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泌尿系统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第六节课件

最新教材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第六节课件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三、临床表现
前驱感染 绝大多数发病前有1~4周链球菌的前驱感染。 典型表现 (1)非凹陷性紧张性水肿;(2)血尿; (3)高血压:婴幼儿>110/70mmHg;学龄前儿童>120/80mmHg;学龄儿童>130/90mmHg; (4)少尿 严重表现 少数患儿在疾病早期(2周内)可出现下列严重症状: (1)严重循环充血;(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功能不全。
● 儿科学(第9版)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
凹陷(āoxiàn)性水肿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
腹水(fùshuǐ)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微小(wēixiǎo)病变型为主
足突融合
足细胞足突
微小病变型
● 儿科学(第9版)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
正常
四、诊断(zhěnduàn)和鉴别诊断
急性链球菌感染(gǎnrǎn)后肾小球肾炎(APSGN)
一、病 因
致病菌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急性咽炎(yān yán)后肾炎发生率10%~15% 易感人群 5~14岁儿童及青少年 季节高峰 1~2月和9~10月 发病率 (1~2)/10万
第十二页,共四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二、发病(fā bìng)机制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 疾病 (mì niào xì tǒnɡ)
第一页,共四十页。
第一节 儿童(ér tóng)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儿童(ér tóng)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第五节 泌尿道感染 第六节 肾小管酸中毒
第二页,共四十页。
重点难点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的分类(临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3、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无症状性血尿或蛋白尿)
• (1)孤立性血尿:指肾小球源性血尿,分为持续性和 再发性。 • (2)孤立性蛋白尿:分为体为性和非体为性 • 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性血尿或蛋白尿, 肾功能基本正常。血尿为常见的泌尿系症状,而不是独 立的疾病,临床应争取尽早明确病因或作出病理诊断。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儿科学教研室
课程大纲
• 一、泌尿系统概述 •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 三、肾病综合征
一、泌尿系统概述
(一)小儿泌尿系统概述
解剖特点 生理特点 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尿液分析 肾功能检查 肾穿刺活组织检查
(二)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三)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小儿泌尿系统概述-解剖特点
• 按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分为:
• (1)激素敏感型肾病: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转阴者; • (2)激素耐药型肾病:以泼尼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仍阳性者; • (3)激素依赖型肾病:对激素敏感,但减量或停药一个月内复发,重复 两次以上者; • (4) 肾病复发与频复发:复发是指尿蛋白由阴转阳>2周。频复发是指肾 病病程中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
形成CIC或IC
肾小球局部免疫炎症反应 毛细血管内增生 GRF↓ 水、钠排出↓ 血容量↑ 静脉压↑ 尿少 间质容量↑ 循环负荷↑ GBM完整性受损 血尿 蛋白尿 水肿 高血压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 • 特点是弥漫性、渗出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1.光镜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 (又称内皮系膜增生性肾炎) • 2.电镜下,上皮细胞下电子致密物呈驼峰状沉积,为 本病特征。 • 3.免疫荧光检查可沿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有颗粒状的 C3和IgG沉积。

