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晚清政治_吕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档案报/2004年/08月/27日/第001版/

曾国藩与晚清政治

吕坚

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居武,号滌生,考中进士后改名国藩。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地主家庭。曾国藩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散馆,二十年(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从此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京官生涯。他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讲求程朱理学。在京城期间,他相继担任过内阁学士、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丁母忧回籍守制,第二年奉旨在家乡帮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度过了长达20年的军旅生涯。自丁忧侍郎之后,曾国藩相继担任过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大学士等军政要职,被清廷加封太子太保衔、一等侯爵。曾国藩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病故在两江总督任上,享年61岁。

曾国藩进入仕途后的发展称得上是一帆风顺。1838年中进士,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1847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后4年中又兼任过兵、工、刑、吏部侍郎。10年七迁,连跃10级,这在当时也是少有的。因此这对自幼生长在湖南僻远山村、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的曾国藩来说,对清政府的知遇之恩始终没齿难忘;另外他也对当时清廷上下官场腐败风气十分不满,多次上书清帝,希望政局有所更张,但一直不被采纳。直到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曾国藩因丁忧回湖南家乡办团练后,才开始了有实现其政治抱负、挽救晚清政局的转机。从此以后,曾国藩与晚清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其影响也愈渐突出。综观曾国藩对晚清政治影响,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改革军制创建湘军

清入关以后,八旗兵逐渐没落,基本上丧失战斗力。康雍以后清廷主要是依靠绿营兵(汉兵)维持统治。八旗、绿营皆有兵籍,弁兵父子相承,世代为业,是清代国家的主要常备武装。其经费出自国库,兵权归于中央。曾国藩在京城作官时,已感到绿营兵惰将骄,日渐腐败,必须大加整顿和严加训练。回到湖南后,曾国藩看到绿营兵与太平军作战节节失利,太平军由广西太湖南,一路/如入无人之境0。他对绿营兵的种种弊病又有了新的切身体会。如绿营兵不识将,调遣不灵、官气深重,败不相救,/遇敌以逃避狂奔为计0,习食鸦片者增多,战斗力大减等。因此他决心改革军制,另建新军即湘军。其内容为:以募兵制代替世兵制,改兵为国有为兵为将有。士兵来源主要是招募本省健壮朴实的山乡农民。军官由招聘绅士、文生担任。曾国藩再三强调,/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功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0;只要是/忠义血性者0,不论营弁、营兵、书生都可录用。

1853年1月,曾国藩于长沙在练勇基础上开始编练湘军。由大帅选统领,统领选营官,营官选哨长,哨长选什长,什长选勇丁。所募兵勇,需填取具保结。全军由曾国藩统辖,实行垂直领导。曾国藩十分重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他说:/不练之兵,断不可用。0训侧重于思想方面,对士兵灌输封建纲常。练指军事与技艺方面,同时严禁军中吸食鸦片。曾国藩还认为绿营兵之所以缺乏训练、战斗力太低,一是兵饷太低,二是差役太重。曾国藩提高湘军兵饷,为绿营兵的3倍,另外增加长夫以减轻士兵劳役。1853年1月曾国藩先在长沙编练陆师,后于同年9月在衡阳创立水师。至1854年湘军初步建成,有陆师13营计6500人(每营500),水师10营计5000人(每营500)。后来的时局证明,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军军事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的崩溃是对清政府的沉重打击,从此江南地区绿营武装基本限于瓦解,清廷只好依靠曾国藩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清廷统治者也承认今后非重用汉族官吏不可。1861年11月清廷任命曾国藩节制四省军事。1864年湘军攻占南京后,湘军总数已达30万人,曾国藩直接指挥的湘军有12万人,其弟曾国荃所辖湘军有5万人。

湘军的出现,使清朝廷200年的军制产生重大变化。其一为兵饷合一。过去清朝兵权、财权皆归中央。湘军兵饷主要靠自筹,即使户部拨饷也由统兵将帅发放,兵权与饷权统一集中在统兵大员手中。其二为军政合一。过去军权、行政权是分散的。湘军兴起后,一批幕僚有的统兵,有的补授地方实缺,全带有军政合一的性质。其三为用人权与军权、财权合一。过去任命官员三品以上,由军机处开列名单供清帝选定。三品以下官员任命,由清帝、吏部、兵部等分掌。为了全力镇压太平军,清帝很少干预地方官员保案,造成用人大权下移,地方督抚权力大大加强,集兵、政、财、用人大权于一身,清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大大削弱了。

