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下册第12课歌曲《摇篮曲》教学设计花城版
欣赏 《摇篮曲》-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摇篮曲》-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摇篮曲》的来源及背景,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2.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旋律和节奏的特点及区别。
3.通过合唱、跟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PPT、音响设备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音乐乐谱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钢琴曲,并让学生感受和描述这首曲子带给他们的感觉和情绪。
然后询问学生是否听过摇篮曲,了解学生对摇篮曲的认知和印象。
2. 学习《摇篮曲》的来源和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摇篮曲》的来源和背景,如作曲家、演奏者、创作时间、曲子涵义等。
3. 欣赏《摇篮曲》
教师播放《摇篮曲》的原版录音,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并借由PPT等媒介展示曲谱、追踪旋律,逐步感受和了解这首曲子的优美之处。
4. 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教师重点讲述《摇篮曲》的旋律特点及节奏感,并将其与其他类似的曲子进行比较、区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
5. 合唱、跟唱练习
教师通过合唱、跟唱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声音上的模拟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欣赏能力。
6.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参加音乐电台或在线音乐社区等线上活动,通过分享作品、交流心得等方式,与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一起欣赏、探索更多优美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总结
通过欣赏《摇篮曲》这首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同时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认识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和表现能力。
音乐歌曲《摇篮曲》教案
音乐歌曲《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感受摇篮曲的柔和、宁静的氛围。
2. 学会演唱《摇篮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能力。
3. 通过学习《摇篮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教学难点:摇篮曲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协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合唱架、凳子。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安静、舒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经典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教师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4. 合唱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声。
5. 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摇篮曲》,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演唱和合唱能力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3.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1. 创作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以摇篮曲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音乐欣赏: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摇篮曲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七、教学作业:1. 回家后,学生需要练习《摇篮曲》的演唱,加强记忆和熟练度。
2. 学生需要了解和研究一首自己喜欢的摇篮曲,下次上课时分享给大家。
八、安全与纪律:1. 教师要确保学生在演唱和合唱过程中保持安全,避免受伤。
2. 教师要维持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和讲解:20分钟2. 学唱和合唱练习:30分钟3. 展示和评价:15分钟4. 教学延伸和作业布置:10分钟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2课歌曲《摇篮曲》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2课歌曲《摇篮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第12课。
这首歌曲以宁静的旋律和温馨的歌词,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和谐美,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同时,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诠释这首歌曲。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摇篮曲》的创作背景、曲调和歌词特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摇篮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摇篮曲》的曲调、歌词及其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旋律转折,以及如何运用声乐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技巧。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歌曲、示范演唱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摇篮和婴儿的照片,引导学生谈论亲子间的关爱,为学习《摇篮曲》营造温馨的氛围。
2.学习歌曲:让学生聆听《摇篮曲》,感受歌曲的宁静和美好。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练习,互相交流演唱心得。
4.展示:各小组依次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亲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摇篮曲》背景:母亲呵护孩子情感:温馨、关爱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摇篮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摇篮曲教案《摇篮曲》教案(优秀12篇)
摇篮曲教案《摇篮曲》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燕子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12篇《摇篮曲》教案,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摇篮曲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1.课件:摇篮曲2.课件:哭声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
《摇篮曲》小学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摇篮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观。
3. 通过学习摇篮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摇篮曲的定义与特点2. 摇篮曲的历史背景3. 摇篮曲的欣赏与分析4. 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5. 摇篮曲的创作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学会欣赏摇篮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2. 难点: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技巧,以及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与教案2. 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3. 相关摇篮曲教材或歌曲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著名的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摇篮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的摇篮曲,引导学生分析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4. 演唱与演奏:教授摇篮曲的演唱与演奏技巧,让学生进行实践,感受摇篮曲的魅力。