(儿科学课件)急性肾小球肾炎

(儿科学课件)急性肾小球肾炎
44
临床表现
严重表现——高血压脑病
由于血压急剧升高,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高度 充血,而致脑水肿。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
45
临床表现
严重表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急性肾功能不全
少尿或无尿
氮质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BUN>6.4mmol/L Cr>62.0mol/L )
• 引起人类感染的90%为 β溶血性链球菌A群 • 甲型(α,草绿色溶血,条件致病菌),乙型(β,透
明溶血,致病力强,A~H,K~V共20群),丙型 (γ,无溶血,无致病力) • 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 ✓ 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脓疱疮 ✓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 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肾小球疾病,风湿热
性颗粒状IgG、C3、备解素沉积,也可见到 IgM和IgA沉积。
33
免疫荧光
34
四、 临床表现
1.前驱感染 经1-3周无症状的间歇期而 急性起病
2.典型表现
➢ 水肿 ➢ 血尿、蛋白尿 ➢ 高血压 ➢ 少尿
35
典型表现
——水肿
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 占70%病例。
下行性
非凹陷性
36
水 肿 (Edema)
——高血压 80%病例
30-
高血压判断
血压(mmHg)
学龄前
>120/80
学龄儿
>130/90
41
典型表现 ___ 少尿
可出现少尿,但发展至无尿(anuria)者为少数
年龄 正常尿量 婴儿 400~500 幼儿 500~600 学龄前 600~800 学龄儿 800~1400 单位:ml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泌尿系统概论一、小儿泌尿系统的特点(一)解剖特点1.肾脏:婴儿肾脏相对比成人大,其下端位置较低,位于第四腰椎水平,所以2岁以下小儿肾脏较易触到。

2.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全,容易受压及扭曲,导致梗阻发生尿潴留而诱发尿道感染。

3.膀胱:婴儿膀胱的位置相对较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骨盆内。

4.尿道:新生女婴尿道长仅1cm,外口暴露,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感染。

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后也可引起上行性感染。

(二)生理特点1.新生儿及幼婴肾小管的功能不够成熟,小儿肾功能一般要到1~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故在应激状态下较易发生水肿及钠潴留;2.另外由于新生儿对药物排泄功能差,用药种类及剂量均应慎重选择。

二、肾功能检查(一)尿液检查1.尿的性质(1)尿色:正常婴幼儿尿液淡黄。

(2)酸碱度:接近中性或弱酸性,pH多在5~7之间。

(3)尿渗透压和尿比重:新生儿的尿渗透压平均为240mmol/L,尿比重为1.006~1.008,1岁后接近成人水平。

儿童通常为500~800mmol/L,尿比重通常为1.011~1.025。

(4)蛋白质:正常小儿尿中仅含微量蛋白,定性为阴性。

(5)尿沉渣:红细胞<3个/HP,白细胞<5个/HP,一般不出现管型。

2.每日尿量小儿尿量个体差异较大:①正常婴儿每日排尿量为400~500ml;②幼儿为500~600ml;③学龄前儿童为600~800ml;④学龄儿童为800~1400ml。

(二)血液检查评估小儿肾小球滤过率常用:血尿素氮(BUN)正常值:新生儿为1.8~6.4mmol/L(4~18mg/dl),婴儿及儿童为2.5~6.4mmol/L(7~18mg/dl)。

血肌酐(Scr)正常值:27~62μmol/L(0.3~0.7mg/dl),随年龄增长及肌肉发育而增高。

(三)放射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IVP)、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及肾血管造影等。

儿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护理干预措施
针对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的不同特点,研究将侧重于开发和应用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
护理结局评价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科泌尿系统疾病护理的实际效果,研究将加强对护理结局的评价,不断 完善和优化护理方案。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为未来的儿科护理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THANKS
泌尿系畸形与肿瘤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必要时需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 断。
03
常见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方 法
尿路感染患儿的护理
抗炎护理
清洁护理
根据医嘱为患儿使用抗炎药物,及时缓解 尿路感染引起的炎症。
保持患儿外阴部及尿道口清洁,减少细菌 滋生,防止感染加重。
饮水护理
疼痛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增加尿量,有助于冲洗 尿道,减少细菌停留。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类型
01
02
03
04
尿路感染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尿液中白细 胞增多,常见症状包括尿频、
尿急、尿痛等。
肾小球肾炎
一种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
高血压等症状。
肾病综合征
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 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
综合征。
尿道下裂
男性尿道发育异常,导致尿道 开口位置异常,常需手术治疗
疾病的发生有关。
02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 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
患儿常常表现出排尿次数增多,且排尿时有 急迫感。
发热
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发热,表明存在感染。
尿痛
患儿在排尿过程中可能出现尿道或膀胱部位 的疼痛感。
腹部肿块
部分患儿可能触及腹部肿块,与泌尿系统疾 病有关。

