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公开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
3. 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平均数》。
2.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3. 板书工具。
4. 学生练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的兴趣,准备进入新知识的研究。
2. 理论研究(15分钟)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等,让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3. 示例演练(20分钟)让学生根据板书上的数据,自己计算平均数,并进行演练。
老师可以逐个学生指导,纠正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4.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的平均分、家庭水电费用的平均数等。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应的练题,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五、教学延伸1. 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练题,让学生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并与家长交流分享。
以上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A
15
0.15
B
7
0.21
C
10
0.18
这个市郊县人均耕地面积是 多少?(准确到0.01公顷)
思考1:这个市郊县人
均耕地面积与哪些原 人均耕 因相关?它们之间有 地面积
=
何关系?
总耕地面积 人口总数
第4页
郊 人数( 人均耕地面积(
县 万)
公顷)
A 15
0.15
B7
0.21
C 10
0.18
总耕
人均耕
第21页
选手 A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50%)
(40%)
85
95
演讲效果
(10%)
95
B
95
85
95
解:选手A最后得分是
选手B最后得分是
85×50%+95×40%+95×10% 95×50%+85×40%+95×10%
50%+40%+10%
50%+40%+10%
=42.5+38+9.5
=47.5+34+9.5
=19+27+42.5
=88.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再比试 一次, 怎么样?
第24页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
案例:
我月公平司均员工工 资收340入0元很高工。因我我公公司司员招扩工工大收启规入事模很,高现,需月招平若均干工名资员
3400元。故意者于6月19日到我处面试。
总经理 总工程师 技工
普工 杂工
6000元 5500元 4000元 1000元 500元
均数是__3_3__,这个平均数是 __加__权_____平均数.
第16页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 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成绩下列表所表示:
平均数的再认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解答 (98×3-94)÷2
=200÷2
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影响, 网这是绿色由圃中于学资平源网均数反应灵敏
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第17页
四年级两个班参与植树活动, 一班42人,共植树165棵;二 班45人,共植树183棵。四年 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165+183)÷(42+45) =348÷87 =4(棵) 答: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4棵。
候课
1.入室即静,快速坐到自己座位 上。 2.准备:数学书本打开第82页, 练习本净页,直尺或三角板,双 色笔脱帽,橡皮,放指定位置, 组长督促检查后汇报 3、调整坐姿,准备上课
第1页
喊堂要求 1、身体站直 2、声音洪亮 3、干脆利索
第2页
平均数本质 如何求平均数 生活中平均数
代表一组数据整体水平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移多补少
一组数据平均数在 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第3页
情境导入
依据相关要求,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
, 即一名成年人能够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儿童 免⑴费1乘.2m车这。个数据也许是如何得到呢?
⑵据统计,当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平均值为
119.3cm,女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cm。请依据上 面信息解释免票线合理性。
李雷 140
王小飞 148
刘思 139
计算这个篮球队队员平均身高? (141+140 +148+139 +142)÷5 =710÷5 =142(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平均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平均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中,“平均数”的概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引入的。
这一章节通过具体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平均数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问题来理解和掌握。
在学情分析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平均数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平均数的性质和求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和问题,学生能够体验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展示具体的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如一个班级的学生身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出平均身高。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尝试求出平均数,并交流分享求平均数的方法。
3.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性质。
4.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1)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平均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涉及教材第4.3节的内容,着重探讨如何通过计算数据集合的平均数来反映数据的一般趋势。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分析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处理数据集合中的异常值。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其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班级学生身高的数据,提问:如何衡量我们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导入平均数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5分钟)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讲解,演示平均数的计算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例题:计算某小组5名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步骤解析,详细讲解计算平均数的步骤。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应用拓展(5分钟)案例分析:讨论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例题解答步骤。
3. 练习题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一组学生体重数据:50kg, 52kg, 55kg, 58kg, 60kg。
(2)一组商品价格数据:120元, 150元, 180元, 200元, 220元。
答案:(1)平均体重 = (50+52+55+58+60) / 5 = 54kg(2)平均价格 = (120+150+180+200+220) / 5 = 168元2. 讨论题:为什么平均数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课堂内容,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
平均数PPT优秀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解:这个班级学生平均年纪为:
x=
13
8+14
16+15 24+16 8+16+24+2
2
14
所以,他们平均年纪约为14岁.
第4页
探究二、
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运行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 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载客量,得到下表:
载客量/人
组中值 频数(班 次)
1≤x<21
11
3
21≤x<41
31
x x1 f1 x2 f2 xk fk n
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加权平均数,其中 f1,f2,…,fk分别叫做x1,x2,…,xk权。
第3页
探究一、
例2、某班级为了解同年纪情况,作了一第二年 龄调查,结果以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 16岁2人.求这个班级学生平均年纪(结果取整数).
