论动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1. 回顾动能的定义和公式。

2. 讲解动能的计算方法。

3. 讨论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4. 展示实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动能。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使用动能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动能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势能教学目标:1. 理解势能的概念。

2. 学会计算物体的势能。

教学内容:1. 讲解势能的定义和公式。

2. 讨论势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1. 引入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势能的计算公式。

3. 讨论势能的影响因素:高度、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4. 展示实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势能。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使用势能公式计算物体的势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势能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2. 学会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

2.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2.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3. 展示实例,让学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九年级版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2. 能够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2. 教学重点: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抛掷物体,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情境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讲解。

六、板书设计1. 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4. 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列举一个实际情境,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的转化过程;3. 计算一个物体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动能和势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探讨动能、势能、机械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然而,这些概念和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12.1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能量,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形式特征;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感知、了解影响动能及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3、通过探究活动,初步感知、了解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4、经历探究过程,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用具】斜面、长木板、小车、木块、钢球、橡皮筋、压缩弹簧、装有沙子的水槽、小桌子、大小不同的木块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要限制汽车行使的最大行驶速度?(2)小明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为什么越来越快?二、讲授新课:(一)能量出示斜面,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动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运动的锤子、运动的子弹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动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活动: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注:质量不同的球从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的大小相同。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②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结论:物体的质量相同,运动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具有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4、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5、能够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培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决定动能、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

2、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资源动能、势能相互转化演示器四、教学设计预学案预学范围:P.30—P.36预学目标:1、知道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量。

2、知道动能的概念,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4、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预学评价:1、一个物体如果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________。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

3、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和________ 有关。

物体的_______、_______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4、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_,在一定限度内,形变越大,形变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_______。

5、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__。

6、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其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_________越大,_____越高,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7、物理学中,我们将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___,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________。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具有能B.运动的物体由于没有对别的物体做功,所以不具有能C.只有物体被举高了才具有能D.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9、在下列物体中,只具有动能的是()A.被举高的木凳B.被拉长的松紧带C.飞行着的炮弹D.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滑行的钢块10、从楼上抛出的石头,在飞行的过程中具有的能是()A.只有动能B.只有势能C.有机械能D.不光有动能,还有弹性势能11、图1是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比B的质量大,则A比B的动能一定大()
(3)A比B的动能大,则A比B的速度一定大()
二、体积相同的铁球和铝球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相同的
速度运动,则动能大;若两球都静止呢?
生:思考讨论
三、一辆洒水车在水平的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不断洒水的过程中,洒水车的动()
A.不变B .增加C.减小
四、甲、乙两物体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高山上的石头具有重力势能,
高速运动的列车具有动能。
被拉满的弓箭具有弹性势能。我们先来学习动能的知识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师:运动的列车和飞行的子弹它们具有的动能大小是否都一样呢?它们具有的动能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钩码、木块,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的大.C.以上说法都不对.
环节四






重力势能:
(1)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大家可以在树荫下体息,但如果在树上挂一些石块,你还想在树荫下休息吗?
生:讨论
环节五









(1)我们可以怎样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重力势能的大小不仅和质量有关,还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实验中应采用什么方法来设计实验?
与质量有关。
结论:
总结全课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课题:动能 势能机械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会分析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应让哪个物理量保持不变?去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
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的有关,应让哪个物理量保持不变?去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
实验设计(演示)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
结论:
保持物体被举高的高度不变,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
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应让哪个物理量保持不变?去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
实验设计(演示)
1、保持物体的速度不变,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结论:
2、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的关系。
结论:。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A比B的速度大,则A比B的动能一定大()
师:大家能否用这些器材去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生:有
生:不同
生:讨论
环节三:







实验前的思考
动能的大小没有办法测量,我们可以怎样来判断动能的大小?
动能的大小不尽和质量有关,还和速度有关,实验中应采用什么方法来设计实验?
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应让哪个物理量保持不变?去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才能使小车到水平面的速度相等?
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判断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教学资源
多媒体、木块、钩码,小车、沙,小木桩、等。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点评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探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环节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
(1)子弹打穿木板
(2)高速运动的列车。
(3)高山上的石头。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
2、一个物体做了功,说明这个物体具有能()
3、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这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
4、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做功()
5、能量多的物体一定做功多()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高山上的石头、高速运动的列车、被拉满的弓箭具有的能量形式相同吗?
(4)被拉满的弓箭。
师:子弹打穿木板,子弹能够对木板做功,高速运动的列车也能对物体做功,高山的石头同样能够做功,被拉满的弓箭能够将箭射出,能够对箭做功,说明他们都具有做功的本领。
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否做功是物体是否具有能量的标志
单位:焦耳
1)能够做功具有能量
能够对外做多少功具有多少能
能够对外做的功越多
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2)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对外做功,即使做功,亦不一定使出全部能量.
作一个比喻,“能量”就好像是你所拥有的“钱”,是一个状态量,而“做功”好比你买东西比你买东西的过程,有钱就具有习东西的“本领”,有钱并不表示正在买东西。
生:讨论
生:回答
环节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