儿童泌尿道感染ppt课件

儿童泌尿道感染ppt课件
儿童泌尿道感染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
UTI是儿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定义:病原微生物入侵泌尿系统并在尿中繁殖、
侵入泌尿道粘膜或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发病率:
美国儿科学会(AAP)报道,3个月~2岁发热儿童总患病率为5% 瑞典报道6岁前累积发病率的男孩 1.8%,女孩 6.6% 新生儿期以男孩多见,婴幼儿以女孩多见 (7:1)
尿液细菌培养
清洁中段尿培养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 105/ml,有诊断意义
15
儿童尿路感染的诊断
诊断: 清洁中段尿,离心WBC>5/HP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
临床类型: 上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泌尿道感染与败血症、中枢感染
17
泌尿道感染临床评估
• 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尿路畸形 • 儿童尿路感染中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率为30%
~40%,在健康儿童中VUR的发病率为1%~2%。
• 尿液从膀胱到上尿路的异常逆向反流可产生反复的尿路感
染,甚至可引起反流性肾病,最后导致肾功能不全
• 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ESRD)中有5%~10%的患儿的病 因是反流性肾病(RN)
• 查体
• 全身症状:精神,体温(热型),皮肤花纹,前囟张力 • 肾脏专科:包皮环切, 尿道口, 小阴唇粘连, 外阴炎,血压; • 神经专科:脊背神经查体、会阴区、下肢 (有无脊柱裂、脊膜膨出、骶骨发育不良等畸形)
18
进一步评估——影像学检查
• B超——无创
急性期可见膀胱壁的毛糙增厚,肾盂壁肾实质回声增强
- 新鲜离心尿革兰氏染色涂片

泌尿系统感染6

泌尿系统感染6
目前仍然采用1982 年的标准(表1):
1、对于女童一次清洁中断尿培养菌落计数大于105 /ml 基本可以诊断
,如3 次阳性结果,那么感染的可能性大于95%,如果菌落计数在
104 ~105 /ml 之间,则结合临床症状,需重复培养,低于104 考虑污染; 2、而男童清洁中断尿标本培养菌落计数大于104 提示泌尿系感染; 无论性别,经导尿获得的尿标本菌落计数达到104 /ml 均考虑 感染,介于103 ~104 /ml 时应予复查;对于膀胱穿刺尿的培养结 果只要发现革兰氏阴性细菌即可诊断,但对于阳性球菌菌落计 数> 103 /ml 方考虑感染存在。
3 、 此外,沙眼衣原体、腺病毒感染、结肠内阿米巴原虫、红 斑丹毒丝菌也均有报道。
第四页,共23页。
临床表现
(一)急性感染 1 ) 新生儿 以全身症状为主, 多由血行感染引 起, 男女发病相等 2 ) 婴幼儿期 全身症状重, 局部症状轻微或缺 如 3 ) 儿童期 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剌激症状如尿频 、尿急、尿痛为主, 上尿路感染以发热、寒战、 腰痛、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为主
第二页,共23页。
发病率
1、由于婴幼儿期免疫力低下而且肾脏对损害的耐受力 差,泌尿系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2、有资料提示,急诊病区< 2 岁的发热患儿中,泌尿系
感染的总体患病率可高达14% ,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早产儿生后1 年内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约为足月儿的9倍 ,也支持这一观点。
3、女童发病率高于男童,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小于6 岁的儿童中,女童UTI 的累积发病率为6.6%,男童 为1.8%,其中平均年发病率为0.9% ~1.4%,男童为 0.1% ~0.2%;6 ~16 岁年龄组中女孩发病率为 0.7% ~2.3%,男孩发病率为0.04% ~0.2%。