5
41≤x<61
51
20
61≤x<81
71
22
81≤x<101
91
18
101≤x<121
111
15
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载客量是多少(结果取整数)?
第5页
载客量/人 1≤x<21 21≤x<41 41≤x<61 61≤x<81 81≤x<101 101≤x<121
组中值 11 31 51 71 91 111
频数
14
12
10
8
6
4
4 56 78
2
5 55 55
0
40 50 60 70 80 90
周长/cm
第9页
(1)当一组数据中有多个数据重复出现时,怎样简便 地反应这组数据集中趋势? 利用加权平均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第1课时)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展示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统计数据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引导思考: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案例亮点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新课导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探究并总结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3.实践环节: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望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作业布置:选取一些有关平均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024年四年级平均数公开课教案
2024/2/29
13
求得平均数并进行验证
求得平均数
将总和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
验证平均数
通过其他方式或方法对求得的平 均数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
注意点
在求得平均数后,要注意检查计 算过程是否正确,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平均 数的意义和作用,以便更好地应
用在实际生活中。
2024/2/29
提高解题能力
要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平均数问 题。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2/29
18
05
课堂练习与巩固提高
2024/2/29
19
完成课本习题,加强基础训练
习题选择
挑选与平均数相关的典型习题, 确保覆盖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
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22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2024/2/29
23
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024/2/29
平均数的定义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可以通过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个数来得到。
平均数的性质
平均数具有代表性,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4
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 用到平均数,比如计算平均分 、平均工资等。
2024/2/29
在科学研究和统计分析中,平 均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
通过学习平均数,我们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数据,做 出更明智的决策。
25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PPT
12的、、体甲4会0名用种学样生本糖的平身均果高数情估1况计0如总千下体图平克均: ,单价为12元/千克的乙种糖果20千克,单价为
问:李大叔能不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去考察这个新品种黄瓜的平均每株结的黄瓜根数呢?
10元/千克的丙种糖果30千克混合成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应定为(B) 该厂从这批灯泡中抽查了10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
X 1× 0 1 0 1× 3 1 5 1× 4 2 0 1× 5 18 1 0 1 5 2 0 18
规律总结:抽取样本的多少直接影响 其 越即可代 强样以表。本估平 计性这均,个数新是样1品3本种。黄抽因瓜此取的, 越平均多每,株结其13代根生身高情况如下图,
合作研讨(2)
例2:种菜能手李大叔种植了一批新品种黄瓜。为了考察
这种黄瓜的生长情况,李大叔抽查了部分黄瓜株上长出的 黄瓜根数,得到下面的条形图。请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 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
问:李大叔能不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去考察这个 新品种黄瓜的平均每株结的黄瓜根数呢?
合作研讨(2)
解: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 10的权是10,13的权是15, 14的权是20,15的权是18, 所以
达标自测
解:(1)100 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为 11 吨的家庭数量为 100 -(20+10+20+10)=40(户).
补充条形图如图
(2)20+14000+10×500=350户. 答:估计光山县直机关 500 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 12 吨的用户约有 350 户.
感悟反思
1、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人数
20
20
15
10
10
6
5
4
145 155 165 175 185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平均数”。
具体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主要围绕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数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运动会跳远比赛成绩,请学生计算平均成绩。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成果。
5. 知识巩固(10分钟)出示巩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班有40名学生,一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5分,其中男生平均成绩为70分,女生平均成绩为80分,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2. 答案:(1)平均数 = (3+7+5+9+11)÷5 = 35÷5 = 7。
(2)设男生人数为x,则女生人数为40x。
根据题意,得到方程:70x+80(40x)=75×40,解得x=20,即男生20人,女生20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平均数》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三、巩固练习
2. 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 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11 21
(8 + 10 + 11 + 12 + 11 + 12 + 13)÷7 = 11(℃) (18 + 18 + 20 + 22 + 24 + 20 + 25)÷7 = 21(℃)
三、巩固练习
3. 王叔叔每天沿着环形跑道跑步,并且记录了跑步的路程。
5
的个数
第5次 9
二、探究新知
根据统计表,你知道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吗?
每次都不一样, 这怎么回答?