5. 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摇篮曲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观的表现。
3. 学生参与演唱、演奏和创作摇篮曲的积极性及表现。
4. 学生对摇篮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摇篮曲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
2. 示范法:播放经典摇篮曲,让学生欣赏与模仿。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演唱、演奏和创作实践。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摇篮曲的特点、欣赏和创作心得。
八、课程设置: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内容,逐课时进行教学。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课件、音乐器材和相关教材。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2课欣赏小提琴曲《摇篮曲》片段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2课欣赏小提琴曲《摇篮曲》片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曲子优美、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首曲子以柔美的旋律和宁静的和声,表现了摇篮摇曳的节奏和安宁的氛围,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觉。
本课将引导学生欣赏《摇篮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对于小提琴曲的理解和欣赏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作者、背景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对小提琴曲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共鸣。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及音乐特点的掌握。
2.对小提琴曲的欣赏和理解。
3.音乐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摇篮曲》的背景知识、作者、音乐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
2.示范法:通过演奏《摇篮曲》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3.引导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共鸣。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摇篮曲》的乐谱、图片、文字介绍等。
2.小提琴:用于示范演奏。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摇篮曲》片段。
4.分组讨论:用于学生讨论时记录自己的观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摇篮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摇篮摇曳节奏,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讲解《摇篮曲》的背景知识、作者、音乐特点。
通过PPT展示乐谱、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
3.操练(10分钟)示范演奏《摇篮曲》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妙。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2课欣赏小提琴曲《摇篮曲》片段教案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2课欣赏小提琴曲《摇篮曲》片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首经典小提琴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温馨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
本节课通过欣赏《摇篮曲》片段,让学生感受小提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对小提琴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摇篮曲》这首曲子,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作者、背景及音乐特点。
2.通过欣赏《摇篮曲》片段,培养学生对小提琴音乐的喜爱。
3.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摇篮曲》的作者、背景及音乐特点。
2.难点:感受乐曲中的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摇篮曲》的作者、背景及音乐特点。
2.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摇篮曲》片段,感受音乐的美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对乐曲的感受,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摇篮曲》的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器材:小提琴、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摇篮曲》的乐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标题和作者。
简要介绍勃拉姆斯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摇篮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操练(15分钟)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小提琴演奏《摇篮曲》片段,让学生亲身体验乐曲的魅力。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的基本技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乐曲的感受。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乐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摇篮曲》,如钢琴、合唱等版本,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和表演形式对乐曲的表现。
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优秀5篇】
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摇篮曲》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
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检查复习: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1、教师介绍《鳟鱼》: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
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
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
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
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第一段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第二段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第三段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四、欣赏讨论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一年级音乐下册第12课歌曲《摇篮曲》教学设计花城版
歌曲《摇篮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能用柔和、甜美、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体会妈妈深深的爱。
2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
为了使学生易于体验,分辨附点四分音附歌曲的节拍的特点,需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其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分析】《摇篮曲》由舒伯特作曲,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宁静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2·2”,体现了“摇”的感觉,加上接下来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和慈母的柔情。