儿科泌尿系统ppt课件

儿科泌尿系统ppt课件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政策和医生的建议,及时接 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
保健知识
多喝水
鼓励孩子多喝水,有助于冲洗尿道,减少感 染的风险。
注意观察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如出现尿 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合理饮食
让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摄入足够的营 养素,增强抵抗力。
避免滥用药物
不擅自给孩子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如有需要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勤换内衣裤,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泌尿 系统感染的传染源,如 尽量避免到公共泳池游
泳等。
04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与康复
护理方法
01
02
03
04
日常护理
保持患儿的泌尿系统清洁,定 期更换尿布或内裤,避免感染

饮食护理
根据疾病类型和医生建议,调 整患儿的饮食结构,增加水分
运动疗法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如散 步、游泳等。
物理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电刺激 、磁疗等,促进泌尿系统的康
复。
家庭护理指导
家庭环境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的风险。
病情监测
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 及时就医。
患儿卫生
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 换内衣裤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肾肿瘤
肾脏良性或恶性肿瘤,需要手术治疗。
尿道损伤
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尿道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 疗。
03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
诊断方法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查房PPT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查房PPT
症状护理:针对尿路刺激症状,采取舒适体位,保持会阴部清洁;针对 发热症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饮食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充足尿量;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以 免加重尿路刺激症状
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及时解答 疑问,提高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家属普及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预 防意识;指导家属正确护理患儿,预防感染的发生
03
护理查房目的与流程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了解患儿病情,评估护理 需求
指导护理人员实施科学、 有效的护理措施
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流程:收集资料、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 施、效果评价
收集资料:了解新生儿的病史、检查报告、诊断结果等相关信息。
发病机制:感染途径、病原菌特 点
诊断标准:尿常规检查、尿培养 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发热、呕吐、腹 泻、腹痛、血尿等
诊断依据:尿常规检查、尿 培养、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
危害与并发症
危害: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并发症: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引发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盂肾炎等并发症
评估病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评估新生儿的病情,包括感染部位、程度、并发症 等。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治疗措施、护理措施、 营养支持等。
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降温、饮 食调整等。
效果评价: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新生 儿的健康恢复。
记录护理效果: 详细记录护理过 程中的效果,包 括患儿的症状改 善、体征变化等 方面,为后续的 护理提供参考。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护理学课件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儿科护理学课件

3.膀胱
• 婴儿膀胱位置比年长儿高,尿液充盈后其顶部常在耻骨联合以上, 腹部触诊易扪及膀胱,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
4.尿道
• 新生女婴尿道长1cm(性成熟期3~5cm),外口暴露,接近肛门, 易受粪便污染而发生上行感染;男婴尿道较长,常有包茎和包皮过 长,污垢积聚时可导致上行性细菌感染。
表12-1 不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尿量标准
4.儿童尿液的性质
• (1)尿色: • (2)酸碱度: • (3)尿渗透压和尿比重: • (4)尿蛋白: • (5)尿细胞和尿管型:
感谢观看
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联系电话: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1.肾脏
• 儿童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婴儿期肾脏的位置较低,其下极可 低于髂嵴以下第4腰椎水平,2岁后才达到髂嵴以上。故2岁以内健 康儿童腹部触诊容易扪及肾脏。
2.输尿管
•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扩张 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造成尿潴留而引起泌尿道感染。
3.每日尿量
• 儿童尿量的个体差异较大,新生儿正常尿量一般为每小时1~ 3ml/kg;若新生儿尿量每小时<1.0ml/kg为少尿,每小时< 0.5ml/kg为无尿。学龄儿童每日排尿量少于400ml,学龄前儿童少 于300ml,婴幼儿少于200ml时为少尿;每日尿量少于50ml为无 尿。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正常尿量标准见表12-1。
(二)生理特点
• 新生儿出生时肾单位数量已达到成人水平,但其储备能力尚不充足, 调节能力较弱。一般到1~2岁时才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出生时肾 小球滤过率较低,早产儿更低,故此期不能有效的排出过量的水分 和溶质。新生儿及幼婴儿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不足,容易发生 钠潴留和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泌尿系统疾病 Urinary Disorders
汕大医学院附一院 林若玲orders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Anatomico-physiologic Features of Infantile Urinary System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 Glomerular Disease
12
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diagnosis of glomerular diseases
1 .明确临床分类 2.明确病因 3.明确病理类型是否转型 4.肾功能检查 5.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正确判断预后
.
13
二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N)
(一)概念 concept (二)病因 etiology (三)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四)病理 Pathology (五)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
16
(二)病因 etiology
1. 1. 细菌 bacilli 最常见是A组 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上感或皮肤感染后一种免疫反应,菌型 随感染部位而不相同。 2. 病毒 virus 3. 其它 others
.
17
(三)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抗原

