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摘要:前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此强大的红色帝国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年中轰然倒地呢?对此问题,我们除却领导人领导能力和策略方针问题以及国外势力影响不谈,单就苏联内部自身的社会主义模式分析就会发现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苏联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斯大林模式”为核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样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绝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构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扭曲和变形,正是由于这种僵化的体制存在着自身和无法克服的弊端,再加上它的执行者不愿意也没能力对它进行革新,因此苏联的解体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苏联解体尽管原因复杂,但不能与时俱进的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是导致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正确对待苏联模式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同时也是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只有正确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才能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改革进一步的深入。本文就将讨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之处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苏联模式,往往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后期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它是以1929年中止列宁时期确立的新经济政策,提出在农村向富农进攻,消灭富农为起始,通过全盘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和“大清洗”运动而确立、定型下来的。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宣布了这一模式的定型。因为这时的苏联社会主义正是以这一模式为载体的。它的特征就是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它的形成是在否定了列宁试图通过新经济政策,通过迂回过渡的办法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否定了渐进的、通过经济方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而试图用激进的、行政命令的办法直接建设社会主义,其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领导层的高度集权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小农经济明显占主体地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矛盾的爆发。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官僚阶层腐败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人民群众看到苏联生活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一些国家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与其声称的超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2)经济体制僵化,经济结构不合理,人民生活水平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是要生产资料私有制,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就一定要实行计划经济,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就是一定要大家一起过苦日子,国家从人民手中集中财富,从人民手中拿走太多。再者,苏联有丰富的资源但开发利用得不好,军工方面的科技成果也没有很好运用于发展整个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种种原因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3)苏共的腐败和苏共内部既得利益阶层的矛盾。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苏联在建立前期和人民一起度过了艰苦卓绝的困难时期,和人民一起推翻了阶级和剥削制度。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作为唯一执政党的前苏共内部,特别是在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层中存在着相当普遍的严重的腐败现象。前苏共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不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性,长期以来脱离群众,信仰变质,以致马克思主义成了教条,成了对付人民群众的口号。

(4)推行霸权主义过程中的畸形发展。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这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就要以争霸这种激进的方式去进行,社会

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根本不需要争霸。而苏联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承担了其资源和国力所无法承担起来的大国责任和国际义务,过重的军事负担、过度的战略扩张与经济的畸形发展,民生的停滞不前,把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联盟的巨无霸拖向了自我解体的道路。为了与西方的龙头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扶持更多的友邦采纳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苏联把更多的社会资源都投向了军工与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问题的优先解决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的投资与生产比例的一直偏低,导致了人民实际生活长期性的低水平徘徊。向共产主义的激进式的穷过渡,使苏联已建成的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5)民族问题处理不当。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消灭阶级,强调反对接机呀压迫,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是苏联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存在者严重的民族压迫和不平等,可以说苏联继承的沙俄大民族主义的传统是他无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根源。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继承了沙俄帝国意识,竭力维护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传统,引起了少数民族对联盟中央政府的不满,加深了对俄罗斯民族的隔阂,增强了离心倾向。

(6)盲目的改革背弃了社会主义路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在苏联后期,随着社会问题的凸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有着强烈亲西方倾向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发展方向,推行的路线和政策造成了苏联社会的动荡与混乱。戈尔巴乔夫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过分匆忙推进民主改革。戈尔巴乔夫其性格同赫鲁晓夫相似,极端急躁、非常简单化从权威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从极端集中化向分散的市场经济过渡,导致国家控制力的丧失。

苏联解体经验教训

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否则或者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或者是“缘木求鱼”。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有以下几点:

(1)政治上,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指导思想的最明显特征是背叛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