曾国藩改革军制,创建湘军,虽然一度挽救了清王朝的覆灭,但也使清中央政权失去了军事基础,过去由满洲贵族掌握的军政实权逐渐转移到汉族地方督抚手中,近代军阀体制随之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广收人才建立庞大幕府队伍

曾国藩对人才问题十分重视。由于有着12年的京官经历,他认为晚清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吏治败坏,吏治败坏原因在于缺乏人才。他在1850年给道光皇帝奏疏中指出:/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0还谈到当前吏治现状:/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有此四者,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0但是由于清帝昏庸,缺乏远见,曾国藩的多次上奏,总遭冷遇,不被采纳。

1853年曾国藩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后,他开始广收人才,建立幕府,逐渐形成了以曾国藩为中心,以湘军为基础,以幕府为羽翼的政治集团。这一政治集团的出现,对晚清政局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曾国藩建立幕府、广收人才的方法,强调三点,第一不拘一格,第二不限资地,第三

互相吸引。对人才的标准,他强调凡官气重、心窍多、浮滑取巧的人一律不用。凡乡气多,则有朴实廉介本质,遇事能劳苦忍辱。这样的人,受到了曾国藩的重视。

幕府制度自古有之。清代从督抚到州县设立幕府(亦称幕宾、幕客、幕僚、幕友)由来已久。幕府协助行政官员处理民事刑事案件、征收钱粮田赋以及公私函件,成为地方行政官员的得力助手。

但是,曾国藩的幕府与传统幕府有很多不同。第一是曾幕规模庞大,人才济济,多达数百人,而传统幕府规模较小,只有几人、几十人。作为曾幕成员的容闳曾有如下评论:/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者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总督幕府中亦百人左右,,。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于全国之人才精华汇集于此。0

第二是曾幕职能有了很大扩展。曾幕除兼有传统幕府如地方行政、参赞军务之处,还扩展到盐务、河工、外交、洋务,可以说/囊括世务,无所不该。0

第三曾幕中宾主地位改为主从关系。传统幕府主宾关系是平等的。由于曾幕中一些人相继在军营担任一定职务,产生了升迁差秩,形成了彼此之间的不平等地位。过去幕府不能被官府选调的旧例被打破了,一些才能卓著的幕宾破格被荐任到督抚、布政史等各级官缺上。

曾国藩建立的庞大幕府队伍对晚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表现在对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中,除有大批湘军在前方为其打仗卖命外,幕僚们为曾国藩在军事上出谋划策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另外,曾幕中一些成员不乏当时著名学者。他们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并得到了曾国藩的支持和同意,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自清咸丰末年以后,曾国藩得到清统治者重用,担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重任。清朝地方实力派也全力维护清统治阶级。曾国藩大力推荐幕僚到巡抚、布政、提镇等各级职位。据计曾幕经其举荐以后官至总督者有13人,巡抚者有13人,提镇、布政、道府者有100人。从此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地方督抚专政局面大致形成,成为左右清廷的重要政治力量。

三、积极推动洋务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它是清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官僚地主阶级为了对外应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对内镇压人民群众反抗需要而出现的,本质上仍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曾国藩推行洋务时,已是他的晚年,但他是清朝洋务活动的最早倡导者。早期洋务活动是以兴办近代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培养洋务人才为主要内容。1860年底,曾国藩就借助洋兵镇压太平军一事上奏清咸丰皇帝,奏折中提到以后可以学习外国技艺、造船制炮,并可收到长久好处。1862年他又提出购买外国船炮,为今天救时第一要务。购来之后,访求能人巧匠,先演习后试造。/不过一二年,必定成为官民通行之物。0他还提出:/自强之道,,其讲求之术有三:日制器、曰学技、曰操兵。0曾国藩的主张得到了恭亲王奕訢及李鸿章等人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1861年湘军攻占安庆后,曾国藩立即设立安庆军械所,试造洋枪、洋炮,并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木壳火轮/黄鹄0号。1863年曾国藩派容闳赴美国采购机器。1865年容闳回国,将所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