抗体

免疫

反应
急性肾炎
病毒或其它因素 直接侵袭 肾组织
5. (3)迁延性肾小球肾炎
6.
persistent glomerulonephritis
7. (4)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
8
2.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NS 3. (1)临床表现分二型 4. △ 单纯型 simple Type NS 5. △ 肾炎型 nephritic Type NS
.
7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分类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s
1. 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
2. (1)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3.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4.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
9
(2)按糖皮质激素反应分 △激素敏感型 steroid - responsive NS △激素耐药型 steroid - resistant NS △激素依赖型 steroid - dependent NS △肾病复发与频复发 relaps and frequently relaps
.
10
3. 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 isolated hematuria or proteinuria
引起肾炎
尿中找到病原菌
.
18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 沉着 肾小球
激活外体 引起 免疫损伤和 炎症
基底膜断裂 血液成分漏 出毛细血管
.
3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Section1 Anatomico-physiologic Features
of Infantile Urinary System
一、解剖特点: anatomical feature:
1) 肾臓kidney 2) 输尿管ureter 3) 膀胱bladder 4) 尿道 urethra
6)
3、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低。
7)
4、滤过面积成人>小儿。
8)
5、心博出量低,肾血流量少。
9) 3)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
10) renal tubular re-absorption & excretion
.
5
4)浓缩和稀释功能
concentration &dilution capacity
新生儿与幼婴浓缩尿液功能不足,尿渗透压低。脱水时易 致氮潴留。 浓缩功能差的因素: 1、GFR低。 2、肾小管细胞未成熟。 3、髓袢短,不利于钠水重吸收。 4、尿素生成少,髓质血流率高,难以建立浓度梯度。 5、肾小管对血管加压素反应差。
.
11
(三)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hereditary glomerular diseasea
△先天性肾炎综合征 congenitary nephrotic syndrome
△遗传性进行性肾炎 Alport syndrome △家族性再发性血尿
familiar recurrent hematuria
.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secondary glomerular disease
1. 紫癜性肾炎 purpura nephritis 2. 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 3.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4. 其它 others
.
14
(六)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diagnosis &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八)治疗 treatment (九)预后 prognosis (十)预防 prevention
.
15
(一)概念 concept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多为 链球菌感染之后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 后肾炎,是儿科常见免疫反应性肾小球 疾病,临床以水肿,血尿,蛋白尿,高 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
5)酸碱平衡 acid-base balance
6)肾脏内分泌功能 renal secretion capacity
.
6
三 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infantile micturition & urine feature
1) 尿量和排尿次数 2) urine output & micturition frequency 3) 排尿控制 micturition control 4) 尿的性质nature of urine
.
4
二、生理特点 Physiological feature
1) 胎儿肾功能fetal renal function
2) 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3) 年龄越小,GFR越低,原因如下:
4)
1、皮质表层小球发育不良,滤过功能由近髓小球承担。
5)
2、出入球小动脉阻力高,血管内压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