3重点难点听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材料、图片等。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摇篮曲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1、师生问好2、表演《春晓》律动走进教室。
教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跟着老师双手叉腰,听着音乐,轻轻踏步。
学生跟随教师律动走进教室。
3、老师:“同学们喜欢这弯弯的月亮,闪烁的小星吗?请同学们拿上金星走上讲台,我们一起在黑板上布置一个美丽的夜空!”在《摇篮曲》的音乐背景下,师生一起在黑板上贴月亮和星星,创设夜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教师配画朗读: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像一只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星星一闪一闪眨着眼,远处传来了蟋蟀和青蛙的叫声,这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动听的歌声。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猜猜这首歌是唱给谁的?老师范唱歌曲《摇篮曲》,请学生回答问题:(1)是谁在这静静的夜晚给小宝宝唱歌呢?(2)小宝宝听完妈妈的歌怎样?3、揭示课题:教师:“这是妈妈哄小宝宝入睡时唱的歌,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请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教师:“妈妈的歌声有什么魔力,为什么小宝宝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三、聆听感受,熟悉歌曲旋律设计意向: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索兴趣,采用多种方式聆听歌曲,一起在妈妈的歌声中找魔力,并从中感受摇篮曲的特点,熟悉歌曲的旋律。
《摇篮曲》音乐教案
《摇篮曲》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摇篮曲》,感受到音乐的温馨、宁静和甜美。
2.培养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摇篮曲》,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用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介绍摇篮曲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歌曲伴奏:钢琴或电子琴伴奏。
3.教学道具:歌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摇篮曲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2.播放一段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温馨、宁静和甜美。
(二)学习歌曲1.分组讨论:请学生谈谈对摇篮曲的印象,引导学生关注摇篮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歌曲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摇篮曲》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跟唱练习:学生跟随伴奏跟唱,教师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情感。
(三)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摇篮曲,培养音乐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摇篮曲》的歌词和旋律。
2.学生自主演唱,教师指导。
(二)合作练习1.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合作演唱《摇篮曲》。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
(三)课堂展示1.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音乐欣赏1.播放不同版本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
2.学生分享欣赏感受,交流心得。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摇篮曲》,提高音乐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摇篮曲》的歌词和旋律。
2.学生自主演唱,教师指导。
(二)音乐创作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摇篮曲》的旋律创作一段歌词。
2.各小组分享创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四)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摇篮曲》。
2.家长监督学生练习,拍摄视频,下节课分享。
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6篇)
小学《摇篮曲》音乐教案(精选6篇)《摇篮曲》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二声部)(机动)【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体会童年校园多姿多彩美好的生活,建立憧憬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2、在学习歌曲过程中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演唱(第一声部)。
3、在感知体验、聆听、模仿、游戏、自学、听唱结合、师生合作等音乐活动中学会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的演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第一声部),感受歌曲情绪、体验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能唱准歌曲附点节奏、一字多音、认识低音sol、la在五线谱的音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响【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歌曲学习:《童年的摇篮曲》(一)、导入部分1、初听歌曲范唱(提问:歌曲情绪?拍号)2、介绍歌曲背景与歌名3、学习引子部分(第一乐句)(1)视唱歌曲旋律(2)用lu哼鸣演唱旋律(3)引导学生表达歌曲引子部分的情绪(怀念)(二)、学习旋律1、教师出示歌谱并示范演唱五线谱(提问:几个乐句?)2、学习第三乐句3、师生合作演唱歌谱(五线谱)4、完整用lu哼唱旋律(三)、歌词学习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2、初步学唱第一声部歌词3、教师指导学生纠正易错环节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乐句)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尝试处理歌曲6、根据师生共同设计的情感处理,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四)、低声部学习(机动)1、出示合唱部分旋律2、学唱低声部旋律3、演唱低声部的歌词4、合作演唱合唱部分《摇篮曲》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通过音乐欣赏,体验安静、缓慢、温柔的情感。
2.能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对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娃娃;音乐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与娃娃做游戏幼儿和布娃娃玩捉迷藏的游戏,布娃娃玩累了,请幼儿想出好办法,哄娃娃睡觉。
二、欣赏乐曲,理解摇篮曲的特点1.请幼儿说说听摇篮曲的感受。
一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
一年级音乐《摇篮曲》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摇篮曲》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于1868年。
四三拍,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由第三拍弱起。
音乐以徐缓的叙事语气,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母性特有的万有柔情,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摇篮曲》,许多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创作过《摇篮曲》。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身体律动,感受四三拍的韵律,体验母爱的亲切与温馨。
2. 通过哼唱,引导学生体会徐缓的叙述性与起伏的跳荡性旋律给人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感受四三拍韵律。