出现了 2 次,记 住 5 个数字吧。
淘气平均每次记 住 6 个数字。
二、探究新知
平均每次记住 6 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
可以把多的 补给少的
(5+4+7+5+9)÷5=6(个)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如果王叔叔第 5 天没有跑步,那 么前 5 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与前 4 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相比有什 么变化?算一算。
前四天:(5 + 6 + 5 + 4)÷ 4 = 5(千米) 前五天:(5 + 6 + 5 + 4)÷5 = 4(千米)
4 < 5 变少了。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二、探究新知
可是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 6 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
“6 个”是几次 “匀”出来的。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 平均水平的代表。
二、探究新知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平均数。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2024年《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数学》第二章第二节《平均数》。
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与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数据,提问: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2. 例题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拓展延伸:探讨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5,7,9,11,13(2)10,20,30,40,50答案:(1)平均数:8(2)平均数:302. 作业题目: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平均数”。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评价他们的表现。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a. 演示求平均数的计算过程。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平均数。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b.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教师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并给予评价。
5. 小组讨论:讨论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62. 作业题目: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如果将最高分和最低分去掉,平均分变为87分。
求该班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总成绩。
答案:174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讲解平均数时,部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均数对一组数据进行整体评价,例如:体重、成绩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 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PowerPoint或黑板;- 平均数示例数据表;- 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引入: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例如 [5, 7, 8, 10, 12],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定义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 对示例数据进行计算和解释。
3.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计算过程:将所有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 示例计算和解释。
4. 练和应用:- 利用示例数据,让学生尝试计算平均数。
- 设计一些简单问题和场景,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解决。
5. 结束和小结:- 问学生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确保他们掌握并理解了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 在练和应用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答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 在结束和小结环节进行简单的问答测试,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更多关于平均数的实际例子,并尝试计算平均数。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六、课堂特色- 通过示例数据和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对平均数的兴趣和参与度。
- 结合计算器的使用,提高学生计算平均数的准确性和效率。
---以上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公开课的优秀教学设计。
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编,并根据实际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之平均数》平均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之平均数》平均数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之平均数》平均数公开课教学设计平均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42、43页《平均数》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课件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成绩;2.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并说明理由。
3.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应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比,比较合理。
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均数”。
(二)新授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1的统计图教师:用自己的话说-说统计图的内容。
提问:我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什么叫“平均”?(也就是每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的个数一样多。
)教师:怎样才能使七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样多?看看哪个同学的方法多?(以2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把收集的矿泉水的瓶子个数多的移给收集的矿泉水的瓶子个数少的人,每人最少都收集了ll个,把比11个多的先调整出来,·然后把小红多的拿一个给小兰,小明把多的拿二个给小亮,这样每个人就都有13个。
教师小结:移多补少。
学生:把4 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的瓶子个数合起来,求出总个数,然后再平均分成4份。
教师小结:先合后分。
教师:“合”就是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的瓶子?“分”就是把收集的总数在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如果我们列算式该怎么样列呢,请大家试一试。
(14+12+11+15)÷4总数份数=52÷3 =13(个)平均数小结:我们利用矿泉水瓶子的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么样简便就怎样算。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平均数》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主题为“平均数”。
详细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场景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知道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某班级学生的身高(cm),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 例题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3. 随堂练习出示几组数据,让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定义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某班级学生的体重(kg)分别为:40, 45, 50, 55, 60,求该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
2. 答案(1)平均数= (10 + 15 + 20 + 25 + 30) ÷ 5 = 100 ÷ 5 = 20(2)平均体重= (40 + 45 + 50 + 55 + 60) ÷ 5 = 250 ÷5 = 5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身边的统计数据,尝试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延伸
6 5 13
6 7 2
6 6 3
6 6
6
5 9
我的猜想:
7 7
6 6
2 2
)。
)。 是(
2、如果每个数都减少1,平均数会是( 3、如果每个数都乘以2,平均数会是(
达标测评
1.小丽有这样的三根彩带。
14cm 24cm 16cm
这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24÷4=6(个)
有效训练
2+5+9+4=20(个) 20÷4=5(个)
有效训练
8+10+6+8=32(个) 32÷4=8(个)
有效训练
8+7+4+9=28(个)
28÷4=7(个)
有效训练
有效训练
8+7+4+9=28(个)
28÷4=7(个)
有效训练
有效训练
李强所在的快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 身高是160厘米。
2.丁丁参加演讲比赛,五个评委给出的得分如下: (单位:分) 92 94 96 90 89
(1)圈出得分中的最高和最低分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算出丁丁的平均得分。
李强的身高是155厘米,可能吗?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有效训练
226厘米
178厘米
中国男子篮球队平均身高是200厘米(2米)
有效训练
我身高140厘米,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
冬冬
课后延伸
《2009年世界卫生报告》 显示:目前,中国男性 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
课后延伸
《2009年世界卫生报告》 显示:目前,中国男性 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 女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 74岁。
新阳街小学校 三年级数学组
情境导入
我投中5个
5
课中探究
我投中5个
?
我投中3个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我投中7个 我投中5个
我投中6个
?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2+6+8+4=20(个) 20÷4=5(个)
有效训练
有效训练
有效训练
8+7+4+9=28(个)
28÷4=7(个)
有效训练
5+7+4+8=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