(二)教学难点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言:“我要考考你的小耳朵,你能为下面的音乐配上合适的图片吗?”PPT:播放《摇篮曲》的伴奏音频。
学生活动:体会乐曲的旋律并选择合适的图片。
(二)完整聆听1. 介绍作曲家过渡语:“这是作曲家勃拉姆斯,1833 –1897,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
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等,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的作品《摇篮曲》”。
PPT:出示图片2. 感受意境过渡语:“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请你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再次聆听音乐,引导学生歌词描绘的意境,并感受歌曲的情绪。
PPT:播放歌曲的范唱(天使合唱团演唱)。
3. 律动学生活动:随音乐进行模仿摇篮或拍宝宝入睡的动作。
(三)分析音乐过渡语:“音乐是如何表现妈妈对宝宝的爱?”1. 分析速度过渡语:“《摇篮曲》是慢速,那么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学生活动:对比体会不同速度的《摇篮曲》,哪个更适合表现这种情景。
2. 分析节奏学生活动:再听乐曲,体会节奏特点。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2课 歌曲 《摇篮曲》 |花城版
《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舒伯特《摇篮曲》的创作背景;2.学会唱《摇篮曲》,并体验音乐的美感;3.对妈妈给自己的爱表达感恩。
二.教学重点学唱舒伯特《摇篮曲》,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把握歌曲的情感与速度,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讲舒伯特的故事(PPT图文配合)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200多年前,在欧洲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舒伯特。
有一天,他非常饥饿,走进了一家餐馆,但他没有钱。
他到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得到一份午餐,但是他失望了。
正在此时,他看到桌子上有一张报纸,这个报纸上写了一位诗人的诗歌,他轻轻地朗读着:“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音乐灵感一下子就来了,马上拿起笔写上谱:“3 5 2·3 4”。
交给餐馆老板,换了一碗土豆吃。
这首歌很受欢迎,30年后这首歌的手稿被卖了600多万。
【设计意图】了解创作背景,用故事的方式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唱歌曲师: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听这首卖了600多万的歌?生:想。
1.聆听《摇篮曲》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安详舒服的意境。
听完后给歌曲取个名字?并说说这首歌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生:想睡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这首歌学会唱很简单,但想唱的很好听就不容易了。
老师设计了4关,我们一起来闯一闯吧。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多了就会唱了,为学唱歌曲铺垫。
闯关游戏可以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学唱《摇篮曲》(闯关)第一关:打败灰太狼【读词】学生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保证一年级学生都认识歌词中的字,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师:恭喜同学们顺利进入第二关:挑战光头强。
光头强说:想打败我就是学会唱这首歌,并找到合适本首歌的速度和力度。
第二关:挑战光头强【唱曲】(1)老师教唱;(2)学生体验速度和力度的变化A.大声快快唱1遍;B.小声慢慢唱1遍。
粤教花城版小学音乐 歌曲 《摇篮曲》 教学设计
歌曲《摇篮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莫扎特的生平,欣赏其音乐。
感受《摇篮曲》柔美抒情的意境。
用轻柔的声音完整演唱《摇篮曲》。
2学情分析五三班的学生乐感很不错,大部分学生都有很灵敏的耳朵,能很准确的展现旋律,音高。
也能静下心来认真欣赏音乐。
但都过于内向,课堂氛围很low,学生存在盲目学唱的问题,缺乏感受能力和参与音乐的积极性。
所以希望用《土耳其进行曲》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唱部分,教师自弹自唱,希望能带动学生一起融入音乐的意境。
3重点难点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意境。
用轻柔的声音轻轻演唱《摇篮曲》。
区分两首作品风格上的不同。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教师设问并播放《土耳其进行曲》视频,学生感受:边欣赏边随音乐做律动。
师生共同总结乐曲的特点——推展到作曲家——莫扎特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初步了解莫扎特生平,师生共同讨论视频里讲述的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对比刚刚听过的乐曲——发现不同从而播放视频——《摇篮曲》活动2【讲授】感受音乐风格学生欣赏并感受完《摇篮曲》后,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音乐风格特点。
教师边弹边范唱,学生按6拍子特点随教师唱的旋律做摇篮摇晃的律动,进一步体会意境。
活动3【活动】学唱《摇篮曲》学生随教师手势读歌词。
学生跟教师钢琴单句学唱带变化音的那四句。
单独学唱最后一句。
活动4【练习】跟琴完整演唱学生跟教师的琴声,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教师提醒学生:发声吐字气息要轻,脑海中要有夜晚宁静的情景)活动5【测试】完整演唱《摇篮曲》全体学生用柔和的声音合伴奏演唱《摇篮曲》。
回顾之前所听的《土耳其进行曲》,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
再一次巩固:两首曲子的作者——莫扎特。
小学音乐课《摇篮曲》教案(通用14篇)
小学音乐课《摇篮曲》教案(通用14篇)小学音乐课《摇篮曲》篇1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学生的欣赏与感受,体验、参与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感受母爱的真挚,进行亲情教育。
教材分析:《摇篮曲》,也叫^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
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其特点是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和伴奏常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具有安静、温暖、亲切的特点。
这首摇篮曲是作曲家舒伯特十九岁时的作品。
歌曲旋律委婉动听,像是一首音诗。
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
全曲只有四句,第二、第四句完全相同,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二、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三、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表现歌曲,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1、装饰音的唱法;2、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3、填补上空缺的音符,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播放音乐《月亮月光光》。
这音乐那么宁静,那么温柔,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妙的夏夜中了。
可是,你听,小宝宝哭了,(播放)这哭声吵到了左邻右舍,你能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小宝宝迅速安静下来,并安然入睡吗?生:(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反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师:想想能用音乐课相关的方式)2、嗯,同学们列举的方式都非常好。
老师这里有两首音乐,我们来比较一下哪首比较好。
A、先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片断。
师:这首行吗?我们还有一首。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2课歌曲《摇篮曲》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2课歌曲《摇篮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简单的旋律和重复的歌词,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关爱和呵护。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温暖和力量,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较强,但音乐技巧和理论知识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情感体验,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理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摇篮曲》的旋律和歌词,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摇篮曲》,理解其歌词含义。
2.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音乐表达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和演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示范。
2.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演奏和欣赏,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3.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花城版音乐教材《摇篮曲》相关内容。
2.教学设备:钢琴、音响、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摇篮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摇篮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展示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关注歌词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摇篮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然后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加深他们对歌曲的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摇篮曲,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歌曲 《摇篮曲》-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摇篮曲》-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I. 教材信息
1. 教材名称
花城粤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
2. 歌曲名称
《摇篮曲》
3. 作者
冯雪霞
4. 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
5. 教学目标
1.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能准确模仿指挥家的动作;
3.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II.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能够准确模仿指挥家的动作。
III. 教学过程
1. 初识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并介绍歌曲的基本信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歌曲的看法和感受。
2. 学习歌曲节奏
教师分别用口哼和手拍的方式演示歌曲的节奏,并让学生模仿跟唱。
3. 学习歌曲旋律
教师演示歌曲的旋律,并要求学生模仿跟唱。
4. 模仿指挥家动作
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模仿指挥家的动作,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
5. 分组学唱歌曲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彼此练习,然后用指挥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拍打节奏和跟唱。
6. 全班合唱
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合唱。
IV.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歌曲《摇篮曲》,掌握了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能准确模仿指挥家的动作。
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的提升,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V. 作业布置
布置学生自己练习歌曲并整理反思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摇篮曲》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能用柔和、甜美、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体会妈妈深深的爱。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
为了使学生易于体验,分辨附点四分音附歌曲的节拍的特点,需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其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分析】
《摇篮曲》由舒伯特作曲,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宁静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节奏“2·2”,体现了“摇”的感觉,加上接下来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和慈母的柔情。
3重点难点
听唱舒伯特的《摇篮曲》,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材料、图片等。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摇篮曲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2、表演《春晓》律动走进教室。
教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跟着老师双手叉腰,听着音乐,轻轻踏步。
学生跟随教师律动走进教室。
3、老师:“同学们喜欢这弯弯的月亮,闪烁的小星吗?请同学们拿上金星走上讲台,我们一起在黑板上布置一个美丽的夜空!”
在《摇篮曲》的音乐背景下,师生一起在黑板上贴月亮和星星,创设夜的氛围。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配画朗读: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像一只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星星一闪
一闪眨着眼,远处传来了蟋蟀和青蛙的叫声,这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动听的歌声。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猜猜这首歌是唱给谁的?
老师范唱歌曲《摇篮曲》,请学生回答问题:
(1)是谁在这静静的夜晚给小宝宝唱歌呢?
(2)小宝宝听完妈妈的歌怎样?
3、揭示课题:
教师:“这是妈妈哄小宝宝入睡时唱的歌,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的,请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妈妈的歌声有什么魔力,为什么小宝宝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三、聆听感受,熟悉歌曲旋律
设计意向: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索兴趣,采用多种方式聆听歌曲,一起在妈妈的歌声中找魔力,并从中感受摇篮曲的特点,熟悉歌曲的旋律。
1、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舒缓”的特点。
(1)教师改变速度和力度来范唱歌曲。
(2)大家听听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在速度、情绪、声音力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唱小宝宝听了能睡着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摇篮曲呢?
总结:慢速和轻柔是摇篮曲的主要特点,也是妈妈歌声中的重要魔力。
(3)教师:妈妈的歌声还有很大的魔力,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找一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老师将孩子们的感受都一一写在黑板上。
(4)教师评价:你们真了不起,听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魔力,真棒!
设计意图:对比聆听、轻松体验妈妈歌声的特点——慢速和轻柔……
2、“摇摇蓝”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摇篮曲的轻柔感,初次模唱歌曲旋律。
(1)教师:现在,小宝宝要睡觉了,请同学们面对面坐好拉起手,这就是小宝宝的摇篮,让我们和着音乐节拍,慢慢地、轻轻地摇动摇篮,摇的同时,请大家轻轻地闭上小嘴巴,用“嗯”来为宝宝哼唱摇篮曲……
(2)教师:准备好,要开始了,我们比比,哪组的摇篮摇得最舒服!
教师评价:摇篮真舒服呀,尤其是XX组的同学,他们就像你妈妈一样,动作是那样轻柔!老师也好想变成宝宝躺进你们的摇篮里。
设计意图:用肢体体验,感受摇篮的摇荡感,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节奏,同时也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3、划旋律线,引导学生感悟妈妈歌声的平衡、连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1)教师:摇篮,摇来摇去,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弯弯的月亮,小船……
教师:大学的想象力真丰富。
(2)教师:小船摇啊摇,小宝宝睡觉了,他做了一个美丽的梦,他要去神奇的童话王国,于是梦中的仙女姐姐出现了,她伸手一指把摇篮变成了小船,又用手一挥把妈妈的歌声变成了小船,又用手一挥把妈妈的歌声变成了航行线路线!可是,该怎么走呢?图中有三条路线(旋律性),哪一条是妈妈歌声变的呢?请大家来猜一猜,帮忙选一选吧。
学生选择并说出原因:第一条线波浪太大了,会翻船的……
教师总结:第一条线起伏太大,不平衡;第二条线断开了,不连贯;第三条线最合适,既平稳又连贯。
妈妈歌声中的魔力还有:平稳、连贯。
四、总结体会,学唱歌词
1、动动,读读
教师:妈妈可真了不起,用歌声哄睡了可爱的小宝宝,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双手握拳在胸前模仿妈妈轻轻摇摇篮的动作(一小节一个来回,即两拍推,两拍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像妈妈轻轻摇着宝宝入睡一样。
2、听听,唱唱
(1)教师:读歌词的时候,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学唱妈妈的歌了,别着急,现在老师就把这首歌教给大家,检验一下你们唱得是不是正确。
(2)教师范唱,在演唱第一段时,做拍宝宝的动作,演唱第二段时,做摇摇篮的动作。
(3)学生跟着钢琴,教师一句一句地学唱。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抱稳小宝宝,轻轻地拍,声音轻、甜、柔)。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使小船一样,声音平稳、连贯)。
摇篮摇你(轻轻摇起,声音要保持,不要掉下来)。
快快安睡(像荡秋千一样,声音上扬,并轻轻落下,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的柔情)。
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夜深了,小宝宝也要睡着了,请把我们的歌声慢慢收回来)。
教师:演唱时感到困难吗?你敢不敢挑战一下。
学生:敢
教师:附点四分音符和倚音是我们认识的新朋友,我们一起和它亲亲,碰碰头。
让学生反复地模仿教师的范唱,先从慢速演唱再到快速演唱,“快快安睡”第一个“快”声音上扬,像荡秋千荡上去,第二个“快”轻轻下来。
教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歌曲的第二、第四乐句旋律是一样的。
教师:你们的耳朵真灵呀!我们完整地跟琴唱一遍,并谈谈歌中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4)个人展示,教师及时处理演唱中的问题。
教师让学生分别起来演唱歌曲,并将表现突出的学生请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教师做点评。
设计意图:以逐句学唱,个人展示唱等多种方式学唱歌词,避免学唱的过程枯燥、单一。
4、表演唱(模仿妈妈活动,感受歌声的甜美)
(1)教师:我们小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哄我们入睡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布娃娃,谁能上来模仿一下呀?
学生:妈妈抱着我,摇着我睡觉;妈妈抱着我,拍着我睡觉。
(2)教师: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妈妈,哄自己的宝宝睡觉吧!老师有个好主意,让我们把书卷成一个“小宝宝”,抱在怀里,模仿妈妈的样子,慢慢地、轻轻地、甜甜地来为可爱的小宝宝唱着摇篮曲吧!
设计意图:回忆,模仿妈妈哄宝宝唱摇篮曲的情境,将具体的生活场景融入到歌曲表演唱中直观形象地启发学生从模仿中表现妈妈歌声中的魔力。
五、情感升华,声情并茂。
以《摇篮曲》的音乐背景,展示一组妈妈关心孩子成长的系列成长图片集。
教师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可能已经不记得妈妈把你们搂在怀里,哼着摇篮曲,轻轻地拍着你们入睡的情景,妈妈的恩情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要懂得感谢妈妈。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你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延伸的情感教学,渗透人文主题——母爱,从妈妈照顾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让孩子们在感动和幸福的氛围中体会到妈妈歌声的最大特点)充满爱。
六、结束部分祝福妈妈
教师:同学们,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了,最后让我们在妈妈的摇篮中,轻轻地走出教室,把妈妈歌声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永远铭记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